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NA的复制》教案
生物:3.3《DNA的复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技能目标:分析并讨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培养运用简约的科学语言概述科学现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DNA复制的学习,体会DNA来保留复制的方法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二、教学重点:DNA分了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三、教学难点:DNA分了复制的过程四、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五、学习过程:()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预测:. _____ o了解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学生先阅读教材Pii页。
教师投影出示如下问题:1.DNA分子复制发生在什么时间?2.DNA分子复制过程怎么进行?3.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哪些条件?4.DNA分子复制过程有何特点?5.DNA分子复制的概念是什么?6.DNA分子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学生阅读完毕之后,先简单提问。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讲述:(1)DNA分子复制根据前面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学习可知发生在无丝分裂之前或有丝分裂间期;在配子形成时则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2)DNA分子复制过程:教师播放DNA分子复制的多媒体课件,将这部分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掌握的知识。
观看完毕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以下三点: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昔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过程叫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昔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昔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教案】DNA的复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3部分内容。
DNA分子复制的推测,旨在使学生了解沃森和克里克在制作DNA模型后,推测了DNA分子的自我复制的机制这一事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很好地揭示生物学研究必须源于实证,并体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但由于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的难度较大,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为选学。
按就近发展区原则,可增加一个密度梯度离心的模拟实验作为铺垫,再引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演绎推理实验结果,最终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验证。
二、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DNA半保留方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过程分析和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结合假说演绎法,对DNA复制进行问题探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1.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2.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复习前概念,提出新问题,引发学习兴趣。
新知学习对DNA复制的推测1.引入沃森和克里克论文部分内容,提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2.提问:除了半保留的方式之外,DNA复制的方式还可能有哪些?出示科学家提出的DNA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两种假说图解,提示学生全保留复制是指母链DNA分开,分别复制形成两条子链DNA,此后两条母链DNA彼此结合,恢复原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双链DNA分子。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复制教案
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一一作出假设一一演绎推理一一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
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第5章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重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难点:[探究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一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五、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
DNA的复制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主题DNA的复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生物学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授课时间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讲授法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教学目标 1.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阐明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生命观念)2.通过观察、分析,说明DNA复制的特点。
(科学思维)3.通过“模拟实验——同位素标记的DNA经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科学探究)4.说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方式的早期推测。
体会科学发展的艰辛,养成求实的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演绎——推理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特点、条件。
难点:1)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重难点解决方案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
教师利用板书示范、讲述。
直观教具——视频展示微观过程教学目标细化(一)知识与技能1.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阐明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生命观念)2.通过观察、分析,说明DNA复制的特点。
(科学思维)(二)过程与方法3.模拟实验——“同位素标记的DNA经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科学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说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方式的早期推测。
体会科学发展的艰辛,养成求实的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课后作业 1.绘制本节课的概念图2.查阅PCR技术的相关资料,了解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网络学习拓展资源视频、文字资料参考资料人教版教材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导入由DNA双螺旋结构特点入手,唤醒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两个学生活动的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尤其是活动二让学生自己分析信息再去作图,设计巧妙。
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掌握知识,最后播放视频,既总结了DNA复制的过程,又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认识。
课程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保证全体同学在课上理解并内化知识。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min)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讲了沃森和克里克探究出DNA的双螺旋模型,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根据之前所得回答: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照反上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七中学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李蕙君 2013年4月9日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基因的本质。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虽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属于选学内容,但我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介绍和探究学习,本设计即以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二、学生分析本节是新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我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DNA的复制对于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难点:DNA半保留复制的推理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中死了很多无辜的人,有些人从废墟中清理出来之后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为了找到死者的亲人,警方从死者身上提取少量DNA后,利用PCR技术获得大量DNA,再与失踪人员的家属进行DNA比对,从而找到死者的家属。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用示意图表示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三种推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问题1:你如何判断子代DNA中的两条链是怎样组合的?问题2:如何区分不同密度的DNA分子?(2)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讲述:全保留复制离心后出现2条DNA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原理和过程,并能够描述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
2. 教学重点•DNA的复制过程和原理•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描述3.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原理和模式的详细说明•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深层次理解4.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学1.1.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DNA的结构和特点,并且激发学生对DNA复制的兴趣。
1.2. 向学生提问:“DNA是怎么来的?它和我们的生命过程有什么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步骤二:学习教学2.1. 讲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模式,引导学生了解DNA复制的原理。
2.2. 分析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概念和意义,并与DNA复制的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DNA复制的机制。
步骤三:归纳总结3.1. 确认学生掌握了DNA复制和独立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原则的知识点和理解程度。
步骤四:拓展延伸4.1. 引导学生自己发散思维,探究DNA复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应用前景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5.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5.2. 在讲解DNA复制过程和原理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5.3. 重点强调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它们对DNA复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从DNA的复制入手,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变得理论更加完整。
而教学设计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做了详细地阐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大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元认知能力和主动性得到较大的激发,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究机会,并且通过教学的评价也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细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讨论的过程(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同学介绍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同学亲身参加探究过程,从而培育同学科学工作的力量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学问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同学深刻熟悉遗传的本质是特别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觉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同学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有很大的关心,有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学问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讨论,蕴含着科学讨论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学问,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学问。
