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拥有秦岭火地塘林场这一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以此为依托,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必然选择,对彰显我校产学研办学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背景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把生态文明纳入新的文化建设任务。这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不论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是认知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都需要迫切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
秦岭横贯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之龙脉。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环境特征成为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的重要基地,成
为我国生态资源保开发试验的重点区域。对秦岭资源与文化的开发利用必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最广阔、
有效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场所。
我校火地塘林场,承担着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任,历经50余年发展,目前已有能力和基本条件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任务。以此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造就了诸多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如牛春山教授对秦岭林业资源的研究、周尧教授对秦岭昆虫资源的发掘……等等,后继的一大批学者也对秦岭的历史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林业环境及文化资源开展了深入研究,为立足火地塘基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以此为依托,建设“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接近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深度挖掘现有秦岭自然与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将火地塘试验林场建设成大生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大基地”、非生物类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课堂”、陕西乃至海内外高校师生和领导干部开展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学校”。形成一套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一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基地、一系列精品化的课程和一套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学到生物科学与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学生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知秦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热爱自然,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情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按照五大专题教育模块设置:
专题一:秦岭起源与环境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以地质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变化为主线,解读秦岭起源与环境变化,让学生认知秦岭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演化规律。
主讲教师:常庆瑞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二)现场体验教学
1. 秦岭地质与地貌
教学点:火地塘天坑
2. 秦岭土壤与植被
教学点:火地沟
3. 秦岭分水岭与南北气候
教学点:秦岭分水岭
专题二:秦岭历史与中华文明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融秦岭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与地域文化一体,充分利用丰富厚重的陕西历史文化要素,向学生解读秦岭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专题教学
1.《秦岭历史文化解密》
包括秦岭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宗教艺术等内容主讲教师:樊志民教授
教学时数: 2学时
2.专题片:大型纪录片《大秦岭》
教学时数:利用晚上观看
3. 《楼观台与道教文化》
主要教授
现场教学点:楼观台
专题三:秦岭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一)主要教授
教学时数:2 学时
(二)现场教学
1.秦岭植物资源与分布特征
教学点:火地塘林场
2.秦岭动物资源与生活特征
教学点:楼观台野生动物保护区
3.高山草甸与森林分布特征
教学点:火地塘高山草甸
专题四:秦岭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主要副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二)现场教学
1. 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治理
教学点:火地沟生态观察点
2. 森林培育与合理采伐
教学点:火地塘林场
专题五: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主要长:陈玉林
副组长:朱宏斌郭建东
成员:场站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各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
(二)实施过程
1. 按照“逐步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生态文明教育于每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具体安排实施,先期试点,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根据学生对象,合理确定教育主题。
2. 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公选课范畴,计1个学分;参加全程教学活动,且调查研究报告考核合格者获得该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