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建筑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中,白族建筑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白族建筑的选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白族村落多建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
房屋背山面水,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又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山风。
这样的选址理念,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也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筑布局上,白族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栋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一个院落。
正房坐西朝东,一般是长辈居住;两侧的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照壁位于正房对面,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反射阳光,增加院落的亮度。
“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个角落还有四个小天井。
这种布局使得房屋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同时也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白族建筑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
屋顶多为硬山顶,线条流畅,坡度平缓。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形如飞凤,被称为“飞脊”,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感。
墙体多用白色,这不仅与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也使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洁。
门窗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常常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走进白族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装饰也非常有特色。
堂屋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祭祀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天花板上通常会绘制精美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
梁柱上也会雕刻各种花纹,有的还会贴上金箔,显得富丽堂皇。
卧室的布置则相对简洁,但也会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木雕作品。
白族建筑的材料选择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大理地区盛产石材和木材,因此白族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石头和木头。
石头被用于砌墙、铺地,木材则用于建造房屋的框架和门窗。
此外,白族人民还善于利用当地的土坯和稻草,制作出独特的土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
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
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指的就是当地建房取材的特点。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正是沿袭南诏时的建筑方式。
大理白族民间俗语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恰好是千百年来,白族人适应环境,善于总结的真实写照。
大理点苍山出产的大理石便是大理的建材特产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作用,自古以来就因晶莹细腻的石质和绚丽多姿的天然画面而蜚声海内外。
大理石最早名为“点苍石”、“苍山玉”,又因多用来制作砚台、笔架、笔筒、镇纸等书房用品,故人们又称之为“文石”,至清代才统称“大理石”。
大理石上天然美丽的花纹给白族民居增添了无数韵味,民间百姓也为上天赐予的这份礼物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
传说王母身边有一个专门织五彩云锦的仙女,叫玉女。
一只领略过苍山洱海风光的凤凰飞到天宫里,把绮丽的风光讲给玉女听,玉女听得入了迷,她多想亲眼看一看那不曾见过的人间仙境呀。
机灵的凤凰给玉女出了个主意:“你只要对王母说,你要把苍山洱海的景色描摹下来带回天宫,作为织造云霞的图纸,她一定会答应你去的。
”果然,王母答应了玉女的要求。
于是,玉女驾着一片白云,由凤凰引路来到了苍山中和峰上。
每天不是伴着洱海的碧波描摹苍山十九峰俏丽的山峦,就是披着苍山上的彩云俯视洱海中的点点白帆。
这天清晨,玉女和凤凰来到应乐峰下的隐仙溪旁梳洗,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人在一锤一凿地开挖石头。
玉女呆住了,说:“凤凰,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人在受苦呢?”“玉女啊,这些人都是因为交不起国王的租税,只能采石过日子呢。
”玉女和凤凰正说着,却看见一个采石的年轻小伙子晕倒了。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白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丽江、怒江等地。
白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白色墙壁和红色瓦片为主要特征,被称为“白墙红瓦”。
其中,白族瓦房是白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通常由木结构和石基础组成。
房屋的外墙采用白色的石灰涂料,屋顶则铺设红色的瓦片。
白墙红瓦的颜色搭配非常和谐,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此外,白族瓦房的屋顶呈弯曲的拱形,形状独特,富有艺术感。
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非常精致。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前厅、中厅和后厅三个部分。
前厅是客厅,中厅是起居室,后厅是卧室。
房屋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着各种绣品和画作,地面上铺着花纹繁复的地毯。
此外,白族瓦房的门窗也非常有特色,门窗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和图案,非常精美。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而且非常实用。
由于云南地区的气候多雨,白族瓦房的屋顶设计非常巧妙,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
此外,白族瓦房的墙壁也非常厚实,可以有效地隔热保温,使屋内温度适宜。
