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嵌固部位
一、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嵌固部位,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从理论上讲,结构下部的嵌固部位应能限制结构上部构件在水平方向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下部结构。
因此,对作为主体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其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应加以控制。
地下室顶板,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嵌固条件。
当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层时:(1)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没有大底盘裙房方法一:按第3种剖分法,将整体模型离散化,分别设计;方法二:按第1种剖分法对塔楼主体进行设计,按第3种剖分法对大底盘进行设计;大底盘与塔楼主体之重叠构件取大值设计。
关于多塔结构的单塔剖分方法:第1种剖分法:沿塔楼周围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范围内的构件。
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比较大的情形。
第2种剖分法:即45°线剖分法。
比较适用于塔楼层数较多,底盘裙房层数相对较少,多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即所谓的“典型多塔结构”,工程中大多数的多塔结构都属于这种情形。
第3种剖分法(即变“多塔”为“单塔”):单独将各塔楼从大底盘顶部取出,在底部嵌固。
底盘结构也进行周期比验算,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
第3种剖分法比较适合于大底盘层数较多的“非典型多塔结构”,或大底盘按嵌固设计时的情形。
一般对应两种情况:如多塔结构仅有地下室没有裙楼,在设计中可以采取措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这不难实现,特别是有人防要求时)。
对这种结构进行离散模型计算,不必切分地下室,可以将各个塔楼的地上部分分别按“单塔”进行。
如多塔结构既有裙房又有地下室,但裙房设缝,仍可仿照上面的做法,使地下室满足嵌固条件,将各塔楼及裙房地上部分沿缝切开,不切分地下室,分别按单塔结构计算分析。
(2)嵌固层位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以上有大底盘裙房方法:仍按整体模型计算。
二、嵌固部位的条件《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HiStruct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对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条件和说明如下: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主楼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裙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HiStruct注:实际设计中地面处经常遇到主裙楼楼板标高不一致有较大降板的情况,设计中各有各的做法,比如以1/3层高控制错位,规范应对此有具体规定比较合适。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地下一层相关部位楼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HiStruct注:侧向刚度如何计算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对于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和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应该有区别的规定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
3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HiStruct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大量应用,此条应明确是仅放大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还是柱的承载力需放大。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同第3点的注。
5 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不应先于地上一层的柱根屈服。
[条文说明]:1)本条文字表达略有调整。
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指柱网内设置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例如,取150mm。
2)相关部位一般指按45°扩散范围且不超过15m。
3,4)为了能使地下室有效地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因此,提出了设计要求:框架柱嵌固端屈服时、或剪力墙墙肢的嵌固端屈服时,地下一层对应的框架柱或剪力墙墙肢不应屈服。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
带地下室高层建筑嵌固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条件1)地下室层数不少于2层2)地下室的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3)地下室结构布置应该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与承载力,能够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全部地下室抗侧力构件。
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不低于C30,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每层配筋率不小于0.25%。
4)各类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部位的嵌固弯距由地下室顶板与基础之间构成的力偶及柱端两侧的框架梁所承担,其中前者占主要部分。
为了避免柱塑性铰下移,地下室顶板柱两端框架梁的约束弯距设计值之和,不宜小于该部位的上柱下端实际嵌固弯距设计值5)地下室内结构的底部剪力易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剪切刚度进行分配,求的各抗侧力构件的底部剪力。
