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习题与解析
第七章八纲辨证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出自()A.《内经》B.《伤寒杂病论》C.《医学六要》D.《伤寒质难》E.《景岳全书·传忠录》2.最早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医家是()A.张三锡B.祝味菊C.张景岳D.张仲景E.王执中3.八纲辨证是()A.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B.其他辨证方法的延伸C.外感病的辨证方法D.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E.以上都不是4.表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外邪直中B.劳倦内伤C.虫兽所伤D.六淫袭表E.里邪出表5.不属于寒证病因的是()A.阴液亏虚B.阴邪致病C.寒邪直中D.阳气不足E.饮食生冷6.不属于热证病因的是()A.风热侵袭B.阳邪亢盛C.阴液不足D.阳气亏损E.以上都不是7.虚证的病理特点是()A.邪气亢盛B.正气不足C.正虚邪盛D.正邪相持E.正邪相争8.病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善太息,脉弦,常见于()A.表寒证B.真寒假热证C.半表半里证D.表寒里热证E.表热里寒证9.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阳气暴脱B.阴盛阳虚C.阴盛格阳D.阴阳俱虚E.以上都不是10.病人手足厥冷,烦渴喜冷饮,便干溲黄,舌红苔黄干,脉沉数有力,证属()A.里寒证B.真热假寒证C.真寒假热证D.里实热证E.阴虚内热证11.病人腹部胀痛时作时止,按之痛减,脉弦硬者,证属()A.实证挟虚B.真虚假实C.虚证挟实D.真实假虚E.虚实并重12.病人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A.表寒里热B.表实里虚C.上热下寒D.上虚下实E.虚实真假13.病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苔白干糙,证属()A.上热下寒B.表寒里热C.表实里虚D.表热里寒E.表里俱热14.病人先见高热口渴,汗出,后出现消瘦,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脉细无力,证属()A.实证转虚B.真寒假热C.表寒里热D.虚实夹杂E.热证化寒15.表证发热的特点是()A.寒热往来B.壮热C.恶寒发热D.身热不扬E.但热不寒16.病人自觉身热烦躁,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口渴但不欲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应属于()A.真热假寒证B.真寒假热证C.上热下寒证D.上寒下热证E.表热里寒证17.表证恶寒的病机是()A.阳气不足B.肺卫不固C.外邪束表,卫阳被郁D.风性开泄,腠理疏松E.肺气不足18.对里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内伤杂病B.里证一般不见于外感病C.可由外邪直中脏腑而成D.情志为病多属里证E.饮食劳倦所伤为里证19.属于亡阳证的舌脉是()A.舌淡胖嫩,脉象沉迟B.舌淡而润,脉象虚细C.舌淡而润,脉微欲绝D.舌红津干,脉细数疾E.舌红少苔,脉象细数20.属于亡阴证的舌脉是()A.舌红津干,脉细数疾B.舌红苔黄,脉细有力C.舌红少苔,脉象细数D.舌淡胖嫩,脉象沉迟E.舌淡而润,脉微欲绝21.辨别表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头身疼痛D.脉数E.壮热22.不属于里证表现的是()A.壮热B.恶寒发热C.五心烦热D.口渴E.苔黄23.病人胃痛数年,遇寒则剧,近日小便热、急、痛、色黄量少。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纲辨证中医诊断学基础总结(精华)五味古法中医2019-01-07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诊;⼋纲:阴阳、表⾥、寒热、虚实辨证:⼋纲辨证、病因辨证、⽓⾎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营⾎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纲辨证(⼀)表证、⾥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表⾥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种辨证⽅法。
⼀般地说,病在⽪⽑、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脉、⾻髓,部位深在者属⾥证。
(⼆)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三)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四)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真题串讲篇【字体颜⾊说明】1.真题:红⾊→答案;2.⽅剂:☆→⼤纲要求⼀级⽅,☆→⼤纲要求⼆级⽅;3.⽅剂:⽅歌中绿⾊字体为君药;4.阴阳表⾥关系:蓝⾊→主阳、主表、主轻证;绿⾊→主阴、主⾥、主重证。
5.其他:红⾊→重点关注;相关联系同⾊。
2011-135.下列证候中,可出现弦细脉的有( )【A】肝肾阴虚证【B】肝郁⾎虚证【C】肝郁⽓滞证【D】肝郁脾虚证【考点】弦细脉肝肾阴虚;⾎虚肝郁;肝郁脾虚。
