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器装备
军队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军队现代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举措,使军队保持与时俱进,适应当代战争的需求和挑战。
军队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装备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的核心是军事装备现代化。
这包括更新、升级和引入新的武器装备、通信设备、情报侦察和监视系统等。
现代化的装备能够提高作战能力,使军队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战争环境中具备优势。
2. 军事组织结构优化:现代化的军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战争的要求。
这包括优化指挥系统、改进军事训练体系、建立高效的作战指挥和控制系统等。
3. 军事人员素质提升:军队现代化需要提高军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包括完善选拔机制、加强专业教育培训、提升士官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指挥员和技术人才等。
4. 军事理论创新:现代化军队需要不断创新军事理论,适应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的变化。
这包括研究和应用新的作战理念、战术方法和战略思维,探索未来战争的规律和应对策略。
5. 军事科研与技术创新:军事科研和技术创新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
保障。
这包括加强军事科研机构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培育创新人才,以推动科技创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6. 军事文化建设: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军事文化,培养军人的忠诚、纪律、荣誉感和使命感。
这包括弘扬军事英雄精神、重视军事历史传统、加强军事宣传教育等。
军队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不仅涉及装备和技术的更新,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完善,以提升军队的整体实力和作战效能。
武器装备RMS要求确定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器装备RMS要求确定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武器装备RMS要求确定的一般程序现代武器装备RMS要求确定的一般程序是从顶层到底层(自上而下),从总体、宏观到具体、详细,而且随着装备研制的进展,不断明确要求和细化要求。
不同的产品层次应规定对应的参数和指标(见表1)。
在里程碑0的任务需求说明(MNS)中规定的RMS要求,通常是客观的、总体要求或者选用顶层的某些定性要求,如ATF在任务需求说明(MNS)中只提出“能在简陋机场及受损跑道上起飞着陆,而且仅需少量保障”;在里程碑Ⅰ的使用要求文件(ORDI)中则提出了较明确的定量RMS初步要求,如飞机不能执行任务率(NMCR)、任务中断率(BR)、修复率(FR)、出动架次率(SGR)及再次出动准备时间(TAT)等的指标;在里程碑Ⅱ的使用要求文件(ORDⅡ)中,则提出更明确的RMS要求,如F-22战斗机提出了MTBM、BR、MAH/FH、FR、MCR、SGR、TAT、MM/AC、TN、ERT和O&SC等11种参数和指标。
接着,进一步分解或分配到各系统,如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各分系统,如雷达分系统;各种设备/组件,如发射机;直到零部件,如微处理器。
表1 装备系统RMS要求确定和分解示例2.RMS要求确定的原则及依据为了合理确定现代武器装备RMS要求,在确定RMS要求时除了考虑相似产品的使用数据和经验教训外,还应明确如下各种因素:a.分阶段规定RMS要求为了有效控制装备研制的费用及进度风险,确保达到最终规定的目标值,一般情况下至少应规定一个门限值和一个目标值,在规定目标值不现实时则应规定门限值,必要时只规定目标值,而没有规定门限值,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规定若干个门限值。
例如,F/A-18战斗机的MFHBF均规定了目标值与门限值,MMH/FH只规定门限值没有规定目标值,而A0只规定了目标值没有规定门限值。
但F/A-18为了剌激承包商的积极性,对MFHBF和MMH/FH规定了若干保证值(相当于获得奖金的门限值),达到保障要求,订购方向承制方提供一笔奖金。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
21世纪军用直升机发展概况直升机是指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武器。
直升机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前飞、后飞、侧飞;能在野外场地垂直起飞和着陆,不需要专门的机场和跑道,能贴近地面飞行和长时间悬停,超越障碍,或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活动;能吊运体积大的武器装备,不受本身容积的限制。
因此,尽管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直升机存在航程短、速度小、震动和噪声大等缺点,但却因其独有的特性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军事的重要装备。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就开始使用直升机执行战术任务。
到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直升机,其在丛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获得了“战场出租车”的称谓。
在民用领域,直升机的用途更为广泛。
无论医疗救护、抢险救灾、农牧监测、地质勘探,还是重型设备吊装、交通指挥、治安巡逻,到处都能看到直升机的身影。
5.12地震,受灾面积相当于半个英国或一个韩国,因地处高原断裂带,灾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异常复杂,直升机的作用在救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直升机的分类⑴军用直升机自其所负担的任务,通常可分为武装直升机、战斗保障直升机和辅助用途直升机三大类。
武装直升机也称作战直升机或攻击直升机。
具体包括:①火力支援直升机。
该类直升机通常装备有机枪、航炮、火箭弹、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系统,装们以机载火力攻击敌方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对地火力支援,袭击地面的点、面目标,压制敌方的活力和活动目标。
②反潜直升机。
主要装备有反潜设备(如声纳)和反潜武器(如深水炸弹、反潜火箭等),可深测和攻击对方的潜艇,有的还加装有反舰导弹,可有效地遂行反舰作战任务。
③空战直升机:通常装备有空对空导弹和航炮,所以与敌方直升机进行空中格斗,或拦截敌方低速的攻击机,保护己方地面部队的上空安全,使其免受敌方武装直升机的攻击。
④运输直升机。
主要运送作战人员、作战物资等,按其起飞重量又可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种。
⑤战斗保障直升机,是指主要遂行战场侦察、通信、炮兵校射、机动布雷和野战加油等任务的直升机。
21世纪当前武器装备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当前武器装备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录编者按 (1)1.模块化 (1)2.智能化 (2)3.数据化 (4)4. 无人化 (5)编者按现代战争强度大、节奏快,武器装备战损率高,作战物资损耗巨大,对战时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加紧研制装备综合保障系统,为部队持续作战提供可靠保障。
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必须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装备保障能力。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数字李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装备保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装备保隙系统将实行模块化编组,向智能化、数据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1.模块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样式多,战场空间大,装备保隙任务艰巨。
装备保障必然打破军兵种和战区的界限,根据保隙任务的需要,通过临时改变所辖分队的数量、种类和比例,建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保障能力的装备保障实体。
模块化是实现保障装备多功能化的重要途径。
装备保障模块是具有某种独立确定的装备保障功能、结构和标准化接口,可以按照任务需求组合成多种装备保障力量系统的标准化的装备保障单元。
