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泄露你全部个人信息!
这几个数字开头的手机号码要小心!
这⼏个数字开头的⼿机号码要⼩⼼!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号:cctvnewscenter)2013年起,我国开始实⾏⼿机号码实名制,⼀定程度上遏制了电信诈骗。
但近年来,市⾯和⽹络上出现了⼀批170、171号段的⼿机号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码不⽤出⽰⾝份证进⾏实名登记就可以买到,让电信诈骗分⼦有了可乘之机。
案例:骗⼦声⾳像⽼师能叫出⼩孩名3⽉30⽇,秦⼥⼠报料称,⼴州某学校⼀年级⼀个班的家长都接到了诈骗电话。
这个电话是以⼀个171开头的号码打过来的,电话⾥是⼀个⾃称是学校教务处⽼师的⼥⼦声⾳,⼀上来就准确说出⼩孩的名字,问你是×××的家长吗?然后,声称⼩孩发⽣呕吐、胃出⾎等各种疾病,已送到了省⼈民医院急诊,让家长迅速打钱过来。
刚开始,有⼏个家长信以为真,刚好有家长就在省⼈民医院上班,经核实才发现是诈骗电话,接着学校也群发通知为诈骗电话。
“差点就上当了,能说出⼩孩名字和学校⽼师,声⾳听上去很像⽼师,⽽且号码还可以回拨过去,解答你的疑问”,秦⼥⼠说,以前接到群发的诈骗短信都不会理,但这种⼿法简直太容易中招了,防不胜防,“⼀定是个⼈信息泄露,被犯罪分⼦利⽤。
”在温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的数据库⾥,类似的以170开头的电信诈骗案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些⼤额的案⼦。
据受害⼈刘先⽣介绍,当时⾃⼰接到170开头的电话本来有些警惕,但听到电话那头报了⾃⼰的名字,就以为是⾃⼰很久没见的朋友,最后他被骗⾛了17万元。
胡先⽣是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名茶农,他接到⼀个170号段开头的电话,对⽅冒充国税局⼯作⼈员,说他最近买了商品房,有笔6000多元的退税款,对⽅给了他⼀个退税编号和另外⼀个170号段开头的问询电话。
胡先⽣后来被对⽅电话遥控操作,把⾃⼰卡上的6500元钱和⾝上的7000元现⾦全部转给了对⽅。
未提供⾝份证即买到170、171⼿机号北京市马甸邮币卡市场⼆楼有不少出售⼿机卡号的商铺,记者随即选择其中⼀家询问是否有170号段⼿机卡号出售,⼥店主拿出⼀沓并介绍话费价格,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份证时,她爽快地表⽰不需要。
谁在疯狂窃取个人信息
谁在疯狂窃取个人信息?五分钟搞到千个银行卡密码2016年10月12日08:14 央视解说:公安部督办,25地警方联动,200多人落网,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告破。
沈阳市刑侦局11.11专案办案组民警孟庆辉:信息种类,涵盖我们应该所知道的所有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
内部人士出卖公民信息获利,买卖公民信息的黑市在互联网平台随处可见。
孟庆辉:公民的开房记录、航班记录,包括涉及到电信部门的手机定位,这些信息都能掌握,令我们很吃惊。
机构网络,黑客能够轻易入侵,通讯运营商、银行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点。
爆料人老徐:5分钟我就能搞到1000个这种信息,包括卡主的姓名、卡号、身份证、电话号码,还有他的银行密码。
《新闻1+1》今日关注:到底是谁窃取着我们的信息?!演播室主持人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当中您被骗了吗?估计可能好多人举手了,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不举手。
那好了,我再换一个问法,您是否接到了骗子发给你的这个短信,或者说诈骗的这种信息,您只不过是没上当而已,我估计可能百分之百的人都快举手了,没办法,只有现在我们的手头有一个手机,平常除了跟亲朋好友联系之外,就是跟骗子斗智斗勇了。
那整十一黄金周期间骗子们得有多忙呢?来,我们看两条信息。
第一个这是10月1日到7日360手机卫士识别拦截各类骚扰诈骗电话多少呢?10.4亿次,几乎平均每人一次了,这仅仅是360这块,然后什么是高峰呢?上午9到12点,这也是人上班时间,刚上班的时候热情比较高,占比约全天的20%,平均每天要拦截越1.5亿次。
接下来同样是这七天,这是腾讯的手机管家,然后标记,就是用户标记,主动的举报了骚扰电话2.3亿次,其中标记了诈骗电话是6500万次,恐怖片吧,然后也是上午9点到11点是诈骗短信最活跃。
