免疫组化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和技巧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b41aa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1.png)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学检测方法,通过利用免疫学原理,使用特异性抗体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主要应用于分析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来进行的。
主要包括两种反应:免疫定位反应和信号测定反应。
-免疫定位反应:通过组织抗原表面与抗体的结合,将目标分子定位于细胞或组织的特定位置。
-信号测定反应:将已定位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颜色或荧光标记,发出可见信号,用于检测和记录。
步骤:免疫组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标本制备、抗原修复、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一抗染色、二抗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1.标本制备: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常用的样本有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和细胞悬液。
样本制备主要包括取材、固定、包埋等步骤,其中固定是关键步骤,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酸乙酯和交联剂等。
2.抗原修复:组织样本在固定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抗原的空间结构改变和蛋白质交联,使其成为免疫组化的目标结构。
为了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常常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包括酶解法、消化法、热解法等。
3.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非特异性背景信号。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蛋白质阻断剂进行封闭、用牛血清白蛋白或BSA预处理等。
4.一抗染色:在经过上述步骤之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构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为了增强抗原-抗体的结合力,常采用多种放大手段,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二级抗体等。
5.二抗染色:一抗与抗原结合后,用特异性二级抗体进行检测,二级抗体上带有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位。
6.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特定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同时进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抗体:免疫组化的关键在于合适的抗体选择,需要选择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
免疫组化检查要注意点什么
![免疫组化检查要注意点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092cf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f.png)
免疫组化检查要注意点什么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化验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免疫组化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样本中的分子,以达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首先,样本采集和保存非常重要。
样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样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比如,某些检测要求新鲜样本,不能冷冻,而另一些则需要冷冻保存。
因此,在采集样本前,需要了解具体检测项目的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
其次,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时,需要正确选择和识别抗原与抗体。
不同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所用到的抗原和抗体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准确选择所需的试剂和抗体。
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定。
负对照用于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干扰,阳性对照用于确认试剂和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第三,免疫组化检查中的标本制备和处理也非常重要。
对于不同类型的标本,如血液、组织、细胞等,其制备和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制备标本时,要注意避免样本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要保证标本中目标分子的完整性。
常见的标本处理方法包括切片、固定、脱水、染色等,这些步骤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免疫组化检查中的实验条件控制也非常重要。
例如,温度、湿度、阴离子或阳离子含量、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这些条件,并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也需要谨慎。
免疫组化检查并不是绝对的诊断依据,而仅仅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必须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总之,免疫组化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对于诊断和评估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关注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正确选择和识别抗原与抗体、标本的制备和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检测结果的解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c55a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c.png)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在免疫组化中,通常将目标抗原(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作为待检测物,通过特定的抗体与之结合,再利用标记技术使抗体可视化,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
免疫组化的标记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将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直接标记在抗体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后直接显色。
间接法则是利用未标记的抗体(一抗)先与目标抗原结合,然后再通过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一抗结合,最终实现显色。
