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 语文S版(2016)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早发⽩帝城》是李⽩的⼀⾸作品。
该诗画⾯明丽,语⽂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帝城到江陵的⼀路春⾊,表达了诗⼈喜悦欢快的⼼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知识点 原⽂: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处看,可以看见⽩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绚丽!千⾥之遥的江陵,⼀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边时,轻快的⼩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峦。
注释: 发:启程。
⽩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帝⼭上。
杨齐贤注:“⽩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鱼复,有⽩龙出井中,⾃以承汉⼟运,故称⽩帝,改鱼复为⽩帝城。
”王琦注:“⽩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之云也。
”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帝城在⽩帝⼭上,地势⾼耸,从⼭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云间。
⽩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帝⼭,⼭上有⽩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作“尽”。
轻⾈已过:⼀作“须臾过却”。
万重⼭:层层叠叠的⼭,形容有许多。
【篇⼆】⼩学三年级语⽂《早发⽩帝城》教案 教学⽬标 1、学会五个⽣字,正确读写“⽩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境,激发学⽣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好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课前查阅与这⾸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景物描写。
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子。
(四)诗歌背诵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诗歌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帝城”、“江陵”、“猿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诗歌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鉴赏《早发白帝城》,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1.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早发白帝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_语文S版
1早发白帝(dì)城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句6[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2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 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 ☜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5.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8③是诗人扶门在近处看到的景。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1.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精品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精品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2.解决生字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默写《早发白帝城》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绝句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语文S版教学目标:1.明白得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明白得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重点)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专门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伙儿差不多学过了他的许多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闻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3.你们想明白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那个地点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图片)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动身,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三、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得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四、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组自学情形;2.将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用自己喜爱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形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看起来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能够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背诵《白帝城》这首诗的内容;2. 了解白帝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学会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来表达诗歌的情感;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白帝城》这首诗的理解和背诵;2. 对白帝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材料1. 《白帝城》这首诗的课文和注释;2. 介绍白帝城的图片和文化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白帝城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使他们对白帝城产生兴趣。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跟读《白帝城》这首诗,然后请他们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带领学生逐句理解和分析诗句的意思,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典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学习历史知识(20分钟)1. 介绍白帝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了解白帝城的建造时代、重要事件和文化影响。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他们对白帝城历史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他们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四步:背诵与朗读(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白帝城》这首诗,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小组内分配角色,表演出《白帝城》这首诗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步:练习与应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创作一段与白帝城相关的短诗或故事,表达对白帝城的思考和想象。
2.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白帝城》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对白帝城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继续背诵和朗读《白帝城》这首诗,并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歌和白帝城的感受和思考。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千里——一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轻舟——万重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朝辞江陵猿还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辞:辞别白帝:指白帝城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全诗。
2.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感受李白的豪放诗风,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内容,背诵全诗。
2.难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人简介资料3.相关诗歌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创作的诗歌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诗句填空练习。
2.学生进行诗句仿写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情感,如豪放、激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9 古诗二首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写成了朗朗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会认“辞、陵、含、岭”4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会认“辞、陵、含、岭”4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3.多媒体课件;4.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 课时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 小节。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四单元 13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精品教案_15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四行两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
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iPad 学习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中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唐代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古韵唐诗视频)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唐人留下的音韵中去探寻诗的意蕴,去追求文学的真谛吧。
让我们走进另一首唐诗——《早发白帝城》。
(二)、书写课题,指导生字师板书并指导写“帝”①.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②.课题中的“帝”字是生字,有哪个同学能说说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吗?“帝”字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它最上面的点和下面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秃宝盖写在横中线的上面,下面“巾”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③.下面就请同学在写字板上练习写这个“帝”字。
④.谁能用这个“帝”字组词呢?(三)、回忆学习方法,质疑解惑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现在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找生汇报。
生1: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生2:了解诗人生3:熟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生4:背诵古诗7.师: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善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哪些诗呢?想不想背给同学们听?
