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doc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f92611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内容将“”处补充完整。
[2]本文选自《______》,成语“_______”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适合形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A.知音 B.志趣相投 C.知恩图报 D.心有灵犀[4]你能写出一句与友谊有关的名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文章标题中的“戴嵩”是_____代画家.[2]解释下列加点字尾搐人两股间(__________)笑而然之(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A.“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两句用具体的行动表现了杜处士对于《斗牛图》的喜爱之情。
B.牧童见到了《斗牛图》后“拊掌大笑”,可以看出他对杜处士的嘲笑。
C.“处士笑而然之”说明杜处士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D.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随意炫耀自己的宝贝,以免受人笑话。
3. 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808d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9.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3分)1.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驰骋(chěng)虚拟(nǐ)尴尬(gà)入场券(juàn)B.奖券(juàn)恬(tián)静曝光(bào)莱(lái)茵河C.谬(miào)误拊(fǔ)掌奴婢(bì)锺子期(zhōng)D.卷轴(zhóu)锦囊(náng)琴弦(xián)纳(nà)鞋底2.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没有()。
A.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想到锤子期 B.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C.他觉得已经没有人配听他的琴了 D.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B.“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C.贝多芬是奥地利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D.《京剧趣谈》一文主要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chún shúpŭ xiěqín jiàn jǐng xiàngmáo wūyōu jìng zhú guāng qīng yōu三、用“√”找出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4分)虚拟(nǐ yǐ)奴婢(bì pí)票券(quàn juàn)谬论(miào miù)锦囊(náng nán)凸显(tū tú)恬静(tián tiān)驰骋(chéng chěng)四、查字典,填空。
(6分)(1)“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画。
“曝”字共有个读音,分别是和,可分别组词为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eab0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9.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2.《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A.世界是复杂的,有许多现象人们是无法解释的B.孔子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C.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二、读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biàn dòu zhuān xīn zhì zhì hóng hú pán yú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三、用“√”给加下划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gào) 将至,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fú fó)若与(yú yǔ)?(3)孰(sú shú) 为汝(rǔ nǔ)多知乎?四、比一比,再组词。
善探辩盂喜深辨孟五、先讲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诲:弈:②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专心致志:惟: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七、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仙人掌并不娇贵,有泥土和水,能生长。
②敌机扫射了,加巴页夫不惊慌,不把苏霍夫丢下。
③他喜欢打乒乓球,平时又刻苦练习,球艺很高。
4④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都想办法克服了。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这个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孩的特点以及孔子的态度。
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正表明了他的这一态度。
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48d62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0.png)
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回忆《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足”的意思是________,“鼓”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用成语概括),可见伯牙与子期真的是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 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085d3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个句子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文中有一处使用了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B.引用C.强调D.讽刺和嘲讽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A.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农业发达。
B.通过腊八粥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C.突出腊八粥使用的粮食很丰富的特点。
D.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美食文化。
4.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老北京的一些新年习俗。
B.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粥。
C.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蒜。
D.介绍老北京在腊八时要煮腊八粥和吃腊八蒜这两个习俗。
(二)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54662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47.png)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①,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③而死。
因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今欲以先王之政⑥,治⑦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①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桩。
③颈:脖颈,就是脖子。
④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政:政策。
⑦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走: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_(3)而身为宋国笑为:__________(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1)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3)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60ce0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8.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我最棒。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4)非然也(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9)(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9)(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2b4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九)一、文言文阅读拓展阅读。
宣王好射齐宣王喜欢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臂力过人,能用强弓。
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并恭维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外,还有谁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得意。
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直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
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可见,齐宣王喜欢图虚名,脱离了实际。
1.齐宣王喜欢别人如何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了大王以外,还有谁能够使用这张弓呢?”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文中的标下划线的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宣王真的具有九石的力气吗?他周围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讳①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
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
”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②,他不肯罢了。
”注释:①讳:忌讳;②和:和棋,平局。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句的意思.(1)次日( )(2)胜负何如( )6.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六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复习+阅读理解
![六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复习+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aef9beaf1ffc4fff47ac69.png)
课内知识点复习+阅读理解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课文知识点梳理《伯牙鼓琴》知识点课文主题:《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5a7b1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a.png)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
