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课件
合集下载
毛概第八章第二节PPT
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获 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 意志和需要。
注意:
区分公有制企业与所谓“新公有制”企 业的标志:是否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 料面前的平等。在一些“新公有制”企 业中,不同的个人或集团对生产资料的 占有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而是 以个人出资多少为依据来确定他们权利 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寡,真正的大权始终 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因此不符合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 等和收益共有的基本特征。
注意: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 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 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 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经济。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 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措施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江泽民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 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 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 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 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 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 第二,江泽民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 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 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 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毛概第八章 第一节PPT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 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计划经济的特点 一是经济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 二是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经营自主权; 三是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几乎包括了所有的 商品。 2.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 一是我国的国情: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 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 一 三是苏联经济体制对我们的示范效应 3.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整个国民经济 力量非常弱小的条件下,快速进行了工业化建设,成功进行了156项 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建立我国的完整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第88章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的内涵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毛概课件之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第二三节
◆ 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 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33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 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 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 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 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 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 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 论。”
——邓小平
3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 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 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是生产要素所 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生 产 要 素
物质要素:土地及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人的劳动:人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35
2、多种分配方式的分类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 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①如何理解“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先富的人群?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必然使部分人 先 富起来。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4)部分人先富,符合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
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公 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
5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1)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
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个别地区
、个别部门可以有所差别。
6
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标准图示 静态 数量上 社会总资产
• 公平的内涵:取得收入的机会均等;分配尺度统一; 公平分配必须消除剥削; 承认差别,差距适度 • 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33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 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 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 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 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 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 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 论。”
——邓小平
3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 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 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是生产要素所 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生 产 要 素
物质要素:土地及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人的劳动:人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35
2、多种分配方式的分类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 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①如何理解“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先富的人群?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必然使部分人 先 富起来。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4)部分人先富,符合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
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公 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
5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1)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
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个别地区
、个别部门可以有所差别。
6
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标准图示 静态 数量上 社会总资产
• 公平的内涵:取得收入的机会均等;分配尺度统一; 公平分配必须消除剥削; 承认差别,差距适度 • 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毛概课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3 推进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制度建设,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
“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主体与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机制 和法治环境双重保障。
科学制定经济政策
坚持发展人民民主和法治, 实施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建 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核心竞 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的优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路径
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推进创新型发展和绿色 发展。
高质量
推进 supply-side reform 和实 施“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开放
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发展 和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特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中国的特区是指在特定地区、 特定行业、特定企业开展改革 和创新,探索出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发展模式。
香港、澳门:中国开放 的窗口
香港、澳门是中国开放的重要 窗口和桥梁,与内地各领域合 作交流日益加深。
世贸组织:中国竞争的 新舞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 国际市场上履行了大国责任,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
经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实 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主体是决定市场经济运转的关键因素,必须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机制优势。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制度建设,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
“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主体与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机制 和法治环境双重保障。
科学制定经济政策
坚持发展人民民主和法治, 实施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建 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核心竞 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的优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路径
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推进创新型发展和绿色 发展。
高质量
推进 supply-side reform 和实 施“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开放
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发展 和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特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中国的特区是指在特定地区、 特定行业、特定企业开展改革 和创新,探索出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发展模式。
香港、澳门:中国开放 的窗口
香港、澳门是中国开放的重要 窗口和桥梁,与内地各领域合 作交流日益加深。
世贸组织:中国竞争的 新舞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 国际市场上履行了大国责任,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
经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实 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主体是决定市场经济运转的关键因素,必须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机制优势。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PP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根基。(P147)
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的内容 ( p.165 )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 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 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爱国、敬业、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 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 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 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 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我国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经济建设
(一个理论、一个体制、两个基本制度、一个目标)
一个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含义)
一个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基本特征)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根基。(P147)
