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重点概括《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9、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10、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
--------
7-9点
9-11点
-
------------------------------------------天色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午
序数纪时 11-13 点




19-21 点

21-23 点
1315-17 17-19 15点 点 点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作五个时段,用
运用起兴手法的谚语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酒肉朋友好找,患难之交难逢7、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8、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9、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10、竹有节,人有志。 11、树怕伤皮,人怕伤心。 12、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13、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14、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15、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16、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天色纪时: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纪时法
天色纪时 夜半 地支纪时 子 鸡鸣 平旦 丑 寅 日出 卯 食时 辰 隅中 巳
序数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 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 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 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 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 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 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 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 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 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般只用 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高三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必修二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三时期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必修二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必修二中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庄子》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思想、主要观点等。

同时要注意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典故、比喻、修辞手法等,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必修二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例如《荷花淀》、《诗经选》、《全神贯注的写作》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注意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同时也要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以便更好地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有力,更富有表现力。

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写作技巧知识点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必修二中也涉及了一些写作技巧。

例如,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小说、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文体,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结构合理地组织文章,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五、阅读理解知识点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必修二中也包含了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

在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掌握分析题干、找出关键词、理解文段主题等技巧,以便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以应对高考中的时间压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总结必修二部分总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总结必修二部分总结

必修二第二单元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诗经六义: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3.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②.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二、《离骚》1.《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在春秋战国时代,朕也用于一般人自称。

三《孔雀东南飞》1.“乐府双璧”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十二生肖与12时辰对照表,【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食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酉时】(17是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高三必修二语文重点知识点

高三必修二语文重点知识点

高三必修二语文重点知识点一、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古代散文和古代戏剧。

其中,古代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而古代散文主要包括古文和骈文。

1. 古代诗古代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华美的表达方式而著名。

其中,古体诗采用古汉语表达,如《诗经》中的诗歌;近体诗则使用近代汉语表达,如唐代的诗歌。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贾敦》和《西游记》中的《出塞》。

2.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散文性质和优美的文字表达而著名。

古文是古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如《庄子》和《史记》等;而骈文则是特殊的文学形式,采用平仄对偶的方式表达,如《木兰辞》。

3.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戏剧表演艺术。

古代戏剧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等不同的戏剧形式,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古代文学常见体裁1.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文学作品,通常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要求,但具有强烈的感情表达和深入的思考内容。

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等。

2.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表达的文学作品,通过使用特定的押韵和词句排列方式来传递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常见的诗歌形式包括绝句、律诗和词等。

3. 戏曲戏曲是一种以语言、动作和音乐等综合表现形式来讲述故事的戏剧形式,通常包括对白和唱词两种形式。

常见的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

三、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1. 文言文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使用繁复的句式和古代用法,难以理解和阅读,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解读才能理解。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如《论语》和《史记》等。

2. 白话文白话文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写作形式,注重表达的准确和清晰,易于理解和阅读。

白话文是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如《红楼梦》和《老人与海》等。

四、古代文学的价值1. 传承文化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物的命运以及人们的思想和信仰等。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的词--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2、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秋风萧瑟,红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3、五步一楼,十步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4、古今异义的词:国: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①古义:国都。

②今义:国家。

5、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6、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编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8、文言虚词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9、一词多义:(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都有哪些?答: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如下: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总结

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总结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梳理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古:遮断,遮蔽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古:趋向今:行走8、气候古:文中是指天气,引申为情绪气氛之意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一词多义(一)实词归纳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副词,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名词,一体)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全都)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动词,类)③山东豪俊遂并起以亡秦族。

(名词,家族)④云气不待族而雨。

(动词,聚集)5、走①跑,疾行:双兔傍地走,安能辩为是雄雌。

②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③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④仆人,自称的谦辞: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6、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7、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是)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二)文言虚词归纳1.焉(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2) 连词,表转折。

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连词,表目的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连词,表修饰①谁得而族灭也?3.其(1) 代词。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氓》1.卜筮:即占卜。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

筮,用耆草的茎占卦。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蜀道难》1.五丁开山: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但苦于崇山阻隔,无路可通。

大约秦惠王深知蜀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以赠送蜀王。

秦王派人在石牛屁股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

蜀人一见之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

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

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而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称剑门蜀道的最初的来历。

2.六龙回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复,形成昼夜。

后因以“六龙回日”用为太阳神的典故。

3.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属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和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

2019-201X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二-word范文 (6页)

2019-201X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二-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二201X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二201X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二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必修二《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高中语文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叠成丫髻,叫做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就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光辉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哦”并说,“风”指《国风》,代表《诗经》;“哦”,指《古诗》,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就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5.建安:汉献帝年号。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妾:旧时妇女恭敬地自称为。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骂人则表示谦卑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婉:娶妻。

14.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适合,叫六合。

15.青庐:用短衣搭起的塔巴帐,举办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存有这种风俗。

16.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思想信仰的载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将围绕古代文化的信仰、道德、礼教、哲学、文学、美术、科技以及古代民俗的八个方面,总结语文学习者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要点和典型案例,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份参考资料,也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一、信仰古代文化的信仰体系融合了原始宗教、儒家传统和道家传统。

其中,原始宗教信仰多以祭祀为主,祭祀对象大多是神灵、祖先、宗族之神等,其内容涉及家族祭祀、土地祭祀、祭天神等,也有许多神话传说。

儒家传统,以诸子百家的儒家思想为主,它强调“仁政”,强调崇尚礼法,实现“五常”。

道家传统,以老子等道家学者的传统为主,强调“唯物论”,强调“自然论”,强调“自然从政”的思想理念,促使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道德古代文化的道德体系以儒家传统“德行制度”为主流,是古代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

以《礼记曲礼上》的“四贤”和《论语宪问》的“五贤”为代表,强调“义”、“礼”、“仁”、“忠”、“节”、“思”等传统价值观,尊崇和肯定“孝”、“忠”、“仁”、“义”。

三、礼教礼教是古代文化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文化成分。

古代礼教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礼记学记》认为“修身礼仪,莫善于礼”。

它强调“孝”、“慎”、“断”、“正”等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谦虚、恭敬、有礼、礼貌、文明的态度。

四、哲学古代文化的哲学主要是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为主。

其中,儒家思想以《论语》、《孟子》、《大学》为代表,以“治国安民”、“仁政”、“因材施教”为主要思想内容,强调“仁爱”、“仁义”和“仁政”;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道德经》为代表,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应物”,强调“自然从政”、“自然论”;法家思想以《春秋》、《战国策》为主要代表,主要思想内容是“君权在民”、“政治兼并”等,强调“法治”;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要思想内容是“自律”、“兼爱”、“无为”等,强调以“阴阳”的自然规律进行思考,把理性与实践相结合。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兰亭集序1、字词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世殊事异2、成语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文学常识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赤壁赋1、词语窈窕:指女子步行缓慢的样子。

少焉:不多一会儿。

酾酒:斟酒。

冯虚:冯,通凭,凌空之意。

愀然:忧愁的样子。

舳舻横槊赋诗麋鹿扁舟徘徊斗牛扣舷桂棹幽壑江渚扁舟相属蜉蝣肴核狼籍相与枕藉嫠妇2、成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

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

拿不尽,用不完。

形容极其丰富。

3、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外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

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

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游褒禅山记1、词语庐冢谬其传窈然瑰丽褒禅山卒葬之猝不及防前仆后继倦怠幽暗昏惑2、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高一必修2语文古文知识:孔雀东南飞1、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1《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2《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3《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

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4《短歌行》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5《兰亭集序》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6《赤壁赋》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7《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8《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

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