间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灵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二、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处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标本,并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抗原丢失;脱水则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便于后续操作;包埋则是将组织块包裹在支持物(如石蜡)中,便于切片。
2. 抗原修复:由于固定和脱水等处理过程可能导致抗原表位的遮蔽或改变,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前,需要对抗原进行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热修复、酶修复和酸修复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原性质进行选择。
3. 阻断内源性酶活性:为了避免组织内源性酶对后续显色反应的干扰,需要使用相应的阻断剂(如过氧化氢)对内源性酶活性进行阻断。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b3c3a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显色反应在组织或细胞中定位、定性、定量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f58ba1e964bcf84b9d57b1e.png)
(四) 注意事项1. 正式试验时,应分别以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控制试验条件,待检样品应作一式二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有时本底较高,说明有非特异性反应,可采用羊血清、兔血清或B SA等封闭。
2. 在ELISA中,进行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1) 固相载体的选择: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酰胺和纤维素等。
其形式可以是凹孔平板、试管、珠粒等。
目前常用的是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
不管何种载体,在使用前均可进行筛选:用等量抗原包被,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其显色反应是否均一性,据此判明其吸附性能是否良好。
(2) 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要求纯度要好,吸附时一般要求PH在9.0~9.6之间。
吸附温度,时间及其蛋白量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多采用4℃18~24小时。
蛋白质包被的最适浓度需进行滴定:即用不同的蛋白质浓度(0.1、1.0和10μg/ml等)进行包被后,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观察阳性标本的OD值。
选择OD值最大而蛋白量最少的浓度。
对于多数蛋白质来说通常为1~10μg/ml。
(3) 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选择:首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初步效价的滴定(见酶标记抗体部份)。
然后再固定其它条件或采取“方阵法”(包被物、待检样品的参考品及酶标记抗体分别为不同的稀释度)在正式实验系统里准确地滴定其工作浓度。
(4) 酶的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对供氢体的选择要求是价廉、安全、有明显地显色反应,而本身无色。
有些供氢体(如OPD等)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应注意防护。
有条件者应使用不致癌、灵敏度高的供氢体,如TMB和ABTS是目前较为满意的供氢体。
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应加入强酸或强碱以终止反应。
通常底物作用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底物使用液必须新鲜配制,尤其是H2O2在临用前加入。
常见问题处理:免疫组化常见问题的处理当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系统地查找原因,而每一次只能排除一种可能的原因。
免疫组化拍片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拍片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e9961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4.png)
1、
同一组织同一指标下不用分组要一次性拍完。
步骤
1、参数调整:
开机,放片子,细准焦螺旋。
选择合适的倍数(需要告诉我)
手动白平衡,找到合适的曝光时间(同一组织同一指标需要固定)方法:自动--手动
2、拍照
一张片子里面就是一个组,一个片子里面有多个组织,一般一个组织对应一只大鼠。
每个组织能多拍几张就多拍几张(细胞可以尽量多一点),拍照的位置不要有选择性,从头到尾拍完就可以。
可以拍一个低倍镜下的拍片,作为参考根据轮廓拍全所有组织,命名需要命名为相应倍数,如20*
要拍齐每一个组织
3、保存
保存前,拍一下下拉菜单,发给我,或命名为下拉菜单放在u盘里面。
保存的时候,一个组织的第一张拍片保存命名为1-1,同一个组织后面的拍片后面的可以不要命名
下一个组织第一个拍片保存为2-1类推。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2176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3.png)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中的蛋白质、抗原、受体等成分。
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之前,需要对操作环境和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工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操作环境准备实验操作室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照明充足,通风良好,避免有光、霉、水等因素影响实验。
实验室的桌面、器皿、设备和工具等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杂质和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试剂、仪器和材料等应当选择高质量、纯度高、新鲜的。
对于已经开启的试剂或精制纯化的试剂,需要进行贴标签、标注到访日期及有效期等细节行政工作,并存储在恰当的环境中。
对于易燃、危险、腐蚀性等试剂,应当按照标签上的提示来使用和储存。
实验操作规程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1.1 确认工作计划。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确确认各项工作任务及操作步骤,制定完备的计划;1.2 了解操作材料。
事先应该对实验所用材料进行充分的了解,确认试剂品牌、浓度、储存条件等;1.3 安全措施准备。
事先做好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准备好包括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实验室长袍、安全鞋等安全防护设备;1.4 操作台面准备。
在操作过程中,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皿(包括台盘、离心管等)、显微镜镜片、吸管等等。
2.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2.1 严格保持操作技能的标准. 实验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开展专业工作前进行技能测评;2.2 实验室的基本卫生防护:实验人员每日早晚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要求操作。
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洗涤。
对于特殊实验室要求的实验操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防护措施;2.3 操作前的试剂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将需要使用的试剂进行准备、调配、稀释等操作,并严格遵守生物实验室规定的标准操作;2.4 仪器的维护。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a45f5f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7.png)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实验器材微波炉、吹风机、组化笔、湿盒、烤箱、振荡器、染缸、光学显微镜、纯木浆卫生纸、计时器和通风橱等。
