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2章 土壤有机质
5 / 59
5%
0.5%
0.5-2.0%
7%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6 / 59
表 5-1 不同地区旱地和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地 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方红壤丘陵
珠江三角区冲积平原 珠江三角源程序平原
区 旱地 4.45 0.99 1.74 1.65 2.01
有机 残体
mineralization 腐殖化作用
humification
13 / 59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一)矿化作用的概念(Mineralization ):
有 机物 质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分 解成无机营 养元素的过 程 (The conversion of an element from an organic form to an inorganic state as a result of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二)矿化作用的意义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非晶体石英(蛋白石)
2、正长石和斜长石
--长石类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可占地壳重量的50%
正长石
斜长石
正长石:因为二组解理成90度而得名 斜长石:则因为二组解理成86度而得名
正长石(钾长石)
•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完全 解理,硬度6.0。正长石在 岩石中呈晶粒,长方形的 小板状,板面具有玻璃光 泽。
4
5
6
7
8
9
10
指甲:2-2.5,铜具:3 小刀:5-5.5 钢锉:6-7
注:摩氏硬度计仅是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明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 其绝对值的高低,根据力学数据,石英的硬度是滑石的3500倍,而金刚石的 硬度是石英的1150倍。
5 解理和断口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 性能为解理。 裂开后形成的光滑面称解理面。
• 橄榄石呈粒状集合体出现, 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或油 脂光泽。
以上(1-6)介绍的是常见的原生矿物
7 方解石和白云石
• 方解石成分是CaCO3 • 白云石的成分为CaCO3·MgCO3 ✓ 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反应剧烈(此可作为野外
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 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末反应,这是
闪长岩。
风化比较容易,形成的土壤 一般砂质的,褐色或者红色, 含磷较丰富,钾较少.
(4)安山岩
中性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 中性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 块状或气孔构造,灰、灰绿等。
容易风化,形成的土壤多 为壤土和黏壤土.
(5)正长岩
深成岩,几乎全部由肉红色或灰 白色的正长石组成 ,暗色矿物常有 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一般无 石英,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 等。正长岩的颜色多为肉红色、 灰白色,多半是中粒结构,块状 构造。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3.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总而言之,土壤母质与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 机械组成有着先天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土壤成土作用。
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形成原始土壤 形成成熟土壤 高等植物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3)高等植物生长过程 微生物、低等植物 风化作用 岩石 成土母质
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 盐化层的盐渍土。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 渍土中可溶性盐在 降水、人为因素等 作用下降低或排出 土体或迁移到下层 的过程。
碱化、脱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 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 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大于9.0。 脱碱化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从土壤吸收性复合 体上除去钠离子的过程。 盐化与碱化相伴随进行。先盐化,发生脱盐化过程,土壤 胶体发生交换性钠吸附,从而产生碱化,即碱化土是盐化、脱 盐化相互交替的结果。
“岩漆”阶段:自养型微生
物
“地衣”阶段:异养型微 生物-原始微生物群落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 与成土过程速度升高
有机质聚积过程 是指在各种植物和水、 热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在土体中特别是土层上部大 量积累有机物的过程。
黏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 程。可分为残积黏化过程和淀积 黏化过程。 残积黏化:原生矿物进行土内风 化形成黏粒,未经迁移。 淀积黏化:风化作用形成的黏粒 受水份的机械淋洗,迁移到一定 深度的土层聚集,是该层黏粒含 量增加,质地变黏。
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淀积的 物质可以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来自下部地下水 的上升,可以是粘粒也可以是钙铁锰铝等,淀积 的部位可以是土体的中部也可以是土体的下部。 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重要的 土层。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三节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一、定义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二、来源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落叶、死亡茎杆、根系、动物的排泄物、代谢产物等)人工施入土中的有机肥料三、含量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而含有机质20%以下的土壤—矿质土壤但耕作土壤中表层有机质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一般在1%——3%之间。
四、组成1、元素组成C——52%-58%O——34%-39%H——3.3%-4.8%N——3.7%-4.1%其次为P、S等,C/N比大约在10左右2、化合物组成类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分解和转化过程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一)矿质化过程1、定义:指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各种化合物矿质化过程1)碳水化合物好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快,中间产物有机酸不易积累,最终产物是CO2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嫌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很慢,并有大量中间产物——有机酸积累,最终产物中除有CO2外,还有大量还原性物质CH4、H2等出现,同时释放的热能也低些。
2) 脂肪、树脂、蜡质、单宁等在好气条件下—除生成CO2和水,并放出能量外,还常产生有机酸在嫌气条件下—则可产生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可转化为酮类化合物,也可通过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土壤沥青。
3) 木质素类不同植物的木质素,都含芳香核,是一类成分和结构都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是最不易分解的有机成分。