高中同学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快速进展,认知力量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把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殊是抽象规律思维、辩证思维、制造思维有了较大的进展。
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掌握力量也有了相应的进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同学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进一步培育他们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节 DNA的复制 示范教案
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4. 通过探究DNA分子复制的验证实验,再次领悟同位素标记法,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议下载使用视频:【情境素材】DNA的复制。
)教师展示一对母女(如明星戚薇和女儿,父女等均可)的照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女这样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传递给了子代。
那么,何谓DNA的复制?所谓DNA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1DNA→2DNA。
那么,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二、讲授新课(一)对DNA复制的推测1.全保留复制:新复制出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没有旧的部分。
2.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分子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
3.分散复制(弥散复制):新复制的分子中新旧都有,但分配是随机组合的。
如何来判断DNA的复制究竟是哪种方式呢?这就需要用假说-演绎法来预测。
(二)对DNA复制方式的探究【作出假设】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每个子代DNA均由1条母链和1条子链组成。
问题1: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DNA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识”母链或子链,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问题3:如果用同位素(放射性)进行标记,用什么元素?(N、P)问题4:如果亲代DNA是15N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分别含有哪种N元素?(亲代:15N/15N-DNA (全部)子一代:15N/14N-DNA (全部)子二代:15N/14N-DNA(1/2)14N/14N-DNA(1/2))问题5: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代的情况,但实验中,复制后的DNA 分子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目标】1、通过对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及实验的分析,再一次体会假说-演绎法,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图解分析,构建DNA复制的过程,明确精确复制的原因,达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模型构建等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及复制过程2、教学难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用1分钟时间阅读P53页问题探讨,思考两个问题。
咱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课题——DNA的复制。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2、掌握DNA复制的条件及特点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认真阅读课本P53-P56、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作出标记。
(3min)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循环一(4min):自学课本P53-55上半部分,画出重点字词、标出疑惑,思考下列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关于DNA复制方式怎样的假说?2、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设计的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了哪种科学技术?3、完成P54讨论的两个问题。
4、此实验结果第一次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5、此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循环二(5min):自学课本P55下半部分及56页,画出重点字词、标出疑惑,思考下列问题:1、DNA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2、DNA复制的模板是什么?3、DNA复制需要能量么?由谁来提供?4、DNA复制需要的酶有哪些?5、DNA复制的原料是什么?6、DNA复制遵循什么原则?7、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3.3DNA的复制 教案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3)能够说出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及复制的特点。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分析图解、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讲解-设问-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法导引1.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基础知识与经典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学习新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自己提出关于DNA复制的疑问,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例如: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假设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呢?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
DNA是肉眼看不见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典实验中用同位素15N标记的方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是怎样的,在整个实验的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得出结论:DNA的确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同时还能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学法建议1.通过构建模型来记忆DNA复制需要什么原料。
2.以模型为基础想象DNA复制的过程,从而理解DNA复制方式。
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1.参与DNA复制的物质DNA的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DNA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酶和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参与。
2.DNA复制的引发所有DNA的复制都是从固定起始点开始的,而目前已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延长已存在的DNA链,而不能从头合成DNA链。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到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DNA复制的详细步骤,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分子层面的生命活动规律。
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实验设计、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技能。
4.社会责任:认识到DNA复制研究在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培养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及其证据。
三、教学难点•理解DNA复制过程中涉及的酶及其作用机制。
•掌握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图解、实验视频等)。
•教材、教辅资料及相关科学史资料。
•模拟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可进行DNA复制模拟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问题卡片、案例分析指南)。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DNA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动画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分享见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实验案例(如Meselson-Stahl实验),理解DNA 复制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是如何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的,从而引出DNA复制的概念。
新课教学1.DNA复制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DNA复制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DNA复制的过程•起始阶段:介绍DNA复制的起始点(复制原点)和引物酶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复制过程的启动机制。
•延伸阶段:详细讲解DNA聚合酶的作用,以及其在模板链指导下合成新DNA链的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DNA的复制教案
第3节DNA的复制新课标核心素养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1.科学探究——通过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含义。
2.科学思维——利用图示归纳法,掌握DNA 的复制过程和复制特点。
3.生命观念——结合DNA的功能和细胞分裂,理解DNA复制的意义。
知识点(一)|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3.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1)复制一次产生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DNA分子密度居中。
(2)复制两次产生的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的双链均含14N,另两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
5.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1)由于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继承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
(×)(2)子代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3)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用14N标记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是通过产物的质量不同来进行区分的。
(√)(4)“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
(√)1.(科学思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喻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提示:喻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
2.(科学探究)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 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 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
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Ⅰ代细菌DNA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提示:Ⅰ代细菌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
(2)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提示: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是为(7a+b)/8。
1.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单个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次的时间,然后将其中一个细菌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次的时间后,则细菌DNA分子组成分析为()A.3/4轻氮型、1/4中间型B.1/4轻氮型、3/4中间型C.1/2轻氮型、1/2中间型D.3/4重氮型、1/4中间型解析:选A含14N的一个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复制一次的时间,则所形成的子代中每个细菌DNA分子均为中间型;将其中1个细菌放回原轻氮环境中培养复制两次的时间,即细菌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分子,而含15N的DNA(中间型)只有1个,其余均含14N(轻氮型),即1/4中间型、3/4轻氮型。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理解概念以及大胆猜想的能力。
过渡:究竟DNA的复制是哪种机制呢?关键思路是什么?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53—54页,思考一以下的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选用了什么?
