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习俗、礼仪、节庆、信仰等。
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民俗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落的危险。
因此,探索并发掘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心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表达和识别符号,它代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加强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这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认同的加强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能够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弘扬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民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
无论是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还是民间工艺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弘扬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本身具有传承和创新的特性,通过将现代元素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新颖、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拓展了传统文化的边界。
三、传递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民俗文化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往往以家庭、亲情和友情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通过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人们可以学习到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培养出尊重、关爱他人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这些伦理观念和社会情感的传递,对于当代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提升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民俗文化是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独特标识和品牌,它具有重要的地方经济和旅游价值。
通过挖掘和推广本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需要专业人才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因此,它对于就业和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传统习俗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传统习俗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集合。
传统习俗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人们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构建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传统习俗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习俗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它代表着这个群体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通过传统习俗的传承,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传统习俗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习俗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其次,传统习俗有助于构建社会秩序。
习俗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场合和特定时间应该如何行为。
通过遵循习俗,人们能够建立起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社会风气。
比如,婚礼习俗的存在,使得婚姻成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仪式,有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此外,传统习俗还具有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习俗是人们共同的情感纽带,通过参与习俗的过程,人们能够建立起一种共同体验和共同记忆。
这种共同体验和共同记忆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亲情和友情,也能够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最后,传统习俗还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通过参与习俗的过程,人们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磨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比如,过年期间给长辈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这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孝道和礼仪意识,也能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习俗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更是构建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手段。
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
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1. 引言: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藏,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精髓和人民的情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机。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通过传承民俗文化来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和方法。
2.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国家认同感。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象征,通过传承民俗文化,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根源和身份,从而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次,传承民俗文化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可以增加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此外,传承民俗文化还能够提供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支撑。
传统的民俗文化包含着人们的智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于人们的情感、信仰和行为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当代社会,传承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导致传统民俗文化的流失和断层。
其次,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也给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城市化进程中的快节奏生活和物质消费方式,让人们逐渐与传统文化疏离。
还有,一些外部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也加剧了传统民俗文化的衰退。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4.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措施与方法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首先,全面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非法侵犯、损害传统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
民俗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区传统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与价值。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凝聚了历史、文化、道德、情感和认同的象征。
民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民俗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民俗活动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是一种人类社会经验与智慧的传承与积累。
通过传统节日、民间舞蹈、音乐、戏剧等民俗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和思考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劳作和娱乐的,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这种历史传承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民族觉醒与自豪感,更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社会的挑战,形成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其次,民俗活动可以推动社会和谐与团结。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蛰伏。
而民俗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能够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袭与扩张,保护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通过民俗活动的参与与传承,人们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念,凝聚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和谐与凝聚力。
