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介绍(九)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分析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则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希望能为大数据分析的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通过图表、地图、仪表盘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容易地理解和分析。
在大数据分析中,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它可以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散点图,我们可以快速地识别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规律。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来观察这两个变量之间的趋势。
折线图折线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
在大数据分析中,折线图常常被用来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情况,比如股票价格、气温变化等。
通过折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走势,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热力图热力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在大数据分析中,热力图常常被用来展示地理位置数据的分布情况,比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
通过热力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位置数据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探索性分析方法探索性分析是一种用来探索数据特征和规律的统计方法。
在大数据分析中,探索性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从而为后续的建模和预测提供基础。
直方图直方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大数据分析中,直方图常常被用来展示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比如销售额的分布、用户年龄的分布等。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箱线图箱线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异常值情况。
在大数据分析中,箱线图常常被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范围和异常值情况,比如收入水平的离散程度、房价的异常值情况等。
通过箱线图,我们可以快速地识别出数据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分析策略和决策方案。
探索性数据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简介 探索性数据分析所谓探索性数据分析(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以下简称EDA,是指对已有的数据(特别是调查或观察得来的原始数据)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进⾏探索通过作图、制表、⽅程拟合、计算特征量等⼿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和规律的⼀种数据分析⽅法。
⽬录 1.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简要介绍 2.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 3. 探索分析的内容和考察⽅法1.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简要介绍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简要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简要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简要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先由 J.W.Tukey提出的。
Tukey从⽣物学家那⾥学了许多分析数据的⽅法,并引⼊统计学中。
1977年,Tukey出版了他的名著《探索性数据分析》(UNDERSTANDING ROBUST AND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引起了统计学界的关注,成为探索分析的第⼀个正式出版物。
80年代后期,我国⼀些统计学者将这本著作介绍给我国统计学界,对我国统计学理论研究和统计事业的实践起到了积极作⽤。
此后,国内也有不少关于探索性数据分析⽅法的⽂章发表到各种统计刊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数据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实施探索性数据分析成为数据分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从⽽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
2.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 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搜集到的数据在建⽴数据⽂件以后,并⾮⽴即投⼊统计分析,因为数据结构、数据中隐含的内在统计规律等尚不清楚,需要对数据进⾏考察和探索。
因此,应⽤数据分析的整个操作步骤⼤体可以划分为两⼤阶段:探索阶段和证实阶段。
探索性数据分析分分离出数据的模式和特点,把他们有⼒地显⽰给分析者。
常常,分析者现对数据做探索性数据分析,⽽后才能有把握地选择结构分量或随机分量的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还可以⽤来揭⽰:数据对于常见模型的意想不到的偏离。
Excel数据表格的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技巧
Excel数据表格的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技巧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并且为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Excel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表和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通过可视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分布、趋势、异常情况等信息;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用统计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比如相关性、聚类、异常值等。
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提高我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为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分析方法和策略,减少分析的盲目性和偏差,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预测性。
在Excel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表和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Excel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技巧1.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类别的数值。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条形图”按钮来创建条形图。
在数据分析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值,比如不同地区的销售额、不同产品的市场份额等。
2.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用于展示趋势和变化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折线图”按钮来创建折线图。
在数据分析中,折线图通常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和变化,比如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用户数量随时间的增长等。
3.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情况。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介绍(五)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介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借助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等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
1.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视觉的方式来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大数据分析中,数据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折线图适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清晰地显示数据的波动和趋势。
柱状图则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差异,通过不同长度的柱子来表示数据的大小。
散点图可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点的分布情况来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而热力图则可以展示数据的密度和分布情况,帮助人们发现数据的热点和规律。
除了基本的图表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如地图可视化、网络图可视化等。
地图可视化可以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直观地显示地理空间上的数据分布情况。
网络图可视化则适用于展示复杂的关系网络,通过节点和边的连线来表示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
2. 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指在分析数据前,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异常情况。
在大数据分析中,探索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建模提供基础。
探索性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频数分析、箱线图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频数分析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通过频数表和直方图来展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箱线图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数据的异常值和离群点,通过箱线图来展示数据的异常情况。
相关性分析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系数和散点图来展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以了解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联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探索的步骤数据探索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采集:首先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或者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象等)。
数据的采集方式可以是手动输入、数据采集工具或者API接口等。
2.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探索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
清洗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 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性。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Matplotlib、Seaborn、Tableau等。
4. 描述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如均值、中位数)和离散程度(如标准差、方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
5.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相关系数、频率分布、箱线图等,进一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分布情况。
可以使用Python中的NumPy、Pandas等库进行数据分析。
6. 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在数据探索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以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等。
