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解析几何(含答案)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5_第2讲_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含答案)
第2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考情解读 1.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提醒 3.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热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 (1)设a ,b 表示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α且a ⊥b ,则b ∥αB .若γ⊥α且γ⊥β,则α∥βC .若a ∥α且a ∥β,则α∥βD .若γ∥α且γ∥β,则α∥β(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B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思维启迪 判断空间线面关系的基本思路:利用定理或结论;借助实物模型作出肯定或否定.思维升华 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①若α⊥β,m ∥α,则m ⊥β ②若m ⊥α,n ⊥α,则m ∥n③若m ⊥α,m ⊥n ,则n ∥α ④若n ⊥α,n ⊥β,则β∥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热点二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例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 (1)P A ⊥底面ABCD ; (2)BE ∥平面P AD ; (3)平面BEF ⊥平面PCD .思维启迪 (1)利用平面P AD ⊥底面ABCD 的性质,得线面垂直;(2)BE ∥AD 易证;(3)EF 是△CPD 的中位线. 思维升华 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如图所示,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 求证:(1)AF ∥平面BCE ; (2)平面BCE ⊥平面CDE .热点三 图形的折叠问题例3 如图(1),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点F 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F ⊥CD ,如图(2).(1)求证:DE ∥平面A 1CB ; (2)求证:A 1F ⊥BE ;(3)线段A 1B 上是否存在点Q ,使A 1C ⊥平面DEQ ?请说明理由.思维启迪 折叠问题要注意在折叠过程中,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有变化.第(1)问证明线面平行,可以证明DE ∥BC ;第(2)问证明线线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即证明A 1F ⊥平面BCDE ;第(3)问取A 1B 的中点Q ,再证明A 1C ⊥平面DEQ .思维升华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折线同一侧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如图(1),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2AD =4,E ,F 分别是AB ,CD上的点,EF ∥BC ,AE =x .沿EF 将梯形ABCD 翻折,使平面AEFD ⊥平面EBCF (如图(2)所示),G 是BC 的中点.(1)当x =2时,求证:BD ⊥EG ;(2)当x 变化时,求三棱锥D -BCF 的体积f (x )的函数式.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2)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3)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4)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4.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 5.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面面垂直;(3)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真题感悟1.(2014·辽宁)已知m ,n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则m ∥n B .若m ⊥α,n ⊂α,则m ⊥n C .若m ⊥α,m ⊥n ,则n ∥α D .若m ∥α,m ⊥n ,则n ⊥α2.(2014·辽宁)如图,△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 =BC =BD =2,∠ABC =∠DBC =120°,E ,F ,G 分别为AC ,DC ,AD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BCG ; (2)求三棱锥D -BCG 的体积.附:锥体的体积公式V =13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押题精练1.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周上(异于点A ,B ),直线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P A ∥平面MOB ;②MO ∥平面P AC ; ③OC ⊥平面P AC ;④平面P AC ⊥平面PBC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 (1)证明:平面ADC 1B 1⊥平面A 1BE ;(2)在棱C 1D 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 1F ∥平面A 1BE ?并证明你的结论.(推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2014·广东)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 1,l 2,l 3,l 4,满足l 1⊥l 2,l 2⊥l 3,l 3⊥l 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l 1⊥l 4B .l 1∥l 4C .l 1与l 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 .l 1与l 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2.已知m 和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 ⊥β的是( )A .α⊥β,且m ⊂αB .m ∥n ,且n ⊥βC .α⊥β,且m ∥αD .m ⊥n ,且n ∥β3.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面CB 1D 1B .A 1C ⊥BD C .AC 1⊥平面CB 1D 1 D .AC 1⊥BD 1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将△ADB 沿BD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 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 5.直线m ,n 均不在平面α,β内,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 ∥n ,n ∥α,则m ∥α;②若m ∥β,α∥β,则m ∥α;③若m ⊥n ,n ⊥α,则m ∥α; ④若m ⊥β,α⊥β,则m ∥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6.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SC ,BC 的中点,且MN ⊥AM ,若侧棱SA =23,则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12π B .32π C .36π D .48π 二、填空题7.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 ,n 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②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③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④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9.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底面是以∠AB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 =2a ,BB 1=3a ,D 是A 1C 1的中点,点F 在线段AA 1上,当AF =________时,CF ⊥平面B 1DF .10.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DC 的中点,F 为线段EC (不含端点)上一动点.现将△AFD 沿AF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ABC .在平面ABD 内过点D 作DK ⊥AB ,K 为垂足.设AK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AC ⊥BC 1; (2)求证:AC 1∥平面CDB 1.12.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D ,E 分别为A 1B 1,AA 1的中点,点F 在棱AB 上,且AF =14AB .(1)求证:EF ∥平面BC 1D ;(2)在棱AC 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 ,使得平面EFG 将三棱柱分割成的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5,若存在,指出点G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BC =4,∠ABC =120°,E ,M 分别为AB ,DE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A ′DE ,F 为A ′C 的中点,A ′C =4. (1)求证:平面A ′DE ⊥平面BCD ; (2)求证:FB ∥平面A ′DE .例1 (1)D (2)D 变式训练 D 答案 B 答案 ②④DBDDDC 7.2 8.①③ 9.a 或2a 10.⎝⎛⎭⎫12,111.证明 (1)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B 2=AC 2+BC 2, ∴AC ⊥BC .CC 1⊥平面ABC , AC ⊂平面ABC ,∴AC ⊥CC 1,又BC ∩CC 1=C , ∴AC ⊥平面BCC 1B 1, BC 1⊂平面BCC 1B 1, ∴AC ⊥BC 1.(2)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C 1B 的中点, ∴DE ∥AC 1,∵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AC 1∥平面CDB 1.12.(1)证明 取AB 的中点M ,连接A 1M . 因为AF =14AB ,所以F 为AM 的中点.又E 为AA 1的中点,所以EF ∥A 1M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M 分别是A 1B 1,AB 的中点, 所以A 1D ∥BM ,A 1D =BM ,所以四边形A 1DB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M ∥BD . 所以EF ∥BD .因为BD ⊂平面BC 1D ,EF ⊄平面BC 1D , 所以EF ∥平面BC 1D .(2)解 设AC 上存在一点G ,使得平面EFG 将三棱柱分割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1∶15,如图所示.则V E -AFG ∶VABC -A 1B 1C 1=1∶16, 所以V E -AFGVABC -A 1B 1C 1=13×12AF ·AG sin ∠GAF ·AE 12×AB ·AC sin ∠CAB ·AA 1=13×14×12×AG AC =124×AG AC , 由题意,124×AG AC =116,解得AG AC =2416=32.所以AG =32AC >AC ,所以符合要求的点G 不存在.13.证明 (1)由题意,得△A ′DE 是△ADE 沿DE 翻折而成的, ∴△A ′DE ≌△ADE .∵∠ABC =120°,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60°. 又∵AD =AE =2,∴△A ′DE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连接A ′M ,MC , ∵M 是DE 的中点, ∴A ′M ⊥DE ,A ′M = 3.在△DMC 中,MC 2=DC 2+DM 2-2DC ·DM cos 60° =42+12-2×4×1×cos 60°, ∴MC =13.在△A ′MC 中,A ′M 2+MC 2=(3)2+(13)2=42=A ′C 2. ∴△A ′MC 是直角三角形,∴A ′M ⊥MC . 又∵A ′M ⊥DE ,MC ∩DE =M , ∴A ′M ⊥平面BCD . 又∵A ′M ⊂平面A ′DE , ∴平面A ′DE ⊥平面BCD . (2)取DC 的中点N ,连接FN ,NB .∵A ′C =DC =4,F ,N 分别是A ′C ,DC 的中点, ∴FN ∥A ′D .又∵N ,E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 AB 的中点, ∴BN ∥DE .又∵A ′D ∩DE =D ,FN ∩NB =N , ∴平面A ′DE ∥平面FNB . ∵FB ⊂平面FNB , ∴FB ∥平面A ′DE .。
2015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汇编【解析几何题】
b2 4 3 截得的线段长为 c, | FM | 。 4 3
c a 2 b2 3 解: (I)∵ e a a 3
∴ a2
(2 c )2 4 2 1 2 a 3b
由(I)可知, a 2 3c 2 , b2 2c 2 代入上式化简整理得 c 2 2c 3 0 解得:c=1 或-3(舍去)
2
tan OQM
2
OM OQ tan ONQ OQ ON
∵椭圆的离心率是
2 2
即 OQ OM ON 设点 Q 的坐标为(0,yQ) ,则有
c a 2 b2 2 ∴e a a 2
∴ a 2b 2
2 2
yQ
2
m m m2 1 n 1 n 1 n2
m ) 3
∵直线 l 不过原点 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k>0,且 k≠3 比较(I)可得: n
m (3 k ) 3
则 xM
m(k 2 3k ) 3(9 k 2 )
9 x k
【难度系数】★★★
由(I)的结论知, 直线 OM 的方程为 y
2105 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分类解析汇编——解析几何题
∵点 A(m,n)在椭圆 C 上
x2 ∴椭圆 C 的方程为 y2 1 2
由点 P、A 坐标可得,直线 PA 的方程为:
m2 m2 2 ∴ n 1 ,即 1 n2 2 2
∴ yQ 2 2 ,得 yQ 2 故,存在满足题述条件的点 Q,点 Q 的坐标为 (0, 2 )或(0, 2 )
(m≠0)都在椭圆 C 上,直线 PA 交 x 轴于点 M.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并求点 M 的坐标(用 m,n 表示) ; (Ⅱ)设 O 为原点,点 B 与点 A 关于 x 轴对称,直线 PB 交 x 轴于点 N.问:y 轴上是否存在点 Q,使得 OQMONQ?若存在,求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I)∵点 P(0,1)在椭圆 C 上 ∴b 1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科解析几何大题的解法探究共3页word资料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科解析几何大题的解法探究【201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
(Ⅰ)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Ⅱ)若l过点(,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如下:(Ⅰ)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M(xM,yM)。
将y=kx+b代入9x2+y2=m2得(k2+9)x2+2kbx+b2-m2=0,故xM==-,yM=kxM+b=。
于是直线OM的斜率kOM==-,即kOM?k=-9,所以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之积为定值-9。
(Ⅱ)四边形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直线l过点(,m),所以l不过原点且与C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k>0,k≠3。
由(Ⅰ)得OM的方程为y=-x,设点P的横坐标为xP,由y=-x9x2+y2=m2得xp2=,即xP=。
将点的坐标代入l的方程得b=,因此xM=。
四边形OAPB为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线段AB与线段OP互相平分,即xP=2xM,于是=2×,解得k1=4-,k2=4+。
因为ki>0,ki≠3,i=1,2,所以当l的斜率为4或4+时,四边形OAPB为平行四边形。
本题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相交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相交弦的中点和原点的连线斜率和相交弦的斜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和历年高考解析几何大题一样,此题运算量很大。
在上述解法中,命题组巧妙地利用了证得的第(Ⅰ)问的结论,设直线OM方程,求得点P坐标;再利用M为OP中点,解方程求得k的值。
此题重在方法的选取。
但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第二问中没有建立起(Ⅰ)、(Ⅱ)之间的联系,生硬地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再联立进行求解,最后导致因为计算量过于复杂失去信心而导致失分。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3_第3讲_平面向量(含答案)
C.e1=(3,5),e2=(6,10) D.e1=(2,-3),e2=(-2,3)
(2)如图所示,A,B,C是圆O上的三点,线段CO的延长线与线段BA的延长线交于圆O外的点D,若=m+n,则m+n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 C.(-∞,-1) D.(-1,0)
(2)a⊥b⇔a·b=0⇔x1x2+y1y2=0.
4.平面向量的三个性质
(1)若a=(x,y),则|a|==.
(2)若A(x1,y1),B(x2,y2),则||=.
(3)若a=(x1,y1),b=(x2,y2),θ为a与b的夹角,则cosθ==.
热点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例1(1)(2014·福建)在下列向量组中,可以把向量a=(3,2)表示出来的是()
思维启迪(1)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题.(2)构造三点共线图形,得到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结论,将此结论与=m+n对应.
思维升华 对于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问题,要注意其与数的运算法则的共性与不同,两者不能混淆.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要注意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确定,灵活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时,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基于“形”,通过作出向量,结合图形分析;二是基于“数”,借助坐标运算来实现.
(1)(2014·江苏)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AD=5,=3,·=2,则·的值是________.
(2)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若∠A=120°,·=-2,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热点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
例3已知向量a=(cosα,sinα),b=(cosx,sinx),c=(sinx+2sinα,cosx+2cosα),其中0<α<x<π.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8_第3讲_分类讨论思想(含答案)
第3讲 分类讨论思想1.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2.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在应用题中,特别是在解决排列、组合中的计数问题时常用. 3.分类讨论的原则 (1)不重不漏.(2)标准要统一,层次要分明.(3)能不分类的要尽量避免或尽量推迟,决不无原则地讨论. 4.解分类问题的步骤(1)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即对哪个变量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2)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3)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 (4)归纳总结,将各类情况总结归纳.热点一 由数学概念、性质、运算引起的分类讨论例1 (1)(2014·浙江)设函数f (x )=⎩⎪⎨⎪⎧x 2+x ,x <0,-x 2,x ≥0,若f (f (a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3=32,S 3=92,则a 1=________.思维升华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讨论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合理进行分类;(2)运算引起的分类讨论有很多,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1)已知函数f (x )=⎩⎪⎨⎪⎧log 2(x +1),x >3,2x -3+1, x ≤3满足f (a )=3,则f (a -5)的值为( )A .log 23B .1716C .32D .1(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 -1(p 是常数),则数列{a n }是(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C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D .以上都不对 热点二 由图形位置或形状引起的讨论 例2 (1)不等式组⎩⎪⎨⎪⎧x -y +3≥0,x +y ≥0,x ≤2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有________个整点(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2)设圆锥曲线T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若曲线T 上存在点P 满足|PF 1|∶|F 1F 2|∶|PF 2|=4∶3∶2,则曲线T 的离心率为________.思维升华 求解有关几何问题时,由于几何元素的形状、位置变化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讨论.一般由图形的位置或形状变化引发的讨论包括: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的变化;函数问题中区间的变化;函数图象形状的变化;直线由斜率引起的位置变化;圆锥曲线由焦点引起的位置变化或由离心率引起的形状变化.(1)已知变量x ,y 满足的不等式组⎩⎪⎨⎪⎧x ≥0,y ≥2x ,kx -y +1≥0表示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平面区域,则实数k 等于( )A .-12B .12C .0D .-12或0(2)设F 1,F 2为椭圆x 29+y 24=1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已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 1|>|PF 2|,则|PF 1||PF 2|的值为________.热点三 由参数引起的分类讨论例3 (2014·四川改编)已知函数f (x )=e x -ax 2-bx -1,其中a ,b ∈R ,e =2.718 2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g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求函数g (x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思维升华 一般地,遇到题目中含有参数的问题,常常结合参数的意义及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类讨论,此种题目为含参型,应全面分析参数变化引起结论的变化情况,参数有几何意义时还要考虑适当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要做到分类标准明确,不重不漏.已知函数g (x )=axx +1(a ∈R ),f (x )=ln(x +1)+g (x ).(1)若函数g (x )过点(1,1),求函数f (x )的图象在x =0处的切线方程; (2)判断函数f (x )的单调性.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用分类讨论的思维策略解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有:(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的讨论.(2)函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 ,一般应分a >1和0<a <1的讨论;函数y =ax 2+bx +c 有时候分a =0和a ≠0的讨论;对称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3)数列:由S n 求a n 分n =1和n >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 ≠1的讨论. (4)三角函数:角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5)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含参数的讨论,基本不等式相等条件是否满足的讨论. (6)立体几何:点线面及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7)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点斜式中k 分存在和不存在,直线截距式中分b =0和b ≠0的讨论;轨迹方程中含参数时曲线类型及形状的讨论.(8)排列、组合、概率中的分类计数问题. (9)去绝对值时的讨论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真题感悟1.(2014·课标全国Ⅱ)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AB =1,BC =2,则AC 等于( )A .5B . 5C .2D .12.