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baf63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d.png)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学法指导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书法、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系。
3.运用时空观念,了解戏曲的演变,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知识点一 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____________”。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趋势是__________。
2.书法艺术(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_;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特点:兼具________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3)艺术形式书体 发展特点 代表 楷书 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__________,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________、柳公权 草书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 笔画简约,__________,线条流畅王羲之、王献之、________及怀素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____________,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________、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知识点二 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注重____________,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________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时期 特点 代表远古时代 彩陶画《______________》 战国 从萌芽走向________ 《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魏晋 士大夫画家提出“__________”的绘画理论________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47a4b6172ded630b1cb6d8.png)
-17-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书法大家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张旭、怀素等 ①东晋:王羲之 ②唐朝:颜真卿 ③宋元:苏轼、赵孟兆页 ④明朝:文征明
-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时期 宋代
元明 清
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①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10-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典例分析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对评价性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1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探究: (1)依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京剧中的什么行当?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3)当今时代,京剧的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答案:(1)行当:图1是生,图2是净,图3是丑,图4是旦。 (2)主要特点:以板腔体音乐为主;角色行当的划分极为严格。 (3)措施:国家大力保护和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注意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6408b20242a8956bece490.png)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f2b0083d049649a665831.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重点难点】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四幅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和京剧不同颜色的脸谱的含义是什么?导入新课一、汉字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稳定化、规范化二、书法艺术1、发展阶段:魏晋为分界线,之前是自发阶段,之后是自觉阶段2、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及典型代表【合作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随着时代变迁书法风格有何变化?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三、中国画1、绘画的起源:(1)远古时代:彩陶画(2)战国:帛画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绘画的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年画等等3、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画中有诗”。
4、绘画的发展:四、戏剧【合作探究】五、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政策的宽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教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e6cf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7.png)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创设情境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观看戏曲表演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富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此外,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编写戏曲剧本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2)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书画和戏曲艺术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c40e9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以上重难点,以下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历史上的经典书画作品和戏曲选段,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2.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历史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欣赏可能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戏曲表演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戏曲选段进行排练和表演,录制一段不少于5分钟的视频。视频要求包括完整的表演、角色介绍和戏曲背景知识介绍,以此展现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e7640fab069dc502201ef.png)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考试说明学习要求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
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材料,分析其设计特点,掌握书法的艺术特点。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 弄清影响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 《京剧脸谱》图片材料,分析京剧的艺术成就,讨论京剧的艺术特色。
b 草书艺术: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性,审美价值高。
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c 行书艺术: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至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宋朝苏轼《寒食贴》、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演变、特点、代表:①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③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代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人称“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⑤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e142036529647d26285271.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学法指导】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博大精深。
【知识梳理】一、汉字与书法艺术起源:六千多年前——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发展脉络——总趋势——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以前),自觉阶段(魏晋时开始)。
楷书特点:发展:代表:三种书体草书特点:代表:行书特点:代表:二、笔墨丹青中国画起源:成熟:中国画的特点:秦汉时: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时:演变隋唐时:两宋时:元明清时:三、京剧的出现中国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京剧成熟:发展:【夯实基础】A级1、下列人物、作品对应错误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阎立本——《步辇图》C、吴道子——《女史箴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指的是A、草书B、行书C、隶书D、楷书3、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 B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4、描绘市井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郑板桥的《墨竹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5、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A、人物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山水画【拓展提高】B级6、下列文化现象与起源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原始歌谣——诗歌 B.甲骨文——文字C.原始舞蹈——戏曲 D.原始图画——绘画7、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1、杂剧2、昆曲3、传奇4、京剧A、1234B、2143C、3142D、13248、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法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法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8ee641c5ef7ba0d4b733b75.png)
甲骨文特点:
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 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 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 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 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 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以下甲骨文字相对应的可能是今天
的什么汉字呢?
