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黎加厚
•信息技术
•学生练习、作业、 考试、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与总结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目标之一:
•15
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沈斌

•为什么上 1.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要达到

什么目的?
2.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3.应用什么媒体?
•怎么上? 4.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 题?活动如何展开?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50
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
•51
•知识点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水平
•题 目 内 容
•什么是浮力? • 施力物体是什么? • 受力方向如何?
•识记
•判断题(对的请打“ • A、 木块在水中上浮时受到力 ,铁钉在水中下沉时没有受到力( ); ••”) B、从井里提水,觉得水桶离开 水后比水桶在水里时重,这是因为水 桶在水里时受到浮力的作用( )。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 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 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 东) •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学 习工具,更是师生交往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数 字化的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以数字化的 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
(5) 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 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概述《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本诗语言流畅、优美,品味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过描绘画面、品味语言、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我校是一所城镇中学,学生对学习语文较感兴趣,但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语感较差,语文素质参差不齐。

2、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级两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具有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生具体的学习写景的抒情诗歌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朗读全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描绘图画、品味语言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3、根据教学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联想想像法。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大全五篇)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大全五篇)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秋天》集体备课教案《秋天》集体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中《秋天》一。

本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

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知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教学时间】一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展示家乡秋景图。

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

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

)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学生简介作者。

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初级中学朱红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语文学科的《爱莲说》一课为例,完整地叙述了教师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阐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整个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和课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的整合一般都是依据以上的这种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如何从现有的信息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占为己用的能力。

因此,根据这种模式,我就初中语文的《爱莲说》一课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试图去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

信息技术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节课是一节关于《秋天》的学科整合课,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这个季节,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搜索和处理、信息呈现等方面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秋天展开,内容包括秋天的特点和变化、秋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察法:通过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让学生对秋天有更直观的了解。

•探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信息搜索和处理,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白板、计算机、互联网等,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认知和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探究秋天的特点(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观察一个秋天的场景,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特点和变化。

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依次介绍他们观察到的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3. 信息搜索与处理(20分钟)学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搜索并收集有关秋天的信息,例如秋天的气候、植物的变化、人们喜欢的秋天活动等。

然后,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搜索结果,并进行信息处理,整理出一份关于秋天的信息框架。

4. 信息呈现(20分钟)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将他们整理出的关于秋天的信息呈现出来。

可以选择使用图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

5. 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术语教学设计: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学设计:202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1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

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

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

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

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

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

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

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Internet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7篇)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秋天这个季节,教师需要开展一个关于秋天的主题教学活动。

那么,你知道优秀的主题班会教案该怎么写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歌分为三节,篇幅不长但精粹优美,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诸般景致尽收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极具画面感的秋景图。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趋于良好,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美的事物有所感触和追求。

但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还不够到位。

(结合具体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幅画面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圈点、诵读、赏析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诗歌悠远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准备】(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课前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秋(3分钟)师:同学们,看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过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随着季节的变迁,现在的我们走入了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别样的秋天。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内涵入手,具体阐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四个特征,总结出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三种实现途径,基于实践教学角度,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

(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

(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

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

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3篇前面我们已经一起认识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何其芳的《秋天》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课后能诵。

2、把握诗歌内容,能说出诗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读中开始,初步感知—找准意象,品味语言—充分想像,再现意境—教师小结,艺术创造—活动仿写,智能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读中开始,初步感知—找准意象,品味语言—充分想像,再现意境—教师小结,艺术创造—活动仿写,智能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 ( 幻灯1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教师导语)秋天是个宁静的季节,忙了一夏的世界安静下来了;秋天是个幽怨的季节,客走他乡的游子纷纷做起了回乡梦;秋天还是个多情的季节,你没听说过“信誓旦旦,秋以为期吗”?秋天更是个严重的关头,沙场也要秋来才点兵!今天,我们坐在秋日里,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那么,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抽2个学生回答)1、在你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2、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赏图说诗)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幻灯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秋词(刘禹锡) (幻灯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呢?板书课题:(幻灯4)秋天何其芳二、作者介绍 ( 在幻灯4中打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作品诗歌合集《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

三、朗读感知一读:读准字音。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学生评议后正音。

( 幻灯5 )丁丁zhēng 背篓bēi lǒu 肥硕féi shuò 栖息qī xī归泊bó 寂寥jì liáo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mèi 乌桕jiù 鳊鱼biān二读:读顺。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夏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出秋天的话题。

2.呈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秋天的气候、天空、植物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写在板书上。

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第二课时: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教学目标: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词汇学习: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掌握问候、树叶、蓝天等词汇。

