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结合文学实际谈谈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结合文学实际,谈谈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具体形态,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具体性文学形象的首要特征是具体性。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塑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文学形象所表达的内容。
这种具体性不仅在于文学形象的生动逼真,更在于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之中,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二、审美性文学形象具有审美性。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形象,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这种审美性不仅在于文学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在于它们所传递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诗歌《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描绘春江、花影、明月等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美感,使读者在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情感性文学形象具有情感性。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情节、环境等具体形态,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这种情感性不仅在于文学形象所表达的情感状态,更在于它们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通过对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的刻画,鲁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四、意义性文学形象具有意义性。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情节、环境等具体形态,传达出某种意义和价值观念。
这种意义性不仅在于文学形象所传递的特定意义,更在于它们所表达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背后蕴含着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揭示和对人类命运无常的哲学思考,使读者在理解这些意义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启示。
五、想象性文学形象具有想象性。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具体形象化的存在。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几个特征:
1. 具体性:文学形象通过描述细节和描写特征来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到。
通过精确的描绘方式,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2. 独特性:文学形象通过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来区别于其他形象。
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使其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存在。
3. 意象化:文学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比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通过抽象、间接和多义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在文学形象中找到更深层的含义。
4. 可塑性:文学形象既是作者心灵的产物,也是读者心灵的投射。
每个读者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形象的意义和形象的形态能够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可能性。
总之,文学形象通过具体性、独特性、意象化和可塑性等特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内涵。
阅读者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文学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人物形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作家能够使读者对人物产生直观的印象。
同时,作家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
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哈姆雷特形象,是一个备受矛盾和困扰的人物。
他既是智慧和勇敢的王子,又是一个忧郁和迷茫的青年。
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和对话,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进而对他产生共鸣。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除了直观的形象描写,人物形象还常常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经历,作家能够传递出深刻的主题和寓意。
例如,《红与黑》中的朱利安·索雷尔形象,代表了一种充满野心和冷酷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地位,最终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
通过朱利安的形象,作家斯坦达尔将现实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人物形象的发展和转变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雪莉克尔夫人形象,一开始被描绘为一个冷漠无情的女人,对待孤儿们毫不关心。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逐渐了解到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悔恨,最终她通过帮助孤儿们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种人物形象的转变不仅展示了雪莉克尔夫人的成长,也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救赎的渴望。
四、人物形象的共鸣与启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
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的特点:概括起来,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首先,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并不排斥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这是因为虽然文学形象却因为语言的中介而成为一种间接性的存在,但语言能唤起相应的表象,使人产生形象感,这是文学形象所以能获得具体可感性的心理基础。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虽说给文学接受带来了一些不便,它远不像视觉形象那样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但是也正是这种间接性给文学形象的创造与接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它不像其他艺术形象那样定型化,更能给人以主观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丰富它,具有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天地,使文学形象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意味。
其次,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
文学形象需要依赖接受者的想象方可存在,说明文学形象实质上是一种意象或心象。
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
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转化为使人能感知的艺术形象,即心象性形象。
心象性不仅见于个别诗句,有时候整首诗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现代小说也由追求物象描写而趋向追求心象性形象。
不能把文学形象片面地理解为可以“目睹”的“图画”。
它既有“图画”的物象,又有作家的“意象”“心象”成分,或者没有“物象”,整体上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
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我们理解的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如由少及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虚构人物、动物或物体,它们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塑造而得以呈现于读者面前的。
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
文学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创造的一种描述,它们拥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契合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以说话、思考、感恩、痛苦的感觉。
其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艺术性的。
文学形象是作者用语言艺术手法所塑造出来的,它们具有形象、生动且有创造性的特点。
艺术上的塑造使得文学形象能够超越现实、追求真理、表现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的“玛利亚”是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它既是现实中的一个真实人物,又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诠释。
再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文学形象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和象征性,可以代表某种观念、价值观或者象征某种情感。
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顽强的精神,是海明威对人性的思考和回应。
此外,文学形象是具有情感共鸣的。
文学形象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挣扎和成长。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哈利、赫敏、罗恩等形象,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们具有生命力、艺术性、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共鸣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文学形象的鉴赏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对于作家来说,通过良好的塑造和描写文学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论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
j
O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0
.
3
B婶
I 广— ・
jl ^
j
L ,
j ’
叶 IL ; L .0 J
O . ^ J
J
l虬 J :
・:_ u I 广
・ 。
:
・
・ 3■
J
・
l灿 : ! ・ 3 ; u L .
L
^^—
・
一
山 ,
j 熬辫翟 麓 避
o_ 一4 I L 灿
-2 0 ( - = 09 . I ;‘
・
一
‘ 亏. . _ s
・
勺)u . ,
.
