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
脑的代谢 脑血流量
细胞缺血缺氧, 胞内钠水潴留
脑水肿
脑的组织体积增大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全身性系统性疾病 尿毒症、肝昏迷、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等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脑组织体积增加,是指脑组织水分增加导致
的体积增大,即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多见于颅脑损伤、炎症、脑肿瘤 等病变的初期,主要是由于毛细胞血管的通透性增 加,导致水分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间隙潴留,使 脑体积增加所致。 细胞毒性脑水肿: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 由于缺血、缺氧、中毒等原因所致细胞结构、代谢 功能异常,使钠离子和水分潴留在神经细胞和胶质 细胞内所致。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内血容量增加:见于引起血管床扩张和脑
静脉回流受阻的各种疾病。
如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中二氧化碳蓄积,严重的颅外 伤所致的脑血管扩张,严重胸腹挤压伤所致上腔静 脉压力剧增以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脑脊液增加(脑积水):可由脑脊液的分泌
增多、吸收障碍或循环受阻引起。
P
容积-压力曲线
V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病变部位 在颅脑中线或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易阻塞脑脊液 循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 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性病变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结核瘤、脑肉芽肿等炎症 性反应及脑转移癌等,均可伴有明显的脑水肿,故 症状出现早。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年龄 婴幼儿和小儿的颅缝未闭或闭合不全,颅内压增高 可使颅缝裂开而增加颅腔容积,使病情缓和。 老年人则由于脑萎缩使颅腔容积增大,可缓解颅高 压。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病变扩张速度 由于存在调节机制,颅内体积开始增加时,颅内压 上升缓慢,当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则迅速上升。当 释放一定的颅内液体后颅内压下降迅速。
颅腔狭小:见于颅缝过早闭合导致颅腔狭小
的狭颅症等
分泌增多见于:脉络丛乳头状瘤、颅内某些炎症 吸收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 粒等 循环受阻:发育畸形(导水管狭窄或闭锁等),肿 瘤压迫或炎症、出血后粘连等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为颅腔内额外增加的内容
物。
病变可为占据颅内空间位置的肿块,如肿瘤、血肿、 脓肿、肉芽肿等。此外,部分病变周围可形成局限 性水肿,或病变阻塞脑脊液通路,使颅内压进一步 升高。
有一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
液循环; 有一部分脑脊液被挤入脊髓蛛网膜下腔
颅内压的调节—脑脊液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循 环 途 径
第四脑室
左、右外侧孔 后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颅内压的调节—脑脊液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约150ml 一般而言允许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为5%
最易改变的成分 最快变化的成分
颅内压的调节
颅内压可在小范围内波动,与血压、呼吸关系密切
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 呼气时压力略有增高,吸气时压力稍下降。
颅内压的调节
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进行
颅内ຫໍສະໝຸດ Baidu过低时
脑脊液的分泌增加 脑脊液的吸收减少
颅内压过高时
脑脊液的分泌减少
脑脊液的吸收增加
当颅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 容积的8%~10%,将产生严重的颅内高压
颅内压增高
病理状态下,颅内压超过200mmH2O 主要有三大病因:
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
颅内压增高—病生机制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年龄 病变扩张速度 病变部位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全身性系统性疾病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内壁的压力。 脑脊液循环通畅时,以侧卧位腰段蛛网膜下
腔所测的脑脊液静水压为代表 正常为80-180mmH2O,女性稍低,儿童为 40-100mmH2O
颅内压的调节
颅腔内容物与颅腔容积相适应是维持正常颅
内压的条件。 脑组织 80-90% 脑脊液 10% 血液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