2.运用了什么技术方法?
总结
思维导图小结(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认真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检测。
板书设计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复制的探究历程
1.半保留复制
2.全保留复制
二、DNA的复制过程
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建构模型和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
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分析和阐述生物学现象 。
4、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讨论解决生物学问题,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概念:
酶:
能量:
2.延伸合成子链(展示合成子链的分步动画)
原料:
酶:
方向:
特点:
原则:
3.合成新的DNA分子:
精准复制的原因:
原则:
意义:
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利用卡纸,模拟演示DNA的复制过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和点评。
课堂活动:飞船运动会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生物《DNA的复制》教案
DNA的复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 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dna的复制的说课稿
dna的复制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的复制”。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复制过程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的结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 DNA 的结构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对于 DNA 复制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 DNA 复制的概念。
(2)概述 DNA 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 DNA 复制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 DNA 复制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复制的过程。
(2)DNA 复制的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1)DNA 复制的半保留方式。
(2)DNA 复制过程中有关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DNA 复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NA 复制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DNA 复制的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
第三章第3节 DNA的复制一、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高二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第一册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第二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的知识前提,也是学生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重点,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DNA的复制•从容说课《DNA的复制》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本课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大,但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利用这节内容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内容。
为此可利用有关Flash或Authorware课件,将复制过程以及科学家如何研究DNA的复制具体化、直观化。
《DNA的复制》主要内容包括复制所需要的条件、复制过程及特点、领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与复制的密切关系。
本课不仅与DNA的结构有密切关系,也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等知识有联系,并且与酶、ATP知识有关,同时也是对遗传规律进行科学解释的基础。
所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选学内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进行分析,并且联系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等热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具准备DNA复制过程的分步Flash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自找资料了解有关梯度离心的原理。
教师准备有关DNA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的资料。
[情境创设]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是通过遗传物质——DNA来连接的,那么亲代的遗传物质如何“多出一份”来传递给下一代呢?[师生互动]1.教师提供如下资料:最早期提出的DNA复制模型有三种:保留型复制(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保留型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和分散型复制(dispersive replication)。
在保留型复制的模型中,新复制出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没有旧的部分。
半保留模型是一链旧模板,合成另一链,因此形成的分子是一半新的、一半旧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3节《DNA复制》公开课[设计思路]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教法设计上,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直观、比较、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把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轨道,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学法设计上,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简单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求知的方法,“授之以渔”。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学生在自主思考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DNA复制的实践和思辨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能力;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推断DNA复制方式的一些规律。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梅塞尔森和斯塔尔(Meselson、stehl)的试验以过程中,提高分析、比较、推理、归纳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2、在动手模拟DNA复制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n
2n+1
1/2n
1-1/2n
学生填表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小结
1.通过学习必须掌握DNA的复制过程、复制的必需条件及DNA复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为学习生物的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
2.目前DNA分子广泛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l)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
(2)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思考回答
拓展思维知识迁移
三、DNA复制的过程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1)模板:两条母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②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世代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脱氧核苷酸链的数量变换规律
分子总数
不同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之比
单链总数
不同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链之比
只含15N分子
含14N15N杂种分子
只含14N分子
含15N的链
含14N的链
0
1
1
2
1
1
2
1
4
1/2
1/2
2
4
1/2
1/2
8
1/4
3/4
3
8
1/4
3/4
16
1/8
7/8
n
2n
〖讲述〗大家阅读课文P53,结合图3-12,利用物理、化学知识体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步骤、结果、结论及它的巧妙之处。
强调: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看图思考
培养严谨重视实的态度
旁兰思考题1
〖提示〗本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在本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了。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8.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9.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第3节DNA的复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1
五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5.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学生回答,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
DNA分子连续复制演绎的计算规律
已知某一DNA分子用15N标记(0代)将含有该标记DNA分子的细胞(或细菌)转移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DNA复制)若干代后,其DNA分子数、脱氧核苷酸链数及相关比例如下表: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引入新课
过渡
〖讲述〗DNA既能作为遗传物质,就必须具有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那它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思考讨论
引起思考引入新课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进而总结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讲述〗在复制过程中,原来双螺旋的两条链并没有被破坏,它们分成单独的链,每一条旧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链,这样在新合成的两个双螺旋分子中,一条链是旧的而另外一条链是新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阅读思考
学新知识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我们知道,当假说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DNA分子复制的研究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