尤其对于迁徙大都市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来说,参与民俗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民俗活动对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民俗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修养的表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参与民间舞蹈、音乐、戏剧等民俗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同时,民俗活动还可以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缓解社会压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品质。
最后,民俗活动对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民俗活动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体验,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俗活动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旅游的方式,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加深对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乡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乡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价值一、乡土文化的意义乡土文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和智慧。
乡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标志,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身份认同的来源。
乡土文化具有以下的几个意义:1. 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乡土文化通过传承美食、民俗、习俗等多种形式,将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传承给后代。
这种传承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感受乡村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乡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2. 增强地域认同感和凝聚力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独特符号和象征,它融合了地方的气候、地貌、风俗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让居民产生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凝聚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增加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利于乡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3.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形态,通过文艺表演、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形式,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乡土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的乡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但是,乡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1. 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它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通过保护和挖掘乡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 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地区的一项资源,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
例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展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同时,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3. 增进城乡交流与融合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乡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增进城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
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该民族或地区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民俗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
一、传承历史民俗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记录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了解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民族或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
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认同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通过了解民俗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
这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文化认同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三、促进交流民俗文化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交流语言。
通过了解不同民俗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这对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了解民俗文化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业也有助于传播民俗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文化。
五、艺术价值民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故事、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元素。
了解民俗文化有助于发掘和保护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促进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这些艺术元素也可以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意义与价值
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意义与价值
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意义与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与保护: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和推广,可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
2. 民族认同与凝聚力:土家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通过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可以加强土家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族群间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 文化交流与合作: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验和学习,增加与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互鉴。
4. 旅游与经济发展:土家族民俗文化独特且具有吸引力,通过创新将其应用于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5. 文化创意与创业: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创新意义与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认同与凝聚力、文化交流与合作、旅游与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与创业等方面,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民间口头传播、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等形式传承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民俗文化亦是如此,但它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赋予人生以意义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面对着生命的匆匆如过。
各种压力和焦虑让人茫然和迷失。
而民俗文化是一种有序的生活方式,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安心的感受,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无论是过年吃团圆饭,还是端午节吃粽子,每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添人生的乐趣。
遵循民俗文化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程。
二、加强民族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国家的根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着异质文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因为我们通过民俗文化可以认识和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感受到乡土情结,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促进文化交流民俗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与地域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民俗文化的内涵,并通过学习、交流、沟通、融合等表现形式,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转化,减少文化差异,形成跨区域的地域文化体系。
四、保护传统文化现代社会飞速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保护的重视。