看完这样两组数据的时候,约莫、大概你就知道整个十一黄金周的时候,人家骗子是一点没休息,非常敬业。
案例1-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保护
银行员工靠出售客户信息而谋取私利,运营商 为垃圾短信提供渠道而获巨额收入,不法企业 低价贩卖个人信息并非法获利……在最近结束 的央视3•15晚会的现场,公民个人隐私被恶 意泄露和滥用的猖獗现象被集中曝光,个人信 息保护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 国第一个“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信 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 息保护指南》已制定完成,正按程序报批。
2014-7-24
南昌大学 cs_mis@
1/40
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社会现象
据统计88.9%的人表示曾因个人信息泄露遭 遇困扰,其中84.2%的人以为个人电话号码 最需要立法保护。 调查显示,泄露个人信息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 电信机构(76.5%)、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 (47.5%)以及各类中介机构(41.2%)。
南昌大学 cs_mis@ 3/40
2014-7-24
个人信息泄露
《每日邮报》数据失窃案
2010年英国《每日邮报》几位编辑的笔记本 也被偷走,而这些笔记本上存有公司员工以及 许多稿件作者的私密信息,包括姓名,住址, 银行帐号等等。 尽管这家公司后来报了警,并且向所有涉及此 案的人士表达了歉意,但这显然无法掩饰他们 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的失误。
2014-7-24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过被骗的经历,中奖的、抽奖的、打折的……手段层出不穷,骗取的钱财数额也越来越庞大,让人感到防不胜防...但是,防不胜防也得防,小编整理了近期的10个诈骗案例,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骗子就在你我身边。
骗局一:微信付款二维码截图前段时间一女士因为参加朋友圈集赞送礼品的游戏,结果被骗3000元。
原因是自己集赞够数后向对方索要礼品时被要求将自己微信的付款二维码截图发给对方,发了几次之后女士接连收到了微信支付的凭证,共2997元。
事实真相:这是一起很典型的通过骗取别人的付款二维码截图骗取钱财的案例,付款二维码相当于人的“银行卡+密码”,给别人付款码就相当于自己的钱任人领取。
不过目前微信已经对此做出系统的升级,iOS 用户在二维码截图时会收到提醒,安卓用户则无法对付款码进行截图。
千万不要将重要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特别是涉及到钱财的相关物品。
骗局二:里约奥运会中奖信息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骗子们也趁机瞄准人们的钱包,目前发现有三种诈骗方式:1.不法分子克隆奥运官网,假借“奥组委授权”的名义在网站上进行抽奖、纪念品赠与、限量版纪念邮票等活动;2.奥运期间,一些人在浏览网页时会跳出“恭喜您在我公司抽奖中获得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等消息;3.一些人利用人们对运动员的支持编造运动员的凄惨身世,博取人们的同情,在网上举行网络募捐。
事实真相:以上均为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游戏或者聊天的网络平台、木马程序、邮件、甚至虚假网络广告等渠道进行诈骗信息传播,骗取群众登陆网站,实施诈骗。
广州警方提醒大家,安装并开启电脑和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同时要提高奥运诈骗信息的警惕意识,特别是需要提前支付“预付款”、“订金”、“手续费”等信息,要不轻信、不传播。
骗局三:冒充10086官网预存话费送手机近期,有人收到标注号码为10086的短信称“获得预存话费送手机的资格”,点击短信中的网页链接即可参与活动,链接点开后的页面也和中国移动的官网极度相似。
恐怖仅凭一个手机号就能查到你所有的个人信息
恐怖!仅凭一个手机号就能查到你所有的个人信息!
