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活动记录
小学德育活动记录1. 引言德育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档记录了小学德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效果,旨在帮助教师们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
2. 活动一:班级协作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日活动内容本次德育活动主题为班级协作,通过协作完成一项任务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为5人,要求组员互相合作、相互扶持; - 每个小组分配一项任务,如搭建积木、拼图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互评。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班级协作的德育活动,学生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互相合作、分享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他们也更加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此外,他们通过互相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促进了个人成长。
3. 活动二:公益行动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5日活动内容本次德育活动主题为公益行动,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公益机构的工作和意义; - 学生们自愿参与社区中的公益活动,如清洁公园、植树造林等; -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制定改进计划。
活动效果通过参与公益行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社区公益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公益活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社区环境和他人的生活。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行动,并制定了未来参与更多公益活动的计划,展示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社会参与意识。
4. 活动三:文化体验活动时间:2021年3月8日活动内容本次德育活动主题为文化体验,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 学生们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写作总结。
小学生品德教育实践案例
小学生品德教育实践案例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规范行为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个小学生品德教育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品德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背景李明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展现出优秀的品德,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案例分析一、参加支教活动李明暑假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前往偏远山区的小学进行集中辅导。
他通过与当地孩子们交流,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并积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环境。
他捐赠了自己的课本、文具和学习资料,并发动周围同学和家长捐助教育用品。
他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被评为“优秀品德学生”。
二、成为环保小卫士李明关心环境保护,经常组织同学们参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主题活动。
他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他还在学校周围植树种草,积极参与绿化行动。
由于他的努力,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同学们的环保行为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帮助弱势群体李明在学校中关心那些身体残疾或有困难的同学。
他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在班级中呼吁其他同学也关心他们。
此外,他还参加了反欺凌小组,在校园中宣传反欺凌知识,努力维护学校的和谐氛围。
四、诚实守信李明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无论是遇到考试作弊还是发现他人不正当行为,他始终选择坦诚面对。
他的诚实守信为他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也为他自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品德教育实践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正确价值观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品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更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有价值观念的人。
品德教育的实践,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性格,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培育人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有用之才。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老师多次提醒他,但他并未改正自己的行为。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学生问题识别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问题是频繁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也违背了课堂纪律。
小明可能因为好奇心强、寻求关注等原因导致这种行为。
2.目标设定针对小明的问题,根据小学德育目标,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小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明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明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并向他人承诺改正自己的问题。
3.常规方法的评估和反思老师在之前多次提醒小明,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小明的重视并帮助他改正问题。
这种方法的评估和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小明的问题。
-方法是否有效地引起小明的重视和思考。
-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小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解决方案1.创设情境老师可设计一堂专门讨论纪律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课程,通过故事、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引导思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自己是否经常被他人的悄悄话干扰过?如果是,是否觉得不舒服?-如果每个人都随意说悄悄话,课堂还能有秩序吗?3.分析问题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小明可能因为什么原因频繁说悄悄话。
同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纪律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4.规则讨论和制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制定一份课堂规则,明确规定不得在课堂中说悄悄话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5.承诺行动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小明向班级道歉,并承诺自己将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案例,我选择了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在班级中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表率,并且在校园中具有极高的声誉。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小明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一次,班级里的同学们正准备上晨读课,老师突然宣布有一个突发任务,要求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一项服务项目。
该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跟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找到他们中的难题并提供帮助。
在这个任务进行的时候,小明没有犹豫地走入了一年级的教室,主动找到了一个比较羞涩的小男孩,并开始与他交流。
