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
生产能力利用率,有时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指工业产品全年实际生产量,与工业产品全年平均生产能力的比率。

该指标越接近百分之百,说明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越小,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说明有部分生产能力被闲置,实际经济发展速度小于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生产能力利用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完善该指标的统计和考核办法。

计算如下:实际产能/设计产能*100%
由于没有产能利用的直接统计数据,所以产能利用状态必须依靠间接的度量方法才能实现。

生产能力的度量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峰值分析法、随机参数生产前沿面方法(SPF)、非参数生产前沿面(DEA)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及在第三种方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要素拥挤度方法四大类,这四类方法的共同原理都是以实际生产状态和最好或者有效生产状态的比较作为过剩状态的度量。

第四部分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第四部分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第四部分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一、表式:表号:B104-3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2)84号6月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分机号: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次年2月28日24时前网上填报;省辖市和省直管县统计机构次年3月30日日24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

3.本表甲栏下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目录》填报。

二、指标解释1.生产能力的概念一般指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但也有些产品用设备的容量或实物量来表示。

在填报时分为两种情况:(1)产品生产能力: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企业在具体填报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填报设计能力,如原有设计能力未经重大技术改造的直接填报设计能力;经过技术改造后,有技术改造后设计能力的,填报技术改造后的设计能力。

二是填报核定能力,原有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有核定能力的,按核定能力填报。

三是填报查定能力,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核定能力,或原设计能力(或核定能力)已与实际生产水平相差很大,按查定能力填报。

(2)设备能力:指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又称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它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

如棉纺锭、气流纺锭、棉布织机、发电设备容量等。

2.年初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报告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可能年产量。

在企业生产方向和品种构成无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年初生产能力一般应等于上年年底的生产能力。

反之,年初生产能力应重新进行核算,以使本年年初能力与本年年末能力可以对比。

3.年末生产能力是指在本年年末企业所拥有的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
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设备正常运
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生产量。
企业在具体填报时,要注意区分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 原有设计能力未经重大技术改造的用设计能力填报;经 过技术改造后,有技术改造后设计能力的,填报技术改 造后的设计能力。 原有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与实际生产水平相 差很大,按实际能力填报。
4
二、指标解释
5

时点指标:年初、年末生产能力 时期指标:产品产量,是指全年生产量 企业分别填报年初生产能力和年末生产能 力。生产能力一般指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但也有些产品指其主要设备的能力。在填报 时分为两种情况:

(1)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6
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 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 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
7
(2)设备能力: 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 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 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 率,它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
8
9
产品产量具体解释同B204-1的 指标解释
四、注意事项
10
(1)停产企业要继续填报生产能力 (2)破产企业或今后不再使用此设备进行 生产的企业不填报生产能力
(3)生产能力年初与上年末需要保持一致
11
(4)以《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目录》的产品为基 准填报 以水泥生产设备为例,如果企业的设备既能生产水泥,
也能生产水泥熟料,而报告期企业只生产熟料,没
有生产水泥,则企业不能填报水泥的生产能力。
(5)具有双重名称和双重计量单位的产品,前面为 生产能力计量单位,后面为产品产量计量单位。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统计与管理 二○一六·四问题研究摘 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研究工业产品的供应与需求平衡的基础指标。

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是评判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是否利用充分、产能是否过剩的重要指标。

因此,该指标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探讨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三种计算方法,指出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其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工业产品 生产能力利用率 计算方法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6.04.017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是反映某种产品现有能力利用程度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和评价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之间是否平衡,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以及现有能力是否充分利用的重要统计资料,也是企业决策产品生产投资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根据美联储确定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标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83%以上,表示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说明该产品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即该产品生产能力低于市场需求总规模,则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公司(企业)可以投资于该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建设。

反之,则表明现有能力利用不够充分,其原因是,该产品形成的生产能力高于市场需求总规模,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目前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方法有:第一种计算方法:%100×=年末生产能力本年生产量能力利用率 [1] ①第二种计算方法:%1002×+=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生产量能力利用率[2]②第三种计算方法:全年平均生产能力本年生产量能力利用率=[3] ③全年平均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年内平均减少生产能力年内平均新增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全年平均生产能力-+=④式④中:年底的月数(或日数)自新增之月(或日)到年内新增生产能力年内平均新增生产能力=)到年底的月数(或日数自减少之月(或日数)年内减少生产能力年内平均减少生产能力×=二、 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的剖析(一)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变动的计算指标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必须弄清产品生产能力的有关概念及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工业产品的价值总和。

