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及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包括:
1.矩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 2
4.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上底长+下底长) ×高÷ 2
5.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半径×半径,其中π约等于
3.14159
6.圆的周长公式:周长= 2 × π ×半径
7.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直角边1的平方+直角边2的平方
8.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其中ax² + bx + c = 0
9.百分数的计算公式:百分数=实际数值× 100%
10.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公式:小数=百分数÷ 100%
11.比例的计算:a:b = c:d则a/b = c/d
12.比例的扩大和缩小:若a:b = c:d,则ka:kb = kc:kd,其中k 为任意非零数
同时,也可以拓展一些其他数学公式和概念,如:
1.立方的体积公式: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2.棱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
3.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
4.球的体积公式:体积= (4/3) × π ×半径×半径×半径
5.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
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及例题解析
本资料分为简单概括版(上半部分)和重点精析版(下半部分)第一单元位置(1)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第几行,第几列)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2)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乘以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做分子。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3)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Ⅱ、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Ⅲ、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分数乘法运算定律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⒉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5.. 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5) 规律(比较大小要用到):1、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2、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3、一个数(0除外)乘以1,积等于这个数。
第一个数(6)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就用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用分数表示就是第二个数。
(7)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公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公式篇一: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百分数_知识点整理百分数一、知识要点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2、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1)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比如:2.5%;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③、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但要注意读百分数的分母时,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而只能读作“百分之几”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如:5% 20%4、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如:0.235 0.026 三个数字化成百分数是:23%,500% ,2.6%(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如:20% ,56%,3.7% 三个数字化成小数是:0.2 0.56 0.037(3)、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如:25%40% 化成分数是:25%?(4)、分数化成百分数: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如:251402? 40%?? 10041005222?2040??40%;化成百分数形式:?555?2010033化成百分数形式:×?0.75=75% 44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一、几何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二、分数计算法则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公斤=1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四、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五、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归纳(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b≠0)。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详细整理汇总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详细整理汇总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周长:即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C =2πr(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⑦直径d=2r 半径=直径÷2 r= d÷2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3)表面积: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a2③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2πrh④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πr2 = 2πrh+2πr2 注意: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C=h 2πr=h(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①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②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④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1/3sh= 1/3πr2h 【相互联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统一成:V=sh即底面积×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应用题及答案蜗牛爬树问题例题1:一只青蛙在深为5米的井里面,它想跳上井来,已知青蛙每次可以跳上来2米,但由于井壁很滑,他每次跳完后要滑下去1米,问青蛙要跳几次才能跳出这口井?分析:青蛙每冲一次跳上来2米,又滑下去1米,相等于实际别列卡了1米。
但是必须特别注意最后一次完全相同,它别列卡2米,已经至了井口,不能再滑下去了。
(1)除了最后一次可以跳2米,则青蛙还需跳5—2=3(米)(2)青蛙每次可以实际跳1米,则3米需要跳3÷(2—1)=3(次)(3)加上最后一次,则青蛙跳上井要3+1=4(次)答:青蛙要跳4次才能跳上这口井。
练:1、青蛙跳井,青蛙在一口深度为11米的井的井底,它沿着井壁往上跳,已知它每次可以跳上去3米,但由于井壁太滑,它跳完后要下滑1米,问青蛙要多少次才能跳上这口井?2、蜗牛爬树,蜗牛必须爬上一17米低的大树,未知蜗牛白天向冲下3米,晚上因为睡可以滑下来1米,问蜗牛必须爬到多少天就可以爬到至树顶?渡船问题例题2:9只小猪必须渡河一条小河区对岸,它们请来一就可以载3只猪的木筏,至少须要几次就可以全部渡河河回去?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小木筏过河后必须有1只小猪划船回来。