地下室内的墙、柱截面,强度等级及配筋面积不宜小于上部构件相应要求。
地下室各层柱端面每侧实配筋不易小于对应上部柱每侧实配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6)地下室顶板不宜采用无梁楼盖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及相关技术问题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并对其在结构布又和配筋构造方面给予一定的必要保障,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引伸出若干值得思考及解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嵌固端;首层地面3刚度比;地下室;基础埋深一.引言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
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判别标准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判别标准
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抗规》6.1.14):
1.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3)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3.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3.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
(4)4.1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4.2.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4.3若由于地下室大部分顶板标高降低较多、开大洞、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或地下1层为车库(墙体较少)。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探讨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探讨摘要:通常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地下室结构,而在选择结构的嵌固部位时要保证其合理性与正确性,因为嵌固位置的选择对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受力状态的符合程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就针对选择地下室作为结构嵌固端常用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说明利用satwe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嵌固端选择地下室顶板位置时需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以及地下室顶板无法作为嵌固部位时的观点,最后提出确定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楼层侧向刚度比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1 选择结构嵌固端常用方法1.1 嵌固水平位移法该方法是把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通常在基础底板处设置嵌固端,然后计算出地下及上部结构各楼层侧向刚度比的大小(不考虑回填土对地下室楼层侧向刚度的贡献),根据计算的楼层侧向刚度比确定上部结构在地下室的嵌固部位,即认为其所对应部位的水平位移要求为零。
利用嵌固水平位移法确定嵌固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比。
通常计算楼层侧向刚度的方法包括三种,即剪切刚度、剪弯刚度以及抗震规范中所建议的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过程中三者的具体含义各不相同,计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抗震规范提出的计算方法建议设计方案过程中,可以利用剪切刚度比将地下室侧向刚度比估算出来。
而“高规”宣贯培训材料则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剪切刚度比作为地下室侧向刚度比,或者采用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地下室结构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比值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即可取地下室及以下各层地下室顶板处的水平位移为零的位置作为水平位移嵌固部位。
1.2 弹簧刚度法利用弹簧刚度法进行计算时,同样是把将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过其嵌固端通常选在基础底板位置,并将水平弹簧刚度引入每层地下室的楼板处,水平弹簧刚度值的大小体现出地下室受回填土约束作用的高低。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弹簧刚度法确定嵌固端,需要将水平弹簧刚度的具体值确定出来,该过程相对比较困难。
桩基嵌固点概念
桩基嵌固点概念桩基嵌固点概念:嵌固部位即为上部结构在此位置相对下部结构没有相对位移,没有相对转动的位置。
如果大树是高楼,嵌固部位就像树干在地表的位置,树根就可以看作是地下室。
一、嵌固部位的确定需满足设计计算,下层/上层的刚度比值不小于2。
规范如下: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2、如果地下一层无法满足该要求,嵌固端应向下推移,直至基础,因为大地是无限刚度的,基础的刚度一定是满足的。
3、无地上部分的纯地下结构,嵌固端即为基础。
底部加强区是含剪力墙结构特有的说法。
二、7.1.4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2条的规定;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三、常规的非山地建筑,底部加强区应从地下室顶板起算,高度为墙体总高度H(剪力墙到达的最大结构高度)的1/10和底部两层的较大值。
举两个例子,H=30米高剪力墙住宅,标准层层高3米。
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四面邻土,非山地建筑)。
1,总说明指出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底部加强区为MAX(1/10X30=3米,底部两层6米),故底部加强区为首层,二层。
2,总说明指出嵌固端为基础顶,底部加强区为MAX(1/10X30=3米,底部两层6米),规范规定底部加强区应延伸至嵌固端,故底部加强区为地下一层,首层,二层。