计算工业总产值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统计年份:确定计算工业总产值的时间范围,通常是一年或一季度。

2. 确定统计单位:确定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单位,通常是货币单位,如人民币或美元。

3. 收集生产数据: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数量和价格。

4. 计算工业产品的价值:根据收集到的生产数据,计算每种工业产品的价值。

这可以通过乘以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来实现。

5. 汇总工业产品的价值:将所有工业产品的价值相加,得到工业总产值。

例如,假设某个国家在2019年的工业生产数据如下:
- 产品A:产量1000吨,单价100元/吨
- 产品B:产量500吨,单价200元/吨
- 产品C:产量800吨,单价150元/吨
则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计算:
计算产品A的价值:1000吨 × 100元/吨 = 100,000元
计算产品B的价值:500吨 × 200元/吨 = 100,000元
计算产品C的价值:800吨 × 150元/吨 = 120,000元
最后,将三种产品的价值相加,得到2019年的工业总产值为320,000元。

订货及生产能力统计指标

订货及生产能力统计指标

企业出口销售的产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
01
只有企业销售的合格产品才能统计其销售量,销售的次品不能计入产品销售量。
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
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
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产销存审核注意:
年初库存量;生产量;企业累计自用量及其他; 累计销售量;期末库存量等指标的表间审核(口径、生产量)源自01B102_3表
02
报送时间:2008年1月31日前网上填报
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一般指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但也有些产品指其主要设备的能力。在填报时分为两种情况:
产品年末生产能力:
即使出现退货等现象,工业产品产量也不得出现负数。如果发生计算错误应该在累计数中进行调整,不允许调整报告期当本月实际的数据。
产品产量数据审核要点:
注重总计项与分类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类项之和应当小于或等于总计项。为避免漏填产品的总计项和分类项,在填报产品产量时应严格按照统计制度中提供的产品目录执行。
累计订货量:
采取来料加工或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定制产品生产的企业,以最初签订加工合同的时间作为订货量填报。如上期签定的加工合同,本期只是生产,则订货量应填在上期中,本期不填。
累计订货额: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详解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工业总产值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工业总产值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 工业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领域中所有企业生产的货物
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 工业总产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指标
某企业支出法计算工业总产值实例
原材料投入的计算
劳动力投入的计算
能源投入的计算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 直接材料投入:60000
• 工资:30000元
• 电力投入:20000元
• 工业总产值:原材料投

• 福利:10000元
• 燃料投入:10000元
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投入
Hale Waihona Puke • 间接材料投入:40000
• 劳动力投入:工资+福利
产值和经济发展质量
03
市场需求
• 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总产值的重要因素,要关注市场需
求的变化,调整生产策略
• 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工业
总产值
提高工业总产值的策略建议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 提高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 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
CREATE TOGETHER
DOCS
• 要定期对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进行审查,以确保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统计方法的变化,对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调整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工业是指通过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对工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需要统计和核算一系列指标。

以下是对工业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核算方法的介绍。

1.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创造价值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三种核算方法来计算:产出法、贡献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将工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加总得到的总产值;贡献法是将工业部门分别对其他部门和其他部门对工业部门的需求相加得到的总产值;支出法是将工业部门对资本、劳动和投入的支出相加得到的总产值。

2.工业产值:工业产值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核算:总产值和净产值。

总产值是工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活跃程度;净产值是总产值减去各种生产成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后的剩余价值,主要用于衡量工业部门的效益和创造能力。

3.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工业部门的电表读数来获取,也可以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各个工业企业用电数据的汇总来计算。

工业用电量是衡量工业部门活动强度和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

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或增加工业固定资产的总金额。

它可以分为新建和扩建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更新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投资。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工业部门投资意愿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指标。

5.工业企业数量:工业企业数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工业经营活动的企业的总数。

它通常通过对工业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的统计来计算。

工业企业数量是衡量工业部门规模和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

6.工业产品产量:工业产品产量是指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的总数量。

它通常通过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报表和销售报表的统计来计算。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查定原理与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查定原理与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查定原理与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查定是指对工业企业所具备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旨在为企业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以更好地规划生产和制定发展战略。

