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园中村_改造与发展探索_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广州市小洲村的整体格局与空间形态
广州市小洲村的整体格局与空间形态陆琦;卓柳盈【摘要】小洲村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东南的近入海口处,居"南肺"万亩果园中心地带.作为广州地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是广东村落梳式布局与岭南网形水乡相结合的典型.本文结合小洲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发展,对村落的整体格局和空间形态作了初步研究,尤其强调了水系网络对水乡村落空间形态形成的作用.【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水;林;村;三位一体【作者】陆琦;卓柳盈【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561 总体特色小洲村也称瀛洲,始建于元末明初,历今约700年。
其位于广州市“南肺”——海珠区东南端万亩果园(约1200ha)的中心地带,古村选址于城郊近入海口处的“讷位”,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故称小洲(图1,茭塘司图中,小洲村在河南洲的位置)。
1 茭塘司图2000年,广州市政府将小洲村作为广州地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列入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小洲村被冠以的称号其它还有:国家级生态村、国内难寻的长河涌村落(10km)、珠江三角洲唯一的风貌典型的果林型岭南水乡、广东生态示范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广东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州“水乡新八景”等等,而到过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普遍称赞——“北有周庄,南有瀛洲” 。
“保护区内大部分建筑物已残破不堪,且破旧的民宅并没有太多的保护价值,但小洲村内纵横交错的水道、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完整的古村落格局甚至是闲散的村民生活气息都是小洲村内值得珍视的遗产,被誉为‘广州最后的小桥流水’。
”1)2 水、林、村三位一体的整体格局2.1 村落规模现小洲村域面积约400ha,其中果园270ha(包含广州市最大的果林农业生态公园——瀛洲生态公园),水网30ha。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摘要】小洲村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特色的村落,位于广州市。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小洲村开始积极参与旅游开发。
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
首先介绍了小洲村社区的概况,然后分析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
接着探讨了居民在旅游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了改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最后总结了小洲村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探讨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村庄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旅游开发政策,促进小洲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参与现状、影响因素、角色、建议改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州市小洲村是一个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农村社区,地处风景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小洲村逐渐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了解居民参与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角色以及提出改善居民参与的建议,对于促进小洲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了解他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参与程度。
通过研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小洲村旅游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小洲村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评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为未来小洲村社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小洲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探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小洲村开发案例
小洲村现状
有着“岭南周庄”美誉的广州市海珠区小洲 村,近年是画家、文化人热衷的租住地,不 过,最近不少文化人表示:准备退出小洲村, 因为,原来古朴、宁静的小洲村,现在已变 成了一个杂乱的大工地——部分村民见涌入 村中租房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赚取更多的房 租,自今年初以来就开始大规模地拆旧房, 建新房,此处的岭南水乡风貌已面目全非。
前两年,小洲村人要建新房并不容易,报批手续繁 杂,取得建房许可相对困难,但自去年底以来,出 于扩大内需的目的,有关部门对村民的建房许可放 松了。村民们抓紧时机掀起了新一轮的拆建热。不 少村民还无视政府关于在小洲村新建楼房不得超过 两层半的规定,为了多挣租金,不惜擅自加高楼层。 数量庞大的升大班,令教学场地、学生宿舍的需求 极其可观,这无疑给小洲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 商机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当地村民说,出租房屋 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现在村里人 加建、改建房屋的热情都很高涨。
古村原貌不复从前
过多的楼房建筑让这岭南水乡的小村商业话 严重,失去原来的面貌。小洲村的世外桃源 已经被严重的破坏。 /show/zCZ1Tm90VUGtzvy7. html
对小洲村的保护与开发
小洲村违规建筑成风,相关部门将对小洲村 进行统一和规划。 华洲街道办事处表示,近期将全面开展小洲 地区违建查处、危破房改造程序完善、市政 设施维修及立面整饰、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 范等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除了5宗违建要 拆除外,我们还要让其余61宗在建房有序地 建。
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
租 赁 方 面 给 小 洲 村 民 带来 了经 济 收 益 。小 洲村 内 的地 租 视 店 铺 面
