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表要点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前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评审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和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
二、评审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 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3. 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4. 系统完整,相互衔接;5. 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三、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3)是否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编制。
2. 应急预案体系(1)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是否合理;(2)是否涵盖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事故类型;(3)是否与国家、地方及上级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是否明确;(3)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是否充足。
4. 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合理;(2)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涵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全过程;(3)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5. 事故预防与控制(1)事故预防措施是否到位;(2)事故控制措施是否有效;(3)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6. 应急救援措施(1)应急救援措施是否科学合理;(2)应急救援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3)应急救援措施是否涵盖事故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供应等方面。
7. 应急物资与装备(1)应急物资与装备是否满足应急救援需求;(2)应急物资与装备的储备、管理、维护是否到位;(3)应急物资与装备的采购、验收、发放等流程是否规范。
8. 应急培训和演练(1)应急培训内容是否全面;(2)应急演练频率是否合理;(3)应急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9. 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1)应急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健全;(2)应急信息发布渠道是否畅通;(3)应急信息报告与发布是否及时、准确。
10. 应急预案管理(1)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是否及时;(2)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是否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3)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是否经过评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是对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评审、验证和优化的过程,以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案的完整性评审:评估预案的覆盖范围,确认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案是否齐全,并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重复的情况。
2.预案的可操作性评审:评估预案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否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被快速、准确地执行。
3.预案的合规性评审:评估预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国家生产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
4.组织体系的评审:评估应急预案中的组织体系是否合理,包括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应急机构等。
5.应急资源的评审:评估企业在应急预案中配置的应急资源是否充足、适用,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6.预案的传达与培训评审:评估预案在企业内部的传达和培训情况,以及员工对于预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审的结果应形成评审报告,明确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评审报告应由负责生产安全的领导进行核准,并及时进行整改。
评审的周期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是对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评审、验证和优化的过程,以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案的完整性评审:评估预案的覆盖范围,确认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案是否齐全,并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重复的情况。
2. 预案的可操作性评审:评估预案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否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被快速、准确地执行。
3. 预案的合规性评审:评估预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国家生产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
4. 组织体系的评审:评估应急预案中的组织体系是否合理,包括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应急机构等。
5. 应急资源的评审:评估企业在应急预案中配置的应急资源是否充足、适用,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评审标准。
二、评审原则1. 科学性:应急预案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
2. 针对性:应急预案应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 实效性:应急预案应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 系统性:应急预案应涵盖事故预防、应急响应、事故处置、事故善后等全过程。
5. 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便于应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执行。
三、评审内容1. 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2)各应急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3)应急队伍的构成是否合理。
2. 预警与预防(1)预警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发布是否及时;(2)预防措施是否到位,包括安全培训、设备维护、隐患排查等;(3)应急预案的演练是否定期开展。
3. 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合理;(2)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是否明确;(3)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是否充足;(4)应急通信保障是否到位。
4. 事故处置(1)事故报告和处置流程是否明确;(2)事故现场救援和处置措施是否合理;(3)事故善后处理是否及时。
5. 应急保障(1)应急资金保障是否充足;(2)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到位;(3)应急人员培训及演练是否到位。
6. 附件与说明(1)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否齐全;(2)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及审核单位、审核人员等信息是否完整;(3)应急预案的编制日期及版本信息是否清晰。
四、评审标准1. 符合标准:应急预案内容完整、科学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评审意见为“符合”。
2. 基本符合标准:应急预案内容基本完整,存在一定不足,需进行修改完善,评审意见为“基本符合”。
3. 不符合标准:应急预案内容不完整,存在严重不足,需重新编制,评审意见为“不符合”。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 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者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 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普通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附件 3、附件 4、附件 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wei)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普通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者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合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安全预案评审要点
一、预案编制依据的审查1. 审查预案编制是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行业规范。
2. 审查预案编制是否参考了本单位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3. 审查预案编制是否结合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事故教训。
二、预案内容审查1. 审查预案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是否清晰。
2.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应急响应流程是否清晰。
3.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物资、设备、设施等资源配置是否充足、适用。
4.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通讯联络方式是否畅通、高效。
5.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完善,是否定期组织演练,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预案实施与保障措施审查1. 审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培训是否到位,员工是否具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审查预案实施过程中是否建立健全了应急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维护、更新机制。
3. 审查预案实施过程中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机制,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4. 审查预案实施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应急演练的评估、总结、改进机制。
四、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审查1. 审查预案与上级单位、同级单位、下级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是否衔接。
2. 审查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如环保、消防、卫生等)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五、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审查1. 审查预案是否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进行编制。
2. 审查预案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在实际应急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
六、预案的可操作性审查1.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具体、可操作。
2.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流程是否简洁、高效。