除了最后一次,其它每次都只渡过去了(3—1)只。
除了最后一次其它次数渡河回去了:9—3=6(只)这6只要6÷(3—1)=3(次)加之最后那一次这共须要:3+1=4(次)例题3:四个人甲,乙,丙,丁两个人要在晚上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个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时一定要用手电筒。
四人过桥最快所需的时间如下:甲:2分钟;乙:3分钟;丙:8分钟;丁:10分钟。
走得快的人要等走得慢的人,问最少需要多少分钟这四人都可以过桥。
怎么过桥?分析:因为每次过去两个人一定必须回去一个人,那么我们可以使回去的'这个人时间最少,而使过去的人时间尽量渐进式。
所以先使甲和乙过去,甲回去,须要3+2=5分钟;然后使丙丁一起过去,乙回去,耗时10+3=13分钟,然后甲乙一起过去,须要3分钟。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下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的详细介绍。
1. 加法公式:a +b = c这是最基本的加法公式,表示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为另一个数。
2. 减法公式:a -b = c减法公式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结果为另一个数。
3. 乘法公式:a ×b = c乘法公式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为另一个数。
4. 除法公式:a ÷b = c除法公式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为另一个数。
5. 平方公式:a^2 = b平方公式表示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
6. 平方根公式:√a = b平方根公式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另一个数。
7. 三角形周长公式:周长 = a + b + c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长度的和。
8.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 ×高) ÷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与高的乘积再除以2。
9. 矩形周长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矩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两倍之和。
10. 矩形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
11. 圆周长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圆的周长等于半径的两倍乘以π。
12. 圆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2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1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斜边^2 = 直角边1^2 + 直角边2^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1的平方加上直角边2的平方。
14. 分数化简公式: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数)为g,则分数可化简为a ÷ g / b ÷ g = a' / b'分数化简公式帮我们简化分数表示形式,将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约去。
15. 百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百分数 = 小数 × 100小数 = 百分数 ÷ 100这两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百分数和小数之间进行转换。
小六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位置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例如:512×6,表示:6个512相加是多少,还表示512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512,表示:6的512是多少。
2 7×512,表示:27的512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数大小的比较:1、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行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归纳一、分数应用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法:部分量÷标准量=分率2.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整体,求部分)解法:标准量×分率=部分量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几(已知部分,求整体)解法①:部分量÷分率=标准量解法②:(列方程)设这个数是x,则x×分率=部分量二、百分数应用题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法:部分量÷标准量=百分率2. 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整体,求部分)解法:标准量×百分率=部分量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几(已知部分,求整体)解法①:部分量÷百分率=标准量解法②:(列方程)设这个数是x,则x×百分率=部分量分百应用题要找准题中的关键词,比如:是,比,占,相当于,等于,和“谁”比,谁就是单位“1”,就是标准量三、比的问题1.已知A,B比A多几分之几,求B解法:A×(1+分率)2.已知B,B比A多几分之几,求A解法:(列方程)设A为x,则x ×(1+分率)=B“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把加号改减号四、替换法替换的策略是指将题目中的一个量用另一个量表示,这样就将两个量替换成为一个量,将题目进行了简化,从而方便解题。
替换法体现了数学中等量代换的思想,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找准进行替换的量,只有相等的两个量才能够进行替换替换法一定要用“箭头()”表示清楚用哪个替换哪个,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如何,五、假设法(“鸡兔同笼”问题)解法1: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鸡数=(每只兔脚数×兔总数- 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鸡兔总数-鸡数解法2:假设全是鸡(略)“鸡兔同笼”问题一定要先假设,假设为同一类,把问题简单化,然后再解替换法和假设法两类题解答完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题中验算,防止把两者对应答案搞错!!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一、整数运算公式:1.加法运算:a+b=b+aa+(b+c)=(a+b)+ca+0=a2.减法运算:a-b=-(b-a)(a-b)+b=aa-a=03.乘法运算:a*b=b*aa*(b*c)=(a*b)*ca*1=aa*0=04.除法运算:a/b≠b/a(a/b)/c=a/(b*c)a/a=1a/1=a二、分数运算公式:1.分数的四则运算:a/b+c/d=(ad+bc)/bda/b-c/d=(ad-bc)/bda/b×c/d=(ac)/(bd)a/b÷c/d=(ad)/(bc)2.分数的加减运算:a/b + c/b = (a+c)/ba/b - c/b = (a-c)/ba/b + a/c = (ac+bc)/(bc) a/b - a/c = (ac-bc)/(bc)三、小数运算公式:1.小数加减运算:a.b + c.d = (a+c).(b+d)a.b - c.d = (a-c).(b-d)2.小数乘法运算:a.b × c.d = (a×c).(b×d)3.小数除法运算:a.b ÷ c.d = (a÷c).(b÷d)四、几何公式:1.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两边夹角的度数和为180°垂直线两边夹角的度数和为90°2.平行四边形:两对边分别平行,两对边长相等,对角线相等3.矩形:两对边分别平行,两对边长相等,角度都是90°4.正方形:矩形的特殊情况,四边边长相等,角度都是90°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等腰三角形两边边长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边长相等,每个角都是60°6.圆的公式: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A=πr²弧长公式:L=2πr(θ/360°)五、代数公式:1.配方法则:(a+b)²=a²+b²+2ab(a-b)²=a²+b²-2aba²-b²=(a+b)(a-b)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a²-2ab+b²=(a-b)²六、方程式与不等式公式:1.一元一次方程:ax+b=c 解:x=(c-b)/aax-b=c 解:x=(c+b)/a-ax+b=c 解:x=(c+b)/(-a)2.一元一次不等式:ax+b>c 解:x>(c-b)/a 当a>0 x<(c-b)/a 当a<0ax-b<c 解:x<(c+b)/a 当a>0x>(c+b)/a 当a<0-ax+b>c 解:x>(c+b)/(-a) 当a>0x<(c+b)/(-a) 当a<0综上所述,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涵盖了整数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几何公式、代数公式、方程式与不等式公式等方面。