一、查定原理
1.全面性原则:查定工作要全面、系统、客观,涵盖企业各个层面、关键环节和主要产品。

2.实测性原则:查定结果要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避免依靠统计数据或估算数据进行查定。

3.可比性原则:查定的指标要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能力不能直接比较。

4.科学性原则:查定过程要科学、合理、准确,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查定。

二、查定方法
1.生产能力评估法:根据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因素,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2.生产记录法:通过对企业生产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大量实际生产数据作为依据。

3.生产模拟法: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模拟计算,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4.专家咨询法:请专家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确认,方法较为主观,但可以结合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方法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查定,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生产和制定发展战略。

工业设备与生产能力综述

工业设备与生产能力综述

工业设备与生产能力综述(一)工业设备概念及统计范围工业设备是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是工业劳动生产资料中属于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业设备按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工业计量、检测、信息处理及控制设备也属于工业设备范畴。

工业设备统计范围是列入《工业设备目录》的工业生产用设备(即工业企业生产车间、辅助车间、试验室等部门的设备),不包括非工业生产用设备。

工业设备统计应以设备使用权为依据,不考虑其所有权之归属,即包括本企业从外单位租(借)入的设备,不包括租(借)出的设备。

工业设备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工业设备的拥有量、分类及其构成,测算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核定各类设备的合理拥有量,改善设备资产运营状况,为调整行业结构、推进设备技术改造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业设备分类工业设备的分类对象是工业企业已安装设备,包括正常开动、备用、已安装封存保管、因故障不能开动而待修或正在修理改装中的设备,包括可移动使用的设备。

按工业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设备和非生产设备。

1.生产设备指劳动资料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或化学成份使之转化为一定工业产品的列入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

生产设备可分为主要生产设备和非主要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是指本企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并形成主要生产能力的设备,具体规定为复杂系数在5个及5个以上的各种生产设备。

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木工机械、铸造、动力、电器设备、冶炼及热处理炉、其他专用设备等。

设备复杂系数以“F”代表,是表示不同机器设备结构复杂程度的一个数量标志,也是反映设备修理工作量大小的一种计算单位。

凡结构复杂、精度高、尺寸大的设备,其复杂系数就大。

复杂系数又可分为机械复杂系数、电器复杂系数和热力复杂系数。

2.非生产设备是指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设备,如汽车中的大客车、旅行客车、轿车和职工宿舍、食堂、浴室、俱乐部等工业企业基建、文教、福利部门拥有的设备等。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引言工艺技术指标是衡量一个工艺过程的效率、质量和成本的重要指标。

在工业生产中,准确计算和分析工艺技术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艺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

1. 产量产量是衡量一个工艺过程输出的产品数量的指标。

产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材料损耗、产出品的成品率等因素来确定。

产量(单位:件)= 生产能力(单位:件/小时) × 生产时间(单位:小时)2. 效率效率是衡量工艺过程能否充分利用资源的指标。

效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之间的差异来确定。

效率(单位:%)= 实际产量(单位:件) ÷ 理论产量(单位:件) × 100%3. 良品率良品率是衡量生产过程中合格产品数量占总产量比例的指标。

良品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合格产品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良品率(单位:%)= 合格产品数量(单位:件) ÷ 总产量(单位:件) × 100%4. 能耗能耗是衡量工艺过程中能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能耗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能源消耗量和产出品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能耗(单位:能源单位/产出品单位)= 能源消耗量(单位:能源单位) ÷ 产出品数量(单位:产出品单位)5. 加工时间/周期加工时间或周期是衡量工艺过程中完成一次加工所需的时间的指标。

加工时间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加总得到。

加工时间(单位:小时)= 一次加工所需时间环节1(单位:小时) + 一次加工所需时间环节2(单位:小时)+ … + 一次加工所需时间环节n(单位:小时)6. 质量损耗率质量损耗率是衡量工艺过程中原材料或成品的损耗情况的指标。

质量损耗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损耗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质量损耗率(单位:%)= 损耗数量(单位:单位) ÷ 总产量(单位:单位)× 100%结论在工业生产中,准确计算和分析工艺技术指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设备能力指数cmk计算实例

