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教师版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024版新教材)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口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第四级 “• 誓第五级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D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B 3、单五击四运此动处取得编初辑步母胜利版的标决题定因样素式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单工击人此处阶编级辑登母上版政文治本样舞式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第进二级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第人三级民的彻底觉醒 • 第四级
• 第二级
五 • 第三级
第一阶段:北京
四 运 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经过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
随堂单演击练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C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BC•、 、 、单““北•击第一一洋•此二战 战 政第处级三” ” 府编级期 期 对辑间 间 外母民 美 卖版族日国文工加、本业紧对样进侵内式略掠一中夺步发,国阶展级,工 矛盾人加队伍 深壮大 D、俄国十• 月第四革级 命的影响 • 第五级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单击此1处、北编洋辑军阀母释版放标被捕题的样学式生
结 果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 单击此处3编、辑中母国版代文表本拒样式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运动的兴起,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北洋政府被迫作出让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引出五四运动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学生运动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
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自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四运动的意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D 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交:中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材 境阶料内级二近基:代1础8工7:2业年工6—8,人—家1力8,9量41年9壮1中3大年国—境—内1近91代9年工,业中17国5家新,建1厂89矿5年有—60—0家19,13新年增中资国
本达一亿三千多万,超过过去大半个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 生的爱国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意义
阶段
时间
地点
第一阶段 1919.5.4 北京 -
第二阶段 1919.6.3 上海 -
主力军
学生
工人 阶级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导读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转折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五四运动》(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依据材料和学情,对本课课程标准分解。
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分解为: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目标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将“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解为: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设计行为动词“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使学生学习更有指导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1)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1)5、完成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任务七(检测目标2)8、完成任务八(检测目标2)9、完成任务九(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结果及意义”。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五四运动》,涉及第一章第三节“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意义”。
详细内容包括: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以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回顾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介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背景,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
(3)讲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4)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强调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当时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奋斗。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有关五四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五四运动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起因: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激发(3)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4)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族觉醒、民主自由观念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经过和意义。
(2)分析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新文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
②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突破方法:阅读教材、引入材料、问题探究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突破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察《讲坛上的教授》设问:你熟悉或了解图片中的哪些人物?这场有众多学者的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怎样来看待呢?重温历史:观看影视资料,概要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和运动中心。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合作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灯片展示:《不合时宜现象一》、《不合时宜现象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紧侵略。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思想上: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合作探究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内容灯片展示:鲁迅及作品《药》《狂人日记》片段、陈独秀有关德先生和赛先生言论、场景《陈烈女之死》、漫画《靠不住》、胡适作词《兰花草》、胡适与陈独秀有关新文学的言论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合作探究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灯片展示:三则材料辩论:新文化运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从性质、进步性、局限性三方面评价)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灯片展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提问: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教师点拨并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堂小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的思想潮流。
2017年最新二轮复习 第7讲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二轮历史 通史
(二)发展——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1927年) 第二编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抓主干 · 通史整合 多视角 · 学科讲练 全方位 · 知能提升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召开,重新解释了 三民主义 ,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
视角1
创设情境考查民主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
【考题1】 (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 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拓充】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的中共 二大正确分析了国情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纲领。 两个纲领: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轮历史 通史
第二编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抓主干 · 通史整合 多视角 · 学科讲练 全方位 · 知能提升
热点考向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 第二编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二轮历史
通史 1 抓主干 · 通史整合 多视角 · 学科讲练 视角 创设情境考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第二编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 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通史 抓主干 · 通史整合 多视角 · 学科讲练 全方位 · 知能提升
二轮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国共十 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
(历史教案)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
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一起看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欢送查阅!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1教学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辩答复以下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就在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她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领导革命的阶级从农夫、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变成了无产阶级;参与者也从少数“精英分子〞扩大为人民群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头,到1935年红军长征成功结束。
其间还经受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斗、国共对峙等重大历史大事。
今日大家要探究的是其次单元第10课的内容,它可以告知大家青年节(同学节)的由来、“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等重要历史学问。
(布置同学阅读45——49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五四爱国运动1、“导言〞和45页小字局部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缘由)2、依据46页“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旧遭侵害(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旧弱;北洋军阀政府仍旧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旧享有很多特权;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3、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同学提出了哪些主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处卖国贼等)[对于“21条〞,要指出它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中,与日本帝国主义签定的卖国条约]4、46页插图还我青岛反映同学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5、46页插图北京高师被捕同学回到时受到同学们的吵闹欢送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1919年)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它证明白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同学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同学,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成功;被捕同学返校受到吵闹欢送,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宽敞同学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同学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傲慢。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七讲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国情,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1923年,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针对训练]
7.(2015·江苏镇江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6)抗战胜利后领导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2.理论贡献和创新精神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稿篇一:《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成成中学的,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五四爱国运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单元主题下,它发挥了动员广泛的群众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促进先进的中国人从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课标要求及解读: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背景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到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性;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T材料辅助,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的历史观。
通过感悟“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策略:(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片段,带领学生感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
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
五四运动的爆发
知识点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 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 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说的“ 这场运动”是( D)。
后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游行之后,为了更好地组织爱国救亡运动,5月5日,北京
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会。第二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
学生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会址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二院。5月9日,上海各校代表在复旦大
学集会,决定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并于11日在寰球中国学生会召开成立大会。6月16日,
的
①
曹汝霖是订立“二十一条”时的
爆
宗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 外交次长,当时任交通总长。
发
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陆宗舆是订立“二十一条”时的 驻日公使,当时任币制局总裁。
章宗祥是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当时任驻日公使。
知识点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 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 , 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 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B )。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五四运动》(绘画)
知识点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C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
