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
《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摘要】本文以Jane.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发现,该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且这些准则的违反均和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希望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违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1967年,美国著名哲学家Grice 提出合作原则这一概念。
他指出,在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特殊的目的,说话人与倾听者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把这种维持默契的关系的原则称之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有四种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法准则。
质量准则指的是在人们进行会话传递时,要传递真实信息,不要传递没有证据的话语;数量准则指的是当说话者提供信息时,要提供交谈所需要的信息,不应该超出需要的信息范围;关系准则指的是谈话者需要提供与谈话内容相关的信息,对问题的回答或者谈话的内容应该与之前的谈话有关联;方法准则指的是会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要简洁,要避免歧义。
然而,在人们进行日常会话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谈话者都会一直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谈话者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违反这些规则。
而这种违反是出于谈话者的目的,是谈话者的故意行为。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家一个或若干个具体言语行为组成的一个综合言语行为体,文学言语行为除了通过言内行为传达用于该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层和深层的命题意义,还会通过言外行为表达作品言语的深层信息。
因此,作家在撰写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过程时,常常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形式用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在此背景下,读者要想正确并透彻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就必须分析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
鉴于此,笔者将以Jane. 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对其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进行探析,从而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合作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解读
合作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解读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出版于1813年。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将以合作原则为理论视角,通过分期伊丽莎白在文中的部分对话,进一步分析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性格特点一、引言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
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一直被视为西方的经典,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读书目。
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线明的形象,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自尊自爱,事事有主见,并善于思考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合作原则的角度,通过分析其对话,浅析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通过违背合作原则来传达话语中的隐含意思。
不仅如此,合作原则为鉴赏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这种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推断出人物话语的真实含义,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整个故事,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和主题。
二、合作原则概述合作原则具体包括四条准则:“一是量的准则,是指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但是又不能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二是质的准则,是指说话人不能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也不能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是关联准则,是指说话要贴切。
四是方式准则,具体是指说话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避免赘述,要有条理”。
由格莱斯提出的四条准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对话的参与者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正确传递和理解说话人真正想要说的话,并且可以避免误解或者误会。
在《傲慢与偏见》中,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有关的对话是最多的。
人物之间的对白经常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正是这些内在的会话含义使得每个角色都呈现出了不同性格特点。
而本文就选择了小说中的几处具体对话来具体说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三、伊丽莎白违反合作原则的具体事例例一:Mr.Darcy:I thought poetry was the food of love.- Of a fine,stout love.Elizabeth:But if it is only a vague inclination,one poor sonnet will kill it.Mr.Darcy:So,what do you recommend to encourage affection?Elizabeth:Dancing.Even if one's partner is barely tolerable.由于之前伊丽莎白偶然听到达西先生并不喜欢自己,所以在达西先生问伊丽莎白推荐用什么来鼓励爱情的时候,伊丽莎白回答道:“跳舞”,但是在回答完达西先生的话语之后,伊丽莎白并未停止,而是在后面加上了“即使舞伴长得只是可以”一句话。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风格
与伊丽 莎 白的谈话 中违反 数量准 则而达 到的 。他 所叙述 的事情经 过都是 事实 ,只是 故意漏 掉 了关 键信息 ,从 而使 听话者 ( 伊丽 莎
白 )对 他 的 话 理 解 产 生 了 严 重 偏 差( 第l 6 章 内容 ) 。 伊 丽 莎 白对 达
d a u g h t e r s ,s h e o u ht g t O g i v e o v e r
公之 间的矛盾产 生关键 就是达
t a i n l y h a v e h a d my s h a r e o f
b e a u t y . bu t I do no t pr e t e n d t o
h i s l a d y t o h i m o n e d a y ,“ h a v e
合这种需 要” ( G r i c e , 1 9 7 5 ) 。这种协议 就是合作原 则( C o o p e r - a t i v e P r i n c i v l  ̄ ) 。合作原则包括 四个方面 : ( 1 ) 数量准则 , 即会 话中提供适量 的信息 ; ( 2 ) 质量原则 , 即提供 自己认 为真实的 、
W he n a wo ma n h s f a iv e g r o wn up
l e t a t l a s t ?”
