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含反思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并掌握“门楣”、“莫名其妙”等词语;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尊重家乡风俗习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语言的美,学习平实而有味的语言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设想:新课程提倡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本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文中重要的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并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流程:一、新课我来入看图片,你知道人们是在过什么节吗?我们这边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你们听说过“高邮咸鸭蛋”吗?(学生答)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看作家汪曾祺家乡的端午风俗。
二、思路我来理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
1、作家列举了他们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这么喜欢家乡的鸭蛋,你觉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交流讨论三、语言我来品1、教师范读2至4节作者自己曾说他的语言“平淡而有味”,“幽默又风趣”,请你找出你觉得最能反映作者深爱家乡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预设:a)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鸭似的!争辩:作者到底喜不喜欢别人称赞高邮鸭蛋?b) 拟声词的朗读——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朗读时要尽量还原特殊字眼的传神功效。
c)轻幽默的朗读——“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山东省莱州市南十里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2端午的鸭蛋 学案(无答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热爱生活,感受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重点: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门楣.( ) 苋.菜( ) j.í( ) 贯硝.药()城huáng( )庙囊萤..()映雪络.子( ) 车胤.()元zhěn(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门楣:莫名其妙:肃然起敬:与有荣焉:练.囊:白嘴儿: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了解作者汪曾祺:汪曾祺:现当代,著有小说集、,短篇小说、是他的获奖小说。
4、将字词音义和作者资料巩固背诵,准备下一节课听写提问。
5、阅读课文,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课堂学习任务一:检查预习。
1、由六个小组代表板书字音、字形,另外六个小组4号上黑板作答,其余同学将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小组间对子互批互改。
统计情况。
3、一生强调易出错的字音字形。
4、接龙提问字词意思。
5、随机背诵作者资料。
任务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先按要求朗读课文,然后个人独立思考,再次带着思考成果小组交流,组长控制好交流次序,做到各抒己见,最后派代表全班展示。
1、小组内朗读课文。
2、全班内展示朗读。
3、独立默读课文,并思考:①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提示: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段)--------- (段)---------(段)②作者为什么对儿时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小小的鸭蛋凝聚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任务三:品读课文,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要求:重点品读有关句段,然后小组内研讨下列问题,达成共识,最后派代表阐述。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却为何要在开头先写这种种风俗?提示:牢记阅读写作的共同点:材料为中心服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端午的鸭蛋》学案 鲁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1. 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 .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风俗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法定假日将作调整。
(调整草案展示)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十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保持不变;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
我们的政协委员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提案?难道是为了多休息几天吗?不是的,其实是为了让大家都记住这些节日,为什么要记住这些节日呢?师小结:因为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去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炎黄子孙。
1.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是关于端午的。
我想在中国没有多少人能在学这篇文章时,比我们更亲切,因为这个作家是我们高邮人,他写的是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事,他是谁?有没有同学帮我们介绍一下他?(学生简要介绍汪曾祺)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 我们再看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二、读文本1.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高邮所独有的?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内容分析】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们多少乐趣||。
本文通过描写家乡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以及家乡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自豪、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悬艾叶和菖蒲||,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二、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片小说的创作上颇有成就||。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重点词语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曾经沧海难为水:看过沧海之后||,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2、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讨论明确:(板书)端午习俗 ||,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三、探究课文||,感受端午1、学生个别朗读端午习俗部分||,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习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讨论明确: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辟邪祛灾||,祈福图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
八年级语文上册 2 端午的鸭蛋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整理)
山东省荣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 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荣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 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荣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 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的全部内容。
《端午的鸭蛋》备课思路:【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2.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传统,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去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
(板书标题及作者)(设计意图: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入手,贴合学生现实生活,便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
)二、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检查生字词)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
