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1.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2.广济桥的地理位置
3.广济桥的独特结构
4.广济桥的景色与价值
正文:
广济桥,位于潮州城东门外,横跨韩江,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
这座古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被誉为“康济桥”。
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结构,这种启闭式桥梁设计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赞广济桥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它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淳熙元年(1174年),文学家黄山谷撰写了《广济桥记》碑,记载了广济桥的创建经过和重要作用。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民谣有云:“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这充分展示了广济桥在潮州人民心中的地位。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更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经多次修葺,它依然保持着原貌,见证了潮州古城的沧桑变迁。
在潮州,广济桥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
广东潮州古桥
广东潮州古桥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
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
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
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时任知府张自谦再修,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
有此民谣道:“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熙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
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广济桥的风景描述
广济桥的风景描述
广济桥,它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西关。
广济桥的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如:西园寺、西关大屋、泮溪酒家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广济桥了。
广济桥是一座石拱桥,它长约有十七米,宽约有五米左右。
广济桥的拱顶是用石条砌成的,两头都有拱形的石洞,每到夜晚时,大桥上就会闪出一盏盏明亮的路灯。
广济桥上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西园寺旁边住着一位叫杨八郎的老人。
他很喜欢养花。
他种了一株很美的水仙。
水仙开花时,十分美丽,但有一天夜里,水仙突然不见了,杨八郎很着急。
他找遍了附近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水仙。
这时,杨八郎想起了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杨八郎又想:“如果我把这株水仙连根拔去呢?”杨八郎没有办法只能去找工匠帮忙把水仙挖出来,工匠们听了杨八郎说的话后就来帮忙把水仙挖了出来。
—— 1 —1 —。
描写潮州广济桥的景色
描写潮州广济桥的景色
广济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广东潮州市南岸韩江与榕江交汇处,横跨在韩江之上,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和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我国四大古桥。
广济桥是古代南方沟通中原和海岛的交通要道,是潮州八景之一。
我来到了这里,站在这座古老的大桥上,向远处望去,只见在江中矗立着一座白色的桥墩,桥墩上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座大桥虽然很长,但它却显得格外的雄伟壮观。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
在微风中,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有的鱼儿在水里吐泡泡;有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还有的鱼儿在水里欢快地跳跃着……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微风吹来,把河岸边的柳树吹得“沙沙沙”地响。
有的柳树长出了新芽;有的柳树已经长出了长长的头发;还有的柳树垂下了柔软的枝条……美丽极了!走在这条长长的大桥上,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
—— 1 —1 —。
广济桥
简介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
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
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之说。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 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后多次修建。
2003年,广济桥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
“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旧仪。
”(饶宗颐先生联语)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联阁重瓴,宛若长龙嬉水,复道行空。
其独特之风姿与高雅之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而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
广济桥,是一座美轮美奂、活色生香的文化古桥。
传说典故“三斗汉”力挽巨石相传,古时候广东有个流浪汉,每顿饭得吃三斗米才能饱,所以人们叫他“三斗汉”。
此人身高一丈,腰粗得双手抱不拢,黝黑的脸庞上长满蜷曲的胡须。
他终日在街市里乞食,但因为食量太大,乞讨所得很难填饱肚子,常常挨饿。
有一天,“三斗汉”来到惠州,在提督衙门外戏耍,一时兴起还把门外那对石狮子提走了。
提督知道后叫人把他召来,他回来时双手仍然提着那对石狮子。
提督想试试他的力气到底有多大,于是安排五头牛在前面拖一根横木,“三斗汉”则在后面拉住横木,然后用鞭子抽牛,使它们发了疯似地想往前冲。
但那五头牛始终敌不过“三斗汉”的神力,根本无法移动分毫。
提督认为他是可造之才,十分赏识他,给了他一些粮食,还让他参军习武。
他跪求提督说:“我一顿饭得吃三斗米才能饱,请大人给我加倍的粮食。
”提督答应了他的请求。
“三斗汉”在军中习武,因为只有蛮力,悟性不高,操练时不是骑马常坠马,就是射箭难中靶的。
潮州广济桥景点介绍
潮州广济桥景点介绍
潮州广济桥又被称为斗门桥,是潮州最古老的桥梁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广济桥全长500米,两头配有两个大型庙宇,组成一段完美的宗教地景。
桥以三阶拱形和四阶拱形交替搭接,外表犹如古代折叠梯。
桥上刻有浩瀚的“广济”石匾,并有护桥石狮两只。
桥头和桥尾,都设有庙宇供奉“妈祖”,规模宏大,堪称潮州最美的宗教古迹。
建于深渊湖面的广济桥,让游人可以步行至各个湖岸的庙宇,沿湖道望,四周碧水秀景,让游客产生不小的美感和文化情趣。
每年潮州多个重要的节庆活动,都会在广济桥上举行。
桥上的传统的民间文化时常涌现,极具潮州特色。
与其他桥梁不同,广济桥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是潮州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古老文化保护标志着重要意义,值得一游。
介绍广济桥作文
介绍广济桥作文