NEWS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骗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小编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告诫大家,如果换手机号码一定要事先更改银行账号、社保、社交软件等网络账号的预留手机号,避免让不法分子有利可图。
可是最近爆出的新闻还是让小编大吃一惊。
根据央视记者报道,只需要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在网络上查到关于这个手机号码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你的银行卡号、身份信息、支付宝账号、滴滴打车明细等信息,甚至是你的实时定位!而且范围覆盖全国。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漏洞进行信息贩卖,捞取不义之财。
记者在登录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后,发现群员人数众多,接近2000人。
记
者很快就被多名信息贩子主动加为好友,随后又被拉进多个此类QQ群。
根据贩子透漏,只要提供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查到该用户的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28类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通
过QQ群公开贩卖,还可以先验货再付款;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手机号码,对移动、联通、电信的手机用户进行定位,误差仅为50米。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手机号码不幸被贩子掌握了,他不仅可以查到你的所有个人资料,还可以查到你现在在哪里!为了
验证贩子说的话是否属实,经过同事的授权,记者把同事的手机号码提供给其中一个卖家,要求查询同事的身份信息,对方开价220元。
不久,贩子就发来了一张截图,上面果然有同事的照片、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址、民族、所属派出所等资料。
不仅如此,通过加价,记者又从贩子手中买到了同事名下的车辆信息、出入境信息和“淘宝”送货地址,经过同事的确认,信息全部属实!。
16410945_个人信息,发布授权须谨慎
46中国电信业Focus|聚焦“被愿意”的用户,须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数据是公司的核心资产,要像经营资本一样来“经营数据”。
当下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将通过获取的用户数据分析进而开展精准营销作为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这确实给我们广大用户也带来了巨大便利,服务商貌似“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呈现出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我们想要的。
但是,这种看似便利的背后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授权”被合理忽略的问题,即用户的个人信息无形中“被愿意”让服务商使用。
随着这一操作的普遍化,使得授权成了使用软件的必备条当然,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原因众多,App 只是其中的一个入口,其他还涉及信息数据的管理、网站本身的原因以及黑客攻击等。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个人数据将会被海量的智能设备“生产”出来,从智能摄像头到声音采集设备再到各种智能交通与监控设备,每个人无时无刻不被智能设备识别、跟踪、采集信息。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像看好自己的钱包一样看好自己的用户信息与数字资产。
运营商“躺枪”,仍须强化履行社会责任近日,针对媒体报道中国电信营业厅App 强索用户70多项权限、修改用户通讯录,中国电信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回应称,用户对相关权限进行授权,是用户通过该App 获得相关电信服务的前提。
作为“信息管道”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用户使用短信、彩信、语音、上网、定位等服务都是通过其网络实现的,运营商有能力接触到用户的信息。
因此,国家监管机构也对相关信息管理提出相当严苛的要求,必须保证用户隐私安全。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大型中央企业,尤其要率先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在个人信息,发布授权须谨慎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我们在享受新闻推送、阅读喜好、外卖订购推荐等诸多便利的同时,不应当放松对个人用户信息的敏感与警觉,应谨慎甄别并使用网络授权,有效防范个人信息的泄露。
件。
当大家都觉得是正常合理时,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敏感度与提防度就会大大降低。
电信诈骗如此猖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Consumer Warning消费警示真相电信诈骗如此猖獗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许双上个月准大学生徐玉玉因电信诈骗而死亡案件发生,又一次将越来越猖獗的电信诈骗拉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实际上,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
发案量从2011年的10万起增加到了2015年的59.9万起,成为很多地区发案量最高的刑事犯罪,涉案金额也从2014年的107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222亿元。
犯罪成本低办案警力明显不足如果不被抓,电信诈骗就是桩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实现一夜暴富的征途上,骗子只需要凑齐电脑、手机、短信群发器、号码群拨器和口口相传的诈骗指南,就能够吃好喝好。
除了实施成本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让破案难度大大增加,这也是遍地有电信骗子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而言,电信诈骗的破案率也非常低。
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了28.7万起电信诈骗,而从去年6月到现在,破获的电信诈骗案只有5万多起。
徐玉玉案件如果不是因为引起轰动太大,相信也很难在短短七天内破案。
相对于高额的案发量,与之相对应的办案警力却是明显不足。
再者,电信诈骗团伙基本是异地诈骗甚至跨国诈骗,空间距离给办案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成本。
是以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普通话都不标准的电话,告诉你你的银行账号涉嫌洗钱……电信诈骗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1、获取个人信息在央视记者的调查中,有人表示可以提供江苏省10万名高三考生的信息,一条只要三分钱。
快递员、银行职员、教育培训机构甚至交警协勤人员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新闻屡见不鲜,一包辣条的钱就能买上百条个人信息。
不过经过筛选的数据则要贵得多,比如一条有效的年薪百万的人手机号能卖15元。
类似的一条电子邮件能卖0.02分钱,但是如果能确定是企业采购或者经理的私人电子邮件则能卖6-8元,总之提供的信息越丰富越真实,价格也就越高。
另外,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的漏洞窃取用户信息,也是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国内一些著名的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年10月76Consumer Warning 消费警示网站比如猫扑、百合、CSDN、携程等都曾暴出信息泄露的问题;而国内的政府和教育部门网站则更是黑客爱攻击也容易攻击的对象,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案中,大量考生的信息就是通过网站被窃取的。
仅用一个手机号能查到你所有的信息?个人隐私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仅用一个手机号能查到你所有的信息?个人隐私是如何泄露出
去的?