设备能力指数cmk计算实例

设备能力指数cmk计算实例
设备能力指数cmk是衡量产品设备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质量监控、质量保证等领域。

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但是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MK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在满足一定工艺条件下,将理论上的上限值与实际上限值进行比较,得出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实际能力指数。

其中,CMK指数≥1,说明设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质量要求,反之则需要进行改进。

举例来说,某家制造企业生产某件产品,规定产品尺寸的上下限分别为50mm和60mm。

实际上生产出的产品尺寸范围为52mm到58mm。

那么,通过CMK指数计算,可以得到:
CPK=Min[(60mm-58mm)/(3*1.5mm),(52mm-50mm)/(3*1.5mm)] =0.67
而CMK指数则为:CMK=MIN(CPK,CPU)=MIN(0.67,1)=0.67通过计算,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设备生产能力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

如果CMK指数小于1,则说明该设备需要进行改进,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设备能力指数cmk的计算和分析,企业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改进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产值统计与分析

工业产值统计与分析

工业产值统计与分析工业产值统计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工业产值统计的定义、计算方法、统计指标以及分析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工业产值统计的定义工业产值统计是指对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量化和测算,以获取工业产出的数值化指标。

它包括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最终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等。

通过对工业产值的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工业产值统计的计算方法1.总产值法: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包括了工业部门的全部生产成果,如销售额、纯收入等。

2.增加值法:按照产品增加值进行计算,即用产出减去投入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等。

3.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工业产业链模型,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生产投入和产出,计算出工业部门的总产值。

三、工业产值统计的指标1.工业总产值:反映了工业部门全部生产活动的总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产值规模的重要指标。

2.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是工业产值中扣除了购进物资和服务费用以后的部分。

3.工业销售额:反映了工业产品市场的销售情况,包括出口和内销两个方面。

4.工业利润:是指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

四、工业产值统计的分析应用1.经济发展评估:通过对工业产值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分析工业产值的构成和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产业结构的强势和弱势领域,从而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的建议。

3.区域经济对比:比较不同地区的工业产值,可以了解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为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4.行业竞争力评估:通过对不同行业工业产值的分析,可以评估各行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工业产值统计与分析是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 公式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 公式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导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面对不同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效益。

然而,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如何准确核算生产能力,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和优化生产能力。

一、单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在单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为:\[生产能力 = 设备台时× 设备利用系数× 单位时间生产能力\]其中,设备台时指的是设备的可用工作时间,设备利用系数是设备实际利用时间与设备台时的比值,单位时间生产能力是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产品数量。

二、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由于不同产品对设备的占用情况不同,生产能力的核算需要考虑各种产品的生产需求。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核算公式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设备台时的核算\[设备台时= Σ(设备换线时间 + 设备加工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设备换线时间是指设备由生产一种产品切换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所需的时间,设备加工时间是指设备加工一种产品所需的时间。

2. 设备利用系数的核算\[设备利用系数= Σ(生产时间 / 设备台时)\]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生产时间是指设备实际生产各种产品的时间。

3. 单位时间生产能力的核算\[单位时间生产能力= Σ(产品需求量 / 生产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产品需求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各种产品的需求量。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生产能力= Σ(设备换线时间 + 设备加工时间) × Σ(生产时间/ Σ(设备换线时间 + 设备加工时间)) × Σ(产品需求量 / 生产时间)\]结论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核算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我们也可以通过优化设备换线时间和生产时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是指以化学原料为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的工业。

化学工业的生产统计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化学工业生产状况和效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产量指标产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生产数量的基本指标。

常用的产量指标包括总产量、单产和能耗产量等。

-总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通常以吨为单位。

总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数量相加得到。

-单产是指单位原料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单产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原料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能耗产量是指单位能源消耗量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能耗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能源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2.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能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和能源消耗强度等。

-单位产品能耗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化学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量相除得到。

-综合能耗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所消耗的能源量。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相除得到。

-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品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消耗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值相除得到。

3.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质量的指标。

常用的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纯度、含量和回收率等。

-产品纯度是指化学产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百分比。

产品纯度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产品含量是指化学产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分数。

产品含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回收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之比。

