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起源浅谈(孔令路先生)
伏羲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提升
伏羲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提升作者:张展来源:《决策探索》2016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母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和民俗文化的宝库。
因此,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伏羲及伏羲文化的形成伏羲是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一位氏族首领。
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
西晋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
”是神农、黄帝、炎帝等之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有关伏羲氏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世本·帝系篇》,传说是雷神之子。
《山海经》记载:“雷泽(山东菏泽地)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左传》昭公十七年杜预注:“陈(今河南淮阳),太昊之墟也。
”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
太昊伏羲氏,其伟大之处在于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明了示意文字,并以刻画的图与形,取代了实物记事,引导先民进入文明的新时代。
伏羲与他所建立的伏羲氏部落的历代先贤们,在继承实物记事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先天八卦”为核心的伏羲文化。
后来,伏羲带领他的部落族人,从成纪(今甘肃天水)出发沿黄河艰辛跋涉到达黄淮平原,把已成熟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中原大地,以文化的魅力与天下的大多数部落相融合。
大约在6500年前后,伏羲氏族在古宛丘(今河南淮阳)建起城邦,从此,散布于华夏大地上的多元文明渐次归于伏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多元一体”格局就此形成。
伏羲氏的迁移和龙图腾的形成
伏羲氏的迁移和龙图腾的形成伏羲氏在天水发源,以蛇为图腾。
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
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
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
只是伏羲氏是氏族迁徙还是文化影响尚待研究。
今河南淮阳蔡河之滨,有“太昊伏羲氏之陵”,高约20米,上圆下方,据传此陵在春秋时已有,习传至今。
陵区周围古柏参天,碑刻林立,为公认的伏羲墓地。
龙图腾的形成,源于伏羲,而非炎帝,黄帝。
除了闻一多先生论述外,还有其它证据。
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前面虽说伏羲蛇身人首,但在最后却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又蛇在生肖中叫小龙。
蛇如果有了灵性,就变成了龙。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
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为王,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以土德为王,为黄龙。
按照五行始终说,最先出现的是木,而非火、土。
同理,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
伏羲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而天水,也就是龙图腾发源地。
龙的传人,在知道炎黄为老祖宗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在炎皇之上,还有一位更伟大,更古老的始祖,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明。
龙图腾形成的其它说法关于龙图腾的形成,还有几种说法。
一、马。
马长八尺为龙。
二、蜥蝎、鳄鱼。
唐兰、何新从文字学角度考证蜥蝎、鳄鱼为龙的原形。
三、恐龙。
王大有认为龙的原形是早已灭绝的恐龙。
还有人认为,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
胡昌健却认为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勾曲之状、蠢动的冬虫、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还有人认为龙形源出闪电等等。
刘克雄、杨静荣著《龙与中国文化》认为,后世的龙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龙。
山西汾河流域的蛇纹,也是原龙的一个类型。
伏羲文化内涵一说
伏羲文化内涵一说刘宝才【摘要】伏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发明网罟、始制婚姻、始画八卦。
发明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带来生产力的大飞跃,关乎人的生存。
始制婚姻用于规范两性关系,使两性关系脱离了动物界,关乎人类延续后代。
始画八卦用于认识万事万物,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出蒙昧时代,开启了通向文明时代的道路。
伏羲文化主要内涵的价值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伏羲是首位中华人文始祖。
顾颉刚先生认为,伏羲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回溯古代社会,因而从理性上推演出来的一个古代社会的渔猎阶段。
冯友兰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有选择的积累。
本文讨论伏羲文化的内涵,是以顾、冯两位先生的上述见解为前提的。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Fuxi culture includes the invention of net, beginning of marriage, creating of Bagua. The net was used in the hunting and fishing, promot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relating to the survival of human. The beginning of marriage regul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two sexes, making the two sexes relationship break away from the animal world, and relevant to the continuity of human generation. The creating of Bagua let people understand the matters in the world, making people gradually get out of the ignorance age and come to the