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全单元课件
竖 起 耳 朵 听
我们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 的描述 大音叉 小音叉 重一点击打时对 声音的描述
实验2
实验材料:
3只铁钉图片
实验步骤: 1,用一旁的铁钉先后敲击大,中,小三只悬挂 的铁钉 2,实验保持安静,仔细听不同铁钉发出的声音, 比较不同 4,记录在本上作业 5,轻轻敲击大铁钉,重一点敲击大铁钉子,找 出不同,记录在作业本上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赫兹(Hz)
实验记录表
实验器材 轻轻敲击时对声音的描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 述 音的描述
声音清脆,持续时 间长 声音比大铁钉高, 时间短 声音比中铁钉高,时间更短
大铁钉
音高不变,声音更强, 持续时间更长
同上 同上
中铁钉
小铁钉
判断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发出的声音 √ 高。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 √ 发生变化。 () 3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生 √ 仪器。 ()
第三关
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 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
大千世界才有千变万化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之分。 声音有远近之分。
声音有高低之分。
练习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用来调试 乐器和测试音高。 2、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 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作业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 的字母代表( 、 、 )等方面
我们也能制造声音
它们能发出声音吗?试试看!
固体
液体
气体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发出的
科学观察(听)记录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活动。
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对声音的产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在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上,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探究,让他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和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原理的好奇心。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
3.交流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声音产生的原理。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空气、水、固体等。
5.总结:教师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强调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关键。
6.作业:学生绘制实验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振动 -> 声音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力的强弱。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本章节内容基于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五课时。具体内容包括:
1.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探讨声音是如何通过介质传播的,如空气、固体和液体等。
2.声音传播的速度: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声音的反射与吸收:了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以及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效果。
-声音传播的距离:理解声音传播距离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关系。
举例解释:
-通过实验演示,如敲击音叉,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情况,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比较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温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使学生理解速度差异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传播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感到好奇,这也正是我们本章节的重点之一。在讲授理论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参与度非常高。他们通过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音传播的原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内化知识。不过,我也观察到在一些小组中,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稍显混乱,这时我适时地介入,引导他们更加有序地思考和表达。
-设计实验,记录声音在固定距离下的强度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使学生理解声音强度与传播距离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声音在房间内回响或者在不同季节声音传播距离似乎有所不同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传播的奥秘。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鹏乌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PPT课件
听小骨
听觉神 经
鼓膜
5 耳蜗侦察到振动,并 耳蜗
把振动转换成 听觉信 号。
11.5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耳道 耳廓
听小骨
听神经
鼓膜
活動 11(k)
你知道嗎?
11.5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6觉最神后经,传听送觉耳到信蝸脑号部沿,听
脑部会把听觉信号诠 释为声音。
外 耳廓 -----------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实验一
实验目的: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 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声 音吗?
1、选择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听听 它们发出的声音。
2、选取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 重一点击打。
听起来尖锐、响亮的声音称 之为高音 。
听起来低沉、粗重的声音称 为低音 。
实验结论:
实验 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
振动的音叉可以引起水面波动
音
振动
水面 水面
叉
振动的音叉怎样引起水面波动
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 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 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 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 听和说。
声空 音气
电
空
人
话
气
耳
绳
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 端到达另一端的?
耳蜗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
2
耳道 声波经耳道传递到鼓膜。
耳廓
听小骨
听觉神 经
鼓膜
11.5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耳蜗
耳道 耳廓
听小骨
听觉神 经
鼓膜
3
耳蜗
声音使鼓膜振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声音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声音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倾听周围的声音,并用高、低、强、弱给这些声音进行分类,为后几节课学习声音打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大小两个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事先固定在纸制的鸡蛋盛放盒上)学生:课前听到声音收集表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各种声音吗?静下心来,仔细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
二、新课教授:(一)倾听周围的声音师:说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声音。
学生发言,教师用PPT将学生表述记入表中: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师:你还能制造出哪些声音?师:这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自由描述)(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教师拿出音叉,解释音叉的结构和音叉的用途。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选择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①敲击同一个音叉:先轻轻的敲击,再重重的敲击,哪个声音强(响),哪个声音弱(轻)?(重复三次)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重复三次)3.用高、低、强、弱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①按要求依次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敲击的力度相同大音叉小音叉实验器材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大铁钉中铁钉小铁钉②用高、低、强、弱来描述课前收集到的、自己制造的声音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师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声音的传播》PPT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XXX
新课导入
• 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 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了音叉和土电话,继续探究声音的奥妙。
• 物体的振动与声波
新知探究
• 物体的振动与声波
使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声个音物就体是的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的。
3. 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这个观点正确吗? 错误
课后练习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否一样?