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相除并乘以100%。

4.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指标。

工业企业常用公式

工业企业常用公式

工业企业常用公式1.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2.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3.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4.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5.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6.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7.固定资产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8.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9.固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10.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11.固定资产更新率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2.固定资产退废率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3.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14.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5.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6.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7.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净值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分期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产品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五五摊销法: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18.材料需要量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19.辅助材料需要量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20.工具需要量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21.材料供应量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22.材料储备量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23.材料采购量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24.材料采购次数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25.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26.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27.材料的平均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28.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29.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材料消耗总量: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30.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33.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35.废料利用率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41.生产设备需要量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42.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制度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改进压缩系数)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43.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365 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44.锻锤生产能力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45.电弧炼钢生产能力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46.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47.生产面积负荷系数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48.设备台时平均产量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49.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50.设备的时间潜力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51.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设计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52.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53.设备能力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54.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55.设备平均数报告期设备平均数=∑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设备数量+(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56.实用设备安装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57.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8.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9.完好设备使用率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60.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18
气流纺锭/纺纱量:795955627,北京京 棉巨龙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为规模以下企 业未报生产能力,2008年有3台设备,设备上 带有1080头气流纺锭;791643001,北京南泰 富帛纺织有限公司,新增能力480头。
19
(9)水泥熟料、平板玻璃、汽车、电子计算机整机、 发电设备容量总计均有其中项统计,注意别有漏统。
22
★700059046 北京德通化纤工业有限公司 ※E.B106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第 1 条记录 【001】请核实生产能力与产量数据!(合理区
间:30%≤能力利用率≤100%) 现场:★产品代码="2800020" 产品名称="化学 纤维" 能力利用率(%)=16.9 说明:企业有两条涤纶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 30000吨,2008年只有一条正常生产。
13
(2)破产企业或今后不再使用此设备进行生 产的企业不填报生产能力。 (3)符合城市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规律 (4)生产能力年初与上年末需要保持一致 (5)生产能力多为整数
14
(6)年末生产能力比年初或者上年末增加 ●卷烟:101100772,北京卷烟厂,2008年通 过技术改造新增生产能力22亿只。 ●汽车、基本型乘用车(轿车):710935986,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新增加一个工厂。 ●铁合金:801632374,北京首钢铁合金有限 公司,2008年新引进2台设备陆续更新原有设 备。
27
(三)设备利用率测算 50%<设备利用率<95%,否则需核实并注明原因。 设备利用率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设备利用率(%)=
产品产量/[(年初生产能力+年末生产能力)/2]*100% 发电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代码[4410010](即发电设备容量)的设备利用率(%)

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公式

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公式

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公式
其中,实际产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际生产的产品数量,标准产出是指在相同时间段内企业理想情况下应该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能力指数越接近100,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越高。

如果生产能力指数大于100,则表示企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了标准产出,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较高。

反之,如果生产能力指数小于100,则表示企业的生产能力未达到标准产出,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

生产能力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应用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需要考虑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可以将实际产出和标准产出按照产品进行分别计算,然后求和得到总的生产能力指数。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如人力资源、设备使用率等。

生产能力指数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找出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生产能力。

例如,如果生产能力指数较低,可以考虑增加生产设备、提高人员培训水平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生产能力指数进行比较,还可以评估企业生产能力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生产能力指数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企业生产能力的方法,通过计算实际产出和标准产出之间的比值,可以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水平。

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生产能力。

生产指标合集

生产指标合集

产品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

企业的产品产值指标有商品产值指标、总产值和净产值三种表现形式。

产品产值指标的形式1、商品产值。

是指企业在方案期内应当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的价值。

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在计算商品产值时,工业性劳务对象的价值和订货者自备材料的价值不应该包括在内。

商品产值是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它说明企业在方案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2、总产值。

它是用货币表现的企业在方案期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总量。

它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值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总的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开展速度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的重要依据。

总产值中除包括商品产值外,还包括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型的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以及订货者来料的价值。

3、净产值。

净产值指标说明企业在方案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工业净产值,可采用生产法与分配法。

按生产法计算净产值,是以总产值为根底的。

其计算公式为:净产值=总产值-物质消耗价值式中物质消耗价值是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外购动力、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以及其他物质消消耗用。

