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教案
小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③学习结合事件,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2、情感与态度:
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评价历史事件(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二课时)
1、看注释,了解《战国策》
2、朗读,初步感知,并正音正字。
3、自读,口译全文。(课下预习,课堂口译,教师点评。要求抓住知识点批注)
4、齐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梗概,把握思路:(一课时)
①写了什么?荆轲刺秦王
②围绕“刺”理清思路,概括事件:
概括段落:
(1—1)行刺缘起(2—2)计议行刺(3—9)行刺准备(10—17) 廷刺秦王(18—18)刺败身亡
问题讨论一:按照事件发展过程拟小标题:
秦军北略║——计议行刺——求取信物—购买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辞别║——计见秦王—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廷刺秦王—倚柱笑骂║——刺败身亡
二、分析讨论:
5、问题讨论二: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结合文本,紧扣事件,分析思考: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1、本课的教学,不要给人物帖标签,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批画,自己得出结论,养成独立思考的读书习惯。2、分析时要求
学生先说表现了荆轲的什么特点,再说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这样才可以强调学生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文本意识。)
提示:
秦军压境荆轲的挺身而出,为国纾难。
计议行刺勇而多谋、城府很深
准备信物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侠士风度
怒叱太子士可杀而不可侮,性格中刚烈
易水辞别重义轻生英雄气概
廷刺秦王:计见秦王”,厚遗蒙嘉”,行事周密。顾笑武阳显示了荆轲的沉着镇静,廷刺秦王英雄虎胆倚柱而笑荆轲视死如归的精神英雄虎胆。刺败身
亡威武壮烈
★每个同学用一句话小结荆轲性格特点:
表述模式:荆轲是一个……………………的……。
示例:荆轲是一个守信重诺、工于心计、善于言辞、视死如归、沉着冷静、威武刚烈的刺客形象。
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6、问题讨论三:怎么看待荆轲其人其事?
课堂延伸:对荆轲刺秦王的评价。
参考材料一: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解读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侠义英雄。从战国末年直至司马迁写作《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始终被视为一位侠义英雄、千古义士。看看历代咏叹荆轲的诗篇就可明白。“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陶渊明),“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白云上人英),这些诗句都高度赞颂了荆轲的侠义精神。
荆轲曾经漫游邯郸,与一个叫鲁句践的游戏,发生争执。鲁句践发怒,大声呵斥他,荆轲默无声息地逃走了(嘿而逃去),之后不再见面。荆轲刺杀秦王的消息后来传至鲁句践那里,鲁句践深感后悔。这件小事,说明荆轲不好冲动,而是
一个办事沉着冷静的人。荆轲不是一个愤青,也不是殉国志士,是一位侠义英雄,所以,他刺秦王绝非一时冲动。因此,中国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较多地是从道德角度肯定了荆轲的侠义精神。
第二种观点:愚蠢之人,匹夫一个。这一观点最先提出者是汉人扬雄,发挥其观点者是司马光:“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扬雄认为荆轲不能算是一个义士,以君子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个强盗罢了(荆轲,君子盗诸)。司马光进一步认为,荆轲就为了报答太子丹一个人的豢养之恩(“豢养”二字让人黯然神伤),不顾家族无数条性命,企图用一把小刀就能使秦国衰落、燕国强盛起来,明摆着就是一个傻瓜。朱熹也认为荆轲只不过是一介匹夫,其勇、其事何足挂齿,不值一谈(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道)。
所以,荆轲之举绝不是“义”士,而是一位愚蠢之辈。
第三种观点:雇佣者。这是今人提出的。荆轲刺秦王并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他只是受雇佣者,因为他欠太子丹太多,太子丹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收买荆轲,最后荆轲以命相还,充当了职业雇佣杀手。
第四种观点:反动派。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是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因此,秦始皇的作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名符其实的时势英雄。
因此荆轲刺秦王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荆轲刺秦王是自不量力的螳臂当车。他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为他刺杀的是秦始皇,是秦始皇成就了荆轲的盛名,这是荆轲的幸运。荆轲是最幸运的刺客,但并不是最伟大的刺客。因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荆轲是反动派。刺客以为杀掉某个人就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或改变两个集团军力量的对比,这是不可能的。刺杀最多能做到的是延缓六国的覆灭,但绝不可能改变历史走向。
元人郝经《咏荆轲》诗说:“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讲得非常有道理。因为,即使荆轲刺杀了秦王嬴政,秦国还会推举出一位新的继位者,新国君凭借秦国的优势照样可以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这一派认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不可取。这个信条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恩于己或信任自己,但是,这种牺牲是否值得,是否是正义之举,刺客们对此都缺乏理性分析。
所以,荆轲代表了一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死硬派的垂死挣扎。
一个荆轲,各自表述。
参考材料二:
在很多人的眼里,荆轲是一个具有大侠胆识,又浑身充满正义感的英雄。但在史学家眼中的荆轲并非如此简单,文学史家和史学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也是不大相同的。韩兆琦认为:“荆轲是一个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勇士,他刺秦的义举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