12 0
3
t
. tJ 一 , ・ ‘ J .・
j I
—
・
LJ O _
山, ^ L .- — 一. 上
・ 山
, 。 勺
广一 Lb 广 ‘ ・; j l
崮— — j ’ j .
・
L . ・jJ J ‘. )
l O J —
0
一 ,
‘
龇
t J ; . ・ L. 上 L 3 U u0 声
尸L 一 5 L 卢 , _ 山广, J
A :- L ,
J
L .
10 : 6
J L
J j. . j j 宁 h f — .
L j ・ l - 0 ・ ■ t
I ・ ,
v ’ I
・ tL 王 f
・
山
・J
・
j I
形象的特征与简介
形象的特征与简介形象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
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形象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形象的简介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别林斯基论文学》第11页)对于文学形象,象对于整个文学一样,应当在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人物以及生活细节等等,因此,作为反映结果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层次不一的丰富内涵,从而产生了这一概念的多义性。
大致说来,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
作品的具体因素如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可理解为它的具体表现。
恩格斯所说作品的思想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致敏·考茨基》),其中的“场面”、“情节”便是指广义文学形象。
别林斯基所说文学家“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第429页),也可以这样理解。
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的含义相同或相近。
高尔基所说文学“把真理化为形象──人物的性格和典型”(《文学论文选》第409页),便是指狭义文学形象。
形象的来源文学形象的概念直接来源于近代欧洲的文学理论,如上述别林斯基、高尔基的言论。
这以前可上溯到欧洲古代摹仿说中的类似概念,如柏拉图所说的“摹本”,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图象”、“形象”、“性格”等。
形象作为一个有确定内容的美学术语始于黑格尔的《美学》:“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诗的观念功能可以称为制造形象的功能”。
但在黑格尔包罗万象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
别林斯基等后来一些美学家的形象理论接受了黑格尔观点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形象”一词开始时仅指人的面貌形状,后来“象”、“形”、“形象”(又作“形相”、“形像”)具有了文学、绘画上的含义,如陆机《文赋》所说的“期穷形而尽相”,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说的“神用象通”,谢赫《古画品录》所说的“取之象外”等,开始接近了现代的广义文学形象的概念。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就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就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她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与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与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与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就是文学在形象性上,就是其她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就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就是风景,画耶稣就就是耶稣,画圣母就就是圣母,就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就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就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您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您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您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就是最直接的。
但就是文学形象不就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就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与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就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与偏离,不单就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富有典型性的形象不仅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可以创造 出来;在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文学中,也完全可以创 造。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咏梅》中写道: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词是和陆游的《咏梅》 词,反其意而作。陆游原词写 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二 典型人物具有巨大深刻的概括性
概括性首先是指典型人物概括了具体的人所包含的丰富复杂 的社会性。 (1) 典型所概括的各种社会性,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 是互相外在、互相对立的,在外延上往往是相互交叉、互相 包含的。 (2)典型应该表现出人的复杂的、不同质的社会性,但 不是按照各种社会概念,平分秋色地一一罗列、全面表现。 典型人物概括的社会性,其各种因素的结构构成是千差万别 的。 概括性其次指典型人物还要概括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和社会生 活一定方面的本质规律,揭示社会生活运动、变化、发展的 趋势。即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深刻性。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
一 他的思想、感情、生活经 历、文化素养、意志行为,也包括他的 性格、气质和生理特点,等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 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如果典型人物真正是独特的,那么,即 使不告诉我们名字,我们也可以在形象的 海洋中根据他们的个性表现——言谈举止、 音容笑貌、性格、气质等等方面,立刻把 他们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
三 典型人物与一定典型环境相统一
什么是典型环境呢? 典型环境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绕人物并 促使其行动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独特性、具体性 与概括性、一般性的有机统一。 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必须能够概括一定时代生活 的本质和规律。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总是有机统一的。它们相互作 用,互为存在条件。典型环境决定着典型人物的个 性、性格;典型人物又以自己的行动给予典型环境 以积极地影响。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用文字刻画出来的,它们通过言语、行动、外貌和个性等方面展现出来。
人物形象的生动和立体性会使整个故事更有趣和富有情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
作家需要通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思想感情、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例如,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他们的内心独白和与他人的对话来展示,这样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情感驱使。
同时,人物的行为态度和外貌也能够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通过描写人物的举止和语言,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他们。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作家通过赋予不同的人物特定的个性、外貌和经历,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例如,有些人物形象可能是勇敢而有正义感的英雄,他们为了保护弱者和打击不义而奋斗;而有些人物形象可能是阴暗而复杂的反派,他们为了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择手段。
这些独特的人物形象与作品的情节和主题相互关联,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需要有与之相应的背景和环境。
不同的文学作品背景和环境不同,它们会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可能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获得力量和独立,而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人物形象可能更加关注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背景和环境的设置能够更好地支撑和呼应人物的塑造,使整个作品更加有层次和纵深。
在读文学作品时,人物形象是读者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读者会因为某个人物的经历、忍受或成长而感到动容,或者因为某个人物的聪明才智或勇敢而产生崇拜和敬佩。
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读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更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用文字为读者展示的,他们通过思想感情、行为态度和外貌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并与背景和环境相互呼应。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人物、事物或情景的形象化表现。
