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8.《雷雨》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 第二课时

16 《雷雨》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体会动词“压”“垂”“挂”的运用之妙。
3.结合日常经验,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雨及,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边读边体会动词“压”“垂”“挂”的运用之妙。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反复品读示范引导教具学具课文配套插图,ppt课件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国学日日诵: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二、导入课题1.今天的诗句所写情景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板书:雷雨。
2.你知道的描绘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3.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雨的四字词语,一起来读一下。
(ppt展示)4.学生齐读词语。
5.展现雷雨前、中、后三幅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描述。
6.借机指出本课也是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检查读课文1.检擦同学们读课文,重点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段落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品读感悟第一板块:品读雷雨前的景象1.默读雷雨前的段落,圈出描写雨前景象的词语。
2.生起来交流。
3.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记住雷雨前的景象。
4.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5.指名读。
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向你压下来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请你把这样的感觉放进去读一读。
再指名读。
(板书:乌云压,蜘蛛垂)天气真闷哪,连一丝风也没有。
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6.忽然一阵大风,吹得——(学生接说)树枝乱摆。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6雷雨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0
课文展示
挂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 空。
说一说“挂”的好处,可以换一个词吗?
0
课文展示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下雨前 下雨时 下雨后
时间顺序
0
课堂展示
你观察过雷雨前后的情景吗? 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0
课堂展示
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当时的情景如何?
侧面突出天气的闷热, 环境的沉静。
0
课文赏读 云层很厚很低,预示着要下雨了!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yā) 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 (chán)一声也不叫。
0
交流分享
压
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赏读
“忽然”说明风来得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 蛛从网上垂(chuí)下来,逃走了。
0
中心点击
课文告诉我们:要多注意观察事物, 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0
作业布置
1.留心观察天气,写好观察日记。 2.积累拟声词。
0
再见
0
复习生字
雷(雷声)乌(乌鸦) 雪(雪花)鸟(鸟儿)
比一比,组词。
压(压力)扑(扑打) 厌(厌 )打(打水)
烦
0
复习生字
猜字 谜
十一点去工厂
yā 压力
压
yà
压 路
0
它是多 音字!
复习生字
厂:压 厌 扌:扑 打 辶:迎 追
观察它们的特点, 说一说你的发现。
0
课文赏读
形容黑暗。 ABB:绿油油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yā)下 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chán) 一声也不叫。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

18.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教学“压”、“垂”、“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3、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2、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听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雷雨是一中天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夏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变幻无穷。
有一个作者细心观察发现了雷雨前后的变化,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
(板书课题)二、复习巩固。
1、雷雨这课的生字宝宝,你还记得吗?(小组内开火车,读对后跟读一遍)2、老师带来了一些新词语宝宝,你们还会读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越下越大倾盆大雨越下越小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彩虹高挂3、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可厉害了都是有备而来,读得这么流利。
台老师也特意找了三幅图片,谁是火眼金睛,能给它们排排队。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好厉害啊,你是从什么景物中发现了这样的顺序,知道了写雷雨的时候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这样的顺序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
如果以后我们要观察别的天气想象也可以按照前--中--后的顺序。
4、接着,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先学习第一部分,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雷雨前(1-3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三、研读雷雨前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乌云、叶子、大风、树枝,闪电,雷声)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二年级下《雷雨》第二课时

概况: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师:李华芝2022年4月日
教学目标1、能认识文中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3、试着背诵课文
(4’)1、听写词语导入
(1’)2、读课题并板书
(1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5’)2、全班交流补充
(4’)1、深入学习课文,教师引导理解词语
1-2试着背诵整篇课文
1-3整篇课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都有不同的变化,以后我们要注意观察,看看不同的雨,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达。
2-1请大家用书里的知识,试着写一个下雨的片段。
2-2学生写。
2-3指名写得快的交流。
交互式电子白板
功能使读第一段,理解“乌云、黑沉沉,压下来”。
1-2试着记一记第一自然段,一起背诵。
2-1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垂”的意思。
2-2自己读,试着背诵1-3段。男女生背诵、指名背诵
3-1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
3-2试着背诵
4-1学习第三部分,指名读
4-2试着背诵
1-1试着读一读整篇课文,看看能否背诵
1-2同桌互相批阅。
2-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雷雨,。教师板书
2-2齐读课题,了解学习目标。
1-1小组内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片段写了哪些景物。(读想)
1-2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方式把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各写了哪些景物记录下来(读想做)
1-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2-1指名在全班交流
2-2互相看其他小组学习情况,并作详细补充
(2’)2、试着背诵1-3段。
(4’)3、学习第二部分
(4’)4、学习第三部分
(5’)1、小结本课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雷雨》