三、试剂配制1. 0.01 M PBS(pH 7.34 ):9.0 g NaCl + 50 ml 0.2 M PB 加双蒸水至1000 ml;1000 ml0.2M PB (pH 7.4)=5.93 g NaH 2 PO 4 ·2H 2 O+58.02 g Na 2 HPO 4 ·12H 2 O in 1000 ml 双蒸水或=190 ml A + 810 ml B(A. 0.2 M NaH 2 PO 4 ·2H 2 O:15.6 g in 500 ml ddH 2 O;B. 0.2M Na 2 HPO 4 ·12H 2 O:71.632 g in 1000 ml dH 2 O)。
2. Citrate Buffered Saline(0.01 M 柠檬酸缓冲液,PH6.0):28 ml A + 72 ml B + 200 ml ddH 2 O(A.Citrate acid(柠檬酸):10.5 g 加双蒸水至1000 ml;B.Citrate sodium(柠檬酸钠):29.41g 加双蒸水至1000 ml)。
3. 细胞通透液:由终浓度分别为0.3%双氧水和0.3%Triton X-100混合而成。
配制方法是先用微波加热的36 ml PBS,再接着加120 ul TritonX-100,并加热一会儿,冷却至临用前加0.4 ml 30%H 2 O 2 。
免疫组化操作程序
![免疫组化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5d829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a.png)
免疫组化操作程序免疫组化操作程序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的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中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子机制并在疾病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操作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1.样本准备:收集并固定适当的组织样本,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样本,如福尔马林或酒精。
2.抗体选择:根据所需研究的蛋白质,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
同时,选择用于检测的标记物,如酶、荧光物质等。
3.条件优化: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浓度等。
二、免疫组织染色步骤:1.切片制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片,厚度约为4-6微米。
2.抗原修复: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如高温加热、酶解或酸解等。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组织切片加入阻断液,如10%牛血清蛋白(BSA)或5%牛血清中所含的非离子阻断剂。
封闭其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一抗孵育:将选择的一抗溶液滴于组织切片上,孵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让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
5.洗涤:用缓冲液清洗切片,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6.二抗孵育:将选择的针对一抗的二抗溶液滴于切片上,孵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让二抗结合到一抗上。
7.洗涤:用缓冲液清洗切片,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标记物检测:根据选择的标记物,使用适当的方法检测其在切片上的存在,如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等。
9.涂覆封片:将固定和染色好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用适当的封片溶液覆盖切片。
三、实验注意事项:1.样本处理:合适的样本处理和固定方法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并注意固定时间。
2.抗原修复: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蛋白质,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添加适当的非特异性结合阻断剂能够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4.孵育温度和时间:根据抗体和样本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孵育温度和时间,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免疫组化步骤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步骤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826e6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f.png)
免疫组化步骤和注意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鉴定细胞、组织或生物样本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它可以通过对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和定位。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抗原脱蜡、抗体反应、显色和染色。
1. 抗原脱蜡:免疫组化的第一步是将组织样本或细胞脱脂、脱蜡和重水化,以去除蜡质,并使抗体更容易与目标抗原反应。
2. 抗体反应:将脱蜡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块通过抗原修复处理,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然后,将免疫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免疫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以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抗原高度特异性地结合。
3. 显色: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可以使用标记有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检测免疫复合物。
在酶法中,可添加草酰胺基苯酸(DAB)或硫代硝基羟基苯并啶(NBT/BCIP)等底物以产生可见的色素沉积。
在荧光法中,免疫复合物被激光器或荧光灯激发后,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信号。
4. 染色:完成显色后,可以通过核染色(如用伊红、伊红和伊蓝)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特征,以配合免疫标记物的定位。
虽然免疫组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 选择合适的抗体: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选择特异性高、效价好的一抗抗体非常重要。
一抗抗体的选择应基于抗原的特异性和病变的病理生理特性。
2. 优化抗体浓度:免疫组化实验中,抗体浓度的选择是关键因素。
过高的抗体浓度会导致非特异性的染色,而过低的浓度则无法检测到目标抗原。
3. 优化抗原修复处理:抗原修复处理对于免疫组化的成功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可以增强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4.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为了验证实验的可靠性,每次免疫组化实验都应包括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不包含待检测的抗原,而阳性对照则确保抗体和显色试剂的正常工作。