白族瓦房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都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白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也体现在了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中。
此外,白族人民还非常注重家庭和睦,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反映了这一点。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白族瓦房被拆除或改建。
然而,白族瓦房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白族瓦房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和了解白族文化。
白族瓦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族文化的魅力。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房屋整体布局、建筑材料和墙体结构等方面。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中庭。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石材。
木材被用于构造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柱子、梁和屋顶等部位。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石材则用于墙体的建造,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固的支撑和保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等危险。
在墙体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采用了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
石砌墙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底部,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夯土墙则用于建筑物的上部,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房屋更加舒适。
此外,墙体还采用了斗拱、檐口和木雕等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构造主要包括屋顶结构、柱子和梁等部位。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屋顶通常采用抬檐式结构,即檐口逐级抬升,并用彩绘木雕进行装饰。
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层次感,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水性能,防止雨水积聚。
其次,柱子和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重要构造部分。
柱子通常采用圆柱形状,由一段一段的木材组成,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柱子的底部通常使用石料进行加固,以增加其稳定性。
梁则位于柱子之上,用于支撑屋顶的重量。
它通常由榫卯连接而成,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方式独具特色,体现了白族文化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它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采用四合院的整体布局,通过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构筑墙体,以及采用抬檐式屋顶和榫卯连接的柱子和梁等。
这些特点使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具有优势,还在美观性和艺术性上独树一帜。
云南大理建筑风格介绍
云南大理建筑风格介绍一、白族传统建筑大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那肯定得说白族传统建筑啦。
白族建筑就像白族人民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你看那白族的民居,大多数都是三坊一照壁或者四合五天井的格局。
啥叫三坊一照壁呢?就是由三个房子和一个照壁围起来的院子。
照壁可不仅仅是一堵墙哦,它可是有着精美的装饰的。
上面会画着各种漂亮的图案,可能是山水,可能是花鸟鱼虫,就像是一幅展开的画卷。
而且白族建筑的颜色搭配也很讲究呢,白色为主色调,再加上一些青瓦,木梁上还会有雕刻,雕的可能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或者吉祥的图案,感觉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白族的文化和历史。
二、宗教建筑大理的宗教建筑也很有看头。
像崇圣寺三塔,那可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塔高高耸立在那里,就像三个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塔的造型很独特,线条流畅,从远处看就特别壮观。
寺庙建筑呢,也是充满了浓浓的宗教氛围。
建筑结构严谨,内部的佛像、壁画等都非常精美。
这些宗教建筑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大理当地的特色和宗教文化的元素,比如说在建筑的装饰上可能会有一些宗教符号或者经文的雕刻,让人一走进就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
三、现代建筑与传统的融合现在大理也有很多现代建筑,不过这些现代建筑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建筑风格。
很多新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借鉴白族建筑的元素。
比如有些酒店或者民宿,它们的外观可能会采用白族建筑的青瓦白墙的风格,但是内部的设施却是现代的,这种融合既保留了大理的传统韵味,又满足了现代人对舒适生活的需求。
再比如说一些公共建筑,在建筑的线条或者装饰细节上会融入白族传统建筑的木雕、石雕等工艺,让现代建筑看起来更加有文化底蕴。
四、建筑材料的特色大理建筑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当地的石材和木材用得比较多。
石材坚实耐用,用来做建筑的基础或者雕刻一些装饰品。
木材呢,尤其是那种带有纹理的木材,用来做梁、柱或者门窗的框架。
这些材料都是取自当地,既方便又能体现出大理建筑的本土特色。
而且用这些材料建出来的房子,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大理的气候。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门 楼
白族民居的门楼富于装饰 ,这也是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 。通常采取内 地殿阁的造型 ,飞檐串角 ,并以泥塑 、木雕 、彩画 、石刻 、大理石屏 、 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 ,既显得玲珑剔透 , 又不失稳重大方 的整体风格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 ,砖瓦结构部分也显得错落有致 , 精 巧严谨 , 给人以一种均衡对称 、和谐优美的感觉 。
井干式