为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益,在装备保障人员专业分工和保障装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装备保障力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实行标准化人员和装备配备、规范化训练,并按任务需求将模块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多样的装备保障力量系统,在装备保障力量总员额不增加的情况下,对作战部队实施灵活、随机的装备保障。
为适应高机动部队实施分散打击的作战模式,提高战时装备保障能力,未来装备保障力量的编制由按专业编组变为按功能编组,即把供、修、运等专业装备保隙力量和防卫力量混合编组,分成若干个装备保障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指挥、保障和防卫等功能。
同时,所有装备保障模块都将是战场上可随意调用替换的标准化“预制件”,规模小、功能全、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并能够按照任务需要进行灵活重组,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力量的反应速度和保障效率。
模块化、多功能化的编制结构,具有灵活性、多能性、机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按照任务需要,灵活组装所需装备保障力量。
现代兵器集锦图片加介绍(少数几个)
现代兵器集锦
1、现代舰船10B
资料:水下战斗舰艇按其装备武器
不同,分为火炮潜艇、鱼水雷潜艇
和导弹潜艇,火炮潜艇为早期潜
艇,装备有火炮,用于防空;鱼水
雷潜艇装备有鱼雷和水雷武器,现
代的常规动力潜艇通常是鱼水雷
潜艇;导弹潜艇装备有导弹武器,
按其执行任务不同,分为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战略导弹潜艇装备有弹道式战略导弹,攻击潜艇装备有飞航式对舰导弹。
2、战斗机
资料: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
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
歼击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广泛
称为驱逐机。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
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
权。
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
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
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
一种意义上的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
纳。
索尔尼爱L型飞机。
歼击机具
有火力强、速度快、机动性好等特
点,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
3、坦克
资料:坦克是一种能用履带行走的装
甲战斗车辆,它集火力、保护性和机
动性于一身,主要用于和敌人的坦克
和战斗车辆作战。
坦克在战场上,尤
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
头。
二战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坦克同
样也是陆战的主角,被称为“陆战之
王”。
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
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2007年7月第9卷第4期国际论坛Internationa1ForumIu1.,2007VO1.9NO.4国别与地区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王海滨[摘要]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一直高度重视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并为其提供了多方有力保障.至2006年,作为俄军2020年前武器装备基础的新型武器已基本研制出来并有一部分已经列装,俄军将从2007年开始进入大规模换装的关键时期.在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俄罗斯以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战斗性能为中心,优先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未来战争进程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武器装备,同时兼顾常规武器装备的均衡发展.[关键词]俄罗斯;武器装备;现代化[中图分类号]E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55(2007)04-0063—68俄罗斯一直将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作为其维持世界大国地位,实现强国梦想的根本保障和主要标志.普京执政后,特别是随着2003年俄军大规模重组的基本完成,俄罗斯开始将军事建设的重心逐步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方向倾斜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使俄军在俄联邦独立后开始真正进入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俄罗斯武器装备现代化主要方面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其原因,并对其前景加以评估.一,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主要方面叶利钦时期,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几乎停滞.普京执政后,为推进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俄罗斯于2001和2006年先后颁布两部纲领性文件——((2001~2010年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和《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纲要》,还出台了《俄联邦2006 2015年航天纲要》等指导具体领域建设的多部专项计划.此外,2003年制定的《俄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等关于总体军事建设的文件也就武器装备现代化问题做出了明确指示.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大力支持下,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至2006年,作为俄军2020年前武器装备基础的新型武器已基本研制出来,并已经制定和正在落实用这些新式武器对军队进行换装的具体计划.在《2007~ 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纲要》框架内,俄罗斯将在2015 年前更新约45%的现有装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主要方面是:首先,优先发展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武器装备.为确保可靠的战略遏制能力和指挥作战能力,俄罗斯在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优先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未来战争进程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武器装备.具体包括:其一,建立全新的,以智力优势为基础的战略核武器系统,在"非对称"基础上保持与美国的核战略平衡.在此方针指导下,俄罗斯将具有突破导弹防御系统能力的新一代战略核武器作为核力量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将陆基"白杨一M"和海基"布拉瓦一30"作为未来核三位一体的基础.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核力量的现代化装备水平至2015年将达70%,其中战略导弹潜艇和战略火箭兵发射装置的现代化水平将达80%.至2006年11月,俄战略火箭兵已装备了40多套井基式和3套机动式"白杨一M"导弹;俄军还将在2015年前采购50多套机动式"白杨一M"导弹并使数十套井基式发射装备进入战斗值班;2015年后,"白杨一M"导弹将成为俄战略火箭兵的主要装备.在海军战略力量方面,955"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和"布拉瓦一30"导弹将成为未来海基战略力量的基石,在《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纲要》框架内,俄军将至少获得8艘955型战略潜艇;此外,俄军还对941"台风"级和Ⅳ级核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潜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在空军战略力量方面,俄军将重点放在装备现代化的图一160上,并对原有的图一160和图一95MC轰炸机进行改造,计划在2007~2015 年问向空军提供5()架图一16()和图一95MC轰炸机." 