小男孩因为刚刚转学,对新环境还不熟悉,面临着适应问题。
小明很细心地倾听了他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了鼓励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课间时间里,小明主动帮助小男孩找到了学习小组,并且在课堂上经常与他一起做活动,让他快速融入了班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展现了很多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特点。
首先,他展现了同理心和善良的品质。
他能够体会到小男孩因为转学而面临的困难,并积极主动地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其次,小明展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他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别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此外,小明还展现了团队合作和关怀他人的态度。
他不仅帮助小男孩解决困惑,还帮助他找到了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与他共同学习和玩耍,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友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是通过他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的驱动的结果。
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大,使得班级中的团结和友善氛围得以培养和维持。
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先,提供榜样。
小学生对身边的成年人和同学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所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榜样。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树立正确的品格和道德标准。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互助小组、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案例: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下面就来介绍一个成功的德育案例。
某中学开展了一项名为“关爱行动”的德育活动。
他们发现学校里存在着一些学生因为家庭问题、学习压力等原因而处于困境中,这些学生的品行开始有所下降,学习成绩也出现了问题。
学校决定开展一项“关爱行动”,对这些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
首先,学校成立了一支“关爱小组”,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等组成,负责了解并帮助这些学生。
他们每周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以便找到合适的帮助方式。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些志愿者活动,邀请学生们参与。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们了解了更多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最后,学校邀请了一些社会上成功人士和专家学者来给这些学生做一些心理讲座和成长规划。
这些讲座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经过学校的努力,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学生逐渐走出了困境,品行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而且,整个学校的正能
量也得以传播,形成了浓厚的“关爱”氛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付诸实际行动。
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一个德育教育案例来说明。
这个案例是发生在小学的四年级班级中的。
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小明品行一直不太好,常常懒散散漫、爱打架斗殴,不遵守纪律。
这给班级带来了许多麻烦,不仅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决定采取德育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首先,老师和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老师耐心倾听小明的问题,了解到小明家庭环境不好,长期缺乏关爱和教育,而且在学校的表现很差,朋友也不多。
其次,老师组织了一些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明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老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情商培养活动,教导小明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醒他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同时,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小明体验到积极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逐渐明白只有和大家和睦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
此外,老师还鼓励小明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逐渐理解到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辅导,小明逐渐改善了自己的行为。
他变得更加守纪律,不再打架斗殴,而且开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同学们也对小明的转变表示赞赏和肯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与辅导,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社交能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小学德育小故事
小学德育小故事故事一,《诚实的小学生》。
小明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小学生。
有一天,他在学校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明想了想,决定把钱包交给老师,让老师帮忙找到失主。
老师为小明的行为感到非常骄傲,奖励了他一枚小红花,并在班级里表扬了他。
失主得知后非常感激,送给小明一份礼物,并对他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好报的。
”。
故事二,《友爱的小学生》。
小芳是一个非常友爱的小学生。
她经常主动帮助同学,乐于与人分享。
有一次,班里的新同学小红来到了学校,但因为不熟悉环境,感到很孤独。
小芳主动走上前去,和小红交朋友,带她参加各种活动,让她感到温暖和快乐。
小红对小芳说,“谢谢你,你是一个真正的好朋友。
”小芳听了非常开心,她知道友爱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快乐。
故事三,《勇敢的小学生》。
小强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小学生。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个叔叔摔倒了,受了伤。
其他人都不敢上前去帮忙,只有小强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扶起叔叔,帮他擦干净伤口,并送他去医院。
叔叔非常感激小强,说他是一个勇敢而善良的孩子。
小强觉得非常开心,他知道勇敢并不可怕,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勇气的好孩子。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愿我们的小学生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背景
这个案例是发生在某小学的班级德育工作中。
该小学位于一个城市的郊区,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低收入家庭。
目标
该班级的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策略
以下是该班级采用的一些德育策略和活动:
1. 规范行为
- 老师制定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遵守。
例如,不欺负同学,尊敬老师等。
- 每周举行班会,讨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自律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集体活动
- 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运动会、音乐会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3. 奖励机制
- 设立表彰制度,对于在德育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 定期评选“德育之星”,让学生们争取这一荣誉,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成长。
成果
通过上述策略和活动,该班级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学生的行为规范明显改善,纪律问题减少。
2. 学生的友善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关系更加融洽。
3. 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结论