板书设计
振动物体与声波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 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第三单元
声
音
课程结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XXX
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 方的。
知识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课堂练习
1.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物体振。动
2. 声音以
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 活动一 物体的振动与声波 敲音叉:
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槽 中,你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 讨论: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拨动的呢? • 动脑想一想: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 向四周传播
新知探究
• 活动二 探究声波 土电话
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全)共7课
1.用手掌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上,把另一端露在桌外。用另一只 手弹一下露在桌外的钢尺的一端,把钢尺的变化情况画下来。
2.在小鼓的鼓面上放些豆子(或粉笔头),敲击鼓面。
① 想一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 通过实验,我发现
豆子(或粉笔头),在鼓面上“欢快”地跳舞
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演示
• 结论:
----声音也可以在液体中(如水)传播。
• 知识应用:
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2:渔民用电子音乐网怎样捕鱼?(看图片)。
电子音乐网捕鱼图片: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 固体传声实验
“土电话”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做
法
方 式 摩 擦
放在桌上使劲擦 用手拍打保鲜袋
拍 打
用手搓揉保鲜袋
用手甩动保鲜袋
搓 揉
甩 动
用嘴吹保鲜袋
吹
„„
(可以填写在实验册第32页的表格里)
„„
2.写出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发出声音的各种方法。
1.拍
2.说
手
话
3.拍打身体 4.吹口哨
5.„„
(可以填写在实验册第33页的框框里)
(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 先将尺子伸出8cm,拨动尺子,将尺子 伸出14cm,将尺子伸出20cm,将尺子 伸出26cm,都用相同的力拨动,仔细 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 我的预测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的变 化顺序
8cm 14cm 20cm 26cm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答:通过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敲击音叉等活动,我们发现物体发声时是振动的,因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答:竖笛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笛管内的空气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产生振动和共鸣的空气柱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使笛管内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就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也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振动会向周围扩散开,就会让声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声音的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如气体、液体或固体。
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答:人耳由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构成。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其中耳郭收集声音,外耳道将声音传到鼓膜引起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耳蜗,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声信号,听觉神经传递声信号。
鼓膜是一个很薄且有弹性的组织,它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2.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答:把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和不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相比,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用纸喇叭可以防止声波扩散。
耳郭与纸喇叭在聚焦声音的时候非常相似,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医生用的听诊器的听诊头也是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胶管中的空气传到医生的耳朵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大自然中的物质-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 折射:光线穿过介质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 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
以上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创新教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第二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推测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评价任务1.能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并能够想办法利用实验来验证假设。
2.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一组准备:1面鼓或1个锣、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变化》课件
□长 □短
□长 □短
青蛙刮鼓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尤克里里
猜测 实测
□松 □紧
□松 □紧
古琴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水杯打击乐
猜测 实测
□多 □少
□多 □少
我们的发现:
吉
尤
编
他
克
钟
里
里
水杯打击乐 青蛙刮鼓
钢片琴
古琴
乐器品析会
• 安静倾听 • 认真观察 • 积极思考
乐器研究区
实验要求:
声音的强弱
(填“强”或“弱 ”)
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 声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吉
尤
编
他
克
钟
里
里
水杯打击乐 青蛙刮鼓
钢片琴
古琴
用相同的力度 活动二:声音高低研究记录表
使乐器发出声 乐器
声音高
声音低
音。
吉他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编钟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钢片琴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钢片琴
猜测 实测
□长 □短
□长 □短
青蛙刮鼓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尤克里里
猜测 实测
□松 □紧
□松 □紧
古琴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水杯打击乐
猜测 实测
□多 □少
□多 □少
我们的发现:
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乐器吗?
玻璃瓶和水 皮筋和铁钉
教科版_科学_四年级上册_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第三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力就能产生声音吗?不能2.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量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时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
3.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对声音进行分类、描述和记录。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4、声音有(强弱)、(高低)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3.拨动钢尺是要注意避免尺子与桌子发生碰撞。
4、小常识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短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实验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既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3.、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听听声音PPT(含课堂作业)讲解学习
作业)
鸡、风、猫、狗、流水、汽车、喇叭、二胡、玻璃打碎。
1.这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写下来: 2.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
点击声音
1 2 34 5 6 7 8
你能把这些声音分成二类或三类吗?
流水
火车
飞机
你能把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吗?