在唐王朝和宋王朝的扶持下 ,这里曾有过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 ,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个时期的民居建筑的使 用功能日趋完善 ,建筑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唐朝南诏国时期 ,都城阳 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已是“巷陌皆垒石为之 ,高丈余 ,连延里不 断”(《蛮书》)。而宫殿式和宾馆式住宅 ,更是富丽堂皇 。公元 856 年 , 南诏王在城内建了一座称为“五华楼”的宏伟宾馆 。古籍《读史 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十七载 :“五华楼 , 在(大理)府治西 。唐大中十 年 , 南诏王所建 , 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 。楼方五里 , 高百尺 ,上可 容万人 。” 清代白族民居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在 汉建筑与土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 过程中产生异变 , 形成 了“三 坊 一 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院或 向纵深发展多院组合的独具民族风 格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 。白 族村落也有较大发展 ,已形成融商业 、 经济 、文化 、仓储 、居住等多功能 的聚居区 。
杨品相宅
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 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院落为白族典型 “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 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 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 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1. 简介白族住宅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白族人民所居住的住宅建筑。
白族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白族住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百瓦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建筑风格2.1 传统斗拱结构白族住宅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多个相交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白族住宅通常将斗拱作为主要的屋架结构,使建筑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百瓦顶白族住宅的屋顶形状多采用百瓦顶,也称为“银壳顶”或“银瓦顶”。
这种屋顶形式由多个瓦块互相交错覆盖而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曲线形状。
百瓦顶除了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白族住宅采用百瓦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3 木屋结构白族住宅大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具有较为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既满足了建筑的承重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温和遮阳能力。
白族住宅的木屋结构往往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头和榫眼相嵌,通过插合和钉连接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功能布局3.1 院落式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在建筑周围围合成一个庭院。
庭院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流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清幽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3.2 分居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分居的布局形式,即建筑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客厅和公共活动区域,后半部分是卧室和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白族传统的社群关系和家庭观念,同时也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家庭活动。
4. 装饰特色4.1 彩色壁画白族住宅的墙壁通常会绘制彩色壁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民族之一。
住宅建筑形式,典型者当推“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坊”是一栋三开间二层的房屋,一般坐西向东,以适应南北走向的点苍山的地形和常年的西风。
正房楼下形成走廊,底层廊下前墙为木质,上部用通风格子窗,下部在堂屋用六扇可拆卸的格子门,两边卧室开格子窗和单扇门,一般在卧室与堂屋间。
还另设直通门。
楼层前墙一般为一排木格条窗,楼梯通常在堂屋后部。
屋顶外形,屋脊有生起,两端鼻子缓缓翘起,屋面呈凹曲状,曲线柔和优美。
外墙很少开窗,其山尖檐下,画作黑白彩绘。
在正房对面的一面围墙,做成照壁,其形式为独脚壁和三叠水照壁两种。
照壁本身各段的高度比例,随院子的宽窄有所变化,其中以照壁总宽度等于三间正房的面阔者,体量最为适当。
除照壁外,白族民居建筑的另一个特色,表现在对于大门的装饰。
大门一般可分为有厦门楼和无厦大门两大类。
有厦门楼一般是三间牌楼形制,其中分为“出角”和“平头”两种。
“出角”指有尖长的翼角翘起,檐下有斗拱装饰,极为精致华贵。
“平头”有厦门楼的装饰则较简单,大多数为一般民居采用。
“三坊一照壁”之所以成为白族喜爱的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归纳起来优点在于:正房习惯向东,而在正对正房的视线前方,有一座较房屋稍低的照壁,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天空视野,东升的太阳,可比四合院较早地射入正房和院落中,从而获得更多的阳光。
此外,照壁白墙的反射,有利于改善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
“三坊一照壁”所占地基的宽度,比一般四合院为小,因而更适应于点苍山麓的斜坡地形;而对于习惯于正房廊上活动作息的白族人民来说,视野范围内有一座美丽的照壁,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与此相适应的民居建筑建筑布局“四合五天井”,由四“坊”房屋构成,与通常所见的四合院不同的是,除正中间一个大院外,四角还各有一个小院,称作漏角天井,故而组成大小五个院子。
各坊房屋,一般都为三间两层,漏角天井中都有耳房,其一为厨房。
大门的位置,仍在住宅的东北角,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入口的小院,再在厢房的山墙上,与二门通达厢廊,其他地方的建筑方法,除无照壁外,与“三坊一照壁”相同。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山水风光的融合,成为了大理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白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白族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独特的斜顶三坡式、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等。