该小学班级的德育工作通过制定行为规范、组织集体活动和设立奖励机制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班级的德育工作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在德育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
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我所在的学校,我们开展了一次小学德育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更多的学生向这些优秀的榜样学习。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所参与评选的一等奖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
一天下午,正是体育课的时间,同学们正在进行晨跑锻炼。
突然,一个同学摔倒了,他的膝盖擦伤了,疼得哭了出来。
在场的其他同学纷纷停下脚步,有的围观,有的指指点点。
但就在这时,班上的一位同学小明走了过去,他蹲下身子,从书包里拿出纸巾和水瓶,帮助那位同学处理伤口,并安慰他不要哭。
之后,小明扶着同学一起回到了教室,还主动帮他拿书包,照顾他一整节课。
这个细小的举动,却温暖了整个校园。
这个案例之所以获得一等奖,是因为它展现了小明在关键时刻的正直和同情心。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友爱和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这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不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更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榜样力量。
在评选过程中,这个案例被一致认为是值得宣传和推广的典范。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小学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案例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正直坦诚,学会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养,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基本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多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他人善意的同时,也能够自觉地践行和传递正能量。
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的评选,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鼓励。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更多身边的好人好事,让这些美好的案例成为学校德育的典范,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下一代而努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案例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案例案例背景:教育是21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议题,教育水平的发展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建设与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明确指出: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合理表达、控制调节自我情绪;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
教师要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坚持因材施教、教好每名学生,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扶学习困难学生。
《2020年青白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中显示,我年级学生在“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劳动教育”五项评价中各项指标良好,仅“行为习惯”、“学习潜能”两项指标达标率低于青白江区平均水平。
这样的结果给我们明示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教育工作改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在工作中针对这样的不足,有意识地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行了研究。
案例描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方法多种,形式多样,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效果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巧用笔墨”这一策略。
这种方式实施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写。
但是要把握好时机,有一个原则,就是“及时”。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第一起案例是关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的问题。
这名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说话、打闹,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和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了他的想法和原因。
通过沟通,我发现他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和教育,导致了他在学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课堂纪律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班级中的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问题。
在班级中,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我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
一次,两名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执,情绪激动,几乎要打起来。
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的冲突,并在冷静下来后,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通过沟通,我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沟通不畅和情绪管理不当所致。
我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班级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培训,引导学生学会冷静处理矛盾,有效沟通,从而使班级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还有一起案例是关于学生在校园中捡垃圾的问题。
在学校的一次环保活动中,我发现一名学生主动捡拾校园中的垃圾,这种行为受到了我和其他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我看到了学生的这种行为后,及时组织了班级的环保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引导,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学校德育案例
学校德育案例引言概述: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介绍一些学校德育案例,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1.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某中学,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通过参与植树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1.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某小学组织了一次班级合作活动,要求每个班级设计并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某高中,学校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通过参与演讲比赛,学生们克服了公众演讲的紧张和胆怯,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并培养了自信心。
二、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2.1 弘扬传统文化某中学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教授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传统礼仪。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某小学,学校开展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要求学生们主动参与社区公益事务。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了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2.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在某初中,学校开展了一次关爱行动,要求学生们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参与关爱行动,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念,懂得了爱与奉献的重要性。