Mr . Be n n et r e pl i e d t ha t h e h a d no t . “ But i t i s , ” r e t ur ne d s he ;
西 的误 解 和 偏 见 的 消 除 就 是 通 过
填补这些遗 漏 的关键 信息 而实现 的( 第3 6 章达西 的信 ) 。而后 , 伊丽 莎 白更是通 过巧妙 利用合 作原则 中的数量 准则 ,用 礼貌得 体的语 言 揭 露 了 韦 翰 的 恶 行 。李 雅 新 ( 1 9 9 7 ) 曾较 为详细地 分析 了韦翰
语言合作原则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解读
语言合作原则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解读
蔡景界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2Z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全新的爱情婚姻观念,本文从语言合作原则以及语言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语言合作原则;语言文体学;《傲慢与偏见》;对话解读
【作者】蔡景界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从合作原则视角下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对话翻译 [J], 魏焕丽;王蕙
2.会话含义理论指导下的小说对话理解与翻译——以《傲慢与偏见》(第一章至第八章)中的人物对话为例 [J], 魏梦婷
3.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 [J], 罗杰鹦
4.从合作原则违反现象解读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傲慢与偏见》的人物会话为例 [J], 王可
5.从合作原则违反现象解读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傲慢与偏见》的人物会话为例 [J], 王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认知关联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理解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08-02摘要: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话语理解明示推理《傲慢与偏见》abstract:the relevanc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reveal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lains and restricts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tak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maximal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本文尝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入手,对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进行剖析,分析它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和烘托主题的。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合作与违背的元素,通过运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对话的含义。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里格·J·麦克尼奇提出的,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通过互相满足彼此的需求来达到共赢的目标。
合作原则包括互惠、言语得当、合作与相互尊重等要素。
下面将运用这些要素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含义。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对话多次展示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
例如,在伊丽莎白第一次遇见达西先生时,她对他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没有给他机会解释或辩驳。
她的言语不当和缺乏尊重导致达西先生对她的不满和误解,进而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
在这个对话中,伊丽莎白没有尊重达西先生的感受,没有给予他平等对待的机会。
这种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使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外,达西先生在一开始对伊丽莎白的态度也是违背合作原则的。
在舞会上,他对伊丽莎白评头论足,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他的言语得当性不足,没有给伊丽莎白一个积极的印象,同时也没有尊重她的尊严。
这种无视对方需求和感受的行为违背了合作原则。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伊丽莎白和达西开始在对话中展示出合作的迹象。
伊丽莎白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达西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愿意与之合作。
同时,达西也懂得改变自己以满足伊丽莎白的需求,缓解她对他的观感。
通过互相尊重、互惠和言语得当等合作要素,他们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对话含义层次丰富。
通过分析对话中是否符合合作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合作原则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在交流中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
影视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177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黄柔嘉(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描绘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和社会风貌,主要讲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故事。
由于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位主人公从一开始便有明显的难以调和的傲慢与偏见。
从误会存在到消除,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既充分展现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又蕴含了丰富的会话含义。
本文将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从语用学角度对这部电影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 ,1913-1988)在1967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或次原则时,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
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的台词设计得非常巧妙,简单的对白搭配上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内心活动,饱含着多层次的思想感情,表层意义里隐藏了一层又一层的会话含义。
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中把“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援救”原则提出来。
利奇说:“礼貌原则不能被视为添加到合作原则上去的另一个原则。
而是援救合作原则解决一系列麻烦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电影中,人物常常会出于自尊心问题和遵循礼貌原则的考虑,采用违背合作原则的方法,借助非直接的表达方式产生言外之意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避免尴尬、冲突等不良后果的出现。
[1]这是人物的“真”与“假”,也是人物对话的“真”与“假”。
一、违反合作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指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_傲慢与偏见_中的语用学渗透_言语行为理论和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_吕代珍
1引言《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语言机智风趣、清新流畅,人物对话生动有趣,作者把叙述与对话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
每个角色都有截然不同的说话风格,反映各自鲜明的个性。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这部小说主要描写贝内特(Bennet)一家的生活琐事。
贝内特先生是个中产阶级,和他的太太有五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
根据当时英国的法律规定,他们身后遗产应归一个远亲柯林斯(Collins)所有,女儿无权继承,所以夫妇俩都为女儿的婚事操心,希望她们找到有钱的配偶。
有个富有的单身汉,名叫宾利(Bingley),年轻阔绰。
他带着他傲慢的朋友达西(Darcy)搬进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Netherfield)庄园。
后来,宾利爱上了贝内特的长女简(Jane),达西看中了二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但是由于达西德傲慢无礼,致使伊丽莎白(Elizabeth)对他抱有成见,在发生一系列饶有趣味的事件后。
俩人误会消除。
达西不再傲慢,伊丽莎白不再对他抱有偏见,俩人终成眷属。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
(杨岂深、孙铢,P215)[4]使小说隐含之义与字面意义不同,使整个文章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这就为我们用语用学的研究分析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的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主要援引奥斯丁-塞尔(Austen-Searle)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Grice)会话含义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分析,展示小说的艺术魅力,分析它是如何借助这些理论与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2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LoAustin)在他的《论言有所为》中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用来“陈述”、“描写”或“说明”,而通常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的。
关于《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论文摘要: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里两段经典的对话为素材,从语用学的角度剖析其会话含义,冀在帮助读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欣赏这部经典小说。