通过传承民俗文化,我们可以缓解现代文明的冲击,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文化的繁荣。
五、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
将民俗文化转化为现代化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具体案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具体案例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目的在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传统价值和历史意义,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并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民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民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乡村的历史和传统,还反映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保护和传承乡村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安徽省的宣城市为例,宣城市地处江淮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
其中,六安鼓曲是宣城地区的重要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六安鼓曲始于明代,形成于清代,是乡村音乐与戏曲的结合体,以其独特的唱腔、舞姿和服饰风格而闻名。
近年来,宣城市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积极开展六安鼓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重点培养年轻人学习鼓曲艺术和推广演出,宣城市成功将六安鼓曲打造成了一个吸引游客和投资的品牌,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经济效益。
其次,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的独特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有一个叫做“弄堂会馆”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该项目将传统的福建土楼文化和闽南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美食于一体的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参观传统手工艺品,还可以欣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
通过挖掘和发展民俗文化,龙岩市成功地将传统的土楼村庄转型为一个具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的景区,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民俗文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传统在当代文化价值意义
民俗传统在当代文化价值意义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民俗传统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民俗传统作为一种承载着文化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民俗传统的历史与发展民俗传统是指源自民众生活的各种习俗、风俗和传统节日,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它融合了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貌和内涵。
民俗传统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形式。
三、民俗传统的文化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传统,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 塑造社会价值观:民俗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如尊老爱幼、勤劳俭朴、团结友善等。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人们可领悟到这些积极的价值观,进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 促进文化多样性: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它们可以彰显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当代社会强调多元文化和全球性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传统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4. 促进社区凝聚力:民俗传统活动通常是由社区组织并共同参与的。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当代社会对民俗传统的挑战与应对1. 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便捷的科技手段对传统的民俗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将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便利性。
2. 文化消费的商业化倾向:随着旅游业和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民俗传统活动受到商业化倾向的影响,失去了其纯正的文化内涵。
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维护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和独特性。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2、民俗的价值包括: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社会生活价值。
①物质生活:(1)经济之物质(如食料、衣饰、居屋、运输方法),(2)生存之方法(如乡村生活、城市生活等),(3)盈利与财富(如劳力之生产、器具、不动产);②精神生活:(1)方言,(2)民间学识与运用,(3)民间智慧,(4)艺术,(5 )神秘(如民间法术、民间宗教);③社会生活:(1)家族,(2)社团,(3)特别组合(如经济组合、政治组合、运动组合、宗教组合等),秘密组织(政府不知道的团队)。
3、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
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模式化的必定不是随意的、临时的、即兴的,而通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这就是民俗具有传承性、广泛性、稳定性的前提:一次活动在此时此地发生,其活动方式如果不被另外的人再次付诸实施,它就不是民俗;只有活动方式超越了情境,成为多人多次同样实施的内容,它才可能是人人相传、代代相传的民俗。
另一方面,民俗又具有变异性。
民俗是生活文化,而不是典籍文化,它没有一个文本权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途径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承,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它也不可能毫发不爽地被重复,在千变万化的生活情境中,活动主体必定要进行适当的调适,民俗也就随即发生了变化。
家乡传统习俗的意义与现代价值
家乡传统习俗的意义与现代价值家乡传统习俗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互助精神的传承。
本文将从传统习俗的意义和现代价值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家乡传统习俗具有丰富的意义。
这些习俗通常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代表了人们对于幸福、康乐以及过年过节的美好祝愿。
比如,春节期间的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通过共进晚餐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的扫墓习俗则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承,使人们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寻找到了情感共鸣。
其次,家乡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统习俗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容易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而家乡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弘扬,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传统习俗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互助精神的传承。
众所周知,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各个层面的秩序和互助。
而传统习俗作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供规范和指引。
比如,在婚礼习俗中,新娘新郎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如拜堂、敬茶等,这些传统习俗有助于增强夫妻间的感情和沟通,同时也能够让亲友团结一致,共同为新人送上祝福。
此外,传统习俗还能够促进人们的互助精神,如在丧葬习俗中,亲友们会帮助家属进行后事,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家属的关心。
这种互助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
再次,家乡传统习俗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习俗的底蕴中,蕴藏着丰富的故事、传说和寓意。
人们在传承习俗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与发展,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属于当代社会的新形式。
比如,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表演形式,如今已演变为集体舞蹈、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探索民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探索民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民俗文化是这种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探索民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族群文化和历
史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根基,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探索民俗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以避免文
化的丧失和流失。