其二,高度重视国家空天防御系统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列装,积极铸造战略防御盾牌.俄罗斯2003年制定的《俄罗斯空天防御体系建设构想和基本原则》和2006年4月通过的《空天防御体系2016年之前及其后续发展构想》详细规划了国家空天防御系统的建设蓝图.俄国家空天防御系统是集"防空,反导和太空防御"于一身的一体化综合防御体系,是俄战略防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遏制的关键手段之一,包括导弹太空防御系统——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宇宙空问监督系统和反导弹防御系统,国土及部队防空系统,指挥和其他保障系统等.在空天防御系统武器装备的建设上,俄罗斯在对该系统所有组件进行技术整合以努力使其一体化的同时,积极完善和提高各分系统的质量和性能,使其符合空天防御系统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俄罗斯重点更新并重新部署了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的地面雷达系统.在西北方向,位于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市(Bap~HOBHqH)附近的"伏尔加"雷达站2(}03 年1()月投人使用,位于列宁格勒州列赫图西(,J-[exTycn)的"沃罗涅日"雷达站2006年12月进人试验性战斗值班(它是新一代雷达站——高度工厂预制化雷达站),这弥补了俄西北方向的防空预警缺口;在南方,俄在阿尔马维尔(ApMaBnp)郊外建一座类似"沃罗涅日"的分米波段雷达站,投人使用后俄军将不必依赖部署在国外的雷达站;在远东地区,俄建成了9座新式"竖琴一T"雷达站.盯在空问监督系统方面,俄军2002年启用了位于塔吉克斯坦的"天窗"观测站,大大提高了太空监视能力.在防空系统方面,俄军已开始重点列装0-400防空系统,正在研制C-500防空系统和升级改造C一300及其他防空系统,并计划使C-40() 与A-135成为建立"空天防御系统"的可靠基础.另外,俄军还在积极发展新一代预警卫星,侦察卫星,反导弹系统以及相关的通信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其三,加强军事航天系统建设,夺取未来战争制高点.《2010年前俄联邦航天活动的政策基础》和《俄联邦2006~2015年航天纲要》等规划了军事航天系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俄罗斯除对军事航天系统的地面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和升级外,还在努力延长所有在轨航天设备的使用期限并着手其更新换代工作.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方面,至2006年12月25日,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已有17颗在轨卫星,俄计划使该系统从2007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作用,并在2009年成为全球系统;:在军事通信卫星方面,俄将装备先进的"子午线"通信卫星;在运载火箭方面,俄正对"质子一M","联盟一2"和"轰鸣"火箭进行飞行试验,并积极研制"安卡拉"系列火箭.俄计划2015年前将73颗新一代卫星送人轨道,其中多数将用于军事或双重目的.,其四,建立"武装力量统一信息空间",加快通信与指挥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根据《俄联邦武装力量通信系统向数字化传输与交换过渡构想》和《俄联邦武装力量指挥系统发展构想》等计划,俄军将在2015年前建成新一代数字指挥和通信系统.目前俄军正在分阶段完成下列任务:建立武装力量统一的自动化数字通信系统的一期数字通信网;用各种现代化系统装备野战通信部队;在综合采用现代化数字远程通信设备和一体化服务的线路网技术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二期通信网.第二,稳步推进常规武器装备现代化.为使常规力量胜任现实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还注重常规武器装备的均衡发展. 陆军将平衡和系统发展武器装备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陆军武器装备研制的优先方向是高精确武器复合体,军队及武器指挥自动化系统,通讯,侦察和电子斗争系统,部队防空武器装备和各种用途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有关计划指导下,俄军近年来列装了T-90坦克,BTP-80A运兵车,BM)2-3伞兵战车,"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菊花"一c反坦克导弹等多种武器;研制出T-95坦克,BTP-90运兵车和BM~-4伞兵战车等新装备;对丁_72坦克,T-80坦克和多种火炮等进行改造升级;研制并列装多种新型战术侦察及指挥系统.俄军计划2007—2015年间换装40个坦克营,97个摩步营和50个空降营,用最新的"伊斯坎德尔一M"导弹装备5个旅并购买10万多辆汽车."海军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是:2015年前,维持当前海军战斗和武器装备准备程度,建立足够的科学技术储备;2016~2030年,展开大规模的海军建设.2015年前,俄罗斯在非战略潜艇方面主要生产和列装677型"拉达"级柴电潜艇及885型多用途核潜艇,水面舰船则重点发展近海,远海舰只.2001~2006年,海军列装了"猎豹"号多用途核潜艇,"鞑靼斯坦"号护卫舰及5艘保障船;2007~2015年,将列装31艘各类舰只,如其中"圣彼得堡"号柴电潜艇,"北德文斯克"号多用途《国际论.~-))2007年第4期核潜艇等将很快列装.在空军现代化方面,除防空系统外,俄罗斯正在推进所有机型的现代化,重点研制第五代战机,该机有重型歼击机和轻型歼击机两种型号.俄军已对现有的苏一24,苏一25,苏一27,米格一29,米格一31战机,伊尔一76运输机,A-50远程雷达搜索/制导飞机等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新机列装上,除近年来已经装备的苏一27CM,米一24FIH等外,俄军还将大量列装苏一34,米一28H,雅克一130和伊尔一112等,…并计划在2020年前更新所有机型的飞机.另外,俄罗斯还在积极发展等离子武器和激光武器等各类新概念武器.二,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推动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致力于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而俄罗斯则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并试图成为其中强有力的一极,为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美国和北约采取削弱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战略方针.在此国际形势下,俄罗斯认为,为保障国家振兴和维护世界大国地位,有效应对外部的军事威胁与挑战,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当前,俄罗斯积极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振兴俄罗斯,维护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需要.在叶利钦总统执政的9()年代,俄罗斯将建立和巩固西方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国家振兴的主要途径.1993年9月北约东扩意图的明朗以及随后相关计划的实施,使俄罗斯认清了西方国家"遏俄","弱俄" 的真实政策方针,俄开始突出强调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和建立多极世界的战略目标,并"重新"强调和重视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和振兴中的保障作用.然而,90年代的危机使国家振兴目标完全落空,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包括军事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俄在近200~300 年的历史上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是三流国家的危险.为扭转这种颓势,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围绕着"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发展经济,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这三个"强国战略"的轴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为使国家的振兴和世界大国地位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普京执政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普京明确将使俄罗斯在军事上成为"一个有着精良装备的机动的武装力量强国"列为国家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还将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消除贫困和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列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三大战略任务.