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一)——品味字词

合集下载

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1
3.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 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 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 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 算是“早梅”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4
4.听听“叠词”之妙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 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 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4
五言炼第二字
五言炼第三字
五言炼第五字 五言炼第 二、第五字
七言炼第二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歌的语言赏析

诗歌的语言赏析

诗歌的语言赏析你的语文学伴,每天17:00不见不散!赏析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使用

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使用

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 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答案: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 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 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 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 阔。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 就是 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元稹,字微之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 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 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 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等等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பைடு நூலகம்。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

诗歌的语言破解——高三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破解——高三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1.具体解释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并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 技巧。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二、语言风格的分类

诗歌的语言风格包括: 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直白、明 快、洗练、通俗、雄奇、绚丽、 含蓄、典雅、俊逸、繁复、庄重、 风趣、沉郁、奔放等。

杂诗六首(之一) 曹 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 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运用了即景生情 (借景抒情)的手法,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 北林等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 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并以“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 情基调。(意思对即可)



答:(示例一)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 无主始怜君。”词客,指陈琳;识,这里含有真 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 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 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 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 晓岚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 的。 (示例二)不同意。“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 主始怜君。”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一个 杰出的人才,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 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 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 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 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 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考点09: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点09: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09 古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例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从本词的 _____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1)江城子题材(2)“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这是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从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本题考查炼字能力,要注意结合词作的内容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千骑卷平冈”的意思是: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以席卷而过的狂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

例2:【2022·湖北潜江·中考真题】秋霁①寄远杜牧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

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横”写出了“烟”的范围之广,化抽象为具体,渲染了缥缈朦胧的范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原卷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原卷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 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 紧张情状,引出了对自己回家 路途艰难的描写,作者以归雁 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 的心理。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鉴赏诗歌的语言品味关键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品味关键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品味关键词语(词) 2、理解关键诗句(句)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又如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把诗人心头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作者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莺与梅各自的现有形态,也写出了它们各自成长的动态历程,既形象生动又奈人咀嚼,既给读者以形象的美感 ,又给人以哲思的愉悦,可谓含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其它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如:“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绪”。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红”中。

) 【备考锦囊】(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二)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三)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看该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作用) 答题示例一: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四讲 品味重要词句(解析版)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四讲   品味重要词句(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现代诗歌阅读专题第四讲品味重要词句【知识精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

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意,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本突破点就是紧扣重要词句,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理解重要词句1.方法聚焦一语,意蕴若干;探究来源,分列答案。

对现代诗歌所表达内容的鉴赏探究,只能是聚焦于重要词句,这是命题考查的需要。

既然是探究,这一语句的意蕴必不会很单薄,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2.步骤第一步:确定“探究点”的位置。

第二步:审清题目潜在的命题意图。

第三步:观照全诗,找出与“探究点”有意义联系的诗句。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焦点的探究,但需要观照全诗或是某个语境,否则也会失去探究的意义。

3.答题规范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出词句的深刻内涵或采用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或传达出的作者情感。

二、把握语言风格1.方法联系全篇,整体感悟;提炼认知,叙议结合。

要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阅读全诗,整体感受全诗的语言,然后再提炼对全诗语言的看法,最后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完整回答问题。

2.步骤第一步:叙。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评。

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步:采用总分式列出答案。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规范要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特征,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语言作答。

(1)概括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

(2)叙议结合,呈现答案。

要“叙”诗中词句,要“议”对词句的感受,这样叙议结合,准确阐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认识。

初中语文诗词曲鉴赏阅读训练专题精讲 练习 专题一 品味诗词的炼字(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词曲鉴赏阅读训练专题精讲 练习  专题一 品味诗词的炼字(含答案)

【专题精讲】专题一品味诗词的炼字知识要点1、所谓炼字,就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如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炼字的艺术效果通常是能使古诗词的意境和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古诗词炼字题的解题思路是“总体评价十字句分析”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十所表达的感情”的形式。

2、一首诗里,诗眼往往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

它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人感怀、概括力最强的语汇。

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3、炼字中最为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是古诗词立意的重点词。

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是: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于对象的状态;而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鉴赏古诗词语言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一首诗,是由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4、此外,还有一些词的运用方式也需要我们注意,如虚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叠词一般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误区警示:古人做诗讲究炼字,中考古诗词炼字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22版: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2版: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或具有动词意义,
数量词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中“一丝柳、
凸显动态,往往可
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
以产生丰富隽永的
象,更加感人。
诗情。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类型
作用
典例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
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感,其次在于加强 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 解。(6分)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 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解析 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 斗”。“攒”意为“攒聚,聚集”。
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 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 聚在一起。
(描情景)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造境”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内心
的迷惘。(“抒情”角度说效果)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 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 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东 •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步骤 温馨提示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 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南 浦 别 •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打起”“ 莫教”是口语词,“黄莺儿”是儿化音,活泼生动,纯口语的 表达,显出女子的纯真之情,娇憨之态,不落俗套。“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表明女主人公打黄莺是因为它 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 • •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①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 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有时需要指 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 “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 “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 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 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阴铿写送 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 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 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 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 “轻”比“快”又更形象。 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常见题型题型之一:炼字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典例一: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析本义)“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描情景)“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艺术”角度说效果) 【解析】赏析炼字“3步骤”步骤一:确定关键词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角度: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 字以触觉写视觉(步骤一),生动地写出了夕 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步骤二)。 “涌” 为涌动,在这里化静为动(步骤一),形象的描 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 的奇丽景象(步骤二)。这两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 者对东山之雪的喜爱(步骤三)。
子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 王杜宇所有。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一 ——品味字词
品味字词: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多指诗歌中那些能 够经得起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够传神体现 事物和情感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也 可能是副词、数量词或叠词。
常见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效果? 4、本诗的某字,有人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哀江南 孔尚任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 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最后一句“剩一树柳弯腰”,有人建议把剩改 为“留”或“见”字,你认为如何?
不好,我觉得“剩”字意味更深长。 “剩”虽与“留”意思 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且有“残存”之意(步骤 一),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当年绿柳夹岸垂翠的美 景不在,夕阳残照下的是昔日残存之柳(步骤二) 。 饱含 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步骤三)。“ 留”无这么多含义,“见”更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 昔对比的变迁感。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空”意为“徒有”(步骤一),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 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 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步骤二)。暗含作者对贪夫的讽刺( 步骤三)。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 ,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最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怀。“朝 ”“岁”都表时间(步骤一),一经叠用,就强调出时间的 悠长,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 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步骤二 ),表达了他孤寂的心情 ,也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 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步骤三)。
注意: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
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最后一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