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简称《乙肝诊断标准》)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诊断标准的理解,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我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乙肝病毒( HBV)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通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HBV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2008年12月11日,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并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90-1995)(简称1995年国家标准)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年国家标准的异同(一)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二)诊断原则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1)参考值:mL2)临床意义:(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

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同时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 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乙肝dna定量标准

乙肝dna定量标准

乙肝dna定量标准
乙肝DNA定量是用于测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患者血液中的数量的一种检测方法。

定量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毒活动性、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进展。

乙肝DNA定量的结果通常以国际单位(IU/mL)或拷贝数
(copies/mL)表示。

标准化乙肝DNA定量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国际标准物质,即WHO国际标准物质。

该标准物质通常包括已知数量的乙肝病毒DNA,并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在进行乙肝DNA定量时,实验室通常使用这些标准物质进行标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实验室通常会报告标本中乙肝DNA的数量,并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以确定病毒载量。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并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标准化和规范化乙肝DNA定量方法对于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因此,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通常会遵循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标准。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乳胶法)(一)检测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h、HBeAg、HBeAb、HbcAb)检测。

(二)测定原理HBsAg、HBsAh、HBeAg均采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

用抗HBsAg多克隆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s鲰单克隆抗体HBsAh,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sAg;用HBsAg重组抗原与链霉亲与素一BSA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HBs如重组抗原与生物素一BSA及其他试剂,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标本中HBsAb;用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l)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2)。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eAg。

HBsAg、HBsAb、HBeAg测试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人试剂板加样处.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E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在测试区(T)内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

如标本中不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则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是阴性结果。

无论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

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h、HBcAh采用竞争法原理。

用HBe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鼠抗HBeAg单克隆抗体。

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巾HBeAI,;用HBc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HBcAb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

Ah。

测试HB。

Ah、HBcAb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入试剂板加样处,随之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上层析。

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竞争与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如标本中没有相应的抗体,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全部结合。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1. 引言1.1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简介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乙肝五项检验是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清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血清乙肝e抗原(HBeAg)、血清乙肝e抗体(anti-HBe)和血清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五项指标的检测。

这些检验结果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HBsAg检测结果反映了病毒感染的早期,阳性结果说明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

血清anti-HBs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表示患者体内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血清HBeAg和anti-HBe检测结果则反映了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和慢性感染的状态。

通过对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正文2.1 乙肝五项检验包括哪几项指标乙肝五项检验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检测过程中常规进行的五项指标检验,主要包括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检测、血清乙肝e抗原(HBeAg)检测、血清乙肝e抗体(anti-HBe)检测和血清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

这五项指标可以全面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感染情况和免疫状态。

1.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

阳性结果表明个体目前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者曾经感染过。

阴性结果则表示个体没有乙型病毒感染。

3. 血清乙肝e抗原(HBeAg)检测主要用于判断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

阳性结果表明病毒携带者具有高传染性,阴性结果则表示传染性较低。

4. 血清乙肝e抗体(anti-HBe)检测可以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

乙肝五项检验报告单详细解读

乙肝五项检验报告单详细解读

乙肝五项检验报告单解读医院乙肝两对半的报告中会出现OD值、Cut off值、S/C.O.值。

以上数值是乙肝五项检测时候仪器读取出来的几个数据。

OD值表示吸光度,Cut off值表示对照样本的临界值,S/C.O.比值即用来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数值。

对于乙肝两对半前三项(HBsAg、HBsAb、HBeAg)OD值S/C.O.>1,则表示阳性,后两项(HBeAb、HBcAb)OD值S/C.O.>1则相反,表示阴性。

正常组合模式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检查全阴。

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

注射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具有免疫力。

常见阳性组合模式一、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项为阳性。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 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项阳性。

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

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doc

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doc

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是两个不同的检查,很多人将它弄混,认为乙肝五项和肝功能就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乙肝五项代表的是体内病毒的感染情况而肝功能代表了肝脏损害的状况。

乙肝五项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核心抗体)① hbsag、hbeag、hbcab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②hbsag、hbeab、hbcab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③单独hbsab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④hbsag、hbcab或者hbeab、hbcab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

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⑤ hbsag、hbeag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项目单位参考范围总蛋白: g/l 60-83白蛋白 g/l 35-53球蛋白: g/l 25-33谷丙转氨酶 u/l 0-40谷草转氨酶 u/l 0-50总胆红素 umo/l 0-20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