在上篇文章中我有提到过某社工库的泛乱,很多小伙伴有的选择相信,也有的小伙伴持有怀疑态度,今天我们继续来扒拉这个问题。
据《北青网》2019年9月18一篇文章报道“谁偷了你的隐私”,文章中是这样写的:80块钱能买到你的户籍信息,800块钱能买到你的开房记录,甚至这些黑色产业链已行成了地下交易市场,并明码标价进行贩卖,只要你付相应的钱就会看到你想知道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逆转的,国家监管部门也一直对这些黑色产业链严厉打击,那么为什么缕打缕有呢?从文章中不难发现,其中某聊天工具就是助纣为虐的“帮凶”,因为这些聊天工具具有一定的隐匿性。
其次就是某社工库的存在,我从头条百科搜索了下《社工库》,
社工库全称叫“社会工程学数据库” ,是黑客与大数据方式进行结合的一种产物,黑客们将泄漏的用户数据整合分析,然后集中归档的一个地方。
这些用户数据大部分来自社工库论坛上,黑客们脱库撞库获得的数据包,包含的数据类型除了账号密码外,还包含被攻击网站所属不同行业所带来的附加数据。
其实在网上随意搜索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还真不少,各地警方破获类似案件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净网行动以来,国家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有力打击了个人隐私信息贩卖,同时也折射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没有买方,这些信息不就没得卖了吗?对此朋友们有何见解呢?。
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走进·互联网时代(39分)【第一站:互联网+云技术】(6分)近年,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甲】(A.张目结舌 B.眼花缭乱)。
“云录制”“云互动”等科技手段,不断刷新观众对“云魅力”的认识。
科学家们dānjīnɡjié lǜ( ),数字技术发展和媒体迭代,让“云艺术” 乙(A.势不可挡 B.锐不可当)。
“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
如何更好地发挥云技术的积极作用,让文艺繁荣发展具有lián mián bù duàn()的动力,我们拭目以待。
1.小深在摘抄这段文字的时候有几个词语不会写,只好用拼音代替。
请你根据拼音,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dānjīnɡjiélǜ() lián mián bù duàn()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3.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句子的主干”的知识,请你运用这些知识,提取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
(2分)【第二站:互联网+艺术馆】(4分)清明假期,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
班里准备开展“‘红飘带’红色文旅”主题活动,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品味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
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4.班委会拟写了一份到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参观的温馨提示。
其中有两处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温馨提示①请同学们明天上午在学校门口集合,乘车前往艺术馆参观。
②乘车系好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向窗外。
③排队入馆,有序观看。
不拥挤推搡,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④保持场馆整洁。
不带零食进入场馆,不乱丢垃圾。
⑤保持场馆安静。
文明观看,不高声喧哗。
⑥尊重演员表演。
公关专家独家视角解读2022 年315 晚会
公关专家独家视角解读2022年315晚会就在刚刚,陪伴各位消费者31年的央视315晚会如期落下帷幕。
今年,中消协提出了“共促消费公平”的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希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消费者共享发展成果带来的温情。
”与年度主题相呼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315晚会的主题定为“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
同时今年,节目组更是首次创新建立了“315产品安全实验室”和“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征集消费者投诉,对投诉样本进行归纳整理和调查分析,通过实验室定期发布“信息安全指数”,凸显对“产品安全”及“信息安全”话题的关注。
从今天晚会曝光的行业及主题来看,可以明显看出今年的晚会重点聚焦互联网平台经济、 食品安全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医美安全等行业。
让我们来看看今年各位公关专家们会如何实时解读今年315晚会主题及涉及行业,以及他们又会怎样点评今年各企业的回应动向呢?01独立公关顾问李国威(姐夫李)闻远达诚管理咨询总裁今年315晚会重点揭露了一些行业的乱象,口碑营销公司搜索造假、软件捆绑下载、违法收集手机信息、“土坑”酸菜、儿童智能手表,这些行业问题有的可以得到迅速整改,如电动车的速度解码,各家企业出来道歉,保证不再犯就好;有的行业如酸菜、粉条等,因揭露直接,触目惊心,可能影响行业中的优质守法企业;翡翠直播做戏,整个打掉一个生意链条;而主播诱导打赏、小学生沉迷集物抽奖,则更多是对消费者的警示,提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这些行业的治理整顿,并未直接涉及违法行为,那位给主播打赏的大哥也是自己乐意。
今年315晚会没有知名企业上榜,是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
T《刷屏》作者从PR 的角度,大叔简单谈3点看法:1.“抓一条大鱼”的理论,继续破发。
不管是出于对经济增长的保护,还是大企业都越来越规范了?总之,央视315晚会曝光大企业和大品牌的案例,在近几年越来越少,今年最大的品牌可能就是康师傅等酸菜方便面了。
对大企业的公关来说,可能是好事吧,但大叔也强调过了,实际上,非315的时间才是考验。
我国个人信息及网络安全现状
我国个⼈信息及⽹络安全现状近⼏年,由于⽹络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特性,使个⼈信息被不合理使⽤、收集、篡改、删除、复制、盗⽤、散布的可能性⼤⼤增加。
就我国个⼈信息保护及⽹络安全的⽴法格局⽽⾔,以较低位阶的法律法规为主,尚未统⼀建⽴⾼位阶成⽂法。
⽬前,我国《国家⽹络安全法》(草案)正式发布,作为我国⽹络安全领域具有最⾼效⼒的法律。
下⾯店铺⼩编为您详细介绍。
⼀、我国个⼈信息及⽹络安全现状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格要素的商业化和利益多元化促使了个⼈信息作为商业价值被逐渐开发,⽽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为个⼈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个⼈信息⽆形的商业价值,特别是⽹络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特性,使个⼈信息被不合理使⽤、收集、篡改、删除、复制、盗⽤、散布的可能性⼤⼤增加。