在以上战略思想指导下,俄罗斯近年来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将重点放在了改进军队结构,武器装备现代化等方面.其次,应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围堵与压力.在"遏俄,弱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美国和北约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损于俄罗斯军事安全的举措:(1)美国研制和部署国家反导系统,以图削弱俄罗斯的核遏制潜力并取得对俄的核战略优势.为追求全面军事优势,美国于2002年正式退出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积极构筑以俄罗斯为主要防范目标的导弹防御网.在西方,美国计划2011年前后完成在欧洲大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工作.美国现已完成对英国北部一座雷达站的现代化改造,并正在对格陵兰岛上的一座雷达站进行改造,还将在南高加索地区建设反导雷达站;而对俄罗斯威胁最大的是,美国计划近期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导弹和早期预警雷达,以使其反导系统尽可能靠近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在东方,美国已在本土的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分别部署了14套和2套反导系统,并计划2007年将其各增加到21套和4套,阿拉斯加的反导系统到2011年将达到40套;美国已将最大的浮动雷达站从夏威夷群岛调往阿留申群岛的埃达克岛,即直接靠近俄勘察加半岛的地方;日本的反导系统也将成为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一部分.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美国反导防御的构想是,在弹头尚未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加速阶段摧毁敌方的洲际弹道导弹","在这种情况下,弹头速度超快和机动性超高的优势就毫无意义了".∞俄罗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强调,美国在中东欧国家实施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将会改变现有的美俄战略平衡,迫使俄罗斯修正其军事战略".实际上,俄罗斯一直高度关切美国建立国家反导系统的动向,并将大力发展具有突破导弹防御系统能力的新一代核武器作为回应的主要措施.然而,美国在靠近俄边境的中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却是俄罗斯始料不及的,并给俄陆基井式战略导弹带来重大威胁.因此,俄罗斯不得不在大力发展海基战略武器的同时,还将重点放在地面机动式"白杨一M"导弹的列装上,并考虑重新部署陆基井式战略导弹等加以应对.(2)美国和北约运用传统的地缘政治手段遏阻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美国不仅积极推动北约东扩,还向俄罗斯方向推进其军事力量,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已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批准了美国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的协议;在中亚地区,美国借阿富汗反恐战争之机,在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地派驻了军事力量;在东亚地区,美国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并不断优化在东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实际上,美国已经沿着俄罗斯的西部和南部边界建立了波罗的海一黑海的战略屏障.而且,这一屏障将延伸到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遥相呼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对独联体奉行的分裂和渗透政策也是美国对俄进行地缘遏制的重要一环.另外,北约在成员国的数量和战略职能上的双重扩张也使俄罗斯的军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北约1999年和2004年的两轮东扩使俄罗斯失去了上千公里的战略缓冲地带,其欧洲部分领土呈被半包围态势.此外,北约1999年通过的《北大西洋联盟战略概念》标志着北约正从一个防御性组织变为一个可在防区外采取行动的进攻性军事集团.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围堵与压力,使俄罗斯在军事准备上不得不大力推进包括武器装备现代化在内的国防建设,以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第三,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20世纪8(),9()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种高新技术推动下,一场军事领域的全新变革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力推进全面军事"转型"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使自己走在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前沿.英,法,德,日等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积极推进自身的新军事变革.相比之下,由于90年代的严重危机,俄罗斯在新一轮军事竞赛中处于落后,被动的地位.2()世纪90年代年至21世纪初期的几场地区和局部战争使俄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威胁.2000年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指出,俄在军事领域受到的一个重要威胁是"某些主要大国不断扩大其技术工艺差距并增加其制造新一代武器装备的能力,这为新一阶段的军备竞赛和根本改变军事行动的方法和样式创造了先决条件".俄学者赫鲁斯塔列夫在对美国各种新军事学说和武器装备进行分析后强调:"在21世纪初期,借助先进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美国(也许,不仅此一国)将会出现最新样式的武器,原有的手段将不可能与其对抗."为此,俄罗斯必须顺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积极研制和列装新一代武器装备,以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第四,扭转军队武器装备过于老化的严重态势.叶利钦时期,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危机等原因,俄罗斯在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方面非常失败,"从1996年到2000年没有打造一艘军舰,总共装备了40种型号的武器."j90年代的危机使俄军目前的武器装备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战略火箭兵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的导弹超过80%都已过了使用期,.j82%的军事在轨卫星正在超期服役,空军飞机的磨损度超过57%并有近90%的战斗机和直升机需要依靠延长使用寿命继续服役.2003年出台的《俄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指出:"定性分析表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比重只有20%一3()%,而在世界现代军队中,这一指标超过70%."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俄军的战斗潜力,并使俄罗斯的军事安全缺乏可靠的物质保障.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前景俄军2015年前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各项计划能否如期实现,取决于政治,经济和科技等一系列因素.从宏观方面来看,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俄罗斯中央权力的巩固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等因素对于俄军现代化建设都是有利的;而从直接决定因素来看,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未来进程将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和挑战,但总体而言,俄罗斯如期实现中期前景的各项计划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首先,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未来计划将能够得到可靠的资金支持.