对照 牛 羊 犬 豕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马
鹿
弓
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 了新的字体,这种字 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 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 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 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 相差无几。但与甲骨 文相比,它的成熟度 已大大提高。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天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受控制
的 日 月 草 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木
水
汉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
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 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 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 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 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 广泛使用。这种字体庄重,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 长、直画短。
楷书
魏晋时期是隶 书向楷书的过 渡阶段,楷书 盛行于隋唐。 因其字形方正, 笔画平稳,结 构均匀,具有 较强的书写规 范,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 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 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 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 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694f150e2524de5187e86.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
3.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艺术家代表。
4.理解文化与时代风貌的关系。
预习内容(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演变①起源:。
②成熟:。
③演变:。
(2)演变特点:。
2.书法(1)阶段特征①。
②。
(2)特点①楷书:。
②行书:。
③草书:。
(二)绘画艺术①魏晋:。
②隋唐:。
③两宋:。
④元明清:。
1.起源:。
2.成熟:。
3.特点:。
4.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代表(三)戏曲艺术1.戏曲的演变(1)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
(3)元代:。
(4)明代:。
2.京剧的出现(1)背景:。
(2)发展①。
②。
3.地方戏曲:。
合作探究1.汉字为什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你对书法作品有哪些品鉴的方法?3.京剧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堂练习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2.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与中国哪一书体形式更为相似()A.隶书B.楷书C.行书D.篆书3.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A.文人画B.风俗画C.宫廷画D.山水画4.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
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A.秦朝B.唐朝C.北宋D.清朝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7.观赏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下图),判断其属于()A.宗教画B.山水画C.风俗画D.文人画8.“脸谱化”是中国京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刘备被视为汉室传承者,而曹操则被视为篡汉者,视为“不忠”,在舞台上成为奸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fbc620fdd36a32d73758137.png)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1、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选择题1、汉字发展的基本脉络是:( )A.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C.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D.甲骨文→隶书→行书→楷书2、隋唐时期的楷体名家是:( )①欧阳询 ②颜真卿 ③怀 素 ④张 旭 ⑤柳公权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钟繇的《宣示表》B.王羲之的《兰亭序》C.王羲之的《乐毅论》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D.北宋时期—风俗图—《洛神赋图》5、下图出自柳公权之手的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6、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绘画风格属于文人画的是A.《墨梅》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天王送子图》 D.《清明上河图》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属于先秦帛画的代表作 ②《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 ③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初唐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④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A、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9、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是什么绘画风格?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贵族画10、京剧产生的原因包括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 ②汉调和徽调合流并逐步融入北京语汇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④“同光十三绝”的努力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fe821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8.png)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的知识点,那么你掌握了多少了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
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知识点:京剧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1.形成(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最新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896ffa6137ee06eff918c7.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考点要求】(1)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落实】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④秦统一后,用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
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2.特点:①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②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魏晋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其审美功能。
(2)魏晋后(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2.历程:①有文字,就有书法,秦小篆(秦《泰山刻石》)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那时还是书法的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的改进,推动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名作是《兰亭序》。
③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④宋代书法风气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忽略法度,出现各具情态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⑤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书法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
3.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三、中国画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1)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其杰出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画》,代表当时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此外还有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画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
如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御龙图》等。
(3)魏晋南北朝:涌现出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五代:中国绘画的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8d8960804d2b160b4ec0e1.png)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教材分析《历史II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一样,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皆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特征。
学习必修I II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
本课是必修III第三单元第十课。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本课就其内容而言,讲述三大内容:汉字与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教学艺术,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整个必修III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模块的主题是思想文化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新鲜又不易把握。
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学生不好掌握。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独立思考,且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总体知识储备和理论思维水平仍然有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让明其艺术成就。
②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图片,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②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②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情感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5bf5e31b765ce0508142e.png)
b 草书艺术: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性,审美价值高。
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c 行书艺术: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至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宋朝苏轼《寒食贴》、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演变、特点、代表:①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③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代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人称“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⑤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写意画精品: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书法实例:牛牛牛牛牛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三、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中医。②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前导学】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把握两点
1、汉字:①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②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秦汉绘画艺术: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绘画艺术: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②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5、隋唐五代绘画艺术:①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②追求“画中有诗”,文人画从此兴起。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①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有关字体:①三国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②草、楷日本字。③契丹、西夏文字:契丹偏旁夏楷书。
2、书法:⑴艺术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⑵特点:①楷书(又称正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②草书(艺术性最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整合拓展】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⑴形成完整体系:商朝;⑵脉络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⑶总趋势:由繁到简。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保证汉字使用的畅通;②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③自身的成熟与完美。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1924年,梅兰芳应美国文化界人士邀请,率团赴美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东方舞台艺术第一次在西方出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电影大师卓别林、黑人歌唱家罗伯特与梅兰芳结为好友。1935年,梅兰芳应邀到苏联访问演出,与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萧伯纳、布莱希特等世界文学艺术大师会面,受到了高度的赞扬。
⑷元明清文人画:①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②王冕《墨梅图》: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为此花别开生面”。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艺术:①推向成熟:元杂剧;②昆曲:明清江苏昆山一带。
★元杂剧:将诗词、对唱、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2、京剧:①形成过程:乾隆末年(1790年80寿辰),徽班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走向成熟。②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③角色:生(男性)、旦(女性)、净(年纪大的男性)。
2、书法艺术:①两个阶段:魏晋前基本为自发阶段。魏晋后,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②主要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及其代表。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把握七点
1、原始绘画艺术:①主要在陶器上绘制图案。②代表作:《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绘画:①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②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7、元明清绘画艺术:①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把握两点
1、中国戏剧发展:①春秋战国:“优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②元朝: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③明代:出现昆曲。
2、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
★唐朝的草书大家有张旭(“草圣”)、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顶峰),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①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②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主流:⑴宗教画为主、山水画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山水花鸟画为主:隋唐时期;⑶风俗画:两宋时期;⑷文人画:元明清时期。
3、代表:⑴东晋顾恺之: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①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②《女史箴图》:“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⑵隋唐:①隋展子虔:被誉为唐画之祖;②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子”指释伽牟尼)。
⑶北宋:①宫廷画院兴起;②《清明上河图》: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