(配上古筝的音乐)
●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配着优雅、古典的音乐,学生吟诵出李白的许多首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古朗月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中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示过,学生已经会背,有的是学生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学过的,所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古诗的氛围。
(如果学生会背得太少,教师可以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几首,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把学生引入这种学习古诗的氛围中来。
)
(学生背古诗时,除了放音乐以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
如学生背诵《静夜思》时就出示三册语文书中11页的插图,背诵《赠汪伦》时出
示第三册语文书中76页的插图,同样背诵《早发白帝城》时出示我们这一课书上的插图。
)
●边吟诗边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画面,更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又包含着环环相扣的四个小环节。
(一)读--自学质疑
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诵的这首《早发白帝城》吗?(出示这首诗)
喜欢就读一读吧!
1、学生自己读
●这一环节其实也是学生初步认字的环节,要读准读畅这首诗就得先认识这首诗里的字,所以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要稍长一些。
2、同桌读
学生在这种生生互动的合作中,纠正了字音,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3、指名读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好、中、差等生中各选两名学生来读,这一环节既可以再一次纠正字音,还是学生之间的读书评价。
经过一年半的培养,现在许多班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倾听,更会对别的同学进行评价,这种课堂上的生生评价对学生的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平时培养这种评价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欣赏别人、悦纳别人的态度来评价别人,同时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如上面的读书互评这一环节来说就限于是否读对了,千万不要把读得是否有感情作为评价重点,这样“拔苗助长”式的评价和“互相挑剔式”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挫伤积极性。
4、全班齐读。
5、你们读得可真好呀!知道这首诗什么意思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学生说得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即使说得意思完全不对甚至非常可笑也是允许的,正是因为不会才要学习,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这节课学习这首诗的积极性。
6、有许多同学不理解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哪不明白呢?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早发”什么意思?“白帝城”什么意思?“朝辞”、“江陵”、“还”、“啼不住”、“猿声”、“万重山”什么意思?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些需要教师当时予以解释,如“白帝城”和“江陵”都是指地方,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崃,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崃的景象。
“还”的意思是返回,因为李白本来就住在江陵这个地方,因为获罪被流放,恰巧到了白帝城时被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所以用“还”,在这首诗里就可以解释为到达江陵。
还有些如果其他同学明白什么意思,也可以当时解释。
●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共同释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得好:“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
(二)看--观察图景
1、观察图画
你们理解得对不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这幅图画。
(出示课件画面,课本上的插图再配上早上的太阳、被太阳照的彩色云彩,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配上猿的叫声或者是在画面的山上画上几只猿。
)
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
说一说。
●古诗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是教学的重点,形象的图景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为理解古诗意思作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联系画面再读古诗,边读边根据图上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思--读议释疑
1、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到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并作相应指导。
3、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只要能说出古诗的大意即可)
对于“辞”、“猿声”两个词语,如果学生理解不出,教师提示。
●在借助图景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古诗意思,代替了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逐字逐词地给学生解释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
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
(四)诵--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教师指着画面说:轻快的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一天时间就能从白帝城到达江陵了,此时诗人李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指名回答。
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读学生互评
2、教师范读
3、生生比赛读
4、齐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学生不仅进一步体会出了诗人当时高兴的心情,更把这种感情升华了。
三、自学生字--识写课内外生字
1、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小组长考查,教师抽查。
多音字“还”说出两种读音以及怎样组词。
2、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这些生字,怎样写才能写漂亮?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难书写示范如:“猿”字。
“帝”和“啼”要比较着来学,根据字形来记忆。
“舟”的笔顺要指导。
学生描红。
小组内互评。
●写字教学是二年级的重点,由于学生已有了比较扎实的写字基础,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揣摩。
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写字情况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互相比较中激发写好字的情感,而且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促使进步。
四、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朝代,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诗人,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文,让我们找一找、背一背唐朝的诗,好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
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