总结:嵌固端由设计总说明指定。
底部加强区应从地下室顶板起算,并延伸至嵌固端。
规范对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需满足下述条件:
1、刚度地下一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3.5.2.2条的“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3、构造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4、配筋板: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柱:地下一层柱每侧纵筋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一侧纵筋面积的1.1倍。
梁:地下一层的梁顶面和底面的纵筋不应小于计算配筋值的1.1倍。
墙:○1地下室外墙竖向及水平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
○2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
截面面积。
5、承载力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
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应小于上柱下端
实配的受弯承载力的1.3倍。
即图中○1+○2+○3处截面同向受弯承载力之和大于○4处截面同向受弯承载力的1.3倍。
注:抗规6.1.14条条文说明,当梁、柱纵筋面积增加10%后,可满足上述承载力的要求。
依据规范:抗规6.1.14条及条文说明,高规12.2.1条和12.2.5条及条文说明。
嵌固部位、嵌固端、嵌固层的辨析
嵌固部位、嵌固端、嵌固层的辨析我们在设计时经常会遇到嵌固端、嵌固部位、嵌固层几个概念,规范没有统一的解释,容易让大家晕头转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今天在此画个简单图示(以嵌固在-1层顶板为例):嵌固部位是指给其上部建筑施加嵌固作用的部位,比如满足规范相应要求的地下室顶板;嵌固层就是被嵌固的那一层,是嵌固作用的承受方(层),也就是PKPM里所需要填写的“嵌固端所在层号”,比如被地下室顶板嵌固的地上一层;规范如果将这个词改成“被嵌固层”也许更容易理解哈。
嵌固端是嵌固层的底端,属于嵌固层而不属于嵌固部位。
土木君也纳闷,为啥规范不将这个词改成“嵌固层底端”呢?为了加深理解这几个概念,土木君汇总了规范出现这几个概念的主要地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3.2条:对框架-支撑结构、框架-延性墙板结构、筒体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2可按式(3.3.10-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3.7条: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1.4条: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2.2.1条: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3条: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条件
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条件
地下室顶板的嵌固端条件通常是指将地下室顶板与周围结构连接起来,以增强其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条件:
1. 基础钢筋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边缘处设置钢筋,将其延伸到周围结构的基础中,并与基础钢筋嵌固形成连接。
这种嵌固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地下室顶板与周围结构牢固连接在一起。
2. 钢筋混凝土梁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边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梁与地下室顶板混凝土之间浇筑连接砂浆,以增强连接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这种嵌固方式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地下室顶板。
3. 钢结构连接:在地下室顶板与周围结构之间设置钢构件,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将其连接起来。
这种嵌固方式适用于较大跨度或需要较高抗震性能的地下室顶板。
4. 锚固嵌固:使用锚固器将地下室顶板固定在周围结构中,常见的锚固器有膨胀锚固器和化学锚固器,通过在预埋管道或孔洞中注入固化材料,将地下室顶板固定牢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下室顶板嵌固端条件,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地下室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和承载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地下室顶板与周围结构的位移、变形等因素,确保嵌固端条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理解HiStruct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对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条件和说明如下: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主楼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裙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HiStruct注:实际设计中地面处经常遇到主裙楼楼板标高不一致有较大降板的情况,设计中各有各的做法,比如以1/3层高控制错位,规范应对此有具体规定比较合适。
2 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地下一层相关部位楼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HiStruct注:侧向刚度如何计算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对于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和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应该有区别的规定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