在好气条件下—主要通过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先进行氧化和脱水,再缓慢分解,其芳香核变为醌型化合物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极漫,在沼泽泥炭地木质素大量累积。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一、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形成的具有碳为主要化学元素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三大部分:生物体的残体和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残体、以及土壤胶体和氧化态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
二、土壤有机质的形成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输入、积累和降解三个阶段。
1. 输入阶段输入阶段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进入土壤的过程。
植物通过死亡和腐殖作用,将部分有机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也是有机质输入的重要来源。
2. 积累阶段积累阶段是指有机质在土壤中的逐渐积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稳定的有机质,如腐殖酸和腐殖质。
这些稳定的有机质较难被分解,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在。
3. 降解阶段降解阶段是指土壤有机质逐渐分解和降解的过程。
在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和酶,它们能够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出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这个过程通常较为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1.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通过增加土壤的胶粒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有机质与土壤胶粒结合形成胶体团聚体,增加土壤的胶体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土壤的根系渗透和水分的保持。
2. 调节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吸附和释放无机养分,调节土壤的养分供应。
它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离子,防止这些养分流失;同时,当植物需要这些养分时,有机质也能够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
3. 提供营养物质土壤有机质经过分解和降解可以释放出丰富的有机氮、有机磷、有机硫等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1.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熟化) 2. 施用有机肥 3. 发展畜牧业 4. 秸秆还田
施用有机肥
秸秆还田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 矿化作用 4. 腐殖化作 用 7. 腐殖化系数 8. 矿化率 9. C/N 10. 腐殖酸 11. 激 发效应
( 二)问答题
1.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2.土壤特性(土壤的水、气、热、质地、pH等) 3.植物残体的特性
3. 植物残体的特性
新鲜程度
1) 物理状态
破碎程度
紧实程度
2) C/N比
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
度影响很大。 以25或30:1较为合适。
表 2-2 有机物质 云杉锯屑 硬木锯屑 小麦秸秆 玉米禾茎 甘蔗渣 黑麦草(开花期) 草坪禾草 黑麦草(营养期) 成熟苜蓿干草 腐烂畜肥 堆肥 嫩苜蓿干草 毛叶苕子 城市淤泥 土壤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土壤有机质 软土 Ap 层 老成土 A1 平均 B 层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矿化作用
1.不含氮的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2.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
氨化作用 :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氨 (铵)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铵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 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课堂测试
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 )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3、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FA<1,而北方大与1 (
4、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HA/FA也提高( )
)
5、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6、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腐殖质(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 )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改造后, 形成另一类特殊的、较稳定的高分子的复杂有 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 的过程,早在 150年前就开始了研究,虽然取 得了重大的成就,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不 少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2NH3+3O2 亚硝酸细菌 2HNO2+2H20+热 硝酸细菌 2HNO2+O2 2HNO3+热 硝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结合成硝酸盐,也是植 物和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氮素养料。
( 4 )反硝化过程 硝酸盐还原为 N20 和 N2 的过 程称为反硝化过程。 其反应式如下, 2HNO3
-2[O]
2HNO2
近代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分解主 要靠水解酶,合成腐殖质则主要是氧化酶 的作用。一般认为腐殖质的形成要经过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转 化为腐殖质的组成成分(结构单元),如 芳香族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 (氨基酸)等。(矿化过程) 第二阶段 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 组成成分合成(缩合作用)腐殖质。在这 一阶段中
(2)氨化过程。 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 及其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 (在土中成为铵盐),这种氨从氨基酸中分离 出来的作用,称为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在好气 或嫌气条件下均可进行。
↗RCHOHCOOH+NH3 RCHNH2COOH+H2O (有机酸) ↘RCH2OH+CO2+NH3
第三节
一、 二、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思考题解析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简称矿质土,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其特性主要由矿物质所决定的土壤.通常含有不到20%的有机质,具有3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有机质土壤是指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2、不同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对于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面植物残落物、根系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生活在土内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入土壤的各种有机肥料,植物遗留的根茬、还田的秸秆以及翻压的绿肥等有机物质。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物,即腐殖质。
