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五单元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学习目标]
1.掌握加尔文宗教改革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①
1.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受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3)1541年,支持宗教改革的一派掌握了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
(1)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4)思想核心是“先定论”。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具有节制、忍耐等高尚的美德。
(5)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3.影响
(1)改变了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和社会风气。
(2)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②
1.背景
(1)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
(2)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本国教会。
(4)教皇在国际事务中偏袒英国的对手,还干涉英国内政。
2.内容
(1)1529年改革教会的法令。
①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
②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
③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
④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
(2)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
①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
②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归王室所有。
3.影响
(1)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2)改革后的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③
1.实质:在宗教外衣掩护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影响: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3.表现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资产阶级革命:加尔文派和清教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①[思考]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段话体现了加尔文的什么宗教观点?该思想有何意义?
提示:观点:发财致富的人是上帝的选民,是获得了上帝恩赐的人。意义:有助于解放思想,激发资产阶级获取财富的激情,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拨]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点拨]英国的宗教改革表面上是王权与教权的冲突,实际上是新贵族、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特别是教会贵族的矛盾,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矛盾。
[辨析]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改革由以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阐释]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教派的统称。新教的三个主要派别是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
③[点拨]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1)从原因看,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
(2)从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
(3)从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
求。主题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思想的异同
[核心必记]
1.相同点: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不同点
(1)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中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马丁·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尔文提出了“先定论”的学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挑选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基础。
(3)马丁·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史料印证]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
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
帝的信仰……
材料一显示,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封建统治,这表明他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
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材料二显示,加尔文教比路德教更为激进的主张是“先定论”和建立民主教会。
材料三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加尔文思考:比较材料三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提示:共同主张: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积极作用: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其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对点巩固]
1.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解析:选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都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
主题二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核心必记]
1.特点
(1)宗教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