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变形链球菌: 是致龋率最大的一种细菌,在 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时形态可发生 变异。这种细菌是1924年Clark分 离出来得,属G+球菌。主要导致 窝沟龋。
2017/9/26
24
该菌特征: (A)能在缺氧情况下生长,产生葡萄糖基转移酶,通过 这种酶把葡萄糖转换为高分子的细 胞外多糖(葡聚糖 )。这种糖可以诱发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的邻居反应, 使链球菌易于粘附于牙面,产生乳酸,使局部环境的 PH 值降低至4~5因而可以造成牙齿脱矿。 (B)该菌在口腔内只有定居在硬物表面(假牙也可以) ,新生婴儿牙萌出前,口腔内没有变形连球菌。 (C)该菌耐酸,在PH值为3~4时也能生长繁殖,并且能 在菌斑下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2017/9/26
14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
龋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 明确。目前推崇的为四联因素学说 (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 在病因学研究发展过程中,有过 几种假说,下面作以介绍:
2017/9/26
15
一、公元前7世纪的虫原学说 二、公元前4世纪,龋病发病 的体液学说
2017/9/26
16
三、化学细菌学说: 1889年,Miller提出化学细菌学说(也 称化学寄生学说),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原理:产酸细菌作用于糖(精制碳水化 合物)产生酸,酸使牙齿脱钙,蛋白溶解 酶将残留的有机质溶解,牙齿崩溃形成龋 洞。
2017/9/26 25
(2)放线菌 可使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和少量甲、 乙酸及复合酸。这种菌和菌斑的形成关 系密切,可诱发根部龋和沟裂龋。
2017/9/26
26
(3)乳酸杆菌:
不是主要致病菌。最有利于乳 酸杆菌生长的地方是深的龋洞, 菌斑中极少。
2017/9/26
27
牙菌斑
(1)定义:牙菌斑是一种致密的、不定形、 未钙化的膜状细菌团,是由细菌丝和细菌 间的胶状基质所构成,容易在点、隙、沟 、裂、邻接面及颈部等地方形成。附着后 不易被水冲掉,人工去除后,1~6小时后 又可形成,能够染色(品红、碘甘油等)
2017/9/26
28
(2)基本结构:分三层(在电镜下) 基底层:紧贴牙面,为一层无细胞的均质性结构。 中间层:牙菌斑的主体,球菌成致密的柱状排列, 丝状菌与牙面垂直并相互平行排列呈栅栏 状,丝状菌间球菌和少量杆菌。 表层: 细菌排列不规则,较稀疏,以球菌和短杆 菌为主。另有食物残渣。
临床特征
牙体组织在色、形、质三方面一系列 改变: 颜色:一般有色素沉着,由白垩色发 展到黄褐色或棕褐色。 形态:牙体组织缺损致龋洞形成。 质地:由于硬组织脱矿使质地变软。
2017/9/26
5
颜 色
白垩色
2017/9/26
棕褐色
6
龋洞形成
2017/9/26
7
2017/9/26
8
临床特征
龋病只发生于牙齿暴露于口腔中 的部分(埋伏牙、无萌出的牙不会 发生)。 龋齿向深部发展,可以引起牙髓 病、根尖周病、颌骨骨髓炎,也可 以成为口腔病灶。
八、四联因素论
细菌 食物 宿主 时间
蔗糖等糖类食物
牙和唾液
龋病的形成需要 较长的时间
主要致病菌 是变形链球 菌,其次是 某些乳杆菌 和放线菌属
2017/9/26
20
四联因素论
2017/9/26
2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㈠细菌或菌斑
19世纪中叶就有人进行观察,20世纪50年代 ORLAND进一步肯定。 证据: (1)无菌动物不发生龋 (2)抗菌素喂养降低动物患龋率及减轻其程度 (3)未萌出牙或埋伏牙不产生龋齿 (4)实验室内,口腔细菌能使牙釉质和牙本质 脱矿,形成龋样损害。 (5)从患龋的牙釉质和牙本质中可找到细菌。
2017/9/26 22
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其次为乳酸 杆菌和放线菌。 致龋菌的特性: ① 能够利用可酵解的碳水化合物迅速产酸并 耐酸,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 ② 能够利用饮食中蔗糖合成葡聚糖、果聚糖, 为高粘性多糖,是牙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有 利于细菌间相互粘附及细菌对牙面的附着。
2017/9/26 23
六、糖原学说: 进食糖太多,使牙体组织中糖原增加, 且不易被移走,造成牙齿抵抗力降低,为 龋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七、生物学说(苏联): 生物的外在环境因素通过中枢神经系 统,影响到牙釉质或牙本质的营养代谢, 使牙齿发生局部代谢障碍,给外界的损害 作用创造了条件,龋齿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2017/9/26 19
2017/9/26
17
四、蛋白溶解学说: 早期病变是细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将牙 釉质和牙本质小管壁的蛋白破环,然后出 现无机盐脱矿,最后硬组织缺损形成龋洞。 五、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无机盐脱矿,有机质分解同时进行,形 成螯合物,不一定只在酸性条件下才出现 破环,碱性时也可以。
2017/9/26 18
2017/9/26
3
特征
1.龋病的发病率高、分布面广,是继心脏病、 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病、多发病。 2. 龋齿又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代医学已有 治疗龋病的记载。《内经》中提到用针灸 治龋。《口齿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 我国最早的口腔医学专著。 3.细菌感染性 4.慢性破坏性
2017/9/26 4
2017/9/26
12
流行病学指数
患病率:表示病变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内,某病的 新发病的频率。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龋失补牙数(DMFT) 龋失补牙面数(DMFS)

2017/9/26
13
流行特点
性别差:女性高于男性。 地区差: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与 生活条和饮食习惯、水源有关) 民族差: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年龄差:年龄因素在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 7 岁为发病的一个高峰,25岁平稳, 中年以后增高(邻面龋、颈部龋)
第二章 龋病
第二章 龋病
本章主要内容:
龋病的定义 临床特征 危害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
2017/9/26 2
第一节

概述
龋病的定义 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基本的病理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 物分解。
2017/9/26
9
危 害
影响咬合及咀嚼功能。 影响美观和发音。 影响消化功能,影响生长发育使身 体素质下降。 形成病灶,致其他疾病。 Eg:颌骨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 风心病等
2017/9/26
10
2017/9/26
11
流行病学

龋病发生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整个世界龋病发病呈波浪式 经济落后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