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背一背。
课 自由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雷雨中
文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解 读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雨下得大,下得急。
你还能从哪儿看 出雨下得大?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 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天亮起来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 彩虹挂在天空。
感受空气的变化。仔细闻一闻,你仿佛 闻到了什么?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感受小动物的变化。
蜘蛛又坐在网上。
这时的蜘蛛是 怎样的心情?
悠闲、愉快。
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试背第7—8自然段。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 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用自己的话。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视频欣赏:《打雷下雨》
16 雷 雨
雷 léi
结构:上下 部首: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初
读 课
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注
文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
然段序号。
翘舌音
轻声
字
词 chán chuí
hu
学 蝉鸣 垂下 窗户
习
huā yā
pū
哗 压下 迎面扑来
扌卜 扑 蝉 压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 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 的是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1—3 自然段:雷雨前 4—6 自然段:雷雨中 7—8 自然段:雷雨后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场雷雨 的,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先……接着……最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8《雷雨》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18.《雷雨》第二课时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西江中心小学黄彩丽知识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写“压”“垂”;会用"渐渐地"、"…越…越…"造句。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小视频,把看到的说出来。
2、同学们,在夏天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雨)(出示课题)3、板书:18 雷雨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复习生字词,并用词语说说下雷雨前的情景。
三、图文结合,感悟全文。
(一)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简介:《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学情介绍: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学习运用“越……越……”句式说话。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的生字词,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的。
(指板书)1、雷雨前(1)师:雷雨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师:a.“压”的动作,会做吗?b.(出示乌云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向你直压下来,这给你一个什么感觉?(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那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范读,挑战读。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心里觉得怎样?(害怕)让我们带着这害怕的感觉再来读读。
(一)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和老师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二)师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不叫?(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范读,齐读。
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忽然怎样?(3)师:“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你们见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害怕吗?(“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4)师:你看蜘蛛也害怕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出示:蜘蛛从网上()地垂下来,好像在说:“”(5)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播放下雨的声音)听什么声音?(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句式训练,出示句子)师: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叶不动枝乱摆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蝉不叫蜘蛛逃15、雷雨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天亮了空气清新雷雨后(图):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板书:15、雷雨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软件)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乌云压下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 第2课时 》教学课件p

核心问题: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 几个方面写雷雨的。 2.二思:找出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句子。 3.三品:品读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句子,看各
有什么特点? 4.四探: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越(来)越(高) 越(来)越(响) 越(来)越(壮) 越(来)越(好)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哗,哗,哗”表明了什么?
“哗哗哗”写出了大雨倾盆的声音,表现 出当时雨下得又大又急,声音响。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 不清了。
“都看不清了”说明了什么?
推荐阅读
雨 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屋里显得特别闷 热。忽然,天色暗了下来,刮起一阵狂风,要下雨了。我 赶快关紧窗户。 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 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 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 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 几个方面写 雷雨的。
课文从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写雷雨的。
2. 找出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句子。
雷雨前(1—3自然段),雷 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 (7、8自然段)
3. 品读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句子, 看各有什么特点?
雷雨前,乌云黑压压的、叶子一动 不动、蝉一动也不动。雷雨中,树、房 子都看不清了。雷雨后,太阳出来了, 一切恢复了平静。
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 象。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 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 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了我们留心观察天 气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18课《雷雨》第二课时 课件