三、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3.1 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某高中开设了法律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们了解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
3.2 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在某大学,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
小学德育故事
小学德育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他非常喜欢欺负同学。
有一天,小明在学校里
捉弄了一个比他弱小的同学,抢走了他的玩具。
同学们看到了都很生气,但他们却不敢去告诉老师,因为小明平时总是欺负他们,他们害怕报复。
这时,班上的班长小华站了出来,她勇敢地走到小明面前,说,“小明,你为
什么总是欺负别人呢?你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吗?”小明听了以后有些愧疚,但他还是不愿意把玩具还给同学,于是小华决定去找老师帮忙。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找来了小明和小华,耐心地听取了他们的说法。
老师
对小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让他明白了欺负同学是不对的道理。
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同学道歉,并把玩具还给了他。
从那以后,小明不再欺负同学了,他开始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他和小华成了
好朋友,班级里的气氛也变得和谐了许多。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勇于正义、善良助人是很重要的。
小华勇敢地
站出来,帮助了同学,她的行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而小明也在老师的教育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学会了尊重和关爱他人。
德育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勇气和善良。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样的德育故事中受益,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愿我们的
社会充满爱与和谐,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这就是小学德育故事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从前有一位中学生叫小明,他是一名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某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德育叙事案例的比赛,小明决定参加。
比赛的主题是“友爱互助”,要求参赛选手提交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友爱互助的案例。
小明想了想,决定讲述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老人在路边坐在地上,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似乎是摔倒了无法站起来。
小明心里一动,赶紧走上前去扶起老人,帮他擦拭干净衣服,询问他是否受伤。
老人感激地看着小明,说道:“谢谢你,孩子,你是个好孩子。
”小明微笑着回答:“没有什么,我们应该相互帮助。
”小明把老人扶起来,陪他慢慢走到了他的家门口。
老人感激地请小明进屋休息片刻,为他端来一杯热茶。
小明坐在老人家中温暖的客厅里,和老人聊起了家常,了解了老人的一些故事和经历。
他才知道这位老人叫张爷爷,是这个社区的一位老居民,家里没有亲人照顾,生活比较困难。
从那天起,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看望张爷爷,陪他聊天,帮他做一些家务。
有时候还会给他买些生活用品和食物。
张爷爷很感动,对小明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我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你。
”最终,在比赛的颁奖典礼上,小明的案例“友爱互助”获得了一等奖,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在领奖致辞时,他说:“友爱互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这个世界将会更美好。
”小明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善举也影响了更多的人。
从那以后,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友爱互助的风潮,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明也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位爱心使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尊重。
友爱互助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也会让自己心灵更加充实和美好。
小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也为身边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让儿童在“场”——绿色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场景的“三生”行动
让儿童在“场”——绿色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场景的“三生”行动发布时间:2023-04-13T07:05:41.043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2年10月总第210期作者:王珊珍[导读] 绿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的选择,指明了教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性。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315800绿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的选择,指明了教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性。
它所关注的是“人”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独特生命,营造适合“人”发展的教育生态,着眼的是“人”的可持续生长。
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就是学生整个的童年生活。
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
德育必须坚守儿童立场,保卫童年,捍卫童真,守护童心。
审视当下的小学德育,笔者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消失”。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
”审视当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成人经常打着为了儿童未来幸福而牺牲掉儿童当下的幸福,童年的长度被压缩。
德育变成了教室里的道德说教、机械的行为训练、应付完成枯燥的任务。
儿童本质中好奇好问、纯洁天真、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等童年品质过早地被收藏。
童心缺失,童真迷茫,童趣无存,儿童在不知不觉地“消失”。
二是德育场景单一。
“场景”原指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是以人为中心的真实体验,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的融合连接。
而当下的德育内容繁多,行为养成、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
这些内容往往以单项的文件形式下达,反馈方式机械,重形式轻内化,与儿童的互动性不足。
德育的“场景”比较单一。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儿童作为德育的对象,并不存在于德育场景中。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观照儿童特性,笔者认为小学德育的绿色教育行动创新,不妨从“德育场景”入手,让儿童在“场”,从“生命”“生态”“生长”三个层面观照儿童中心,打造真实而高度融合的德育场景,从而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发展立德树“人”的真实内涵。
一、看到儿童的“生命”,照见童年幸福的时光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
一年级德育案例
一年级德育案例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德育案例,我深知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德育教育中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尊重他人。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我经常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比如,我会讲述关于友谊和互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同时,我也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我会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表扬学生的诚实行为,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
