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文化的中学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有文化的中学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气息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作为传承这种文化的课堂所形成的语文课堂文化,也应为我们所关注和思考。语文课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传承与发展语文这种文化。这就需要研究语文课堂文化的规范;关注精神诉求,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深化的语文课堂文化追索:关注智慧生成,追寻语文课堂文化中的生活本源,超越现实的功利计较,把规范与关怀结合起来,把语文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文化;规范;精神诉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2-02
语文,作为母语,其实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气息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作为传承这种文化的课堂所形成的语文课堂文化,也应为我们所关注和思考。语文课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如何传承与发展语文这种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对学生、对生活有真切的体认,才能创生出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程。
1 语文课堂文化的规范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应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养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登堂入室,走进积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仰慕、去沉醉……它包括以国家正式文件的形式被明确规定下来的,如教学大纲、教科书等,也包括课
堂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社会要求但并无明文规定的那些行为方式以及表意象征符号等。
1.1 教学内容的规范性。语文是民族文化之根,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从文化的知识特性来看,课堂文化必然包含是规范性一面。语文知识、价值规范等呈系统化、科学化、连贯性水平,必然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一方面,语文课堂传递的语文知识,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无不烙印着民族文化的标记。语文课堂教学,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正确感受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去有效地掌握人类积累的语言文化遗产,因而,课堂上必须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将知识、价值呈现体系化、结构化。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文化内涵。
1.2 行为的规范性。语文课堂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主要是教师的规范文化,目的明确,就是通过自身充分的表达,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规范文化,而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主导文化。教师的规范文化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定的书面文字系统,比较而言,规范、纯净、单一。作为传承文化的语文课堂,在关注规范文化体系下,也应尊重个体,张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文化发扬光大的主人。
1.3 课堂模式的单一性。新课程的实施,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有了
很大的改变,但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占据课堂模式的主流。这一方面是由基础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基础教育毕竟还是给予学生传授一定量的知识,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客观存在的升学率作用。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教师不敢放手给学生太多学习自由,虽说语文考试应该是最灵活的,文本的解读也应该是多解的,但只要看看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的评分标准,就会明白,语文教学并不是多解的。只要应试教育存在,教师控制的课堂文化仍将占据课堂的主流。
2 语文课堂文化应关注精神诉求
语文课堂是传承语文这种文化的一种空间载体,应关注其中生命个体—学生的精神诉求。课堂文化的主角是学生,因而课堂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是人生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场景,让学生自主的品位文中的句式,生成精彩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就体现出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
3 深化的语文课堂文化追索
课堂文化赋予学生以自由的启蒙,以及民主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喜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他们的人生发展生涯奠定基
础,促使其完成人格的自我塑造。这也是深化语文课堂文化应该的追求,才是语文课堂文化的本真。
3.1 语文课堂文化应关注智慧生成。教育需要智慧,也需要培育智慧。而语文课堂文化也需要智慧的关照和统领,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规范的课堂指导,帮助学生认知发展是必然的。
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文化接受水平和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又针对性地施以切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文化影响,引导学生,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相互启迪,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感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顺利地将知识接受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的语文课堂,处处闪现着智慧,处处充满着灵气,处处涌动着激情。语文知识的学习,伴之以理性的引导,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生命基础的基石。
3.2 语文课堂文化中的生活本源。我们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性的生活经验以及迫切的生活需要,把语文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活动,呵护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倾听学生生命的自由感悟,共享学生生命的真实体验。让学生从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出发,在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中,以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亲历与教师、同伴、文本、自身等的多向互动,并在这种亲历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思想、情感、精神等的积淀。
生活化,是课堂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指导思想。有文化意义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活激情、生活动感的课堂。生活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用叶澜教授的话说,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的感动和每节课堂的温馨记忆有关,和质朴真诚的生活有关;灵性的升华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世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生活的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一个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能超越现实的功利计较,又拥有做具体事情的耐力,从而一直立足课堂,知行合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规范与关怀结合起来,把语文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