二、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多元文化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基石。
探索民俗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时期
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让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不断发展。
三、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尊。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甚至一个国家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通过探索民俗文化,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鼓舞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总之,探索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自尊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体悟到和感受到
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我们人类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让人们的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
文化传承:传统民俗节日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传承:传统民俗节日的意义与价值1. 引言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传统的民俗节日逐渐被忽视或边缘化。
然而,这些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俗节日背后蕴含的意义与价值,以期推动对于此类节日的保护和传承。
2. 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族群独有的文化标志,它们通过具体的庆祝活动、习俗和礼仪等方式呈现出来。
这些节日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自己所属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也能够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例如,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处文化,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喜悦和欢乐。
3. 历史沿革与传统价值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念。
它们记录了民族或地区的发展进程、人们的智慧和勇敢,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比如,中国的端午节源于古代楚国抗击外敌的英雄事迹,在今天仍然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方式来提醒人们勇气和团结的重要性。
4. 文化疏通与交流传统民俗节日是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当不同国家或地区庆祝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时,便产生了对其他文化传统的好奇和学习欲望。
通过参与和了解他国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认知,并推动不同文化之间更加友好与互相尊重。
5. 社会经济影响传统民俗节日还对于社会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这些节日通常伴随着一系列商业活动,如特色商品销售、旅游热潮等,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推动和发展机遇。
举个例子,在日本,每年的樱花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和商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6. 传承与保护考虑到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冲击,我们应重视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
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责任,通过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对这些节日的重视和理解。
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相关研究、保护措施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等。
风土人情民俗传统
风土人情民俗传统民俗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语言、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气候、宗教以及人们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科技和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增强,但是风土人情民俗传统仍然保留着重要的地位。
一、民俗传统的背景与意义民俗传统的背景与意义十分广泛。
首先,风土人情民俗传统代表了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它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其次,民俗传统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份认同和社区意识。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构建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通过参与和传承民俗传统,人们能够建立互助合作的社区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力。
二、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的类型与特点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包括节日庆典、习俗、传说故事、手工艺品、民间音乐舞蹈等。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传统各具特色。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拜年、舞龙舞狮、放烟花等,传递吉祥、瑞气的祝福;而印度的哈里纳卡什托节(Holi Festival)则是以彩色粉末和水互相泼洒来庆祝春天的节日,象征着和谐与团结。
三、民俗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保护尽管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的重要性。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威胁着传统的保存,许多习俗和传统正在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教育机构以及社区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制定法规、组织民俗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教育来实现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民俗传统为了传承和弘扬风土人情民俗传统,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教育是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该教育孩子们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民俗传统,传承有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民间组织和社区应该组织相关的活动,使人们有机会参与和了解更多关于传统的知识。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平台传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
结论风土人情民俗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民间文化的价值与利用
民间文化的价值与利用民间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唤起人们对于传统的回忆和情感体验,更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高科技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很多民间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化,但是它们的价值和利用仍然不可忽视。
一、民间文化的价值1.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和谆谆教诲的结晶。
民间文化代表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特征,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
它们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中,贴近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2.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者民间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它融汇着不同地域、民族、职业、年龄和性别的文化元素,因此具有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特点。
维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可以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明的多元共存。
3.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是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将其遗产保护和传承下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民间文化的利用1. 文化旅游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化特色,景区和旅游胜地必然会融合当地的民间文化,从而创造出具有特色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可以依靠民间文化来开发、改建和经营旅游景区,提高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收益。
2. 社区建设民间文化不仅是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更是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可以把民间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其的收集、整理和展示,从而建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区。