我们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 的描述
大音叉
声音轻,弱
重一点击打时对 声音的描述
声音重,强
小音叉
比大音叉高 比大音叉高
实验2 3只铁钉
实验步骤:
1,用一旁的铁钉先后敲击大,中,小三只悬 挂的铁钉
2,实验保持安静,仔细听不同铁钉发出的声 音,比较不同
4,记录在本上作业
5,轻轻敲击大铁钉,重一点敲击大铁钉子, 找出不同,记录在作业本上
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强音,一个弱音吗?
提示:可自选教室内任何可用的器具。
声音有远近之分。
现在有一架飞机正在天空中飞行, 听声音,它是: A.从远到近 B.从近到远
√C.从远到近再到远
声音有高低之分。
大千世界才有千变万化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之分。 声音有远近之分。 声音有高低之分。
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科学观察(听)记录表
序号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声音名称 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活动时发出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检测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可以来描述,单位是(填“分贝”或“赫兹”)。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单位是(填“分贝”或“赫兹”)。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
4.人体能感觉声音的器官是,它分为、和三部分。
5.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声音越。
6.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7.耳道的作用是,鼓膜有的作用。
8.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9.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10.当我们正在课堂上专心听课时,下课铃声突然响起,这时的铃声对我们来说是。
二、判断题。
1.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2.音叉上的数字代表的是音调。
( )3.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物体在振动。
(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上传播。
( )5.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 )6.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 )7.我们听到的别人的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 )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9.当我们潜到水里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10.只要是音乐,就不会是噪声。
( )三、选择题。
1.拨动钢尺比折弯钢尺发出的声音( )。
A.大 B.小 C.一样大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
A.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水面产生水波 C.无法判断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在岸上的人可以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C.游泳时潜在水里仍能听到周围说话的声音4.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 )。
A.水、空气、木头、钢铁 B.空气、水、木头、钢铁C.钢铁、木头、水、空气5.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传递振动到内耳 传递声波到中耳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噪声是一类 引起人烦躁、或 音量过强而危害 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 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 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伸出长度不变,振动幅度改变,音量改变。
伸出长度改变,振动幅度不变,什么改变? 尺子伸得桌面越长,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主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听听声音
按照声音的来源分类:
序号
1 2 3 4 5 6 7
声音名称 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鸟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车发动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鼓掌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流水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鸡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实验记录: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8cm 12cm 16cm
高 较高 较低
快 较快 较慢
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 振动越慢, 音高越低。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3.5声音的传播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开始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同时,振动本身还能够引起周围的物体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音叉振动引起水面波动,认识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使学生真实感受以“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
”之后通过制作土电话感受声音通过棉线的传播过程,初步形成对声波的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效果,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情况进行比较,并认识到空气、固体和液体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
本课的土电话的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棉线能够传播声音有个主观上的初步体验,价值不高,而且同后面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部分有重合,因此在设计上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去掉了土电话的活动,加入了玩“传声筒”的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为后面学习作出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了解,知道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很难理解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但他们对水波的传播比较熟悉,可通过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个现象。
在动手操作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热情很高,很踊跃,但对于实验的规范不熟悉,对实验的方法也没有掌握,需要通过更多的模拟示范等方式,学习如何做实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规范。
【教学风格】梁惠芬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善于用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梁惠芬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各种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实验探究,科学解释概念,注重生活迁移,通过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动。
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 -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教科版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一、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我们可以运用高、低、强、弱来描述和记录我们听到的声音。
4.轻轻击打音叉发出的声音弱,重一点击打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5.在相同的力度敲击下,大铁钉发出的声音最低,小铁钉发出的声音最高。
6.音叉和不同铁钉发出的声音记录实验器材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大音叉弱而低强而低小音叉弱而高强而高大铁钉弱而低强而低中铁钉弱而略高强而略高小铁钉弱而高强而高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8.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9.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方法是轻轻拨动。
二、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用同样的力度敲击4个装水量不同的杯子,装水越多的杯子声音就低,装水越少的杯子声音就越高。
4.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高,橡皮筋拉得越松,声音越低。
5.物体越细,或者越短,它们发出的声音就会越高。
6.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伸出越短,音高越高。
音高变化柱状图三、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在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水中会产生波纹,波纹会向四周扩散,我们还可以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振动。
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不同的。
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
5.在做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中,声音分别在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中传播,在铝箔中传播效果最好,在棉线中传播效果最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声音第一课时听听声音【教学内容】第44——46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46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交流: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内容】第47——48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交流反馈: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第三课时声音的变化【教学内容】第49——51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3、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第四课时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内容】第52——53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三、课后延伸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第五课时声音的传播【教学内容】第54——56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试验和对象,岁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