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眼中的“自然人”及其培养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与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大家,但是对于我们后世影响最大且最有争议的是卢梭。在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方面继承与发扬了17世纪以来欧洲盛行的“自然状态”、“自然适应性原则”与“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于属于自己的自然教育体系。卢梭的自然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而服务的,通过自然人的培养,卢梭期望改变当下的“文明社会“,建立理想中的社会。下面就对卢梭眼中的自然人进行简要地论述与思考。

一、脱离“文明”社会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身为造物主所创造的人具有内在的自然,即人的天性及身心发展规律,是人类初始的原本的状态,是一种回到本性的智慧。①故卢梭认为在教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天性与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

但是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说:“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卢梭在天性本善的基础上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善良的、平等的,他们自由的成长与发展着,但是只要他们到了人的社会里进行培养,那么这种自然状态就会终结。因此卢梭不主张在人的社会里培养自然人,只因为人的社会里,教育不能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区培养人,而使其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然人,成为了文明社会里的奴隶。

遵不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去培养人的最大区分在于是否给予人充分的自由而不去过分的压制其成长。卢梭对于当时的“文明”社会是不满的,卢梭认为当时的“文明”社会对人充满了压榨与剥削,从人一出生就会受到这种残酷的剥削与压榨,自然不可能培养出自然人。卢梭对于“文明”社会的看法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卢梭认为自从私有制出现后,社会就变坏了。占有大宗物质资料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已有的阶级结构而对教育进行干涉,他们为被统治的人民设计好了人生的规划与社会角色——奴隶。因此他们在教育中只会对人民进行压制与虐杀,剥夺他们的充分自由,违背他们的自然天性。故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是不平等的,不自由的,受到严酷的约束与压制,他们的人性自然也变得邪恶。

卢梭认为生活在以私有制为根本的“文明”社会下的人,他们是不自由、不平等的,他们被限制在特定的社会地位与职业中,他们是虚伪的戴着面具的人,他们不是自然人。故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明确提到:“教育应当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因社会的污染而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②因此为保持儿童这种善良的天性,卢梭主张对儿童实施的是一种“消极教育”,主张儿童必须在15岁前到乡村去成长与接受这种消极教育。

在乡村成长与教育的人因为摆脱了束缚,他应该成为这样的人:顺应了自然而使得他的天性是善与率真的,他能理性的思考问题,具有良心而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因生活在自然状态下,他的身体健康,感觉灵敏,能力突出而可以自食其力而不像阔少、王孙公子那样依赖他人而活,他是独立的个体,为自己而生活;他不会被束缚在某一位置或职业中,他可以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卢梭认为在现存的“文明”社会秩序中,所有的地位都是有标记的,每个人都不得不为取得他的地位而受教育。但是如果只按照某种固定的地位和职业的要求去培养一个人,这种教育的目标就很狭隘,这种目标下的教育既不能发展儿童的天性,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一旦遇上不同的情况,也就无所适从,因此卢梭主张接受另一种教育而使得自然人在发展天性的同时可以发展其的适应能力,不被固定于特定地位与职业(这为他日后回到城市,做契约社会中的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卢梭培养的自然人是自由的、独立的、平等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些自然人的品质使得他与“文明”社会被束缚且虚伪的公民不同,他因没有遵守“文明”的社会规范而显得野蛮,但他却因自己的真

①沈芳芳.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33-137.

②沈芳芳.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33-137.

诚与善良,自己的自由与适应性而变得高贵,他成了处于这个“文明社会”高贵的野蛮人。

二、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合格的自然人

为了能成为一个高贵的野蛮人,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的人。卢梭作为否定经验先赋论者认为光有善良的天性还不行,人所有自然人应有的品质是在后天受教育而来的。“我们出生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后天所需要的东西全部由教育赐予我们的。”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在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是人可以控制的,事物的教育可以部分人为控制,而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受人的控制。我们想要成为自然人就必须要顺应自然天性与身心的发展,必须使得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达到协调一致以达到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顺从和配合自然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自由生长的植物,虽然保持着人们强制它倾斜生长的方向,但是它们的液汁并不因此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且,如果这种植物继续发育的话,它又会直立地生长的。”儿童的成长如同植物的生长,其自然的本性不能以外在力量来强迫,因此对于自然人培养的教育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为了使得经教育培养后的自然人能成为自然人,教育者应遵循人的自然天性与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教育,卢梭将这种教育称作自然的教育。

(一)培养率真

卢梭认为自然人与非自然人的重要区别在于性格是否保持率真。非自然人被囚笼所束缚而使得他的性格变得虚伪与伪善,在卢梭看来这是违背本性的。因此作为自然人,他的性格发展必须保持天性的善而不是社会的伪善。作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者他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儿童在15岁之前的教育与生活应在乡村,要远离城市。在卢梭看来城市便是腐朽与罪恶的封建制度与其文化的集中地,儿童若长期处于这种地方,他的天性便会受到腐蚀而变得虚伪与不善,他便不能得到率性的发展。乡村是还没有被透彻的侵蚀,乡村还保持着人的自然状态。儿童在15岁前,他还不能自主的辨别善与不善,他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儿童的天性,保持儿童心灵里的率真,他的15年的生活应在乡村中度过。

2.教育者在教育儿童时应给予充足的自由,要将儿童当作儿童的样子来教育。教育活动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不要把对于成人的规范与学习内容交给儿童,要给予儿童自由与有趣的,能给予儿童充足想象的学习内容。教育不应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也不要提前将社会的罪恶告诉儿童以免提早对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此外,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不可像旧教育一样将儿童束缚在课堂中,束缚在教育制度中。卢梭认为自然的教育应是一种田园与家庭式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家长的角色,整个教育过程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没有统一的教学制度。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儿童既可以在室内被教育也可以在室外,在田园中被教育,儿童多接触自然与自然中的事物利于儿童率真的性格培养,利于培养他们清澈的心灵。没有统一与死板的教育制度,儿童可以自由的发展而不受严格的约束。没有压制与约束的教育是可以培养一个自由,率真的自然人,他不会虚伪与伪善,他待人是真诚与友善的(当然,教育者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在儿童率真发展中触及原则问题,损害他人利益时,教育者必须用严格的约束改正儿童长歪了的性格与品质)。

(二)培养健康的身体

卢梭认为自然人的身体必须强健,身体上的健康是自然人精神上健康的保障与基础。他说:“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①又说:“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②因此卢梭花了不少的笔墨谈及如何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而关于养护身体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卢梭分阶段教学中。卢梭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遵循着他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儿童的每一自然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特点与任务。在卢梭的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婴儿期与儿童期的教育偏重于身体教育,而在这两个阶段卢梭又提出一些身体教育方法。

卢梭认为婴儿期的儿童在心理方面是既无感情又无思考能力的,甚至是感觉能力也是非常微弱的;在身体方面,儿童的身体是软弱无能的,柔韧的,适宜锻炼。因此,综合而看处

①卢梭.爱弥儿(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

②卢梭.爱弥儿(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