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初中语文教材必背古诗
初中语文教材必背古诗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4. “星汉”:银河。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点明观海的地点。
那大海的波澜壮阔一下就展现在眼前,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多有画面感啊!接着看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可突然秋风一吹,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
这一静一动的描写,真是绝了。
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更是神来之笔,好像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似的,把大海的浩瀚无垠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写这诗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着豪情壮志,他眼中的大海就像他的胸怀一样宽广。
三、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乱世之中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同时又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运用片段:我站在海边,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大海就像一个神秘的巨人,包容着世间万物。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大海,是不是像曹操诗里写的那样有气势?那海水涌动的时候,就好像有无限的力量在里面。
曹操看到这样的大海能写出这么棒的诗,咱站在这儿,怎么就不能有点灵感呢?这大海就像一个宝藏,曹操从中挖出了诗,咱们也得努力挖掘出点啥总不能光看着发呆吧?”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1.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山气”:山间的云气。
二、赏析:陶渊明这首诗很有意境。
人教版 中考 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
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
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教版语文古诗初中全部
人教版语文古诗初中全部《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衍生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包纳万象的壮丽景象。
情感方面,表现出诗人曹操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和伟大抱负。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通过对海水、山岛、草木、秋风等实景描写,以及想象日月星辰在大海中运行这个虚景的描写,虚实结合,展现出大海包容宇宙间一切的恢宏气象。
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堪称千古名句,将大海那种雄浑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既有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又有着文学家的细腻情感。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组织的海边研学活动中,看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我不禁想起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那起伏的海浪,就如同曹操笔下描写的一样壮观而富有力量。
我能感受到大海的深沉与广袤,仿佛它也有着曹操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例子二:演讲比赛时,如果主题是关于志向远大。
我或许会这样说:“就像曹操在《观沧海》中所展现的那样,他站在碣石山上观望着沧海,心中却有着伟大的抱负。
他笔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海浩瀚深邃,而曹操以大海自比,他的志向也如同这大海能够包容天下。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远大志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例子三:写作文描写秋天的大海景色时,我会借鉴曹操的写法:“秋意渐浓,站在海边的我望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思绪飘到了曹操东临碣石时看到的沧海。
那时也是秋风萧瑟,而眼前的场景和曹操看到的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大海中的水浪不停涌动,正对应着诗中‘洪波涌起’的描述。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几首初中七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同时“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夜来风雨声”则暗示了春天的多变,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
3. 《望岳》- 作者:杜甫- 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
诗人通过提问“岱宗夫如何?”引出对泰山的描绘,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壮丽,而“阴阳割昏晓”则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抱负。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雪景图。
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现雪后江边的寂静与空旷,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
5.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分别描绘了日落和黄河的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课后古诗赏析
古诗欣赏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
“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大家要多背诵唐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自(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出自(曹*"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出自(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里白沙堤。
【西*月】出自(*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出自(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出自(曹*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出自(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出自(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自(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出自(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出自(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文选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赏析汇编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2.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1、《无题》李商隐主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动人。
2、《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角度:诗意: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情感:这两句诗使诗境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默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3、《论诗》赵翼清代学者、诗人《瓯北诗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唐“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用典。
斩楼兰:据考证,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5、《相见欢》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主旨:写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角度:诗意: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还乱,是紧紧缠绕人的是离愁。
修辞:用丝缕比喻愁思,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6、《浣溪沙》晏殊北宋词人主旨:抒写对人事的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角度:诗意:花儿凋谢了,忍见它伴随着残春消逝;燕子又来了,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
情感:通过对易逝的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写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语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7、《龟虽寿》曹操赏析“老骥伏枥,志——,烈士——壮心——”内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胸中任然有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翻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对理想的追求永不会息。
九年级古诗词大全必背人教版
九年级古诗词大全必背人教版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可牛了,站在碣石山上看大海呢。
你看那大海的水啊,水波荡漾的,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上。
海边的树木密密麻麻的,各种草也长得特别茂盛。
秋风一吹,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浪,那场面老壮观了。
曹操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他觉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这大海里出来的,银河的星光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一样。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唱完歌后的一个小感叹,用来抒发他的壮志豪情。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杨花飘落完了,杜鹃鸟也在那叫个不停,这个时候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地方可远了,还要经过五条溪水呢。
李白这重情重义的人啊,就把自己的忧愁之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跟着王昌龄一直到夜郎的西边去。
他这想法很妙啊,就像让月亮当快递员,把自己对朋友的牵挂给送过去。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诗人在旅途中,旅途的路在青山之外延伸着,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面行驶。
潮水涨起来了,江水和两岸齐平,江面显得特别宽阔,顺风行船,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还没消退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的春天在旧年还没过去的时候就已经到来了。
最后诗人发愁了,家书要怎么寄回去呢?只能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带到洛阳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很厉害呢,新旧交替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马致远写的这个小令可太有画面感了。
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树上还有几只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有一座小桥,桥下有流水,旁边还有几户人家。
可是诗人呢,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迎着西风。
初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赏析总复习
人教版必背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①清新秀逸俊美清秀清幽淡远高雅委婉含蓄而有韵味雄放壮阔慷慨悲壮雄健遒劲豪爽苍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晓畅朴实无华通俗传神生动活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气势磅礴亲切感人情景交融言简意赅细致入微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想象大胆神奇叙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解题思路与技巧]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唐诗宋词里有人生旅途的羁苦,有怀乡思亲的愁绪,有志存高远的信念,有引人深思的哲理,有满腔热忱的爱国之心,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骨。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进行解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价值。
以下是对一些经典古诗词的解析: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通过描写白天的进程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无限渴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人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和更高的目标,永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夜晚的明月和思乡之情,诗人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通过描绘瀑布的流动和高度,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味着瀑布的高度和气势,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的简要解析。
这些古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以及思考人生和自然的深层意义。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梳理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重点赏析:这首词“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浊酒”两句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抒发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七年级上册0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0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现在让我们分句来细读,先读上阕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再读下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但人却在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观这首词的整个层面,它的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语浅情深,集中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更使这首词作品流传千古,这是这首词作品最成功之处1.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②商女:卖唱的歌女③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1. (2003年梅州市题)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八年级上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