civilized road. The value of connotation of Fuxi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ity, universali-ty and the eternity, and Fuxi is the first ancestor of Chinese nation. Gu Jiegang believes that Fuxi is the deduced social stage of ancient hunting and fishing when civilized people backtracking the ancient society. Feng Youlan thought that the culture is the chosenaccumul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Fuxi culture wa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hich wa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r. Gu and Mr. Feng.【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伏羲文化;网罟;婚姻;八卦【作者】刘宝才【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1顾颉刚先生说,伏羲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回溯古代社会,因而从理性上推演出来的一个古代社会的渔猎阶段。
伏羲文化传承综述
伏羲文化传承综述伏羲文化传承综述一、伏羲生平简介伏羲,又称宓羲、包牺、庖牺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话人物,被尊为“三皇”之一。
据史书记载,伏羲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是华胥国首领华胥氏之子。
他有着人首蛇身的特殊形象,创造了八卦、结绳记事、发明了瑟、创造琴、棋等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伏羲文化内涵伏羲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思想、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哲学思想方面,伏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政治制度方面,伏羲提倡“无为而治”,强调君主的道德典范和人民的自我管理。
在文化艺术方面,伏羲创造了八卦、结绳记事等文化形式,为后世提供了思考世界的方法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三、伏羲文化传承历史伏羲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历史上,伏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承,包括文字记载、口头相传、艺术表演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羲文化的传承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
四、伏羲文化传承现状当前,伏羲文化传承面临着多种挑战。
一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传承人的数量逐渐减少,传承链条越来越脆弱。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伏羲文化的传承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和影响力。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伏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五、伏羲文化传承意义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伏羲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伏羲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伏羲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等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最后,伏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六、伏羲文化传承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伏羲文化,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首先,加强伏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其次,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工作,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和平台;最后,加强伏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伏羲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伏羲文化 政协提案
伏羲文化政协提案伏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众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宇宙观、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等等。
在中国的政协提案中,也不乏涉及伏羲文化的议题,旨在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伏羲文化的源起和内涵伏羲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远古时期,传说中的伏羲是人类的始祖,也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之一。
他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创始者,创造了八卦、发明了农业和渔猎技术,教人民种植作物、饲养家畜,使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
伏羲文化以伏羲为核心,融合了古代的宇宙观、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伏羲文化的重要价值伏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其次,伏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对于塑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伏羲文化以八卦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政协提案的重要性和目标伏羲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政协提案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参与方式,可以通过提出相关议题和建议,推动伏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政协提案的目标是促进伏羲文化的传播和认知,加强伏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伏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四、政协提案的内容和建议在政协的提案中,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建议:1.加强伏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设立专项研究项目、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推动伏羲文化在学术界的认可和传播。