【应用题专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
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讲义)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训练(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练)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方法一:先求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具体数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与哪个量相比,那个量就是单位“1”)。
方法二: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然后用这个百分数减去单位“1”(或用单位“1”减去这个百分数)。
2. 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方法。
3. 解决成数问题的方法。
先将成数化成百分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按照百分数问题的解法进行解答。
4. 已知两个部分量的差(或和)及两个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数,求总量,这类问题用方程解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A%x-B%x=两个部分量的差(A>B)或者A%x+B%x=两个部分量的和。
方法二:(A%-B%)x=两个部分量的差(A>B)或者(A%+B%)x=两个部分量的和。
5.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x×[1±比单位“1”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数]=已知量。
方法二:x±x×比单位“1”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数=已知量。
6. 用方程解“已知一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及另一部分量,求总量”这类问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总量(x)×(1-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数)=另一部分量。
方法二:总量(x)-总量(x)×已知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数=另一部分量。
7. 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
先将折扣化成百分数(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点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然后按照百分数问题的解法进行解答。
8. 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作利率。
利率有按年计算的,有按月计算的。
利率按年计算的通常称作年利率,利率按月计算的通常称作月利率。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公式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于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
公式如下:a +b = c其中,a、b是加数,c是和。
2. 减法公式减法是数学中的另一种基本运算,用于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
公式如下:a b = c其中,a是被减数,b是减数,c是差。
3. 乘法公式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运算。
公式如下:a ×b = c其中,a、b是乘数,c是积。
4. 除法公式除法是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运算。
公式如下:a ÷b = c其中,a是被除数,b是除数,c是商。
5.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公式如下:(a + b)(a b) = a^2 b^2其中,a、b是任意实数。
6.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用于计算一个数的平方。
公式如下:(a + b)^2 = a^2 + 2ab + b^2其中,a、b是任意实数。
7.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一个序列,其中每个数与它前面的数之间的差是常数。
求和公式如下:S = n/2 (a1 + an)其中,S是等差数列的和,n是项数,a1是首项,an是末项。
8.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一个序列,其中每个数与它前面的数之间的比是常数。
求和公式如下:S = a1 (1 r^n) / (1 r)其中,S是等比数列的和,a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9.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计算得出。
公式如下:A = π r^2其中,A是圆的面积,r是半径。
10.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可以通过直径或半径计算得出。
公式如下:C = 2 π r 或C = π d其中,C是圆的周长,r是半径,d是直径。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于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
公式如下:a +b = c其中,a、b是加数,c是和。
2. 减法公式减法是数学中的另一种基本运算,用于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
【强烈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公式及解题思路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公式及解题思路汇总(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1 简单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 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8 ) 解答减法应用题: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题复习(知识要点、易错易混题目、按类型整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概念与题型)一、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公式单位“1” 已知: 单位“1” × 对应分率 = 对应数量求单位“1”或单位“1”未知:对应数量 ÷ 对应分率 = 单位“1”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多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少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二、熟练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熟练背诵:1 2 = 0.5 = 50% 1 4 = 0.25=25% 34 = 0.75 = 75% 1 5 = 0.2 = 20% 2 5 = 0.4 = 40% 35 = 0.6 = 60% 4 5 = 0.8 = 80% 1 8 =0.125=12.5% 38 =0.375=37.5% 5 8 =0.625=62.5% 7 8 =0.875=87.5% 1 10 =0.1=10% 1 20 =0.05=5% 1 25 =0.04=4% 150 =0.02=2% 1100=0.01=1%三、基本题型:(1)一条路全长1200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5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14 ,还剩几分之没有修?(2)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梨树比桃树少 15 ,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3)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比梨树少 15 ,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4)一件上衣,打八折后是72元,这件上衣原价多少元?(5)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 5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14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6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6)五月份比六月份节约用水20吨,五月份用水80吨。