普京任总统以来,由于俄罗斯在拟定军事计划或预算时较为全面地考虑到了国家的经济能力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同时这些计划和预算更是得益于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和国家设立的稳定基金,因此,俄罗斯近几年的军事计划和军事预算完全得到了计划框架内的足额拨款,甚至是额外补充.从2001至2006年,用于装备现代化的国防订货资金分别为529亿,800亿,1128亿,1466亿,1883亿和2370亿卢布左右.踟在普京2006年1()月批准的《2007~2015年国家武器纲要》框架内,俄罗斯将拨款近5万亿卢布,其中约80%的资金将用于购买现代武器装备或对原有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事实上,俄罗斯是在客观分析国家经济现状和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拟定这一计划的,正是基于对自身的经济实力的认识,俄罗斯才将((2007~2015年国家武器纲要》框架内的换装目标确定为45%并排定武器装备建设的先后次序.考虑到该计划的开放性,从2006年开始的三年期预算制度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态势等情况,俄军2015年前武器装备《国际论~}2007年第4期现代化计划的财政拨款还是较有保障的.其次,俄罗斯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防工业综合体走出困境.国防工业综合体作为武器装备的主要研制者和提供者,它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工生产的严重萎缩和军工改革的诸多问题,致使国防工业综合体产生了不容乐观的现状.一是国防工业综合体技术设备老化严重.由于投资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工生产设备很少得到更新,至2005年,国防工业主要设备的磨损率达80%,约85%的技术设备使用年龄超过10年,60%的设备超过了20年...二是国防工业亏损严重,许多企业面临破产,例如,2004年有40%的国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超过10%的企业濒临破产或进入破产程序.∞"三是人力资源状况恶化.90年代的生产萎缩和效益欠佳等因素,使国防工业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且由于很少招募新人,因此国防工业人员的平均年龄老化问题也较为突出.为使国防工业走出困境,俄罗斯2001年以来制定了《俄联邦国防工业综合体2010年前及其远景发展的政策基础》和(2002~2006年)国防工业综合体改革与发展联邦专项计划》等文件并加以落实,实施了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合并军工企业,增加国防订货和武器出口等多项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国防工业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1)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防工业生产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从2000至2005年, 生产军品的国防企业的工作负荷增加近40%;0(2)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国防工业改革及发展的法令和计划,它们在保障国家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单位, 吸收投资,组建大型联合企业,提高国家管理能力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在国防工业改革中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将科研所,设计局和企业联合成为系统化的整体结构.到2006年,俄罗斯已经建立了11家大型一体化单位,㈣它们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保存了很高的科技潜力.从总体上来说,俄罗斯国防工业目前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俄罗斯近年来新式武器装备的不断问世,特别是作为俄军2020年前新一代装备基础的新式武器的研制工作在2006年的完成,充分说明了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现有能力是不容低估的.为彻底扭转国防工业的消极态势并保障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俄军事工业委员会2006年批准了《2007~2010年以及2015年前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联邦专项计划》,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纲要》的实施,计划拨款4092亿卢布.同年12月,俄政府还批准了《2007~2011年国家技术工艺基础联邦专项计划》,旨在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
现 代 武 器 装 备 概 论 论 文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论文车辆与能源学院车辆工程#班###############中国的军用反卫星21世纪军用卫星发展概况军用卫星: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是发射时间最早、发射数量最多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
军用卫星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国家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现代信息战的军事力量倍增器。
军事卫星按用途的不同分为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测地卫星、预警卫星、截击卫星和核爆炸探测卫星等。
军用卫星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卫星组成一体化天基信息网,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传输能力和融合能力,增强生存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工作寿命。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1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军用卫星都有所改进,各国的军用卫星发展概况也各不相同。
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最迅速,成就也比较大。
据调查称,在太空现有的175颗军用卫星中,美国卫星为115颗,俄罗斯38颗,中国12颗。
美国军事卫星的发展概况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航天能力,在其侦察卫星发展缓慢的同时,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正在进行大幅改进或换代。
侦察卫星进展缓慢 美国侦察卫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下一代侦察卫星因多次变更计划而研制进展缓慢。
不过,2009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已批准一项名为“2+2”的尖端照相侦察卫星开发计划。
依照这一 计划,美国政府将在今后 10 年内投入大约 100 亿美元,研发、制造并发射 2 颗光学成像侦察卫 星和 2 颗高分辨率商业卫星,以替代现役卫星,防止美国对全球的监控出现“盲点” 。
据美国空间新闻网站 2009 年 10 月 20 日透露,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的新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孔径将达2.4 米,运行高度为600 千米,分变率为15 厘米。
美国将用“天基红外系统”替代现役的“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因为“国防支援计划”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为战略导弹的预警而设计的,因而轨道单一、探测手段单一、数据处理手段单一,对战术导弹的预警力不从心。
现代十大顶级武器资料
第一名8兆焦电磁轨道炮8兆焦电磁轨道炮开发商:美国海军武器简介:它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先进武器,但这其实只是美国海军寻求8兆焦电磁轨道炮的第一步。
这种轨道炮能将弹丸以接近8马赫(相当于音速的8倍)的速度抛射出去。
电磁轨道炮不使用爆炸能量,相反,它能创造出电磁场,电磁场目前能产生8兆焦的力,到2017年,它的力量将达到令人畏惧的时速5000英里。
你只要用一种近海武器就能覆盖整个战场的范围。
这些武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需要弹头。
性能独特之处:一组巨型电容器的高电压能产生电磁能量,将电能送入预应力钢栓的上下轨道内,产生的电荷具有可到达令人难以想象速度的动能。
战争需要它的理由:美国海军新型电磁轨道炮无需像原子弹一样发射致命弹药,但结束战争的速度可能更快。
它还无需投入更多的资源就能保护地面上更多的士兵,因为它覆盖的陆地区域非常广大。
服役情况:美国海军将开始测试一种产品原型,这种原型的速度是目前8兆焦电磁轨道炮的4倍。
