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主观题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来自百度文库
1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有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扬长避短,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因素。 (1)遗传素质。
9.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11.教育与生产力不平衡的表现。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9.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选择功能 20.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1.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 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2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内容。 (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成熟程度。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 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继承性; (5)长期性;(6)生产性;(7)民族性;(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 活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4)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 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5)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 3.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4.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5.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20 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思想、内容、手 段和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至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 内容甚至方法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14.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继承。) (3)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有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扬长避短,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因素。 (1)遗传素质。
9.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11.教育与生产力不平衡的表现。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9.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选择功能 20.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1.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 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2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内容。 (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成熟程度。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 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继承性; (5)长期性;(6)生产性;(7)民族性;(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 活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4)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 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5)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 3.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4.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5.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20 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思想、内容、手 段和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至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 内容甚至方法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14.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继承。) (3)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