广济桥位于镇江市区中心,它是一座古老的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横跨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四孔联拱石桥。
广济桥长约500米,宽约30米。
桥上的建筑有四座,各有不同的特色。
广济桥桥面南北两侧分别建有桥亭和桥亭中的亭子。
中间的桥亭是正方形,南北长约13米,东西宽约6米,用青瓦白墙围护着。
桥面上铺有青石板,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
桥的两旁是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草、人物等,十分精美。
在桥的南边是一座石塔,塔高约15米。
塔身用整块石料凿成,雕刻着各种图案。
塔身用块石垒砌而成,塔尖雕着两只鸟,在空中飞翔。
在塔的中间雕刻着一个小和尚正在诵经祈祷。
塔的北边是一个亭子,亭子用木头和瓦片搭建而成。
在桥北的桥头有一座牌坊,它高约10米,宽约6米,是一座五柱三间四楼式木结构建筑。
—— 1 —1 —。
广济桥景点简介
广济桥景点简介广济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广济街广济桥路,是扬州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也是扬州四大桥之一。
广济桥建于公元公元五代时期的唐文宗会昌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桥横跨于瘦西湖北岸的瘦西湖路上,连接着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市区。
广济桥采用石拱桥的设计,桥身全部由花岗岩石墩和石拱构成,桥面铺设青石板,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桥面上留下了无数顶痕迹,是历史的见证。
桥长约317米,桥宽为6米,共有21个石拱洞,每个洞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兽图案,石拱洞内的飞瀑流水更增添了桥的魅力。
广济桥不仅仅是一座交通工具,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桥上保存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走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瘦西湖的美景,远处是青山环绕,近处是碧水荡漾,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在广济桥附近,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例如烟雨楼、杨士街等,都是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广济桥与周边的景点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旅游资源。
每年春天,游客们还可以欣赏到桃花盛开的美景,与桥上的古建筑相映成趣。
此外,广济桥还是扬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连接着扬州市区和瘦西湖景区。
这里有许多公交车站和停车场,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无论是自驾游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轻松到达广济桥。
总结:广济桥是扬州市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道风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
来到广济桥,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了解扬州的历史与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广济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和人生的感悟。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1.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2.广济桥的结构特点
3.广济桥的艺术价值
4.广济桥的现状与保护
正文:
广济桥,位于我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跨越韩江的古老石桥。
据历史记载,广济桥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800 年的历史。
它是潮州古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潮汕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
广济桥的结构特点独特,采用了浮梁式石梁桥和拱桥相结合的形式,全长约500 米,共有18 个桥墩,24 个桥孔。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桥的稳定性,又增添了建筑美感。
广济桥的设计巧妙,其石梁之间以铁钉连接,桥面上还有精美的石雕栏杆和图案,展示了古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技艺。
广济桥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桥上的石雕、木雕、砖雕等装饰物,展现了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
此外,广济桥还是潮州音乐、潮州戏曲的重要表演场所,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广济桥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水土流失、风化侵蚀等。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潮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保养维修工程、加强周边环境治理等,以确保广济桥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传承和发扬。
总之,广济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它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广济桥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境内的一座古桥梁,也是苏州吴中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据传,广济桥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最终于清朝嘉庆年间完工。
广济桥被誉为“江南四大桥梁”之一,也是苏州吴中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建造特色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敬仰和喜爱。
以下是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1. 神奇桥墩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济桥上有一个桥墩,被誉为“神奇桥墩”。
当时有一位名叫赵天官的道士,他经常在广济桥上修行炼丹。
有一天,赵天官在桥上修行时,突然听到桥上传来了一阵阵奇怪的声音,他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桥上哭泣。
女子说她的父亲被坏人抓走了,她无法寻找父亲,非常伤心。
赵天官听了女子的诉说,便决定帮助她寻找父亲。
他化成一位英俊的男子,带着女子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坏人的藏身之处。
此时,女子之父也突然出现,原来他是被坏人囚禁在一座桥墩里。
赵天官救出了女子之父,两人一起回到了广济桥。
但是,当他们走到桥墩时,发现桥墩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无法到达。
赵天官便在桥上施展法术,让桥墩变成了一条船,载着他们顺利找到了女子之父。
至今,广济桥上的“神奇桥墩”仍然是一个谜,但人们相信它一定
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力量。
潮州广济桥景点介绍
潮州广济桥景点介绍