海军计划到2020年前装备安装有电磁轨道炮的新一代电动船。
第二名 SWORDS武装机器人SWORDS武装机器人开发商:美国福斯特-米勒“魔爪”机器人技术开发公司武器简介:想象一下终日不吃不睡,随时待命准备出发的士兵们,敌人甚至不敢看他们一眼,只能跪地求饶。
这就是SWORDS,世界上第一个武装机器人,《时代》杂志评价它是,“21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可以装备从激光枪到枪榴弹发射器在内的一切武器,严重违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
”性能独特之处:这个3英尺高、100磅重的机器人能爬楼梯,进入100英尺深的水下,在暴风雨、沙漠和岩石等地形中也不会迷路,前进速度与士兵跑起步来差不多。
它拥有红外线装置,能在黑暗中看见目标,它的两台可变焦距摄像机十分先进,甚至能看到名片上的名字,从1000英尺以外就能观测敌人的武器是否准备开火。
SWORDS由设在相当于15个足球场直径那么远的电脑遥控中心操作。
战争需要它的理由:即使它还没有足够的聪明,无法完全取代战场上士兵的作用,但由于它是遥控操作,SWORDS能执行对人类而言过于危险的任务,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进行操作。
现代兵器概论
现代兵器鉴赏观后感班级:计辅专101 姓名:刘俊时间:2011-12-14 不知不觉中,总时长十六周的生动的兵器概论课即将结束,带着些许依依不舍,回味着这几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
当我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对军事装备的好奇,抑或是对军国大事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关心,我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总爱看一些军事杂志,军事报纸。
后来长大了一点,知道关心实事新闻了,但最关心的总是军事方面的消息:我会经常购买一些诸如《兵器知识》、《舰载武器》、《世界军事》、《环球时报》之类的杂志报纸,疯狂地攫取军事方面的消息。
上了大学,选修课选择了兵器概论课可以说得偿所愿。
课堂上主要较少了轻武器、重武器、弹药、战机、坦克、舰艇、航母等近代兵器。
教学中看到一些军事视频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巨大兴趣。
说道兵器就要谈到战争,武器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如同其它社会活动一样,服务于战争的工具--武器装备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说生产工具代表了生产力的水平,则武器装备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斗力的水准。
从其作用来看,武器装备大致可分为进攻型、防御型和辅助型。
进攻型武器利用各种运载工具--发射器(如枪械和火炮等)、火箭和飞行器(飞机)等,将杀伤弹体投放到预定目标,弹体则利用其动能、热能、化学能、核能或电子干扰信号,以对敌方人员进行杀伤、破坏敌方军事或民用设施或阻扰敌方的军事活动等;防御型武器则至力于隐蔽已方的目标和行动、防护已方的人员或设施免遭敌方武器杀伤;辅助型武器包括机动型武器、侦察性武器、防护性武器设施及保障供给性武器等。
军事指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根据作战任务的具体特点,合理地组合和配备各种武器装备,以求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保存自己。
从武器装备的发展来看,逐步向合成型的方向发展。
如自行火炮、航空母舰、隐型战斗轰炸机等,即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又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同时其防御能力亦是十分强大的。
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状及建议
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状及建议发布时间:2023-03-06T06:23:14.91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10月作者:邱亮[导读] 当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而武器装备体系是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的基础和前提邱亮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当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而武器装备体系是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未来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将是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研发,才能最大限度提升信息化联合作战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制胜机理一、信息化武器装备在联合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下的制胜机理自古至今,任何交战过程的本质无非是敌对双方若干个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不断循环往复、相互联系和对抗作用的运行过程。
而战争的双方都是要尽力的去压缩己方的OODA周期,拉长和破坏敌方的OODA周期,最终使敌方屈服和失败。
现代战争更是如此,除去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制胜的主导因素,全域联合成为制胜的基本形式,体系支撑、精确释能、结构破坏、以快吃慢成为制胜的基本途径。
体系对抗、装备支撑、发现即摧毁等就是极大地缩减了我方OODA周期,破坏敌方OODA 周期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信息化联合作战的新的特点。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基础性作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作用是基础性的,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六队担纲的猎杀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
表面上看,执行此次行动的只有24人,但实质上参与此次行动的还有第160特种航空特种团RQ-170隐身无人侦察机以及改进型“黑鹰”隐身直升机。
其中,RQ-170装备了卫星通讯数据链和多种先进传感器,而“黑鹰”则使海豹突击队悄悄摸进目标成为可能。
而整个前线的情况,都可以实时传输到美国本土的指挥部,高层能够及时调整方案或进行增援。
基于“作战链”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基于“作战链”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冯奋强 崔秋祥 刘 莹 内容提要:“作战链”理论是通过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四个环节的循环,达成先敌发现、先敌判断、先敌决策、先敌行动的作战指导理论。
基于“作战链”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强调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武器装备作战运用为目标取向,运用系统集成方法进行顶层设计,使不同功能的武器装备耦合为符合“作战链”运行机理的作战体系。
关键词:国防科研 武器装备 作战链 中图分类号:E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84(2019)02-0021-06 作者:冯奋强,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专业技术大校;崔秋祥,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少校;刘莹,95997部队,讲师,空军少校基于“作战链”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将不同功能的武器装备按作战要素和流程耦合成有机整体,是发展武器装备的科学方法。
基于“作战链”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体现了按作战运用需求发展武器装备、编组武器装备的必然要求。
应遵循体系运行机理,致力于力量融合、资源整合、效能聚合,突出体系作战能力生成。
一、“作战链”理论的基本内涵“作战链”理论,由美军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又称“OODA”作战循环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作战行动都是以“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四个环节为基础的循环,作战制胜的关键在于达成先敌发现、先敌判断、先敌决策、先敌行动和先敌再循环。
该理论既适用于战术行动的组织实施,也对战役行动筹划和战略运筹具有指导性,甚至可作为组织生存的一般规律。
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美军还衍生出“快速作战”“战略瘫痪”“网络中心战”等理论。