4、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水解过程是,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氨化过程是经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的过程,条件是在好气、厌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只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硝化过程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反硝化过程是硝态氮在土壤通气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N2O)的过程.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为动植物残体分解阶段和新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阶段。
6、土壤腐殖质酸的组分和性质如何?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氨化作用 (ammonification)
任何条件下
好气条件下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3)含磷和硫化合物的分解
正磷酸盐H2PO4-、HPO4=、PO43-、 正硫酸盐 HSO4-、SO4=
好气条件
含磷和硫化合物 的分解
偏磷酸盐和次磷酸盐H3PO3、 H3PO2 、H3P 气体 H2S (黑根、毒害)
(1)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原材料) (2)半分解的有机质:成 为暗褐色小片
(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
(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 成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 (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 肽、氨基酸
(3)腐殖质:特殊性有机 物质
(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单 宁、腊质等
(二)土壤有机物质组成特点及存在形态
碱溶后加电解质 NaCL
水浮选、手挑、静 电吸附或采用比重 1.8或2.0重液浮选 (轻组)
沉淀 灰色腐殖酸
溶液 棕色腐殖酸
以上是依据腐殖酸类物质溶解性进行分类与提取 请注意三大类腐殖组分,尤其是胡敏酸(HA)和富啡酸(FA)
(二)土壤腐殖质分离与提取
一般将土壤腐殖物质划分为三个组,但这些组分只 是操作上的划分,而不是特定化学组分的划分。 1.胡敏酸(褐腐酸、HA):碱可溶,水和酸不溶, 颜色和分子量中等; 2.富啡酸(黄腐酸、富里酸、FA):水、酸、碱都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的分析教案
《农化分析技术》理论(实验)教学授课教案授课人:雷恩春工程(系)2006年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工程4班200 年月星期教学类型:理论教学,2学时单元名称:第二章土壤有机质测定课时名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壤有机质的相关信息,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知识能力培养的要点:1、一般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2、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3、难点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教学方法与教具:课堂讲授、学生互动、多媒体理论教学、白板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一节概述复习提问上课内容……………………………………………………5分钟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5分钟微生物、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工农业副产品二、土壤有机质组成及含量…………………………………………5分钟1、土壤有机的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三、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5分钟(一)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碳素营养(二)改善土壤肥力特性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生理性质(三)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2、有机物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四、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15分钟1、干烧法(高温电炉灼烧)2、湿烧法(重铬酸钾氧化)3、自动分析仪测定C4、容量法(铬酸氧还滴定法)5、比色法6、直接灼烧法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测定一、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20分钟1、原理2、反应条件:1)试剂浓度、(2)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3、干扰与消除二、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10分钟1、方法原理2、优点3、缺点三、铬酸、磷酸湿烧法——测定二氧化碳法……………………………10分钟1、方法原理2仪器装置课堂讨论、思考题:……………………………………………………5分钟1、试评述测定土壤有机质常用的几种方法。
土壤基础理 第二章
第一篇 土壤基础理论
• 第二章 土壤的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组成
•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作物生长
的重要环境条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体,它是
由大小不等的微细土粒 (固体颗粒) 堆集而成,在
固体颗粒之间是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孔隙,土壤空
气和水分经常充满着这些孔隙。所以,土壤是由
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在这三相物质中,
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的 2--45%,它是土壤的
“血液”部分。气相物质即土壤空气,其体积约
占土壤总体积的5--48% 。
第二章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三相物质,是土壤各种性质产生 和变化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肥力的基础。在 基本农田的建设工作中,改造土壤,首先就 是改造土壤的固相组成,调节三相比,使之 适合于作物丰产的要求。
§2-1 土壤矿物质
• 土粒的形状都是不规则的,特别是薄 片状和棍棒状的细土粒,在长、宽、高三 个方向上相差很大,因此人们把不同形状 的土粒假定为理想的球形土粒,把这个理 想球体的直径叫做“当量直径”或“有效 直径”,以这个“当量直径”作为划分土 粒的标准。所以在土壤学中所说的土粒直 径(粒径)往往是指其“当量直径”。
§2-1 土壤矿物质 •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 所有的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镁、钠、钾、 钛、碳等10种元素占土壤矿物质总重的99%以上, 其它元素不过1%。这些元素中,以氧、硅、铝、铁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如以氧化物的形态来表示, SiO2、Al2O3和Fe2O3三者之和通常约占土壤矿物 质部分总重量的75%以上。因此,人们常把它们看成 为土壤的骨干成分。从我国主要土壤的化学组成分析 中也可得到证明(表1-2-1)。
-土壤有机质优秀PPT
2、气候 潮湿、寒冷有利于积累;干燥炎热有利 于分解。
20
3、地形 地势低洼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4、母质 母质质地粘重,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1
四、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 ( carbon hydrate and organic acids ) 葡萄糖、淀粉、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各
45
不论是在好气或厌气条件下,氨基酸 都能进行氨化作用释放出氨,NH3与土壤中 的H+形成NH4+,可被植物吸收利用。NH4+— N
46
3、硝化作用( nitrification )
氨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被氧化成硝酸的 过程,叫硝化作用。
NH3+ O2 亚硝酸细菌 HNO2 + H2O + 能量