(2013·安徽)“a ≤0”是“函数f (x )=|(ax -1)x |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4·广东)设集合A ={(x 1,x 2,x 3,x 4,x 5)|x i ∈{-1,0,1},i =1,2,3,4,5},那么集合A 中满足条件“1≤|x 1|+|x 2|+|x 3|+|x 4|+|x 5|≤3”的元素个数为( ) A .60 B .90 C .120 D .130 押题精练1.已知函数f (x )=⎩⎪⎨⎪⎧ax 2+1, x ≥0,(a +2)e axx <0为R 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2,0) C .[-1,0) D .[-1,+∞)2.等比数列{a n }中,a 3=7,前3项之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是( ) A .1 B .-12 C .1或-12 D .-1或123.抛物线y 2=4px (p >0)的焦点为F ,P 为其上的一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F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的个数为( )A .2B .3C .4D .64.6位同学在毕业聚会活动中进行纪念品的交换,任意两位同学之间最多交换一次,进行交换的两位同学互赠一份纪念品.已知6位同学之间共进行了13次交换,则收到4份纪念品的同学人数为( ) A .1或3 B .1或4 C .2或3 D .2或4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4-a n )q n -1 (q ≠0,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6.已知函数f (x )=(a +1)ln x +ax 2+1,试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例1 (1)a ≤2 (2)32或6 变式训练1 (1)C (2)D例2 (1)20 (2)12或32 变式训练2 (1)D (2)2或72例3 解 由f (x )=e x -ax 2-bx -1, 有g (x )=f ′(x )=e x -2ax -b . 所以g ′(x )=e x -2a .因此,当x ∈[0,1]时,g ′(x )∈[1-2a ,e -2a ]. 当a ≤12时,g ′(x )≥0,所以g (x )在[0,1]上单调递增,因此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g (0)=1-b ;当a ≥e2时,g ′(x )≤0,所以g (x )在[0,1]上单调递减,因此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g (1)=e -2a -b ; 当12<a <e2时,令g ′(x )=0得x =ln(2a )∈(0,1), 所以函数g (x )在区间[0,ln(2a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ln(2a ),1]上单调递增. 于是,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 g (ln(2a ))=2a -2a ln(2a )-b .综上所述,当a ≤12时,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g (0)=1-b ;当12<a <e2时,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 g (ln(2a ))=2a -2a ln(2a )-b ; 当a ≥e2时,g (x )在[0,1]上的最小值是g (1)=e -2a -b .变式训练3 解 (1)因为函数g (x )过点(1,1),所以1=a 1+1,解得a =2,所以f (x )=ln(x +1)+2x x +1.由f ′(x )=1x +1+2(x +1)2=x +3(x +1)2,则f ′(0)=3,所以所求的切线的斜率为3.又f (0)=0,所以切点为(0,0),故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 =3x .(2)因为f (x )=ln(x +1)+axx +1(x >-1), 所以f ′(x )=1x +1+a (x +1)-ax (x +1)2=x +1+a (x +1)2.①当a ≥0时,因为x >-1,所以f ′(x )>0,故f (x )在(-1,+∞)上单调递增.②当a <0时,由⎩⎪⎨⎪⎧f ′(x )<0,x >-1,得-1<x <-1-a ,故f (x )在(-1,-1-a )上单调递减;由⎩⎪⎨⎪⎧f ′(x )>0,x >-1,得x >-1-a , 故f (x )在(-1-a ,+∞)上单调递增.综上,当a ≥0时,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 当a <0时,函数f (x )在(-1,-1-a )上单调递减, 在(-1-a ,+∞)上单调递增. BCD CCCD5.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 3a 1+3d =6,8a 1+28d =-4,解得⎩⎪⎨⎪⎧a 1=3,d =-1.故a n =3-(n -1)=4-n . (2)由(1)可得b n =n ·q n -1,于是S n =1·q 0+2·q 1+3·q 2+…+n ·q n -1.若q ≠1,将上式两边同乘q ,得 qS n =1·q 1+2·q 2+…+(n -1)·q n -1+n ·q n .两式相减,得(q -1)S n =nq n -1-q 1-q 2-…-q n -1=nq n-q n -1q -1=nq n +1-(n +1)q n +1q -1.于是,S n =nq n +1-(n +1)q n +1(q -1)2.若q =1,则S n =1+2+3+…+n =n (n +1)2.综上,S n=⎩⎪⎨⎪⎧n (n +1)2 (q =1),nq n +1-(n +1)q n +1(q -1)2(q ≠1).6.解 由题意知f (x )的定义域为(0,+∞), f ′(x )=a +1x +2ax =2ax 2+a +1x.①当a ≥0时,f ′(x )>0,故f (x )在(0,+∞)上单调递增. ②当a ≤-1时,f ′(x )<0,故f (x )在(0,+∞)上单调递减.③当-1<a <0时,令f ′(x )=0,解得x = -a +12a, 则当x ∈⎝⎛⎭⎪⎫0, -a +12a 时,f ′(x )>0; 当x ∈⎝ ⎛⎭⎪⎫-a +12a ,+∞时,f ′(x )<0. 故f (x )在⎝⎛⎭⎪⎫0, -a +12a 上单调递增, 在⎝ ⎛⎭⎪⎫-a +12a ,+∞上单调递减. 综上,当a ≥0时,f (x )在(0,+∞)上单调递增; 当a ≤-1时,f (x )在(0,+∞)上单调递减; 当-1<a <0时,f (x )在⎝⎛⎭⎪⎫0, -a +12a 上单调递增, 在⎝ ⎛⎭⎪⎫-a +12a ,+∞上单调递减.。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专题配套word版练习12份
目录选择题的解法 (1)概率与统计 (12)函数与导数 (26)活用“审题路线图”,破解高考不再难 (40)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59)解答题的八个答题模板 (65)解析几何 (95)立体几何 (107)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121)数列、不等式 (131)填空题的解法 (140)推理与证明、复数、算法 (149)选择题的解法【题型特点概述】高考数学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基本计算的准确性、基本方法的正确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充分考查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选择题是属于“小灵通”题,其解题过程“不讲道理”,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的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接,先排除后求解,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技巧.总的来说,选择题属小题,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巧解,小题不能大做.方法一直接法直接法就是从题干给出的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这种策略多用于一些定性的问题,是解选择题最常用的策略.这类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例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3,且对任意正整数m 、n ,都有a m +n =a m ·a n ,若S n <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最小值为( ) A.12 B.23 C.32D .2解析 对任意正整数m 、n ,都有a m +n =a m ·a n ,取m =1,则有a n +1=a n ·a 1⇒a n +1a n =a 1=13,故数列{a n }是以13为首项,以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S n =13(1-13n )1-13=12(1-13n )<12,由于S n <a对任意n ∈N *恒成立,故a ≥12,即实数a 的最小值为12,选A.答案 A思维升华 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基本方法.直接法适用的范围很广,只要运算正确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平时练习中应不断提高用直接法解选择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目的特点.用简便的方法巧解选择题,是建立在扎实掌握“三基”的基础上的,否则一味求快则会快中出错.将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分别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都与函数y =sin(2x +π3)(x ∈R )的图象重合,则|m -n |的最小值为( ) A.π6 B.5π6 C.π3 D.2π3答案 C解析 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m )=sin(2x +2m )的图象,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n )=sin(2x -2n )的图象.若两图象都与函数y =sin(2x +π3)(x ∈R )的图象重合,则⎩⎨⎧2m =π3+2k 1π,2n =-π3+2k 2π,(k 1,k 2∈Z )即⎩⎨⎧m =π6+k 1π,n =-π6+k 2π.(k 1,k 2∈Z )所以|m -n |=|π3+(k 1-k 2)π|(k 1,k 2∈Z ),当k 1=k 2时,|m -n |min =π3.故选C.方法二 特例法特例检验(也称特例法或特殊值法)是用特殊值(或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特例检验是解答选择题的最佳方法之一,适用于解答“对某一集合的所有元素、某种关系恒成立”,这样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题目,其原理是“结论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利用“小题小做”或“小题巧做”的解题策略.例2 (1)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2)如图,在棱柱的侧棱A 1A 和B 1B 上各有一动点P 、Q 满足A 1P =BQ ,过P 、Q 、C 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 ) A .3∶1 B .2∶1 C .4∶1D.3∶1解析 (1)取m =1,依题意a 1=30,a 1+a 2=100,则a 2=70,又{a n }是等差数列,进而a 3=110,故S 3=210,选C.(2)将P 、Q 置于特殊位置:P →A 1,Q →B ,此时仍满足条件A 1P =BQ (=0),则有1C AA B V -=1A ABC V -=1113ABC A B C V -,故选B.答案 (1)C (2)B思维升华 特例法具有简化运算和推理的功效,比较适用于题目中含有字母或具有一般性结论的选择题,但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取特例尽可能简单,有利于计算和推理;第二,若在不同的特殊情况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论相符,则应选另一特例情况再检验,或改用其他方法求解.已知O 是锐角△ABC 的外接圆圆心,∠A=60°,cos B sin C ·AB →+cos C sin B·AC →=2m ·AO →,则m 的值为( ) A.32B. 2 C .1 D.12答案 A解析 如图,当△ABC 为正三角形时,A =B =C =60°,取D 为BC 的中点, AO →=23AD →,则有13AB →+13AC →=2m ·AO →, ∴13(AB →+AC →)=2m ×23AD →,∴13·2AD →=43mAD →,∴m =32,故选A. 方法三 排除法(筛选法)例3 函数y =x sin x 在[-π,π]上的图象是( )解析容易判断函数y=x sin x为偶函数,可排除D;时,y=x sin x>0,排除B;当0<x<π2当x=π时,y=0,可排除C;故选A.答案 A思维升华排除法适应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项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予以否定,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选项的范围内找出矛盾,这样逐步筛选,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它与特例法、图解法等结合使用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函数y=2|x|的定义域为[a,b],值域为[1,16],a变动时,方程b=g(a)表示的图形可以是()答案 B解析 研究函数y =2|x |,发现它是偶函数,x ≥0时,它是增函数,因此x =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而当x =±4时,函数值为16,故一定有0∈[a ,b ],而4∈[a ,b ]或者-4∈[a ,b ],从而有结论a =-4时,0≤b ≤4,b =4时,-4≤a ≤0,因此方程b =g (a )的图形只能是B. 方法四 数形结合法(图解法)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规范图形或示意图形的观察分析,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判断单调性、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图象的直观性,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方法称为数形结合法.例4 函数f (x )=⎝⎛⎭⎫12|x -1|+2cos πx (-2≤x ≤4)的所有零点之和等于( ) A .2 B .4 C .6 D .8解析 由f (x )=⎝⎛⎭⎫12|x -1|+2cos πx =0, 得⎝⎛⎭⎫12|x -1|=-2cos πx , 令g (x )=⎝⎛⎭⎫12|x -1|(-2≤x ≤4), h (x )=-2cos πx (-2≤x ≤4),又因为g (x )=⎝⎛⎭⎫12|x -1|=⎩⎪⎨⎪⎧⎝⎛⎭⎫12x -1, 1≤x ≤4,2x -1, -2≤x <1.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g (x )=⎝⎛⎭⎫12|x -1|(-2≤x ≤4)和h (x )=-2cos πx (-2≤x ≤4)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函数g(x)=⎝⎛⎭⎫1x-1|关于x=1对称,2|又x=1也是函数h(x)=-2cos πx(-2≤x≤4)的对称轴,所以函数g(x)=⎝⎛⎭⎫1x-1|(-2≤x≤4)和h(x)=-2cos πx(-2≤x≤4)的交点也关于x=1对称,2|且两函数共有6个交点,所以所有零点之和为6.答案 C思维升华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零点问题转化为两图象的交点问题,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找出零点再来求和.严格地说,图解法并非属于选择题解题思路范畴,但它在解有关选择题时非常简便有效.运用图解法解题一定要对有关函数的图象、方程曲线、几何图形较熟悉.图解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过点(2,0)引直线l与曲线y=1-x2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的斜率等于()A.33B.-33C.±33D.- 3答案 B解析由y=1-x2,得x2+y2=1(y≥0),其所表示的图形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上半圆(如图所示).由题意及图形,知直线l的斜率必为负值,故排除A,C选项.当其斜率为-3时,直线l的方程为3x+y-6=0,点O到其距离为|-6|3+1=62>1,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选项.选B.方法五估算法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有些题目,不必进行准确的计算,只需对其数值特点和取值界限作出适当的估计,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估算法.估算法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但是加强了思维的层次. 例5 若A 为不等式组⎩⎪⎨⎪⎧x ≤0,y ≥0,y -x ≤2表示的平面区域,则当a 从-2连续变化到1时,动直线x +y =a 扫过A 中的那部分区域的面积为( ) A.34 B .1 C.74D .2 解析 如图知区域的面积是△OAB 去掉一个小直角三角形. 阴影部分面积比1大,比S △OAB =12×2×2=2小,故选C 项.答案 C思维升华 “估算法”的关键是确定结果所在的大致范围,否则“估算”就没有意义.本题的关键在于所求值应该比△AOB 的面积小且大于其面积的一半.已知sin θ=m -3m +5,cos θ=4-2m m +5(π2<θ<π),则tan θ2等于( )A.m -39-mB.m -3|9-m |C.13 D .5答案 D解析 利用同角正弦、余弦的平方和为1求m 的值,再根据半角公式求tan θ2,但运算较复杂,试根据答案的数值特征分析.由于受条件sin2θ+cos2θ=1的制约,m为一确定的值,进而推知tanθ2也为一确定的值,又π2<θ<π,因而π4<θ2<π2,故tanθ2>1.1.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法、排除法、特例法、估算法、验证法和数形结合法.但大部分选择题的解法是直接法,在解选择题时要根据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的特点灵活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巧解”,在“小题小做”、“小题巧做”上做文章,切忌盲目地采用直接法.2.由于选择题供选答案多、信息量大、正误混杂、迷惑性强,稍不留心就会误入“陷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向肯定、否定、筛选、验证,既谨慎选择,又大胆跳跃.3.作为平时训练,解完一道题后,还应考虑一下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进行“巧算”,并注意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选择题的能力.概率与统计1.随机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共同点是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且是不放回抽样.[问题1] 某社区现有480个住户,其中中等收入家庭200户、低收入家庭160户,其他为高收入家庭.在建设幸福社区的某次分层抽样调查中,高收入家庭被抽取了6户,则该社区本次抽取的总户数为________. 答案 24解析 由抽样比例可知6x =480-200-160480,则x =24.2.对于统计图表问题,求解时,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观察图表,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和数据.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应注意的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矩形的面积是数据落在该区间上的频率.茎叶图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但数据很大或有多组数据时,茎叶图就不那么直观、清晰了. [问题2] 从某校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对该班50名学生的高校招生体检表中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某高校A 专业对视力的要求在0.9以上,则该班学生中能报A 专业的人数为________.答案 20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为平分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且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 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x =1n(x 1+x 2+…+x n ).平均数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距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标准差的平方就是方差,方差的计算(1)基本公式s 2=1n[(x 1-x )2+(x 2-x )2+…+(x n -x )2].(2)简化计算公式①s 2=1n [(x 21+x 22+…+x 2n )-n x 2],或写成s 2=1n (x 21+x 22+…+x 2n )-x 2,即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和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问题3] 已知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为0.12,0.15,0.13,0.15,0.14,0.17,0.15,0.16,0.13,0.14,则该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 答案 0.15、0.145 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假设我们有如下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回归方程y ^=b ^x +a ^,其中⎩⎪⎨⎪⎧b ^=∑i =1n(x i-x )(y i-y )∑i =1n(x i-x )2=∑i =1nx i y i-n x y ∑i =1nx 2i-n x2,a ^=y -b ^x .[问题4] 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必经过点________. 答案 (x ,y )5.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如表:y 1 y 2 总计 x 1 a b a +b x 2 c d c +d 总计a +cb +da +b +c +d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由公式k =n (ad -bc )2(a +b )(a +c )(b +d )(c +d )所给出的检验随机变量K 2的观测值k ,并且k 的值越大,说明“X 与Y 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可以利用数据来确定“X 与Y 有关系”的可信程度.[问题5] 为了解某班学生喜爱打篮球是否与性别有关,对该班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2×2列联表:喜爱打篮球不喜爱打篮球合计 男生 20 5 25 女生 10 15 25 合计302050则至少有________的把握认为喜爱打篮球与性别有关.(请用百分数表示) 附: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P (K 2>k 0)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答案 99.5%6.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1)公式适合范围:事件A 与B 互斥. (2)P (A )=1-P (A ).[问题6] 抛掷一枚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点,事件B 为出现2点,已知P (A )=12,P (B )=16,则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为________.答案 237.古典概型P (A )=mn (其中,n 为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总数,m 为事件A 在试验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问题7] 若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为4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128.几何概型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内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d 的度量D 的度量.此处D 的度量不为0,其中“度量”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相应的度量分别为长度、面积和体积等. 即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和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和体积)[问题8]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π12 B .1-π12C.π6 D .1-π6答案 B解析 记“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为A , P (A )=23-12×43π×1323=1-π12. 9.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相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分步法;综合问题先选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1)排列数公式A m n =n (n -1)(n -2)…[n -(m -1)]=n !(n -m )!,其中m ,n ∈N *,m ≤n .当m =n 时,A n n =n ·(n-1)·……·2·1=n !,规定0!=1. (2)组合数公式C mn =A m n A m m =n (n -1)(n -2)…[n -(m -1)]m !=n !m !(n -m )!. (3)组合数性质C m n =C n-mn,C m n +C m -1n =C m n +1,规定C 0n =1,其中m ,n ∈N *,m ≤n .[问题9] (1)将5封信投入3个邮筒,不同的投法共有________种.(2)从4台甲型和5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甲型和乙型电视机各一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________种. 答案 (1)35 (2)70 10.二项式定理(1)定理:(a +b )n =C 0n a n +C 1n a n -1b +…+C r n a n -r b r +…+C n -1n ab n -1+C n nb n (n ∈N *). 通项(展开式的第r +1项):T r +1=C rna n -r b r ,其中C r n (r =0,1,…,n )叫做二项式系数.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 0n =C n n ,C 1n =C n -1n ,C 2n =C n -2n ,…,C r n =C n -r n. ②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2n (组合数公式),即C 0n +C 1n +C 2n +…+C n n=2n . ③二项式展开式中,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即C 1n +C 3n +C 5n +…=C 0n +C 2n +C 4n +…=2n -1. 