积 而 定 ,但 一 般在 5 0 月至 2 0 / 左 右 ,总 体而 言对 小洲 村 增 0 元/ 50月 收 贡 献不 大 。 三 、新 模式 的提 出 目前 , 小 洲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发 展 模 式 大 致 为 : 艺 术 工 艺 品 销 售 业 ,包 括 零售 和 批 发 ;外 来 旅 游 观光 人 员 带动 的餐 饮 等 服 务 业 i 文 化 艺 术 的教 育培 训 业 等 。 总 的来 说 ,文 化 艺 术 旅 游 路 线 是 小 洲 村 现 今 发 展 的主 要 路 线 ,但 这种 旅 游 路 线 由于 在 旅 游 、服 务 业 等 产业 设 计 上 的落 后 ,无 法 发挥 其 对 小洲 村 G P 人均 收 入 的 贡 D和 献 。基 于 发 展 小洲 村 文化 创 意 产业 从 而 提 高小 洲 村6 P 人 均 收入 D和 的 目的 ,相应 提 出 了 以下 三 大文 化创 意 产 业发 展方 向: ( )文 化 创 意产 业旅 游 化 一 在 文 化创 意产 业 中 ,旅 游业 扮演 着 参 与 者 和 展 示 者 的 角 色 。 目前 , 小 洲村 的文 化 创 意 产 业还 无 法 脱 离 旅 游 业 的 依 托 。 当地 政 府 已有旅 游业 的规 划 ,若 将 文 化 创 意产 业 区纳 入 其 旅 游 规 划 中 , 能更 好地 提 高 当地 的 经济 效 益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旅 游 化 可 让游 客 行 走 于 “ 一 河 一 街 ” 、 “ 街 街 河 一 屋 ” 、 “ 一 河 一 屋 ”三 种 小 洲 村 的临 水 空 间 特色 街 道 , 屋 在 小 洲村 内观 赏极 具 岭 南 水 乡 的 小桥 流 水 人 家 ,艺 术 家对 小洲 村 的 古 建 筑进 行 艺 术 化 ,让 岭 南水 乡与 艺 术 相 结 合 , 制 定 出 一段 特 色文 化 创 意旅 游 路 线 ; 还 可将 简 氏大 宗 祠 、蚝 壳 屋 、 玉虚 宫等 建 设 为 艺术 展 区 ,并 在 此 举 办 艺术 展 和 富有 创 意 的 艺 术 活动 ,让 游 客参 与其 中, 让小 洲村 旅 游 的艺 术气 息 更加 鲜活 。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的“园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城市中的“城中村”,“园中村”涌现出大量低收入人群和非法建筑,同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对于“园中村”的改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探讨“园中村”改造与发展的可行性和实践经验。
一、小洲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洲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典型的“园中村”,也是广州市的一个重点改造项目。
村庄总面积约450 亩,土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治理不力,存在多种问题:1.多数房屋为违建或低品质房屋,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不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基础设施滞后落后,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问题严重,污染环境且卫生条件差。
3.由于宅基地使用权游离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之外,易导致产权纠纷,让居民长期处于房产不确定状态。
4.村庄治理难度大,存在腐败现象和言语暴力等非法现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难度较大。
二、改造与发展的方案小洲村作为广州市的重点改造项目,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改造与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与规划管理:政府引导和规划管理是改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性的激励和引导可通过政府等途径实现,通过中央政府的发文、地方政府的制定一揽子措施等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园中村”改造。
2.产权确认:产权确认是改造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改造难题的重要途径。
产权的确认可以确立房屋合规、土地合规等的合法性,有效预防后续的纠纷和阻碍。
3.仪表化管理: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小区物业公司管辖和社区门禁、爆料平台等建立,实现小区围栏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手段强化小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联系,以便更好地互动和互相支持。
4.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升级是“园中村”改造的重点。
统一规划、使用、改造小区内部道路、及废弃工业区、村级供水、村级供电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解决村庄人口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毕业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而又独特的现象。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中村也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形成。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综述国内外对城中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郊区城市化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针对广州市城中村的类型、改造现状等情况,探讨广州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和对策。
为了避免新的城中村现象出现的恶性循环,本文最后对此进行了再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二元管理结构;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OF “URBAN-VILLAGES”RECONSTRUCTION ----TAKING GUANGZHOU AS ANEXAMPLEABSTRACTVillages existing in China's urbanization is the universal and unique phenomen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size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speed, villages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lso forms gradually.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s a city of modernization way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ization midtown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aking Guangzhou as the study area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of villages, on the basis of suburban urbanization theory, using dual structure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s in Guangzhou city, the type, the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 villages such as Guangzhou village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void new villages phenomenon to appear vicious circle, this paper finally discusses this and