2.加强伏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健全的伏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伏羲文化遗址、文物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加强对伏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认知。
3.推动伏羲文化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动伏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传说中的中华始祖
伏羲传说中的中华始祖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伏羲传说中的中华始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根据传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传授了人们许多重要的文化与生活技巧。
本文将从伏羲的起源、传说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伏羲的起源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出生在远古时代的中国。
根据传说,伏羲是黄帝的祖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部落社会时期便有了他的记载。
古代有人认为,伏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祖,他所代表的世代相传的部落文化和信仰贯穿了中国的历史长河。
二、伏羲传说的内容伏羲传说中,伏羲被描绘为天人合一的智者,他具有特殊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洞察天地万物的变化。
传说中,伏羲悟出了八卦图,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八卦图形象。
八卦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表着阴阳、五行等基本哲学观念。
伏羲还发明了八音,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伏羲传说中的这些创作和发明对后世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伏羲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伏羲传说中的伏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贡献与影响无法忽视。
首先,伏羲创造了八卦图,这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和卜卦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化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伏羲发明了八音,为音乐艺术的开拓提供了基础,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伏羲还在医学、农业、天文学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伏羲传说的现实意义尽管伏羲传说中的伏羲是一个神话人物,但他的形象和传承的文化思想仍然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伏羲的智慧和创造力鼓舞着我们,在面临困境时不气馁、努力创新。
他创造的八卦图和八音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这一传统文化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伏羲传说中的中华始祖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他传授的文化和技巧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文明发展。
伏羲的八卦图和八音等创造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伏羲文化——精选推荐
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华本源文化,具有其精神实质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的体现。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
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文明之光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
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
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
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始祖地位木本乎根,人本乎祖。
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
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
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
“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
“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关系,后来结为夫妻。
2史书记载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
伏羲文化起源浅谈(孔令路先生)
一、伏羲文化的起源一、伏羲文化的起源河图(一)《易传曰》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意即:相传伏羲时,龙马由黄河而出,背上旋毛似星点,排列有序。
其形按四方、内外两层:内层,一在背后,二在前,三在左,四在右,五居于中;外层则六在背,七在前,八在左,九在右,十居中,五之外围。
伏羲取法而生著法(图示)。
(二)在图中的内外数点虽多,可只分阴阳、奇偶两类。
奇数内空白点象征阳,偶数内实黑点象征阴。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均为阳,象征天;二、四、六、八、十是偶数,象征地。
阴阳奇偶;互交互感,以成宇宙万物的生化之道。
一二三四五为生数,象征万物万事的生发之机,先居于内;六七八九十为成数,后居于外,象征着万事万物的成形。
宇宙间无论大小、多少的每一种事物都先由内而始生。
一奇之阳始生于北内,二偶之阴数始生于南内,三奇阳数生于东内,四偶阴数生于西内,是为阴阳的内生之数。
六偶之阴数盛于北外,七奇之阳数盛于南外,八偶之阴数极于东方,九奇之阳数极于西方。
五为生数之终,为天地五行生化之本,而居中宫,以应四正。
十为成数之尾,而抱于五外,象征天地万物终成之盛极,以统八方。