[2008.92、2011.135、2012.135]【A选项交叉考点】【交叉→中诊】1.肝肾阴虚证【概念】: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眩,⽿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胀痛,⼝燥咽⼲,五⼼烦热,颧红盗汗,男⼦遗精,⼥⼦经少,⾆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因→久病失调,或情志内伤,或房事太过,或温病后期,肝肾阴亏。
①头晕⽬眩→肝肾亏虚,⽔不涵⽊,肝阳上亢。
②⽿鸣健忘,腰膝酸软→肾阴不⾜,上不能滋养头⾯,下不能充养腰膝。
③胁肋胀痛→阴虚肝脉失养。
④失眠多梦→阴虚则热,虚热上扰,⼼神不安。
⑤⼝燥咽⼲→阴虚津不上承;五⼼烦热→虚热内炽;颧红盗汗→虚热上扰,内迫营阴;男⼦遗精→虚⽕扰动精室;⼥⼦经少→肝肾阴亏,冲任失充。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三)虚实夹杂
概念:是指疾病某一个阶段虚证与实证并存所表现 的证候
病因病机: 1.因实致虚(邪气伤正,医生误治) 2.因虚致实(易感外邪,病理产物)
(三)虚实夹杂
(一)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 (二)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 (三)虚实并重:正虚和邪实均明显,病情较重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景岳全书》
(一)阴证与阳证
1.阴证 概念:是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
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 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源流
➢ 源于《黄帝内经》 ➢ 创立于张景岳《景岳全书》 ➢ 定名“八纲”于祝味菊《伤寒质难》 ➢ 推广于《中医诊断学》第二版教材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伤寒质难》
八纲的概念
概念: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 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三)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
证名 形体 精神 声息 疼痛 舌象 脉象
病程
虚
证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舌质淡嫩,少苔无苔
无力
长
实
证
强健
亢奋
声高息粗
拒按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 ⑧膀胱湿热证 表现: 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
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 清热利尿,通淋止痛。
代表方:八正散
整理课件
34
寒热辨证
虚热证
• ①阴虚发热证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
• ②气虚发热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 ③阳虚发热证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整理课件
49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见假热(阴盛格阳)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又称虚阳外越。
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有 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 但重按无力。
整理课件
50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热厥 谭某之女,发热,医数日未愈,忽于黎明
邀诊。至则其发热大渴,手足逆冷,脉浮滑。 遂断曰:“此热厥也,太阳表邪随热入里,致 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厥耳”与大剂白虎汤而愈。 (《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寒热辨证
热证
• 表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
或见头痛,咽痛,咳嗽等,舌边尖红,苔薄 白,脉浮数。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
整理课件
28
寒热辨证
热证
• 里热证 即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热火毒(即
诸脏腑火毒与湿热) 证,又包括外感邪气引 发的急性发热性冷热病。
整理课件
29
寒热辨证
热证
整理课件
45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表寒里热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 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 人参汤主之。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
其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 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均可以出现表证,除此之外,还有暑湿 袭表证、湿邪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3
表证的病位是在体表吗? 皮毛、肌腠等处的病变就是表证吗?