28
• (六)病原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在 门诊日志上注明。
– 采供血机构非诊疗活动;
– 医疗机构健康体检、采血检测等非诊疗活动;
– 医院门诊或住院术前等常规检测HBsAg阳性,如果 没有进一步临床检查或肝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 也不需进行报告,但应注明为“术前检查”。
– 所有诊断阳性病例,应指引到相关医疗机构、诊室 进一步诊断。
由本单位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
由报告卡所在地的区县疾控中心删除。删除卡片时要
做好删除记录,并在备注中注明具体原因。
编辑ppt
32
• 删除重卡原则:
– 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单位共同报告同 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 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
– 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他卡片的诊断级 别,则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 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 进行订正。
• (二)严格依据诊断标准
– 所有被诊断报告的乙肝(急性、慢性)病例的基本条件是 HBsAg检测阳性,同时具备显性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或 肝功能检测(阳性)生化异常条件之一。如需进一步判断为疑 似或确诊,需结合调查和详细的实验室或病例检测。
– 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病例必须有乙肝病毒标记物、乙肝病 毒DNA检测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疾控机构和防保医生在审核时发现不符问题,应及 时核查、订正。
编辑ppt
25
• (四)急性和慢性分型
– “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 往病例。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 感染史或首次发病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 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 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乙肝检验标准

乙肝检验标准

乙肝检验标准
一、乙肝两对半检测
乙肝两对半检测是常见的乙肝检测项目,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可以了解受检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病毒在体内复制情况以及传染性等。

二、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检测肝脏的各种酶和蛋白质代谢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状态,以及肝脏损伤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乙肝病毒载量检测
乙肝病毒载量检测是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的方法,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通过乙肝病毒载量检测,可以评估传染性大小、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展等情况。

四、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是一种由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蛋白质,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通过甲胎蛋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肝癌,并进行早期治疗。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有助于监测肝癌的发生风险。

五、肝脏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是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法,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血流等变化,了解肝脏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的检查方法。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和发现早期肝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前言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 , HBv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对乙肝的诊断主要以实验室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 HBsAg )为主,检测方法主要有酶免疫法、反向间接血凝法、放免法、化学发光法、免疫荧光法等,目前应用较广、较普及的是酶免疫法。

本标准所使用的缩略语为HBV 、HBsAg 。

本标准从2002 年7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其敏、全文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04-20 批准2002-07-01 实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WS / T 223 一2002Guidelines for enzyme immuno 一assay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清HBsAg 酶免疫检验方法(两步法)中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基础、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中血清HBsAg 测定。

2 方法选择2 . 1 常用方法HBsAg 的酶免疫检验方法根据反应模式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方法。

“一步法”是将待测样品和酶标记抗体同时加人到反应孔中进行反应,从而达到快速的目的;“两步法”则是先将样品加人到反应孔中,待反应结束后再加人酶标记抗体,从而使待测样品的“捕获反应”和酶标记抗体的“酶联反应”分开进行,因而反应更加稳定、重复性也更好。

2 . 2 推荐方法由于“一步法”存在产生“前带现象”的可能,故在本标准中不列为推荐方法;本标准推荐使用酶免疫“两步法”。

2 .3 方法原理本标准推荐使用酶免疫“两步法”检测HBsAg :将抗HBs 的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或多克隆抗体(简称多抗)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等固相载体上,加人待测血清,如其中含有HBsAg ,则可与固相上的包被抗体结合;洗板去除不参加反应的无关蛋白成分后,加人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株抗体使之与血清中HB 、Ag 反应,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包被抗体一血清中HBsAg 一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即双抗体夹心);再加人底物后,酶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反应颜色的深浅可判定血清样品中HB 、Ag 的有无及相对含量。

乙肝诊断标准

乙肝诊断标准

肝癌
婴幼儿期
新生儿期90%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乙肝诊断标准
8/58
乙肝病毒是怎样传输?
血液传输 医源性传输
母婴传输
亲密接触、性传输
乙肝诊断标准
9/58
乙肝诊断标准
母婴传输
母婴传输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 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感 染; 分娩时母亲血液、阴道分泌物经过 胎儿 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血液、 羊水、 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9.75%);且年纪越小人群下降幅度越大;
• 全国人群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0.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
于东部地域;
• 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 • 另据估算,1992年以来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人数降低了近8000
万人,儿童HBsAg携带者降低了1900万人。
乙肝诊断标准
42/58
乙肝疫苗接种人群
27/58
慢性乙肝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当前难以治愈治疗目标
▪ 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长久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 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解阻止疾病进展,降低 和预防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发生,从 而改进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乙肝诊断标准
28/58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连续复制是乙肝发生、进展和恶化罪魁祸首 其它治疗乙肝方法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仅能缓解一些 症状,而对乙肝病毒这个直接病因却“无能为力”
36/58
治疗慢性乙肝,预防耐药至关主要
➢ 乙肝治疗中,耐药发生将带来药品失效、病情恶化直 接后果,而且,对耐药补救会带来各种药品耐药及治 疗成本增加迷途困境。