由生成之数中可以看出,生数和成数分为阴阳,生数成数本身中亦分阴阳。
(三)再将奇偶之数按方位分五行老少当试论述:一为老阳而居北,二为少阴而居于南,三为少阳而处东,四为老阴居西,东北两方属阳,故内居一、三奇数,均为阳。
西南两面属阴,故二、四偶数均为阴。
东南两方是万物长生之位,故少阴、少阳居之。
西北二面是万物收藏之位,故老阴、老阳在位。
以上是河图奇偶生成之数,分为阴、阳、老、少的四象方位。
(四)再以河图方位配五行生成的次序而论之:一奇属阳,是天,于北而生水;六偶属阴,是地,乃居北而成之。
二偶属阴,是地,于南而生火;七奇属阳是天,仍居南而成之。
三奇属阳,是天,居东而生木;八偶属阴,是地,仍居东而成之。
四偶属阴,是地,居西而生金;九奇属阳,是天,仍居西而成之,这是河图中的奇偶、阴阳、配五行的生成之道。
伏羲文化:肇启文明的本源文化
伏羲文化:肇启文明的本源文化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天水伏羲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筑。
在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中,伏羲不仅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和人文始祖,中华文明与文化导源发祥于伏羲文化。
始祖伏羲:开辟天地的创世英雄在我国先秦以来的传世文献中多有对始祖伏羲生平事迹和发明创造的记载,史称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践“大人迹”(大脚印)有感而孕,历12年而生伏羲于成纪(今天水一带)。
透过原始的感生神话,体现的是以华胥氏为代表的中华先民尚处在“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和不媒不聘的族内血缘婚时代;伏羲明显是男性英雄,自伏羲诞生中华先民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而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和女娲“置婚姻”为“高媒之神”,则可能是一夫一妻婚姻形态的出现。
伏羲部族婚姻制度的革命性进化是其告别蒙昧迈向文明的标志。
伏羲时代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萌生之时。
位于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6万年至4800年间持续有人类活动的大型聚落遗址,万年以前的文化层完整留下了先民们从原始采集狩猎方式渐次发展到早期栽培经济的进化历程;而在新石器时代的5个文化层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层不仅出土了大量农业工具和陶器,还有彩陶和10多种刻画符号,而且发现碳化黍、油菜籽和粟等农作物标本,以及储藏粮食的窖穴等,表明大地湾人已进入成熟农业经济阶段。
与大地湾文化时代和文化面貌相当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我国已发现不少,如黄河中下游河南新郑、舞阳贾湖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山东淄博后李文化、西辽河内蒙古赤峰的兴隆洼文化等都是典型代表。
伏羲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体现
伏羲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体现一、伏羲文化的起源伏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五帝之一。
据《史记》记载,伏羲是古代我国部落联盟时期的一个首领,他善于观察天象和自然变化,发明了八卦,创制了文字,开始了我国古代历法的编制。
伏羲文化是我国远古文明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八卦文化的深刻意义伏羲创制的八卦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八卦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渗透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八卦文化不仅在易经、风水学、武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道德修养、人生观念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伏羲文字的价值伏羲所创制的文字被称为伏羲文字,虽然在当今社会已经无法完全阅读和理解伏羲文字,但其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伏羲文字是我国文字的鼻祖之一,其形态和结构对后来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文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伏羲文字还体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认知和表达,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四、伏羲文化对当代的启示伏羲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我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伏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伏羲文化也可以激励当代人们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的创造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个人观点作为一个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我对伏羲文化深深着迷。
伏羲作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其创造的八卦和文字等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信,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好伏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结回顾伏羲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八卦文化和伏羲文字是伏羲文化的两大代表,它们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后世所说的伏羲文化是怎样的
后世所说的伏羲文化是怎样的华夏民族发展的时间历史悠久,而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大地上就出现了相关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传说中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和文化的先祖,他开创了华夏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开端。
那所说的伏羲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后世所说的伏羲文化是怎样的从广义上来讲伏羲文化主要是指上古时代由伏羲创立并发展的八卦、渔猎、龙图腾和姓氏文化等,在其中伏羲第一次创立了专属的龙的图腾,而有关龙文化是几千年中华大地的精神支柱和主要的思想纽带。
如今伏羲文化更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的主要集中体现。