在建筑设计和装饰方面,白族民居更是独具一格,以其纯朴、雅致的风格使得白族民居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选用多取材于当地的木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稳固、工艺精湛。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结构由梁、柱、茑、楼和榫卯构成,其中的榫卯结构尤为精妙,采用的多为天然木材,这些木材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足以见得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都非常高超。
在整体外观上,白族民居建筑的斜顶三坡式和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外观造型多取材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融合了飞檐、雉尾墙、边柱、大转角等建筑构件,在结构上大多采用悬挑、跨度和木榫等结构形式,显得精致而别致。
除了结构和外观设计上的特色外,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门窗、翘角和檐口等处常常会雕刻有蟠龙、金凤、仙鹤、花草等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其装饰吸取了唐、宋、明、清各代建筑的精华,同时还融入了佛教、道教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而使得白族民居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在大理地区的山水间,白族民居建筑仿佛天然长在山间,浑然一体。
尤其是在古城大理周围,大大小小的白族民居点缀在碧水蓝天之间,与苍山雪峰相映成趣,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画卷。
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白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中,他们信奉白石之神、呼唤山神水神,他们的建筑设计、装饰都与这些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白族民居的一些建筑特色:
1.布局方式:白族民居通常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方式,即三座房屋加上一个照壁
围成一个院落,主房位于中间,两侧是厢房。
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2.建筑材料:白族民居主要采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尤其是土墙和石头的使
用非常普遍。
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3.外观造型:白族民居的外观造型简洁明快,多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给人以质朴、
大方的感觉。
同时,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考究,如门楼、窗花等部位的雕刻和装饰都十分精美。
4.内部结构:白族民居的内部结构也很有特色,通常采用“间”作为基本的单元,根据
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合。
同时,在房屋内部也常常设置天井、廊道等空间,增强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5.装饰艺术:白族民居的装饰艺术也是一大特色,尤其在木雕、石雕、彩绘等方面非
常出色。
在民居内部,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门、窗、隔扇等,以及石雕的柱础、门框等。
此外,在墙壁和天井上也有精美的彩绘和图案。
总之,白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观。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首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白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般为木构正房和土坯墙瓦房两种类型。
木构正房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居住空间;土坯墙瓦房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朝南,采用土坯夯筑而成。
这种形式反映了白族人民居住的实际需要。
另外,白族民居建筑还融入了大理地区的地理特点,用瓦板或彩色窗棂修饰房屋周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体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白族民居以木材和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代表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石料代表了大地的坚韧和耐久。
白族民居还采用了红色的坯壁和花窗,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此外,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葫芦瓦和山石脊脚等元素,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再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还反映在宗教信仰上。
白族人民信奉白教和佛教,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保护,因此在建筑中加入了神龛和神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龙凤画和白族人物雕刻等元素,也是对于白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肯定。
最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还承载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白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房屋布局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中间是天井和小花园,周围是房间和厅堂。
这种布局符合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强调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族的团结。
此外,白族民居建筑还常常设置一个石板作为门阶,代表家庭的尊严和荣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多样,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
这种建筑风格既符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又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
它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群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建于清至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古镇入口处的正义门,国保碑立于此处。