乙肝五项检测

乙肝五项检测

乙肝五项检测(ELISA法)一、检测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

二、测定原理:分别采用双抗体(抗原)夹心法和竞争法。

HBsAg、HBsAb原理:采用单克隆抗-HBs(HbsAg)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多克隆抗-HBs-HRP(HBsAg-HRP),当标本中存在HBsAg(HBsAb)时,该HBsAg(HBsAb)与包被抗- HBsAg(HBsAb)结合并与抗- HBsAg-HRP (HbsAb-HRP)结合形成抗- HBsAg(HBsAb)-抗- HBsAg-HRP(HBsAb-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HBeAg原理:采用抗-HBe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抗—HBe-HRP,如待测样本中抗HBeAg时,就与包被抗-HBe、抗—HBe-HRP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HBeAb原理:采用抗-HBe、HBeAg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HBe-HRP,与抗原形成竞争结合,如待测样本中抗-HBe含量高,则抗—HBe-HRP 与HBeAg结合少,加入TMB底物时显色淡,反之则显色深。

HBcAb原理:采用基因工程重组HbcAg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HBc-HRP,与抗原形成竞争结合,如待测样本中抗-HBc含量高,则抗—HBc-HRP 与HBcAg结合少,加入TMB底物时显色淡,反之则显色深。

三、操作步骤:1、将试剂从冷藏室中取出,30分钟后平衡至室温方可开启使用。

2、用蒸馏水将PBST浓缩液20倍稀释,作为洗液。

3、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上,按序编号。

4、按具体使用试剂盒说明书加样、孵育、洗板、显色。

9、用酶标仪读数,取波长450nm,先用空白调零,然后读取各孔OD值。

四、结果判断: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 ≥2.1,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乙肝的诊断与病例报告

乙肝的诊断与病例报告

血清HBeAg阳性或 可检出HBV DNA, 并排除其他导致 ALT升高的原因。
确诊急性
乙肝病例
确诊慢性
乙肝病例
组织病 理检查
肝脏病理 学有慢性 病毒性肝 炎的特点。
确诊急性
乙肝病例
急单、击慢输 性入 乙标 题肝病例诊断流程图
病例就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HBsAg阳性时间>6个月
HBsAg阳性时间不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简称1995年国家标准)自《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背景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 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 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 告的需要。
因此,在《乙肝诊断标 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 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 诊断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 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 求,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 诊断和报告。
HBeAg阳性, 或可检出 HBV DNA
疑似病例
非活动性 HBsAg携 带者
慢性HBV 携带者
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进 行病例确诊
抗-HBc IgM 1:1000阴性
HBeAg阳性,或可检出 HBV DNA,排除其他ALT 升高原因
抗-HBc IgM 1:1000阳性
确诊病例:慢性乙肝
肝组织学符 合急性病毒 性肝炎改变
02
乙肝诊断原则与分类
诊断原则
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 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或)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 合分析,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更 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模板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模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09-23 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作者: 李黎崔富强张国民王贵强贾继东庄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 )( 简称《乙肝诊断标准》) 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诊断标准的理解, 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 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中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 乙肝病毒(HBV) 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经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中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HBV 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 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 根据工作需要, 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 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 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年12 月11 日, 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 并于年6 月15 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简称1995 年国家标准) 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 年国家标准的异同( 一) 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 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 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 二) 诊断原则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或) 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 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检验标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疾病,它可以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检验是用于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病毒特定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感染的状态。

在临床上,乙肝检验标准被广泛采用来确诊和监测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检验标准主要包括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和病毒DNA的检测。

血清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相关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感染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乙肝检验标准: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常见的标志物。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感染。

2. 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检测:anti-HBs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它是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表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接种了乙肝疫苗。

3. 乙肝e抗原(HBeAg)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它通常在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期间出现。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的活跃感染。

4. 乙肝e抗体(anti-HBe)检测:anti-HBe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它是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感染的康复或治疗。

5.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anti-HBc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它是对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表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除了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病毒DNA的检测也是乙肝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毒DNA的检测可以通过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进行。

病毒DNA的检测可以提供更早期的感染诊断和监测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

乙肝检验标准的结果解读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根据乙肝检验标准的不
同组合,可以判断乙肝感染的不同阶段和感染者的免疫状态。

例如,HBsAg阳性、anti-HBc阳性、anti-HBs阴性、HBeAg阳性和anti-HBe阴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者处于活跃感染期。

而HBsAg阴性、anti-HBc阳性、anti-HBs阳性、HBeAg阴性
和anti-HBe阳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者处于康复期或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

总之,乙肝检验标准是诊断和监测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乙肝病
毒的血清标志物和病毒DNA,可以确定感染的状态和阶段。

乙肝检验的结果解读
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准确评估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发展。

及早进行乙肝检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