央视3.15晚会曾重点曝光了我国垃圾短信制造及个⼈信息交易的内幕,包括部分移动公司可以对⽤户的⼿机进⾏定位,或按照相关规则对⽤户进⾏分类,并依照这些分了类的⽤户资料,向⽤户发送各种各样的推销短信,以及⼀家名为海量信息科技⽹的⽹站,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上公然出售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各⼤银⾏⽤户数据甚⾄股民信息(包括姓名、⼿机号码、⾝份证号码等)等。
根据近年公安机关公布的典型案例,随着⼤数据技术的⼴泛运⽤,泄露个⼈信息的犯罪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机关或者⾦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作⼈员,⽽是呈现⼤众化的发展趋势。
2012年5⽉16⽇,江苏南京市公安局⽞武分局⽹安⼤队民警发现,有⼈在⽹上发布信息,雇⼈从邮局取挂号信,每封酬谢200元。
经查发现,犯罪嫌疑⼈通过办理假⾝份证冒领受害⼈申办的信⽤卡挂号信,并在⽹上购买受害⼈的个⼈征信记录(包括个⼈⾝份信息及银⾏信息)等资料,激活信⽤卡,刷卡套现牟利。
2015年5⽉17⽇,南京市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许某等5名犯罪嫌疑⼈,其作案地点涉及湖南、天津、⼭东、江苏、浙江等地[尾注2]。
⽽经上海市第⼀中级⼈民法院在2014年8⽉8⽇公开审理并宣判的我国⾸起在华外国⼈⾮法获取公民个⼈信息案曾轰动⼀时,备受国内外关注。
惊天内幕!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竟是诈骗电话幕后推手!
惊天内幕!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竟是诈骗电话幕后推手!央视315晚会上,骚扰电话上榜。
主持人称,国家领导人都接到过骚扰电话。
在诈骗电话背后,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竟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甚至给“10086、110”之类诈骗电话开绿灯,对于诈骗电话显示虚假主叫号码,仍然允许透传。
晚会曝光了上海纽顿兰呼叫中心,在全国这样的呼叫中心还有很多。
为了越过手机拦截软件,可使用随机号码,甚至可以显示任意号码。
据了解,为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我国《刑法修正案》已经对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然而这个行业的不少从业者依然在铤而走险,买卖个人信息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央视指出,有了强大的技术装备与支持,用户更加难以摆脱扑面而来的各种骚扰电话。
而为了提高电话的精准度,这些呼叫中心还收集了大量个人信息数据。
此外,央视指出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电信运营商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甚至给“10086、110”之类诈骗电话开绿灯,对于诈骗电话显示虚假主叫号码,仍然允许透传。
中国移动回应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成为幕后黑手的事情,中国移动回应称报道中指出的虚假主叫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移动将进行认真核查,并将根据核查结果严肃处理。
同时中国移动还指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拦截规则和系统性能,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以下为中国移动回应全文央视315晚会报道的虚假主叫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移动已经责成铁通公司、广东移动、上海移动进行认真核查,并将根据核查结果严肃处理。
中国移动一直以来坚决反对虚假主叫行为,全力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利用群呼、透传等技术拨打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等行为,已于2013年建立了虚假主叫监控拦截系统,月均拦截国际改号诈骗电话207万余次、网间虚假主叫电话5100万余次。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拦截规则和系统性能,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手机号码案例
手机号码案例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几乎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包括通讯、支付、购物等等。
然而,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手机进行各种诈骗和违法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手机号码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机安全。
案例一,诈骗电话。
小张收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声称小张的银行账户出现异常,需要小张立即提供个人信息以核实身份。
小张心急如焚,便在电话中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
然而,几天后小张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盗刷了大量资金。
原来,对方是利用小张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小张成了受害者。
案例二,盗用手机号码。
小李的手机突然无法正常使用,无法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
经过查询,发现小李的手机号码被盗用了,有人在其他地方使用小李的手机号码进行诈骗和违法活动。
小李不仅要承担通信费用,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恢复自己的手机号码的正常使用。
案例三,恶意短信。
小王收到了一条陌生的短信,内容是一条诈骗信息,要求小王点击链接进行操作。
小王没有察觉,点击了链接,结果手机立即被植入了恶意软件,造成了信息泄露和手机系统异常。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手机安全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机号码安全,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提供个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等重要信息,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2. 定期检查手机账单,及时发现异常通话和短信记录,以便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3.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避免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造成信息泄露和手机异常。