动旺盛,有机质由厌气微一些中间 产物如CH4、H2S、H2等,还有一部分变成有 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
这些中间产物对作物有毒害作用,释放的 养料多是还原状态如PH3、H2S。
59
这种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积累,在 低洼过湿的土壤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并
腐殖质一词的含义较窄,通常只有专业人员 才用,而有机质是个通俗的名词。
8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在成土过程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质 是微生物及其残体。
随着成土过程的进行,动植物残体加入到土 壤中去,成为土壤有机质最广泛的来源,尤其是 植物残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9
各种植物的残体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贡献是 不一样的。森林植物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土 壤中补充有机质,枯死的根系很少,有机质多集 中在表层0~10cm以内,每年加入有机质4~6吨/ 公顷。
土壤的基本组成
易风化
四:岩石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
(一)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地壳表面坚硬而巨大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 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作用,岩石由大块→小块→细 粒,同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1.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 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等物理形状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 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磷灰石 Ca5(PO4)3·(F,Cl)
磷灰石呈致密块状、 土状等。灰白、黄绿、 黄褐等色,,硬度5.0。 在矿物上加钼酸铵, 再加一滴硝酸即有黄 色沉淀生成,这是鉴 别磷灰石的主要方法。 磷灰石以次要矿物存 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中。 较难风化,风化产物 是土壤磷养分的重要 来源。
石膏 CaSO4·2H2O8
生物风化的结果:一方面加速岩石的风化,更重要的能使风化产 物中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在母质表层累积和集中,同时累积了OM, 发展了肥力,所以生物参与风化作用,也就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 始。
五:母质特性的发育
岩石风化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 :
a: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块→小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 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使母质产生了通气、透水性,为进 一步风化创造条件。 b:化学风化:产生了许多细微的粘粒,粘粒之间有毛管孔隙,产 生了保蓄水分的能力,即蓄水性。同时粘粒的产生,增加了颗粒 的表面积,产生了一些胶体性能,比如:吸附性能,可以保存风 化释放的可溶性养分,为肥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化学风化释 放出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
b:某些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比如:Mn、Zn、 Cu、B、Mo等不仅含量少,而且都以难溶性的化合物封闭 在坚硬的岩石中,处于极分散的状态,植物难于吸收利 用。
专升本练习题第二章有机质部分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1、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土壤腐殖物质4、矿化率5、腐殖化系数6、氨化作用7、硝化作用8、有机质的矿化矿化过程9、有机质的腐殖腐殖化过程10、C/N(碳氮比)11、有机质的周转12、有机质的周转时间13、激发作用:14、腐殖化作用二、填空题1、有机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其中以_____________为主。
2、在土壤学中,一般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上的土壤称为___________土壤;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下的土壤称为__________土壤。
3、通常把土壤腐殖物质(腐殖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个组分。
4、土壤腐殖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5、土壤腐殖物质按存在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_。
6、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7、有机质组成的碳氮比对其分解速率影响很大,当碳氮比大约在___________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
8、影响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键合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阳离子键桥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北部的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主要以__________键结合腐殖质为主,而南方酸性土壤中则主要是_______键结合腐殖质。
11、腐殖物质的总酸度通常是指_______和_______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42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9
1、元素组成(elementary composition)
(水%=75,干物质%=25) C/N大约为10-12左右
干物质 C
H
O
5
第2章 土壤有机质
[目的要求]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腐殖质的性质,重 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 的作用与管理。
[重点难点]
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与腐殖化 2.有机质的矿化 率与腐殖化系数 3.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建设 中的作用 4.农业生产上增加有机质的途径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四.园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良
对于园林土壤来讲,不良的生物学性质, 包括: 生物活性低下 有害生物过高
简述园林土壤不良的生物学性质及 改良利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3
1、生物活性低的原因及改良
① 生物活性低的原因
主要是有机质和矿质营养缺乏,另外还与土壤物理 性质不良有关。
② 改良的关键:
增加有机质含量 疏松土壤--良好水气热状况也是必要的 另外,接种有益的微生物或施用微生物肥料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9
二.生物固氮
1. 概念: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固氮生物 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游离氮素转变成氨的过程。
2. 固氮微生物:70多个属。主要为细菌、放线菌和蓝、 绿藻类。
3. 生物固氮的形式: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效率高)。
豆科植物(三叶草、草木樨、紫花苜蓿)300—600千克/
7. 土壤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 mm。
8. 近代气候下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 可分为 母质和 母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2
复习回顾
1. 土壤样品的采集遵循原则是( )( )( ). 2. 土壤样点设置方式有( )( )( )三种 3. 耕层混合样品采集深度一般为( )㎝. 4. 混合样品采集的布点数一般为( )点. 5. 土样制备包括哪些环节?
