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桃蛀螟: 该虫寄主植物有栗、桃、苹果、柿、向日葵等40 余种。为世界性害虫。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发生。
形态识别: 成虫深黄色,胸背、前翅及后翅有若干个黑斑。卵近椭圆形,初产下的卵白色,逐渐变黄后,后变鲜红色。老龄幼虫暗红色, 胴部2-11 节各有褐色毛片8 个。蛹红褐色。
为害习性: 桃蛀螟在我国北方1 年2-3 代,南方4 代,世代间重叠。越冬代和第一二代成虫羽化产卵,以幼虫为害桃、梨、向日葵等。第三四代幼虫8-9 月份主要为害板栗总苞、幼果和坚果,引起严重落果。被害栗果常被蛀空,并以虫粪和丝状物互相粘连,影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幼虫蛀总苞盛期在9 月中旬(总苞开裂期)。幼虫为害栗果主要可在采收后总苞堆积期,一般虫果率为4%-8%, 开始大部分幼虫主要蛀食总苞皮,经过30-40 天的堆积,虫果率上升为58.1%, 尤以堆后半月虫果率上升最快。因此,大量为害栗果前消灭第三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成虫夜间8-10 点羽化最多,白
天静止,黄昏后飞翔交配。成虫交配后2-3 天产卵, 每头雌虫产卵22-46 粒不等,在板栗树上虫卵主要产在总苞刺间。尤其两总苞相靠的针刺处产卵最多。
防治方法: ① 采收后堆积5-6 天,及时脱粒,可减轻危害。② 采后堆积时喷90% 敌百虫1000 倍液。也可将总苞在药液中浸一下, 取出堆放,防治效果好。③ 清理越冬场所,杀死越冬幼虫。④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⑤ 在栗园内散种向日葵,诱杀幼虫
(花盘喷药或剪下烧毁)。有条件的栗园,可用桃蛀螟性外激素(性诱剂)测报成虫的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可控制其危害。
2. 栗瘿蜂(栗瘤蜂): 此虫分布很广,在日本为毁灭性害虫。我国许多栗产区有周期性发生。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 毫米左右,全体黑褐色, 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翅透明,足3 对, 黄褐色。卵椭圆形,乳白色,一端有丝状卵柄。幼虫乳白色,长2.5-3.0 毫米,初呈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老熟时黄褐色。老熟幼虫长2-3 毫米。蛹体长2.5-3.0 毫米。复眼赤色。栗瘿蜂的发生与寄生蜂发生有直接关系。主要寄生蜂是长尾小蜂。
为害习性:该虫以为害弱枝栗芽为主,在枝条、叶柄和叶脉上均能膨大成瘤,影响生长和结果,严重者枝条枯死。1 年发生1 代,以幼虫在芽内越冬。下年4-5 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随芽梢生长
逐渐形成虫瘤。每瘤内2-5 头,多至10 头以上,初形成的虫瘤绿色, 后变成红色以至褐色的干枯瘤。5-6 月化蛹,6-7 月成虫羽化后产卵于芽内,成虫寿命1-5 天。
防治方法: ① 冬季修剪时, 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 以消灭芽内幼虫。② 选育抗虫品种。③ 保护和利用寄生蜂(长尾小蜂),对寄生率高的栗区,摘干枯瘤保存,4-5 月再放到栗园内,使寄生蜂羽化后再次产卵寄生。④ 于6 月中旬喷布20% 乐果2500-3000 倍液, 也可在栗瘿蜂羽化盛期施放烟雾剂防治。
3. 栗树红蜘蛛: 该虫在北方栗产区为害较重,南方栗产区也有发
生,局部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大发生。
形态识别: 卵似荸荠形, 上有一白色丝柄,分夏卵和冬卵两种类型。夏卵初产时半透明,随发育渐变为乳白色至黄色,近孵化时呈现橘红色,冬卵深红色。幼虫刚孵出时体近圆形,足3 对。由夏卵孵出的幼虫乳白色, 冬卵孵出的幼虫深红色,取食后幼虫的体色依次渐变为黄白色、淡绿色、橙绿色。幼虫经1 次静止蜕皮变为若虫,足4 对,体色呈黄白色、橙色。若虫经3 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雄成虫较小,体前宽后尖。雌成虫腹尾钝圆, 体呈橙色或暗红色, 有体毛。
为害习性: 1 年发生4-9 代,一般在9 月上旬以卵在1-4 年生枝条上越冬。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5-7 月为发生盛期。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致使叶面脱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桔黄,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防治方法: ① 药剂涂干。5 月上中旬,在树干地上30 厘米处环刮树干1/10 左右宽的环带,刮去粗皮,稍露嫩皮,涂10 倍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 待稍干后再涂一遍,用废纸和塑料布包扎好。防治效果可达90%-98% 。② 叶面喷药。在若虫发生盛期,可喷用0.2 度石硫合剂混以杀螨剂或用1500 倍乐果, 均能控制其危害。
4. 板栗透翅蛾(串皮蜂): 此虫只为害栗树。在河北、北京、山东、江西等地为害比较严重。
形态识别:成虫体、色很像大黄蜂,体长1.5-2 厘米,翅展3.5-4 厘米,触角纺锤形、尖端钩状,雌成虫腹部黄色,仅腰部为紫红色。翅
膜质,透明,腿上有黄褐色毛丛,很易识别。卵淡褐色,长卵圆形。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5-4 厘米,头部栗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后缘有一倒八字褐色沟纹。蛹黄褐色。
为害习性:此虫2 年完成1 代,以不同龄期的大小幼虫在树木皮层内越冬,越冬幼虫于4 月开始活动,主要取食为害树干和骨干枝的韧皮部, 被害处肿瘤状隆起, 皮层翘裂。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 但不排出树干外。为害严重时,会使主枝枯死或全株死亡。防治方法: ① 初冬或早春刮除老树皮,用煤油1-1.5 千克加敌敌畏乳剂50 克涂抹树干,消灭幼虫。② 8-9 月或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初孵化阶段,清除1 米以下树干老皮,喷害扑威200-300 倍液, 杀灭成虫及初孵幼虫。也可涂刷10 倍氧化乐果等药剂防治。
5. 板栗皮夜蛾:主要为害栗树和栎类。山东、河南、河北、江西等栗产区普遍发生。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18 毫米,翅展15-26 毫米。体灰黑色,触角丝状,前胸背面、侧面及后胸背面鳞片隆起。后翅淡灰褐色,有光泽。卵直径0.6-0.8 毫米,似馒头形,顶端有较大的圆形饼状突起。初产卵白色,近孵化前呈灰白色。末龄幼虫体长12-16 毫米, 褐色或褐绿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胴部第2-3 节背面有6 个毛片, 横向排列呈直线,每侧各3 个; 胴部第4-10 节背面各有4 个毛片排列呈梯形;第11-12 节背面毛片较大,毛片细长而软,基部褐色瘤状。臀板骨化区呈倒梯形,深褐色。蛹体长8-10 毫米,长椭圆形, 黄褐色,背面深褐色,体外被一层白粉。茧纺锤形,长约11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