thin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 words:dual management structure; “urban-villages”reconstruction; question;countermeasure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2 我国城中村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5)2.1 我国城中村现象概况 (5)2.2 城中村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7)2.3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8)3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3.1 广州市城中村现状简介 (10)3.2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3 广州市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1)4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及对策 (13)4.1 城中村改造的最终方案必须是以各方利益的平衡为前提 (13)4.2 政府在改造中应承担更多成本并发挥主导作用 (13)4.3 必须首先化解较为突出的城中村利益导向机制异化问题 (13)4.4 改造不宜大规模进行,而应有步骤、分阶段推进 (14)4.5 合理运筹可“生财”的土地资本,实现多方共赢 (14)5 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再思考 (16)5.1 尽早介入城中村管理 (16)5.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5.3 提高村民的技能素质 (16)5.4 保留民俗文化 (17)6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快速扩张,对土地的需求更加迫切。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数字化赋能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数字化赋能探究作者:何程程尚锦雯雷锦桐郑之晴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35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非遺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广州的标志性古村落小洲村为例,针对目前保护古村落面临的困境,探究数字化赋能的途径,提出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夯实专业人才的储备,对接国家政策,落实基本保障机制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并不是单一地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是通过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二次发展。
这些文化遗产内容中包含着社会及民族统一的文化内容,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形成的中华民族良好的血脉延续及社会变迁中承载的历史与未来。
乡村振兴是我国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需要在2035年之前取得决定性进展成效,并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改革创新目标。
美丽乡村是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古村落的含义是建村时间在中华民国之前,在建筑风格、环境、风貌、选址上无大的变动,保留了先人的民俗特征,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仍然保留着古朴的习俗,至今还在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历史、经济的传承。
保护古村落的价值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它记录了历史,是社会变迁的物证,是民间文化的实物样本;其次,古村落保留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每个古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烙印,值得后人传承;最后,古村落的建筑、人文对于现代各类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四面环水,称为小洲或瀛洲,已有超过700年历史,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点的古村落,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用地管理视角下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从关注增量扩张向注重存量更新转变,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走向内涵式、集约式、精明增长的重要方式[1, 2]。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在这一总体要求下,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突出重点、久久为功”,提出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部署。
为适应国家、省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要求,广州市城市更新也已迈入深入推进“三旧”改造的新阶段。
2023年,广州市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1312”思路举措,提出“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率先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在此背景下,广州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思路、新方式,拓展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自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按照部省合作共建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的部署,出台《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以来,广东省范围内自上而下大力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路径,目前广东省、广州市等省、市层面已出台多项统领办法、配套政策等,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操,城市更新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纲领性政策如省层面印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2019〕71号)和《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等,市层面积极响应,摘要 在国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市城市更新已迈入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新阶段。