它们通过文字描写和读者的想象力,在读者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文学形象的特征和举例说明:1.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文学形象作品会提供丰富的细节和具体的描述,让读者感觉就像是亲身经历了这些人物或情景。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奥利佛·特威斯特,通过作者对他外貌、举止和情感的描写,读者可以形象地想象出这个可怜又善良的孤儿的形象。
2.多维和复杂性:文学形象往往被赋予多重和复杂的特征,使其更富有深度和真实感。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角色,被塑造成一个既善良又矛盾、疯狂又聪明的复杂人物,他的形象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内心独白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3.情感和心理的表达:文学形象常常通过情感和心理的描写来展示其内在世界。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思考、情感变化和动机的揭示,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体验。
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通过作者对她内心挣扎、成长和爱情体验的描写,展示了她坚强、聪明和独立的形象。
4.符号和象征的使用:文学形象经常具有符号和象征的意义,能够代表一定的主题或观念。
通过运用象征性的手法,作者开启了形象的更深层次解读。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大哥形象,代表了极权主义、恐惧和政治操纵的象征。
这些特征使文学形象具有生动、深刻和丰富的艺术性。
通过细致的描写、复杂的特征、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以及象征性的意义,文学形象能够在读者心目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文学形象中,既包含客观的描写,又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2.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虚构的,但同时又符合生活本质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具有真实性。
这种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品。
3.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同时又包含了其他类似人物的共同特征。
这种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
4.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有名姓、相貌性格等具体而确定的特征,但解读这些特征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解读结果。
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体。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以下特点:1. 具体可感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其具体可感性的特点体现在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
2. 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偶然反映必然。
同时,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体现在它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3. 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必须体现作家的审美理想,而正确的审美理想则通过个别人物表现出时代精神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4. 感受个性化: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创造才能,让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欣赏和评价作品。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理想性和感受个性化等。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形象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世界。
试述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举例时可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第二,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
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写到人能死而复生。
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第三,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第四,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形象特征的人物、事物或场景。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形象具有鲜明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鲜明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特征。
这种鲜明性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鲜明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二、形象具有生动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生动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真实感。
这种生动性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生动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感。
三、形象具有艺术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艺术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美感。
这种艺术性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词语选择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四、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符号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这种符号性可以通过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对老人和大海的描写,使得老人所代表的意义和大海所代表的意义相互呼应,达到了符号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具有鲜明性、生动性、艺术性和符号性等特征。
只有在创作中充分运用这些特征,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基本特征的理解
文学形象基本特征的理解
文学形象是一种以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或感受的形象,这种形象通常具有抽象性,强调象征的力量以及历史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力量,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诗化:文学形象对真实生活进行诗化,将这种美好的意象具体化,赋予人
们一种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二、想象:文学形象通过想象给阅读者赋予不同的感情和思维,使人们受到极
大的启发。
三、象征:文学形象通过在文字和视角上的运用,表达文字中隐含的象征意义,运用隐喻以及对比等文字等手法,使人们对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历史:文学形象强调历史的视角,倡导以史观正气,根据古今来揭示人们
过去特定历史时期里的社会状况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具有诗化、想象、象征和历史等一系列特征,为高校以及
高等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一方面,可以借此对社会孵化出可在政策创新上有力作用的优秀人才,引领时代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文学形象引导学生们读懂古今历史,同时培育学生们审美情趣和情感思维,追求自身人文素养,从而为社会青年型人才提供可塑性更加优良的创造力和未来发展动力。
文学形象的特征及例子
文学形象的特征及例子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学家表达思想、情感、折射思想——文化的写照。
它将作家看似无关联的物象、情节和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特征的特殊的力量。
文学形象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意图。
文学作品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是文学形象都是带有作者特定意图的,通过形象形成的延伸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想法及思想主张。
比如,三毛的《在路上》中有"一行行人,慌乱地朝着哪一边去也不知道"这样的文学形象,形象中表现出作者对外来文化的反思,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文学形象能够将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地打入人心。
作者在形象中融入了他内心所持有的哲理,用绝妙的文字来塑造一幅动人的画卷,刺激读者的感官,引导读者进行思想总结。
比如,郑愁予《雨季不再来》中,"雨季是我们情爱的夏天,她短暂而又美丽,轻烟般盛开,又在毫不留情的飓风中消失"的文学形象,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反思人生的沧桑变化,体会作者感悟。
第三,文学形象呈现出的是客观的历史面貌。
文学形象不仅具有表达意图的特性,而且也对描绘的历史印象都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文学世界中,得以体会不同时代历史文化,发现文化之美。