3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HiStruct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大量应用,此条应明确是仅放大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还是柱的承载力需放大。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同第3点的注。
5 地下室顶板的梁柱不应先于地上一层的柱根屈服。
[条文说明]:1)本条文字表达略有调整。
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指柱网内设置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例如,取150mm。
2)相关部位一般指按45°扩散范围且不超过15m。
3,4)为了能使地下室有效地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因此,提出了设计要求:框架柱嵌固端屈服时、或剪力墙墙肢的嵌固端屈服时,地下一层对应的框架柱或剪力墙墙肢不应屈服。
嵌固端(嵌固端在基础顶和地下室顶板的区别)
嵌固端(嵌固端在基础顶和地下室顶板的区别)【范本一】嵌固端(嵌固端在基础顶和地下室顶板的区别)一:基础顶的嵌固端1.1 说明:基础顶的嵌固端是指在建筑物基础顶部进行嵌固操作的一种结构处理方式。
1.2 操作流程:1.2.1 测量基础顶板与墙体之间的高度差。
1.2.2 使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填充高度差,以保证顶部表面平整。
1.2.3 进行嵌固处理,将嵌固端与基础顶固定,确保其牢固可靠。
1.3 主要材料:1.3.1 基础顶板1.3.2 嵌固端1.3.3 填充材料1.4 注意事项:1.4.1 嵌固端与基础顶板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缝隙,以便在建筑物受到地震等外力时能够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以减轻建筑物结构的受力。
1.4.2 使用的填充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水、抗压和耐久性能,以确保嵌固端的稳固性。
二:地下室顶板的嵌固端2.1 说明:地下室顶板的嵌固端是指在地下室顶部进行嵌固操作的一种结构处理方式。
2.2 操作流程:2.2.1 测量地下室顶板与墙体之间的高度差。
2.2.2 使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填充高度差,以保证顶部表面平整。
2.2.3 进行嵌固处理,将嵌固端与地下室顶板固定,确保其牢固可靠。
2.3 主要材料:2.3.1 地下室顶板2.3.2 嵌固端2.3.3 填充材料2.4.1 嵌固端与地下室顶板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缝隙,以便在建筑物受到地震等外力时能够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以减轻建筑物结构的受力。
2.4.2 使用的填充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水、抗压和耐久性能,以确保嵌固端的稳固性。
【范本二】嵌固端(嵌固端在基础顶和地下室顶板的区别)一:基础顶的嵌固端1.1 介绍基础顶的嵌固端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用于加固和稳定建筑物的基础顶部结构。
1.2 流程1.2.1 测量基础顶板与墙体之间的高度差。
1.2.2 使用适当的填充材料填充高度差,使其表面平整。
1.2.3 将嵌固端固定在基础顶板上,确保其稳固可靠。
1.3 材料主要使用的材料包括基础顶板、嵌固端和填充材料。
建筑地下室顶板嵌固的设计方法
建筑地下室顶板嵌固的设计方法摘要:目前,随着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安全稳定的嵌固部位时,由于嵌固部位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受力,因此要一定要确保所选嵌固位置可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
基于此,现对建筑地下室顶板嵌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顶板嵌固;设计方法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嵌固端也就是固定端,主要是保证结构部件固定端部偏移。
当建造高层建筑时,为了防震减震通常情况下会建造地下室,地下室还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强结构设计的倾覆力等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进行计算是,务必正确选择建筑结构中的固定端,这直接影响结构部件中的承载力的分配、结构中侧应力的大小、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一般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地下室顶板作为建筑结构的固定端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合理选择地下室的固定端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地下室顶板作为建筑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将地下室顶板用作上部分结构嵌固端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1)地下室顶板的高度和室外地坪高度一致,通常情况下大于其地下一层层高的1/3;(2)地下室柱子的截面保证为纵向钢筋面积,不仅只是单一的满足与计算需求,还要保证地上那层对应的柱子侧纵向钢筋面积保持在1.1倍以上(地下室柱子所多处的纵向钢筋不能往上延伸,而是要固定与地下室顶板的框架之中),地下室剪力墙的配筋数量要多于地上一层剪力墙的配筋数量。
(3)地下室顶板不能设计一个大洞,而是要采用现浇板结构,现浇板的厚度要大于180mm,混泥土强度等级要大于c30,这种形式要使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的配筋率要大于0.25%。
(4)结构边柱和角柱之间只有一个梁,为此要多加一个梁截面,或者只是增加一个配筋梁。
这样以来就能实现梁端界面弯矩承载力大于柱下端的承载力,(5)由于地下一层的下端柱面会出现塑性铰,并不是梁的节点两侧出现塑性铰。
一般情况下是提升地下室顶板梁的承载能力以及提升地下室柱顶承载力来进行柱底的嵌固。
规范对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
规范对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需满足下述条件:
1、刚度地下一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3.5.2.2条的“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3、构造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4、配筋板: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柱:地下一层柱每侧纵筋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一侧纵筋面积的1.1倍。
梁:地下一层的梁顶面和底面的纵筋不应小于计算配筋值的1.1倍。
墙:○1地下室外墙竖向及水平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
○2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5、承载力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
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应小于上柱下端
实配的受弯承载力的1.3倍。
即图中○1+○2+○3处截面同向受弯承载力之和大于○4处截面同向
受弯承载力的1.3倍。
注:抗规6.1.14条条文说明,当梁、柱纵筋面积增加10%后,可满足上述承载力的要求。
依据规范:抗规6.1.14条及条文说明,高规12.2.1条和12.2.5条及条文说明。
嵌固端的要求
嵌固端的设计要求一.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1.刚度比:抗规6.1.14,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注:1.“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2.侧向刚度比是剪切刚度比。
而高规3.5.2条,注:1.高规的刚度比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三种刚度比,和抗规是不一样。
2. 高规没有提及相关范围内的刚度?2.楼板: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8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抗规6.1.14条,高规3.6.3条。
3.抗震等级:-------抗规6.1.3条,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高规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相应调整:抗规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2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规范不会告诉你,原来地下室顶板作嵌固端这么容易实现……
规范不会告诉你,原来地下室顶板作嵌固端这么容易实现……感谢原⽂作者:刘孝国由于「⾼规」剪切刚度计算公式存在未考虑梁柱刚域中柱刚域对层⾼影响等不合理情况,间接导致了地下室顶板很难满⾜嵌固。
PKPM软件计算时考虑以上不合理情况,进⾏改进,实现了楼层剪切刚度的合理计算,更容易满⾜地下室顶板嵌固的条件,实现地上结构清楚的计算模型。
前⾔在结构设计中,对于带地下室的结构,需要按照抗规与⾼规要求,计算地下⼀层的剪切刚度与地上⼀层的剪切刚度⽐,去判定结构能否在地下室顶板嵌固。
⽽楼层剪切刚度的计算按照⾼规附录E.0.1的要求执⾏时,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剪切刚度的计算仅仅考虑楼层中竖向构件墙、柱刚度的影响,不考虑⽔平构件对楼层刚度的影响,计算剪切刚度的层⾼直接取本层层⾼。
⽽实际⼯程中地下室顶板的梁或者转换层的梁⼀般情况下截⾯均⽐较⼤,如果仅按规范的层⾼取值,会导致本层剪切刚度计算偏⼩,很难满⾜规范剪切刚度⽐的要求,当然地下室顶板作为楼层嵌固端就很难实现。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结构嵌固部位时,只能将结构的设计嵌固端移动到结构的最底部,这就导致设计中涉及到⼀系列规范要求的楼层指标问题很难解决,⽐如,⼟约束⼤⼩的确定问题、剪重⽐调整问题、0.2V0调整问题等。
在结构设计中希望能通过加⼤构件截⾯、调整结构布置、层⾼考虑柱刚域影响等⽅法尽量达到地下⼀层“相关范围”的剪切刚度⽐⼤于地上⼀层的剪切刚度⽐,⽽实现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嵌固,这样可直接按照砍掉地下室的模型进⾏上部结构的设计及规范中各项指标的控制。
⾼规附录E.0.1剪切刚度的计算公式中的层⾼⼀般处理中均认为是建模的楼层层⾼,该层⾼⼀般取柱所在的⾼度,但是实际上不同的梁⾼度对于柱的约束不⼀样,进⽽引起楼层刚度的变化。
梁越⾼对柱约束能⼒越⼤,剪切刚度应该越⼤,但是规范公式未真实反应这种情况。
本⽂按照⾼规对于梁柱刚域的要求,计算剪切刚度时考虑柱刚域长度,层⾼按建模层⾼扣除柱刚域的⾼度作为计算剪切刚度的层⾼,这样的计算⽅法使得计算的楼层剪切刚度更为合理,地下室顶板也更容易满⾜规范嵌固的条件。
嵌固端的要求
嵌固端的设计要求一.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1.刚度比:抗规6.1.14,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注:1.“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2.侧向刚度比是剪切刚度比。
而高规3.5.2条,注:1.高规的刚度比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三种刚度比,和抗规是不一样。
2.高规没有提及相关范围内的刚度?2.楼板: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抗规6.1.14条,高规3.6.3条。
3.抗震等级:-------抗规6.1.3条,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高规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相应调整:抗规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2.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探讨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探讨摘要:通常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地下室结构,而在选择结构的嵌固部位时要保证其合理性与正确性,因为嵌固位置的选择对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受力状态的符合程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就针对选择地下室作为结构嵌固端常用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说明利用satwe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嵌固端选择地下室顶板位置时需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以及地下室顶板无法作为嵌固部位时的观点,最后提出确定上部结构嵌固端的楼层侧向刚度比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1 选择结构嵌固端常用方法1.1 嵌固水平位移法该方法是把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通常在基础底板处设置嵌固端,然后计算出地下及上部结构各楼层侧向刚度比的大小(不考虑回填土对地下室楼层侧向刚度的贡献),根据计算的楼层侧向刚度比确定上部结构在地下室的嵌固部位,即认为其所对应部位的水平位移要求为零。