研究响应国家、省、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要求,梳理广州市城市更新历程,基于用地管理视角,分析当前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情况和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面向实施的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政策、畅通流程、数字赋能等维度,以期促进用地管理规范化、高效化,为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探讨_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探讨_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小洲村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村落。
该村建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广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小洲村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和传统工艺等,这些都是无法替代的珍贵资源,对于了解和研究广州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冲击,小洲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小洲村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保护规划。
首先,保护规划应该从对小洲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出发。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小洲村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明确其价值所在。
例如,小洲村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是研究岭南建筑的宝贵材料,同时也是展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可以明确保护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其次,保护规划应该制定一套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加强文物和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要对传统技艺和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
例如,在修缮古建筑时,应该遵循传统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尽可能保持其原始特点和风貌。
在保护传统手工艺时,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培训班和工作坊,传授技艺给年轻人,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再次,保护规划还应该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
通过广泛宣传小洲村的价值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
可以组织相关的展览、讲座和研讨会,增强公众的历史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小洲村参观和了解。
最后,保护规划还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之,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的探讨,我们应该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制定一套科学、综合、可行的保护规划,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小洲村民居调研报告摘要小洲村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这里主要调查了小洲村的当下概况,民居风格特点,民居建筑历史。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小洲村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物质老化还有功能的衰退现象严重等。
寻找出分析了小洲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考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旧建筑的适当改造。
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村民相互合作支持,维护小洲村内的文物古迹及民俗建筑。
关键词小洲村古村落;古村落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物质老化。
前言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文化精神方面。
而文物古迹则每年吸引大多数人前往旅游。
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痕迹,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蕴涵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古村落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今年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古村落的热潮,如周庄,宏村等。
国外的古村落开发要早于我国,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晚,对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尚不成熟,照成物质老化,是为我国一大损失。
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能做到对外开放且保护文物两不误的方法。
下文以小洲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正文1. 小洲村概况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南邻大学城、生物岛,东临牌坊河。
西北与土华相接。
小洲村由海水冲积形成,四面环水,河网纵横,故称“瀛洲”,得名与南汉911-97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小洲村获得龙舟赛冠军而赢得南汉王御赐红边黄旗,并钦笔在旗上写“瀛洲飞龙”字样。
小洲村现有人口6000余人,90%以上为简姓,小洲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果园2.7平方千米,水网0.3平方千米。
它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格古村落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耗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小洲村策划书3篇
小洲村策划书3篇篇一小洲村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
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 16 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小洲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旅游设施不完善、文化传承不足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小洲村,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小洲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水乡文化。
2. 改善小洲村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促进小洲村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