5. 切片质量: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直接受到切片质量的影响。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10cff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c.png)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在医学、药物研发、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前准备1.检查仪器和试剂: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使用的仪器和试剂是否正常工作,以避免实验出现错误。
2.样本处理: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源,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本处理和处理,如组织切片、蛋白抽提等操作。
3.实验区域准备:为了避免实验中的交叉污染,需要保持实验区域的清洁和干净,避免灰尘、细菌等干扰实验结果。
二、抗体处理1.抗体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包括一抗和二抗,并进行正确的防止步骤。
2.抗体稀释:需要根据实验所需稀释抗体浓度,以确保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透析:透析是为了去除抗体中的杂质和保持抗体的活性,可以使用多种透析方法,如葡萄糖、盐溶液透析等。
三、标记和显色1.标记:将选择好的一抗和二抗进行标记,例如利用荧光标记、酵素标记等。
2.显色:根据实验需要,将标记好的抗体显色,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荧光染色、染色素染色、酶标记染色等。
四、防止步骤1.防止非特异性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止多余的非特异性结合,如使用BSA、牛奶等进行防止。
2.防止地基自身活性:在实验中需要使用防止地基自身活性的方法,如将地基胶体蛋白进行处理。
3.防止非特异性染色:在实验中需要使用防止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染色。
五、实验数据分析1.图像采集:采用高清数码系统进行图像采集。
2.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可靠性检测、误差范围的确定、结果的图表化呈现等等。
以上就是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一些基本介绍,虽然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只有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才能够稳定的获得实验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93845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e.png)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注意仪器和试剂的准备,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完整、干净,无污染。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无菌技术,避免细菌和其他微
生物的污染。
3.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服和手套,以防止实验样品的污染和
交叉污染。
4.实验室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其他杂物的干扰。
5.实验人员要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
性和可重复性。
6.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使用化学品时
要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化学品溅到皮肤。
7.实验样品的处理要妥善,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避免
污染和交叉污染。
8.实验结果的解读要谨慎,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验室经验,
避免误判和错误结论。
9.实验数据要及时记录和整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
制性。
10.实验完后要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归位整理,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免疫组化sp法
![免疫组化sp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7063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a.png)
免疫组化SP法引言免疫组化(SP)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相较于传统的免疫组化方法,SP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SP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原理免疫组化SP法结合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的酶标系统。
HRP可以催化有机物质与底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见光。
而AP则能够催化磷酸酯与底物间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二级离子,进而酶促反应。
SP法利用这两个酶的双重酶标效应,使得染色结果更明显,背景噪音更低。
实验步骤免疫组化SP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取得标本:首先需要准备待检测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制片。
可以选择固定、冻存或石蜡包埋样本。
2.制备切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适当的厚度,一般为4-5μm。
使用玻璃片或载玻片使切片固定在切片架上。
3.脱脂去蜡:将切片在温水中浸泡片刻,去除石蜡并暴露组织。
4.抗原修复:根据需要,在组织上施加适当的抗原修复方法,以恢复由于石蜡包埋而导致的抗原损失。
5.抗体孵育:将适当的一抗或多抗添加到切片上,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根据需要,可以在抗体孵育前进行非特异性蛋白质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6.一抗信号放大:使用HRP标记的二抗与前一步骤结合的抗体结合。
在此步骤中,HRP将抗原邻近的HRP底物转化为可见的颜色。
7.二抗信号放大:使用AP标记的二抗与前一步骤结合的一抗结合。
AP 酶可将AP底物转化为色素,产生二级离子,使染色结果更明显。
8.染色: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在样本上施加适当的染色试剂,使目标蛋白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想要的颜色。
9.倒置显微镜: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图像拍摄记录。
实验技巧在进行免疫组化SP法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实验效果:1.样本处理:对样本进行适当的抗原修复和封闭,以免出现非特异反应。
2.抗体选择:选择与目标蛋白有高度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以提高染色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94b2a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a.png)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
免疫组化实验注意事项如下:
1. 样本处理:确保样本的新鲜度,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样本的退化。
同时,样本的切割要尽可能的薄,以便于抗体的渗透。