一、语用学相关理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1975)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把其划分为四个分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关系准则。
合作原则是为了保iiE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75-J,~,须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布朗和列文森(1978)提出了面子理论并列出了15种非公开性的礼貌语用策略。
自相矛盾法、反语法、隐喻法、反问法是通过违反质量准则实施的;低调陈述法、夸张和同义重复是通过违反数量准则实施的;暗示法、提供联想线索法和预设法是通过违反关系方式实施的;歧义法、模糊法、过度归纳法、排除他人法以及不完整法、省略法是通过违反关系准则实施的。
利奇(1983)引入了礼貌原则来补充合作原则。
他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有时却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这一个或那一个准则去产生“会话含义”,以拐弯抹角的方式说话。
他的礼貌原则可以细分为六个方面:策略准则、慷慨准则、称赞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二、小说对话中的语用分析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运用语言和对话来反映人物性格,这是典型的奥斯式技巧,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对话发生在班内特夫妇之间,是小说情节的开始。
年轻而富有的单身汉查尔斯·宾格利租下了尼日菲尔德花园,班内特太太坚持让丈夫立刻去拜访这位新搬来的邻居,希望自己的某个女儿能攀上这样富有的人家。
1、合作原则的违反(1)通过隐喻和反问的非公开性语用策略违反质量准则。
1)隐喻。
“我非常看中你的神经。
毕竟,它们是我的老朋友。
”班内特先生通过隐喻,把太太的“神经”比喻为“老朋友”。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
第27卷第6期V ol 127 N 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8年11月N ov 12008《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张楚乔(长春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将语用学的理论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找到文学研究和语用学研究的契合点,对于文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解,也可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话语交际;合作原则;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8)06-0146-05[收稿日期]2008-05-24[作者简介]张楚乔(197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教,博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的作品。
简・奥斯丁是一位在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作家,同时代人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 ,1771-1832)很赞赏简的写作艺术,他在日记里写到:“她这种才干我以为最是出色,为我前所未见……那种细腻的笔触,由于描写真实,情趣也真实,把平平常常的凡人小事勾勒得津津有味……”[1]著名文艺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G eorge Henry Lefwes )高度评价她的小说风格是“艺术的简洁”[2],可见奥斯丁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夏洛特・勃朗特在致威・史・威廉斯的书信中写道:“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
[3]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简・奥斯丁成为公认的经典作家。
傲慢与偏见 礼貌原则_从合作原则的违背浅析《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的塑造
傲慢与偏见礼貌原则_从合作原则的违背浅析《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的塑造摘要: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尝试着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把《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人物对话放置于Grice的合作原则这一理论框架内,剖析简. 奥斯汀独特的话语技巧,从而帮助读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赏析这部经典之作。
《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人物性格1.引言《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简•奥斯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人物对话,来完成对各种突出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而凸显主题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语言学作为揭示语言表现的手段之一,给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借鉴。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曾指出:“语用学是语言学来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一个有力武器。
”[1]本文就从语用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剖析,以帮助读者从这一角度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人物刻画及主题。
2.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XX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 Grice)于1976年提出会话含义理论,其核心是合作原则。
他指出:“正常情况下,人们交谈时再某种程度上都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标,或者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
为了打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2]这条根本原则包括四条基本的准则:1)数量准则,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质量准则,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 c)简练; d)井井有条。
《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含义研究
《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含义研究作者:李玲来源:《大观》2015年第02期摘要: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语言形式与说话者或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以合作原则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会话,着重分析人物会话对英语语用学合作原则的成功违反,从而揭示此部著作中小说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合作原则一、小说简介《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乡村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出身于名门世家且每年拥有一大笔财富收入的傲慢男士达西与一位出身卑微、生活在下等阶级且对达西有着严重偏见的女子伊丽莎白从相识到相知最终步入幸福殿堂的美好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直至今日仍带给读者们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小说特殊的语言魅力。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话语鲜明生动,颇具个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本文拟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着重分析人物会话对语用学合作原则的成功违反,了解人物会话丰富的语用含义。
二、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Grice 于1967 年提出的。
他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对话者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会话原则,这就叫做合作原则。
并且,Grice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然而,在实际交往和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这些合作原则,有时甚至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次准则,以产生言外之意,达到说话者的目的。
而且这种违反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Leech(利奇)于1983引入了礼貌原则来补充合作原则。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作者:李跃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对话为素材,从会话原则的角度剖析其会话含义,从而帮助读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赏析这部经典小说。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对话作者简介:李跃华,(1990-),女,汉,河北石家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4--01一、引语《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的素材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当时流行乐社会上的小说不同。
当时盛行的主要为感伤小说以其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见长。
而简.奥斯汀的邪说则为读者展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故人情。
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营造气氛,表现主题。
本文将利用会话原则理论分析这部小说中。
二、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数量原则(所说的话应包括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过需要的信息),质量原则(尽可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是真是的;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相关原则(说话要有关联,不要说与谈话无关的话)和方式原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条理清晰)。