二、数据探索的方法和技巧1. 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同时,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2. 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相关系数(如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可以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3. 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值。
数据探索性分析
数据探索性分析数据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指的是针对数据的分布、异常值、缺失值等进行的初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和特征、规避数据分析的误区和偏差,并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提供基础。
1. 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可视化是EDA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清晰地向分析者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异常点和异常值,并引导分析者进一步探索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直方图、散点图、箱型图、饼图、条形图、折线图等。
以直方图为例,它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落在连续范围内的频次,将数据分布情况展现在分析者面前。
直方图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数值范围和该范围内的频率(或密度),直方图主要被用来展现数值型数据的分布,其中,分布的“峰度”可以从直方图中直观地观察到。
2. 数据的清理数据的清理是EDA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为了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值、重复值、格式不一致的数据等,以便更好地准备和处理数据,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在数据清理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异常值处理。
异常值是指数据中与大部分数据存在显著偏差或数量级差异较大的点。
例如,一批房价数据中存在一个房价高达1亿的异常点,这时需要依据业务逻辑或分析目的,将其判定为异常值并进行处理,例如剔除、替换、平滑等。
(2)缺失值处理。
缺失值是指数据中出现空值或NaN值的情况。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填充缺失值、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或列、设置默认值等。
(3)重复值处理。
重复值是指数据中同一个样本出现了多次的情况。
处理重复值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逻辑和数据需求,确定重复值的处理策略,例如保留一个、剔除所有、合并等。
3. 特征提取与工程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与目标变量具有相关性并能够代表样本的特征变量,以便更好地训练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
在特征提取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特征的筛选和提取,包括:(1)特征的重要性。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以了解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联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背后故事,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决策支持。
数据探索的目标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关联和异常等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在进行数据探索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探索方法和技术。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探索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等统计指标,来描述数据的整体特征。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和分位数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例如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异程度和分布形态等。
2. 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是一种通过图表和图形化方式展示数据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常用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箱线图和热力图等。
通过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异常,从而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洞察。
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一种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关系。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正负相关性和强弱程度等。
4.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根据其相似性进行分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群组结构。
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等。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群组,从而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群组特征。
5.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是一种用来发现数据中异常值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和异常行为。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分析,以了解数据的特征、结构和潜在规律。
本文将介绍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数据探索的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实验、网络爬虫等方式进行。
2.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重复值、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清洗后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3. 数据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手段,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等形式,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Matplotlib、Seaborn、Tableau 等。
4.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偏态等特征。
5.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图表,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探索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值和趋势等。
6. 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或绘制相关矩阵热图,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7. 探索性模型分析:通过构建简单的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等),来探索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探索性模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数据。
二、常用的数据探索方法1.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展示数据分布的图表,通过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区间,并计算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或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 散点图: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每个点代表一个数据样本,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取值。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介绍(Ⅰ)
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介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和庞大。
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如何进行高效的分析成为了业界的热点话题。
其中,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成为了解决大数据分析难题的得力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
一、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趋势和异常,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发现新的见解。
在大数据分析中,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结构,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识别异常值等。
在大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Tableau、Power BI和Python 的matplotlib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生成各种图表,如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等,同时也支持交互式的可视化,使得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数据探索和分析。
此外,数据可视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将分析结果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指在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它包括描述性统计、数据可视化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旨在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大数据分析中,探索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异常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常用的探索性分析方法包括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相关系数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变量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为后续的建模和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探索性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的结合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可以相互辅助,共同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结构,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识别异常值等;而通过探索性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建模和预测提供支持。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EDA)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帮助分析人员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洞察。
本文将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应的数据集,并进行必要的数据整理工作。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设计等方式进行。
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错误和缺失。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转换的过程。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数据整理工作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转换数据类型等。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和展示数据的基本统计指标(如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利用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图表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等。