(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②“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f25e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d.png)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②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④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王戎:西晋人,曾做尚书令、司徒等官。
②诸小儿:许多小孩。
③游:游玩。
④走:跑。
⑤信然:的确如此。
[1]王戎“不动”的理由是()A.他跑不快。
B.不是自己家的东西他不取。
C.他认为在路边的树上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2]这个小故事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
舍:________。
②遂居焉。
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b3ff1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②担而立,睨③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④十中八九,但微颔⑤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⑥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⑦酌油沥⑧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⑨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放下③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矢:箭⑤颔:点头⑥酌:舀⑦杓(sháo):同“勺”,勺子。
⑧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⑨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A.所宝以百数(珍宝)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6ec28477232f60ddcca1d8.png)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写的《》。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画“ ” 的句子是()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白色的大花”指()。
4.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 ”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二、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五位壮士(矗立屹立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遥望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热烈热情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选择正确的词语,用“” 画出。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 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________ 。
3.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4.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e3584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5.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所宝以百数_________ 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2]请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国子监。
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⑥坐:通“座”。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者七十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传无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士无以对: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2)坐中大笑。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6ca85d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①,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③之物。
惠遣争者出④,顾州纪纲⑤曰:“以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⑦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⑧,曰:“得其实⑨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⑩。
——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①负:背。
薪:柴。
②释:放下。
③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④惠:李惠,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遣:使,让,令。
⑤顾:回头看。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⑥拷;拷打。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盐屑:盐末。
用,碎末。
⑨实:事实,真相。
①伏:通“服”。
就罪:承认罪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二人将行将___________________(2)群下咸无答者咸:_________________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置:___________________(4)以杖击之以:___________________(5)使争者视之使: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同释重担息树阴。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17bf6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9.png)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
[3]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训练。
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划线词: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______)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③尽之④,遂辞归⑤。
秦青弗止⑥,饯行郊衢⑦,抚节⑧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⑨行云。
薛谭乃谢⑩,求反⑪,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ōu):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c9991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a.png)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文我也懂。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
2. 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12683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1.png)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好学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②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轼:就。
②挞:用鞭子打。
③已而:后来。
④执策:拿着书。
请仔细阅读后对下列句子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窃入学舍”是说王冕偷偷地到学校旁听。
(________)2.父亲鞭打王冕是因为王冕没有默记学习的内容。
(________)3.母亲认为王冕对学习很入迷,应该让他去学习。
(________)4.在寺庙里,王冕直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读书,一直到天亮。
(________)5.短文通过具体事例充分表现出王冕是一个热爱学习,却不爱劳动的孩子。
(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bd11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d.png)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 以:_______日中:_______ 及:_______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孰:_________ 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读小古文完成填空。
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儿以____的角度,一儿则以____的角度。
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_______的孩子。
[2]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写一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
我们六年级学过的《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学弈》则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善哉
..()
巍巍
..()乎
汤汤
..()乎
少.()选之间
2、用“/”画出朗读停顿。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
鼓: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5、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当读到“汤汤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
6、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7、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伯牙能将心里想的弹奏出来,而锺子期却听不出来。
B.伯牙和锺子期能够一起游山玩水,互相交流观点。
C.伯牙将心里所想的弹奏出来之后,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并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说明他们彼此心意相通。
D.伯牙对大自然的美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锺子期却不明白他心里所想。
8、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 )。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参考答案:
1、shàn zāi wēi wēi shāng shāng shǎo
2、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1)琴弹奏得好极了,像大山一样高峻。
(2)伯牙把琴摔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①弹②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5、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汪洋大海烟波浩渺
6、A
7、C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