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也会特别注重学生的诚实,不允许抄袭和作弊的行为。
三、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班级活动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合作。
同时,我也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会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注重学生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
以上就是我在德育教育中的一些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小故事
小学德育小故事
故事一,《诚实的小男孩》。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诚实。
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钞票和信用卡。
小明想了想,决定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非常感动,他找到了钱包的主人,主人非常高兴,感谢小明的诚实。
从那天起,小明成了全校的楷模,大家都学习他的诚实品质。
故事二,《友爱的小女孩》。
小芳是一个非常友爱的小女孩。
她经常帮助同学,乐于助人。
有一次,班里的小明生病了,不能参加体育课。
小芳主动跑到小明家里,给他送去了一些水果和玩具,还陪他聊天,使得小明心情好了很多。
小明非常感激小芳的帮助,他们从此成了最好的朋友。
故事三,《勇敢的小勇士》。
小强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小男孩。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女孩被欺负,于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了她。
虽然小强也受了一些伤,
但他觉得非常值得,因为他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情。
从那以后,小强成了全校的小英雄,大家都很钦佩他的勇气和正义感。
这些小故事都是围绕着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展开的,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人格,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勇气的小勇士。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
小学一年级德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友善待人
案例一:帮助同学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善良友好。
有一天,他发现同班的小红摔倒了,他立刻
走过去扶起了小红,并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受伤。
小明还主动帮助小红拾起散落在地上
的书包和书本,让小红感到非常感激。
从此后,小红和小明成为了好朋友。
案例二:懂得分享
小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乐于助人。
一天,他的同桌小杰忘记带水杯了,很渴的
他看到小华身边的水杯里装满了水。
小杰向小华借水喝。
而小华毫不犹豫地递给了小
杰水杯,让他喝。
小杰喝完水后,感谢地对小华表示感谢,并答应以后会记得带水杯。
小华的这种无私的分享行为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案例三:友善待人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
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举办
的义工活动,去帮助附近的老人。
他主动与老人们交流,帮助他们扫地、擦桌子、买
菜等等。
老人们都对小明感到非常喜爱,称他为“小阳光”。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学
会了对待老人要友善、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且乐于帮助他们。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友善待人的精神。
这
种友善待人的行为不仅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小学德育案例范文
小学德育案例范文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学德育的实践,下面将介绍一个小学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的一次德育活动,以启发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活动背景这次德育活动发生在一所小学的三年级班级中。
在这个班级里,有一位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她相信通过身边的小事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实践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友善、合作和公平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结友爱、遵守规则和积极负责的品质。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1.破冰游戏:活动开始前,老师设计了一个破冰游戏,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每人对着旁边的同学连说三个夸奖的话,以了解彼此的优点和特长。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意识。
2.案例分享:老师精心准备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涉及学生们身边的友善、合作和公平问题。
她以简短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陈述了每个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刚才分享的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思考每个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4.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论。
老师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友善、合作和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5.反思与承诺:活动结束后,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并写下一个自愿参与的行动承诺,表示他们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友善、合作和公平的品质。
活动成果通过这次德育活动,学生们对友善、合作和公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从案例中学会了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和公平对待他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达成一致。
通过总结展示环节,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案例1.某同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
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
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
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
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分析】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表现尤其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
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
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给孩子介绍了一些方法】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
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转移法。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
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
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
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
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
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
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导语: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
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基本资料王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患有多动症。
2、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错误较多。