通过图表的展示,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值和趋势。
三、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关联性分析是指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探索性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除了计算相关系数,还可以利用散点图来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散点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变量之间的分布情况和趋势,帮助我们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四、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数据可视化是探索性数据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图表和图形的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释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柱状图、饼图、箱线图、热力图等。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得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更加清晰和有效。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数据探索性分析(EDA)是大数据分析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必须要进行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统计和图表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关系和潜在模式的过程。
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EDA可以帮助分析师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异常、趋势和关联等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之前,首先要收集所需的数据,并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抽样和标准化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
2. 描述性统计分析在EDA过程中,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计算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可以对数据的分布和集中程度进行初步了解。
同时,绘制直方图、饼图、箱线图等图表,可以使数据的分布情况更加直观。
此外,还可以使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可视化是EDA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绘制各种图表和图形,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折线图可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柱状图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热力图可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等等。
数据可视化不仅能够提供更直观的数据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和异常模式。
4.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的数据探索方法,可以将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探索出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分组特点。
常用的聚类方法有K均值、层次聚类等。
在聚类分析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数据模式和类别,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建模工作提供支持。
5. 关联分析通过关联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相互依赖。
其中,最经典的关联分析算法是Apriori算法。
关联规则可以帮助分析师发现数据中的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从而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数据分析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一环。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而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简称EDA)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特征、关系和规律。
一.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开始探索性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调查问卷、实验记录、日志文件等。
然后,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剔除异常值等。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工作。
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探索性数据分析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我们可以快速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极值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等图表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三.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探索性数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数据的模式和趋势。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图、散点图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图形类型,我们可以展示出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
四. 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常用的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主成分分析等。
通过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探索数据背后的潜在模式。
五. 排除偏见和误解在探索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各种偏见和误解。
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样本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避免因为偏差而导致结论的错误。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避免因果联系的错误解读。
只有保持客观和谨慎的态度,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六. 结果解释和报告最后一步是对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报告。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和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和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名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和数据分析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师进行数据探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一、数据探索数据探索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数据的初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1. 数据收集与清洗在进行数据探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从企业内部数据库、外部数据源或者开放数据平台获取。
获取到的数据可能会出现缺失值、异常值或者错误值,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以保证后续的分析准确可靠。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情况等。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探索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示数据分布和趋势,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趋势,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指导。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根据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性,提取有用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过程。
下面介绍大数据分析师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关联,从而揭示数据的意义。
EDA的常用方法包括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
2. 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根据过去的数据和趋势,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和模拟。
预测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
通过预测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市场需求、产品销量、用户行为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分析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使用SPSS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的步骤
使用SPSS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的步骤数据探索性分析是研究者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情况,并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SPSS是一款常用的统计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方便研究者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
下面将介绍使用SPSS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的步骤。
1. 导入数据在SPSS中,首先需要将待分析的数据导入软件中。
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来选择数据文件,或者直接将数据文件拖入SPSS的工作区。
导入数据后,SPSS会自动将数据显示在数据视图中。
2. 查看数据在导入数据后,可以通过查看数据视图来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
数据视图显示了数据表格,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每一行代表一个观察值。
可以通过滚动条或者快捷键来浏览数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中的"数据"-"描述统计"-"频数"来查看每个变量的频数分布情况。
3. 处理缺失值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缺失值的情况。
缺失值可能对后续的数据分析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缺失值进行处理。
SPSS提供了多种处理缺失值的方法,如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观察值、替换缺失值等。
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中的"数据"-"选择"-"筛选"来选择处理缺失值的方法。
4.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探索性分析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在SPSS中,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描述统计"-"统计量"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变量,并选择需要计算的统计量,如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
点击确定后,SPSS会自动计算并显示结果。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数据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简称EDA)是大数据分析师在开始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之前的关键步骤。