五
四 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五四新文化运动》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五四新文化运动》课件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背景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之一。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正值巴黎和会期间,中国政府未能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愤怒和不满,他们通过示威和抗议表达对国家危机的关切。
三、豪放的思想氛围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和新思想。
他们崇尚科学、民主、自由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他们的思想启蒙。
大胆而激进的言论和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影响了大批读者。
五四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进程。
四、文学艺术的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要求文学要为社会现实服务,要反映社会问题,启发人民思考。
这一时期,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崭露头角,他们以独立自由的精神,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通过批评和改革,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进步。
五、教育改革与女性解放五四运动呼吁教育国民,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因此,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各种独立学校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也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五四运动也为女性解放争取了更多的空间。
第一个女性主义组织——中国妇女解放协会在五四运动后成立,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六、国家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中国人强烈感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需要中国强大的国家意识。
这种意识觉醒推动了一系列国家独立和转型的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这场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活力,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保持了开放和多样性的发展态势。
同时,它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科学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精品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师: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教学过程】一、五四探源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
[高考总复习资料]历史大二轮第二编 第7讲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
第二编第七讲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海口市高考调研考试)“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解析: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体,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5·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解析:“党内合作”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故A项错误;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的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体现革命性,故C项错误;“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不是合并,故D项错误。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林艳丽【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本课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着重让学生理解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五四运动的新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等。
【课标要求】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①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
③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能力要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②通过分析讨论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难点:①理解五四精神。
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资源】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搜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设计PPT。
一、五四运动导入设计:教学导语: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我都是青年,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青年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并且我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播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本课新授:五四运动的背景n1914年,爆发了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课件第7讲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人教版)
◎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1)1921 年 7 月出席中共“一大”,是党的缔造者之一。 (2)大革命时期关注农民问题,著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 ,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3)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秋收起义受挫,率部进军井冈山,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实践和理论上开创 “工农武 装割据”的道路,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抓主干 ·通史整合
• • • •
整合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1919年) (1)原因: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②导 火索: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 • (2)条件:①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 • ②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 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 2.社会生活 • (1)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 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 并走向成熟。
• 三、思想领域的新成果 •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 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 帜。 • (2)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 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 础。
No.1 高频考点讲练 热点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临考视窗】 (1)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为 载体,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 大意义。 •(2)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近几年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以新情境、新材 料考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命题 视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7单元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典型例题 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新” 的主要依据是( ) A.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C.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角度
内容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 组织基础
党。此后,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
2.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共一 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组织: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 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 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1919年6月12日)
互动探究: (1)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新特点? (2)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1)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 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 个新阶段。 (2)青年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 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就不能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或史实】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含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革命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一、政治:1、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次工人运动;2、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中共三大决定和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和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二、经济:1、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2、社会生活: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广播事业产生三、思想: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主流)。
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关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农村革命,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一、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1、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名义上统一国家,同时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
另一方面,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并武装反抗国民党: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辟;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土地改革;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和遵义会议;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5年12,9运动;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西安事变;1931—1937年中国军民局部抗战;3、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民统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经济: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2、社会生活: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电影成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1935年《渔光曲》获国际声誉;《义勇军进行曲》传唱;《红色中华》、《中央日报》针锋相对。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重点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主要内容及理论核心、历史意义。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一、政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⑴日本侵华进程: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⑵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以华制华政策;傀儡主权;奴化教育;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共合作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组织的四大会战;陕北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和“三三制原则”提出;百团大战;少数民主抗日队伍抗战;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开辟国外战场;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敌后抗日军民对日局部反攻;中共七大召开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影响;二、经济:1、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一、政治:1、是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进攻,并最终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2、内战的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国民大会”召开以宪法形式确立国民党的集权统治;1946年李闻血案;1947年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1947年中共解放区土地改革;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实质是一党独裁;1948—1949年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有乡村转移到城市;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和《共同纲领》通过。
二、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2、中共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3、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
40年代国统区左翼电影发达。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全会理论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治理论准备——《论人民民主专政》;No.1 高频考点讲练热点考向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临考视窗】(1)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为载体,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2)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近几年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
[高考例析]1.(2015·广东高考卷)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宏观思考] 1.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2.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走向成熟的历程(1)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2)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国情,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1923年,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4)1927年,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5)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针对训练]热点考向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临考视窗】(1)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以新课标理念考查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本侵略,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高考例析]2.(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4.(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宏观思考]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针对训练]1.(2016·海南高考·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