特别提醒: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系数最大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求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往往因为概念不清导致出错. [问题10] 设⎝⎛⎭⎫x -2x 6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A ,二项式系数为B ,则A ∶B =________. 答案 4∶1解析 T r +1=C r 6x6-r (-1)r ⎝⎛⎭⎫2x r=C r 6(-1)r 2r362r x-,6-32r =3,r =2,系数A =60,二项式系数B =C 26=15,所以A ∶B =4∶1. 4∶1.11.要注意概率P (A |B )与P (AB )的区别:(1)在P (A |B )中,事件A ,B 发生有时间上的差异,B 先A 后;在P (AB )中,事件A ,B 同时发生.(2)样本空间不同,在P (A |B )中,事件B 成为样本空间;在P (AB )中,样本空间仍为Ω,因而有P (A |B )≥P (AB ).[问题11]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为310,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12,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3512.求分布列,要检验概率的和是否为1,如果不是,要重新检查修正.还要注意识别独立重复试验和二项分布,然后用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它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P n (k )=C k n p k ·(1-p )n -k . [问题12] 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表,则E (ξ)的值为________.ξ 0 1 2 3 4 5 P2x3x7x2x3xx答案209解析 根据概率之和为1,求出x =118,则E (ξ)=0×2x +1×3x +…+5x =40x =209.13.一般地,如果对于任意实数a <b ,随机变量X 满足P (a <X ≤b )=ʃba φμ,σ(x )d x ,则称X 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μ和σ确定,因此正态分布常记作N (μ,σ2).如果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X ~N (μ,σ2).满足正态分布的三个基本概率的值是: ①P (μ-σ<X ≤μ+σ)=0.682 6;②P (μ-2σ<X ≤μ+2σ)=0.954 4;③P (μ-3σ<X ≤μ+3σ)=0.997 4.[问题13] 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2,σ2),且P (ξ<4)=0.8,则P (0<ξ<2)等于( ) A .0.6 B .0.4 C .0.3 D .0.2 答案 C解析 ∵P (ξ<4)=0.8,∴P (ξ>4)=0.2, 由题意知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P (ξ<0)=P (ξ>4)=0.2,∴P (0<ξ<4)=1-P (ξ<0)-P (ξ>4)=0.6. ∴P (0<ξ<2)=12P (0<ξ<4)=0.3.易错点1 统计图表识图不准致误例1 如图所示是某公司(共有员工300人)2012年员工年薪情况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此可知,员工中年薪在1.4万元~1.6万元之间的大约有________人.错解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员工中年薪在1.4万元~1.6万元之间的频率为1-(0.02+0.08+0.10+0.10+0.08)=0.62.∴估计年薪在1.4万元~1.6万元之间约有300×0.62=186(人).找准失分点 本题主要混淆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条形图纵轴的意义,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矩形高)表示“频率组距”,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才表示落在该区间上的频率,由于概念不清,识图不准导致计算错误.正解 由所给图形可知,员工中年薪在1.4万元~1.6万元之间的频率为1-(0.02+0.08+0.08+0.10+0.10)×2=0.24.所以员工中年薪在1.4万元~1.6万元之间的共有300×0.24=72(人). 答案 72易错点2 在几何概型中“测度”确定不准致误例2 如图所示,在等腰Rt △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错解 记AM <AC 为事件E ,设CA =CB =a ,因为△ABC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AB =2a ,在AB 上取一点D ,使AD =AC =a ,那么对线段AD 上的任意一点M 都有AM <AD ,即AM <AC , 因此AM <AC 的概率为P (E )=AD AB =a 2a =22. 找准失分点 据题意,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射线CM 在∠ACB 内部均匀分布,但是点M 在AB 上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正解 在AB 上取一点D ,使AD =AC ,因为AD =AC =a ,∠A =π4,所以∠ACD =∠ADC =3π8,则P (E )=∠ACD ∠ACB =3π8π2=34.易错点3 分不清是排列还是组合致误例3 如图所示,A ,B ,C ,D 是海上的四个小岛,要建三座桥,将这四个岛连接起来,不同的建桥方案共有多少种?错解 对于有一个中心的结构形式有A 44,对于四个岛依次相连的形式有A 44,∴共有2A 44=48(种).找准失分点 没有分清是排列还是组合. 正解 由题意可能有两种结构,如图:第一种:,第二种:对于第一种结构,连接方式只需考虑中心位置的情况,共有C 14种方法.对于第二种结构,有C 24A 22种方法. ∴总共有C 14+C 24A 22=16(种).易错点4 均匀分组与非均匀分组混淆致误例4 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4个盒中,则恰有1个空盒的放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错解 28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讲解 解析几何 (含试题及答案)
2
)
D.与 P 点位置有关 解: A 记 △P F 1 F 2 的内切圆圆心为 C ,边 P F 1 、 P F 2 、 、 D ,易见点 C 、 D 的横坐标相等,如图,
c
F1 F2
上的切点分别为
M
、
N
可得 |P M | = |P N | ,|F 1 M | = |F 1 D| ,|F 2 N | = |F 2 D| . 由 |P F 1 | − |P F 2 | = 2a ,即
|P M | + |M F 1 | − (|P N | + |N F 2 |) = 2a,
得 |M F 1 | − |N F 2 | = 2a ,即 记点 C 的横坐标为 x 0 ,则 练习 1. 已知椭圆 C
x : 9
2
|F 1 D| − |F 2 D| = 2a D (x 0 , 0)
. ,得
圆锥曲线定义挖掘 描述 锥曲线问题可以从曲线的几何性质和代数计算两个角度考虑,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中首先需 圆 要关注的是圆锥曲线的定义. 对椭圆来说,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和为定值;对 双曲线来说,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对抛物线 来说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 本小节主要关注如何利用这些定义去解决圆锥曲线的一些选择填空题. 一般来说,涉及到与焦 点相关的问题或与准线(抛物线)相关问题,优先考虑定义,避免直接代数计算. 而一般圆锥 曲线的解答题或是小题与焦点、准线无关时,才会考虑去做代数计算. 已知
易知线段 M F 的中点在抛物线内,且线段 M F 的垂直平分线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故其与抛 物线有两个交点,从而满足条件的圆共有 2 个. 设双曲线
2015届高考数学(理·湖北)二轮专题复习课件【4】解析几何
【问题引领】 1.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 离心率 e= , 且它的一个焦点与抛
������ ������
物线 y2=- 4x 的焦点重合, 则此椭圆方程为( A . + =1 C . +y =1 D . +y2= 1
2
) .
������������ ������������ ������ ������������ ������ ������
【答案】 C
| ������������| | ������������'| ������
| ������������|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数学理科(HUB)
3. 设点 F 1, F 2 是双曲线 x - = 1 的两个焦点, 点 P 是双曲
2
������������
������������
P F 1F 2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P F 1F 2 的面积 S= ³6³8= 24. ������
【答案】C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数学理科(HUB)
4. 已知椭圆 ������+ ������ = 1( a>b>0) , M 、N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
������ ������
������������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数学理科(HUB)
义求解, 变量问题要尽量减少变量, 最值问题要联系均 值不等式, 函数的方法或数形结合找到特殊位置. 解题过程 中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函数与 方程思想都会得以体现 . 在复习中多掌握运算技巧, 有利于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数学理科(HUB)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5_第1讲_空间几何体(含答案)
第1讲 空间几何体考情解读 1.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空间几何体面积、体积的计算.2.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及简单的组合体问题.1.四棱柱、直四棱柱、正四棱柱、正方体、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看到的物体轮廓线的正投影形成的平面图形.(2)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视图一样;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3)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3.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 ′轴与x ′轴和y ′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 4.空间几何体的两组常用公式 (1)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积公式: ①S 柱侧=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②S 锥侧=12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③S 台侧=12(c +c ′)h ′(c ′,c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周长,h ′为斜高);④S 球表=4πR 2(R 为球的半径).(2)柱体、锥体和球的体积公式: ①V 柱体=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②V 锥体=13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③V 台=13(S +SS ′+S ′)h (不要求记忆);④V 球=43πR 3.热点一 三视图与直观图例1 (1)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83B .8C .323D .16(2)(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思维启迪 (1)根据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直观图;(2)分析几何体的特征,从俯视图突破.思维升华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从空间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个平面投影图,因此在分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时,先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然后根据正视图或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再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果.(1)(2013·课标全国Ⅱ)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2)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热点二 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例2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2πB .22πC .π3D .2π3(2)如图,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在C 1D 1与C 1B 1上,且C 1E =4,C 1F =3,连接EF ,FB ,DE ,则几何体EFC 1-DBC 的体积为()A .66B .68C .70D .72思维启迪 (1)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形状;(2)对几何体进行分割.思维升华 (1)利用三视图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相关数据,掌握应用三视图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常用“割补”的思想.多面体MN -ABCD 的底面ABCD 为矩形,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为等腰梯形,侧视图为等腰三角形,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A .16+33B .8+633C .163D .203热点三 多面体与球例3 如图所示,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CD =1,BD =2,BD ⊥CD ,将其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ABCD ,使平面ABD⊥平面BCD ,若四面体ABCD 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A .32π B .3π C .23π D .2π 思维启迪 要求出球的体积就要求出球的半径,需要根据已知数据和空间位置关系确定球心的位置,由于△BCD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的中点到三角形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只要再证明这个点到点A 的距离等于这个点到B ,C ,D 的距离即可确定球心,进而求出球的半径,根据体积公式求解即可. 思维升华 多面体与球接、切问题求解策略(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 ,A ,B ,C 构成的三条线段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a ,PB =b ,PC =c ,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则4R 2=a2+b 2+c 2求解.(1)(2014·湖南)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 A .1 B .2 C .3 D .4(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若该几何体的所有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1.空间几何体的面积有侧面积和表面积之分,表面积就是全面积,是一个空间几何体中“暴露”在外的所有面的面积,在计算时要注意区分是“侧面积还是表面积”.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其所有面的面积之和,旋转体的表面积除了球之外,都是其侧面积和底面面积之和.2.在体积计算中都离不开空间几何体的“高”这个几何量(球除外),因此体积计算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求出这个量.在计算这个几何量时要注意多面体中的“特征图”和旋转体中的轴截面.3.一些不规则的几何体,求其体积多采用分割或补形的方法,从而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而补形又分为对称补形(即某些不规则的几何体,若存在对称性,则可考虑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补形)、还原补形(即还台为锥)和联系补形(某些空间几何体虽然也是规则几何体,不过几何量不易求解,可根据其所具有的特征,联系其他常见几何体,作为这个规则几何体的一部分来求解). 4.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真题感悟1.(2014·北京)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已知A (2,0,0),B (2,2,0),C (0,2,0),D (1,1,2).若S 1,S 2,S 3分别是三棱锥D -ABC 在xOy ,yOz ,zOx 坐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图形的面积,则( ) A .S 1=S 2=S 3 B .S 2=S 1且S 2≠S 3 C .S 3=S 1且S 3≠S 2D .S 3=S 2且S 3≠S 12.(2014·江苏)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 1,S 2,体积分别为V 1,V 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S 1S 2=94,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 1.D 2.32 1.B 2.A押题精练1.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连接AC ,得到三棱锥C -ABD ,其正视图、俯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A .32 B .12 C .1 D .222.在三棱锥A -BCD 中,侧棱AB ,AC ,AD 两两垂直,△ABC ,△ACD ,△ABD 的面积分别为22,32,62,则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体积为( ) A .6π B .26π C .36π D .46π(推荐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正三棱锥V -ABC 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侧视图的面积为()A .2B .4C .6D .82.右图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多面体ABCDE 的体积为( ) A .2 B .23 C .43 D .833.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侧视图是平行四边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5+3 3B .9 3C .30+6 3D .18 34.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其侧(左)视图如图所示.当正(主)视图的面积最大时,该正四棱锥的表面积为()A .8B .8+8 2C .8 2D .4+8 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33π B .36π C .32π D .3π 6.(2014·大纲全国)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81π4 B .16π C .9π D .27π4二、填空题7.有一块多边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所示),∠ABC =45°,AB =AD =1,DC ⊥BC ,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8.如图,侧棱长为23的正三棱锥V -ABC 中,∠AVB =∠BVC =∠CVA =40°,过A 作截面△AEF ,则截面△A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9.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______.10.已知矩形ABCD 的面积为8,当矩形周长最小时,沿对角线AC 把△ACD 折起,则三棱锥D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11.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12.如图,在Rt △ABC 中,AB =BC =4,点E 在线段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将△A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点A 与P 重合),使得∠PEB =30°. (1)求证:EF ⊥PB ;(2)试问:当点E 在何处时,四棱锥P —EFCB 的侧面PEB 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四棱锥P—EFCB 的体积.例1 (1)B (2)D 变式训练1 (1)A (2)D 例2 (1)D (2)A 变式训练2 D例3 答案 A 变式训练3 (1)B (2)133π1.32 2.D 1.B 2.ACDB B AA 7.2+22 8.6 9.1610.16π 11.解 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E -ABCD . (1)V =13×(8×6)×4=64.(2)四棱锥E -ABCD 的两个侧面EAD ,EBC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 边上的高h 1= 42+(82)2=42;另两个侧面EAB ,ECD 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 边上的高h 2= 42+(62)2=5.因此S =2×(12×6×42+12×8×5)=40+24 2.12.(1)证明 ∵EF ∥BC 且BC ⊥AB ,∴EF ⊥AB ,即EF ⊥BE ,EF ⊥PE .又BE ∩PE =E , ∴EF ⊥平面PBE ,又PB ⊂平面PBE , ∴EF ⊥PB .(2)解 设BE =x ,PE =y ,则x +y =4. ∴S △PEB =12BE ·PE ·sin ∠PEB=14xy ≤14⎝⎛⎭⎫x +y 22=1. 当且仅当x =y =2时,S △PEB 的面积最大. 此时,BE =PE =2. 由(1)知EF ⊥平面PBE , ∴平面PBE ⊥平面EFCB ,在平面PBE 中,作PO ⊥BE 于O ,则PO ⊥平面EFCB . 即PO 为四棱锥P —EFCB 的高. 又PO =PE ·sin 30°=2×12=1.S EFCB =12×(2+4)×2=6.∴V P —BCFE =13×6×1=2.。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5_第3讲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含答案)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考情解读 1.以多面体(特别是棱柱、棱锥或其组合体)为载体,考查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的证明,常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中,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及计算能力,属低中档问题.2.以多面体(特别是棱柱、棱锥或其组合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主要是线面角和二面角)的计算,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中档题.3.以已知结论寻求成立的条件(或是否存在问题)的探索性问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亮点,属中高档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以下相同).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 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0≤θ≤π2),则sin θ=|a ·μ||a ||μ|=|cos 〈a ,μ〉|.(3)面面夹角设半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则|cos θ|=|μ·v ||μ||v |=|cos 〈μ,v 〉|. 提醒 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是二面角的补角,要注意从图中分析.3.求空间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均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PM →·n ||n |(其中n 为α的法向量,M 为α内任一点).热点一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例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面ABFE 和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B 的中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 (1)OM ∥平面BCF ;(2)平面MDF ⊥平面EFCD .思维启迪 从A 点出发的三条直线AB 、AD ,AE 两两垂直,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思维升华 (1)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向量OM →与平面BCF 的法向量垂直;另一个思路则是根据共面向量定理证明向量OM →与BF →,BC →共面.(2)要证明面面垂直,只要证明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也可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OM 垂直于平面EFCD ,即证OM 垂直于平面EF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从而转化为证明向量OM →与向量FC →、CD →垂直.