4. 如发现手机被盗用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运营商报备,冻结手机账号,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总之,手机号码安全事关个人利益和隐私安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做好手机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受害者。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号码安全。
央视揭密,一个手机号泄露所有信息
央视揭密,一个手机号泄露所有信息原以为个人信息泄露仅止于:买车了,退税骗子就找上门了;买房了,装修公司就行动了。
谁知,仅仅通过一个手机号,就知道每个人的实时定位,个人财产状况,甚至开房记录。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
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身份证号。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
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微信不要加不明身份的好友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
湖北省申论-15-2_真题无答案-交互(750)
湖北省申论-15-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1.办假证、中奖、交友、点歌、炫铃办理……当各种垃圾短信频频飞来时,手机用户开始对现代通讯带来的麻烦感到头痛——垃圾短信现在已经不仅仅让人感到厌恶与反感,而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害。
在一次关于“垃圾短信”的调查中,有99.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收到过各种不良短信,80%的被调查者表示平均每天能收到1至5条垃圾短信,当被问及收到的不良短信属于哪些种类时,陷阱诈骗短信、广告骚扰短信、色情短信等三类信息分列前三位……随着我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垃圾短信已有泛滥之势,据统计,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不少老百姓都对垃圾短信表示极大的反感和气愤。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建文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大整治力度,清理垃圾短信”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垃圾短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是否也遇到一些问题?请问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政府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重点和计划是什么?王建文:尽管在治理垃圾短信方面通信的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治理垃圾短信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第一,法律依据滞后。
对于点到点短信是属于个人通信,受法律的保护,电信企业无权事先检查和监控。
比如我和主持人可能以前不认识,很有可能我猜了一个号码恰恰是你的给你发过去了,那么在完成我发到你接收的过程当中是没有法律依据进行监控的。
第二,技术防范难。
违规发送的短消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同时,有可能也是跨地域的传播,另外调查取汪也比较难。
发送内容和频次的多变,技术上精确地防范确实难度很大。
第三,用户喜好需求的差异性问题,这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和不同的需求,所以一开始我就讲到了这个问题,收到的短信内容,恰恰是我需要的,那它就不是垃圾短信,反之如果我没有这样的需求。
2018网络安全事件全盘点
疑似俄罗斯黑客报复,荷兰三大银行及税务机构遭DDoS攻击:大规模DDoS攻击了三个荷兰银行ABN AMRO、ING银行、荷兰合作银行以及荷兰税务管理局。
ProtonMail遭到DDoS攻击:加密电邮服务ProtonMail在六月份遭到了DDoS攻击,因攻击频繁短时间下线。ProtonMail声称它跟踪攻击到一个据称与俄罗斯有关联的组织。
最后,还想再举一个例子:
全球芯片头号代工厂台积电(TSMC)遭遇勒索病毒Wannacry入侵,3天损失17.6亿元;股价也受勒索病毒影响,短时间内蒸发78亿。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是国家领导人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的确如此。未来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谁在这个时代能够把握住安全能力,谁就能避免被动挨打。
国家在法律层面对网络安全也非常重视,除了去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外,今年6月27日,公安部官网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10月4日,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11月30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发布《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引》(征求意见稿),而在接下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也将出台。
5、GovPayNet凭证系统存在漏洞,1400万交易记录被曝光
6、瑞士电信(Swisscom)证实80万数据被盗,涉全国1/10公民信息
7、英国航空公司数据泄露事件:38万人受影响
8、小米有品平台泄露个人隐私约2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
9、美国23州连锁餐馆出现数据泄露,超过50万信用卡数据存在安全风险
【震惊】仅凭一个手机号码竟然可以查到你所有个人信息
【震惊】仅凭⼀个⼿机号码竟然可以查到你所有个⼈信息你是否收到过以中奖为名义的欺诈短信?你是否接听过骗⼦的电话谎⾔?你是否被各种各样的推销银⾏贷款的电话骚扰?当电话另⼀头的陌⽣⼈能够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说出你的单位,甚⾄说出你孩⼦正在哪家幼⼉园就读时,你⼼中会作何感受?仅凭⼀个⼿机号码,就可以知道你家住哪⾥,可以查到你的⾝份户籍、婚姻关联、名下资产、⼿机通话记录等,甚⾄可以查到⼿机通讯录、滴滴打车记录,名下⽀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淘宝、顺丰送货地址等信息,通话记录甚⾄都被⾼价卖出。
很多⼈听到这些都不太相信,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具体现在信息泄露到什么程度,让我们往下看。