三、项目内容1. 文化保护与传承:建立小洲村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小洲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展岭南水乡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村民和游客对岭南水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村民传承和发展岭南水乡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旅游环境改善:加强小洲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村容村貌。
完善小洲村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
加强小洲村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3.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小洲村的特色旅游产品,如岭南水乡风情游、传统手工艺体验游、民俗文化游等。
加强小洲村的旅游宣传推广,提高小洲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实现互利共赢。
4. 经济发展促进: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增加村民的收入。
加强小洲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小洲村。
发展小洲村的特色农业,如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等,提高农业附加值。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0 年):完成小洲村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布展工作。
开展岭南水乡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
完善小洲村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
加强小洲村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城市化下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保护性开发_以小洲村保护发展规划为例
建筑文化Architectural Culture城市化下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以小洲村保护发展规划为例Study on Protective Development under Urbanization of Water Villages in South China :Taking XiaoZhou Village as An Example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739X(2011)08-0147-04摘 要 城市化给城镇地区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可谓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给受到保护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
该文通过对广州市小洲村地理区位、经济结构、传统文化等基本要素的分析,研究在不违背保护传统村落特色的原则下开发其现有资源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的平衡发展,并尝试从三个层面为小洲村制定发展策略及开发建议。
关键词 岭南特色 水乡村落 保护性开发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b y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D e l t a r e g i o n e v o l v e s a t a n a c c e l e r a t i n g p a c e , w h i l e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c h a l l e n g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o s e preser ved water villages in south china is becoming even more prominent.This paper studies on finding a way out of exploiting existing resource and traditional activities w i t h o u t a g a i n s t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o f traditional villa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 i m o f b a l a n c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t w e e 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Based o n a n i n -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 f r o m l o c a t i o n fac tor, economic struc 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fundamental fac tors of Xiaozhou village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aims to dra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exploitation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in this village.Key words Feature of South China Water village Protective developmentLiu Ting Xiao He刘 挺肖 鹤 水乡村落是岭南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多的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考察中国江南水乡的时候,为它们下了一个定义:“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它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
小洲村——精选推荐
⼩洲村1.⼩洲村1.历史&地标⼩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今保存着众多古祠庙,村落格局、街巷肌理较完整且具有传统⼈居聚落特⾊,已被⼴州市定为⾸批“历史⽂化保护区”。
村内⽔道纵横,有各种⽯桥50多座。
⽯柱桥、⽯板桥、⽯栏桥、⽯拱桥成了这⾥的特⾊之⼀。
村内还有⼤量的明、清、民国期间的建筑,如司马府第、三帝庙、泗海公祠、清代商业街、登瀛古码头等。
祠堂⼀⾓⽤蚝壳砌成的墙村⾥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的见证物。
蚝壳屋⾄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证明⼩洲村所处的地⽅以前是⼀⽚汪洋。
原来这⾥的蚝壳屋是有⼀百多间的。
经长年累⽉的风⾬侵蚀,蚝壳已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特别的震撼感觉,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
那时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屋⾥,过着冬暖夏凉、⽇出⽽作⽇落⽽息的农耕或渔民⽣活。
⾹⽕不绝成于“⼈民公社”时期的礼堂:2.⼩洲村玩法(1)动:烧烤&农家乐烧烤场地:有⼀个⼤⾃然烧烤场,是⽐较热门的烧烤地⽅,价钱可以直接打电话去问⼀下,价格是烧烤⼈数⽽定购物攻略:盛产⽊⽠跟杨桃的,可以亲⼿摘(2)静:⼩洲村画室政府近年来着意打造的“画家村”。