八纲辨证:即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 证的纲领(八类证候),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从而辨别病变的位 置的深浅(表里),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 盛衰(虚实)和病证类别的阴阳的辨证方法。
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表里是分辨疾病病的浅深和病势趋向(病位)的总纲;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3
证素:素,指本来的、原有的,带有根本性质 的物质,如色素、毒素、元素、素质。证素, 就是证的基本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 内容。
证素不是指证候,但证素的确定,必须以症为据。
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4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 领。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表证的概念是临床实践同医理相结合的人为 的抽象的归纳和判断。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4
(二)里证
7--八纲辨证
14
[分析]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失煦恶寒 ——卫失宣发——郁而发热
头身疼痛——邪阻经络,气机不畅; 脉浮——邪犯体表,正气外趋抗邪; 舌淡红、苔薄白——病位表浅。 或见证——邪阻肺窍。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并见、脉浮;病史;
具有新、急、短、轻的特点。
散见于《内经》 应用于《伤寒论》 阐发于《景岳全书》 倡扬于《医学心悟》 确立于《伤寒质难》
10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11
何谓表里 ?
广义表里(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阳经与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确定性)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3、稠浊:分泌物、排出物粘稠浑浊。 —热灼津伤
4、干燥:各孔窍干燥少津。
—津液失润
5、躁动:神志烦躁、脉数。
—气机亢奋
6、数脉
25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喜恶 口渴与否 面色赤白 四肢温凉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暖 口淡不渴 面白或青黑 手足厥冷 小便清长大便溏 舌淡苔白而润滑 脉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冷 口渴喜饮 颜面红赤 手足烦热 小便短赤大便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 脉数
18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证 病史 新病,病程短 寒热 发热恶寒同见
舌象 舌象变化不大 脉象 脉浮
里证 久病,病程长 只热不寒 或只寒不热 舌象多见异常 脉沉或其他脉
19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 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目的要求]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
2.熟悉寒热辨证的意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证候分析。
掌握寒证与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3.熟悉虚实辨证的意义。
掌握虚证与实证的概念,实证、虚证的一般临床表现。
4.熟悉阴阳两纲归类证候的依据与内容。
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熟悉证候相兼的概念;证候相兼的常见证型。
表虚证与表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了解证候错杂的概念;证候错杂(夹杂)的常见证型。
熟悉证候错杂中,矛盾的双方均反映疾病的本质,辨证时主要分析其中的主次缓急。
3.熟悉证候真假的概念;证候真假的四种类型。
掌握真寒热证与真假热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概念。
熟悉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基本病机。
4.熟悉证候转化的概念;证候转化的三种类型;表里出入的含义;里邪出表、虚证转化为实证的本质。
掌握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化为虚证的概念。
2024版八纲辨证ppt中医诊断学
按诊
通过按压患者身体部位了解病情,如腹部按之柔软表示病情较轻,腹部按之硬满可能表 示病情较重。
12
03
寒热辨证方法及临床意义
2024/1/28
13
寒证和热证辨别方法论述
观察面色
寒证面色多苍白,热证面 色多红赤。
舌象与脉象
寒证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热证舌红苔黄燥,脉数。
2024/1/28
询问口渴与否
指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着正虚和邪实两方面的病变。 如脾虚湿滞证,既有脾气虚弱的虚证表现,又有湿邪内 停的实证表现。治疗时需根据虚实的主次、缓急,适当 兼顾。
虚实转化
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 导致证候性质由实转虚或由虚转实。如外感热病初期, 邪热炽盛,表现为实证;若治疗不当或失治误治,邪热 伤阴,则可出现阴虚火旺的虚证表现。
2024/1/28
多实践、多临床
实践是提高八纲辨证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临床、 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逐渐提高八纲辨证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中医也不例外。要想 提高八纲辨证能力,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态度,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 成果。
29
2024/1/28
THANKS
感谢观看
30
八纲辨证定义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辨别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个纲领,以明确疾病的性质、部位和正邪盛衰等情况。
八纲辨证作用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通过对疾病的全面分析和归纳,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2024/1/28
4
阴阳五行理论在八纲中应用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概念: 八 纲: 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 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 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 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
病位浅深 病情性质 邪正盛衰 病证类别
—————— 表证、里证 —————— 寒证、热证 —————— 虚证、实证 —————— 阴证、阳证
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气机阻 滞,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 宿食等有形病理物质,壅聚停积于体内。 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 燥邪、疫毒为病,痰阻、饮停、水泛、 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病理 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二)虚证
【概念】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 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 松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表现】 多种。 一般:久病、势缓、耗损过多、体质素 弱者多虚证。
二、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 互联系、相互错杂 ——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 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 类型。