3.诗歌鉴赏:选择一首秋天的诗歌给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聆听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诗歌进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提示:1.提供多样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秋天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和表达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评价:布置秋天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秋天的文章或朗读一首秋天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读表现。

五、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写景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展示对秋天的感受。

2.可以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

2.图片、视频资料。

3.秋天的诗歌资源。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秋天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说课稿同学们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授一节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主题是“秋天”。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背景,然后介绍我们将会探索的几个主题和学科的相关内容,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大家加深对秋天的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目标和背景。

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同学们将会了解秋天的季节变化、自然景观、植物和动物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秋天。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几个主题和学科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地理学。

我们将通过观察并在地图上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比较不同地区秋天的差异。

然后是生物学。

我们将学习秋天植物的特点,比如叶子的变色和掉落,了解树木的生长周期以及动物的迁徙行为。

此外,我们还将涉及自然科学,学习天文学方面的内容,了解秋分、南北半球的差异以及秋天天空的变化。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我们会利用电子地图软件,让同学们通过比较、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来探究秋天气候变化的原因。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和视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秋天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行为。

以及我们将运用电子书籍和网络资源,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拓宽他们对秋天的知识和理解。

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将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同学们可以组织小组观察校园里的树木,记录他们的叶子变化和掉落的情况,并简单解释。

然后同学们可以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图表或报告,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秋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展示。

通过这样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我们将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相关的学科知识。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的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我注意到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确保教学过程流畅。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体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执行都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课堂氛围融洽。 但在总结评价环节,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 趣。
讲授新课
总结词:系统讲解
详细描述:系统讲解秋天的特点、气候变化、物候现象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秋天的特点。
巩固练习
01
总结词:实践应用
02
详细描述:设计一些与秋天相关 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秋天的树叶 、调查当地的秋天习俗等,让学 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情感体验
在创设的秋天情境中,学生能够较好地体验到秋天的氛围 和情感。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我表 达,忽视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 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反馈的反思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心理,需要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和提问,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好的 理解。但在分析课文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 困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 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感 受秋天的美丽。

(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时间
30
分钟
授课
教师


单位
黑龙江中学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重点:
1.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关键: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和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初中语文与信息计术整合,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法,诱导想象法。

教学
媒体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计。

《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教案设计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需要 调整或改进。
教学方法反思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帮助 学生理解知识点等。
教学管理反思
反思教学管理的效果,如课堂纪律是 否良好,学生是否能够遵守规则等。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教 学技巧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的童话故事,如《秋天 的童话》等,培养他们的 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落叶》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的诗歌和散文,如《落 叶》等,提高他们的文学 鉴赏能力。
《秋天的色彩》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 天景色的描绘,如《秋天 的色彩》等,帮助他们更 好地观察和描绘秋天。
观察与思考
观察秋天的树叶
展开
总结词:引导探究
详细描述: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和词汇,让学生自主探究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氛围,培养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深入
总结词: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秋天对人生、对自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01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 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秋游活动,实地 感受秋天的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 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变化,培养观 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季 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珍惜时
《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自然段。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

初步认识自然段。

【情境主题】情境主题:金色的秋天,我们的收获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一幅秋天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幅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们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如树叶的颜色、大雁的飞行、果实的变化等。

3.师生继续互动:“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和秋天有关的吗?”画面出现秋天落叶、丰收的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花生等;飞来几只大雁,地上还有可爱的松鼠4.引出本次课堂的任务:“是的,这些都是属于秋天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一起跟随课本,去寻找秋天的足迹。

”5.齐读课题《秋天》。

出示课题,学习“秋”字。

(1)引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办法识记。

禾+火,引出新偏旁禾字旁。

(2)请学生给“秋”字组词,如“秋风、秋天”等。

任务一:探秋之旅,划分秋天的篇章1.老师开始范读课文,同学们在听的同时,请思考对比:课文《秋天》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儿歌《一片两片三四片》和本堂课课文《秋天》)2.学生自主发现: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有空格…3.出示课文,边指空格处边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开始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是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4.用多媒体演示使自然段逐段用方框框起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5.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注①,引导:这就是第一自然段。

这篇课文有3个自然段,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整合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整合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整合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以及如何整合相关学习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制定。

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可供参考:1. 充分了解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等。

只有了解学科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呈现方式和展示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信息检索: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学科数据库等工具,自主进行信息检索和学习。

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估和利用所得到的信息,避免盲目接受和使用不准确的信息。

5. 制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学科教学中的学习资源可以包括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

将这些学习资源合理整合与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科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时间
30
分钟
授课
教师


单位
黑龙江中学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重点:
1.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关键: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和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初中语文与信息计术整合,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法,诱导想象法。

教学
媒体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