山东省荣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端午的鸭蛋【题目解说】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走进作者】【背景链接】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粽包节等。
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和大端阳之分(五月十五)。
⒉端午节的起源,普遍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另也有说是纪念替父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等。
⒊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就有段无避恶去毒的礼俗。
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驱除蛇蝎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菖蒲酒;小儿挂香袋、系五彩丝;赛龙舟;吃咸鸭蛋,吃粽子等。
都取避邪之意。
【字词全解】⒈难字词系()百索子倘()若咂摸(城隍()拧()成小绳用酒和()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胤()熏( )五毒⒉音多义扎根()络绎()门槛()拧毛巾()扎挣扎()裸槛拧拧开()扎彩(zā)络子(lào)槛车(jiàn)拧脾气(nìng)⒊词语补注①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②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③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句段解读】⒈"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山东省沂源县沂河源学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 端午的鸭蛋》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②门楣()③红苋菜()④络子()⑤腌()⑥车胤()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 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 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端午的鸭蛋》导学案一、课前延伸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标清段序,积累字词。
系百索子倘若咂摸城隍门楣用酒和苋菜籍贯硝药腌腊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曾经沧海难为水: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浏览课文,思考: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二)合作探究体味情趣1.阅读2、3自然段,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2. 阅读4、5自然段,作者围绕鸭蛋络子写了哪些趣事?(三)精读语段赏析语言1.在2、3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例: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②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2.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三、当堂达标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一、课题:端午的鸭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2.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怀想的情感,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四、课时:1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要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3. 再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下列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问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问题二: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明确:质细、油多、蛋黄红。
问题三: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明确: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灯。
4. 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三)师生共同品读课文1. 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同桌二人练读,再主动在全班示范朗读。
师生共同评点,并交流阅读感受。
2. 教师先肯定并评价学生们的感受,然后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3.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思考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谢荣平一、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重视朗读,形成良好的语感;要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积累运用“苋菜、腌腊、络子、车胤、囊萤映雪、曾经沧海难为水“等词语。
2、了解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以及高邮咸鸭蛋的特点。
3.朗读品味,感受作者闲适自由、诙谐幽默、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4.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情,激发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故乡热爱。
教学重难:朗读品味语句,感受鸭蛋中独特的情趣及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习俗、故乡的热爱。
教学方法:为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要求,采用创设情境法、点拨启发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教与学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忆端午1.根据多媒体出示的相关诗句和食品图片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2.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设计理念】根据诗句和特色食品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初步感知,说风俗1.多媒体投影生字词及作者简介2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重要词句,听读完后分别为第1段,2、3段,第4段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的风俗,高邮的鸭蛋,端午的鸭蛋)3.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如果你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哪几种风俗?【设计理念】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拟小标题,既明确行文思路,又锻炼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找出高邮端午的习俗,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风俗的,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端午的鸭蛋》word教案 (3)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
3、了解汪曾祺先生恬淡自然不刻意追求结构的散文风格。
4、引导学生理解“平淡的生活中也有无限乐趣”生活审美。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
2、了解汪曾祺先生恬淡自然不刻意追求结构的散文风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淡的生活中也有无限乐趣”生活审美。
教学设计:自主探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板书:民俗,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回归传统的呼唤,更是一种情感标记。
)我们已经讲过,这是一个展现民俗文化的单元。
上一篇课文《云南的歌会》是这一幅民俗风情画卷的第一幅,今天,我们来学习端午的鸭蛋(板书),其作者是一位文学大家——汪曾祺先生(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一篇课文内容很简单,但能从简单的文字中对生活有所领悟却不简单。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将每段的段意概括在书上。
抽生板书段意。
1、孩子们吃端午的鸭蛋。
三、细读课文,大胆质疑。
大家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细细品味课文。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阅读质疑。
每人在课本上最少批注出三个问题。
预设:1、第一自然节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2、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3、课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课文第一节用大量的篇幅写端午的风俗,有什么作用?1)用家乡的端午风俗引出“十二红”,从而引出“鸭蛋”。
2)写家乡端午的气氛,为家乡端午的鸭蛋设置了节目背景。
3)丰富了思念家乡、思念童年生活、热爱生活这一主题。