3. 审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要求是否明确、具体。
七、预案的公示与宣传审查1. 审查预案是否向员工进行公示,确保员工了解预案内容。
2. 审查预案是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八、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审查1. 审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应急预案评审表
、应急预案评审表标题,应急预案评审表。
一、应急预案概述。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单位制定了应急预案。
该预案旨在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突发事件类型,列举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包括火灾、地震、爆炸、化学泄漏等。
2.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应急响应级别,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3. 应急处置流程,详细描述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流程,包括报警、疏散、救援、医疗救护等步骤。
4. 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任务,包括值班人员、安全员、消防队员等。
5. 应急资源保障,列举可能用到的应急资源,包括救援器材、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明确如何获取和调配这些资源。
三、应急预案评审。
1. 预案制定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审,及时更新和完善预案内容,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2. 评审内容,评审人员应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实用性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
3. 评审周期,应急预案评审应定期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重大变化或新情况,应及时进行评审。
四、应急预案执行。
1. 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预案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提高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应急预案执行监督,建立应急预案执行监督机制,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案得到有效执行。
五、应急预案总结。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只有在平时的努力下,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表
*
1.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2.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 施程序。
3.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4.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 序。
应急结束
1.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 后续事宜。
2.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 程序。
3.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 结部门。
应急工作原 则
1.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2.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适用范围*
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 合理。
危险性分 析
生产经营单 位概况
1.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 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
2.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 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 容。
危险源辨识 与风险分析
3.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 和内容时限。
4.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 式和内容。
5.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 式和内容。
6.明确与外界新闻舆
*
1.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 级衔接。
2.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
3.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 则。
后期处置
1.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 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
2.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 预案的修订等要求。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
见
保障措施*
1.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 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2.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 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 施。
3.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 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 以及联系方式。
2024版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目录 列出应急预案各章节和附件的名称及 页码。
附件
包括相关图表、流程图、应急资源清 单等。
格式规范及排版要求
字体和字号
正文一般采用宋体或仿宋字体, 标题可适当加大字号。
1
行间距和段间距
行间距一般设置为1.5倍行距, 段间距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页边距和页码
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左右各 2.5厘米,页码位于页面底端 居中。
2023
REPORTING
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评审指南
2023
目录
•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概述 • 应急预案编制与评审流程 • 应急预案内容与格式规范 • 现场处置方案评审要点 • 资源保障与能力建设要求 •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机制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概述
针对性与实用性
考核应急预案是否针对特定的危 险源和事故类型,以及预案中的 应急措施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和实 用性。
演练效果
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 案的实际效果,评价参演人员的 应急响应能力和预案的可行性。
结果运用与奖惩措施
结果反馈
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 经营单位,指导其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
标题和层次
标题应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一般采用“一、(一)、1、 (1)”的顺序进行编号。
图表使用与标注方法
图表类型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如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应急资源分布图等。
图表标注
图表应清晰明了,标注准确,包括图名、图例、坐标轴、数据标签等要素。
图表颜色
图表颜色应协调统一,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难以区分的颜色。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一、背景介绍。
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组织和人员造成的损失。
本文旨在评审应急预案的要素,确保其完备性和实用性。
二、评审要素。
1. 事件识别和评估,应急预案中是否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识别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应急组织和职责,预案中是否明确了应急组织的设置和各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行机制。
3. 应急资源和保障,预案中是否明确了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方式,以及对人员的保障措施。
4. 应急演练和培训,预案中是否包含了定期的应急演练计划和培训安排,以及演练结果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5. 信息通信和协调,预案中是否明确了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机制,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方式。
三、评审方法。
1. 制定评审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评审的各项标准和指标。
2. 评审人员培训,对评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评审要点和方法。
3. 评审实施,由评审人员按照标准和指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记录评审结果和意见。
4. 评审总结和改进,根据评审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应当包括预案的合格性和不足之处,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改进计划。
五、结论。
通过对应急预案的评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同时,评审过程也是对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和提升,有助于组织持续改进和提高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1. 预案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
2. 预案编制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应急处置
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预案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工作。
4. 预案的组织和指挥,本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
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的设置、职责分工、指挥关系等。
5. 应急资源保障,本应急预案对应急资源的保障进行了详细的
规定,包括物资、人员、设备等。
6. 应急处置措施,本应急预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物资调配等。
7. 应急演练和培训,本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演练和培训的内容、
周期、要求等,以确保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8.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本应急预案规定了修订和更新的程序和要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急处置需求。
9. 应急预案的落实和监督,本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预案的落实和监督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以上为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的内容,根据以上要素编制的应急预案将在实际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评审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本指南旨在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提供指导,帮助评审人员全面、准确地开展评审工作。
一、评审范围。