但是,在实际的交谈中,人们然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的,由于各种各样的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三、小说中人物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在《傲慢与偏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很多,作为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这样描写是有其内在意义的。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摘要:合作原则是由格莱斯提出的重要的语用学理论。
它对如何引导口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领域。
《傲慢与偏见》是十八、十九世纪杰出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
在作品中,她将合作原则充分运用到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可以使读者产生幽默感,使作者以讽刺的语调表现主题,创造令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它证明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1.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H.P.Grice)通过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为了成功地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称之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之CP,格莱斯在他的作品《逻辑与对话》正式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质量准则,a.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d.井井有条。
然而,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并不总是直白地告诉对方某事,而是暗示对话。
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不遵循、有时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听话人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合作原则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2.引言《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
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我们可以见到违反合作准则的现象俯拾皆是。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它是如何借助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感情,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分析作者:黄一超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对话合作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
借助会话分析,读者能充分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更能清楚地感受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小说《傲慢与偏见》会话合作原则语用学语用学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学家胡壮麟在谈到两者关系时指出:“语用学是语言学用来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一个有力武器。
”[1]格莱斯会话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他认为:“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当的话语。
”[2]这些原则就是我们熟知的合作原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实际交流中,除了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人们有时故意不遵守甚至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使交流受挫,即我们平时说话时的“拐弯抹角”。
听话人则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来推断说话人隐含的会话含义,即“弦外之音”。
[3]这些对合作原则有意识的违反在文本对话中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为文本阅读提供了新的体验。
我们来感受一下《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
女主人Mrs.Bennet在听到庄园的新主人是一个有大笔家产的单身年轻人时,显得意外兴奋,迫不及待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丈夫。
丈夫对此反应冷淡。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遵守了对话的原则和语旨合作,一问一答,并没有违反语言原则,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语效合作:妻子等待的并不是丈夫对她的提问的“是或不是”的回答,而是要告诉他是谁租下庄园,以及租下了庄园的这个年轻人是多么的富有,并且还是单身。
妻子想要把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到丈夫,并与之分享。
她所期待的是丈夫对这种情绪的肯定,而相应地在他的回答上表现为对这一信息的补充说明,甚至是重复。
可丈夫在摸清妻子的意图后并不打算配合,装聋作哑,反应冷淡。
这一文本对话实际上打破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原则,因为妻子希望丈夫延续她的话语,补充她的信息,甚至对她的言论加以滔滔不绝的评论,而丈夫的回答却与之相反,寂静无声。
合作原则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对话分析中的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2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3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4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5 绽放在“金字塔”上的玫瑰---《纯真年代》主要女性角色分析6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7 Unavoidable Tragedy –A Case Stu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8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9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10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11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12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13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14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15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16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17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8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19 从成功学书籍的畅销看美国文化价值观20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21 浅析《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宗教意识22 On Integr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23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2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25 中国菜名翻译的技巧与准则26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27 论简爱的性格特征28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29 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的翻译30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31 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32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33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34 艾米丽的心理性格分析35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36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37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38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39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40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41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42 评析艾米莉狄更生及其诗歌43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44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45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46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47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48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49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50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51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52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5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54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55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56 《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57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58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59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60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61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62 