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区域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加里东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华南褶皱带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系处于大陆边缘的冒地槽带,在大陆 斜坡—海洋盆地部位沉积了如下一套相应的岩石组合。
①重力流沉积组合
是加里东构造阶段陆缘陡峻条件下形成的以重力流位主的复杂海相 沉积。(图253)
②炭硅泥质-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边缘海—陆棚海深水— 浅水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组合。
华南褶皱带是省内与扬子准地台并列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位处本省 南部,属雪峰山西南段,面积约两万余平方公里。西北边与扬子准地台的 分界在铜仁—玉屏—凯里—三都一线,沿线断续分布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 东南面跨入湖南和广西境内。
华南褶皱带在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发生基底褶皱,并与扬子准地台 “焊接”为一体,进入稳定地台阶段,因此此带可称为华南(早古生代) 准地台。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一)陆缘碎屑杂砂岩沉积组合
是临近武陵运动时的陆缘碎屑沉积组合。
(二)雪峰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中元古宙末的武陵运动之后,本省主要处于陆缘冒地槽部位,在拗 陷幅度较大的黔东南一带形成了如下几个沉积岩和有关的火成岩组合 (图252)
①磨拉石组合
是造山期后快速堆积的碎屑锲状体。
贵州除黔东南以外大部属扬子准地台。面积约15万k㎡ 。具有盖层 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和断裂均很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刚化性 弱等特点。
一)、扬子准地台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它是一套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巨厚的中元古宙基性火山-沉积 岩系构成的大洋地壳岩石序列,主要由半深海环境中浊流成因的砂泥质 沉积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呈互层组成,构成若干沉积-喷发旋回,是扬子准 地台古老的基底,属早武陵构造阶段大洋环境的岩石序层。包括中远古 宇梵净山群下部的淘金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和回香坪组(如下图 233)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二、构造单元
一)、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是在板块活动控制下产生的从板块边缘到板块内部的一系 列有规律展布的各具特征的地质构造区域。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壳类型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同一 时期构造变形特点的不同,拟定全省构造单元逐级划分的原则如下:
一级构造单元,以地台基底固始时代的差别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元 的标准;
2、晚加里东构造阶段拉张上隆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5) 3、华力西-印支构造阶段拉张沉陷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6-237) 4、燕山-喜马拉雅构造阶段滨太平洋活动带岩石序(见下图238)
二)、构造运动
Biblioteka Baidu
三)次级构造单元特征
四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
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大面积分化作 为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三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短时期发生的一定地区的分化 作为划分三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四级构造单元,根据构造形变总貌的区别,在三级构造单元中进一 步划分变形区,作为四级构造单元。
三)、贵州构造单元(如下图)
三、扬子(前震旦纪)准地台
②磨拉石-前复理石过渡组合
是底部浅水磨拉石组合到其上的深水前复理石组合之间的一个海相过 渡性组合。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在非补偿深海槽中发育的深水海相岩石组合。
④复理石组合
是陆缘海槽中巨厚的浊流沉积岩套。
⑤变成花岗岩组合
丹洲时期之末,与雪峰运动相伴随,本省东南隅的黔桂边缘地区出现了 酸性岩浆的活动,产生了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代表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和 花岗质混合岩组合的挤压性花岗岩套。
一) 基底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指中元古宇四堡群下部,由灰—绿色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和 板岩间互组成,夹多层熔岩及层状基性-超基性岩。
省内仅在从江县境露出几小块。其岩性特征、层位关系和形成 条件均可与扬子准地台梵净山群下部相对比,它是华南褶皱带基底中 所见最古老的部分,是形成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经过一定的变质 作用而成为一套绿色岩系。
贵州区域地质构造
一、贵州地质构造概况
贵州位于东亚中生代造山带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的上升 地壳区。
贵州地层自元古代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累计厚度近4万米。 贵州在已知约1400Ma的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发展经历了武陵、雪峰、加 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等5个阶段。 贵州有形成于大洋地壳区、过渡地壳区和大陆地壳区的沉积岩、火成岩 及变质岩等多种构造岩石组合。 构造运动的性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雪峰运动 奠定了扬子准地台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相继褶皱隆起而与西北 广大地区的扬子准地台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型 造山运动。 造山运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边界条件下,生成了挤压型、直扭型 和旋扭型等三大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副复杂多姿的构造应变图像。
此岩层序列仅见于黔东北梵净山区,出露面积约200k㎡.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1、晚武陵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岩石组合(见上图233),包括铜厂组-独岩塘组。
2、雪峰构造阶段的陆缘岩石组合 它是武陵造山期后发育于扬子准地台上的一套大陆边缘冒地槽型的岩 石组合。(见下图234)
(三)、形成于大陆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这些基底结构,因其形成时期较早,曾经遭到后期构造的改造和破坏,以 致不易辨认。但经过仔细的分析,仍可以判断和区分。从镇远到凯里北东向一 线往东南方直至湘黔和黔桂边界,有一系列北东向的背斜和向斜。
例如:挂丁背斜、三穗向斜、白枝山背斜、贡溪向斜、小江背斜、锦屏向 斜、稳江背斜、同古向斜、黎平所背斜、罗寨向斜、靖县向斜、肇兴向斜等, 总体构成一个大的复式背斜,中心大体在天柱—南加一带,如下图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