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P A =AB =2,∠BAD =60°,E 是P A 的中点. (1)求证:直线PC ∥平面BDE ; (2)求证:BD ⊥PC ;热点二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例2 如图,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EF ,AD ⊥平面ABEF ,且AD =1,AB =12EF =22,AF =BE =2,P 、Q 分别为AE 、BD 的中点.(1)求证:PQ ∥平面BCE ; (2)求二面角A -DF -E 的余弦值.思维启迪 (1)易知PQ 为△ACE 的中位线;(2)根据AD⊥平面ABEF 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思维升华 (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2)求空间角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为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③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平面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注意函数名称的变化.(2013·山东)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Q 中,PB ⊥平面ABQ ,BA =BP =BQ ,D ,C ,E ,F 分别是AQ ,BQ ,AP ,BP 的中点,AQ =2BD ,PD 与EQ 交于点G ,PC 与FQ 交于点H ,连接GH . (1)求证:AB ∥GH ;(2)求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热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2AA 1,∠ABC =90°,D 是BC 的中点.(1)求证:A 1B ∥平面ADC 1; (2)求二面角C 1-AD -C 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A 1B 1上是否存在点E ,使AE 与DC 1成60°角?若存在,确定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维升华 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 =BC =2,∠ACB =90°,AP =BP =AB ,PC ⊥AC ,点D 为BC 的中点.(1)求二面角A —PD —B 的余弦值;(2)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PM 与平面P 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6,若存在,求出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空间向量在处理空间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把“非运算”问题“运算”化,即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把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各类角、距离以向量的方式表达出来,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问题.应用的核心是充分认识形体特征,进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的运算解答问题,达到几何问题代数化的目的,同时注意运算的准确性.提醒三点:(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是线面角的正弦值,而不是余弦值. (2)求二面角除利用法向量外,还可以按照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和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向量的知识,我们只要是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向量,并且两个向量的方向均指向棱或者都从棱指向外,那么这两个向量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如图所示.(3)对于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且有OP →=xOA →+yOB →+zOC →(x ,y ,z ∈R ),四点P ,A ,B ,C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x +y +z =1.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真题感悟(2014·北京)如图,正方形AMDE 的边长为2,B ,C 分别为AM ,MD 的中点,在五棱锥P -ABCDE 中,F 为棱PE 的中点,平面ABF 与棱PD ,PC 分别交于点G ,H.(1)求证:AB ∥FG ;(2)若P A ⊥底面ABCDE ,且P A =AE ,求直线BC 与平面ABF 所成角的大小,并求线段PH 的长. 押题精练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和矩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立体几何(含答案)
立体几何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是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右面,高度与正(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在画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时,一定注意实线与虚线要分明.[问题1] 如图,若一个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均为面积等于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2.在斜二测画法中,要确定关键点及关键线段.“平行于x 轴的线段平行性不变,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平行性不变,长度减半.”[问题2] 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S 直棱柱侧=c ·h (c 为底面的周长,h 为高). (2)S 正棱锥侧=12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3)S 正棱台侧=12(c ′+c )h ′(c 与c ′分别为上、下底面周长,h ′为斜高).(4)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 S 圆锥侧=πrl (同上), S 圆台侧=π(r ′+r )l (r ′、r 分别为上、下底的半径,l 为母线). (5)体积公式V 柱=S ·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锥=13S ·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V 台=13(S +SS ′+S ′)h (S 、S ′为上、下底面面积,h 为高).(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S 球=4πR 2,V 球=43πR 3.[问题3] 如图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左)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πB .3πC .2πD .32π4.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③异面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也没有公共点.[问题4]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四边上的中点,则直线EG 和FH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5.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①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问题5] 已知b ,c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则“直线a ⊥α”是“直线a ⊥b ,直线a ⊥c ”的________条件.6.空间向量(1)用空间向量求角的方法步骤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它们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v 1,v 2〉|.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有两种方法:方法一 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方法二 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③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方法一 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到一个与棱垂直且从垂足出发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方法二 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 1和n 2,则二面角的大小等于〈n 1,n 2〉(或π-〈n 1,n 2〉).易错警示:①求线面角时,得到的是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容易误以为是线面角的余弦. ②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是二面角的补角,要注意从图中分析. (2)用空间向量求A 到平面α的距离:可表示为d =|n ·AB →||n |.[问题6] (1)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AB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________.(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________.易错点1 三视图认识不清致误例1 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48B .32+817C .48+817D .80找准失分点 不能准确把握三视图和几何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正视图可知,侧视图中等腰梯形的高为4,而错认为等腰梯形的腰为4.易错点2 对几何概念理解不透致误例2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 ②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 ④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找准失分点 ①是错误的,因为棱柱的侧棱要都平行且相等;④是错误的,因为长方体的侧棱必须与底面垂直.易错点3 对线面关系定理条件把握不准致误例3 已知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α∩β=m ,n ⊥m ,则n ⊥α,或n ⊥β; ②若α∥β,α∩γ=m ,β∩γ=n ,则m ∥n ;③若m 不垂直于α,则m 不可能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 ④若α∩β=m ,n ∥m ,且n ⊄α,n ⊄β,则n ∥α,且n ∥β; ⑤若m 、n 为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过m 且使n ⊥α.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找准失分点 ③是错误的;⑤是错误的.1.已知三条不同直线m ,n ,l 与三个不同平面α,β,γ,有下列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l ⊂α,则l ∥β;③α⊥γ,β⊥γ,则α∥β; ④若m ,n 为异面直线,m ⊂α,n ⊂β,m ∥β,n ∥α,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2.设m ,n 是空间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当m ⊂α时,“m ⊥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当n ⊥α时,“n ⊥β”是“α∥β”成立的充要条件 D .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64B .72C .80D .112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Q 分别是AA 1,A 1D 1,CC 1,BC 的中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 1C ⊥MN ;②A 1C ∥平面MNPQ ;③A 1C 与PM 相交;④NC 与PM 异面.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 2B .3+ 2C .1+2 2D .56.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 ⊥平面ABC ,P A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B ⊥AD B .平面P AB ⊥平面PBCC .直线BC ∥平面P AED .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 7.对于四面体ABCD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 =AC ,BD =CD ,则BC ⊥AD ; ②若AB =CD ,AC =BD ,则BC ⊥AD ; ③若AB ⊥AC ,BD ⊥CD ,则BC ⊥AD ; ④若AB ⊥CD ,AC ⊥BD ,则BC ⊥AD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8.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 =1,AD =23,BC =3,CD =2,∠ABC =∠DCB =π2,则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________.9.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且l ⊥α,m ⊂β,给出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l ⊥m ,则α∥β;③若α⊥β,则l ∥m ;④若l ∥m ,则α⊥β.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10.三棱锥D -ABC 及其三视图中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如图所示,则棱BD 的长为________.1.43 2.22 3.D 4.相交 5.充分不必要 6.(1)64 (2)24 1.C 2.②③ 3.②④CABCAD 7.①④ 8.π3 9.①④ 10.4 2。
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练习:解析几何(含答案)
解析几何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范围为[0,π).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 ,即k =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②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为k =y 1-y 2x 1-x 2(x 1≠x 2);③直线的方向向量a =(1,k );④应用:证明三点共线:k AB =k BC . [问题1] (1)直线的倾斜角θ越大,斜率k 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2)直线x cos θ+3y -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错 (2)[0,π6]∪[5π6,π)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 0,y 0),其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2)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3)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P 1(x 1,y 1)、P 2(x 2,y 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y -y 1y 2-y 1=x -x 1x 2-x 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4)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a ,b ,则直线方程为x a +yb =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5)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问题2] 已知直线过点P (1,5),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此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5x -y =0或x +y -6=03.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 2;(2)两平行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间的距离为d =|C 1-C 2|A 2+B 2. [问题3] 两平行直线3x +2y -5=0与6x +4y +5=0间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152613 4.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①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两直线斜率存在,且不重合),则有l 1∥l 2⇔k 1=k 2;l 1⊥l 2⇔k 1·k 2=-1.②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有l 1∥l 2⇔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l 1⊥l 2⇔A 1A 2+B 1B 2=0.特别提醒:(1)A 1A 2=B 1B 2≠C 1C 2、A 1A 2≠B 1B 2、A 1A 2=B 1B 2=C 1C 2仅是两直线平行、相交、重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提到的两条直线都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问题4] 设直线l 1:x +my +6=0和l 2:(m -2)x +3y +2m =0,当m =________时,l 1∥l 2;当m =________时,l 1⊥l 2;当________时l 1与l 2相交;当m =________时,l 1与l 2重合. 答案 -1 12 m ≠3且m ≠-1 35.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只有当D 2+E 2-4F >0时,方程x 2+y 2+Dx +Ey +F =0才表示圆心为(-D 2,-E 2),半径为12D 2+E 2-4F 的圆.[问题5] 若方程a 2x 2+(a +2)y 2+2ax +a =0表示圆,则a =________. 答案 -16.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 :Ax +By +C =0和圆C :(x -a )2+(y -b )2=r 2(r >0)有相交、相离、相切.可从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来判断:①代数方法(判断直线与圆方程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的情况):Δ>0⇔相交;Δ<0⇔相离;Δ=0⇔相切;②几何方法(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d <r ⇔相交;d >r ⇔相离;d =r ⇔相切.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则①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外离;②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外切;③当|r 1-r 2|<|O 1O 2|<r 1+r 2时,两圆相交;④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内切;⑤当0≤|O 1O 2|<|r 1-r 2|时,两圆内含.[问题6] 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左焦点为F 1,顶点为A 1、A 2,P 是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则分别以线段PF 1、A 1A 2为直径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 内切7.对圆锥曲线的定义要做到“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例如椭圆中定长大于定点之间的距离,双曲线定义中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否则只是双曲线的其中一支.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必须注意条件:Fl ,否则定点的轨迹可能是过点F 且垂直于直线l 的一条直线.[问题7] 已知平面内两定点A (0,1),B (0,-1),动点M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为4,则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 23+y 24=18.求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一般遵循先定位,再定型,后定量的步骤,即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再设出其方程,求出待定系数.(1)椭圆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x 2a 2+y 2b 2=1(a >b >0);焦点在y 轴上,y 2a 2+x 2b 2=1(a >b >0).(2)双曲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x 2a 2-y 2b 2=1(a >0,b >0);焦点在y 轴上,y 2a 2-x 2b 2=1(a >0,b >0).(3)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具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系为x 2a 2-y 2b 2=λ(λ≠0).(4)抛物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y 2=±2px (p >0); 焦点在y 轴上:x 2=±2py (p >0).[问题8] 与双曲线x 29-y 216=1有相同的渐近线,且过点(-3,23)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 4x 29-y 24=19.(1)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利用解的情况可判断位置关系:有两解时相交;无解时相离;有唯一解时,在椭圆中相切.在双曲线中需注意直线与渐近线的关系,在抛物线中需注意直线与对称轴的关系,而后判断是否相切.(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的弦长问题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则所得弦长 |P 1P 2|=(1+k 2)[(x 1+x 2)2-4x 1x 2]或|P 1P 2|=(1+1k2)[(y 1+y 2)2-4y 1y 2].(3)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C (x 1,y 1)、D (x 2,y 2),则(1)焦半径|CF |=x 1+p 2;(2)弦长|CD |=x 1+x 2+p ;(3)x 1x 2=p 24,y 1y 2=-p 2.[问题9] 已知F 是抛物线y 2=x 的焦点,A ,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AF |+|BF |=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54解析 ∵|AF |+|BF |=x A +x B +12=3,∴x A +x B =52.∴线段AB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x A +x B 2=54.易错点1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不清致误例1 已知直线x sin α+y =0,则该直线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错解 由题意得,直线x sin α+y =0的斜率k =-sin α,∵-1≤sin α≤1,∴-1≤k ≤1,直线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π4,34π.找准失分点 直线斜率k =tan β(β为直线的倾斜角)在[0,π)上是不单调的且不连续. 正解 由题意得,直线x sin α+y =0的斜率k =-sin α,∵-1≤sin α≤1,∴-1≤k ≤1,当-1≤k <0时,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34π,π;当0≤k ≤1时,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0,π4. 故直线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0,π4∪⎣⎡⎭⎫34π,π. 答案 ⎣⎡⎦⎤0,π4∪⎣⎡⎭⎫34π,π 易错点2 忽视斜率不存在情形致误例2 已知直线l 1:(t +2)x +(1-t )y =1与l 2:(t -1)x +(2t +3)y +2=0互相垂直,则t 的值为________.错解 直线l 1的斜率k 1=-t +21-t, 直线l 2的斜率k 2=-t -12t +3,∵l 1⊥l 2,∴k 1·k 2=-1,即⎝ ⎛⎭⎪⎫-t +21-t ·⎝ ⎛⎭⎪⎫-t -12t +3=-1, 解得t =-1.找准失分点 (1)盲目认为两直线的斜率存在,忽视对参数的讨论.(2)忽视两直线有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垂直这一情形. 正解 方法一 (1)当l 1,l 2的斜率都存在时,由k 1·k 2=-1得,t =-1. (2)若l 1的斜率不存在,此时t =1,l 1的方程为x =13,l 2的方程为y =-25,显然l 1⊥l 2,符合条件;若l 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t =-32,易知l 1与l 2不垂直,综上t =-1或t =1.方法二 l 1⊥l 2⇔(t +2)(t -1)+(1-t )(2t +3)=0⇔t =1或t =-1. 答案 -1或1易错点3 忽视“判别式”致误例3 已知双曲线x 2-y 22=1,过点A (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并且A为线段PQ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错解1 设被A (1,1)所平分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y =k (x -1)+1.代入双曲线方程x 2-y 22=1,整理得(2-k 2)x 2+2k (k -1)x -3+2k -k 2=0, 设直线与双曲线交点为M (x 1,y 1),N (x 2,y 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k (k -1)k 2-2,点A (1,1)是弦中点,则x 1+x 22=1.