利用嵌固水平位移法确定嵌固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比。
通常计算楼层侧向刚度的方法包括三种,即剪切刚度、剪弯刚度以及抗震规范中所建议的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过程中三者的具体含义各不相同,计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抗震规范提出的计算方法建议设计方案过程中,可以利用剪切刚度比将地下室侧向刚度比估算出来。
而“高规”宣贯培训材料则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剪切刚度比作为地下室侧向刚度比,或者采用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地下室结构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比值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即可取地下室及以下各层地下室顶板处的水平位移为零的位置作为水平位移嵌固部位。
1.2 弹簧刚度法利用弹簧刚度法进行计算时,同样是把将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过其嵌固端通常选在基础底板位置,并将水平弹簧刚度引入每层地下室的楼板处,水平弹簧刚度值的大小体现出地下室受回填土约束作用的高低。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弹簧刚度法确定嵌固端,需要将水平弹簧刚度的具体值确定出来,该过程相对比较困难。
关于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探讨-百度文库.
20108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所谓嵌固部位也就是预期塑性铰出现的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可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
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设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
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 是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本文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办公大楼工程的一层地下室不作为嵌固端的确定进行讨论,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深圳宝安沙井的安托山综合管理办公大楼,本文主要是讨论该工程的一层地下室不作为嵌固端的问题,根据使用功能,一层板面高出地面 1.5米,是半地下室,层高限制部分选用无梁楼盖。
下图是安托山酒店的整体效果图和一层总平面图。
图 1安托山酒店效果图图 2酒店一层地下室平面图2结构嵌固端的条件2.1单层地下室建筑单层地下室建筑宜将基础底板作为结构嵌固部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基础的“ 无限刚” 的假定,也为首层楼面的灵活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洞口。
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会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所引用的工程,计算时地下室外墙按梁输入,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为 3,半刚,使程序将结构在基础底板处嵌固。
侧向刚度的 2倍。
规范要求,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应塔楼侧向刚度的 2倍, 但实际上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塔楼的侧向刚度是不连续的,至少很大部分是不连续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地下室往往有较厚的侧壁和地下水池、人防墙体等混凝土墙,从而大大增加了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但这些构件与上部结构是不连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当然如果地下室与基础设计成箱形基础时,刚度的均匀性要好得多; b 地下室往往比塔楼平面大,抗侧力构件数量增多。
因此,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往往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一种弹性的。
嵌固部位的判断方法
嵌固部位的判断方法说实话嵌固部位的判断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总是搞不清楚到底该依据啥,感觉特别迷茫。
我试过查阅好多规范条文,那密密麻麻的字,看着就头疼。
比如说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里讲了不少相关的知识,但刚开始看就跟看天书似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实际项目里,我就单纯地按照基础顶面来判断嵌固部位,心想这不是基础在底下嘛,基础顶面肯定就是嵌固部位了呗。
结果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这个项目里,有特殊的地下室结构,地下室顶板比较厚,而且配筋这些都比较特殊。
经过和有经验的工程师交流才知道,像这种情况,地下室顶板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可以作为嵌固部位的。
那满足啥条件呢?我整了个小本子总结呢。
首先要有足够的刚度,就好比一个椅子是不是稳固,得看它的腿是不是够粗一样,地下室顶板的刚度就像那椅子腿。
这个刚度呢,可以通过计算它的侧向刚度比来确定,就像是比较两个东西谁更结实那样。
还有板厚也有要求,这个板厚不能太薄啦,太薄的话就没法起到嵌固作用,这就跟一张薄纸没法固定住啥东西一个道理。
而且配筋要很合理,得跟得上那受力的要求呢。
我还遇到过那种多层建筑带半地下室的情况。
这时候判断嵌固部位又得重新衡量。