伏羲文化开启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河,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发源点。
而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籍当中,也记载了许多关于伏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伏羲在当时那样恶劣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众多的生存守则和生活的方法方式,不论是教人类狩猎还是对于八卦的产生和推动,都可以看出伏羲文化最开始创造时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那么到底什么才可以称之为伏羲文化呢?其实笼统的来说,其实二者是一样的,也是发展成如今中华文化的基础,同时伏羲文化还反映了整个上古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伏羲时代的一个变小的缩影。
由伏羲文化构建的中华博大文化的基石和重要支柱,至今仍然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皇伏羲发明的六十四卦是什么样的伏羲六十四卦是上古神话中由伏羲发明创造出来的,当时是为了改变记事方式,也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和了解大自然,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占卜算凶吉的方式。
其中每一个卦都有独特的特殊的含义,和卦相对应的也是不同的凶吉福祸,在殷商时代卜卦因为非常的灵验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后来在周朝尤其是周文王的发展之下,占卜功能演变的更加完善和全面,所以也被后世称为周易。
在当时乃至现代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伏羲六十四卦。
在古代时期很多人将伏羲六十四卦研习透彻了,就会运用占卜之术向上天问凶吉,从而用来躲避灾祸,很多读书人也加入了学习的热潮中,所以伏羲六十四卦在当时颇为重要。
伏羲与中华文化的渊源
伏羲与中华文化的渊源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伏羲画像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
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针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
图中左下角画有八卦图形表明他创制八卦的功绩,而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
神秘出生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
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
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
《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
《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
伏羲文化源流探析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67期)伏羲文化源流探析霍志军1,吴云霞2(1.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00;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
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征,是一位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本文试图在史料记载、民俗考古印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伏羲的真实形象,并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伏羲文化在中国古史上的重要贡献,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一些启示。
[关键词]伏羲;伏羲文化;人文始祖[中国分类]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11)-0124-05追溯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推至传说时代,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谈到伏羲,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大概都会认同伏羲是我们的“第一代祖宗”,因为在历朝历代的祭典中,伏羲不是被称为“人祖”,就是被称为“人宗”,他是“中华第一帝”[1]!作为远古的英雄人物,有关他的文献记载以及神话传说、考古遗迹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伏羲的认识,但由于文献的零散和神话的混杂,伏羲作为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地位长期被人们忽视,对他的研究也总是局限于神话的领域。
然而,“神话不是历史,但从本质上来说,神话也是真实的历史,不过这个真实,不是具体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的‘真实’,而是这些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的‘真实’。
”[2]近年来,大量考古资料的发掘、民俗的考证,伏羲及其文化的历史真实性得到验证。
伏羲传说反映的原始文化背景,竟与天水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文化内涵颇多吻合。
天水市西山坪、师赵村和秦安大地湾三处遗址的早期文化距今七千八百年,尤其是大地湾遗址文化层丰富,其所处时代正反映伏羲生活的时代。
遗址上发掘的许多文物为伏羲文化的历史研究提供证据。
伏羲文化历程简介
伏羲文化历程简介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文化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伏羲文化历程的简介:
1、起源和传说
伏羲的传说起源于远古时期,据史书记载,伏羲是古代东夷部落的首领。
他发明了捕鱼、狩猎、烹饪等技术,并且制定婚嫁制度,使人类从蛮荒时代向文明时代迈进。
在民间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关系,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
2、文化和贡献
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贡献。
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创立占卜文化、制定八卦、创造文字、制定婚嫁制度、发展渔猎和农耕文化等。
这些贡献对于华夏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传承和发展
伏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庙宇、神话等方式传承伏羲文化。
在现代,伏羲文化的传承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
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现代影响和价值