3. 文化产业民间文化可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创意、旅游、民俗表演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从多个方面挖掘民间文化的价值,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 社会公益服务民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公益服务的职能,成为推行社会教育、宣传文化知识、熏陶品德的重要载体。
民风民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民风民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现象,包括风俗习惯、节日庆典、宗教信仰、民间故事、传统工艺等方面。
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体现。
民风民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非常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反映历史民风民俗是反映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民风民俗受到历史、经济、地理、技术、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了解民风民俗,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反映中国文化历史的窗口。
二、维护文化多样性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风民俗各不相同,从而构成了多元的文化景观。
在全球化、文化同质化的今天,维护民风民俗的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保护和挖掘各民族的民风民俗,才能使世界充满多彩的文化气息,人类文化才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例如,中国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促进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体现。
通过民风民俗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中国的青年男女在传统婚礼仪式中,通常要穿上传统的礼服,迎亲过程具有浓厚的民族仪式感,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四、传承民间故事和精神文化民风民俗中不仅包括节日庆典、礼仪习俗等具体的文化形态,还包括民间故事和传统工艺等精神文化。
这些文化遗产通过口头传统、绘画、雕刻等形式传承下来,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中国的故事《白蛇传》、《红楼梦》等文化精品,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风民俗,可以促进民族的凝聚和认同,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学是专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包含历史民俗学、理论民俗学、应用民俗学三个大的学科分支。
其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
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
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
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
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
是当代社会的需求。
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文化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1. 引言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价值观和社会习惯。
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2.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意义•维护地方特色与身份认同: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有标识,通过保护和传承它们可以维系地方特色,并加强居民对自己身份认同感。
•丰富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参与民俗活动可以增进社会交往和凝聚力,并给人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满足感。
•促进经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为旅游业、手工艺品制作等提供了机会,潜在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3.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3.1 文化记录与调查•建立民俗文化档案:记录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关物品、仪式等,确保信息不被遗漏。
•进行民俗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象征和社会功能,为后续保护和传承提供依据。
3.2 教育与培训•学校课程设置民俗文化教育:将传统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其中。
•培训工作坊和活动:鼓励人们参加制作手工艺品、舞蹈等具有传统意义的活动,激发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3.3 社区参与与组织•打造民众共享平台:建立社交网络或线下组织,鼓励居民分享和参与传统民俗文化相关活动。
•设立奖励机制:通过表彰有突出贡献者和优秀保护项目,激发公众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热情。
4. 成功实践案例•桂林陆川清明节龙船赛:通过组织一年一度的龙船比赛,成功地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龙船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日本京都府祇園祭:这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盛事之一,每年夏天举行。
祭典包括游行、神社参拜和传统舞蹈等活动,有助于传承和推广日本传统文化。
5. 结论传统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社区组织以及个人。
传统民俗文化传承
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因此,传承传统民俗文化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血脉的延续。
1. 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独特标识。
它包括节日庆典、习俗礼仪、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传统民俗文化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家国情怀、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2. 当代传统民俗文化的困境尽管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它面临着丧失、衰退甚至消亡的危险。
一方面,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对其意义和价值缺乏认识。
另一方面,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崇尚现代化的思潮,使得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逐渐减少。
3. 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方法和意义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应该开展针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其的认知和重视。
其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保障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传统节日活动、举办民俗文化展览等方式,增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个民族根基的延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血脉的联系。
其次,传统民俗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
同时,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有助于保护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 成功的例子与展望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经验。
比如,一些古城保护与利用的项目,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遗产,使得游客和居民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培训传承人员,保存传统技艺和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一、民俗与民俗学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同样,民俗学为社会民俗史提供充分资料,使之成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依据;历史学借助历代民俗事象揭示历史发展和变迁的轨迹。
人类学者、民族学者对原始部落、晚进民族的深入调查。
对那些部族和地区的复杂的古老信仰风俗的研究,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由于古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和人为宗教的创立与传播,民俗事象与宗教生活的体验互为影响。
因此,民俗学又与宗教学结成了近缘关系。
民间传承所展示的历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美的艺术创造,为探讨美学提供了重要佐证。
美学的研究也只有注视了世世代代民间传承文化中的美学,才能揭示出更为科学的美学规律,表达出更完整的美学思想。
因此,民俗学与美学同样是近缘学科。
此外,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高度想象和艺术构思,及其所显现的信仰观念和奇异的思维,既是文学的又是民俗的。
如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及《三言》、《两拍》、《老残游记》等,还有大量的传奇小说、讲唱文学、戏曲名著,都是我国历代生活的风俗画卷.现代,如鲁迅作品《阿Q正传》、《风波》、《孔乙己》、《药》、《祝福》;老舍作品《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北京人》等等,都在表现民俗生活上为现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是大量的民俗事象,有人称其为“现代学”、“未来学”、“人民学”.日本现代民俗学最权威的学者柳田国男(1875-1962)称其为“济世文学”。
在国外,德国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民俗学研究,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美、意大利、奥地利、帝俄及日本等国先后崛起和开展民俗学活动。