潮州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潮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济桥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广济桥全长518米,宽5.8米,由11个拱洞组成,拱洞高度不一,最高的拱洞高达10米。
桥面由青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杆,桥头设有亭阁,整座桥梁造型古朴典雅,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
广济桥的建造历史悠久,传说唐朝时期,潮州城内的广济寺和潮州城外的浮桥相连,但浮桥经常被洪水冲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济寺的和尚们决定修建一座石拱桥,以便人们出行。
于是,他们开始筹集资金,动员民众,历经十年,终于在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修建完成。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也是一座文化遗产。
桥上有许多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广济桥记”,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记述了广济桥的历史和建造过程。
此外,桥上还有许多古代诗词和题刻,反映了潮州文化的繁荣和灿烂。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潮州市都会举行广济桥文化节,展
示潮州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潮州广济桥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潮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如果你来到潮州,一定不要错过这座美丽的古桥。
潮州广济桥描写
潮州广济桥描写说起来潮州广济桥,那可是咱们潮汕人心头的一块宝啊!这桥啊,不仅是个交通要道,更是咱们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你走在上面,就像是穿越回了古时候,那感觉,啧啧,真是妙不可言!广济桥,当地人亲切地叫它“湘子桥”,为啥这么叫呢?说起来有个传说,说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他路过这里,看到江水滔滔,百姓渡江艰难,就心生慈悲,用神力造了这么一座桥。
当然啦,这只是个传说,但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这桥有了仙气儿,是不是?这桥啊,可不是一般的桥。
它全长五百多米,由十八只梭船连接而成,中间还有几座亭台楼阁,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气势磅礴。
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一打开,那景色,简直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走在桥上,你能感觉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
一块块石板,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光滑如镜。
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轻轻响起。
那些过往的商贾、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故事。
你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就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韵味。
说到广济桥,就不得不提它的“浮桥”特色。
这浮桥啊,就是那些可以移动的梭船。
每当洪水来临,这些梭船就会被解开,让江水顺畅地流过;洪水退去后,它们又被重新连接起来,恢复通行。
这种设计,真是既巧妙又实用,充分体现了咱们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除了浮桥,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也是一大看点。
这些楼阁建筑精美,雕梁画栋,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古典的美。
你登上楼阁,放眼望去,只见江水悠悠,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这时候,你可以泡上一壶功夫茶,坐在窗边细细品味,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当然啦,广济桥不仅仅是个景点,它还是个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馆。
这里经常会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潮州文化的魅力。
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潮州工艺品、品尝到地道的潮州美食、听到悠扬的潮州音乐……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潮州文化画卷。
总之啊,潮州广济桥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桥。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那么简单,它是咱们潮汕人的骄傲和自豪!无论你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已经来过很多次,每一次走在这座桥上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广济桥的简介说明
广济桥的简介说明
广济桥,又称万安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它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广济桥为中国现存最长的石拱桥,桥面由大块大块的青石板铺成,桥长有71.2米。
桥墩上都建有石台和石屋。
桥面上共设有30个桥孔,桥上的桥墩和桥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广济桥的名字是因它横跨万安河而得名。
万安河又名“安流”,是我国古代人工开凿的最长的河道,它全长5400米,平均宽40米,最宽处约80米,广济桥就在它中间。
广济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最具特色、也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观之一。
广济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建筑结构。
它有四个桥洞,中间两个大,两边小一些;桥下有五个桥墩和一个石台。
它以大石作桥墩,以石台作桥面,坚固美观;桥墩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和文字;桥面上还有很多小石台。
桥面两侧各有30个桥孔。
—— 1 —1 —。
杭州广济桥简介和历史
杭州广济桥简介和历史
杭州广济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跨越广济桥河,是杭州市重要的古代石拱桥之一。
该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多次修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广济桥全长34.4米,宽8.5米,由10个石拱构成,整座桥体采用青石砌筑,桥面铺设青石板。
桥身两侧设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栏杆,栏杆上还镶嵌有古代文物石刻,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广济桥是杭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也是市区内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也是古代城市文化的象征。
桥上流传着许多曲折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有关于爱情、文化和民俗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广济桥还曾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明代时期。