评审范围主要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内容完整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审查,对预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包括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进行全面评估,对预案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实地考察。
二、评审要点。
1. 编制依据的合规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进行审查,确保预案的编制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预案的编制依据应当明确、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内容完整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预案的内容完整,包括但不限于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
预案的内容应当详细、具体,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3. 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行实地考察,确保预案的具体措施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得到有效执行。
预案的措施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应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实施,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产安全事故。
4. 有效性。
评审人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预案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预案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评审人员应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一、引言为了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评审原则1.合法性原则:评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
2.科学性原则:评审内容应符合安全生产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3.实用性原则:评审内容应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4.动态性原则:评审内容应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三、评审内容1.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行业规范;(2)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3)相关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2.应急预案组织体系(1)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应急响应队伍及职责。
3.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1)事故风险识别;(2)事故风险评估;(3)事故风险分级。
4.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启动程序;(2)应急处置程序;(3)应急恢复程序。
5.应急资源保障(1)应急物资储备;(2)应急装备保障;(3)应急通信保障。
6.应急演练与培训(1)应急演练计划;(2)应急演练实施;(3)应急培训计划。
7.应急预案管理(1)应急预案修订;(2)应急预案备案;(3)应急预案宣传教育。
四、评审程序1.成立评审小组:由相关部门、专家和生产经营单位代表组成。
2.审查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确保编制依据合法、合规。
3.审查组织体系:核实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响应队伍的设置。
4.审查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核实事故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5.审查应急响应程序:核实应急启动、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审查应急资源保障:核实应急物资、装备和通信保障的充足性。
7.审查应急演练与培训:核实应急演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培训计划的实用性。
8.提出评审意见: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9.评审结论: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意见,形成评审结论。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目的为确保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企业应对生产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评审标准。
二、评审原则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 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3. 操作性强,易于实施;4. 实用性强,能够有效降低事故损失。
三、评审内容1. 组织机构与职责(1)预案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明确;(2)预案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等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3)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2. 预案编制依据(1)预案编制依据是否合法、合规;(2)预案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是否覆盖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
3. 预案内容(1)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是否全面、准确;(2)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合理、有效;(3)救援物资、装备、技术是否充足、适用;(4)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定期开展;(5)预案宣传、培训、教育是否到位。
4. 预案实施与监督(1)预案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2)预案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3)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是否及时、规范。
5. 预案与其他相关制度、措施的衔接(1)预案与其他相关制度、措施是否协调一致;(2)预案是否与其他应急管理制度、措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审查预案文本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2. 实地考察:考察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演练等情况;3. 询问相关人员:了解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监督等情况;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
五、评审结果1. 符合标准的:予以通过;2. 基本符合标准的:提出修改意见,待企业修改完善后重新评审;3. 不符合标准的:不予通过,要求企业重新编制。
六、评审期限自收到评审材料之日起,评审期限为30个工作日。
七、其他1. 评审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2. 评审结果应及时通知企业,企业应按照评审意见进行整改;3. 本评审标准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审查要点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审查要点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应急预案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
一、审查要点1. 预案修订情况首先要审查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是否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要审查预案的修订程序,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评审和批准。
2. 预案内容完整性应急预案内容应该具有完整性,包括事故类型、应急处置流程、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协调机制、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类应急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
3. 预案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预案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行动,是否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审查时要考虑人员培训、设备配备、通讯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4. 职责分工清晰应急预案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该清楚分工,协调配合,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审查时要关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是否明确、合理,是否具有操作性。
5. 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情况审查应急预案时要关注企业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情况,包括救援车辆、消防器材、应急通讯设备等方面的准备情况,确保在应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6. 应急演练情况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审查时要了解企业的应急演练情况,包括演练周期、演练内容、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情况。
7. 应急培训情况除了应急演练,应急培训也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的重要环节。
审查时要了解企业应急培训的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周期等方面的情况,以确保企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8.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情况审查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情况,包括是否向全体员工宣传、员工对预案的了解程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认识等方面的情况,以保障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企业安全应急预案评审要点
一、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 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 行业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二、预案编制要求1. 预案内容应全面、系统,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2. 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3. 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 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征求企业各部门、岗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三、预案内容评审要点1. 总则:明确预案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2. 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企业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3. 预警信息与监测:明确预警信息来源、监测方法、预警等级划分等;4. 应急响应: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响应等级、应急处置措施等;5. 应急处置:明确事故现场处置、救援、疏散、医疗救护等;6. 后期处置:明确事故调查、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等;7. 应急保障:明确应急物资、装备、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8. 预案管理与演练:明确预案编制、修订、培训、演练、评估等。