三、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有了八纲具体内容 具体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发展于明清 正式提出“八纲”名称是近代祝味菊 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正式将八 纲列为教材内容
1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阴液亏少,机体失养 2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不 制阳,虚火内扰 3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 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一、阳虚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1、八纲的概念: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2、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3、八纲辨证的意义,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按其类别、病位、性质及邪正盛衰,分别归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证候。
其中阴阳又可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4、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不仅可以单独出现,同时又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八纲相兼,二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为八纲相兼,如表寒、表热、虚寒、虚热、里虚寒、里虚热等等。
(2)八纲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八纲可相互转化,如表里转化、虚实转化、寒热转化、阴阳转化。
(3)八纲真假:在疾病的一定阶段,八纲可有真假证出现,如实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证。
第一节表里1、表、里的概念: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如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则脏为里,腑为表。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
外有病属表。
内存病属里。
2、表里辨证的适应范围及意义:表里辩证适用于外感病,其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病位深浅及病势转归。
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3、表、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表、里证关系。
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症见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
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
[证候分析]六淫之邪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部而发热。
卫气受遏,外不能温煦肌表,则恶风寒。
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以致头身疼痛。
肺失宣肃,且见鼻塞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脉浮均为邪气在表之征。
二、里证[概念]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阴、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 八纲辨证
胆热循经上冲
口苦,咽干,目眩
证候特点 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
4.表证、里证的鉴别
证 寒热
舌 脉 中医诊断学
舌苔薄白, 表证 恶寒发热 舌质变化不
明显,脉浮
里证
但热不寒 但寒不热
舌苔厚或无 苔,舌质变 化不明显, 脉沉
症状
以头身痛,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
喷嚏微咳,内脏证 候不明显
以内脏证候为主症, 烦躁神昏,胸闷胸 痛,腹痛呕吐,便 秘腹泻,尿短赤或 清长
表现分析
外感热邪 寒湿情志 饮食化火
素体阴虚 劳倦内伤
阳热过盛 阴精不足
产热过多 阴虚阳亢
热证
发热恶热,手足温和,面赤舌红
阳热亢盛,火性炎上
口渴、尿黄、便干
热伤津液
烦躁、脉数
扰神迫血
热、黄、赤、稠、燥、动
3.寒证热证鉴别
证 寒热
面
喜恶 四肢 色
寒 证
喜温 恶寒
冷凉
白 或 青
口渴
口和 不渴
分 泄 二便 物
虚实辨证内容
虚证
实证 鉴别
1. 虚 证
概念 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以
不足、松弛、无力、衰退为特点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主主要要表表现现
成因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
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误治等。)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动则 加甚。(脏腑功能衰退)
特点
声中医高诊气断学粗,动则倦消,脉沉 实邪内结,闭 取有力——真 阻经络,气血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 不通。外周、 赢瘦,脉沉细——假 脑神失于温养 辨识:默默无语但语时声高 而现假虚象。 气粗;体赢瘦但胸腹硬满拒 “大实有羸状” 按;脉沉细但按之有力等。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浮脉但热不寒里证如咳嗽、心悸、腹痛、呕泻,沉脉等或但寒不热者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者胸胁苦满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寒证热证寒热恶寒喜温恶热喜凉口渴不渴渴喜冷饮大便稀溏秘结小便清长短赤舌象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脉象迟或紧数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实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虚证实证病程长(久病〉短(新病〉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疼痛喜按拒按发热五心烦热壮热恶寒畏寒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舌象质嫩,苔少或无苔质老,苔厚腻脉象无力有力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
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二、寒证和热证
(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
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
证
冷饮
淡白
蜷卧
冷
安静 少动
仰卧
红赤
热
烦躁 多动
清稀 小便清 色白 长、大 量多 便稀溏
黄稠 小便短 赤、大 便干结
舌淡 苔白 而润 滑
舌红 苔黄 而干
迟或 紧
数或 滑
三、虚证与实证
(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附:半表半里证
二、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篇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简称“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结合病性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
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证候,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与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阴或阳。
因此.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是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能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辨证思维的特点。
虽然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临床上各种证候只是划分为八个孤立而毫不相关的、界限分明的区域,而是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因此,对于八纲辨证,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类型。