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63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64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65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66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67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68 《嘉莉妹妹》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69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70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71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72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73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74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75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76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77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78 商务英语信函文体分析79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80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81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82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83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84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85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86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8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88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89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90 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91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92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93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9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95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96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9798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99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100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101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02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103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104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105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106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07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108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109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 110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111 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112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看女性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13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114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115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116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117 浅谈公示语的翻译118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119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120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121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122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123 On the V 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124 从《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爱情观125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蝴蝶梦》126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127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128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29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130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131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32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33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34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35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136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37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138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139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40 浅析美国俚语及其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141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42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 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43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144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145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146 The Emerging Tendency of Marketing—Network Marketing147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148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149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150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151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152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American Dream153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154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155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156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157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15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59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160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161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162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63 从心理语言学谈提高新闻英语听力的新模式164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65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丛林文化—以亨利•劳森《赶牲畜人的妻子》为例166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167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168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169 侦探小说的发展170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17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172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173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174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175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176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177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178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179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180 《京华烟云》中姚思安的性格分析181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182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183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184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185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186 从灵床到坟墓:浅谈中西丧葬风俗之异同187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188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189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190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191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192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193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194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195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196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97 合作原则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对话分析中的应用198 (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199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200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模糊化现象。
从会话含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
从会话含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么孝颖宁志敏摘要:本文利用Gricc的“合作原则”分析了作者如何利用四条准别的违反来塑造人物性格,从而赋予人物以丰富的內涵,成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烘托了小说主题。
关键词:合作原則;会话含义;《傲慢与偏见》1Gricc的合作原则及其会话含义美国哲学家Griee认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要求每一个交际者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际的目标或方向。
其具体表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Quality Maxi一);(2)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3)方式准则(Manner M8xim)(4)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的真实性:数量准则要求我们说话时所传递的信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要简明扼要,不要用语义含糊的词语。
避免冗词赘句;关联准则要球说话切题,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有意或无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这时就会产生一种会话含义。
本文拟运用合作原则理论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进行分析。
2《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2.1对“质量准则”的违反在小说的第一章,随着宾利先生的到来,镇上几乎所有的人家都严阵以待。
准备拜访这位新住户,这里有一段班纳特夫妇精彩的对话。
妻子兴趣浓厚,满腔热情,丈夫反应冷淡,消极被动。
太太说“每年四五千磅收入的单身汉”是女儿们的“福气”,先生却回敬到“这与女儿们有关系吗”,以班纳特先生对太太的了解这显然是明知故问,有意逼太太和盘托出她的打算:希望宾利先生能娶她家的一个女儿,尽管先生早已心知肚明太太的意图,却反问道:“那就是他来这里的打算吗?”太太是一个智商低下、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
由合作原则探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艺术
文学WEN XUE2017.07合作原则既包括小说人物之间的合作,也包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能使读者充分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本文从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合作原则出发,对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验证交际原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合作原则由美国语言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指沟通双方需遵守的共同原则,往往表现为一种默契。
合作原则有四个具体准则,分别为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及关联准则。
质量准则要求内容真实,数量原则要求信息量充足,方式准则要求语言简洁,关联原则要求说话人只说与话题相关的话语。
但日常交际或文学作品中常会出现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以此产生特殊的语言效果。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行为主要源于人物的以下三种语言策略。
一、隐喻语言策略简·奥斯丁的小说多以英国乡村为背景,以中产阶级女性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作语言口语化,语言风格诙谐、机智。
她的小说中诙谐的语言多来自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这种违反是有意而为的,是作者对合作原则的巧妙运用。
在《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完成,让人不易察觉。
小说通过说话人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听话人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产生戏剧性冲突,进而形成幽默效果。
班纳特家有五个女儿:漂亮的简、呆板的玛丽、聪慧的伊丽莎白、爱玩的琳达、天真的凯特。
班纳特夫人为家中五个女儿的婚事操心,每当一个有钱的邻居出现,她就迅速将其列为未来女婿的候选人。
一旦丈夫对她的判断或用意持反对意见,她就会强调自己神经不好,并指责丈夫对她的神经漠不关心。
班纳特先生这样安抚妻子:“我的好太太,你真错怪我了,我非常看中你的神经。
毕竟,它们是我的老朋友。
”在这句话中,班纳特将夫人的“神经”与自己的“老朋友”相提并论,以自嘲的口吻,对夫人进行戏谑的讽刺,指出她动不动就以神经为借口发脾气,为读者展示出班纳特夫人的喜怒无常、缺乏智慧等特征。
此外,“神经”怎么会是班纳特先生的老朋友呢,他为什么会对这样的朋友加以爱护呢?这种反语和打破合作原则的做法,使小说的语言寓意深刻,使用精细短小的语言表达出了丰富的含义。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杨金凤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借助语言学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来分析小说中对话的语言特色,并进一步揭示人物性格及小说的情节发展.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杨金凤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违背合作原则下《红楼梦》会话含义研究 [J], 黄慧
2.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会话含义 [J], 王萌
3.《甄嬛传》的会话含义--礼貌原则的遵从与合作原则的违背 [J], 王晨昕
4.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电影《怦然心动》中的会话含义 [J], 王婷婷
5.基于合作原则分析小品《啼笑皆非》会话含义 [J], 曹金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摘要:合作原则是由格莱斯提出的重要的语用学理论。
它对如何引导口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领域。
《傲慢与偏见》是十八、十九世纪杰出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
在作品中,她将合作原则充分运用到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可以使读者产生幽默感,使作者以讽刺的语调表现主题,创造令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它证明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
1.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h.p.grice)通过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为了成功地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称之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之cp,格莱斯在他的作品《逻辑与对话》正式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质量准则,a.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d.井井有条。
然而,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并不总是直白地告诉对方某事,而是暗示对话。
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不遵循、有时甚至故意违反
这些准则,听话人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合作原则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2.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
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我们可以见到违反合作准则的现象俯拾皆是。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它是如何借助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感情,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3.《傲慢与偏见》对话中的合作原则的违反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主要通过对人物对话描述来刻画人物形象。
该小说通过在交际过程中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使得不同角色的人物的言语行为具备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通过合作原则的违反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几处典型的人物对话。
例一:
“哦,她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姑娘。
可是,她的一个妹妹就坐在你的身后,也很美丽,要不,请我的舞伴来给你介绍一下?”