伏羲文化的现代影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伏羲文化对于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伏羲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伏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伏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伏羲文化调研报告
伏羲文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调研时间:XX年XX月XX日一、背景介绍伏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伏羲文化以伏羲氏为主要代表,是华夏族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伏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1.了解伏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情况;2.分析伏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3.探讨如何加强对伏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了解伏羲文化的历史沿革和核心价值观;2.实地走访调查:走访相关文化机构、学者和专家,了解伏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3.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伏羲文化的研究成果、传统活动和社会观念。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伏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伏羲文化起源于华夏族的神话传说中,被视为人类文明的奠基人之一。
伏羲文化主要包括天地之间的形象思想、卜筮术数、六十甲子、八卦等,对中国古代哲学、历法和玄学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伏羲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伏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伏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得到了重视。
相关文化机构、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活动,举办论坛、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伏羲文化的宣传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伏羲文化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得到长期传承。
3.伏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伏羲文化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道德修养和个人修身养性。
伏羲文化中的八卦理论也影响到了许多领域,如决策管理、医学疗法和个人成长等。
伏羲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五、结论与建议1.加强伏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继续加大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力度,注重整理和保存相关文献资料,探索伏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2.丰富伏羲文化的宣传渠道: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社会对伏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3.挖掘伏羲文化的实际应用价值:将伏羲文化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其在决策管理、医学疗法和个人成长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2015-12-27 10:15| 发布者: 曙光来自: 网络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
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人文始祖伏羲画像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
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
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
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主要成就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伏羲教民渔猎图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
早期伏羲文化的几个问题臆解
祭祀活动
祭祀仪式中通常包括祭品 献祭、舞蹈、音乐等,以 祈求神灵保佑和赐福。
祭祀用品
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用品通 常具有象征意义,如用玉 器、石器等代表神灵的化 身或神力。
艺术表现
岩画艺术
早期伏羲文化的岩画艺术中,常 出现与祭祀相关的场景和人物形 象,如舞蹈、祭祀仪式等。
陶器艺术
伏羲文化时期的陶器艺术风格独 特,如彩陶、黑陶等,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玉器艺术
伏羲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高 超,如玉璧、玉琮等,这些玉器 不仅是装饰品,还具有象征意义 和祭祀功能。
03
伏羲文化的历史地位
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还为古代哲学、宗 教、艺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古代社会中,伏羲文化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文化,被广泛地 传承和弘扬。它不仅影响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发展,还对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 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术交流
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伏羲 文化,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伏羲文化展览、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向世 界展示伏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致力于全球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05
伏羲文化的学术研究
研究历史与现状
04
伏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在早期伏羲文化传承中,师徒之 间的口传心授是主要方式,这种 方式能够确保技艺和文化的准确