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的内容 ( p.165 )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 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 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爱国、敬业、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 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 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 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 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我国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经济建设
(一个理论、一个体制、两个基本制度、一个目标)
一个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含义)
一个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基本特征)
毛概课件第八章第二节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一,在推动社会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非公有 制经济
个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非 公有制成分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 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 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 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初期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盲目求纯
3.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与所有 制的实现形式 不能混为一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 题,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所形成 的经济关系(公私之分)。
毛概课件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58年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指出: 商品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 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就出资本主 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八大上,陈云就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从所有 制结构、经济运行的方式、市场结构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领域 地位
主体
所有制结构
国家经营和集体 经营
市场结构
国家市场
生产方式
计划生产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市场 自由生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第一阶段(1978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市场经济”。1980年,又提出了“把计划调 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
1、市场 经济区别 于其它经 济形态的 标志。也 即社会主 义和资本 主义市场 经济的共 同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利润至上,行政计划,陌生人社会) 企业行为自主化(生产、销售自主决定)
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角色的变化,1984“给企业松
绑”)
经济运行法制化(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法律规约)
保障制度社会化(避免企业办社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
1
2
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成 分共同发展。
三
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并存。
3
更好地发挥计 划和市场两种 经济手段的长 处。
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公式。
第二阶段 (十二大——十三大)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 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八大上,陈云就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从所有 制结构、经济运行的方式、市场结构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领域 地位
主体
所有制结构
国家经营和集体 经营
市场结构
国家市场
生产方式
计划生产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市场 自由生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第一阶段(1978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市场经济”。1980年,又提出了“把计划调 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
1、市场 经济区别 于其它经 济形态的 标志。也 即社会主 义和资本 主义市场 经济的共 同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利润至上,行政计划,陌生人社会) 企业行为自主化(生产、销售自主决定)
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角色的变化,1984“给企业松
绑”)
经济运行法制化(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法律规约)
保障制度社会化(避免企业办社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
1
2
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成 分共同发展。
三
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并存。
3
更好地发挥计 划和市场两种 经济手段的长 处。
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公式。
第二阶段 (十二大——十三大)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 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 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三个层次
东部:较发达(辽、京、冀、津、鲁、 苏、沪、浙、闽、粤、琼 )
中部:次发达(黑、吉、晋、豫、皖、鄂、 湘、赣 )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特点 内容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 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邓小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 民族团结、山河秀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中央
政财 策政
东部
利
技
税
术
西部
基人特 础才色 设工产 施程业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不平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取消非公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作补充; 3、党的十四大把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
3、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既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 的不足和缺陷
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
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 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第一阶段
扩权让利,重 点是调整国家 与企业的责权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 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 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方式。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三)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
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HOME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毛概第八章ppt课件
求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市
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 场
的有机联系。
机 制
48
(二)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就是相 互联系的各类市 场的有机统一体
49
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市 场 体 系
要素市场
农产品市场 工业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50
(二)
73
本公 实有 现制 形的 式基
所有权 占有权 支配权 使用权
74
形公 式有 的制 多经 样济 化实
现
股份制 合作制 承包制 租赁制
75
——
形展大努以和规反当形
式的促力大组律映多式
。公进寻胆织的社样可公
邓 小 平
有生找利形经会化以有 制产能用式营化。而制 实力够。都方生一且实 现发极要可式产切应现
57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宏
● 保持经济总量的
观
平衡。
调
● 保持物价稳定,
控
实现充分就业。
的 目 标
● 保持合理的经济 增长速度。
58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宏 ● 优化国民经
观 调
济的产业结构和
控 区域结构。
的 目
● 保持国际收
标 支平衡。
59
(三)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
经济手段
统一、开放
“统一”:各类市场构成 有机的市场整体,且市场 管理、市场法规是统一的。 “开放”:实现国内市场 间的融通、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的衔接。
3
体社 系会 的主 特义 征市
毛概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精品.ppt
自认为是征服者、 占有者不断向自然索取
人类与自然是平等 的,人属于自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基本条件
二、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守 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 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具有自身运动、 使人类的活 以制度约束人 变化和发展的 动符合自然界 的行为,防止
内在规律。 的客观规律。 违背自然规律
三、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 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 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 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 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 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 的空间。
目的:实现人类对自然的获取和给予的平 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 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题; 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 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相关视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客观需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 在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化污染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着重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 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 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毛概课件第八章2014322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 • • • •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客观性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以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卫生事业建设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 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方针;坚持把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 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2.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人民健康 ------以实现全民医保为目标,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 系;坚持以非营利性、公益性为主,加强城乡医疗 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卫生和人口计划生 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 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必然要求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 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 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孔子:和为贵;墨子:兼相爱、爱无差;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洪秀全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暖;康有为: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构想的未来社会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毛概》第8章第1节课件
• 第三阶段:1992年 南巡讲话,从根本 上破除了把计划经 济和市场经济看作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 范畴的思想束缚, 确认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目标。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 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 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 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3、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及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