这些国家有不少人提倡搜集民间信仰、风俗、故事、谚语、歌谣、曲艺等方面的资料文物,整理考订,写成专书,又成立学会,设置民俗博物馆,并不止一次地召开过这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以坪井正五郎为中心的一批学者成立了东京人类学会。
该学会以土俗(风俗)研究为宗旨展开了民俗学活动。
二、我国民俗学的历史回顾我国在民俗研究方面的记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民俗学以前,我国早已有了民俗志。
在秦汉以前,古文献如《易经》、《诗经》、《礼记》、《春秋传》、《山海经》等书,都充满着民俗的记录,从汉代起,我国在这方面更有了专书,存留到今天的也还不少,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与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兼收并蓄了汉族和非汉族的民俗资料以外,足以反映民俗的各种文物也极为丰富。
1913年,鲁迅等在北京提倡研究民俗学和民间文学。
从1918年5月25日起至19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学日刊》共发表了征集来的流行于四川、江西、黑龙江、安徽、江苏、河北、广东、湖北、河南、陕西、山东、浙江、云南、辽宁、北京等15个省、直辖市148首民间歌谣。
1927年至1929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同人开始形成了一支可观的民俗学队伍;1928年3月,中山大学还创办《民俗周刊》,举办民俗学传习班和“风俗品物展览”。
从1918年开始到建国前夕,我国老一代的民俗学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荆斩棘,为我国民俗学运动做了不懈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建国后的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对全国各少数民族进行了普遍的调查,写出了许多调查报告,为我国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极及宝贵的资料。
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的1978年,是社会主义新民俗学运动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民俗学运动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文革”后,是社会主义新民俗学运动的发展阶段。
1979年12月,《民间文学》发表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
是年,台湾出版界大量出版国内的民俗学论著,如《中山大学民俗丛书》、《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影印期刊五十种》等三套大型丛书。
1982年1月,江苏省南通博物馆举办了《民俗品物展览》,这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这样的展览会。
1 9 8 3年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北京春节民俗展览”。
同年5月21日至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民俗学工作者,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
同年11月,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
1982年至1986年,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嘉应师专、湘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先后成立民俗学社。
1986年10月,江苏省苏州民俗博物馆、戏曲博物馆、苏绣艺术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和碑刻博物馆开放。
1987年5月1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民俗学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1987年12月24日至1988年1月2日,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在广州东方乐园举行。
本届欢乐节,由省和广州市领导同志击鼓开幕,鸣金收场,风格独特,规模盛大,是建国以来我省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的一次空前盛会,被《南方日报》和《广东年鉴》评选为1987年广东十大新闻之一。
1988年10月28日,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1989年10月,由中国民俗学会、江西省民俗研究会、豫章民俗博物苑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民俗学讨论会在南昌举行。
从1990年至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州都已经有了民俗学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组织机构。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国民俗文化热潮的到来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民俗学活动的全面发展。
韶关的民俗学活动,与全省的民俗学活动同步进行。
1983年开始,韶关市文化部门对粤北的民俗事象开展普遍调查,民俗工作者收集了大量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和谚语。
1988年,韶关市文化局编辑出版了韶关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共印1000册,分为《韶关民间故事集成》、《韶关民间歌谣集成》、《韶关民间谚语集成》。
同时,韶关市群众艺术馆还将搜集整理的一批民间民族舞蹈、民间曲艺、民间戏剧等上送广东省文化厅,为《广东省民间舞蹈集成》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1994年10月,韶关市文化局编辑出版了《粤北民俗大观》。
这一切,对推动韶关民俗学运动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两年来,韶关文化部门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并向上级申报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建立民俗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博物馆是永久陈列或保存各种文化实物、图书、标本、模型的场所,分有历史、自然、科技、民俗等不同学科的博物馆.博物馆为保存人类文化、提供学术研究、推广社会知识而产生积极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莫不广建博物馆,以提高文化水准,我国的博物馆除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之外,全国各省、市、县、自治州均建立了博物馆,近年来,某些地区还建立了私人博物馆。
由于条件限制,私人博物馆一般比较简陋,保存实物、模型相对较少,但它所起的作用还是与国家博物馆一致的。
建立民俗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俗博物馆可以收集、保存古今有价值的民俗品物,丰富民俗学科宝库,推进民俗学运动的发展。
我国从殷、周、秦、汉以来,浩瀚的古文献中保存了举世瞩目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已经出土的古文物及分布于民间的民俗品物,更是品类繁多,包罗万象。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许多多的古文献、古文物及民俗实物得不到很好保护。
有的散失,有的毁灭,有的甚至流失到世界各地。
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建立民俗博物馆,是我们伟大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和人民的呼吁,目前,我国的民俗博物馆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困难很多。
但是,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抢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了国家议事日程,而且正在积极开展有效的工作,这给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带来了大好形势和机遇。
1982年2月,江苏省南通博物馆举办了《民俗品物展览》,该博物馆通过民俗学实物的收集、保存和展览,推动了民俗学的发展;而民俗学的发展,又为博物馆开拓了新的途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始兴县博物馆也举办了民俗品物的展览。
展出的民俗实物,都是从本地区乡村民间收集上来的,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对保护民俗品物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次,民俗博物馆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勇气和自觉性。
我们的国家,是有三千年以上文字记录历史的国家,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国家。
自古以来,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在创造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技术。
我国不少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不论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许多直到现在还不断产生着的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具有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丰富的民间医药,尽管其中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迷信或错误观察,但是这里面确有大量的优秀遗产,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和民间医药专家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对世界医药史的一种贡献。
特别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受到世界各国人民一致赞誉.所有这些,无不反映了我们的国家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家,我们的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通过参观、研究馆内保存的民俗实物,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对一些盲目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是一个有效的教育。
再次,民俗博物馆可以有效地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发挥它应有的改造社会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过渡的重要时期。
民俗的精神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很高的今天,它往往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好的民俗如崇尚诚实,提倡团结互助,讲究卫生等风俗习惯,对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好处,应该加以提倡和宣扬,但是,那些有碍于两个文明建设的陈规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