村庄四⾯环⽔,河⽹纵横,古称“瀛洲”,⼩桥流⽔⼈家的独特风貌吸引了近100位艺术家在这⾥居住或设⽴⼯作室。
远离城市中⼼喧嚣的画家们,来到⼩洲村静享雅趣、潜⼼作画并以艺会友,共享艺术清⾳。
还有⼈在跨越近半个世纪后在此再聚师⽣之缘,共同⽣活,⼀起创作。
3.未来发展规划2009年8⽉12⽇,《⼩洲村历史⽂化保护规划》在⼴州市规委会会议上获全票通过,这个被誉为“岭南⽔乡,瀛洲古寨”的村落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根据规划,“街—河—街”、“街—河—屋”、“屋—河—屋”三种⼩洲村的临⽔空间特⾊街道将被重点保护,⽽简⽒⼤宗祠、天后宫和⽟虚宫三处建筑也将作重点的测绘及保护复原设计。
小洲村探访
小洲村探访2008发现广州·小洲村一次在ABBS上随意地打开几个帖子,图片上别样绚丽的绿,环绕村间的流水,青石板桥,幽静的小巷,蚌壳砌筑的蚝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脉,每一样元素都吸引着我,于是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小洲村。
一番搜索之后,发现这样的村落竟然就位于广州大学城附近,交通颇为方便。
不禁欣喜,立刻相约同伴,前去寻访。
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保存着众多古祠庙,村落格局、街巷肌理较完整且具有传统人居聚落特色。
已被广州市定为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此地古称瀛洲,由海水冲击形成,故村内水道纵横,并随潮起潮落而枯盈。
因此大大小小、各式各样50多座石桥。
石柱桥、石板桥、石栏桥、石拱桥就成了这里的特色之一。
坐落在河道第一个弯位的翰墨桥,是全村惟一一座有矮矮石护栏的桥,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此屋名为“蚝屋”,祖辈村民就地取材,从海岸沙堤中掘出大量蚝壳,建造房子。
冬暖夏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
“蚝壳屋”在小洲曾经多达百余间,如今大部分已被拆毁,据说仅余2间。
以上便是出发之前我们所掌握的古村资料。
而来到实地,一则没见到地图,因此不知河道如何走向,随意在村中游走,只知道确实是阡陌交通,有如迷宫。
二则言语不通,所以走进村子,无论村民向我们搭话,微笑,还是询问,一律频频报以傻傻的憨笑、点头,然后自走自的路。
迫不得已向人询问之时,也是十有九句听不懂的。
只得胡乱走来。
村子的规模很大,在原有古村的基础上向外发展起新村。
集市,商店,新的房屋,以及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均建于此。
绕过联排密集的现代房屋,河道跟石桥出现在眼前了。
沿着河道走来,夹岸两侧绿树成荫,主干虬曲蜿蜒,枝叶遮蔽了整条河道、街巷。
各街道开端尽头均以牌坊标志,在这些石牌坊的梁架门槛上,可以见到有凿出的凹槽,上圆下方。
猜测应是原有类似木条板的门,可能在古时夜间各里坊皆有关门之制。
至于为何上圆下方就不得而知了。
再向前走,本来狭窄的街道忽然宽敞,右侧的建筑向后退进,留出了一小片广场,正对一座祠堂。
城中村形成与改造经验研究——以广州为例
摘要:对广州市现行城中村改造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在土地利用、财政支持、拆迁补偿安置、安置房上市等四个方面具有政策条件优惠;比较分析猎德村、琶洲村、文冲村及贝岗村改造案例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和改造模式,得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较好的维护了村民的利益。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策改造经验广州改革开放以后,“城中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城市[1,2],2001年广州市开始着手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3],目前,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改造制度逐渐完备和成熟,研究广州城中村形成与城中村改造实践,对其它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具有借鉴作用和示范效应。
1广州市城中村基本情况仅考虑登记在册的138个城中村,广州市城中村分布在越秀区(4个)、萝岗区(13个)、黄埔区(16个)、海珠区(20个)、荔湾区(20个)、天河区(23个)、白云区(42个)。
其中越秀区所辖4个城中村都处于越秀区与其他区交界的边缘地区,是因为2005年5月的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时从其他区划入的,这也验证了城中村是城市城区向外围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这些城中村可分为急需全面改造的城中村与需要综合整治的城中村两类。
①以杨箕村为代表的城中村,位于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的夹缝中或比邻城市核心区,村内被“握手楼”所充斥,低廉的房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在此蜗居,犹如鲠在不断东扩广州“巨鲸”咽喉的“硬骨头”,对杨箕村这类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城中村,只能采取全面改造的方式,一切推倒重来。
②以小洲村为代表的城中村,区位上远离城市中心区,也吸引了部分外来人口,村内建筑也出现密集化的趋势,对小洲村的改造不能采取推倒重来的全面改造方式,只能从优化和完善小洲村现有功能出发。
2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改造实践2.1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优惠梳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可见,最新的2009年12月由广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 56号)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如下优惠:①土地利用政策优惠①。
广州小洲村历史建筑群调研报告
广州小洲村历史建筑群调研报告第一篇:广州小洲村历史建筑群调研报告广州小洲村历史建筑群调研报告调研人员--调研时间 2009年10月8日小洲村概况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
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
它有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蚝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figure0.小洲村规划底图1】小洲村村落格局演变大致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拓展四个主要阶段,最终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格局。
小洲村因水而生,由水而名。
故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其息息相关。
村民的房屋大多依水而建;最初交通方式也以水为路,以舟为车。
村中道路大都与水垂直,沿涌有大街贯通。
过珠江水道,村民可以乘船到广州、番禺等地,甚至出海。
小洲村传统的生存方式是农耕,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和果树等。
其中种植果树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小洲村河网纵横,绿树成荫。
村民农闲时刻最喜欢的就是在河边树下聊天嬉戏,现在仍然保留这一传统.【figure1.小洲村环水而建,绿树成荫,村民多在树下乘凉休憩】小洲村建筑历史分析一,小洲村村落历史演变小洲村村落格局演变大致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拓展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开村到明初-以华台山为中心的村落起源期小洲村东约有一座低丘,名为华台山,高16.31 米,山上原有一座小亭,在文革中被毁。