比如,鲁迅的《故乡》中所写的"故乡的泉水,古气息袅袅",将故乡深情挂心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字里抚慰着读者多年不见的襟怀,重新振奋起梦回家乡的安宁感。
文学形象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把作者的思想主张传达出去,更令读者的思想深远的开阔,从而探索客观事物的秘密,深度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文学之美。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是它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
再次,文学具有形象性。
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形象性包括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环境形象的逼真具体等。
通过形象的描写,作品更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文学具有语言性。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语言性包括语言的美感、语言的表现能力和语言的神韵等。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组织和选择,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文学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一种表现方式,它通过文字、语言和情感等元素,将事物和感觉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带给读者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与体验。
文学艺术形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形象具有客观性文学艺术形象不是作者的私人感受或主观臆造,而是以客观的事物为素材进行塑造和表现。
这些事物既可以是自然物,如山水、花鸟、天空等,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场景、事件等。
这些客观事物被艺术家通过表现形式的转换和创造,在作品中变成了一个独立、具体、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虽然文学艺术形象具有客观事物的基础,但是艺术家在表现形象的过程中,会随着自己的视野和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和创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形象虽然基于人物的客观事实,但作者在塑造上却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使之呈现出独特的气质和性格。
文学艺术形象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视觉形象,更是一种符号。
它在纸面上的形态并非一味地描述现实,更是意义的集合。
丰富的符号性,既可以隐藏在形象的细节之中,又可以自然地浸透到词语、语境之中。
如桃花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代表着爱情和纯洁;中秋月圆则是中国文化中代表团结和团圆的象征。
文学艺术形象是作家将客观事物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转化而成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更是作家对该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艺术家通过丰富的形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艺术形象不是单一的形态,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
它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部本质,还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创造性表现。
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往往采用组合、象征、象征等手法进行整体性的表现,使形象更加生动而综合。
总之,文学艺术形象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符号性、情感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它起到了丰富作品内涵和感染读者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具体人物和情节形象。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一些特点:
1. 个性化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是由作家以其独特的方式刻画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外貌、性格、态度、思想等。
这些特征使得形象在读者心中具有深刻的印象。
2. 情感丰富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描写,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
这些情感表现使得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形象的内心。
3. 虚拟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是一种虚拟的、想象出的形象,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作家的想象中展开的,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
4. 象征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即通过形象的形象和特征来传递某种寓意和象征。
这种象征性使得形象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5. 复杂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复杂性,即在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和变化。
这种复杂性使得形象更加具有可塑性和可理解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
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
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
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嘴。
文学形
象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和确定性和谐统一起来,能够使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就文学形象进行顺畅的交流传递;不会因为过多人为的,刻意制造的语言阻力而屏障了交流;进而能以诗歌最主要的意,情感的真和善让作者和读者一起在文学话语活动中焕发出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感慰藉和照应的审美愉快。
二、直觉性:
艺术思维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调动创作主体多方面的心理因索。
除了形象思维的主导作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参与,直觉、灵感和无意识也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居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关注。
而且,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内容.尤其可以见出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活动的特殊性。
直觉,又称直观,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指人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把捏其内在意蕴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
直觉既不同于形象思维也有别于逻辑思维,既超感官又超理性,有人将其称之为“直觉思维”。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般称它为“艺术灵感”。
艺术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征相当明显,具体表现为:其一,突发性。
其二,迷狂性。
艺术灵感一旦光临,作家就陷入了一种迷狂状态。
其三,创造性。
果戈理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到,我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锐。
嗅,这是多么快乐呀[我懒洋洋的保存在脑子里的材料,忽然如此雄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一种甜蜜的战栗。
于是我忘掉一切,
突然进入我久违的那个世界。
”灵感与直觉都是文艺创作中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神奇性,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而灵感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
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的存在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
用事”还是“直寻”,而灵感却是不可选择、无法控制的,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直觉有具体的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常不经怠保存在脑子里的各种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
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对象。
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
和其他的思维形式一样,直觉可能发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态,不存在对、错问题。
三、情感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
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
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
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
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
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