个⼈信息泄露问题频发,在我们享受到信息技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同时,若个⼈信息被泄露并被⾮法利⽤,就会危及到个⼈的财产、声誉甚⾄⽣命。
⽹络时代,伴随着互联⽹以及移动互联⽹在给⼈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因为个⼈信息泄露⽽带来的⼀系列问题也到了不可不治的阶段。
据统计,仅2016年个⼈信息数据泄露就超过10亿,⼏乎每个⽉都会有重⼤的数据泄漏事件发⽣,据中国互联⽹协会12321《中国⽹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去年国内6.88亿⽹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视频⽂件查看正⽂如下:央视⽹消息:刚刚买了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刚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跟过来了,属于隐私的个⼈信息被泄露,让⼈烦⼼更让⼈忧⼼,记者发现贩卖个⼈信息的⿊市在⽹络上⼗分活跃,⼀些信息贩⼦甚⾄公然叫卖,只要提供⼀个⼈的⼿机号码,就能查到他最为私密的个⼈信息,⽽且范围覆盖全国,果真如此吗?贩卖个⼈信息的QQ群⽹上“⿊市”:个⼈信息随意买卖记者登录了⼀个专门贩卖个⼈信息的QQ群,⾥⾯的群员多达1946名,⽽且⾮常活跃,浏览这个QQ群⾥的留⾔可以发现,各类公民个⼈信息被公开叫卖、种类之多更是让⼈惊讶。
被贩卖的个⼈信息种类⼀个⽹名叫“斩魄⼑”的⼈声称可以查到⾝份户籍、婚姻关联、名下资产、⼿机通话记录等;⼀个QQ名为8569966的⼈留⾔,只要提供对⽅的⼿机号,就可以查到⼿机通讯录、滴滴打车记录,名下⽀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淘宝、顺丰送货地址等信息,个⼈信息在这⾥被称为数据或轨迹。
新买的手机号怎么已染上一身“老毛病”
新买的手机号怎么已染上一身“老毛病”上海奉贤检察院办理“接码”案推动诉源治理(副题)法治日报记者余东明张海燕通讯员孙晓光近期,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接连办理了多起通信业务经营者或从业人员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一些不法从业人员在为客户实名开通手机卡的过程中,擅自用实名认证后的新手机号注册多种软件,并将手机号码及相关验证码提供给上家获利,这类“接码”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
短信验证码被偷走“您的手机号已绑定其他账号”“您好,我们公司有最新的理财产品”……同步追责网络黑灰产为牟取非法利益,不少像汤这样的“行业内鬼”,利用工作便利,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在各购物网站、视频平台等注册新账户,各平台发送验证码后,一并将手机号和验证码提供给上家。
据了解,如果是有效手机号,能够成功验证注册平台,“内鬼”们可获利1元到14元不等。
带有即时验证码的手机号码若被提供给他人,手机卡主极有可能被冒用身份,其个人信息还可能经过层层转手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黑灰产业链。
在办理“接码”类案件时,奉贤区检察院加强办案研究,明晰法律适用,破解办理难点;强化公检协作,与公安机关会签工作办法,实行类案指引,确定实名制认定信息等证据收集要点,明确证据规格。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出售并获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同时,因汤经营通信器材店,其经营范围及服务人群为不特定群体,其违反国家规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还违反了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众多不特定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侵害社会信息安全,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为此,奉贤检察院组建“刑事+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团队协同履职,公益检察室同步介入刑事案件侦查,引导公安机关同步收集、固定民事侵权事实、公益受损程度等方面的证据,追究罚金刑、民事公益损害赔偿责任。
app泄露个人隐私作文
app泄露个人隐私作文打开手机智能终端,会发现琳琅满目的APP已经渗透到各个生活领域。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使用这些手机应用的过程中,是否会有手机病毒入侵,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20xx年5月31日,《xx都市报》与xx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互联网企业隐私政策透明报告》。
对1000家常用网站、APP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透明度进行排名,结果显示,测评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1000家平台中,超过50%的网站与APP评分为“低”级别,令人担忧。
文章中指出,很多人每天都要使用的叫餐APP,以及大量收集用户信息的赶集网、智联招聘等求职类APP,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常用的手机应用APP或网站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严重不透明,评分都处于低与较低级别。
移动APP泄露用户隐私屡见不鲜。
得益于移动APP开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调研数据显示,在2014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1710个涉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或软件产品的漏洞,这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获取用户信息新的入口。
事实上,移动应用程序泄漏用户数据事件早已屡见不鲜。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大量12306客户端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上售卖传播,其中包含13万余条账号密码、手机、身份证号等私密信息。
而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加密码信息尝试登录12306等其他网站进行“撞库”,非法获取用户信息以此牟利。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也曾报道过安卓手机应用在安装时需要开放通讯录、地理位置等涉及隐私的权限,严重威胁了用户隐私安全,而应用权限滥用恰恰是泄露用户隐私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上看,除了优质的移动APP之外,还充斥诸多低端移动APP。
其主要以广告弹窗、推荐安装的方式实现盈利。
同时这些不良APP还存在大量抓取用户数据的行为,如通讯录、短信、GPS地理定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调查: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泄露你全部个人信息!