按分配法计算净产值,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出发,将构成净产值的各项要素,如工资、利润、税金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式中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员工培养费、利息支出、罚金支出等。

单项工程指标什么是单项工程指标单项工程指标是指按规定应列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单项工程内容的全部投资额,它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生产工器具购置费和其他费用。

如图:工程造价指数什么是工程造价指数工程造价指数是指反映不同时期工程造价的相对变化趋势和程度的指标,它是研究工程造价动态变化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

工程造价指数的分类1)按照工程范围、类别、用途分类①②2)按造价资料期限长短分类①时点造价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事项1.年初、年末生产能力是时点指标,即在年初或年末这一时刻达到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是时期指标,是指全年生产量。

2.以生产能力表的产品为基准填报。

设备具有通用性的,按照实际生产的品种填写。

以生产水泥设备为例,如果企业的设备仅能生产水泥,也能生产水泥熟料,而报告期企业只生产熟料,没有生产水泥,则企业只填水泥熟料的生产能力,不能填报水泥的生产能力。

3.停产企业要继续填报生产能力,破产企业不需填报生产能力。

除了破产企业外,其余企业年初年末生产能力均不能为0。

4.表中如“棉纺锭/纺纱量”、“气流纺锭/纺纱量”、“棉布织机/布”、“原油加工能力/原油加工量”、“发电设备容量总计/发电量”等前面填报的是设备生产能力,后面填的是产量,设备能力数据与产量数据区别很大,不要将产量当成设备能力数据填报。

四、指标解释(一)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的综合平衡能力,即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超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以及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产量。

(二)工业产品生产设计能力、核定能力与查定能力的区别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和查定能力。

设计能力是指企业进行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时,设计与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产品生产能力,它是在规定的产品方向与品种构成,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达到的年产量。

核定能力是指由于进行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措施,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已超过原设计能力,或者由于设备条件、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基本建设设计或施工有缺陷,达不到原来的设计能力,在主管机关组织领导下,对企业产品生产能力重新进行核定,并经企业主管机关批准后的产品生产能力。

查定能力是指企业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核定能力,或者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变化较大,使目前生产水平与原设计能力或核定能力相差较大,由企业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和方法,自行查定后报主管机关备案的产品生产能力。

企业在填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可以区分以下三种情况来确定:第一种情况是原有设计能力未经重大技术改造的,用设计能力填报;经过技术改造后,有技术改造后设计能力的,填报技术改造后的设计能力。

第二种情况,原有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有核定能力的,按核定能力填报。

第三种情况,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核定能力,或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已与实际生产水平相差很大,按查定能力填报。

如果属于新查定的能力低于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的,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后才能填报,否则仍按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填报。

(三)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设备能力、计划产量、实际产量的区别1、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单项设备能力的区别。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综合平衡后可能达到的生产量。

而单项设备能力是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它是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

2、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计划产量的区别。

计划产量要考虑国家、部门或企业对这种产品的需要量、自然条件、外运情况,可能供应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组织的状况等,然后确定计划产量。

生产能力则不考虑这些因素。

它只考虑全部设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量,因此,不能用计划产量作为生产能力填报。

3、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的区别。

实际产量可能因为某些因素(如原材料供应、劳动组织等)影响达不到生产能力,也可能由于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如计算生产能力规定按两班,而实际开三班;延长设备修理间隔,缩短修理时间等)而超过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计算不考虑这些外界因素。

另外,实际产品产量与生产能力在统计范围上不同,由人力、手工(非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不计算生产能力,而产品产量计算。

因此,企业在填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既不能用单项设备能力,也不能用计划产量或实际产量代替。

(四)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主要表示方法根据不同行业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的具体情况,为较准确地反映其生产能力,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采用三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即产品生产量(实物量或折合量);原料处理量;设备数量(容量或实物量)。

1.用产品生产量表示。

是用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实物量或折合量来表示产品的生产能力。

如原煤用吨、机床用台、内燃机用万千瓦、氢氧化钠(折100%)用吨、发电机用台和万千瓦表示等等,它是表示产品生产能力的基本方法,只要能用这种方法表示的产品,就不要用其他表示方法。

用产品生产量表示生产能力有三种具体形式:①用实物量表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同种产品的规格型号很多,难以用折合量表示,或品种规格质的差异不大,对观察分析产品生产能力情况影响不大的产品。