据村民介绍小洲村最早的房屋就建于山的周边,这一说法可以在有关的历史记载中得到验证。
华台山当时为水中小岛,小洲村的先人只能选择地势较高处定居,这是符合村落选址一般原则的。
后来由于不断的冲积和淤积,河道变窄,村域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今天的格局。
【figure2.小洲村前期格局发展图】第二阶段:明初到清初-村落缓慢发展期现存历史建筑中的天后宫、北帝庙、西溪简公祠、简氏大宗祠等大都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这些建筑集中分布在拱北大街沿线,因此拱北大街应是当时最重要的街道,说明明末清初的小洲村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例析小洲村现状与规划失控问题
例析小洲村现状与规划失控问题1 小洲村概况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隅,南临广州大学城、生物岛,四面被河涌包围,形似小岛,古称“瀛洲”。
村东、西、北三面皆有快速路穿过。
2000年,小洲村作为“目前为止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到过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普遍称赞——“北有周庄,南有瀛洲” 。
2 小洲村现状2.1 小洲村建筑现状小洲村的整体建筑风格保持了历史文化村落的特色,村内历史建筑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筑风格和样式,主要特点为:小面宽,大进深;空间高敞,通透;墙体薄,屋面薄。
(1)公共建筑:保护区内的公共建筑大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此村民对部分公共建筑做了相应的修缮,而结果却多有不同。
对于区内最主要的公建简氏宗祠的修建情况较好,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恰当的修缮和保护,使其重获生机。
(2)民居建筑:民居的居住环境普遍较差。
其中传统的岭南民居,如蚝壳屋,因部分村民有意识地保存历史元素,使其得以保留。
但由于经济等因素的趋势,仍有部分老民居受到破坏,甚至是拆毁。
2.2 小洲村现有肌理及道路现状小洲村是典型的梳式布局和网形水乡的结合体,路网走向随水而布,基本垂直于河涌。
笔者现场勘察发现,小洲村内靠近外围的沿河旅游线路的街巷,大多做了较好的保护,整修过的街巷虽然仅靠青砖贴面覆盖原有破败墙面,与原有特色有所出入,但其保持了原有的尺度和高宽比,在空间感受上与历史做了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缺乏有力的控制手段外加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小洲村的违章建筑如雨后春笋,民居的整体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2.3 小洲村业态现状规划对于小洲村的产业结构描述为:第二产业为主导;商业服务业发展较快;生态农业初具规模。
而现实状况则是另一番景象:小洲村附近的艺术培训机构开业比较多,但内容单一,缺乏统一管理,各画室自成体系,室外环境较差。
商业设施,如书吧、咖啡店等,较为零散,不成规模,门面冷清。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谈城中村改造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谈城中村改造
黄建武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7(033)018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改造的现状分析和问题的探讨,针对"城中村"在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三个方面结合小洲村实际情况提出构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黄建武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J], 许松辉
2.城中村改造规划探索——以广州市琶洲村改造实践为例 [J], 王颖璨
3.浅谈城中村改造规划如何弱化贫富分区——以琶洲村改造为例 [J], 王世勇;
4.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保护与整合再生——以广州市恩宁路和小洲村改造为例 [J], 邵任薇;张俨;吴映霖;;;
5.基于外来人口归属感的城中村公共空间微改造——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J], 罗芷琪;刘承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小洲村发展探索
3.1 自上而下:建立合理的土地与 收益补偿机制
(1)建立土地合理交换机制。 “园中村”乡村系统的发展动力来源 于生产结构,本应以农业为主,但城市化 的后果使小洲村在转变为城中村过程中农 业生产资料(如耕地等)不断被剥离。在非 农经济刺激下,园中村的农业仅成为一种 维系城市生态的手段。然而,现实的状况 又使非农产业用地在村内并不能很好的聚 集。
年财政缺口达776 万元[2]。
远远不够的。
小洲村经济效益低下潜藏着深层次的
原因。许多城中村受城市快速化冲击被动 2.3 关于小洲村发展阶段的判断
征地、廉价征地,加速了果树资源的耗竭。
有学者认为,广州市的城中村发展可
随着区位提升、土地升值,利益驱使村民 分为四个阶段[5] :聚落形成阶段—城乡结
自主发展非农产业,于是因征地返还的村 合部阶段—城中村阶段—城中村瓦解阶
看,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第
2000 年,小洲村被划定为历史文化
三产业发展迅速,生态农业则呈逐步萎缩 保护区,对于保护村内历史资源和风貌特
的态势。非农收益和农业收益的明显差距 色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政府的投资仅仅
使村内涌现出一批工厂和餐饮服务企业, 够用于极少量博物馆式的保留改善工作,
但小洲村财政收入仍然入不敷出,至2004 相对于小洲村整体改造的巨额成本来说是
2.2“园中村”的发展束缚 万亩果园环绕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
使得小洲村成为特殊的城中村、“园中村”, 具有城中村和“园中村”的双重特性。一 方面,在快速城市化浪潮冲击下,小洲村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元价值冲突不可 避免,产生了诸如村民就业难、空洞化、 老龄化等一系列城中村通病;另一方面, 小洲村众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又使 其具有“园中村”的特点。万亩果园是广 州市生态调节的战略保护区,因此广州市 对位于其中的村庄开发建设的控制力度更
2 小洲村现状分析
2.1 现状与历史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以
东、海珠区东南角,数百年来一直被“万 亩果园”①环绕着(图 1)。近年来,随着大 学城和生物岛等项目的开发和番禺撤市并 区等举措的施行,小洲村已经由城市边缘
2 0 0 7 年第 0 6 期 第 2 3 卷 45
区转变为城市中心组团的组成部分。尽管 村落四周仍被果园围绕着,但从更大尺度 上看,小洲村又被城市建成区所包围,成 为城中村。
事实上,尽管城中村受到诸多指责, 但都无法否定其积极意义。首先,城中村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用地,在城 市化的贡献上无疑应占有一席之地;其次, 在政府供应缺位的前提下,它为城市外来
人员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出租屋,形成了流 动人口转移的“驿站”和分流区,为政府 分担了部分压力;再次,市场驱动形成的 城中村非正式经济体系,也创造了数以十 万计的就业机会,对城市GDP 增量的贡献 不容忽视;最后,在历史文化上,城中村 保留了部分早期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如牌 坊、祠堂、古树、名人故居等历史文物和 北帝诞、龙舟诞、珠绣等民间习俗。显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中村存在与发展 的两面性,不宜采取激进或急功近利的改 造态度,必须尊重城中村发展的内在规律 和价值认同。
客,但在2002 年收益增加的情况下,总体 济效益,这就产生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