四、评审方法1. 形式评审:审查预案编制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文件格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 要素评审:对预案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重点关注以下要素:a.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充分;b. 组织机构及职责是否明确;c. 预警信息与监测是否完善;d. 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合理;e. 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可行;f. 后期处置措施是否有效;g. 应急保障措施是否到位;h. 预案管理与演练是否落实。
五、评审结论1. 预案编制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 预案内容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预案编制过程规范,文件格式、内容符合要求;4. 预案要素评审结果符合预期,无明显缺陷。
六、改进建议1. 根据评审结论,对预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2. 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提高全员应急意识;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审查的要点
一、引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下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审查的要点。
二、审查范围1. 企业内部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2. 行业部门应急预案:涉及国家、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及标准。
三、审查内容1. 审查依据(1)国家、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
(2)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审查内容(1)预案编制依据审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
(2)组织机构及职责审查预案中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3)应急响应程序审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是否合理,包括预警、响应、处置、恢复等环节。
(4)应急处置措施审查预案中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具体、可行,包括人员疏散、抢险救援、现场处置、事故调查等。
(5)应急物资和装备审查预案中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是否充足、适用,能否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6)应急演练审查预案中应急演练的频率、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应急保障措施审查预案中应急保障措施是否完善,包括通信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等。
(8)预案管理与更新审查预案的管理与更新机制是否健全,能否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审查要求1. 审查程序(1)收集预案编制依据、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急演练、应急保障措施、预案管理与更新等方面的资料。
(2)对预案进行逐项审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审查方法(1)查阅预案编制依据、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急演练、应急保障措施、预案管理与更新等方面的资料。
(2)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3)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表
应指综信息〔2008〕23号文附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征求意见稿)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评审形式 (2)6 评审方法 (2)7 评审程序 (3)附录A (4)附录B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评审的方法及程序、评审内容等。
本指南适用于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评审,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即构成本指南的条文,与导则同效。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预案评审plan examined and commented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从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的检查和评估活动。
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
3.5备案评审examined and commented for the record.主管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实施的备案评审。
4 基本要求4.1 评审目的a)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一、引言为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评审要求。
二、评审目的1. 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 评估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3. 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全面、系统、有效;4. 评估应急预案的实施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需求。
三、评审范围1.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针对特定风险因素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3.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针对特定场所、设施、设备编制的现场处置方案。
四、评审内容1. 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地方规章和单位实际情况。
2. 组织机构:应急预案中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能否有效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关系。
3. 风险识别与评估:应急预案中是否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行了全面识别和评估,是否明确了事故风险等级。
4. 预案内容: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b. 应急响应程序;c. 应急救援资源与物资;d.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与演练;e. 应急响应终止条件。
5. 预案实施:应急预案的实施是否能够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事故时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6. 应急响应程序: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明确,包括报警、应急启动、应急处置、事故调查与处理等环节。
7. 应急救援资源与物资:应急预案中是否明确了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与物资,并确保其充足、有效。
8.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中是否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与演练进行了规定,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9. 事故调查与处理:应急预案中是否明确了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确保事故原因得到及时查明,责任得到追究。
安全生产事故预案评审规范
一、引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企业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二、评审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
2. 评审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
3. 评审工作应注重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4. 评审工作应注重应急预案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
三、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
2. 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职责是否明确,责任到人。
3. 应急预案的响应级别、预警信息发布、应急物资储备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4. 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5. 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培训、宣传等是否符合要求。
6. 应急预案的衔接、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7.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备案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四、评审程序1. 企业编制完成应急预案后,提交评审申请。
2. 评审机构收到评审申请后,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3. 评审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提出评审意见。
4. 评审机构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5. 企业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6. 企业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五、评审要求1. 评审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具备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
2. 评审专家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公正地开展评审工作。
3. 评审工作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实施。
4. 评审机构应做好评审记录,对评审意见进行汇总和分析。
六、附则1.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2. 本规范由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3.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规范,旨在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质量,确保企业在面临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评审意见总则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3分)。
编制依据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5分)。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2分)。
应急预案体系*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50分)。
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50分)。
应急工作原则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分)。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3分)。
3.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重点应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等原则(2分)。
适用范围*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10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意见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概况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10分)。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要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重大危险源周边情况需做重点说明,且必须附图,附图上应标明相关距离。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1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意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共60分)。