传递。
节庆活动
伏羲文化传统传承中,节庆活动是 重要的载体,通过参与节庆活动, 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伏羲文化 的魅力。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中华民族向有“三皇”、“五帝”依代相传之说。
其说起于战国时期,从先秦至两汉古史文献中就有记载,但“三皇”究竟指的是谁,其说不一。
魏晋以后,各家史书均认为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自清帝逊位以后,国人普提炎黄,而将早于炎黄一千多年的太昊伏羲氏有所淡忘。
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抵御外来入侵的政治需要,国、共两党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拜谒黄帝陵和致祭文,因河南淮阳被日寇占据七年,两党要人都没有到过太昊伏羲陵,“炎黄子孙”便被国人叫响,“三皇”变成“炎黄”,大有“数典忘祖”之嫌。
对此,海内外中华民族有识之士早有疑义。
一九九四年,台湾著名大学教授李畊发表文章《为“中华民族始祖”正名提议——请以“羲黄”取代“炎黄”》。
后又有许多专家、学者提议以“羲皇子孙”取代“炎黄子孙”。
这里且不论如何为中华民族始祖正名,但不得不说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首先,我们从中国众多史书中看关于三皇的记载。
中国最权威的辞书之一《辞源》关于三皇有六种说法:1、伏羲、神农、黄帝(《世本》、《尚书·序》、《帝王世纪》)。
2、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记》)。
3、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号篇》)。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皇霸篇》、《史记·三皇本记》)。
5、天皇、地皇、人皇(《艺文类聚》)。
6、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号篇》)。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三皇是谁说法不一,太昊伏羲氏作为三皇之首是无可非议的。
再看中国另一权威辞书《辞海》关于三皇的解释: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记》)。
2、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记》)。
3、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
4、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6、伏羲、燧人、神农(《风俗通·皇霸篇》)。
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
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
伏俊琏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学术界对文明起源标准的讨论探讨有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忽视了中国古典学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学者就不断对文明起源进行探讨,其探讨方式主要是通过揭示远古圣王的历史贡献来进行的.先泰两汉古籍中对古代圣王历史贡献的记载重复交错,反映了当时学人对人类初始文明的认识.《周易·系辞》是现存典籍中第一次对伏羲的历史贡献进行的系统归纳.此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南宋罗泌《路史》、清马骕《绎史》分别是不同时期伏羲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20世纪的伏羲文化研究也有其鲜明特点.将伏羲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探讨结合起来,是相关问题未来研究的趋向.
【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伏俊琏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季羡林先生对敦煌文化研究的一大理论贡献——从敦煌文化的历史定位问题谈起
2.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努力为自治区东部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内蒙古
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及思考3.简评王宏道对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贡献4.考古学视野中的区域史开掘——李昆声先生对云南历史、文化研究的贡献5.伏羲氏是历史转折人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伏羲文化的起源一、伏羲文化的起源河图(一)《易传曰》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意即:相传伏羲时,龙马由黄河而出,背上旋毛似星点,排列有序。
其形按四方、内外两层:内层,一在背后,二在前,三在左,四在右,五居于中;外层则六在背,七在前,八在左,九在右,十居中,五之外围。
伏羲取法而生著法(图示)。
(二)在图中的内外数点虽多,可只分阴阳、奇偶两类。
奇数内空白点象征阳,偶数内实黑点象征阴。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均为阳,象征天;二、四、六、八、十是偶数,象征地。
阴阳奇偶;互交互感,以成宇宙万物的生化之道。
一二三四五为生数,象征万物万事的生发之机,先居于内;六七八九十为成数,后居于外,象征着万事万物的成形。
宇宙间无论大小、多少的每一种事物都先由内而始生。
一奇之阳始生于北内,二偶之阴数始生于南内,三奇阳数生于东内,四偶阴数生于西内,是为阴阳的内生之数。
六偶之阴数盛于北外,七奇之阳数盛于南外,八偶之阴数极于东方,九奇之阳数极于西方。
五为生数之终,为天地五行生化之本,而居中宫,以应四正。
十为成数之尾,而抱于五外,象征天地万物终成之盛极,以统八方。
由生成之数中可以看出,生数和成数分为阴阳,生数成数本身中亦分阴阳。
(三)再将奇偶之数按方位分五行老少当试论述:一为老阳而居北,二为少阴而居于南,三为少阳而处东,四为老阴居西,东北两方属阳,故内居一、三奇数,均为阳。
西南两面属阴,故二、四偶数均为阴。
东南两方是万物长生之位,故少阴、少阳居之。
西北二面是万物收藏之位,故老阴、老阳在位。
以上是河图奇偶生成之数,分为阴、阳、老、少的四象方位。
(四)再以河图方位配五行生成的次序而论之:一奇属阳,是天,于北而生水;六偶属阴,是地,乃居北而成之。
二偶属阴,是地,于南而生火;七奇属阳是天,仍居南而成之。
三奇属阳,是天,居东而生木;八偶属阴,是地,仍居东而成之。
四偶属阴,是地,居西而生金;九奇属阳,是天,仍居西而成之,这是河图中的奇偶、阴阳、配五行的生成之道。
由此可以看出:(阳)天虽为生数,但脱离阴(地)不能生长。
阴(地)虽能生长万物,必随阳(天),才能得成生长之功,故此图中标着内外、天地、奇偶、阴阳相恋、相抱而互不相舍的生成关系。
(五)河图配五行的相生妙用是,将河图从南北中分两半,东半边属阳,由北方天一生水起始,顺时针向左旋转,则水生东方木,木生南方火,火生中央土,土生西方金,金生北方水。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化不息。
(六)从河图内层生数与外层成数可以看出,事物均含着十五数乃天地阴阳互为依辅的相互关系。
1、内层东三木和南二火(木火一家)相加为五数,西四金和北一水(金水一家),相加为五数;中宫土独为五数,此三个五数,相加为十五数。
由这里可以说明,事物生数综合起来为三元数。