∴k (k -1)k 2-2=1,解得k =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1=0.错解2 设符合题意的直线l 存在,并设P (x 1,y 1),Q (x 2,y 2),则⎩⎨⎧x 21-y 212=1①x 22-y222=1 ②式①-②得(x 1-x 2)(x 1+x 2)=12(y 1-y 2)(y 1+y 2)③因为A (1,1)为线段PQ 的中点,所以⎩⎪⎨⎪⎧x 1+x 2=2 ④y 1+y 2=2 ⑤将式④、⑤代入式③,得x 1-x 2=12(y 1-y 2).若x 1≠x 2,则直线l 的斜率k =y 1-y 2x 1-x 2=2.所以符合题设条件的直线的方程为2x -y -1=0.找准失分点 没有判断直线2x -y -1=0与双曲线是否相交. 正解1 设被A (1,1)所平分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y =k (x -1)+1.代入双曲线方程x 2-y 22=1,整理得,(2-k 2)x 2+2k (k -1)x -3+2k -k 2=0, 由Δ=4k 2(k -1)2-4(2-k 2)(2k -3-k 2)>0, 解得k <32.设直线与双曲线交点为M (x 1,y 1),N (x 2,y 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k (k -1)k 2-2,点A (1,1)是弦中点,则x 1+x 22=1.∴k (k -1)k 2-2=1,解得k =2>32, 故不存在被点A (1,1)平分的弦.正解2 设符合题意的直线l 存在,并设P (x 1,y 1)、Q (x 2,y 2), 则⎩⎨⎧x 21-y 212=1①x 22-y222=1 ②式①-②得(x 1-x 2)(x 1+x 2)=12(y 1-y 2)(y 1+y 2)③因为A (1,1)为线段PQ 的中点,所以⎩⎪⎨⎪⎧x 1+x 2=2 ④y 1+y 2=2 ⑤将式④、⑤代入式③,得x 1-x 2=12(y 1-y 2).若x 1≠x 2,则直线l 的斜率k =y 1-y 2x 1-x 2=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1=0, 再由⎩⎪⎨⎪⎧y =2x -1x 2-y 22=1,得2x 2-4x +3=0.根据Δ=-8<0,所以所求直线不存在.1.(2014·安徽)过点P (-3,-1)的直线l 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6 B.⎝⎛⎦⎤0,π3 C.⎣⎡⎦⎤0,π6 D.⎣⎡⎦⎤0,π3 答案 D解析 方法一 如图,过点P 作圆的切线P A ,PB ,切点为A ,B . 由题意知|OP |=2,OA =1, 则sin α=12,所以α=30°,∠BP A =60°.故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3.故D. 方法二 设过点P 的直线方程为y =k (x +3)-1,则由直线和圆有公共点知|3k -1|1+k 2≤1.解得0≤k ≤ 3.故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3].2.(2014·广东)若实数k 满足0<k <9,则曲线x 225-y 29-k =1与曲线x 225-k -y 29=1的( )A .焦距相等B .实半轴长相等C .虚半轴长相等D .离心率相等答案 A解析 因为0<k <9,所以两条曲线都表示双曲线.双曲线x 225-y 29-k =1的实半轴长为5,虚半轴长为9-k ,焦距为225+(9-k )=234-k ,离心率为34-k 5.双曲线x 225-k -y 29=1的实半轴长为25-k ,虚半轴长为3,焦距为2(25-k )+9=234-k ,离心率为34-k25-k,故两曲线只有焦距相等.故选A.3.若椭圆x 2m +y 2n =1(m >0,n >0)与曲线x 2+y 2=|m -n |无交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A.⎝⎛⎭⎫32,1 B.⎝⎛⎭⎫0,32 C.⎝⎛⎭⎫22,1 D.⎝⎛⎭⎫0,22解析 由于m 、n 可互换而不影响,可令m >n ,则⎩⎪⎨⎪⎧x 2m +y 2n =1,x 2+y 2=m -n ,则x 2=2m ·n -m 2n -m ,若两曲线无交点,则x 2<0,即m <2n ,则e = m -nm< m -m 2m =22, 又∵0<e <1,∴0<e <22. 4.已知点F 1、F 2是椭圆x 2+2y 2=2的左、右两个焦点,点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F→1+PF →2|的最小值是()A .0B .1C .2D .2 2 答案 C解析 设P (x 0,y 0),则PF →1=(-1-x 0,-y 0), PF →2=(1-x 0,-y 0).∴PF →1+PF →2=(-2x 0,-2y 0),∴|PF →1+PF →2|=4x 20+4y 20=22-2y 20+y 20 =2-y 20+2,∵点P 在椭圆上,∴0≤y 20≤1.∴当y 20=1时,|PF →1+PF →2|取最小值为2.5.(2014·课标全国Ⅰ)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等于( ) A.72 B.52 C .3 D .2 答案 C解析 ∵FP →=4FQ →,∴|FP →|=4|FQ →|, ∴|PQ ||PF |=34.如图,过Q 作QQ ′⊥l ,垂足为Q ′, 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A ,则|AF |=4, ∴|PQ ||PF |=|QQ ′||AF |=34, ∴|QQ ′|=3,根据抛物线定义可知|QQ ′|=|QF |=3,故选C.6.(2014·陕西)若圆C 的半径为1,其圆心与点(1,0)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答案 x 2+(y -1)2=1解析 圆C 的圆心为(0,1),半径为1,标准方程为x 2+(y -1)2=1.7.一直线过点P ⎝⎛⎭⎫-3,-32,且被圆x 2+y 2=25截得的弦长为8,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3=0或3x +4y +15=0解析 ①当斜率k 不存在时,过点P 的直线方程为x =-3, 代入x 2+y 2=25,得y 1=4,y 2=-4. 所以弦长为|y 1-y 2|=8,符合题意.②当斜率k 存在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32=k (x +3),即kx -y +3k -32=0.由已知,弦心距|OM |=52-42=3, 所以|k ·0-0+3k -32|k 2+1=3,解得k =-34,所以此直线方程为y +32=-34(x +3),即3x +4y +15=0.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 +3=0或3x +4y +15=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43解析 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4)2+y 2=1,圆心为(4,0). 由题意知(4,0)到kx -y -2=0的距离应不大于2, 即|4k -2|k 2+1≤2. 整理,得3k 2-4k ≤0.解得0≤k ≤43.故k 的最大值是43.9.过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F 向其一条渐近线作垂线,垂足为M ,已知∠MFO=30°(O 为坐标原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答案 2解析 由已知得点F 的坐标为(c,0)(c =a 2+b 2), 其中一条渐近线方程为bx -ay =0,则|MF |=bca 2+b 2=b , 由∠MFO =30°可得|MF ||OF |=b c =cos 30°=32,所以c 2-a 2c =32,所以e =ca=2.10.(2014·浙江)设直线x -3y +m =0(m ≠0)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A ,B .若点P (m,0)满足|P A |=|P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 答案52解析 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由⎩⎪⎨⎪⎧ y =b a x ,x -3y +m =0得A (am 3b -a ,bm3b -a),由⎩⎪⎨⎪⎧y =-b a x ,x -3y +m =0得B (-am a +3b ,bm a +3b),所以AB 的中点C 坐标为(a 2m 9b 2-a 2,3b 2m 9b 2-a 2).设直线l :x -3y +m =0(m ≠0), 因为|P A |=|PB |,所以PC ⊥l , 所以k PC =-3,化简得a 2=4b 2. 在双曲线中,c 2=a 2+b 2=5b 2, 所以e =c a =52.。
高考数学(理)2轮专题复习检测:第1部分专题整合高频突破专题6解析几何专题能力15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1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方程(x +y -3) =0表示的曲线是()2.(202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双曲线x2 -4y2 =4的渐近线方程是()A.y =±4xB.y =±xC.y =±2xD.y =±x3.双曲线 -x2 =1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与抛物线y2 =2px(p>0)的准线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假设△OAB的面积为1,那么p的值为()A.1 B4.双曲线C1: -y2 =1,双曲线C2: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M是双曲线C2的一条渐近线上的点,且OM⊥MF2,O为坐标原点,假设 =16,且双曲线C1,C2的离心率相同,那么双曲线C2的实轴长是()5.如图,双曲线C: =1(a>0,b>0)的右顶点为A,O为坐标原点,以A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C的某渐近线交于两点P,Q,假设∠PAQ =60°,且 =4,那么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A BC D6.设A,B是椭圆C: =1长轴的两个端点,假设C上存在点P满足∠APB =120°,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12,+∞)B[6,+∞)C[12,+∞)D[6,+∞)7.双曲线 =1(a>0,b>0),A1,A2是其实轴顶点,F是其右焦点,B(0,b)是其虚轴端点,假设在线段BF上(不含端点)存在不同的两点P i(i =1,2),使得△P i A1A2(i =1,2)构成以A1A2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A.(,+∞)BCD8.(2021浙江绍兴一中期末)抛物线y2 =4x的焦点为F,假设A,B是该抛物线上的点,∠AFB =90°,线段AB的中点M在抛物线的准线上的射影为点N,那么的最||大值为()A B.1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9.一椭圆的方程为 =1,过椭圆中|心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F2是椭圆的右焦点,那么△ABF2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BF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0.双曲线过点(2,3),其渐近线方程为y =±x,那么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11.F是抛物线C:y2 =4x的焦点,M是C上一点,FM的延长线交y轴于点N.假设,那么|| =.12.抛物线C:y2 =2px的焦点坐标为F(2,0),那么p = ;假设点A(6,3),且点M 在抛物线C上,那么|MA| +|MF|的最||小值为.13.双曲线C: =1(a>0,b>0)的右顶点为A,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A,圆A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交于M,N两点.假设∠MAN =60°,那么C的离心率为.14.A是双曲线C: =1(a,b>0)的右顶点,过左焦点F与y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假设△APQ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双曲线C的离心率的范围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解容许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总分值15分)抛物线C:y2 =2px(p>0)上的一点M(3,t)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 (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过点T( -2,0)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假设在x轴上存在一点E,使得△EAB 是以点E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16.(本小题总分值15分)如图,椭圆 +y2 =1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B,设点P(,t)(t>0),连接PA交椭圆于点C,坐标原点是O.(1)证明:OP⊥BC;(2)假设四边形OBPC的面积是,求t的值.参考答案专题能力训练1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1.D解析∵(x +y -3) =0,∴x +y -3 =0(y2 -4x≥0)或y2 =4x.∴x +y -3 =0(x≤1或x≥9)或y2 =4x.∴方程(x +y -3) =0表示的曲线是抛物线和两条射线.应选D.2.D解析双曲线x2 -4y2 =4的渐近线方程是y =±x.应选D.3.B解析双曲线 -x2 =1的渐近线为y =±2x,抛物线y2 =2px的渐近线为x = -,渐近线与准线的交点为A,B,所以S△OAB=×2p =1,p =.应选B.4.B解析因为双曲线C1: =1与双曲线C2: =1的离心率相同,所以,解得,即双曲线C1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即x -2y =0.又因为OM⊥MF2,△OMF2的面积为16,所以|OM|·|MF2| =|MF2|2 =16,解得|MF2| =4,即右焦点F2(c,0)到渐近线x -2y =0的距离为4,所以 =4,解得c =4,a = =8,2a =16,即双曲线C1的实轴长为16.应选B.5.A解析因为∠PAQ =60°且 =4,所以△QAP为等边三角形,设AQ =2R,那么PQ =2R,OP =R,渐近线方程为y =x,A(a,0),取PQ的中点M,那么由点到直线距离得AM =,在Rt△APM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R)2 -R2 =,所以(ab)2 =3R2(a2 +b2),①在△OQA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R2 =a2,②由①②结合c2 =a2 +b2,可得e =.应选A.6.A解析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0<m<4,当P位于短轴的端点时,∠APB取最||大值,要使椭圆C上存在点P满足∠APB =120°,那么∠APB≥120°,∠APO≥60°,tan∠APO =≥tan 60° =,解得0<m≤.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m>4,当P位于短轴的端点时,∠APB取最||大值,要使椭圆C上存在点P满足∠APB =120°,那么∠APB≥120°,∠APO≥60°,tan∠APO =≥tan 60° =,解得m≥12.故m的取值范围是∪[12,+∞),应选A.7.D解析如图,由题意知F(c,0),B(0,b),那么直线BF的方程为bx +cy -bc =0,∵在线段BF上(不含端点)存在不同的两点P i(i =1,2),使得△P i A1A2(i =1,2)构成以线段A1A2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以A1A2为直径的圆与BF交于两点,即O与BF的距离小于a,∴<a.∴e4 -3e2 +1<0.∵e>1,∴e<.∵a<b,∴a2<c2 -a2.∴e>.∴<e<.应选D.8.C解析设|AF| =a,|BF| =b,A,B在准线上的射影点分别为Q,P,连接AQ,BQ.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F| =|AQ|且|BF| =|BP|,在梯形ABPQ中,根据中位线定理,得2|MN| =|AQ| +|BP| =a +b.由勾股定理得|AB|2 =a2 +b2,配方得|AB|2 =(a +b)2 -2ab,又∵ab≤,∴(a +b)2 -2ab≥(a +b)2 -2×(a +b)2,得到|AB|≥(a +b).∴,即的最||大值为.应选C.9.102解析连接AF1,BF1,那么由椭圆的中|心对称性可得 =AF2 +BF2 +AB =AF1 +AF2 +AB =6 +AB≥6 +4 =10,×2×2 =2.10.x2 - =1解析∵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y =±x,故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2 -=λ,∵双曲线过点(2,3),那么4 - =λ,即λ =1,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x2 - =1.11.5解析由题意,知F(1,0),设M(x0,y0),N(x,y),那么由,可得(x0 -1,y0) =(x -x0,y -y0)⇒又由题意可知x =0,那么x0 =,y0=± =±,y =3y0=±,那么|| = =5.12.48解析抛物线C:y2 =2px的焦点坐标为F(2,0),那么p =4.点A(6,3),且点M在抛物线C:y2 =8x上,可知A在抛物线内部,那么|MA| +|MF|的最||小值为M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 = -2,那么|MA| +|MF|的最||小值为8.13. 解析如下列图,由题意可得|OA| =a,|AN| =|AM| =b,∵∠MAN =60°,∴|AP| =b,|OP| =.设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y =x的倾斜角为θ,那么tan θ =.又tan θ =,∴,解得a2 =3b2,∴e =.14.(1,2)解析由题意得∠PAF<45°,PF<AF,即<a +c,∴b2<a2 +ac,∴c2 -a2<a2 +ac⇒e2 -e -2<0,又∵e>1,∴1<e<2.15.解 (1)由,可得3 + =5,∴p =4.∴抛物线C的方程为y2 =8x.(2)显然直线l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l:x =my -2,代入y2 =8x,得y2 -8my +16 =0.由Δ =64m2 -64>0,解得m2>1.①设A(x1,y1),B(x2,y2),E(x0,0),那么y1 +y2 =8m,y1y2 =16.∴x1 +x2 =8m2 -4,x1x2 =4.∵△EAB是以点E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即AE⊥BE,又 =(x0 -x1, -y1), =(x0 -x2, -y2),∴ =(x0 -x1)(x0 -x2) +y1y2 = -(x1 +x2)x0 +x1x2 +y1y2 = -(8m2 -4)x0 +20 =0.∴方程 -(8m2 -4)x0 +20 =0在R上有解.∴Δ =(8m2 -4)2 -80≥0,解得m2≥.②由①②,得m2≥.∴.∴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k≤,且k≠0.16.解 (1)设直线PA的方程为y =(x +),由整理得(4 +t2)x2 +2t2x +2t2 -8 =0,解得x1 = -,x2 =,那么点C的坐标是,故直线BC的斜率k BC = -,由于直线OP的斜率k OP =,故k BC·k OP = -1,∴OP⊥BC.(2)由S四边形OBPC =,S四边形OBPC =,得,整理得(t -1)(5t2 +2t +12) =0.∵5t2 +2t +12≠0,∴t =1.。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6_第3讲_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含答案)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考情解读1.本部分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是试卷的压轴题之一,一般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考查弦长、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或探索性问题,试题难度较大.2.求轨迹方程也是高考的热点与重点,若在客观题中出现通常用定义法,若在解答题中出现一般用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或待定系数法,往往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中.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切;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离.(2)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若a≠0,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离.②若a=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①当a≠0时,用Δ判定,方法同上.②当a=0时,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只有一个交点.2.有关弦长问题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有关焦点弦长问题,要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以简化运算.(1)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1(x1,y1),P2(x2,y2),则所得弦长|P1P2|=1+k2|x2-x1|或|P1P2|=1+1k2|y2-y1|,其中求|x2-x1|与|y2-y1|时通常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作如下变形:|x2-x1|=(x1+x2)2-4x1x2,|y2-y1|=(y1+y2)2-4y1y2.(2)当斜率k不存在时,可求出交点坐标,直接运算(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3.弦的中点问题有关弦的中点问题,应灵活运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法”来简化运算.4.轨迹方程问题(1)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解析法(坐标法).②寻找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几何关系.③将动点与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几何关系代数化.④化简整理方程——简化.⑤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完成其充要性.(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①直接法:将几何关系直接翻译成代数方程;②定义法:满足的条件恰适合某已知曲线的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③代入法:把所求动点的坐标与已知动点的坐标建立联系;④交轨法:写出两条动直线的方程直接消参,求得两条动直线交点的轨迹;(3)注意①建系要符合最优化原则;②求轨迹与“求轨迹方程”不同,轨迹通常指的是图形,而轨迹方程则是代数表达式.步骤②⑤省略后,验证时常用途径:化简是否同解变形,是否满足题意,验证特殊点是否成立等.热点一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例1(2013·浙江)如图,点P(0,-1)是椭圆C1:x2a2+y2b2=1(a>b>0)的一个顶点,C1的长轴是圆C2:x2+y2=4的直径.l1,l2是过点P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l1交圆C2于A,B两点,l2交椭圆C1于另一点D.(1)求椭圆C1的方程;(2)求△ABD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1的方程.思维启迪(1)P点是椭圆上顶点,圆C2的直径等于椭圆长轴长;(2)设直线l1的斜率为k,将△ABD的面积表示为关于k的函数.思维升华求最值及参数范围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列出一个关于参数的函数关系式,将其代入由题目列出的不等式(即为消元),然后求解不等式;②由题目条件和结论建立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椭圆的离心率为12,且椭圆经过点P(1,32).(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线段PQ是椭圆过点F2的弦,且PF2→=λF2Q→,求△PF1Q内切圆面积最大时实数λ的值.热点二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例2(2013·陕西)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弦MN的长为8.(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2)已知点B (-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思维启迪 (1)设动圆圆心坐标,利用圆的半径、半弦长和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2)设直线方程y =kx +b ,将其和轨迹C 的方程联立,再设两个交点坐标,由题意知直线BP 和BQ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推出k 和b 的关系,最后证明直线过定点.思维升华 (1)定值问题就是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问题,基本思想是使用参数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证明要解决的问题与参数无关.在这类试题中选择消元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2)由直线方程确定定点,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 -y 0=k (x -x 0),则直线必过定点(x 0,y 0);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 =kx +m ,则直线必过定点(0,m ).已知椭圆C 的中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等于12,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x 2=83y的焦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已知点P (2,3),Q (2,-3)在椭圆上,点A 、B 是椭圆上不同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PQ =∠BPQ ,试问直线AB 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热点三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例3 已知椭圆C 1、抛物线C 2的焦点均在x 轴上,C 1的中心和C 2的顶点均为原点O ,从每条曲线上各取两个点,将其坐标记录于下表中:(1)求C 1,C 2的标准方程;(2)是否存在直线l 满足条件:①过C 2的焦点F ;②与C 1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满足OM →⊥ON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维启迪 (1)比较椭圆及抛物线方程可知,C 2的方程易求,确定其上两点,剩余两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C 1方程.(2) 联立方程,转化已知条件进行求解.思维升华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从类型上看,主要是存在类型的相关题型.