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地。
这里有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
白族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下灰。
喜洲民居建筑群重点保护单位有杨品相宅、严家院、董家院、赵府建等,既保持了白族民居传统,又结合西式建筑手法。
古镇的另一处入口严家大院是古镇里最重要的,也是唯一一处开放的古建筑。
只看到这一处分项国保标志。
严家院位于四方街富春里1号,为民族资本家严子珍1919年建造。
由自北而南的两院“四合五天井”和一院“三坊一照壁”组成,院落以“走马转角楼”连成一个整体,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所有的房间。
1953年土改中严宅被没收充公。
白族院落里都有的照壁二楼回廊客房闺房楼下设展厅,展品足以彰显严家的富足。
佛堂宗堂大院的小角落也不乏精致,旁边不起眼的小门是金库。
地下金库也是少不了的。
再往后走,便可看到一座西洋风格的小门。
严家还有一座小洋楼,看介绍建于1938年,比其他建筑晚了近二十年。
景区休息室,看上去也够精彩。
董家大院现在是宾馆了,门前有大理历史建筑标牌,没有文保碑。
在里面溜了一圈,太幽静了,没什么人,当然也没看到什么可看的。
在宾馆旁边却有一座古朴的老宅,门旁有标牌:董仁民宅。
董家院由民族资本家董澄农所建,董仁民为董澄农之子。
大理标志性的白族门楼门楼内空间不大,侧面还有一道西式小门。
院内有人居住,不便打扰,看看旁边的小巷。
一处不起眼的老宅,标牌:大理第一批历史建筑,尹辅成院。
董兴明宅喜洲的大街小巷处处不乏精彩。
九壇神越靠近四方街,商业气息就越浓了。
[讲解]大理白族民居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
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
“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
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民居格局丰富,庭院布局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三房一照壁”就是三面三栋楼房,另一面是主房对着的照壁,中心是天井。
“四合五天井”是四面各四栋楼房,每相交处有一耳房和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了。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墙壁,一般都要做成照壁,照壁漆成白色,可反射日光为正房提供充足的光线。
一般在照壁的周边上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照壁的前面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使照壁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白族民居是大理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白族建筑形式之一,其它建筑形式包括民族建筑风格白族民居、白族风格民居、白族传统建筑、白族风格建筑和白族传统居住建筑。
这些建筑形式反映了大理白族传统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是发扬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特色的解读需要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分析。
在建筑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通常由数个石墩支撑的悬楼式门楼和两侧高耸的挑水檐构成。
门楼的屋顶多为坡屋顶,采用榫卯结构,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的瓦片或青瓦,整体建筑造型庄重大气,给人一种稳重厚重的感觉。
门楼的立柱和梁柱多为粗壮的石柱或木柱,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
整体建筑结构虽然简单朴实,但却充满了稳重厚重的美感。
在装饰艺术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的装饰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门楼的榫头、梁、柱、门楼墙壁上都镶嵌着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和花纹多采用几何图案和自然纹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情。
门楼的墙壁上还常常绘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明快生动,充满了活泼有趣的艺术感染力。
门楼的装饰艺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文化内涵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大理地处云南高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是白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白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生活方式和建筑文化传统。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是大理白族人民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色而形成的特殊建筑形式,它承载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族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材料白族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天然材料给白族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木材被用于建造房屋的骨架和梁柱,石头则被用来砌筑墙体和地面。
这些材料既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又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建筑形式白族建筑以“三坡一堆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坡屋顶是白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即屋顶两侧呈斜坡,中间呈弧形,兼具美观和排水的功能。
一堆是指建筑物前的院落,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则是由四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式建筑群,常用于家庭住宅或者公共场所。
三、装饰元素白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
白族人民善于用彩绘、雕刻和刺绣等技艺将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文字融入建筑中。
这些装饰元素既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传递着白族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比如,他们常常使用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建筑,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四、民居布局白族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采用分户式或者对角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且与其他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私密性和亲密性。