当时,广济桥扩建成为了一座宽阔而雄伟的桥梁,桥头设有三座石塔,成为了杭州城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然而,在20世纪的一次大洪水中,广济桥的三座石塔被冲毁,遗憾
地损失了这一历史的珍贵建筑。
如今的广济桥,虽然不复当年的雄伟和辉煌,但仍然是杭州市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桥上经常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和庙会,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
同时,桥下的广济桥河畔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人可以在这里欣赏美景、散步、钓鱼或者品尝当地的小吃。
总体来说,杭州广济桥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
的古代桥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杭州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广济桥的简要介绍
广济桥的简要介绍
广济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
广济桥不仅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广济桥是一座古典式石拱桥,总长129.5米,宽7.3米,由17个拱洞支撑,拱洞之间的桥面则由巨石铺成,桥的高低起伏与拱洞大小巧妙配合,一览无遗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之精湛。
广济桥于公元1565年由明朝大学士吕坤率众举资建造,历经朝代更迭,一直广州路行辕的入口,而它也承担了连接秦淮河两岸的历史重任。
在清朝时期,广济桥曾历经两次大规模整修。
至今,广济桥依旧保存完好,成为了唯一一个既有河潮水过又有车马穿行的拱桥。
广济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在中国文学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
文学巨匠鲁迅曾赞颂广济桥“结构雄伟,协调严整,不畏水威,不念物皆有极,似可与利剑相比。
”清代杨慎也曾用诗句赞美广济桥的宏伟:“拱拱如卯月,崔崔似鼓身。
上下长安道,依依画图膜。
”广济桥不仅是一座桥,也是一部历史的卷轴,是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济桥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也因此吸引了无数旅游爱好者前来观赏。
每年,在江苏省春节期间,广济桥也会
成为南京市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精美的花灯制作、品尝各种南京特色小吃,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和谐交织。
广济桥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探究,因为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髓,也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文化变迁。
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承载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
潮州广济桥的来历和介绍
潮州广济桥的来历和介绍
潮州广济桥,是中国古代桥梁中的杰出作品。
它建于北宋皇
佑年间(1049年~105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
代单孔石桥。
广济桥原名“凤凰桥”,因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故又名凤栖桥。
据《潮州府志》记载,宋代潮州城西门外凤
凰山,山上有一块巨石,状如凤凰,故名。
宋嘉佑三年(1058年),潮州知州徐梦麟又在山上筑台建亭,取名“凤栖亭”。
相传
凤凰栖于此,故名。
宋天圣六年(1028年)知州程颢、程颐兄
弟重修此桥。
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州吴文英又作《凤栖亭记》一篇,使其身价倍增。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潮州知府
秦鸣雷重修此桥。
清初潮州知府林启荣在桥上建亭一座,并在亭
前建造两尊石狮子。
现广济桥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广济桥全长436米,共有13个桥孔。
它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
桥身长486米,宽4.74米,高8.21米;两岸护栏
高约6米;桥面宽4.6米;桥墩高11.65米;桥基用花岗岩和片
石砌成,重约10000多吨。
—— 1 —1 —。
塘栖古镇广济桥简介
塘栖古镇广济桥简介一、广济桥的历史广济桥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塘栖镇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
广济桥跨越着片宽深流的茈石江,是连接塘栖镇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
这座桥以其千年不倒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二、广济桥的建筑特点1.桥身:广济桥的桥身全部由大理岩石料建造,桥墩上刻有各种石雕,形态各异而非常精美。
这些石雕既具有艺术价值,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拱门:广济桥采用了多孔拱形设计,总长123.2米,桥高16.7米。
拱门上刻有栩栩如生的狮子、神兽等石雕,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3.桥面:桥面由大型青石板铺设而成,平坦舒适,行人可以尽情欣赏江景,感受桥所带来的宁静与美丽。
三、广济桥的文化价值1.历史见证:广济桥见证了塘栖镇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塘栖镇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而广济桥则是这一切的象征。
2.文物保护:广济桥作为一处重要的古建筑,得到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它的存在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们先辈智慧的致敬。
3.旅游资源:广济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古旧的江南风情,品味传统的建筑艺术,也可以欣赏到茈石江流淌的美丽景色。
四、广济桥的传说故事1.韩信传说:相传,广济桥上富阳人韩信在战国时期曾担任汉王刘邦的重要将军,曾多次率军在这里过江征战。
因此,桥上留下了韩信的故事和传说。
2.江湖传闻:广济桥曾是江湖义士、豪杰聚集之地,许多著名的盗贼、侠客在这里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桥上的石雕刻画了这些传说人物的形象,让人们感觉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江湖时代。
五、广济桥的相关活动1.广济桥文化节:每年都会举办广济桥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
期间,会有传统曲艺表演、龙舟比赛、美食展览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广济桥的文化魅力。
2.广济桥摄影大赛:为了表彰广济桥的美丽,每年都会举办广济桥摄影大赛。
广济桥简介100字
广济桥简介100字
摘要:
一、广济桥简介
二、广济桥的历史背景
三、广济桥的建筑特点
四、广济桥的文化价值
五、广济桥的旅游价值
正文:
广济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桥梁。
在古代,它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
广济桥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潮州知州陈宏筹集资金修建此桥。
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展,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济桥见证了潮汕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沟通潮州市区与对岸的交通要道。