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 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 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 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 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 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978年)
相对指标 在GDP中的 比重 公有制 非公有制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经济 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99.0 99.2 1.0 0.8 56.0 77.6 43.0 22.4
毛概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16
产品经济:
• 产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 ,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为前提, 用直接的产品分配代替商品交换 。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为 避免造成浪费,整个社会生产必 然是一种有计划的生产,因此也 叫做计划经济。
17
马克思 恩格斯曾认为:
•
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
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7
为什么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客观条件看,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现代工业很少。在经济发 展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 中人力、物力为大规模经 济建设创造条件。同时,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机 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 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 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的 运行。
2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1.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要经历十多年的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 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是消灭商品和货币关系,消灭商品
生产,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最终结束产品对人的统治,最终结
束商品拜物教统治人们的历史,从
而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飞跃。
18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形成:
• 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划 分,人们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资 本主义相对应,把产品经济、计划经 济同社会主义相对应。于是,市场经 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 主义,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传统观 念。
• 3.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 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两 个问题:“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
产品经济:
• 产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 ,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为前提, 用直接的产品分配代替商品交换 。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为 避免造成浪费,整个社会生产必 然是一种有计划的生产,因此也 叫做计划经济。
17
马克思 恩格斯曾认为:
•
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
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7
为什么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客观条件看,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现代工业很少。在经济发 展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 中人力、物力为大规模经 济建设创造条件。同时,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机 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 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 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的 运行。
2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1.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要经历十多年的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 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是消灭商品和货币关系,消灭商品
生产,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最终结束产品对人的统治,最终结
束商品拜物教统治人们的历史,从
而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飞跃。
18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形成:
• 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划 分,人们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资 本主义相对应,把产品经济、计划经 济同社会主义相对应。于是,市场经 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 主义,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传统观 念。
• 3.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 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两 个问题:“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
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
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
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 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
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
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
。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 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 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由企业法 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 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国家和集体 控股的,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 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依公据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 我制国度是的社基会础主义国家, ➢ 公社有会制主是义社初会级主阶义段经国济情
多种所有制经济 ➢ 制“度三的个基有础利于”标准
共同发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 “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 的一条基本原则。
▪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备制度 属性,可以和不同的制度相结合,但它和不同制度相结 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所有制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 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也 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资本主义可以搞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 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 的长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 布局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和落实总布局 的要求、具体方针政策等。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 经济学,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本特征,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标志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认识提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 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 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 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 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 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 及其确立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
经济制度:
依据:
初级以阶公有段制的为基主本体, ➢确我立国基是本社会经主济义制国度家的,
经多济种制所度有是制:经以济共 公同有发制展为主体,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有力的国 家宏观调控。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 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 灵。
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
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弥补市场失灵。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 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 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 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
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
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
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 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
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
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
。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 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 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由企业法 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 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国家和集体 控股的,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 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依公据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 我制国度是的社基会础主义国家, ➢ 公社有会制主是义社初会级主阶义段经国济情
多种所有制经济 ➢ 制“度三的个基有础利于”标准
共同发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 “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 的一条基本原则。
▪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备制度 属性,可以和不同的制度相结合,但它和不同制度相结 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所有制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 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也 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资本主义可以搞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 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 的长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 布局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和落实总布局 的要求、具体方针政策等。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 经济学,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本特征,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标志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认识提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 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 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 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 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 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 及其确立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
经济制度:
依据:
初级以阶公有段制的为基主本体, ➢确我立国基是本社会经主济义制国度家的,
经多济种制所度有是制:经以济共 公同有发制展为主体,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有力的国 家宏观调控。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 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 灵。
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
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弥补市场失灵。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 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 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 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