通过EDA,分析师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观察、检测异常值、了解数据的分布和相关性等,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下面将介绍大数据分析师在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时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步骤。
1.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EDA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图表、图形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展示。
通过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情况。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Matplotlib、Seaborn、ggplot等。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可以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数据的图表,如散点图、折线图、柱状图等,以提供更多有关数据的信息。
2.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EDA中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大数据分析师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描述统计包括计算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值、中位数、方差等,以及生成频率表、交叉表等。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师可以获取关于数据集的概要信息,并初步判断数据的异常情况和偏度。
3. 缺失值处理在进行数据探索时,往往会遇到数据缺失的情况。
针对缺失值,大数据分析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常用的缺失值处理方法包括删除缺失值所在的记录、替换缺失值为平均值或中位数、使用回归模型进行缺失值填充等。
选择合适的缺失值处理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4. 相关性分析在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时,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大数据分析师可以识别出对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分析工作。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矩阵、散点图矩阵、热力图等。
通过这些方法,分析师可以直观地查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5. 异常值检测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异常值,即与大多数数据明显不同的观测值。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
大数据分析师如何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简称EDA)是大数据分析师必备的一项技能。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隐含规律、趋势以及异常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师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理解数据在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之前,大数据分析师首先要对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数据的来源、采集方式、存储格式等。
同时,需要对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如数据的维度、变量类型、缺失值情况等。
只有对数据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分析工作。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数据探索性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可以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标准化和归一化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3.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数据探索性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趋势。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等图表,从而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异常点。
4.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探索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大数据分析师更好地理解数据。
通过绘制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
此外,还可以使用交互式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进行数据探索和发现,进一步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
5.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统计方法和可视化手段,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找出变量之间的关联性、预测未来的趋势,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预测提供支持。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
数据分析中的数据探索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趋势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而数据探索则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关系和异常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探索的目标是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数据探索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1.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通过图表、图形和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饼图等。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趋势变化以及异常值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柱状图来展示销售额的分布情况,通过折线图来观察销售额的趋势变化,通过散点图来分析销售额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等。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和百分位数等。
通过计算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的基本特征,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销售额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以了解销售额的整体水平、分布情况和波动程度。
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弱和方向。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有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销售额与广告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4. 数据聚类数据聚类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对象归为同一类别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群组结构和相似模式。
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
K均值聚类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代表一个类别;层次聚类则通过不断合并和分割簇来构建聚类树。
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
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EDA)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统计量计算和模型建立等方式,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发现异常值和趋势,并提取可用于后续建模和决策的信息。
ED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数据及其背后的特征,并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在进行EDA时,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和重复值处理等。
在清洗和预处理完成后,可以通过统计描述方法,如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集中趋势,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此外,EDA也非常注重数据的可视化。
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折线图等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离群点、趋势和相关性,从中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等。
在进行EDA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常用的统计检验,来验证假设或发现数据中的差异。
例如,可以使用t检验来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差异,使用方差分析来比较多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还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EDA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数据科学领域,EDA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用于特征选择、异常检测和模型建立等任务。
在商业领域,EDA 可以用于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和销售预测等,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
在医学领域,EDA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病因,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在社会科学领域,EDA可以用于分析人口统计学数据、调查数据和社交网络数据,从而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
总之,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可视化、统计量计算和模型建立等方式,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EDA可以用于数据挖掘、市场调研、医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EDA数据探索性分析了解你的数据
EDA(数据探索性分析):了解你的数据
在数据科学领域中,EDA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熟悉我们所处理的数据。
EDA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在进行数据清理、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摘要统计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数据是否有异常值或缺失值,而且还能够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模型。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EDA技术和方法: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以描述数据的性质。
这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等统计量。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频率统计、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等。
2.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是指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人们更易于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包括散点图、箱线图、直方图、热图、树状图和饼图等,这些图形有助于揭示数据的潜在模式和趋势,可以为后续建模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力。