民居的布局通常是围合式的,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庭院,起到隔绝外界噪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庭院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自然的环境氛围。
五、文化传承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白族人民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这些都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中。
白族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
总结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材料、形式、装饰元素和布局,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白族民间建筑。
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
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
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
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
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房一照壁的格局。
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居的功能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
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
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
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建筑材料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
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而其中的少数民族更是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白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为例,介绍其建筑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整体布局合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装饰精美独特,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首先,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合理,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划分和功能的布置。
一般来说,白族民居由多个独立的建筑组成,包括正厅、侧厅、厨房、卧房等等。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用途,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建筑群整体呈四合院的形式,院子中常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独特的庭院景观。
其次,白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白族民居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
在山区地区,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土坯、树木等等;而在平原地区,则常使用砖瓦、木材等材料。
这些不同的材料赋予了白族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白族人民对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再次,白族民居的装饰精美独特。
白族人民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建筑外墙和内部空间都会进行精心装饰,常常使用绘画、雕刻等技艺进行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多以花鸟、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色彩鲜艳丰富,形式各异。
这些装饰精美的图案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传递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义。
最后,白族民居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白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座民居中。
例如,在建筑的设计中常常融入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如在入口处设置神龛,供奉家族祖先。
同时,白族民居也是广大民众聚会交流、传承白族文化的场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其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白族人民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大理建筑特色介绍
大理建筑特色介绍
大理建筑具有“五多”的特色,即:多层、多面、多坡、多巷、多阁。
其建筑风格以白族民居建筑为主体,结合白族民居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以白族民居建筑为主体,其它民族建筑为特色的大理民族建筑风格。
白族民居是大理地区最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民居类型之一。
白族民居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特点,且极富地方特色。
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多为二层楼式砖木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从平面上看,大理地区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以一至三层为主,其中一层为堂屋(或称客厅),堂屋与卧室、厨房等生活空间相分离。
二层主要作为卧室、厨房等辅助空间使用,也有少数人家用作储藏室和客房。
三层主要用于存放粮食、农具、杂物等物品。
此外,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在其建筑风格上还有一定的特色:
一是对屋顶进行了美化和装饰。
屋顶的处理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正脊两端装饰有象征吉祥的瑞兽(如狮子、貔貅
— 1 —
等);二是正脊两端装饰有龙柱;三是正脊两端装饰有精美的脊兽(如狮子、麒麟等)。
— 2 —。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多以三个开间组成一坊为单元,两边住人。
开间一般3.3米至3.6米。
中间为堂屋,开间一般为3.6米至3.8米。
进深5至6米。