“你说的是哪个?”达西先生转过身来,朝伊丽莎白的方向望了一会儿,知道她看到他时,才收回目光,冷冷地说,“她还过得去,但是没有到让我动心的地步。
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被冷落的小
姐,你还是赶紧回到你的舞伴身边吧。
”
这个对话发生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见面的舞会上。
当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彬格莱被简的美貌所吸引,对简评价非常高:“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一个尤物。
”这句评价违背了数量和质量的准则,但是表达了他对简的喜欢。
而相反地,达西对伊丽莎白的评价贬低了伊丽莎白的容貌,只说了句:“她长得还算可以,但并不真漂亮,叫我动不了心。
”也是一种对数量准则的违背。
例二:
“啊!是个单身汉,亲爱的,却确实实是个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
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这怎么说?关女儿们什么事?”
“我的好老爷”太太回答道,“你怎么这样叫人讨厌!告诉我吧,我正在盘算,他要是挑中我们一个女儿做老婆,可多好!”
在这段对话当中,贝内特先生显而易见的知道贝内特太太的意思。
他假装不知道太太想把其中的一个女儿嫁给彬格莱先生,他提出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知道他太太会怎么回答了。
这说明贝内特先生的话违背了质量准则,即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而贝内特先生的话地言外之意就是让贝内特太太不要总是如此爱慕虚荣。
例三: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的好老爷?你事先不是答应了我,非叫她嫁给他不可吗?”
“好太太,”丈夫回答到“我有件事要求你帮帮忙。
请你允许我自由运用我自己的书房。
我真巴不得早日在自己书房里图个清闲自在。
”
这段对话发生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的求婚后,贝内特太太很不高兴,怂恿贝内特先生劝说伊丽莎白答应接受柯林。
但是贝内特先生认为柯林自大,根本配不上伊丽莎白。
因此才说了句:“我真巴不得早日在自己书房里图个清闲自在。
”这句话违背了关系准则,用与对话无关的话来引导听话人推导可能的联系,隐含着他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静静地读书,不喜欢被打扰,希望太太离开。
例四:
“伊丽莎白小姐!”彬格莱小姐重复着,“我感到很吃惊。
什么时候她成了一个这么受欢迎的人?看来你的好事将近了?”
“我就知道你会提出这个问题。
女士们的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一会的功夫就能从崇拜跳到产生爱情,最后跳到结婚。
我知道你真的希望我幸福。
”
这段话发生在威廉姆上校的大型派对上,达西对彬格莱小姐表达他对伊丽莎白的喜欢,彬格莱小姐感到很吃惊,并开始嫉妒。
达西用“女士们的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这句违反了方式准则,这句话意思比较模糊,到底“女士”是指天下所有的女士,还是只指彬格莱小姐一人?通过模糊的语句间接暗指彬格莱小姐的语言太早,不切实际。
4总结
通过借助会话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可以更加清晰地理顺人物性格,关系等,对于读者鉴赏文学作品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它证明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用学[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0.
[5]宋振芹. 《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