1㎏土壤可含5亿个细菌,100亿个放线菌 和近10亿个真菌,5亿个微小动物。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8
一.根际与根际效应
①根际: 植物根与土壤的交界面,一般是 距根面1—4毫米范围的内土壤。
②根际效应: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微生物比根际外高几倍到几十倍,菜园地比大 田高1.5到2倍。
不同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差别很大
1.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 是___,一是___。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 ____、___、____及___等因素的影响。
2. 腐殖质是高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主体是__与金 属离子的结合的盐类,其主要成分是__、__等.
3. 土壤腐殖质由三大部分组成,即___、__、___。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公顷.年。
非豆科(赤杨属、杨梅属、仙人掌属)的固氮为:50—
400千克/公顷.年。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0
二.生物固氮
4. 生产应用:在绿地建植中,要适当培植一些共 生固氮植物,适当进行根瘤菌接种。
5. 根瘤菌要求土壤为中性,磷、镁、钼、锰含量 较高的土壤。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行光能无机营 养,过去称为蓝(绿 藻,由于原核特征现改称为蓝 细菌,与真核藻类区分开来。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4
2、土壤有害生物多,可引起严重病虫害
① 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对于绿地,在播种或移栽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杀 灭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杂草种子。
对于温室大棚。需年年消毒。
② 如何消毒:高温消毒和药物消毒。
a) 在土壤中埋设导管,将土壤密封好,通如热的蒸汽, 温度在80—100度时。10分钟可完成消毒。
17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
(一)有机质来源及类型
1.土壤有机质来源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体 施用有机肥料
有机质 含义?
2.土壤有机质存在形态
新鲜有机物质 半分解有机物质 腐殖质
p41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8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性质
3.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腐殖质(Non-Humic Substance) (10%-15%)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85%-90%)
6
第2章 土壤有机质
2.1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极其功能
2.2 土壤有机质
2.3 腐殖质
2.4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调节
小结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目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复习思考题
7
2.1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极其功能
土壤生物的组成及重要性 —微生物(micro-organism)
土壤中微生物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是土壤 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 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
b) 药物:福尔马林、溴甲烷、硫酰氟、硫酸亚铁等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5
五.土壤微生物主要作用
促进物质转化 积累有机质 酶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固定氮素和消除土壤中有害物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6
§2.2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3
土样室内制备图示:
田间采集的样品
↓
风干捡出杂质
↓
均匀取500克碾碎 取样编号
↓木棍
过1毫米筛
↓
大于1毫米石砾称重求百分数
↓
↓
↓
均匀取细土50克 余下的装入250毫米广口瓶
↓
料袋中
捡出杂质研细
↓研钵 全部过0.25毫米筛
附好标签
↓
装瓶供有机质等测定用
复习回顾2
☻基本概念: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矿化作用;腐殖 化作用;腐殖化系数;矿化率;激发效应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复习回顾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
复习回顾
1. 风化作用;成土母质;土壤质地;粒级; 土宜
2. 根据成因将岩石分为( )、( )和( )三大 类。
3. 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 )、( )和( )三 大类
4. 矿物按成因分为: 和 两类。
5. 一般将土粒分为 、 、 和 四个基本粒级.
6. 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 、 和 三种质地类别.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1
三.菌根
真菌与林木根系形成[内生菌根中最重要的是 泡囊—分枝状菌根(VA菌根)],是目前微生物肥
料中研究的热点。
菌根现象十分普遍,且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同时 使用菌剂方便。园林生产中可通过客土或施用微 生物肥料,改良土壤性状,促进对水分、矿质养 分的吸收。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