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是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进行演绎推理或导出矛盾,即可否定假设或推出合理结论,验证后肯定结论,对于“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直接用条件证明或采用反证法证明.解答时,不但需要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概念、性质、方程及不等式、判别式等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抛物线C :y 2=2px 的焦点为F ,抛物线上一定点Q (1,2).(1)求抛物线C 的方程及准线l 的方程.(2)过焦点F 的直线(不经过Q 点)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与准线l 交于点M ,记QA ,QB ,QM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问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k 1+k 2=λk 3成立,若存在λ,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 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定点、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定值包括几何量的定值或曲线过定点等问题,处理时可以直接推理求出定值,也可以先通过特定位置猜测结论后进行一般性证明.对于客观题,通过特殊值法探求定点、定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探索是否存在的问题,一般是先假设存在,然后寻找理由去确定结论,如果真的存在,则可以得出相应存在的结论;若不存在,则会由条件得出矛盾,再下结论不存在即可.真题感悟(2014·北京)已知椭圆C :x 2+2y 2=4. (1)求椭圆C 的离心率;(2)设O 为原点,若点A 在椭圆C 上,点B 在直线y =2上,且OA ⊥OB ,试判断直线AB 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押题精练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其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过点F 1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E 、G 两点,且△EGF 2的周长为4 2.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过点M (2,0)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两点A 、B ,设P 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OA →+OB →=tOP →(O 为坐标原点),当|P A →-PB →|<253时,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推荐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点M 与双曲线x 216-y 29=1的左、右焦点的距离之比为2∶3,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A .x 2-y 2+26x +25=0 B .x 2+y 2+16x +81=0 C .x 2+y 2+26x +25=0 D .x 2+y 2+16x -81=02.已知椭圆E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且斜率为2的直线交椭圆E 于P 、Q 两点,若△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则椭圆E 的离心率为( ) A .53 B .23 C .23 D .133.已知抛物线y 2=8x 的焦点F 到双曲线C :y 2a 2-x 2b 2=1(a >0,b >0)渐近线的距离为455,点P 是抛物线y 2=8x上的一动点,P 到双曲线C 的上焦点F 1(0,c )的距离与到直线x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3,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 .y 22-x 23=1 B .y 2-x 24=1 C .y 24-x 2=1 D .y 23-x22=14.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A .2B .3C .6D .85.设M (x 0,y 0)为抛物线C :x 2=8y 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以F 为圆心,|FM |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A .(0,2)B .[0,2]C .(2,+∞)D .[2,+∞)6.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c,0),F 2(c,0),若双曲线上存在点P 满足asin ∠PF 1F 2=csin ∠PF 2F 1,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二、填空题7.直线y =kx +1与椭圆x 25+y2m=1恒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在直线y =-2上任取一点Q ,过Q 作抛物线x 2=4y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恒过定点________.9.(2014·辽宁)已知椭圆C :x 29+y 24=1,点M 与C 的焦点不重合.若M 关于C 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线段MN 的中点在C 上,则|AN |+|BN |=________.10.(2013·安徽)已知直线y =a 交抛物线y =x 2于A ,B 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 ,使得∠ACB 为直角,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椭圆C 1: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x 轴被曲线C 2:y =x 2-b 截得的线段长等于C 1的短轴长.C 2与y 轴的交点为M ,过坐标原点O 的直线l 与C 2相交于点A ,B ,直线MA ,MB 分别与C 1相交于点D ,E . (1)求C 1,C 2的方程; (2)求证:MA ⊥MB ;(3)记△MAB ,△MDE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若S 1S 2=λ,求λ的取值范围.12.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焦距为27,其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θ,且tan θ=32.以双曲线C的实轴为长轴,虚轴为短轴的椭圆记为E .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点A 是椭圆E 的左顶点,P 、Q 为椭圆E 上异于点A 的两动点,若直线AP 、AQ 的斜率之积为-14,问直线PQ 是否恒过定点?若恒过定点,求出该点坐标;若不恒过定点,说明理由.例1解 (1)由题意得⎩⎪⎨⎪⎧b =1,a =2.所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4+y 2=1.(2)设A (x 1,y 1),B (x 2,y 2),D (x 0,y 0).由题意知直线l 1的斜率存在,不妨设其为k ,则直线l 1的方程为y =kx -1. 又圆C 2:x 2+y 2=4,故点O 到直线l 1的距离d =1k 2+1,所以|AB |=24-d 2=24k 2+3k 2+1. 又l 2⊥l 1,故直线l 2的方程为x +ky +k =0.由⎩⎪⎨⎪⎧x +ky +k =0,x 2+4y 2=4.消去y ,整理得(4+k 2)x 2+8kx =0,故x 0=-8k 4+k 2.所以|PD |=8k 2+14+k 2. 设△ABD 的面积为S ,则S =12|AB |·|PD |=84k 2+34+k 2,所以S =324k 2+3+134k 2+3≤3224k 2+3·134k 2+3=161313,当且仅当k =±102时取等号.所以所求直线l 1的方程为y =±102x -1.变式训练 解 (1)e =c a =12,P (1,32)满足1a 2+(32)2b 2=1,又a 2=b 2+c 2,∵a 2=4,b 2=3,∴椭圆标准方程为x 24+y 23=1.(2)显然直线PQ 不与x 轴重合,当直线PQ 与x 轴垂直时,|PQ |=3,|F 1F 2|=2, S △PF 1Q =3;当直线PQ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PQ :y =k (x -1),k ≠0代入椭圆C 的标准方程, 整理,得(3+4k 2)y 2+6ky -9k 2=0,Δ>0,y 1+y 2=-6k 3+4k 2,y 1·y 2=-9k 23+4k 2.S △PF 1Q =12×|F 1F 2|×|y 1-y 2|=12k 2+k 4(3+4k 2)2,令t =3+4k 2,∴t >3,k 2=t -34,∴S △PF 1Q =3-3(1t +13)2+43,∵0<1t <13,∴S △PF 1Q ∈(0,3),∴当直线PQ 与x 轴垂直时S △PF 1Q 最大,且最大面积为3.设△PF 1Q 内切圆半径为r ,则S △PF 1Q =12(|PF 1|+|QF 1|+|PQ |)·r =4r ≤3.即r max =34,此时直线PQ 与x 轴垂直,△PF 1Q 内切圆面积最大,∴PF 2→=F 2Q →,∴λ=1.例2 (1)解 如图,设动圆圆心为O 1(x ,y ),由题意,得|O 1A |=|O 1M |, 当O 1不在y 轴上时,过O 1作O 1H ⊥MN 交MN 于H ,则H 是MN 的中点, ∴|O 1M |=x 2+42,又|O 1A |=(x -4)2+y 2,∴(x -4)2+y 2=x 2+42,化简得y 2=8x (x ≠0).又当O 1在y 轴上时,O 1与O 重合,点O 1的坐标为(0,0)也满足方程y 2=8x ,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2)证明 如图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k ≠0),P (x 1,y 1),Q (x 2,y 2),将y =kx +b 代入y 2=8x 中,得k 2x 2+(2bk -8)x +b 2=0. 其中Δ=-32kb +64>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8-2bk k 2,①x 1x 2=b 2k 2,②∵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y 1x 1+1=-y 2x 2+1,即y 1(x 2+1)+y 2(x 1+1)=0,(kx 1+b )(x 2+1)+(kx 2+b )(x 1+1)=0,2kx 1x 2+(b +k )(x 1+x 2)+2b =0③将①②代入③得2kb 2+(k +b )(8-2bk )+2k 2b =0,∴k =-b ,此时Δ>0, ∴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即直线l 过定点(1,0).变式训练 解 (1)设椭圆C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则b =2 3.由c a =12,a 2=c 2+b 2,得a =4,∴椭圆C 的方程为x 216+y 212=1.(2)当∠APQ =∠BPQ 时,P A 、PB 的斜率之和为0,设直线P A 的斜率为k , 则PB 的斜率为-k ,P A 的直线方程为y -3=k (x -2),由⎩⎪⎨⎪⎧y -3=k (x -2),x 216+y 212=1,整理得(3+4k 2)x 2+8(3-2k )kx +4(3-2k )2-48=0, x 1+2=8(2k -3)k 3+4k 2,同理PB 的直线方程为y -3=-k (x -2),可得x 2+2=-8k (-2k -3)3+4k 2=8k (2k +3)3+4k 2.∴x 1+x 2=16k 2-123+4k 2,x 1-x 2=-48k3+4k 2, k AB =y 1-y 2x 1-x 2=k (x 1-2)+3+k (x 2-2)-3x 1-x 2=k (x 1+x 2)-4k x 1-x 2=12,∴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12.例3 解 (1)设抛物线C 2:y 2=2px (p ≠0),则有y 2x=2p (x ≠0),据此验证四个点知(3,-23),(4,-4)在C 2上,易求得C 2的标准方程为y 2=4x . 设椭圆C 1:x 2a 2+y 2b2=1(a >b >0),把点(-2,0),(2,22)代入得⎩⎨⎧4a 2=12a 2+12b 2=1,解得⎩⎪⎨⎪⎧a 2=4b 2=1,所以C 1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2)容易验证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k (x -1), 与C 1的交点为M (x 1,y 1),N (x 2,y 2).由⎩⎪⎨⎪⎧x 24+y 2=1y =k (x -1)消去y 并整理得(1+4k 2)x 2-8k 2x +4(k 2-1)=0, 于是x 1+x 2=8k21+4k 2,① x 1x 2=4(k 2-1)1+4k 2.② 所以y 1y 2=k 2(x 1-1)(x 2-1)=k 2[x 1x 2-(x 1+x 2)+1]=k 2[4k 2-11+4k 2-8k 21+4k 2+1]=-3k 21+4k 2.③由OM →⊥ON →,即OM →·ON →=0,得x 1x 2+y 1y 2=0.(*) 将②③代入(*)式,得4(k 2-1)1+4k 2-3k 21+4k 2=k 2-41+4k 2=0,解得k =±2,所以存在直线l 满足条件, 且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2=0或2x +y -2=0. 变式训练 解 (1)把Q (1,2)代入y 2=2px ,得2p =4,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准线l 的方程:x =-1. (2)由条件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k ≠0. 由抛物线准线l :x =-1,可知M (-1,-2k ). 又Q (1,2),所以k 3=2+2k 1+1=k +1,即k 3=k +1.把直线AB 的方程y =k (x -1),代入抛物线方程y 2=4x ,并整理,可得k 2x 2-2(k 2+2)x +k 2=0. 设A (x 1,y 1),B (x 2,y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x 1+x 2=2k 2+4k2,x 1x 2=1.又Q (1,2),则k 1=2-y 11-x 1,k 2=2-y 21-x 2.因为A ,F ,B 共线,所以k AF =k BF =k ,即y 1x 1-1=y 2x 2-1=k . 所以k 1+k 2=2-y 11-x 1+2-y 21-x 2=y 1x 1-1+y 2x 2-1-2(x 1+x 2-2)x 1x 2-(x 1+x 2)+1=2k -2(2k 2+4k 2-2)1-2k 2+4k 2+1=2k +2,即k 1+k 2=2k +2.又k 3=k +1,可得k 1+k 2=2k 3. 即存在常数λ=2,使得k 1+k 2=λk 3成立.解 (1)由题意知椭圆的离心率e =c a =22,∴e 2=c 2a 2=a 2-b 2a 2=12,即a 2=2b 2.又△EGF 2的周长为42,即4a =42, ∴a 2=2,b 2=1.∴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由题意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即t ≠0.真题感悟 解 (1)由题意,得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2=1,所以a 2=4,b 2=2,从而c 2=a 2-b 2=2.因此a =2,c = 2.故椭圆C 的离心率e =c a =22.(2)直线AB 与圆x 2+y 2=2相切.证明如下: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x 0,y 0),(t,2),其中x 0≠0.因为OA ⊥OB ,所以OA →·OB →=0, 即tx 0+2y 0=0,解得t =-2y 0x 0.当x 0=t 时,y 0=-t 22,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t =±2,故直线AB 的方程为x =±2,圆心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 2.此时直线AB 与圆x 2+y 2=2相切.当x 0≠t 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2=y 0-2x 0-t (x -t ).即(y 0-2)x -(x 0-t )y +2x 0-ty 0=0圆心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2x 0-ty 0|(y 0-2)2+(x 0-t )2.又x 20+2y 20=4,t =-2y 0x 0,故d =⎪⎪⎪⎪2x 0+2y 20x 0x 20+y 20+4y 20x 20+4=⎪⎪⎪⎪4+x 20x 0x 40+8x 2+162x 20= 2. 此时直线AB 与圆x 2+y 2=2相切.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2),A (x 1,y 1),B (x 2,y 2),P (x ,y ), 由⎩⎪⎨⎪⎧y =k (x -2),x 22+y 2=1,得(1+2k 2)x 2-8k 2x +8k 2-2=0. 由Δ=64k 4-4(2k 2+1)(8k 2-2)>0,得k 2<12. x 1+x 2=8k 21+2k 2,x 1x 2=8k 2-21+2k 2,∵OA →+OB →=tOP →,∴(x 1+x 2,y 1+y 2)=t (x ,y ),x =x 1+x 2t =8k 2t (1+2k 2),y =y 1+y 2t =1t [k (x 1+x 2)-4k ]=-4kt (1+2k 2).∵点P 在椭圆C 上,∴(8k 2)2[t (1+2k 2)]2+2(-4k )2[t (1+2k 2)]2=2,∴16k 2=t 2(1+2k 2).∵|P A →-PB →|<253,∴1+k 2|x 1-x 2|<253,∴(1+k 2)[(x 1+x 2)2-4x 1x 2]<209,∴(1+k 2)[64k 4(1+2k 2)2-4·8k 2-21+2k 2]<209,∴(4k 2-1)(14k 2+13)>0,∴k 2>14.∴14<k 2<12.∵16k 2=t 2(1+2k 2),∴t 2=16k 21+2k 2=8-81+2k 2, 又32<1+2k 2<2,∴83<t 2=8-81+2k 2<4,∴-2<t <-263或263<t <2, ∴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2,-263)∪(263,2).CACCCA7.m ≥1且m ≠5 8.(0,2) 9.12 10.[1,+∞)11.(1)解 由题意,知c a =22,所以a 2=2b 2.又2b =2b ,得b =1.所以曲线C 2的方程y =x 2-1,椭圆C 1的方程x 22+y 2=1.(2)证明 设直线AB :y =kx ,A (x 1,y 1),B (x 2,y 2),由题意,知M (0,-1).则⎩⎪⎨⎪⎧y =kx ,y =x 2-1⇒x 2-kx -1=0, MA →·MB →=(x 1,y 1+1)·(x 2,y 2+1)=(k 2+1)x 1x 2+k (x 1+x 2)+1=-(1+k 2)+k 2+1=0, 所以MA ⊥MB .(3)解 设直线MA :y =k 1x -1,MB :y =k 2x -1,k 1k 2=-1,M (0,-1),由⎩⎪⎨⎪⎧ y =k 1x -1,y =x 2-1,解得⎩⎪⎨⎪⎧ x =0,y =-1或⎩⎪⎨⎪⎧x =k 1,y =k 21-1,所以A (k 1,k 21-1). 同理,可得B (k 2,k 22-1).故S 1=12|MA |·|MB |=121+k 21·1+k 22|k 1||k 2|. 由⎩⎪⎨⎪⎧y =k 1x -1,x 22+y 2=1,解得⎩⎪⎨⎪⎧x =0,y =-1或⎩⎪⎨⎪⎧x =4k 11+2k 21,y =2k 21-11+2k 21,所以D (4k 11+2k 21,2k 21-11+2k 21).同理,可得E (4k 21+2k 22,2k 22-11+2k 22).故S 2=12|MD |·|ME |=121+k 21·1+k 22|16k 1k 2|(1+2k 21)(1+2k 22), S 1S 2=λ=(1+2k 21)(1+2k 22)16=5+2(1k 21+k 21)16≥916,则λ的取值范围是[916,+∞).12.解 (1)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焦距2c =27,则c =7,∴a 2+b 2=7.①渐近线方程y =±b a x ,由题意知tan θ=b a =32.②由①②得a 2=4,b 2=3,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3=1.(2)在(1)的条件下,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时, 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x +m ,由⎩⎪⎨⎪⎧x 24+y 23=1y =kx +m,消去y 得(3+4k 2)x 2+8kmx +4m 2-12=0. 设P (x 1,y 1),Q (x 2,y 2),则x 1+x 2=-8km 3+4k 2,x 1x 2=4m 2-123+4k 2,又A (-2,0),由题意知k AP ·k AQ =y 1x 1+2·y 2x 2+2=-14,则(x 1+2)(x 2+2)+4y 1y 2=0,且x 1x 2≠-2.则x 1x 2+2(x 1+x 2)+4+4(kx 1+m )(kx 2+m )=(1+4k 2)x 1x 2+(2+4km )(x 1+x 2)+4m 2+4=0. 则m 2-km -2k 2=0.∴(m -2k )(m +k )=0.∴m =2k 或m =-k . 当m =2k 时,直线PQ 的方程是y =kx +2k . 此时直线PQ 过定点(-2,0),显然不符合题意.当m =-k 时,直线PQ 的方程为y =kx -k ,此时直线PQ 过定点(1,0).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若直线PQ 过定点,P ,Q 点的坐标分别是(1,32),(1,-32),满足k AP ·k AQ =-14.综上,直线PQ 恒过定点(1,0).。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6_第1讲_直线与圆(含答案)
第1讲 直线与圆考情解读 考查重点是直线间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弦长问题),此类问题难度属于中等,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出现解答题,多考查其几何图形的性质或方程知识.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y -y 1=k (x -x 1)(直线过点P 1(x 1,y 1),且斜率为k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且斜率为k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3)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x 2-x 1(直线过点P 1(x 1,y 1),P 2(x 2,y 2),且x 1≠x 2,y 1≠y 2,不包括坐标轴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4)截距式:x a +yb =1(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且a ≠0,b ≠0,不包括坐标轴、平行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5)一般式: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 2.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和l 2的斜率存在时: (1)两直线平行l 1∥l 2⇔k 1=k 2. (2)两直线垂直l 1⊥l 2⇔k 1·k 2=-1.提醒 当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也垂直,此种情形易忽略. 3.三种距离公式(1)A (x 1,y 1),B (x 2,y 2)两点间的距离:|AB |=(x 2-x 1)2+(y 2-y 1)2.(2)点到直线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其中点P (x 0,y 0),直线方程:Ax +By +C =0).(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 =|C 2-C 1|A 2+B 2(其中两平行线方程分别为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 提醒 应用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时,注意两平行线方程中x ,y 的系数应对应相等. 4.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1)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代数判断法与几何判断法.(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代数判断法与几何判断法.热点一 直线的方程及应用例1 (1)过点(5,2),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 A .2x +y -12=0 B .2x +y -12=0或2x -5y =0C .x -2y -1=0D .x -2y -1=0或2x -5y =0(2)“m =1”是“直线x -y =0和直线x +my =0互相垂直”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思维启迪 (1)不要忽略直线过原点的情况;(2)分别考虑充分性和必要性.思维升华 (1)要注意几种直线方程的局限性.点斜式、两点式、斜截式要求直线不能与x 轴垂直.而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2)求解与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有关的问题时,主要是利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即“斜率相等”或“互为负倒数”.若出现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研究.已知A (3,1),B (-1,2),若∠ACB 的平分线方程为y =x +1,则A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A .y =2x +4B .y =12x -3 C .x -2y -1=0 D .3x +y +1=0热点二 圆的方程及应用例2 (1)若圆C 经过(1,0),(3,0)两点,且与y 轴相切,则圆C 的方程为( ) A .(x -2)2+(y ±2)2=3 B .(x -2)2+(y ±3)2=3 C .(x -2)2+(y ±2)2=4 D .(x -2)2+(y ±3)2=4(2)已知圆M 的圆心在x 轴上,且圆心在直线l 1:x =-2的右侧,若圆M 截直线l 1所得的弦长为23,且与直线l 2:2x -5y -4=0相切,则圆M 的方程为( ) A .(x -1)2+y 2=4 B .(x +1)2+y 2=4 C .x 2+(y -1)2=4 D .x 2+(y +1)2=4思维启迪 (1)确定圆心在直线x =2上,然后待定系数法求方程;(2)根据弦长为23及圆与l 2相切列方程组. 思维升华 圆的标准方程直接表示出了圆心和半径,而圆的一般方程则表示出了曲线与二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在求解圆的方程时,要根据所给条件选取适当的方程形式.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通过研究圆的性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求得圆的基本量和方程;(2)代数法,即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圆的方程,再由条件求得各系数.