3、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经常不及格。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该生性格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且王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教育方法欠缺,其母亲这几年心脏不好,连续做了几次手术,受不了刺激,父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病人,无暇照顾到他的学习。
即使管他,也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
虽然很着急,也只知道说:“叫老师管严点!”而他们自己并不管理。
四、教育的策略(一)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经常与家长交流,密切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学校的表现也及时向家长进行汇报,让家长多和孩子交心谈心,坚持每天作业的辅导。
对不懂的要进行耐心的讲解。
(二)学校教育方面:1、多点爱心。
我首先采取包容的态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对打扫清洁很积极,给老师送本子也抢着干,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表扬,对清洁做得好的发环保章。
即使犯了错,也要肯定他错中有对的地方,这样比一味责备有效得多,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2、多点信心。
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放弃他,执着相信他会成功的理念,只要他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发展,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3、多点耐心。
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
作为老师,用赏识的目光迎接他们。
他的一丁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塑造,不要轻言放弃。
4、多点个别辅导。
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多给他讲解,辅导,课堂上多关注他,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对作业要求他要按时完成,改掉拖拉的习惯。
从大禹治水想到的——学生德育案例一则基本情况班里有个男生小冯,在开学不久后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发觉他的性格夸张点可以用“嚣张”这个词来概括:平时走在班里,如果同学走在他前面,很可能被他大喝一声“闪开”而挤开去。
要是遇上他心情不好,更可能被他一把拉开;中午吃午餐时他则常常会拉开挤在饭盒前的同学,挑上一盒先走。
别人稍有微词,他便动辄恶言相向,甚至挥拳威吓。
课堂上,他也很少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时常有大声打哈欠,或者随意插嘴的表现出现……这一切的一切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这不是分明欺负我是青年教师,缺乏带班经验吗?我下定决心要对他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于是我加大了对他的监控力度。
在我的课桑,我对他的插嘴、接嘴、坐姿,都近乎挑剔地批评。
而一旦有任课教师来告状,我则会加倍地严厉批评。
然而该学生的性格也绝对张扬,往往最后师生两人都面红脖子粗,不欢而散。
他的谬论我自然不能接受,而我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做人道理也无法说服他。
师生间的气氛紧张到了极至。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将近2周。
我发现小冯不但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毫无寸进,甚至成绩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据同学反映,他除了在我的课上还稍有顾忌之外,在其他课上以前的毛病不仅没有转变,而且还变本加厉。
我渐渐地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来了。
小冯的个性从严师的角度来看自然毫无可爱之处。
但这也仅仅是性格问题。
如果因为我不够理性的教育方式使他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恐怕他将义无返顾地向真正意义上的“差生”转变了。
我开始为新的焦急与烦恼包围。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突然想到从我开始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冯的言行表现到目前的窘状,采用的指导思想都是“改造”。
我却忘记了,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不是物,我就没办法改造他。
即便他一时慑于我的高压政策而稍作收敛,那也只是虚与委蛇,早晚必定故态复萌,甚至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局面。
那么既然我的“改造”教育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无效,那还不如换种方式。
鲧以壅堵之法治水,然水患不消。
大禹以疏导之法治水,遂解民于倒悬。
看来关键还在于我得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景的分析但是改变不等于放弃。
如果我一时赌气撒手不管,很可能他也就不再记恨于我。
但是这种放弃可能造成的后果让我不寒而栗。
既然身为教师,我就必须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
可能是教师职业先天赋予的责任感吧,我为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整整思考了3天。
小冯的性格如此张扬自我,想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和他同在班里的小学同学交谈了一遍。
从中了解到,他在小学时就性格张扬,和老师争吵,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
甚至有一次还将一个同学打得内出血。
听完这些“光荣历史”,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说学生打架的事在学校里也早已屡见不鲜了。
可是一个小学生居然可以对同学下如此重手,还敢如此频繁地顶撞老师,实在令人乍舌。
于是我又和他的父母联系了一次。
在以普通家校联系为名义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因为该学生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且工作繁忙,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在学校里寄宿。
而这种寄宿生活整整维持了五年。
这样我就不难理解为何小冯和同学相处如此张扬自我了。
小孩子的群体中总会奉行“谁狠谁是头”的简单逻辑。
而像小冯这样一个从小就过着缺少父母关爱的集体生活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久了,也就难免会为“弱肉强食”的思维模式所误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就成了思维定式。
同时父母的忙碌使他的思维模式成了关心的盲区。
简单的物质上的充裕,只能使他以自我为中心,以张扬为特征,以粗暴为表象的性格不断潜滋暗长。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是在我的头脑中思量着。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明白简单的告状只能加强学生的反感,同时削弱班主任对学生的权威感。
一名班主任对付学生要是只剩下了告家长这一招,那么班主任老师就把自己降格为家长在学校的代言人。
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这个职业所赋予的光彩和异能。
所以,我的理性压制住了我想将小冯在学校的表现一吐为快的想法,仅仅提出了能多关心孩子性格完善发展的希望。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
下一步我开始着手寻找形成该学生目前性格特征的另一个源头——其周围所处环境对其言行的认同程度。
据了解,小冯在小学里居然人缘还不错,身边很是有几个“铁哥们”。
我想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能对小冯的言行不以为意,甚至还会产生所谓的“追随者”。
这种是非不分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小冯的性格养成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之功。
想到这点,我感到由衷的宽慰。
尽管为了调查这些琐碎的学生“历史”,着实让我费了不少工夫。
可是和挽回一个学生比较起来,前者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切从学生出发吧。
不管我做了多少,只要能够使学生改过向善,那就值得了。
欲起沉疴,需用猛药——舆论的力量小冯的个性是在家庭、小学、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下,逐渐被打磨出来的。
所以可谓根深蒂固。
要想一下子根除是不现实的。
甚至想要动摇他自以为是的处事方式都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中,别人的话他很难听得进去。
他的自信绝大部分来自于同学对他的认可。
那么我就决定采用舆论攻势。
不仅如此,我还决定这番攻势动作要大——所谓欲起沉疴,需用猛药。
适值学生期中的品德等第的自评互评活动。
我便和班长商量顺势开展一个“最令我讨厌的同学日常行为调查”。
由班干部出面组织全班同学利用午休时间展开投票统计活动。
统计的结果是,最让大家讨厌的行为包括:讲粗话、蛮横不讲理、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等。
同学们还针对统计结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例举出符合上述不受欢迎言行的各种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