luàn bǎi
chuíxià lái
压下来
cǎi hóng
乱 摆
hēi chénchén
垂下来
yízhèndàfēng
彩虹
chán
黑 沉 沉
zhīzhū
一阵大风
táozǒu
蝉
蜘蛛
逃走
压下来
乱 摆
垂下来
彩虹
黑 沉沉
一阵大风
蝉
蜘蛛
逃走
照样子,说词语
• 黑沉沉 •
• 白茫茫 黄澄澄
•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 哪些景物?用“﹏﹏” 划出。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呢?用“——”划出。
满天的﹏﹏ 乌云,黑沉沉地压下 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 ﹏﹏ ﹏ 声也不叫。 ﹏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 ﹏﹏ 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 走了。 ﹏﹏ ﹏﹏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 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 绿油油 红彤彤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你能找一找 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 是哪个自然段?
课文的第( 课文的第( 课文的第(
1
4 7
)到( )到( )到(
3
6 8
)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 ) 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 )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
雷 雨 前
自由朗读课文1-3自 然段,思考:
闪电越来越亮。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返回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__越__越__ 。
词语串串烧
闪电 越来越亮 雷声 越来越响 雨 越下越大 越 越
乌云(压)
树叶(不动) 蝉 (不叫) 树枝 (乱摆) 闪电 (亮) 雷声 (响)
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实验专题汇报课《雷雨》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语文]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课件
![[语文]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3577d4693daef5ef73df2.png)
满天的乌云,黑 沉沉地压下来,树上 的叶子一动不动,蝉 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 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 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_____越来越_____。
黑压压 阴沉沉 雷电交加 雷声大作 电闪雷鸣 狂风大作 乌云密布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 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雨停了。太阳出来 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蜘蛛又坐在 网上。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我看到了__ ____ _,
听到了___ __。
拓展小作业:
模仿《雷雨》,写 一则观察天气的小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雷雨
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垂”“挂”“坐”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3,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4.品读句子,积累好词,会正确运用词语。
学情分析: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的课文情景,多形式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 2.体会“垂”“挂”“坐”等词语在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后的变化,品读句子,体会“垂”“挂”“坐”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图示法”“情景教学”“多种形式的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课题。
2.出示课题(18、雷雨),生齐读课题。
3.出示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品读,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生根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景物以及景物
的特点。
2.指名反馈,师相机板书景物名称。
3.品读句子,体会雷雨前的景物特点。
(1)引导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课件)①“黑沉沉”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形式的词语?你能再说出几个ABB形式的词语吗?
②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这个动作?(生做动作)
③体会情感。
④指导朗读句子。
(2)师生对读,引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相机板书:一动不动不叫)
①师:“一动不动”说明了什么?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呢?
(引导学生体会天气的闷热,蝉的害怕)
②出示句子,比较下面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3)就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师:同学们,你们从哪看出这阵风大呢?(乱摆)
②师:你们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
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生做动作)③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4)从同学们急促的声音,我感到一陈大风吹来了,这可吓坏了蜘蛛。
(师生读出句子)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你知道小蜘蛛是怎样从网上下来的吗?
②蜘蛛如果要下来,还有其它办法吗?
③为什么小蜘蛛要垂下来,而不用“爬”呢?
⑥从“垂”“逃”两字,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蜘蛛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⑦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5)拓展思维:树上除了蝉、蜘蛛,还可能有什么?看到这样的天气,它又会怎么做呢?(自由汇报)
(6)雷雨前除了这些景象,还有什么特点?
师生对读(师:闪电——生:越来越亮,师:雷声——生:越来越响)
①体会句子的情感
②指导朗读
③师故意颠倒顺序读,引导学生理解不可以这样读的原因。
④生用(越_————越————)说句子
(7)感情齐读1到3自然段
三、图文结合,体会雷雨中的景象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雨中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1、出示学习要求,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4—6自然段,用“___”划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同桌互读: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
2,生汇报交流
(1) 师:这场雨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引导生理解“哗,哗,哗”是描写雨声的词,说明雨下得
很大
②指导朗读(一组齐读——两组齐读——一三组齐读——全
班齐读)
(3)师:声音越来越响了,雨越来越大了,往窗外看去,生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出示课件)
(4)拓展:还有什么看不清呢?(生自由说)
(5)过渡,引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出示课件)
①为什么要用二个“渐渐地”?
②指导朗读
③生用“渐渐地”说句子。
④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雨的大。
(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
四、学习7,8自然段,体会雷雨后的美景。
1.师:这雨下了不久就停了,雨后的景色美不美啊?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2.指名生读出雨后的句子,其余学生边听边划出雨后的景物。
3.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作者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汇报:
(1)出示句子: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引导生结合当时的情景理解“清新”和“迎面扑来”。
)
②生用“迎面扑来”说句子。
(2)出示句子: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引导理解“挂”的表达作用。
②生用“挂”字运用在教室里的某种物体上。
(3)出示句子:一只蜘蛛又坐在网上。
(抓住“坐”字,引导生体会蜘蛛的愉快与悠闲。
)
(4)出示句子: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师:蝉和青蛙在叫什么呢?(生想象,自由说。
)
(5)师:雨后的景色真的太美了!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雨后的美丽风景图片)
(6)生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复述课文,总结全文,进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思想教育。
七、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18.雷雨
乌云黑压
前树叶一动不动
蝉不叫
风大树枝乱摆蜘蛛垂逃闪电雷声
中越下越大渐渐地
后彩虹蝉叫蜘蛛坐青蛙叫
18、《雷雨》教后反思
《雷雨》这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课堂上学
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
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的变化。
我让学生结合动作来理解词语,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
其次,在指导朗读方面。
读悟结合我们做得比较充分,学生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朗读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评价朗读时,我使用师评为范例,自评找差距,互评找优缺点,再读求进步,齐读齐体会的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水平继续提高。
听到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听到他们有礼貌地提出同学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同学的不足,看到他们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进步,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在指导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的动作进行指导;我让学生当一棵小树,让学生在狂风的吹拂下做出“乱摆”的动作,学生兴趣浓厚,体会深刻。
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
用
“越越”、
“渐渐地” 说一句话。
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
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
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