(1)已知圆C :x 2+(y -3)2=4,过点A (-1,0)的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P 、Q 两点,若|PQ |=23,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 .x =-1或4x +3y -4=0B .x =-1或4x -3y +4=0C .x =1或4x -3y +4=0D .x =1或4x +3y -4=0(2)已知圆C 的圆心与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关于直线y =x 对称,直线4x -3y -2=0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6,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热点三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3),直线l :y =2x -4.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1)若圆心C 也在直线y =x -1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A |=2|MO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思维启迪 (1)先求出圆C 的圆心坐标,再利用几何法求出切线斜率;(2)将|MA |=2|MO |化为M 点坐标满足的条件后,可知点M 是两圆的交点.思维升华 (1)讨论直线与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寻找解题途径,减少运算量.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比较实现,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依据是两圆心距离与两半径差与和的比较.(2)直线与圆相切时利用“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建立切线斜率的等式,所以求切线方程时主要选择点斜式.过圆外一点求解切线段长可转化为圆心到圆外点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处理.(1)(2014·重庆)已知直线ax +y -2=0与圆心为C 的圆(x -1)2+(y -a )2=4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a =________.(2)两个圆C 1:x 2+y 2+2ax +a 2-4=0(a ∈R )与C 2:x 2+y 2-2by -1+b 2=0(b ∈R )恰有三条公切线,则a +b 的最小值为( )A .-6B .-3C .-3 2D .31.由于直线方程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适用的条件、范围不同,在具体求直线方程时,由所给的条件和采用的直线方程形式所限,可能会产生遗漏的情况,尤其在选择点斜式、斜截式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确定圆的方程时,常用到圆的几个性质:(1)直线与圆相交时应用垂径定理构成直角三角形(半弦长,弦心距,圆半径); (2)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3)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4)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5)圆的对称性:圆关于圆心成中心对称,关于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成轴对称.3.直线与圆中常见的最值问题圆上的点与圆外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点的距离问题;圆上的点与直线上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圆上的点与另一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问题.4.过两圆C 1:x 2+y 2+D 1x +E 1y +F 1=0,C 2:x 2+y 2+D 2x +E 2y +F 2=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 2+y 2+D 1x +E 1y +F 1+λ(x 2+y 2+D 2x +E 2y +F 2)=0.5.两圆相交,将两圆方程联立消去二次项,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即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真题感悟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x +2y -3=0被圆(x -2)2+(y +1)2=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_______. 2.设点M (x 0,1),若在圆O :x 2+y 2=1上存在点N ,使得∠OMN =45°,则x 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押题精练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1,0),B (0,1),则满足|P A |2-|PB |2=4且在圆x 2+y 2=4上的 点P 的个数为__2.如果圆C :x 2+y 2-2ax -2ay +2a 2-4=0与圆O :x 2+y 2=4总相交,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圆x 2+y 2=r 2(r >0)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1,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推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直线l 1:kx +(1-k )y -3=0和l 2:(k -1)x +(2k +3)y -2=0互相垂直,则k 等于( ) A .-3或-1 B .3或1 C .-3或1 D .3或-12.若P (2,-1)为圆(x -1)2+y 2=25的弦AB 的中点,则直线AB 的方程是( ) A .x -y -3=0 B .2x +y -3=0 C .x +y -1=0 D .2x -y -5=03.若圆O :x 2+y 2=4与圆C :x 2+y 2+4x -4y +4=0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x +y =0 B .x -y =0 C .x -y +2=0 D .x +y +2=04.若直线y =kx +2k 与圆x 2+y 2+mx +4=0至少有一个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4,+∞) C .(4,+∞) D .[2,4]5.动圆C 经过点F (1,0),并且与直线x =-1相切,若动圆C 与直线y =x +22+1总有公共点,则圆C 的面积()A .有最大值8πB .有最小值2πC .有最小值3πD .有最小值4π6.设P 为直线3x +4y +3=0上的动点,过点P 作圆C :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四边形P AC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1 B .32C .2 3D . 3 二、填空题7.已知直线l 1与圆x 2+y 2+2y =0相切,且与直线l 2:3x +4y -6=0平行,则直线l 1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8.(2014·湖北)直线l 1:y =x +a 和l 2:y =x +b 将单位圆C :x 2+y 2=1分成长度相等的四段弧,则a 2+b 2=____. 9.(2013·湖北)已知圆O :x 2+y 2=5,直线l :x cos θ+y sin θ=1(0<θ<π2).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________.10.已知A (-2,0),B (0,2),实数k 是常数,M ,N 是圆x 2+y 2+kx =0上两个不同点,P 是圆x 2+y 2+kx =0上的动点,如果M ,N 关于直线x -y -1=0对称,则△P AB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1.(1)求圆心在x 轴上,且与直线y =x 相切于点(1,1)的圆的方程;(2)已知圆C 过点P (1,1),且与圆M :(x +2)2+(y +2)2=r 2(r >0)关于直线x +y +2=0对称,求圆C 的方程.12.已知圆M 的方程为x 2+y 2-2x -2y -6=0,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的圆O 与圆M 相切. (1)求圆O 的方程;(2)圆O 与x 轴交于E ,F 两点,圆O 内的动点D 使得|DE |,|DO |,|DF |成等比数列,求DE →·DF →的取值范围.1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A (-1,0),B (1,0),C (3,2),其外接圆为⊙H . (1)若直线l 过点C ,且被⊙H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2)对于线段BH 上的任意一点P ,若在以点C 为圆心的圆上都存在不同的两点M ,N ,使得点M 是线段PN 的中点,求⊙C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例1 (1)B (2)C 变式训练 C例2 (1)D (2)B 变式训练 (1)B (2)x 2+(y -1)2=10例3 解 (1)由题设,圆心C 是直线y =2x -4和直线y =x -1的交点,解得点C (3,2), 于是切线的斜率必存在.设过A (0,3)的圆C 的切线方程为y =kx +3, 由题意,|3k +1|k 2+1=1,解得k =0或-34,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3或3x +4y -12=0.(2)因为圆心在直线y =2x -4上,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a )2+[y -2(a -2)]2=1. 设点M (x ,y ),因为|MA |=2|MO |,所以x 2+(y -3)2=2 x 2+y 2,化简得x 2+y 2+2y -3=0,即x 2+(y +1)2=4, 所以圆心M 在以D (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 由题意,点M (x ,y )在圆C 上,所以圆C 与圆D 有公共点, 则2-1≤|CD |≤2+1,即1≤a 2+(2a -3)2≤3.由5a 2-12a +8≥0,得a ∈R ;由5a 2-12a ≤0,得0≤a ≤125.所以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为⎣⎡⎦⎤0,125. 变式训练 答案 (1)4±15 (2)C 1.25552.[-1,1]解析 如图,过点M 作⊙O 的切线,切点为N ,连接ON . M 点的纵坐标为1,MN 与⊙O 相切于点N . 设∠OMN =θ,则θ≥45°,即sin θ≥22,即ON OM ≥22. 而ON =1,∴OM ≤ 2.∵M 为(x 0,1),∴x 20+1≤2,∴x 20≤1,∴-1≤x 0≤1,∴x 0的取值范围为[-1,1].1.2 2.-22<a <0或0<a <22 3.(2-1,2+1)CACCDD 7.3x +4y -1=0或3x +4y +9=0 8.2 9.4 10.3+211.解 (1)根据题意可设圆心(a,0),则1-01-a =-1⇒a =2,即圆心为(2,0),半径r =(2-1)2+(0-1)2=2,则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2=2.(2)设圆心为C (a ,b ),则⎩⎪⎨⎪⎧a -22+b -22+2=0,b +2a +2=1,所以⎩⎪⎨⎪⎧a =0,b =0,又P (1,1)在圆上,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y 2=2.12.解 (1)圆M 的方程可整理为(x -1)2+(y -1)2=8, 故圆心M (1,1),半径R =2 2.圆O 的圆心为O (0,0),因为|MO |=2<22,所以点O 在圆M 内,故圆O 只能内切于圆M . 设圆O 的半径为r ,因为圆O 内切于圆M ,所以|MO |=R -r , 即2=22-r ,解得r = 2. 所以圆O 的方程为x 2+y 2=2.(2)不妨设E (m,0),F (n,0),且m <n .由⎩⎪⎨⎪⎧ x 2+y 2=2,y =0,解得⎩⎨⎧ x =2,y =0,或⎩⎨⎧x =-2,y =0,故E (-2,0),F (2,0).设D (x ,y ),由|DE |,|DO |,|DF |成等比数列,得|DE |×|DF |=|DO |2, 即(x +2)2+y 2×(x -2)2+y 2=x 2+y 2,整理得x 2-y 2=1. 而DE →=(-2-x ,-y ),DF →=(2-x ,-y ),所以DE →·DF →=(-2-x )(2-x )+(-y )(-y )=x 2+y 2-2=2y 2-1.由于点D 在圆O 内,故有⎩⎪⎨⎪⎧x 2+y 2<2,x 2-y 2=1,得y 2<12,所以-1≤2y 2-1<0, 即DE →·DF →∈[-1,0).13.解 (1)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x =0,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x +y -3=0,所以外接圆圆心为H (0,3),半径为(-1)2+32=10, ⊙H 的方程为x 2+(y -3)2=10.设圆心H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因为直线l 被⊙H 截得的弦长为2,所以d =10-1=3. 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显然符合题意,即x =3为所求; 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3),则|3k +1|1+k 2=3,解得k =43,直线方程为4x -3y -6=0.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3或4x -3y -6=0. (2)直线BH 的方程为3x +y -3=0,设P (m ,n )(0≤m ≤1),N (x ,y ), 因为点M 是线段PN 的中点, 所以M (m +x 2,n +y2),又M ,N 都在半径为r 的⊙C 上, 所以⎩⎪⎨⎪⎧(x -3)2+(y -2)2=r 2,(m +x 2-3)2+(n +y 2-2)2=r 2. 即⎩⎪⎨⎪⎧(x -3)2+(y -2)2=r 2,(x +m -6)2+(y +n -4)2=4r 2. 因为该关于x ,y 的方程组有解, 即以(3,2)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以(6-m,4-n )为圆心, 2r 为半径的圆有公共点,所以(2r -r )2≤(3-6+m )2+(2-4+n )2≤(r +2r )2, 又3m +n -3=0,所以r 2≤10m 2-12m +10≤9r 2对∀m ∈[0,1]成立. 而f (m )=10m 2-12m +10 在[0,1]上的值域为[325,10],故r 2≤325且10≤9r 2.又线段BH 与圆C 无公共点,所以(m -3)2+(3-3m -2)2>r 2对∀m ∈[0,1]成立, 即r 2<325.故⊙C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103,4105).。
2015年高考真题解答题专项训练:解析几何(理科)
2015年高考真题解答题专项训练:解析几何(理科)1.(2015•广东•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C 1:x 2+y 2﹣6x+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圆C 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 k ,使得直线L :y=k (x ﹣4)与曲线 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015•重庆•理)(本小题满分12分,(1)小问5分,(2)小问7分)如图,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P Q 两点,且1PQ PF ⊥(1)若1222PF PF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1,PF PQ =求椭圆的离心率.e3.(2015•浙江•理)已知椭圆2212xy+=上两个不同的点A,B关于直线12y mx=+对称.(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求AOB∆面积的最大值(O为坐标原点).4.(2015•新课标一卷•理)(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y=24x与直线y kx a=+(a>0)交与M,N两点,(Ⅰ)当k=0时,分别求C在点M和N处的切线方程;(Ⅱ)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OPM=∠OPN?说明理由.5.(2015•天津•理)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0)F c -,离心率为,点M 在椭圆上且位于第一象限,直线FM 被圆422+4b x y =截得的线段的长为c ,|FM|=3.(Ⅰ)求直线FM 的斜率;(Ⅱ)求椭圆的方程;(Ⅲ)设动点P 在椭圆上,若直线FP OP (O 为原点)的斜率的取值范围.6.(2015•四川•理)如图,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是2,过点P (0,1)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当直线l 平行与x 轴时,直线l 被椭圆E 截得的线段长为(1)求椭圆E 的方程;7.(2015•陕西•理)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 +=(0a b >>)的半焦距为c ,原点O 到经过两点(),0c ,()0,b 的直线的距离为12c .(Ⅰ)求椭圆E 的离心率; (Ⅱ)如图,AB 是圆:M ()()225212x y ++-=的一条直径,若椭圆E 经过A ,B 两点,求椭圆E 的方程.8.【2015高考山东,理20】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2,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以1F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专题6_第2讲_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含答案)
第2讲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考情解读 1.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性质(特别是离心率),以及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属于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标准方程的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有时以探究的形式出现,有时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该部分题目多数为综合性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属于中、高档题,一般难度较大.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热点一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例1 (1)若椭圆C :x 29+y 22=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C 上,且|PF 2|=4则∠F 1PF 2等于( )A .30°B .60°C .120°D .150°(2)已知抛物线x 2=2py (p >0)的焦点与双曲线x 2-y 2=-12的一个焦点重合,且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m ,P 到直线l :2x -y -4=0的距离为n ,则m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思维启迪 (1)△PF 1F 2中利用余弦定理求∠F 1PF 2;(2)根据抛物线定义得m =|PF |-1.再利用数形结合求最值.思维升华 (1)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不仅要熟记,还要深入理解细节部分:比如椭圆的定义中要求|PF 1|+|PF 2|>|F 1F 2|,双曲线的定义中要求||PF 1|-|PF 2||<|F 1F 2|,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的转化. (2)注意数形结合,画出合理草图.(1)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双曲线x 2-y 2=1的渐近线与椭圆C 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 的方程为( ) A .x 28+y 22=1 B .x 212+y 26=1 C .x 216+y 24=1 D .x 220+y 25=1(2)如图,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 ,B ,交其准线l 于点C ,若|BC |=2|BF |,且|AF |=3,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y 2=9x B .y 2=6x C .y 2=3x D .y 2=3x热点二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例2 (1)已知离心率为e 的双曲线和离心率为22的椭圆有相同的焦点F 1,F 2,P 是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若∠F 1PF 2=π3,则e 等于( )A .52 B .52 C .62D .3 (2)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a 2+y 2b 2=1 (a >b >0)的左,右焦点,若在直线x =a 2c 上存在点P ,使线段PF 1的中垂线过点F 2,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0,22 B .⎝⎛⎦⎤0,33 C .⎣⎡⎭⎫22,1 D .⎣⎡⎭⎫33,1 思维启迪 (1)在△F 1F 2P 中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然后利用定义和已知条件消元;(2)可设点P 坐标为(a 2c ,y ),考察y 存在的条件.思维升华 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a ,b ,c 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a ,b ,c 的关系消掉b 得到a ,c 的关系式.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1)已知O 为坐标原点,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以OF 为直径作圆交双曲线的渐近线于异于原点的两点A 、B ,若(AO →+AF →)·OF →=0,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为( ) A .2 B .3 C . 2 D . 3(2)已知F 为双曲线C :x 2-my 2=3m (m >0)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 3 B .3 C .3m D .3m热点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例3 过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顶点A 作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 ,与y 轴的交点为C ,已知AB →=613BC →.(1)求椭圆的离心率;(2)设动直线y =kx +m 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与直线x =4相交于点Q ,若x 轴上存在一定点M (1,0),使得PM ⊥QM ,求椭圆的方程.思维启迪 (1)根据AB →=613BC →和点B 在椭圆上列关于a 、b 的方程;(2)联立直线y =kx +m 与椭圆方程,利用Δ=0,PM →·QM →=0求解.思维升华 待定系数法是求圆锥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通法是联立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思想,弦长公式等简化计算;涉及中点弦问题时,也可用“点差法”求解.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焦距为2,且过点(1,22),右焦点为F 2.设A ,B 是C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 的中点M 的横坐标为-12,线段AB 的中垂线交椭圆C 于P ,Q 两点.(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F 2P →·F 2Q →的取值范围.1.对涉及圆锥曲线上点到焦点距离或焦点弦的问题,恰当选用定义解题,会效果明显,定义中的定值是标准方程的基础.2.椭圆、双曲线的方程形式上可统一为Ax 2+By 2=1,其中A 、B 是不等的常数,A >B >0时,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B >A >0时,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AB <0时表示双曲线.3.求双曲线、椭圆的离心率的方法:(1)直接求出a ,c ,计算e =ca ;(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a ,b ,c 的等量关系,然后把b 用a ,c 代换,求ca.4.通径:过双曲线、椭圆、抛物线的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双曲线、椭圆的通径长为2b 2a ,过椭圆焦点的弦中通径最短;抛物线通径长是2p ,过抛物线焦点的弦中通径最短.椭圆上点到焦点的最长距离为a +c ,最短距离为a -c . 5.抛物线焦点弦性质:已知AB 是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弦,F 为抛物线的焦点,A (x 1,y 1),B (x 2,y 2). (1)y 1y 2=-p 2,x 1x 2=p 24;(2)|AB |=x 1+x 2+p =2psin 2α(α为弦AB 的倾斜角);(3)S △AOB =p 22sin α;(4)1|F A |+1|FB |为定值2p;(5)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真题感悟1.(2014·湖北)已知F 1,F 2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P 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F 1PF 2=π3,则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 A .433 B .233C .3D .22.(2014·辽宁)已知点A (-2,3)在抛物线C :y 2=2px 的准线上,过点A 的直线与C 在第一象限相切于点B ,记C 的焦点为F ,则直线BF 的斜率为( ) A .12 B .23C .34 D .43押题精练1.已知圆x 2+y 2=a 216上点E 处的一条切线l 过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左焦点F ,且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点P ,若OE →=12(OF →+O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___.2.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P 在椭圆上且异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1)若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为-12,求椭圆的离心率;(2)若|AP |=|OA |,证明:直线OP 的斜率k 满足|k |> 3.(推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椭圆x 24+y 2b 2=1(0<b <2),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BF 2|+|AF 2|的最大值为5,则b 的值是( ) A .1 B . 2 C .32D . 32.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以及双曲线y 2a 2-x 2b 2=1的渐近线将第一象限三等分,则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离心率为( )A .2或233B .6或233C .2或 3D .3或 63.