五月份比六月份用水节约百分之几?(7)一杯盐水,盐10克,水90克,这杯盐水的含盐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1是多少? A× 61表示: 求A 的6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b ≠0).3、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混合运算1、分数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 ×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分数乘法应用题 ——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的应用题公式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的应用题公式一、比的概念和性质在数学中,比是指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常用a:b或a/b表示。
比的性质包括比的等值、比的倒数、比的倍数等。
二、比的应用题1. 求解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是通分后比较大小,二是找到两个量的公倍数进行比较。
例如:甲、乙两人的身高比是3:4,如果甲的身高是135cm,那么乙的身高是多少?解:设乙的身高为x,则3:4=135:x,通过交叉相乘得到3x=4*135,求解得到乙的身高为180cm。
2. 求解比的变化量比的变化量可以通过利用比的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甲、乙两人的身高比是3:4,如果甲的身高增加了20cm,乙的身高增加了多少?解:根据比的变化量公式,乙的身高变化量=(乙的身高增加量/甲的身高增加量)*甲的身高增加量乙的身高增加量=(4/3)*20=26.67cm3. 求解比的平均值可以通过求解比的平均值来获得两个数量的平均值。
例如:甲、乙两人的身高比是3:4,求他们的平均身高。
解:平均身高=(甲的身高+乙的身高)/2=(3+4)/2=3.5三、比的应用题公式1. 求解综合比综合比是表示两个或多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假设A、B、C三人的身高比是2:3:4,而他们的身高总和是420cm,求A、B、C三人的身高。
解:设A、B、C的身高分别为2x、3x、4x,根据综合比的性质,2x+3x+4x=420,求解得到x=60,所以A的身高为120cm,B的身高为180cm,C的身高为240cm。
2. 比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比的运算与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常常会出现。
例如:甲、乙两人的身高比是7:5,乙、丙两人的身高比是3:2,如果甲的身高是140cm,求丙的身高。
解:首先求得甲、乙、丙三人身高的综合比,然后根据甲的身高算出乙的身高,再根据乙的身高算出丙的身高。
四、比的应用题练习1. 甲、乙两人的芳龄比是2:3,如果甲的芳龄是12岁,求乙的芳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速度应用题解题技巧方法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速度应用题解题技巧方法及练习题介绍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速度应用题解题的技巧方法,并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练。
解题技巧方法1. 理解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在解题前,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以及速度的计算方法,即速度=路程÷时间。
这是解决速度应用题的基础。
理解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在解题前,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以及速度的计算方法,即速度=路程÷时间。
这是解决速度应用题的基础。
2. 画图理清思路:对于速度应用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理清思路。
可以画出行走的路线图,标注出不同的位置和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画图理清思路:对于速度应用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理清思路。
可以画出行走的路线图,标注出不同的位置和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3. 合理选择公式: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比如,如果要求计算速度,那么可以使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计算时间,可以使用时间的计算公式。
合理选择公式: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比如,如果要求计算速度,那么可以使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计算时间,可以使用时间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单位换算:在进行计算时,学生需注意单位的换算,确保计算结果与题目要求的单位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的距离单位是千米,而要求计算的速度单位是米/秒,就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注意单位换算:在进行计算时,学生需注意单位的换算,确保计算结果与题目要求的单位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的距离单位是千米,而要求计算的速度单位是米/秒,就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5. 反复练:解题是一个需要不断练的过程。
学生可以多做速度应用题,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并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反复练习:解题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一、整数1.整数加减法a.两个正整数相加:a + b = cb.一个正整数减去一个正整数:a - b = cc.两个正整数相减:a - c = bd.一个负整数减去一个正整数:-a - b = ce.一个负整数减去一个负整数:-a - (-b) = cf.两个负整数相加:-a + (-b) = c2.整数乘除法a.两个整数相乘:a × b = cb.一个整数除以一个整数:a ÷ b = c3.整数乘方b.整数的立方:a³ = c4.整数的绝对值a.正整数的绝对值:|a| = ab.负整数的绝对值:|-a| = a二、小数1.小数的加减法a.两个小数相加:a + b = cb.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a - b = c2.小数的乘除法a.两个小数相乘:a × b = cb.一个小数除以一个小数:a ÷ b = c3.小数的乘方a.小数的平方:a² = c三、分数1.分数的加减法a.两个分数相加:a/b + c/d = e/fb.一个分数减去一个分数:a/b - c/d = e/f2.分数的乘除法a.两个分数相乘:(a/b) × (c/d) = e/fb.一个分数除以一个分数:(a/b) ÷ (c/d) = e/f3.分数的乘方a.分数的平方:(a/b)² = e/fb.分数的立方:(a/b)³ = e/f四、代数式1.一元一次方程a.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cb.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x = (c - b) / a2.一元一次不等式a.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ax + b > cb.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x > (c - b) / a五、几何1.三角形a.三角形的周长:a + b + cb.三角形的面积:1/2 ×底×高2.四边形a.正方形的周长:4 ×边长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²六、统计与概率1.概率a.事件发生的概率:P =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b.互斥事件的概率:P(A或B) = P(A) + P(B)c.相关事件的概率:P(A且B) = P(A) × P(B)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公式的内容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及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S×2÷h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Ѕ=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2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