(一)基本要素“作战链”中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衔接。
作战指挥人员应促使这四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
观察,是作战循环的逻辑起点,主要运用侦察预警系统进行情报收集。
你所不知道的现代武器-第六章
第六章步枪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
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能力。
古语中英语的rifle和中文“步枪”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有膛线枪械”,后者是指由“步卒所用的火铳”。
步兵所使用,要以肩托着来发射的,有膛线的中型枪械。
原始有膛线枪械出现于十六世纪意大利,把起源于中国发明的突火枪和火铳等无膛线枪械改良而来,经过火绳枪、燧发枪的演变,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步枪。
而无膛线枪械后来发展成霰弹枪。
实际上,步枪之起源,最早的记载是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
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即火绳枪。
到16世纪,由于点火装置的改进发展,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
从16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步枪都是前装枪,使用起来费时费事,极为麻烦。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
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明显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
但德尔文步枪仍是从枪口中装弹的前装式枪。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德莱赛击针后装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
这种枪的弹药即开始从枪管的后端装入并用击针发火,因此比以前的枪射速快4~5倍。
但步枪的口径仍保持在15~18mm之间。
到60年代,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mm。
19世纪80年代,由于无烟火药在枪弹上的应用,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步枪的口径大多减小,一般为6.5~8mm,弹头的初速和密度也有提高和增加。
因此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
德国的毛瑟步枪是当时的代表之作。
19世纪末,步枪自动装填的研究即已开始。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摘要】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军事领域的重要趋势,其在导弹系统、飞机系统、坦克系统、舰船系统和无人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
通过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生存能力。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国防实力,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
现代军事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武器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导弹系统、飞机系统、坦克系统、舰船系统、无人系统、国防实力、军事现代化。
1. 引言1.1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军事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出现使得武器系统在性能、效率和使用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精准度和可靠性,还增强了其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需求的不断增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导弹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升级,使得导弹能够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并实现精确打击。
在飞机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飞机的操控更为灵活,作战性能更强大。
而在坦克系统和舰船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其机动性和反应速度都得到了提升。
无人系统的发展也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使得无人系统在侦察、攻击等任务中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武器装备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将会持续深化和拓展,为提升国防实力和保卫国家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在未来军事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未来的军事现代化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成为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推动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发展。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导弹系统中的应用在导弹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武器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导弹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目标攻击和飞行控制。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
它通过网络化、智能化 ,精确化、多功能化和 隐蔽化等特点,增强了 作战能力
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武 器装备相结合,以实现 更加精确、快速,灵活 和有效的作战能力
含义
含义
含义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高军队作 战效能的装备系统
它融合了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技术,具备数据采集、处 理、传输和应用能力,用于提高指挥控制、侦察目标、火力打 击、防空防御以及战场保障等方面的作战能力 信息化武器装备能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精确化和多功能化等特 点,提高作战效率、减少误伤损失,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与传统战 争装备的区别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与传统战争装备的区别
r
xxxxx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侧重于信息技 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具备网络化、 智能化和精确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快 速信息传输、智能决策和精确打击
相比之下,传统战争装备主要依靠 机械和物理能力,如火力威力和人 员机动性
典型武器
1 纳米武器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新型武器装备
纳米技术是指在100皮米-100纳米范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和特征,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
2 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
3
人们把纳米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就能研制小如蚂蚁的纳米机器人、可放在口袋中的"袖珍飞行器"、形同 "小草"的间谍器
4 别看这些武器虽"微",却有很强的战斗力
NEXT
典型武器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并能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特殊软件程序。计算机病毒可通 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引起单机、局部网络甚至整个系统或网络运行紊乱,甚至 瘫痪 计算机病毒武器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破坏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导致敌方指 挥控制失灵、运转混乱、管理失控的一种新概念武器 5.人工智能武器 人工智能武器是具有部分人脑智能的武器装备的总称。人工智能是一门专门研究、探索、 模拟人的感觉、思维及行为规律的学科。人工智能武器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 用的产物 6.纳米武器