前设走廊,前檐柱至金柱中距1.8米至2米,单层走廊上盖瓦屋面.并有大出厦和小出厦之分。
楼层走廊安木栏杆。
民居一般为二层,硬山屋顶。
庭院布局一坊单元房子,可以单独加围墙、厨房、厕所等建成为一般普通民居建筑。
也可以组成“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由三坊单元房子同一方围墙即照壁组成三合院。
在“三坊一照壁”中主房比厢房室内水平高15厘米左右,主房与厢房的交接处在转角小厦上设麻雀台及二个漏阁,漏阁一般由比主房进深及开间浅小的二间房子组成,连接于主房并用围墙联系组成小天井,漏阁可做厨房及堆放杂物用。
“四合五天井”可以做成有走廊小厦瓦屋面,四坊房子楼层相互不连通的式样。
也可以做成四坊房子楼层相互连通不设小厦瓦屋面,而是设楼层走道为木栏杆的形式。
白族民居一般都是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
青筒板瓦屋面,墙裙及墙角是用麻条石支砌成直立平放的形式,后檐墙、山墙墙裙以上用毛石墙或土基墙。
屋面出檐除正面两山墙内皮之间做成木椽出檐外,其余抬青石板飞檐石,后檐墙抬大号飞檐,山墙抬中号飞檐,正面墙角抬青石板虎牙,在飞檐石下还安飞砖、飞瓦。
屋面檐口飞檐石的设置是白族民居区别于其它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别具一格。
白族民居的木结构大架是做成古建构架结构,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等之分,根据房屋进深决定梁的架数。
大架一般做成金片结构或工字形构架结构。
大架是用立柱和横梁以榫卯组合,数层重迭的梁架逐层缩小加高,直到最上一层承托梁檩中脊。
屋面檩条除屋脊是用三根即一根枋木挂枋,两根圆木盖梁叠合外,其余为一根枋木挂枋和一根圆木盖梁叠合。
挂枋下再设千斤担。
在檩条间根据板瓦宽度钉椽子。
建筑物重量全部由构架承担。
墙壁只起围护作用。
楼面承重梁多用二根大枋叠合组成,上面再加扣承枋,控制楼楞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人民喜爱养花,家家户户都在家中种植花卉。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花也成为白族民居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橼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几乎家家都有花园,户户都有盆景。有的还在院内筑有水池,内建假山。院内一般都安放着大理石的桌凳。整座花园设计别致,小巧玲珑但又清幽雅静,体现了白族地区特有的园林建筑艺术。白族房子的布局,讲究严谨对称,照壁就是填充四方房子中缺一方的空白,使整个院子显得协调美观,匀净得体,典雅庄重的重要部分。它既鲜明地反映白族人的审美情趣,也充分表达了白族建筑风格的适应性和民族性,凝聚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憧憬。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下午约一点半左右的时间,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写着"新厦落成增秀气,华门安居广财源"、"发奋起华居,自力建家园"等字样的对联,先北后南地贴在立柱上。贴对联还有讲究,白族认为,"天上雷公为大,地上北边为大",所以贴对联必须从北边开始,从北到南,
否则犯了规矩是不吉利的。之后,将一张八仙桌在拜梁堂中摆放好,拜梁堂设在新屋架的中隔间,也就是正房中。摆好八仙桌,随后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八卦图、"龙水"、放有"五谷"和少许钱银的宝瓶、猪头、公鸡、米花团、碾细的香茅草、馒头和满满一斗米以及木匠用的尺子、剪刀、凿子、锯子、斧头等,一并供在了八仙桌上,并点上香。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檐口彩画宽窄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在白族民居里,对门楼和照壁的装饰尤其引人注目。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照壁的装饰也很别致。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午两点多钟,"喜梁"做好,木匠师傅把已染成红色、披有红布的"喜梁"横放在八仙桌前的木马上。一阵鞭炮声过后,主祭人手提公鸡口中念念有词,绕着供桌和"喜梁"走一圈,然后将鸡冠掐出血来,滴在"喜梁"中间,这叫"开光点血"。随后将八卦图和写有"紫微高照"的横幅贴在"喜梁"正中。之后披红挂彩的房主人夫妇到供桌前磕头敬酒,随后众亲戚也依样进行叩拜。磕头叩拜结束后,两个木匠师傅腰别木锤,手拿染成红色的麻绳,分别从左右两个木梯上爬上房顶,边爬边念:"小小梯子你莫摇,上了一台又上台,一台跟着一台上,一台更比一台高;左边抱你金玉柱,金玉柱上生贵子,右边抱你互助梁,互助梁上新建房;左一步来右一步,连升三级,步步高升;手提红线绳,脚踩仙人桥,天上掉下一对红线绳,哪个接着?"所谓的"喜梁"就是中隔梁,木匠师傅上到房顶中梁位置后,分别从左右两边走到事前搭好的"仙人桥"中央,放下红绳。下面的人把红绳系在"喜梁"上后,屋顶的木匠师傅就往上提喜梁,一边提一边念:"一对童子来敬喜,八大神仙来踩梁。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中梁。金锤响,银锤震,金锤响你惊天动地,银锤响你四季平安。""喜梁"安好后,木匠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龙水"浇在"喜梁"上,把用红布包起来的宝瓶用红丝线挂在"喜梁"正中,同时口中念道:"接着主人一壶水,水是什么水,水是五龙水;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敬水,左边敬你金龙头,右边敬你银龙尾,龙头龙尾一起敬。"在村民们的眼中,"喜梁"是由两条龙组成的,中间挂上宝物,意味着二龙戏珠,吉祥如意。房屋盖成后屋顶翘起的两边(白族工匠称之为屋脊起水)被村民们视为龙的两尾。挂完宝瓶、敬完五龙水后,木匠师傅又把绳子放下来,将亲戚送来的馒头、五谷、米花团、硬币等吊上房顶,举行抛馒头、硬币仪式,一阵鞭炮声过后,木匠师傅喊道:"接馒头。"只见房主人家的老父亲系上围腰,站在中央,做好接馒头的姿势。这时木匠念道:"接着主人喜馒头,白似雪米笑像花,今日遇你黄道日,接着的荣华富贵,接不着的富贵荣华。"随后抛下馒头让主人接。主人的馒头抛完后,木匠师傅念道:"主人家元宝,散给众人接,老人接着长命百岁,男子接着发大财,学生接着学习进步。"同时抛下馒头、米花团、五谷、硬币、下边的男女老幼似一窝蜂上去抢接,欢声笑语,烘托出白族贺新房的热闹和喜庆。
四、民居的建造程序与礼仪
结婚和盖新房是白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今房屋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正房要靠山,才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一辈人。在选择建房位置时,一般都要使正房后端正对着他们认为吉利的山峦。
贺新房当天,午饭之后,亲戚朋友拎着猪头、鸡,身后背着馒头、米花团、红糖、米糕,来贺新房参加上"喜梁"仪式。这是亲戚间的礼节,在架新房时必须按规矩送礼。
三、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白族的民居建筑,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结构本身,还体现在与民居相关的各种装饰、绘画、雕刻、诗文等方面。白族的民居建筑,十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整个民居都精心进行艺术装饰。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杂。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故得此名。"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由于这两种民居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因此这两种民居建筑主要只分布于白族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