广济桥的建筑特点独具匠心。
它采用“浮梁式”结构,桥梁由数十根石梁组成,石梁之间以榫卯相连。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又使得桥梁在洪水期间可以浮动,避免了水患对桥梁的损害。
此外,桥上还建有亭台楼阁,为行人提供休息、观景的场所。
广济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桥上的碑刻、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展现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广济桥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信仰的象征,桥头的天后宫等宗教建筑,见证了潮汕人民的信仰习俗。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
对于游客而言,游览广济桥不仅可以领略古代建筑的韵味,还能深入了解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总之,广济桥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既展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又承载了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
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
其中以淳熙十六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名,因此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
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
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明宣德十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
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传说: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
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
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
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
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
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
”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
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
怎么办?天又快亮了。
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
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石牌坊
潮州古城的石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缕雕之“双龙戏珠”或“祥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抑柱础,潮州人叫做“亭”。
潮州俗话说:“大街看亭字,桥顶吃炒面,登上东门楼,再入开元寺。
”往昔的太平路,虽未敢夸言五步一亭,但从南到北,就有17座,其它街亭50座,合共在古城内有97座。
牌坊多为纪念或旌表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几类:
一是府治县治的标志;
二是府痒县学的标志;
三是考试中旌表;
四是表彰贤臣名将;
五是褒扬忠烈之士;
六是宣扬节孝贞寿;
七是表彰乐善好施;
八是祠庙、名山、桥梁的标志等。
这些牌坊上的匾额或柱梁,多有题字、记述或诗文,不仅是重要的地方资料,而且多出自名家之手,楷行隶篆,满目琳琅,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广济门城楼
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
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
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
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
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
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
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
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广济门城楼一到三楼都有匾额柱联。
其中一楼有刘炳森题写的匾额“岭东首邑”以及陈景舒书写的柱联“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二楼有饶宗颐书写的匾额“东为万春”及柱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三楼有肖娴题写的匾额“广济楼”与卢瑞华书写的柱联“得山水清气,极古桥秀风”。
牌坊街
牌坊街,所谓坊名,指牌坊匾额文字内容。
因大家习惯以匾额文字指称牌坊,便成为坊名。
1、四进士坊,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
正德丁丑即1517年。
2、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建。
文宗—文宗代称督学,黄琮曾任云南督学,故称文宗。
方伯—古代称诸侯中的领袖为方伯,即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于代称布政使。
明之布政使为省最高行政长官,全国设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
古文“锡”通“赐”。
三锡,指黄琮三次升迁。
0 0
3、状元坊,为明嘉靖壬辰(1532)科状元林大钦建。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位于市区开元路中段,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素有粤东第一古刹之称,属于国家级文物。
其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香积橱、方丈厅、神农堂、知客堂等,气势宏伟、古朴端庄,错落有致,较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唐以后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
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唐代的石经幢、宋代政和年间的大铜钟、元代泰定年间的石香炉、明代的潮州木雕千佛塔和清代乾隆御赐的雍正版《大藏经》等一批珍贵文物。
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潮州开元寺却居于闹市。
这座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寺庙,至今己有1260多年的历史,守持于闹市中的一片净土,仍像一颗红宝石镶嵌在碧绿琉璃广场的中央。
这印证了丛林偈语:“胸中若得山林气,何妨门前车马喧”。
古昔这里有荔峰佛堂(即今寺内的地藏阁),座西向东,门面临广济渡口(存有大街的石碑),后靠种满荔枝的小丘山。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因崇尚佛,下诏天下各州郡各建一大寺,用其年号“开元”为名以便百官朝拜,作为“祝圣道场”。
当时潮州地处边陲,财力有限,权宜之计只好以荔峰佛堂为基础,掘井为界,上奏朝廷。
据史载,开元寺之阔现存可查,前为开元路(名开元街),后为西马路(古名开元后巷),左为太平路,右为义安路(俗名仙街头)。
原四至之内皆为寺地,占地100亩。
其四界有四井为记,即开元古井,仙街头井,弥勒佛井,广源街井。
1962年前,广源街内民房墙基尚嵌有“开元寺界”碑两处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