如果半地下室也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它也有可能成为嵌固部位,不能就只想当然地觉得地上一层下面就是嵌固部位了。
通过这么多的折腾,我现在总算有点感觉了。
判断嵌固部位一定得综合去看整个建筑结构的情况,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
规范要仔细研究,每一个项目的结构特点也得摸透。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完全掌握,偶尔也会犯迷糊,但比刚开始的时候可强太多了。
比如说有的时候会忘记再复核一下抗震的特殊要求,这也是容易犯错的点。
总之继续积累经验肯定是没错的啦。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判别标准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的判别标准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抗规》6.1.14):1.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3)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3.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3.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4)4.1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4.2.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4.3若由于地下室大部分顶板标高降低较多、开大洞、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或地下1层为车库(墙体较少)等原因,不能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时[重要提示]以上4.2;4.3条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是否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是能否作嵌固的标准之一。
楼板开洞没有量化标准(可按开洞面积不大于30%),楼板错层没有量化标准(可按错层面积不大于30%)。
6.1.14条文解释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注意该相关范围与6.1.3条抗震等级相关范围的区别,后一个相关范围据其条文解释是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一般可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
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顶板
一个建筑地下室顶板是不是嵌固端,不在于SATWE里面的回填土约束m值为-1还是3.
一个方案定下来后,嵌固端在哪里就是个常量,不是你选用哪个参数就能给你放到哪层去。
想知道地下室顶板是否嵌固,很简单,在satwe后处理时计算方法选择剪切刚度,然后看地下一层与一层侧向刚度比,满足抗规就是嵌固,不满足就不是嵌固。
《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抗震规范》6.1.14条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可以看出,《抗震规范》对嵌固部位的条件更为详细,分为两部分:刚度比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1)关于刚度比
规范提供了三种楼层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分别是剪切刚度比、剪弯刚度比和地震力与相应的层间位移比。
确定地下室嵌固部位计算时,一般建议采用剪切刚度比或地震力与相应的层间位移比的计算方法。
(2)关于抗震构造措施
大约有7个方面的要求,以地下室一层顶板嵌固部位为例:地下室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室一层以下楼层或地下室没有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宜小于本层层高的1/3。
边柱处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无抗震墙或约束不好时,边梁应采取增加箍筋等抗扭措施。
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值得注意的是,satwe软件没有自动实现本条要求,设计人员可在施工图设计时将钢筋放大系数取为1.1,增加的纵向钢筋不应向上延伸,可锚固在地下室顶板框架梁内。
地下室顶板的框架梁应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承载力之和。
本条satwe软件自动实现。
带地下室的剪力墙结构,其底部加强区的上限高度,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的层数和高度;加强区下限高度通常从地下室一层起算,地下室一层以下可以不加强。
地下室嵌固部位的设计步骤,以无人防要求的地下室为例:第一步:进行方案设计。
将地下室欲设置为嵌固部位的楼层(通常为地下室首层),按规定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构件采取加强措施。
第二步:计算层间侧向刚度比,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嵌固部位可预定在基础地板处!
如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刚度比计算方法,应将<地下室层数>设为0或将<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作用的相对(弹簧)刚度比>设为0,即在计算层间刚度比时不考虑回填土的影响。
如采用剪切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可以将以上两个参数按实际情况输入,进行第一次试算。
考察计算结果,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没有大于2倍,可增加该地下室的侧向刚度重新计算,或者将主体结构的嵌固端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
第三步:设定回填土约束刚度比,按工程实际情况设定地下
室层数。
如果地下室满足嵌固条件,将<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作用的相对(弹簧)刚度比>设为负数m,表示地下室下部有m层无水平位移,按嵌固水平位移法进行后续计算。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一般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底板处,并根据回填土的约束情况输入1~5之间的正数,按弹簧刚度法进行后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