《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却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曾在《医林绳墨》中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
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叶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
”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占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日实。
”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并以二纲统六变,日:“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明显地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的纲领。
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形成于明代。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电,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
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二阴经属里等。
表里主要代表辨证中病位的外内浅深,一般而论,身体的皮毛、肌腠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
临床辨证时.一般把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者,称为表证;病在脏腑,病位深者,称为里汪。
但是表里证候的辨别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因而不能把表里机械地看作固定的解剖部位。
辨别表里对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由于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故分辨病位表里的意义不大,而主要应辨别“里”所在的脏腑等具体病位。
而外感病则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浅人深、由轻变重的发展传变过程,因此,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基本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可把握疾病演变的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性。
(一)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证候分析】表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一般有感受六淫等邪的原因。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
凡风寒暑湿火燥,气有不正,皆是也……病必自表而入者,方得谓之表证。
”外邪袭表,正邪相争,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温煦功能,故见恶寒发热;外邪束表,经气郁滞不畅,不通则痛,故有头身疼痛;肺主皮毛,鼻为肺窍,皮毛受邪,内应于肺,鼻咽不利,故喷嚏、鼻塞、流清涕,咽喉瘁痛;肺气失宣,故微有咳嗽、气喘;病邪在表,尚未入里,没有影响胃气的功能,舌象没有明显变化,故舌淡红、苔薄;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因外邪有六淫、疫疠之异,故表证的证候表现可有差别,但一般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表证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表证足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不能简单地将表证理解为就是皮肤等浅表部位的病变,也不能机械地以为皮毛的病变就一定是表证。
(二)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临床表现】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其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证候分析】形成里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人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三足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出现种种证候。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
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证。
”里证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其证候亦各不相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故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里证的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但仍有浅深之别,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为轻浅,病变在脏、在下、在血者.较为深厦。
附:半表半里征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痫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
【证候分析】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通常称为少阳病证,是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
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或作薄白),脉息浮,此表也;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町作为辨别表里证的参考。
(1)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2)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
(3)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疾病的性质,其实不只是为寒为热。
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类经·疾病类》亦}兑:“水火失其和,则为寒为热。
”由于寒热较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病邪属性的属阴属阳,而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根本,所以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
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
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即是此义。
这也说明,从分析病邪的属阴属阳与分析机体阴阳的盛衰,所得寒证、热证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恶寒(及畏寒)、发热与八纲辨证的寒证、热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同,恶寒、发热只是疾病的现象,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而寒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
(一)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由于阴盛可表现为寒的证候,阳虚亦可表现为寒的证候,故寒证有实寒证、虚寒证之分。
【临床表现】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证候分析】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
寒邪袭于表,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被郁,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故见恶寒、畏寒、肢凉、冷痛、喜暖、踡卧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
(二)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由于阳盛可表现为热的证候,阴虚亦可表现为热的证候,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
【临床表现】常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证候分析】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