2、外层东八木和南七火相加为十五数,西九金和北六水相加仍为十五数,中宫生数,成数为十五数,由这里又可以看出事物的成数各自本身含有三元数。
由这两种数字看来,事物在未形成之前的生数,事物与事物混合为十五数,事物形成之后,事物本身各自含有三元数。
由此图可以意识到天地、阴阳、奇偶、表里互为依辅生成的关系,有不可思意的妙用,同时含着事物的始生之数,是纯简、终成之数,是繁杂的意思。
《易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意即:一三五七九为奇数是阳(天),二四六八十为偶数是阴(地),奇数五位相加成为二十五,偶数五位相加而成三十,奇偶两者共为五十五数,说明阴阳奇偶之数相配合就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及妙用。
3、天属阳,配河图为奇数,地属阴,配河图为偶数。
天以奇生于前,地以偶成于后;地以偶生于前,天以奇成于后。
天生不离地成,地成不离天生,天地相依,阴阳互施,奇偶相连用。
其中的生化妙用,无不周备。
洛书甲、洛书的来历夏代大禹治水时,发生神龟由洛水而出,背壳上有纹,分布有序,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是奇数的白点(属阳);前右角二、左角四、后右角六、左角八、是偶数(属阴)均为黑点。
图中黑白分明的阴阳之数象征天地之数,大禹取法此图而作《尚书.洪范九畴》。
又有说法:《河图》、《尚书》同出于伏羲时代,夏人取法为《连山》,殷人取法为《归藏》再根据《奇门》烟波钓叟曰:轩辕黄帝战蚩尤时,偶然梦天神授诀,登坛祭后,将神龙负出于洛水,彩凤街图书与碧里,故命风后演成文。
其图分列九宫,其中奇偶阴阳之数的分布与洛书相同,其图如下:其诀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
《洛书》与《河图》阴阳奇偶之数的方位稍有不同,五行生克方位与《河图》亦有移动。
水木虽居北与东未变,但内层的生数居于正位,而外层的成数移于西北与东北两角,西金南火两者其方位与内外具变。
将西金四的内层生数移于东南,外层九的成数移于正南,将南火二的成数移于西南,七的外层成数移于正西。
按《河图》的五行生克关系来看,《洛书》的排列是逆,即逆时针向右旋转,恰恰是五行相克。
北一六水而克西七二火,西的二七火则克南九四的金,南的九四金而克东的三八木。
洛书的排次是将《河图》西之金的四九移于南为火。
将南之火移于西为金,照这样变动后,顺时针向左旋转,仍为五行的顺生关14 27 5 38 693、把数阵的四个偶数向外移,使其与中央5的距离各加一倍。
即成一个新的数阵。
4 1 27 5 38 9 64、最后把各边上的四个奇数相对换,即成九宫图:4 9 23 5 78 1 6丙、九宫图的数学意义1、隔5相对的数之和都等于10,相加为15,个位数是54+5+6=153+5+7=158+5+2=159+5+1=152、横向数之和为15,个位数是5:4+9+2=153+5+7=158+1+6=153、纵向数之和等于15,个位数为5:4+3+8=159+5+9=152+7+6=15丁、三天两地的根由《易.说卦传》中云:圣人之做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三天两地而倚数。
以蓍卜卦,象源于数,数都由352演生而来。
因为1最小,又最大,包容一切,象混元未破之本体,不成斗争,故不参与变化。
能产生变化的最小数字,阴为2,阳为3,2与3的组合,形成四象。
三个2成为6,是老阴;三个3成为9,是老阳;两个3一个2成8,是少阴,两个2一个3成为7,是少阳。
卦象由此而成。
天为阳,奇数象阳;地为阴,偶数象阴,故曰三天两地。
以3与2代表天地二象,阴阳二气。
戊、九宫图与太极图九宫图与太极图,一个是数阵,一个是图像,一个呈方,一个呈圆,看似无缘,实有对应,若将九宫图中的阳数用弧线连接起来,便是太极图的雏形。
只用奇数,不用偶数,因为阳主显扬,阴主伏藏,阳物可睹,阴物不见。
阴阳名虽为二,实为阳体一物,事物的生死过程只是阳气的消息过程,但通过阴阳和合,产生出来的万物,各自本身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事物与事物亦分阴阳两类。
总之,《河图》中所排列的数字式相加而成,(木火生数相加为五,金水生数也相加为五,土自成五。
木火的成数相加为十五,金水的成数相加为十五,土的生成之数相加为十五)。
《洛书》的排列是由错、纵、横向三数相加而成十五。
《周易参同契》中所述的:子午数合三,戊己数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定纲纪。
三性既和会,本性共宗祖,三五并为一兮,都来归一所。
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金计有十五,火二与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犹其真。
将攒五行合四象,使水火土三家相见之后结圣胎、产婴儿的微妙玄机,以及九还、七返、八归、六居,返情归性的妙用真谛仅含于《河图》、《洛书》的内外生成之数合上、中、下及左、右、错、纵、横向相加而得成德三五大数之中,同时把子午易位,阴阳颠倒,水火既济,神精合凝,及卯酉倒转,金木交并,龙虎降伏,魂魄相拘,返情归性的还丹之奥秘尽设于《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的互施之中。
二、再讲伏羲文化中心意义以上将《河图》及《洛书》说过,我们再讲“太极”图及来由。
太极是由《河图》及《洛书》演变而来的。
宇宙是古人对自然时空的总称,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用现代语讲是“时”、“空”的意思。
“太极”是什么?太极是宇宙生万物的原点,是命门,同时又是气运化轨迹和模式。
宇宙生万物有以下“太无”、“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这五个阶段。
“太极”的太即大;极是指尽头,极点。
这是讲生化的起点,也就是易作为变化之源的源头,是太极。
“太极”是实体,太者元上也,极者至也,阴阳未分,混而为一,难以名状,强名之曰:“太极”。
此图将自然界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无不尽含。
以下分试论之:先将此图用“纵”|,横——,错∕这三种线条画成一个米字形。
这个米字形可分八面,这八面在总体上看是上下两个方面,再用这八面将事物分述如下:甲、自然界的空间,有天、地、日、月、风、云、雷、山、泽,自然界就有这最为显著的八种现象。
乙、自然界的时间,仍有以下,春、夏、秋、冬、春风、秋风、夏至、冬至这八种类型。
丙、大地之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仍可分这八个方位。
常言道四面八方正指此而言。
丁、动物有马、牛、龙、猪、鸡、雉、狗、羊仍然是八种典型的动物。
戊、人类有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
己、人身有首、腹、足、股、耳、目、手、口。
庚、人之体性有刚健、温顺、惊恐、浮躁、聪明、愚昧、稳重、轻喜。
辛、人们遭遇有成、败、兴、衰、生、死、存、亡。
壬、植物有生、长、收、藏、荣、枯、优、劣。
癸、整体事物上有转化、阴晴、晦明、寒暑、昼夜;高低、动植、软硬;男女、雄雌、公母、强弱;奇偶、正负、加减;进退、伸屈、荣辱、是非、善恶;富贵、贫贱、输赢、胜败;长短、曲直、优劣。
以上将自然界的事物变化虽然列举了千头万绪,但总归于此图(太极)中的阴阳两大类型而最高概括。
故《易.传》中讲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而不过”。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造就)成万物而不遗。
”正说明太极之意广大悉备之情理。
以上讲的伏羲文化的意义,我们以下再讲它的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主要分两个方面讲。
第一首先从太极图阴阳互始的运动关系,讲它的实用价值;第二,我们分乾、坤、需、豫四卦在人们为人处世立身的实用意义。
这个图是分阴阳两面,是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
那么宇宙之间的一切事物不分大小与多少,它的运动法则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