如原煤、原油、钢、铁、机床、汽车等等;②用折合量表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同种产品的规格型号很多,且质的差异较大,又需要准确分析其生产能力,而且能够计算折合量的产品。

如化肥、化工原料、内燃机等等;③用实物量和折合量表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同种产品的规格型号虽然很多,但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观察分析其生产能力,而又能够计算两种生产产量的产品,如发电机、船舶等等。

2.用原料处理量表示:是用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原料数量来表示产品的生产能力。

这种表示方法一般适用于原料单一,但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产出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比重,因原料、工艺和生产要求不同而变化,不便于用产量表示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使用,如铜选矿、洗煤等。

3.用设备数量表示:是用企业在某一时间点已安装的主体设备的数量来表示产品生产能力。

有两种形式,一是用设备容量表示,如发电企业用配套的发电机装机容量表示;二是用设备实物量表示,如纺织企业用纱绽数表示纺纱的生产能力,用布机数表示织布的生产能力等。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且生产某种产品的主体设备单一的企业。

(五)年初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可能年产量。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企业生产方向和产品品种构成无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年初生产能力一般应等于上年年底的生产能力;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方向已决定改变或品种构成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改变的情况下,其年初生产能力应按照本年的生产方向、产品品种构成重新进行核算,以使本年年初能力与本年年底能力可以对比。

(六)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下面三个因素:1.由于基建新增加的生产能力。

2.由于更新改造新增加的生产能力。

3.从其他企业调入或租用设备而新增加的生产能力。

(七)本年减少能力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减少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以下三个因素:1.因设备报废、拆除而减少的生产能力。

2.矿山、油田等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而减少的能力。

3.企业关停或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而减少的能力。

关闭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论这些设备暂时由关闭企业保管、调往其他工业企业,移作另一种用途或已破损不能使用,均应全部计入减少的生产能力。

另外,关闭企业于年底已撤销,生产能力已愉部废弃不用,因而年底生产能力应作为“0”计算。

凡是减少的能力,一定要经过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八)年末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年底企业的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能力-本年减少能力在开工企业中,年底季节性停工企业和年底临时性停工企业,要按本年内正常生产时的情况计算年末生产能力。

年末生产能力中,包括暂时停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包括已经关闭停止生产的企业,也不包括因缩小生产规模而外调的生产能力。

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一)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和意义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的综合平衡能力,即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以及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产量。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和查定能力。

设计能力是指企业进行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产品生产能力。

它是在规定的产品方面与品种构成,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达到的年产量。

核定能力是指由于进行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措施,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已超过原设备能力;或者由于设备条件、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基本建设设计或施工有缺陷,达不到原来的设计能力,在主管机关组织领导下,对企业产品生产能力重新进行核定,并经企业主管机关批准后的产品生产能力。

查定能力是指企业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核定能力,或者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变化较大,使目前生产水平与原设计能力或核定能力相差较大,由企业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和方法,自行查定后报主管机关备案的产品生产能力。

企业在填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有设计能力未经重大技术改造的,用设计能力填报;经过技术改造后,有技术改造后设计能力的,填报技术改造后的设计能力。

第二种情况,原有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状况,有核定能力的,按核定能力填报。

第三种情况,既没有设计能力,也没有核定能力,或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已与实际生产水平相差很大,按查定能力填报。

如果属于后者原因,新查定的能力低于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的,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后才能填报,否则仍按原设计能力或原核定能力填报。

对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进行统计,是为了取得比较准确、全面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资料,为正确编制生产计划,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以及正确地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设备能力、计划产量、实际产量的区别1.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同于设备能力。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综合平衡后可能达到的生产量。

而设备能力是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它是指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

2.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同于计划产量、计划产量要考虑国家、部门或企业对这种产品的需要量、自然条件、外运情况,可能供应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组织的状况等,然后确定计划产量。

生产能力则不考虑这些因素。

3.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同于实际产量。

实际产量可能因为某些因素(如原材料供应,劳动组织等)影响达不到生产能力,也可能由于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如计算生产能力规定按两班,而实际开三班;延长设备修理间隔,缩短修理时间等)而超过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的计算不考虑这些外界因素,计算生产能力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