3.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可以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或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来测量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类别型自变量和连续型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t检验或CHI-Square检验等。
4.异常值检测
异常值通常是指可能不符合数据分布特征的数据点,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输入错误所致。
可以使用箱线图或者3σ法则等来检测异常值,并对其进行调整或删除。
综上所述,EDA是进行数据分析的重要一步。
一个好的EDA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发现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于我们进行特征工程、数据清洗等预处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1.1数据探索性分析概述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简称EDA),是指对已有的数据(特别是调查或观察得来的原始数据)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进行探索,通过作图、制表、方程拟合、计算特征量等手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和规律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特别是当我们对这些数据中的信息没有足够的经验,不知道该用何种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时,探索性数据分析就会非常有效。
探索性数据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其方法由美国著名统计学家约翰·图基(John Tukey)命名。
EDA的出现主要是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时,往往还无法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
这时候,如果分析者先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辨析数据的模式与特点,并把它们有序地发掘出来,就能够灵活地选择和调整合适的分析模型,并揭示数据相对于常见模型的种种偏离。
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以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为主的统计分析技术,就可以科学地评估所观察到的模式或效应的具体情况。
所以概括起来说,分析数据可以分为探索和验证两个阶段。
探索阶段强调灵活探求线索和证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而验证阶段则着重评估这些证据,相对精确地研究一些具体情况。
在验证阶段,常用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在探索阶段,主要的方法就是EDA。
EDA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在分析思路上让数据说话,不强调对数据的整理。
传统统计方法通常是先假定一个模型,例如数据服从某个分布(特别常见的是正态分布),然后使用适合此模型的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及预测。
但实际上,多数数据(尤其是实验数据)并不能保证满足假定的理论分布。
因此,传统方法的统计结果常常并不令人满意,使用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EDA则可以从原始数据出发,深入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而不是从某种假定出发,套用理论结论,拘泥于模型的假设。
二是EDA分析方法灵活,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统计方法。
传统的统计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使用有严格理论依据的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处理工具。
EDA处理数据的方式则灵活多样,分析方法的选择完全从数据出发,灵活对待,灵活处理,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探索和发现的目的就使用什么方法。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EDA更看重的是方法的稳健性、耐抗性,而不刻意追求概率意义上的精确性。
三是EDA分析工具简单直观,更易于普及。
传统的统计方法都比较抽象和深奥,一般人难于掌握,EDA则更强调直观及数据可视化,更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使分析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中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显示出其遵循的普遍规律及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促进发现规律,得到启迪,满足分析者的多方面要求,这也是EDA对于数据分析的的主要贡献。
1.2数据基本描述及可视化1.2.1数据的类型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的,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
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虽然也是类别,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比如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现实中所处理得到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
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实在没有对事物认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近的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例如,2015年我国各地区食品中污染物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是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例如2010-2015年,北京市某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数据。
1.2.2数据的概括性量度利用图表展示数据,可以对数据分布的形状和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但要全面把握数据分布的特征,还需要找到反映数据分布的各个代表值。
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
1.2.2.1集中趋势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对分类数据,一般使用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顺序数据一般使用中位数和分位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数值型数据一般使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初一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
1.2.2.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成都就越好。
描述数据离散程度采用的测度值,根据所依据数据类型的不同主要有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
分类数据一般使用异众比率,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用V r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V r=∑f i−f m∑i=1−f m∑i式中,∑f i为变量值的总频数;f m为众数组的频数。
异众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异众比率越大,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大,众数的代表性就越差;异众比率越小,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小,众数的代表性越好。
顺序数据主要用四分位差,它是上四分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用Q d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Q d=Q U−Q L四分位差反映了中间50%数据的离散程度,其数值越小,说明中间的数据越集中;其数值越大,说明中间的数据越分散。
数值型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方法主要有极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其中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它在数学处理上通过平方的办法消去离差的正负号,然后再进行平均。
方差的平方根成为标准差。
1.2.2.3分布形状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重要特征,但要全面了解数据分布的特点,还需要知道数据分布的形状是否对称、偏斜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等。
偏态和峰态就是对分布形状的测度。
“偏态”是对数据分布对称性的测度,测度偏态的统计量是偏态系数,记作SK。
偏态系数的计算方法很多,在根据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偏态系数时,通常采用下面的公式SK=n∑(x i−x̅)3 (n−1)(n−2)s3式中,s3是样本标准差的3次方。
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等于0,如果偏态系数明显不为0,表明分布是非对称的。
若偏态系数大于1或小于-1,被称为高度偏态分布;若偏态系数在0.5~1或-1~-0.5之间,被认为是中等偏态分布;偏态系数越接近0,偏斜程度就越低。
“峰态”是对数据分布平峰或尖峰程度的测度。
测度峰态的统计量则是峰态系数,记作K。
在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峰态系数时,通常采用下式:K=n(n+1)∑(x i−x̅)1−3[∑(x i−x̅)2]2 (n−1)(n−2)(n−3)s1用峰态系数说明分布的尖峰和扁平程度,是通过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峰态系数进行比较而言的。
由于正态分布的峰态系数为0,当K>0时为尖峰分布,数据的分布更集中;当K<0时为扁平分布,数据的分布越分散。
1.2.3数据的可视化一张好的统计图表,往往胜过冗长的文字表述,统计图的类型有很多,多数统计图除了可以绘制二维平面图外,还可以绘制三维立体图,图形的制作均可由计算机来完成。
1.2.3.1分类数据的图示分类数据的图示: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包括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等。
1.条形图条形图用相同宽度的条形是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多少的图形。
图形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为柱状图。
当分类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有多个取值时,为对比分类变量的取值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差异或趋势变化,可以绘制对比条形图。
2.帕累托图该图是按各类别数据出现多少的频率多少排序后绘制的柱状图。
3.饼图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角度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它主要用于表示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1.2.3.2数值型数据的图示上面介绍的条形图、饼图都适用于显示数值型数据。
此外,对数值型数据还有如下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线图、散点图、三维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等。
1.直方图用直方图显示分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特征。
直方图是用于展示分组数据分布的一种图形,它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
直方图的高度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如下图是某地食源性疾病患者的体重构成2.茎叶图茎叶图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它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分布形状及数据的离散状况。
绘制茎叶图的关键是设计好树茎,制作树茎时,首先把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通常是以该组数据的高位数值作为树茎,而且叶上只保留该数值的最后一个数字。
下图为某地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年龄构成3.箱线图箱线图是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两个四分位数这五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它主要用于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特征,还可以进行多组数据分布特征的比较。
箱线图的绘制方法是:先找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然后连接两个四分位数画出箱子;再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与箱子相连,中位数在箱子中间。
箱线图的一般形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