2.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强、质量好的抗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抗体的稀释比例,过高或过低的稀释比例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 染色过程:染色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干燥。
同时,要避免过度染色,以免背景过深,影响结果的观察。
4. 洗涤过程:洗涤过程要充分,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5. 对照设置:实验中应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6. 结果解读:结果的解读要结合实验设计、样本特点和染色结果,不能仅凭单一指标进行判断。
7.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追溯。
8.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试剂,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
组织免疫组化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组织免疫组化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af8b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9.png)
组织免疫组化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组织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方法。
然而,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威胁实验人员的个人健康。
为了保证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保养实验仪器的功能,我们制定了以下组织免疫组化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操作规程1. 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组织免疫组化实验前,实验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穿戴防护服和口罩。
•确认工作区域内光线充足,环境清洁。
•将化学品储存在专用储藏柜中。
•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所有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检查标本切片和试剂盒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若存在损坏或过期试剂,应及时更换。
2. 样本切片处理在手持切片或使用切片仪时,实验人员应注意安全问题:•将镊子、匕首等手持物品放置在实验台上,并放置于防护纱网内。
•将切割刀片固定在切片仪上,并正确选择刀片大小。
•软组织样本需要将未固定的切片贴在蛋白质和等的带电的玻片上。
•检查切片是否正常切割:如出现压痕、凹痕、裂痕、切出黑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切片或刀片。
3. 免疫组化试剂处理在使用免疫组化试剂盒进行实验时,实验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确认试剂盒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如有瓶盖松动、泡沫产生或未经贮存的盒子,应及时更换或破坏。
•确认试剂是否符合标签中说明的有效期限。
•确认试剂标签上的化学品品名和规格及时被记录下来。
•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如有外伤,不可对样本进行接触。
4. 仪器设备启动和停止顺序在使用免疫组化仪器设备时,实验人员应按以下步骤启动和停止仪器:启动设备:1.打开配电箱电源;2.打开电源(暂停(。
免疫组化室安全守则
![免疫组化室安全守则](https://img.taocdn.com/s3/m/a659082d192e45361066f58b.png)
免疫组化室注意事项及流程免疫组化室安全守则1.来此室做实验必须经过中心实验室的同意,必须遵守中心实验室的一切规定2.小心使用仪器,用必进行登记。
3.不能使用明火,以免引燃有机试剂。
4.如晚上做实验需要提前说明。
5.最后离开时,必须关上机器、关上电源。
6.保管好个人物品,一切自带物品丢失责任自负。
免疫组化室注意事项:1.使用冰冻切片机者应购买一次性刀片及借用冰冻圆托。
2.自己准备好冻存的标本及OCT,和涂有防脱片剂的载玻片。
3.使用结束后应清理干净所有残渣,刀位调至中位处,在一般情况下维持在–10℃左右,不必关机。
免疫组化室安全操作流程:1.冰冻切片保存于–70℃,用冰甲醇及丙酮各固定5分钟。
石蜡切片用二甲苯脱蜡,用乙醇及PBS洗后加入修复液,在微波炉中修复抗原。
2.PBS洗片后用封闭液封闭一小时,用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者需先用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PBS洗标本后加入一抗在室温下作用一小时。
4.用清洗液洗三次,每次5分钟。
5.加入二抗,室温下作用一小时。
6.在清洗液中洗三次,每次5分钟。
7.若二抗为荧光抗体应在暗盒中操作及保存,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照相。
8.若二抗为生物素标记,应该用链亲和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再作用一小时,然后清洗3次,每次5分钟,然后用DAB显色。
若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则用DAB显色。
若二抗为碱磷酶标记,则用NBT/BCIP显色。
显色后用伊红或苏木精复染,封片。
荧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必须经过负责老师的同意方能使用显微镜,不能擅自使用。
2.显微镜关机后如需使用必须间隔30分钟以上。
3.因显微镜灯泡属消耗品,希望使用时节约时间,以增加灯泡寿命。
4.不能使用移动硬盘和U盘,以免将病毒带入。
5.收费标准:透射光30元/小时;荧光50元/小时;最少使用时间为30分钟。
光盘5元/每张。
6.希望大家爱护仪器,小心使用。
山西大鼠免疫组化注意事项
![山西大鼠免疫组化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4239a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a.png)
山西大鼠免疫组化注意事项山西大鼠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动物体内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定位和表达水平。
在进行山西大鼠免疫组化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前的准备:a. 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确保自己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同时避免实验物质的交叉污染。
b.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动物标本、抗体、缓冲溶液、荧光染料等。
2. 样本处理:a. 采集样本: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
采集组织样本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取样位置和方法,尽量避免血管和其他组织的污染。
b. 保存样本: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抗原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4%的冷冻乙醛或其他适当的固定剂进行固定,然后进行常规的组织处理。
3.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a. 抗原修复:固定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性。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蒸汽法、酶解法或酸性修复液法。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抗原修复,不同抗体可能需要不同的修复方法。
b.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阻断剂(如BSA或牛血清蛋白)对样本进行预处理,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和减少背景信号。