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3x ,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 2=24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 .x 236-y 2108=1B .x 29-y 227=1C .x 2108-y 236=1D .x 227-y 29=14.已知椭圆y 2a 2+x 2b 2=1 (a >b >0),A (4,0)为长轴的一个端点,弦BC 过椭圆的中心O ,且AC →·BC →=0,|OB →-OC →|=2|BC →-BA →|,则其焦距为( ) A .463 B .433 C .863 D .2335.设F 为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A .334B .938C .6332D .946.椭圆M :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P 为椭圆M 上任一点,且PF →1·PF →2的最大值的取值范围是[c 2,3c 2],其中c =a 2-b 2,则椭圆M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A .[14,12] B .[12,22] C .(22,1) D .[12,1)二、填空题7.(2014·北京)设双曲线C 经过点(2,2),且与y 24-x 2=1具有相同渐近线,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8.已知点P (0,2),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线段PF 与抛物线C 的交点为M ,过M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垂足为Q ,若∠PQF =90°,则p =________.9.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F 与双曲线x 23-y 26=1的右焦点重合,过点P (2,0)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中点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10.已知F 1,F 2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不与顶点重合,过F 2作∠F 1PF 2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A .若|OA |= 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 三、解答题11.已知曲线C 上的动点P (x ,y )满足到定点A (-1,0)的距离与到定点B (1,0)的距离之比为 2. (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点M (1,2)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两点M 、N ,若|MN |=4,求直线l 的方程.12.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过F 1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AF 2|,|AB |,|BF 2|成等差数列. (1)求E 的离心率;(2)设点P (0,-1)满足|P A |=|PB |,求E 的方程.13.(2013·北京)已知A ,B ,C 是椭圆W :x 24+y 2=1上的三个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 是W 的右顶点,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此菱形的面积; (2)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判断四边形OABC 是否可能为菱形,并说明理由.例1 (1)C (2)5-1 变式训练 (1)D (2)C 例2 (1)C (2)D 变式训练2 (1)C (2)A变式训练3 解 (1)因为焦距为2,所以a 2-b 2=1. 因为椭圆C 过点(1,22),所以1a 2+12b2=1.故a 2=2,b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由题意,当直线AB 垂直于x 轴时,直线AB 的方程为x =-12,此时P (-2,0),Q (2,0),得F 2P →·F 2Q →=-1.当直线AB 不垂直于x 轴时,设直线AB 的斜率为k (k ≠0),M (-12,m )(m ≠0),A (x 1,y 1),B (x 2,y 2),由⎩⎨⎧x 212+y 21=1,x222+y 22=1,得(x 1+x 2)+2(y 1+y 2)·y 1-y 2x 1-x 2=0,则-1+4mk =0,故4mk =1.此时,直线PQ 的斜率为k 1=-4m ,直线PQ 的方程为y -m =-4m (x +12).即y =-4mx -m .联立⎩⎪⎨⎪⎧y =-4mx -m ,x22+y 2=1消去y ,整理得(32m 2+1)x 2+16m 2x +2m 2-2=0.设P (x 3,y 3),Q (x 4,y 4)所以x 3+x 4=-16m 232m 2+1,x 3x 4=2m 2-232m 2+1.于是F 2P →·F 2Q →=(x 3-1)(x 4-1)+y 3y 4=x 3x 4-(x 3+x 4)+1+(4mx 3+m )(4mx 4+m ) =(4m 2-1)(x 3+x 4)+(16m 2+1)x 3x 4+m 2+1=(4m 2-1)(-16m 2)32m 2+1+(1+16m 2)(2m 2-2)32m 2+1+1+m 2=19m 2-132m 2+1.由于M (-12,m )在椭圆的内部,故0<m 2<78,令t =32m 2+1,1<t <29,则F 2P →·F 2Q →=1932-5132t .又1<t <29,所以-1<F 2P →·F 2Q →<125232.综上,F 2P →·F 2Q →的取值范围为[-1,125232).AD 1.2642.(1)解 设点P 的坐标为(x 0,y 0),y 0≠0.由题意,有x 20a 2+y 20b2=1.①由A (-a,0),B (a,0),得k AP =y 0x 0+a ,k BP =y 0x 0-a. 由k AP · k BP =-12,可得x 20=a 2-2y 20,代入①并整理得(a 2-2b 2)y 20=0. 由于y 0≠0,故a 2=2b 2.于是e 2=a 2-b 2a 2=12,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22.(2)证明 方法一 依题意,直线OP 的方程为y =kx ,设点P 的坐标为(x 0,y 0).由条件得⎩⎪⎨⎪⎧y 0=kx 0,x 20a 2+y 20b 2=1. 消去y 0并整理,得x 20=a 2b 2k 2a 2+b2,②由|AP |=|OA |,A (-a,0)及y 0=kx 0,得(x 0+a )2+k 2x 20=a 2.整理得(1+k 2)x 20+2ax 0=0.而x 0≠0,于是x 0=-2a 1+k 2, 代入②,整理得(1+k 2)2=4k 2⎝⎛⎭⎫a b 2+4.又a >b >0,故(1+k 2)2>4k 2+4,即k 2+1>4,因此k 2>3,所以|k |> 3.方法二 依题意,直线OP 的方程为y =kx ,可设点P 的坐标为(x 0,kx 0).由点P 在椭圆上,有x 20a 2+k 2x 20b2=1.因为a >b >0,kx 0≠0,所以x 20a 2+k 2x 20a2<1,即(1+k 2)x 20<a 2.③ 由|AP |=|OA |及A (-a,0),得(x 0+a )2+k 2x 20=a 2,整理得(1+k 2)x 20+2ax 0=0,于是x 0=-2a 1+k 2. 代入③,得(1+k 2)4a 2(1+k 2)2<a 2,解得k 2>3,所以|k |> 3.DABCDB 7.x 23-y 212=1 y =±2x 8.2 9.11 10.211.解 (1)由题意得|P A |=2|PB |故(x +1)2+y 2=2(x -1)2+y 2 化简得:x 2+y 2-6x +1=0(或(x -3)2+y 2=8)即为所求. (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1.将x =1代入方程x 2+y 2-6x +1=0得y =±2,所以|MN |=4,满足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k +2, 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3k -k +2|1+k 2,解得k =0,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2.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直线l 的方程为x =1或y =2.12.解 (1)由椭圆定义知|AF 2|+|BF 2|+|AB |=4a ,因为2|AB |=|AF 2|+|BF 2|,所以|AB |=43a .l 的方程为y =x +c ,其中c =a 2-b 2.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y =x +c ,x 2a 2+y 2b 2=1,化简得(a 2+b 2)x 2+2a 2cx +a 2(c 2-b 2)=0,则x 1+x 2=-2a 2c a 2+b 2,x 1x 2=a 2(c 2-b 2)a 2+b2.因为直线AB 的斜率为1,所以|AB |=2|x 2-x 1|=2[(x 1+x 2)2-4x 1x 2].故43a =4ab 2a 2+b2,得a 2=2b 2,所以E 的离心率e =c a =a 2-b 2a =22.(2)设AB 的中点为N (x 0,y 0),由(1)知x 0=x 1+x 22=-a 2c a 2+b 2=-23c ,y 0=x 0+c =c3.由|P A |=|PB |,得k PN =-1,即y 0+1x 0=-1,得c =3,从而a =32,b =3.故椭圆E 的方程为x 218+y 29=1.13.解 (1)由椭圆W :x 24+y 2=1,知B (2,0)∴线段OB 的垂直平分线x =1. 在菱形OABC 中,AC ⊥OB , 将x =1代入x 24+y 2=1,得y =±32.∴|AC |=|y A -y C |= 3.∴菱形的面积S =12|OB |·|AC |=12×2×3= 3.(2)假设四边形OABC 为菱形.∵点B 不是W 的顶点,且直线AC 不过原点, ∴可设AC 的方程为y =kx +m (k ≠0,m ≠0).由⎩⎪⎨⎪⎧x 2+4y 2=4,y =kx +m 消y 并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 设A (x 1,y 1),C (x 2,y 2),则x 1+x 22=-4km 1+4k 2,y 1+y 22=k ·x 1+x 22+m =m1+4k 2. ∴线段AC 中点M ⎝⎛⎭⎫-4km 1+4k 2,m 1+4k 2,∵M 为AC 和OB 交点,∴k OB =-14k.又k ·⎝⎛⎭⎫-14k =-14≠-1, ∴AC 与OB 不垂直.∴OABC 不是菱形,这与假设矛盾. 综上,四边形OABC 不是菱形.。
2015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解析几何解答题》
【状元之路】2015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解析几何解答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1.已知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斜率为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x10),由题意知 解得a=1或a=, 又S=πR20, 解得k1+. x1+x2=-,y1+y2=k(x1+x2)+6=, =+=(x1+x2,y1+y2),=(1,-3), 假设, 则-3(x1+x2)=y1+y2, 3×=, 解得k=∪,假设不成立, 不存在这样的直线l. 3.已知A(-2,0),B(2,0),点C,点D满足||=2,=(+). (1)求点D的轨迹方程; (2)过点A作直线l交以A,B为焦点的椭圆于M,N两点,线段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且直线l与点D的轨迹相切,求该椭圆的方程. 解 (1)设C,D点的坐标分别为C(x0,y0),D(x,y), 则=(x0+2,y0),=(4,0), 则+=(x0+6,y0), 故=(+)=. 又=(x+2,y),故 解得 代入||==2, 得x2+y2=1, 即所求点D的轨迹方程为x2+y2=1. (2)易知直线l与x轴不垂直,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 设椭圆方程为+=1(a2>4). 将代入整理, 得(a2k2+a2-4)x2+4a2k2x+4a2k2-a4+4a2=0. 因为直线l与圆x2+y2=1相切, 故=1, 解得k2=. 故式可整理为(a2-3)x2+a2x-a4+4a2=0. 设M(x1,y1),N(x2,y2), 则x1+x2=-. 由题意有=2×(a2>4), 解得a2=8,经检验,此时Δ>0. 故椭圆的方程为+=1. 4.已知点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F1F2|=2,F1PF2=,F1PF2的面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点M的坐标为,过点F2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对于任意的kR,·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解 (1)设|PF1|=m,|PF2|=n.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22=m2+n2-2mncos, 化简得,m2+n2-mn=4. 由SPF1F2=,得mnsin=. 化简得mn=. 于是(m+n)2=m2+n2-mn+3mn=8. m+n=2,由此可得,a=. 又半焦距c=1,b2=a2-c2=1. 因此,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已知得F2(1,0),直线l的方程为y=k(x-1), 由 消去y,得(2k2+1)x2-4k2x+2(k2-1)=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 =+y1y2 =+k2(x1-1)(x2-1) =(k2+1)x1x2-(x1+x2)++k2 =(k2+1)-++k2 =+ =-. 由此可知·=-为定值. 5.已知双曲线E:-=1(a>0,b>0)的焦距为4,以原点为圆心,实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和直线x-y+=0相切. (1)求双曲线E的方程; (2)已知点F为双曲线E的左焦点,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M,过点M任意作一条直线交双曲线E于P,Q两点(P在Q点左侧),使·为定值?若存在,求出此定值和所有的定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由题意知=a,a=. 又2c=4,c=2,b==1. 双曲线E的方程为-y2=1. (2)当直线为y=0时, 则P(-,0),Q(,0),F(-2,0), ·=(-+2,0)·(+2,0)=1. 当直线不为y=0时, 可设l:x=ty+m(t≠±),代入E:-y2=1, 整理得(t2-3)y2+2mty+m2-3=0(t≠±).(*) 由Δ>0,得m2+t2>3.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y1,y2,满足y1+y2=-, y1y2=, · =(ty1+m+2,y1)·(ty2+m+2,y2) =(t2+1)y1y2+t(m+2)(y1+y2)+(m+2)2 =. 当且仅当2m2+12m+15=3时,·为定值, 解得m1=-3-,m2=-3+(舍去). 综上,过定点M(-3-,0)任意作一条直线交双曲线E于P,Q两点,使·=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范围为[0,π).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 ,即k =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②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为k =y 1-y 2x 1-x 2(x 1≠x 2);③直线的方向向量a =(1,k );④应用:证明三点共线:k AB =k BC .[问题1] (1)直线的倾斜角θ越大,斜率k 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2)直线x cos θ+3y -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 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 0,y 0),其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2)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3)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P 1(x 1,y 1)、P 2(x 2,y 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y -y 1y 2-y 1=x -x 1x 2-x 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4)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a ,b ,则直线方程为x a +yb =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5)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问题2] 已知直线过点P (1,5),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此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3.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 2;(2)两平行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间的距离为d =|C 1-C 2|A 2+B2.[问题3] 两平行直线3x +2y -5=0与6x +4y +5=0间的距离为________. 4.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①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两直线斜率存在,且不重合),则有l 1∥l 2⇔k 1=k 2;l 1⊥l 2⇔k 1·k 2=-1. ②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有l 1∥l 2⇔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l 1⊥l 2⇔A 1A 2+B 1B 2=0.特别提醒:(1)A 1A 2=B 1B 2≠C 1C 2、A 1A 2≠B 1B 2、A 1A 2=B 1B 2=C 1C 2仅是两直线平行、相交、重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提到的两条直线都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问题4] 设直线l 1:x +my +6=0和l 2:(m -2)x +3y +2m =0,当m =________时,l 1∥l 2;当m =________时,l 1⊥l 2;当________时l 1与l 2相交;当m =________时,l 1与l 2重合. 5.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只有当D 2+E 2-4F >0时,方程x 2+y 2+Dx +Ey +F =0才表示圆心为(-D 2,-E 2),半径为12D 2+E 2-4F 的圆.[问题5] 若方程a 2x 2+(a +2)y 2+2ax +a =0表示圆,则a =________. 6.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 :Ax +By +C =0和圆C :(x -a )2+(y -b )2=r 2(r >0)有相交、相离、相切.可从代数和几何两个方面来判断:①代数方法(判断直线与圆方程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的情况):Δ>0⇔相交;Δ<0⇔相离;Δ=0⇔相切;②几何方法(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d <r ⇔相交;d >r ⇔相离;d =r ⇔相切.(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则①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外离;②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外切;③当|r 1-r 2|<|O 1O 2|<r 1+r 2时,两圆相交;④当|O 1O 2|=|r 1-r 2|时,两圆内切;⑤当0≤|O 1O 2|<|r 1-r 2|时,两圆内含.[问题6] 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左焦点为F 1,顶点为A 1、A 2,P 是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则分别以线段PF 1、A 1A 2为直径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7.对圆锥曲线的定义要做到“咬文嚼字”,抓住关键词,例如椭圆中定长大于定点之间的距离,双曲线定义中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否则只是双曲线的其中一支.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必须注意条件:F l ,否则定点的轨迹可能是过点F 且垂直于直线l 的一条直线.[问题7] 已知平面内两定点A (0,1),B (0,-1),动点M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为4,则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8.求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一般遵循先定位,再定型,后定量的步骤,即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再设出其方程,求出待定系数.(1)椭圆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x 2a 2+y 2b 2=1(a >b >0);焦点在y 轴上,y 2a 2+x 2b2=1(a >b >0).(2)双曲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x 2a 2-y 2b 2=1(a >0,b >0);焦点在y 轴上,y 2a 2-x 2b 2=1(a >0,b >0).(3)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具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系为x 2a 2-y 2b 2=λ(λ≠0).(4)抛物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y 2=±2px (p >0);焦点在y 轴上:x 2=±2py (p >0).[问题8] 与双曲线x 29-y 216=1有相同的渐近线,且过点(-3,23)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9.(1)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利用解的情况可判断位置关系:有两解时相交;无解时相离;有唯一解时,在椭圆中相切.在双曲线中需注意直线与渐近线的关系,在抛物线中需注意直线与对称轴的关系,而后判断是否相切. (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的弦长问题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则所得弦长 |P 1P 2|=(1+k 2)[(x 1+x 2)2-4x 1x 2]或|P 1P 2|=(1+1k2)[(y 1+y 2)2-4y 1y 2].(3)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C (x 1,y 1)、D (x 2,y 2),则(1)焦半径|CF |=x 1+p2;(2)弦长|CD |=x 1+x 2+p ;(3)x 1x 2=p24,y 1y 2=-p 2.[问题9] 已知F 是抛物线y 2=x 的焦点,A ,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AF |+|BF |=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__.易错点1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不清致误例1 已知直线x sin α+y =0,则该直线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找准失分点 直线斜率k =tan β(β为直线的倾斜角)在[0,π)上是不单调的且不连续.易错点2 忽视斜率不存在情形致误例2 已知直线l 1:(t +2)x +(1-t )y =1与l 2:(t -1)x +(2t +3)y +2=0互相垂直,则t 的值为________. 找准失分点 (1)盲目认为两直线的斜率存在,忽视对参数的讨论.(2)忽视两直线有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垂直这一情形.易错点3 忽视“判别式”致误例3 已知双曲线x 2-y22=1,过点A (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并且A 为线段PQ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找准失分点 没有判断直线2x -y -1=0与双曲线是否相交.1.(2014·安徽)过点P (-3,-1)的直线l 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6 B .⎝⎛⎦⎤0,π3 C .⎣⎡⎦⎤0,π6 D .⎣⎡⎦⎤0,π3 2.(2014·广东)若实数k 满足0<k <9,则曲线x 225-y 29-k =1与曲线x 225-k -y 29=1的( )A .焦距相等B .实半轴长相等C .虚半轴长相等D .离心率相等3.若椭圆x 2m +y 2n =1(m >0,n >0)与曲线x 2+y 2=|m -n |无交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A .⎝⎛⎭⎫32,1 B .⎝⎛⎭⎫0,32 C .⎝⎛⎭⎫22,1 D .⎝⎛⎭⎫0,22 4.已知点F 1、F 2是椭圆x 2+2y 2=2的左、右两个焦点,点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F →1+PF →2|的最小值是( )A .0B .1C .2D .2 25.(2014·课标全国Ⅰ)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等于( ) A.72 B.52C .3D .2 6.(2014·陕西)若圆C 的半径为1,其圆心与点(1,0)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圆C 的圆心为(0,1),半径为1,标准方程为x 2+(y -1)2=1.7.一直线过点P ⎝⎛⎭⎫-3,-32,且被圆x 2+y 2=25截得的弦长为8,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9.过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F 向其一条渐近线作垂线,垂足为M ,已知∠MFO =30°(O 为坐标原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10.(2014·浙江)设直线x -3y +m =0(m ≠0)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A ,B .若点P (m,0)满足|P A |=|P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1.(1)错 (2)[0,π6]∪[5π6,π) 2.5x -y =0或x +y -6=0 3.1526134.-1 12 m ≠3且m ≠-1 3 5.-1 6.内切 7.x 23+y 24=18.4x 29-y 24=1 9.541.⎣⎡⎦⎤0,π4∪⎣⎡⎭⎫34π,π 2.-1或1 3.不存在 DADCC 6.x 2+(y -1)2=1 7.x +3=0或3x +4y +15=0 8.43 9.2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