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
1999.9
王维麟
2090
TM623
秦山核电工程
28
2000.2
欧阳予
2100
TL28
’98核材料会议文集
20
1999.11
中国核学会
2187
TL32
核反应堆运行物理 (教)
24
2000.8
张法邦
2093
TL33-53
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会议文集
25
1999.11
2190
TL421.8
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 (教)
E926
空军武器装备
54.00(平)
2003.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2683
E927
导弹武器与航天器装备
46.00(平)
2003.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2686
E928
核武器装备
38.00(平)
2003.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2684
E92
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
48.00(平)
2003.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25.5
2000.12
朱继洲
1968
TM623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教程 (上下册)(精)
148
1999.1
濮继龙
2205
TL4
先进核动力反应堆
29
2001.2
马昌文等
1097
TM744
各种发电系统的净能分析(IAEA No.753)
9.6
1997.3
国际原子能机构
2223
TL34
反应堆材料学
48
2001.3
编辑委员会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器装备建设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高了国防与军队现代化水平,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我军有效履行使命,增强我国军事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
图为新型主战坦克。
海军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
图为新型舰艇编队。
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
图为第三代轻型歼击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武器装备作业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姓名:王建
学号:130105117
军用战斗机
在当今的战争中有各式各样的现代化的武器被各个国家使用。
如:坦克、装甲车、两栖登陆车、导弹、飞机、激光武器、步枪、火箭炮等等。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空中的巨无霸---战机。
战机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到现在为止,战机已经历了四个时代:第一代战机重要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86和苏联的米格-15,这一代战斗机以大口径航空机枪(炮)为武器,可在跨声速区进行近距空战格斗,实用升限约为15000m,采用中等后掠角机翼,推重比4~5。
后期带加力燃烧室的涡喷发动机配备光学瞄准具,且部分飞机装有作用距离仅几千米的截击雷达,第一代战机已基本退役,我国第一代战斗机有米格15、歼5。
但是其发动机的动力系统不是很大。
只有1-1.3个马赫。
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
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代表机型包括美国F-104“战星”式;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瑞典的萨伯-37;前苏联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歼-8。
第三代战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主要出现的战斗机,其特色为中低空机动灵活性高、配备先进雷达设备、加强导弹应用等。
前两代的战斗机发展当中,单一用途的拦截机与战斗轰炸机进展至此,受惠于各项系统的进步,尤其是雷达与航电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
此代的战机以美国的F-4、F-5、MiG-25;俄罗斯苏-27、米格-39;中国的歼-10、歼-11;法国的幻影-2000为主要代表。
在近几年来,世界上几个军事大国开始着手研究四代战机。
四代机的主要的性能是隐身性能,在机身上涂有吸波材料,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有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1;俄罗斯的苏-35。
尽管这些飞机都在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必定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从飞机的用途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机、舰载机等.歼击机、强击机。
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搜索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例如:美国的F-16、F-22;中国的歼-10、歼-11B;俄罗斯的苏-27、米格-29;法国的幻影-2000等。
轰炸机分为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
主要任务是对敌人的军事设施和军事目标进行饱和轰炸,作为战略进攻性武器,它能携带大量的武器,既能携带常规导弹又能携带核导弹和巡航导弹。
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海军作战。
彻底的摧毁敌人的让敌人的军事设施瘫痪,现在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B-2隐形远程轰炸机、它的巡航半径达到12000公里以上。
中国的最新的“轰-6K”虽然较以前的轰炸机有了相当方面的改善,但是巡航半径在3000公里左右,仍不及美国的“B-2”。
电子侦察机:现代化的战争是信息化的电子战。
电子侦察机的功能是对敌方的飞机、雷达以及通讯进行数据采集以备战时之需。
反潜巡逻称为“潜艇的杀手锏”。
主要用于对潜艇搜索、攻击,与其他装备兵力共同构成反潜警戒线;在己方舰船航行的海区遂行反潜巡逻任务;主要是对潜伏在大洋深处的潜水艇进行侦探和搜索,一旦发现目标迅速其他反潜兵力或自
行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
例如:美国的P-3C、P-8A巡逻反潜机;中国的高新六号;俄罗斯的伊尔-38、图-142等。
运输机是一种用于空运兵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并能空投伞兵和军用装备的军用飞机。
军用运输机问世以来,在多次重大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战争重视高速、机动和深入敌后作战,运输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具有在复杂气候条件下飞行和比较简易的机场上起降的能力,有的还装有自卫的武器及电子干扰设备。
军用运输机使用性质分为战术和战略两种,按航程分为中程及远程,按载重可以分为中型和重型。
例如:乌克兰的安-225、中国的运-20。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 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
舰载机顾名思义就是在航母军舰上起飞降落的飞机它是以航空母舰或其他军舰为基地。
用于攻击空中、水面、水下和地面目标,并遂行预警、侦察、巡逻、护航、布雷、扫雷和垂直登陆等任务。
它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作战手段之一,是在海洋战场上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力量。
辽宁舰的歼-15(飞鲨)。
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不是仅仅依靠一两种飞机就能打赢的。
必须要让歼击机、预警机、反潜机、轰炸机、电子侦察机、运输机、加油机、无人机、舰载机等各种飞机搭载各式不同的导弹才能更加有效的夺取制空权。
而且现代化的战争都是海、陆空、加之卫星帮助的空天一体化的战争。
所以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胜利是由一个国家军事的综合实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