c. 抗体和探针标记: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并为二抗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或酶标记试剂。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对抗体和探针的适应性、纯度和稀释倍数。
d. 免疫反应:将样本与一抗和二抗进行孵育,以实现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在孵育过程中,控制好反应温度、时间和免疫反应液的成分,避免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e. 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根据探针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免疫荧光染色和酶标染色。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并拍摄照片记录结果。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a. 图像获取:使用显微镜或其他适用的成像系统获取染色图像,确保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当。
b. 图像分析: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包括颜色分离、荧光强度分析、目标定位等,得出相应的数量测量和定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操作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操作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0bf9169b84ae45c3b358cab.png)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步骤1、载玻片的处理:抗原修复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脱片。
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可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01 APES、ZLI-9003 HistogripTM或ZLI-9005Poly-L-Lysine等几种试剂,对已清洗的载玻片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1.1 APES:现用现配。
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APES中,停留20~30秒钟,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纯丙酮溶液或蒸馏水中涮去未结合的APES,置通风橱中晾干即可。
用此载玻片捞片时应注意组织要一步到位,并尽量减少气泡的存在,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1.2 HistogripTM: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Histogrip液中,停留1~2分钟,然后用双蒸水快速清洗三次,室温干燥或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装盒备用。
1.3 Poly-L-Lysine:将洗净、干燥的载玻片放入以1:10比例去离子水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或室温过夜干燥。
装盒备用。
试验中使用的器具均为非玻璃制品。
2、常用酶消化:2.1 胰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05%~0.1%,消化时间为37℃、10~4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内抗原的显示。
2.2 胃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4%,消化时间为37℃、30~18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间质抗原的显示,如:Laminin(层粘蛋白),Collagen IV(IV型胶原)等。
2.3 g/ml的saponin溶液,消化时间为室温孵育30分钟。
μ皂素(Saponin):一般使用浓度为2~103、抗原热修复: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用微波炉抗原修复、高压锅抗原修复或水浴高温抗原修复。
抗原热修复可选用各种缓冲液,如TBS、PBS、重金属盐溶液等,但实验证明,以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效果最好。
请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64 ±枸橼酸盐缓冲液(粉剂)配制,取该粉剂一包溶于1000ml的蒸馏水中,混匀,其pH值在6.0 0.1,如因蒸馏水本身造成的pH值偏差,请自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和技巧
一些教训:
1、对于多甲灌注固定的标本,如要长期保存,要先脱水后冻存,此法对于采用漂片法IHC 较适合。
正确操作:多甲灌注固定——多甲或甲醛后固定——蔗糖梯度脱水——负70度保存——冰冻切片
错误操作:多甲灌注固定——多甲或甲醛后固定——负70度保存——蔗糖梯度脱水——冰冻切片,结果是会有大量冰晶形成。
2、如果能确认使用石蜡切片并使用贴片法进行下一步IHC,多甲或甲醛后固定后应尽快脱水并石蜡包埋。
要点和操作技巧:
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
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定损害,且组织收缩明显,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PLP液:即高碘酸钠-赖氨酸-多聚甲醛,适于固定石蜡切片。
适于富含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2.组织脱水,透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切不完整。
3.切片时展片: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
4.烤片:60℃ 30分钟或37℃过夜,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抗原容易丢失。
5.蜡块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4℃保存
6.脱片问题: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6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适合于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
如不行,可用双重处理(APES和Poly-L-Lysine)的切片。
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切片在脱蜡前,放在APES 1:50 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
7.灭活内源性酶:HRP系统:3%双氧水灭活;AP系统:3%HAc灭活。
8.暴露抗原: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时,必须采用高温加热抗原修复,这将有助于暴露抗原决定簇,从而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不同抗体的最佳修复液请参阅抗体说明书)。
对于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抗原,不同的抗体,所采用的方法应不一样,可进行热修复、胰酶消化、既不修复也不消化。
胶原还可以用胃蛋白酶消化等。
9.封闭:在山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染色仍然较强时,可延长封闭时间或用浓缩血清封闭10.抗体稀释: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对于PBS稀释的抗体一定要当天使用。
11.背景高:在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合适的条件下,如果背景依旧高,可采用含1‰ Tween20的PBS洗,特别是在显色之前要多洗。
12.返蓝:在苏木素复染后,可用碱性缓冲液(如PBS)或Na2HPO4的饱和溶液返蓝。
13.显色: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控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