仍然亏损100 多万。由于瀛洲生态公园没 际上,海珠区内的“园中村”依靠种植果
有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城 树来发展经济是受到极大限制的,大气污
市公园,依靠门票和商业服务的收入难以负 染、水污染、病虫害、果树老化已经成为
下的,根本没有体现出目前土地区位的价 微发展阶段,无疑有助于制定相应对策,
值。
缩短城中村改造过程。
46 规 划 师 P L A N N E R S
小洲村尽管在宏观意义上是城中村, 但在严格意义上应是“园中村”。市场经济 对其的影响远不如对被城市建成区直接包 围的城中村的影响那么直接。相对于广州 市天河区的洗村、猎德和石牌等已经发展 成熟的城中村而言,具有较多农地的小洲 村仍然处于城中村的嬗变期,尚具有较大 的可塑性,若能在这一时期及时调整政策 并对其实施调控,将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显然,广州市目前拟定的侧重于物质形态 的四种改造模式并不适用于此类“园中 村”,小洲村必须在政府调控的前提下,寻 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均衡之路。
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基础,其中旅游型的瀛洲 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对城市整体利益而言,
生态公园建设是由城市政府和小洲村集体 万亩果园必须被保护下来并发挥最大的社
合力进行的一个有益尝试。据了解,尽管瀛 会和环境效益;而当地村民从自身利益出
洲生态公园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数十万的游 发,要求发展经济,寻求自身最大化的经
据《新 》(2003 年版)一书记载,小 洲村自元朝开村,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 史。早期小洲村选址于东部地势较高的低 丘华台山,后因河水不断冲积和淤积,河 道变窄,村域面积不断扩大,围绕华台山 形成了独特的“八卦图”村落肌理。村中 水系因与珠江水系连通,每日两度随潮汐 涨落,形成难得一见的景观。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小洲村形成了岭南水乡独有的生态环境 和文化积淀,被人喻为“岭南周庄”、“目 前为止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 特色的古村寨”,更被评为“广东省级生态 示范村”、“广州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小 洲村的古村风貌和田园风光更引起了关山 月等众多艺术家的兴趣,在村内西江涌边 建设起闻名遐尔的“艺术村”[2]。
大。此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也对小 2.2.2 生态效益的束缚
洲村内文物保护和建筑物的整饬、维修和
受宏观政策环境影响,海珠区曾是广
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州市的大型工业基地,会造成污染的工厂
作为“园中村”,小洲村承担着生态和 几乎占据了全区1/3 的面积。工业发展尽
文化功能,这使村民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 管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却给万亩果
2006 年,广州市基本确定了城中村改 造的四种模式:第一种为市政基础设施建 设带动模式,即以河涌整治和市政道路的 开通带动改造工作;第二种为整体搬迁改 造模式;第三种为周转地块启动改造模式, 即将拆迁的村民逐步安置到分期建好的住 宅,然后再对旧村进行拆迁建设;第四种 为滚动开发改造模式,即通过村域内片区 改造建设,滚动改造旧村的其他片区[1]。
荷经营。从果树经济个体收入看,按目前施 万亩果园大幅减产的最重要原因,从生产
行的果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户籍人口 上而言,万亩果园已经没有什么优势[3][4]。
分摊0.7 亩地,果树成本投入达200 元/ 年, 2.2.3 社会效益的束缚
毛利润300 元/ 年~1 000 元/ 年,果树收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
“城中村”的存在与演变见证着城市的 前世今生,它既是城市化的贡献者又是许 多城市病的滋生地。从负面意义上看,城 中村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的集中体现,是 城市化“链条”的“死结”。自发形成的城 中村在景观风貌和功能上与城市格格不 入,导致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更 留下了消防、卫生等许多安全隐患;松散 的社会管理造成了人口密集、人员复杂和 产业畸形发展;“法不责众”的心理导致违 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严重;村民本位思 想使得许多政策和规划难以落实,与周边 地区缺乏沟通、协调,产生不少冲突和矛盾。
入仅占村民个体收入的10%。因此,尽管 应该由作为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委
政府投入专门的果树改造资金,但村民们 员会”管理,管理的一切费用由政府财政
的积极性不高,纯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 负担。但是,目前小洲村改制完成后仍由
度在维系着万亩果园的生态效益。
“村民委员会”管理,社区社会管理仍不到
从近十年来小洲村三次产业构成变化 位。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6-0045-0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园中村”改造与发展探索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 许松辉
[ 摘 要] 城市化进程使小洲村等“园中村”成为特殊的城中村,其乡村经济效益价值滞后于 城市生态和社会效益价值,导致面临多重束缚。通则式的改造模式不适用于小洲村,应实现 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并积极寻求自上而下的机制与自下而上的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以推进“园中村”的改造进程。 [ 关键词]“园中村”;小洲村;发展
集体自留用地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筹 段。目前,小洲村处于城中村阶段,具有
码。由于大部分土地没有土地使用证,只 城中村的共有弊端。而从城中村到“城中
能自发进行“隐性”开发,或者以村提供 村瓦解”这一过程是城中村生命周期中最
土地、开发商投资建设等方式来获取利润。 复杂的过程,势必经历“雏形—嬗变—饱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土地开发的效益是低 和—瓦解”的过程。深入判别小洲村的细
Research of Re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Special City Village in Orchard —Take Xiaozhou Village as an Example/Xu Songhui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clue of city village in Guangzhou, analyses specialty and chains of Xiaozhou village£¬a village in orchard. After determining its development statu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present reconstruction mode isn't suitable for Xiaozhou village. Lastly, this paper analysis Xiaozhou village’s mechanism from top to bottom and development mode from bottom to top. [Key words] Village in orchard, Xiaozhou villag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