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 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 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 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 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 力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 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 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2/13/2017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73年-南优二号
《饥饿的女孩》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 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 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 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 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 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 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1)核科学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 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
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
国的“两弹元勋”。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 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 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 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 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 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 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 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 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 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 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 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2/13/2017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候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2)火箭导弹技术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 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 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





导弹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装药分,弹头装普通炸药的,为常规导弹;核装药的, 为核导弹。 按飞行方式分,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按作战任务的性 质分,有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分,有地地 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 弹等; 按攻击的兵器目标分,有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导 弹、反弹道导弹、反卫星导弹等; 按搭载平台分,有单兵便携导弹、车载导弹、机载导弹、舰 载导弹等。还可按射程远近及推进剂的性质等分为不同类型 。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杀伤破坏性大等特点。 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叫地地导弹。这类导弹还可按射 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公里)、中程(1000~5500公里) 和远程或洲际(5500公里以上、8000公里)导弹。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先进水平;(近代衰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
到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振兴)
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 略决策 二、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2/13/2017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 这样的国际地位”。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 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 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 力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 之父——金怡濂
人类基因草图
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 .振奋了民族精神
2 .增强了综合国力 3 .提高了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 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 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 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 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 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 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 风流袁隆平 ”.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生物技术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 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 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 型计算机———“银 河—I”。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算机的国家。
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 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 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 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 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该声明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发展核武器旨在维持和平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 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 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 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 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 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 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 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返回。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 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 的竞争。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 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 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 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
时期
时间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
意义
全面建设社 1964 会主义时期 1965 文革时期 1970 1973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改革开放时 1983 期 2003
2/13/2017



“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 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 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 观点的有 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⑥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 ③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2/13/2017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发展高科技的 不同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为了巩固国防,为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从时事热点导入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 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 为什么? 2、你知道下面这幅是什么 照片吗?
(设计意图)注意从最近的时事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 兴趣。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 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火炬计划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 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其宗旨是: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 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 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 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 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人 造卫星的研制。百度文库


“863”计划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 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 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 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 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 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 力争达到目标。
2/13/2017
(3)卫星技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 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 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