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
①准确把握修辞特点,结合语境指出其构成要素。
②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联系语句及文本情境 概括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
一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一)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就是“打比用方一”。事即物抓来住喻两另种一不事同物性。质和的事比物喻的词相(似比点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问题驱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手法,请简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
‘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 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 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不同于借代。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合作探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
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 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
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 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 ,不必要的反复, 会使文章语言??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
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 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 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 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
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 (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 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 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且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 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 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
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向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能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互动法: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应用。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比喻的类型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句的编写和改写。
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拟人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拟人的应用和效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拟人句的编写和改写。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夸张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夸张的类型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夸张句的编写和改写。
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反问的概念和用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用法。
反问的效果和作用。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用法。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的编写和改写。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排比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排比的应用和效果。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的概念和特点。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编写和改写。
第七章:对仗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仗的概念和构成。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对仗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对仗的定义和构成。
对仗的类型和特点。
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仗的定义和构成。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对仗句的编写和改写。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5.比喻的作用: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③比喻状物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教学内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教学重点难点比拟、借代、对偶的使用和表达效果的鉴赏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一、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拟物)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二、借代l.概念借代是用机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判断下列借代的种类:(1)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用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代阿义)(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代革命军队)(3)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专名代泛称。
(“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4) 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山来。
形象代本体。
(“红领巾”代少先队员)(5)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緇衣。
部分代整体,(“低眉”代“低头”)(6) 专弄丈墨,为壮士捧腹。
结果代原因。
(“捧腹”是“笑”的结果)(7)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正确使用常见修辞
2、结构: 结构: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相比)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是火把还是星星。
•
2010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 年新课标《考试大纲》 年新课标 考点的要求是“ 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 方法(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 常见修辞方法: 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反复)” 能力层级为E级 表达 问、反复 ”,能力层级为 级(表达 应用)。 应用 。
• 4.(2009年辽宁卷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 . 年辽宁卷)依照下面的示例 年辽宁卷 依照下面的示例, 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 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 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 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就是笑的旋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怎样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怎样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和技巧。
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并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它们。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形象地描述了笑容的美丽和明亮。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动作。
拟人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例如,“时间像一位无情的守候者,不停地流逝”,通过将时间拟人化为守候者,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述或表达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吞下一头大象”,通过夸张形容一个人的胃口,突出了其饭量之大。
四、反问反问是指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常常用于修辞疑问句,通过反问来强调观点或表达情感。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吗?”这句话通过反问来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五、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使文章更加整齐和有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易读,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坚强的,他们是智慧的”,通过排比的句式,强调了“他们”的不同品质。
六、反复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效果。
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我们要坚持,坚持到底”,通过反复强调“坚持”,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七、比较比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 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强调感情,表达思想,增强气势。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培养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 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 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培养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这里的能 力是多方面的,简述之:就仿写扩句题型而言, 主要是审题能力,此外还有联想能力、驾驭语 言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就“文学鉴赏”而言, 这两种题型主要是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考查,这 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 别是语境的分析,语境把握不住是很难理解修 辞的表达效果的;就作文而言,是善于使用比 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句子的能力,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比拟: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使形 象栩栩如生,使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以事代情。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 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 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 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 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详讲知识课件(共21张PPT)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 之间具有相关性。
第四种类型 夸张
1.概念 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 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2.种类 (1)故意扩大。 例如: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明显缩小。 例如: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他,只能四处讨饭。 (3)超前想象 3.作用强调、突出事物特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
3.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之间是相似关系。常用 “像”“好比”“如”“仿佛”“宛如”“像……一样(似 的)”等比喻词来标志。 例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 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 脚伶仃的圆规。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形式上是相合关系。常 用“是”“成了”“成为”“变为”“就是”等比喻词。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
第一种类型 比喻
1.概念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 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物)、 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喻体间标志各类比喻的词 语)。
2.构成原则比喻的原则必须“比异显同”,即本体和喻 体必须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
2.种类 (1)部分代整体。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具体代抽象。 例如: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 (3)特征代本体。 例如: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4)专称代通称。 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点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 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 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 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 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 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 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 “诸葛亮”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 而“三只手”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拟的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 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 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例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 (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 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效果2: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 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三 借代
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
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 辞格叫借代。
构成: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 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 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 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
(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借代类型: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 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化无情为有情
二 比拟
概念: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
构成: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 的人或事物叫拟体。 种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 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 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 拟物: 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 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 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不管 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 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模写本体,重 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 “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 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 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比拟)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比拟) 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比喻)
5、比喻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 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化抽象为具体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 阵。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三座大山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 马蜂窝
4、是不是出现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的都是比喻句?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 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臵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 雷锋、焦裕禄等。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 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课件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采也,即修辞。 文者:
修辞: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种类: 积极修辞:简明、连贯、得体
消极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格
题型及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 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 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要 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 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 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 借结果代事物本身。(代担心)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 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 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 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 成明喻。例如: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 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 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 “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 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 明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