在进行危险源分析时,主要要求有以下4个方面:(1)对本单位的重要危险因素辨识应全面(15分)。
(2)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公共卫生事件等危险因素应具备(20分)。
(3)分析结果应明确表述,分析过程在专项预案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10分)。
(4)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15分)。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40分)。
(1)对事故后果进行明确表述,分析、计算过程在专项预案中的,应在综合预案中指出明确的索引路径(20分)。
(2)对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表述全面(20分)。
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共60分)。
(1)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联系方式(40分)。
(2)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的调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20分)。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4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意见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30分)。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40分)。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30分)。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的总指挥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应急组织机构的条理性及上下组织管理的承接关系应明确。
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1.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50分)。
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50分)。
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着重于日常监控和预防。
综合预案中应明确紧急情况下采取那些处置措施,由谁来执行。
进行处理及报告的人员、措施、流程均应落实到位。
预警行动*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50分)。
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50分)。
评审项目内容评审要求意见信息报告与处置*1.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20分)。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20分)。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20分)。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20分)。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20分)。
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应急响应响应分级*1. 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0分)。
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0分)。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50分)。
响应分级应按特点进行分类。
应分为内部响应与扩大响应两类。
企业内部响应也应分级,分级标准应参照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等因素确定。
扩大应急响应应明确规定启动条件(临界条件)及接口单位及响应办法。
响应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20分)。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0分)。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30分)。
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20分)。
需重视扩大应急响应是在救援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
因此,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功能程序应与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相结合。
即一旦救援过程中,事故进一步升级,触发了扩大应急响应的临界点,则需启动扩大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5分)。
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8分)。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4)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
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2分)。
后期处置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5分)。
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5分)。
保障措施*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30分)。
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应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30分)。
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20分)。
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20分)。
应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及事故形态、响应等级,确认人员、通信、器材、经费等方面能够满足救援要求,应有评估内容。
培训与演练*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30分)。
2.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30分)。
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40分)。
附则应急预案备案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2分)。
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要求(2分)。
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2分)。
制定与修订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2分)。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综合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1. 列出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至少两种以上联系方式,并保证准确有效(5分)。
2. 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保证准确有效(5分)。
重要物资装备名录或清单1. 以表格形式列出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清单应当包括种类、名称、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8分)。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装备,保证准确有效(2分)。
规范化格式文本给出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规范、清晰、简洁(2分)。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1.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1分)。
2.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1分)。
3.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1分)。
4.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1分)。
5.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1分)。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协议或备忘录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3分)。
注:附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而设置,部分项目可省略。
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照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两个部分确定。
(1)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评审结论确定:其中,表中带“*”的为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共计12项。
每项单独评分,单项满分为100分。
每项得分与等级关系如下:100≥实际得分≥80,A级;79≥实际得分≥60,B级;59≥实际得分≥0,C级。
在12个选项中,出现4个以上(含本数,下同)C级,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不符合备案要求”;出现9个以上B级,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备案要求”;出现11以上B 级,且包含6个以上A级,则该预案评审结论为:“符合备案要求”。
(2)应急预案的一般要素评审结论确定:评审表中的一般要素(含附件,附件部分满分共30分)综合计分,即各分项得分相加为总得分。
一般要素得分与评审结论关系如下:100≥实际得分≥80,符合要求;79≥实际得分≥60,基本符合要求;59≥实际得分≥0,不符合要求。
(3)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的确定。
①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不符合要求”,无论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为何,最终评审结论都为“不符合要求”;②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都不是“不符合要求”,应急预案最终评审结论取关键要素评审结论和一般要素评审结论中的最低级别,作为最终评审结论;③关键要素的评审结论是“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而一般要素的评审结论为“不符合要求”,最终评审结论都为“基本符合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标准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及内容评审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共40分)。
(1)对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分析应符合企业特点,具有针对性(20分)。
(2)对危险源的分析应全面,不得漏项(20分)。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共40分)。
(1)在已进行的危险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危险源要进行定量、半定量计算分析,重点确定其事故后果及波及范围(15分)。
(2)涉及到影响公共安全的,必须结合周边情况对事故后果进行分析(15分)。
(3)对事故诱因的分析应全面(10分)。
3.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且应急措施应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20分)。
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共60分)。
(1)应明确组织体系的主要人员构成、联系方式(20分)。
(2)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部门应保证能够准确及时的调动本单位的所有应急资源(20分)。
(3)组织体系应与对应的综合预案有很好的衔接性(20分)。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40分)。
评审项目及内容评审要求评审意见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