(这一条学生可能想不到,可以在下面的问题中再补充)4、作者第一节如此详细地写出家乡的风俗,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学生如果没有对这一点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看前面“汪曾祺先生的肖像图”,引导:汪先生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步入了人生的中老年时光,你看,他还能将这些生活小事写得如此详细,如此逼真,你有什么感悟?)再就这一质疑,补充第3题答案。
最新2014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鲁教版)
最新2014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鲁教版)此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在邓州市教学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由张老师搜集整理,此文仅供您参考使用!教无定法,各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得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思路: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语言——作比较——写真情课前学生预习: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五遍。
2.思考课后习题,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鸭蛋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及作者情感。
4、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1、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
因为屈原爱国。
)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五红……)3、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包棕子,吃棕子,吃五香蛋……)4、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二简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汪曾祺【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自豪感情和对民俗民风的赞美【教学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教学设想】一课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知道得还真多||。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小组合作||,提示: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以下同学尝试: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
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端午的鸭蛋 》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
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3.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增强语感。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教学方法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
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得出。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
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呈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教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某某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本文的情趣,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二、问题导学
1、介绍作者。
(出示投影)
2检查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风俗是家乡独有的?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4、品读课文,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自由选例品味评析。
(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启发,讨论交流)
(1)“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2)“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3)“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
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
......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
”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5)“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三、延伸拓展
资料链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
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遭受冷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年级:初三科目:语文执笔:刘秀美时间:2015.8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本文的情趣,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萝卜汪曾祺
扬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
因为是扬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扬花萝卜”。
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
我家不远处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屋下有一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便宜的零吃。
扬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
萝卜一把一把地码着。
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萝卜总是鲜红的。
给她一个铜板,她就用小刀切下三四根萝卜。
萝卜极鲜嫩,有甜味,富水分。
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
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卜。
小时侯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除了生嚼,扬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
萝卜斜切的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
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
人之初,鼻涕拖。
油炒饭,拌萝卜。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
萝卜丝与细切的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碟。
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汆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天津吃萝卜是一种风气。
50年代初,我到天津,一个同学的父亲请我们到天华景听曲艺。
座位之前有一溜长案,摆得满满的,除了茶壶茶碗,瓜子花生米碟子,还有几大盘切成薄片的青萝卜。
听“玩艺儿”吃萝卜,此风为别处所无。
天津谚云:“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吃萝卜
喝茶,此风别处所无。
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
1948年冬天,我到了北京,街头巷尾,每听到吆喝:“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声音高亮辽远。
看来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都得有条好嗓子。
卖“萝卜赛梨”的,萝卜都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的响。
北京人炒萝卜条,是家常下饭菜。
或入酱炒,则为南方人所不喜。
白萝卜最能消食通气。
我们在湖南体验生活,有位领导同志,接连五天大便不通,吃了各种药都不见效,憋得他难受得不行。
后来生吃了几个大白萝卜,一下子畅通了。
奇效如此,若非亲见,很难相信。
萝卜是腌制咸菜的重要原料。
我们那里,几乎家家都要腌萝卜干。
腌萝卜干的是大红萝卜。
切萝卜时全家大小一起动手。
孩子切萝卜,觉得这个一定很甜,尝一瓣,甜,就放在一边,自己吃。
切一天萝卜,每个孩子独自里都装了不少。
萝卜干盐渍后须在芦席上摊晒,水气干后,入缸,压紧,封实,一两个月后取食。
我们那里说在商店学徒(学生意)要“吃三年萝卜干饭”,意谓油水少也。
学徒不到三年零一节,不满师,吃饭须自觉,筷子不能往荤菜盘里伸。
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
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冬萝卜、四季萝卜,一年到头都有。
可生食、煮食、腌制。
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
美国有小红萝卜,大如元宵,皮色鲜红可爱,吃起来则淡而无味。
异域得此,聊胜于无。
爱伦堡小说写几个艺术家吃奶油蘸萝卜,喝伏特加,不知是不是这种红心萝卜。
我在爱荷华南朝鲜人开的菜铺的仓库看到一堆心里美,大喜。
买回来一吃,味道满不对,形似而已。
日本人爱吃萝卜,好象是煮熟蘸酱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