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稿___泪祭恩师——悼念黄建国校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祭恩师

——悼念黄建国校长惊闻我敬爱的恩师黄建国校长去世了,悲痛不已……

回首往事,恩师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谆谆教导似在耳旁。从南安老家的革命红孩儿到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生;从南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到峡阳中学老师(文革期间);从西芹中学校长到南平电大校长;在电大期间,身兼数职,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住院。后

来,到教育局,退居二线,甘当人梯,白天工作,晚上写作,静心总结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和成果,超负荷工作,再次累病住院,一腔热血献给闽北教育事业。退休十八年,集中精力著书立说,经常不分昼夜耕耘。热心公益,为筹建老年公寓忙上忙下,身心交瘁,于三年前,第三次住院,与死神擦肩而过,为第二故乡闽北的文化和老年人事业作贡献。

初识恩师,是在20年前。那时,恩师已年近六旬,而我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那一年,“286”电脑是当时最高端的机型,价值不菲,动则上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一个从南平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南纺厂工作仅4年的电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写了一份《关于电大设立微机室的可行性建议》呈交恩师。恩师不论年龄,更不唯学历,只看实际能力和工作成效,识人善用,破格聘用我为电大微机室副主任,具体负责规划和筹建微机室,以及微机室的日常运作。资金不足怎么办?恩师出主意,引入社会力量办教育。茅塞顿开,此举是闽北教育界首创,惠及几万电大学子。在那个年代,一个快要退休的老革命,有如此胸怀、魄力和创新求变的清晰思路,并付诸实施,让实践和时间来检验一切,非常人所能做到。恩师于我,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

后来,南平市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经营改革试验,恩师率先响应,对微机室进行招标承包。我精心准备,结果中标,第一个吃螃蟹。恩师于我,有信任之恩,从此改变我一生的奋斗轨迹。

恩师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是传道受业解惑之典范。恩师身为南平电大第一任校长,学校开办初期办学的艰辛,可想而知。恩师除了主持电大全面工作,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创业外,还负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任务繁重。主讲《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文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课时一节也没捺下。恩师上课常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让学生感悟语文激情教学的真谛。从基础知识到写作技巧;从社会责任到独立思考;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学员听得着迷,恩师则不失大家风范。恩师文化底蕴深厚,见多识广,非常关注时事,看问题很有深度。恩师经常爬格子到深夜,特别用功。甚至还千方百计地挤出零星时间,向我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与时俱进,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这些精神使我这个后学者深受感动。

恩师是清苦的,两袖清风干工作,一身正气立乾坤。恩师少年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南安地下儿童团,本来应算离休,因组织关系衔接不畅,按退休办理。恩师从无怨言,还经常开导身边同志:“当年参加革命,只想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奉献。

从未考虑个人要索取些什么,更无论离休、退休”。恩师高风亮节,彰显人格魅力。

恩师退而不休,以副教授职称任福建省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笔耕不辍,钻研第二故乡文化、历史。潜心积淀《闽北文化》,宣传推介闽北。我得知情况后,立即参与恩师大多数书稿的录入、及部分校对工作。看着恩师几十本一笔一画书写工整的手稿,而且多数反复修改抄写不下三、五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望着恩师越来越清瘦的身影,我的心在颤抖。

恩师在世的最后几年,还拖着病体,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把近二十年来日积月累的诗文结集成《绿晚集》、《茫荡风景行》、《绿晚续集》等,再次累倒住院,与死神拥抱。恩师行为感天动地,连马克思都不忍心接收他,第三次死里逃生,只缘恩师深爱着他的第二故乡——南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理工科学生的我,曾与恩师共事多年,潜移默化,深受恩师的影响。加上有恩师的指导与鼓励,喜欢上了文字,坚持在日记本上抄抄写写,把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感悟记录下来。

校长一生,只为三件事;一是教书育人;二是著书立说;三是热心公益。黄公生平,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无私奉献南平教育;桃李遍布闽北城乡。恩师一生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挥余热,命都不顾……用生命践行自己早年对党许下的誓言:“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建国校长对我恩重如山,我却无以为报,惟有铭记在心。向恩师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奉献企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闽北文化》泽后人;公祭无忘告恩师。学生不才,长期受恩师熏陶,时间久了,略通文字,草拟祭文如下,望行家悯我,不吝赐教,予以指导为感,学生千谢万谢。

泪祭恩师

恩师育人,表率楷模;桃李芬芳,遍布闽北。

退而不休,著书立说;三次住院,死神擦肩。

《闽北文化》,武夷朱子;传播文化,热心公益。

黄公功绩,感天动地;重温遗著,泪流满面。

先祭黄公,再祭祖宗;百姓心中,无字丰碑。

一拜黄公,惠及当代;二拜黄公,泽被后人。

三拜黄公,重于泰山;文化传承,黄公永生。

恩师教诲,仿佛就在昨日。一路走来,可谓良师益友。未见校长最后一面,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有时尽,然山无棱,天地合,未敢忘师恩。恩师驾鹤归西天,初闻悌泪满衣裳。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文化是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人死后也许只有文字和思想还能在世上流传,恩师的《闽北文化》专著及其它十几部极具人生睿智感悟的作品也会流传久远。黄公一生,造福闽北父老乡亲。恩师黄建国校长虽死犹生,永远活我们心中。

恩师:学生来迟了!校长:您安息吧!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东方已微微眨白,谨以拙文深切哀悼恩师黄建国校长。

愚生:南铝板带陈枝荣叩祭

附恩师生前美文:

宝珠山看雪

□黄建国茫荡山的宝珠村下雪了。

眼前,雪花飞飞扬扬;脚下,建溪河谷、茫荡山脉夹谷、茂密的森林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静谧得格外凝重、醒目。此时,我想到唐朝诗人祖咏在朝廷考试中,只用四句把题意写完而不肯多添一字的故事,其中,“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令人叫绝,真有未到寒山已觉冷的感觉。

车过演山,路旁,“雪松”、“雪杉”、“雪竹”……气度不凡,从容大度,七弯八绕,肃穆地列着队。雪,越下越大,密密麻麻地飘洒。

车出茂地,往宝珠山方向开去。车窗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知道,这是雪花落脚公路旁那桃树、梨树、杨梅、苦锥、米栗……还有灌木丛的枝梢、叶片上,很是好看。沿途林间空地,铺满积雪,这里面,有米兰、杜鹃、黄枝……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山花。秋天,这里还是一片斑斓绚丽的花海,而此时,它们却几乎全部藏在白雪之下。我不但看到雪景,还闻到雪香,这是视觉与嗅觉和谐的升华。

小车停在宝珠山村头金鸡岩九十九号门口。金鸡岩飘着大朵大朵雪花,地上的新雪,洁白晶莹,一尘不染。伫立金鸡岩,对面自然保护区的茫茫林海,眼下竟是一片茫茫雪原。洁净美丽如处子的胸脯。瞬间,前方泛着幽蓝寒光的雪原景观迅速拉近到我的眼前,那么清晰,又那么纤弱,似乎让我看到久居城市的一种脆弱。踩着金鸡岩小道上的薄雪,饱览宝珠山这雪景风光,领略雪的广袤博大,宁静庄严、纯洁温馨。“奇丽雪景何处觅,堆琼积玉宝珠叠。”宝珠山雪景远距离观、零距离看,都很美。这是细腻的心底的愉悦。宝珠山的雪见证这美的一切,一切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