这是一个警察关注的公众号如果你也关注警察,或者你就是警察请关注这个公众号警眼看天下近期,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在网络上查到他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而且范围覆盖全国。
果真如此吗?记者登录了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里面的群员多达1946名,非常活跃。
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种类之多让人惊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报上手机号获取大量个人信息?信息贩子声称,只要提供对方的手机号就能获取对方所有隐私信息,这到底是真是假呢?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经过同事小王
授权,2月4日中午,记者把小王的手机号提供给了一个卖家,要求查询小王身份信息,对方要价220元。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下午2点56分,对方发来了一张截图,上面有小王的照片、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住址、民族、所属派出所等,随后,记者又从对方手中买到了小王名下的车辆信息和“淘宝”送货地址,小王确认全部属实。
报上手机号打车记录精确到秒?QQ群里出售的个人出行轨迹中,每一张滴滴打车记录要价是55元。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记者向一名信息贩子提供了小王的手机号码,两个小时后,对方发
来了一张滴滴打车清单,从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1月份,小王每次打车的详细记录,从哪里上车,哪里下车,上下车的时间精确到秒。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信息贩子发来的小王打车信息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记者小王:这个是去年圣诞节,12月24号晚上9点多,我从单位打车去朝阳区我朋友住的地方玩,时间地点完全一样,其他的也都对。
”报上手机号通话记录高价叫卖?手机通话记录,是网上信息黑市里的热卖品,价格也是最高的,一般在
1500-2000元之间。
记者向信息贩子支付了1500元,要求查询小王的手机通话记录。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信息贩子发来的小王通话记录第二天,对方发来了一张截图,上面是小王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份共6个月的通话记录,在总计一千多个通话记录中,详细记录着每次通话的来电与去电号码,通话时间、通话时长、以及每次通话的话费。
报上手机号实时追踪详细位置?在QQ群的聊天记录里,很多信息贩子都表示可以对移动、联通和电信的手机用户进行定位,并且声称误差在50米以内,那么,这些信息贩子真的能定位实时位置吗?记者决定试一试真伪。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2月10日晚7点左右,记者和同事小王来到了北京西客站北广场,晚上7点24分,记者要求对方定位小王的实时位置,对方回复了一个字“好”。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大约9分钟后,对方发来了两个字“马上”。
晚上7点41
分,也就是开始定位后的17分钟,对方发来了小王的多张实时位置图,有平面地图,也有卫星地图,其中还清晰标记了经纬度,定位的位置地点是:距离北京西客站北广场向北约150米。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第一次的定位信息显示小王在北京西站记者和同事小王随后又来到北京西单君太百货附近的天桥上,晚上8点24分,对方再次发来了位置图,显示的地址是:北京西单君太百货旁边。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第二次的定位信息显示小王在西单怎样才能防止信息泄露呢?1、选择可靠的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营销已经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新的平台也在不断诞生,相信大家肯定遇到过新的平台搞优惠吸引用户的活动,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最好能先了解一番,哪怕只是在网上检索一下该平台的资质也好。
2、定期修改密码通过及时的修改自己的密码,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的进一步泄露,虽然不一定是万能的,但是却是十分有效的,毕竟你的信息不可能一直被曝光状态。
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习惯。
3、使用安全软件安全软件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就算是按照网友们调侃的大流氓治小流氓那般,但也至少帮助用户规避了很多常规的信息泄露,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微信、QQ的诈骗形式,对方已经掌握了你一定的信息量,用来套取你更多的信息量,比如借钱、要验证码等,甚至是恐
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5、注意小细节,约束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在玩微信和支付宝等手机软件的时候,记得退出登录,在与陌生人沟通时尽量拒绝透露个人信息的有关项,拒绝手机中众多的获取你地理位置的软件请求等等。
当手机收到信息或网络聊天工具发的一些地址或者链接的时候,如果不确定来源或者怀疑其安全性的时候,请不要打开,以防其入侵个人电脑或盗取你输入的个人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