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中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一等奖课件)
——《孟子·离娄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 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请结合你学过的经典或身边的 人事,谈谈中庸在他人生命中的具 体体现。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 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 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 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 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 吾为尔宰。”
▲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 之和。
▲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心之正,则天 地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 故其效验也如此。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
思考
《中庸》强调对自己的本性诚实,可人的本性 有善有恶,我们是否对自己恶的一面也要诚实? 为什么在强调诚实之后,又强调要坚持不懈地修 为?请结合之前学过的儒家经典之作来思考?
你是怎么看待“中庸”这个词的?
▲没个性,没有才能 ▲圆滑世故 ▲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平庸无奇 ▲迂腐 ▲贬义词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Leabharlann 儒 家 经 典中 庸
韵中 味国
第一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三章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实,是上天的法则,对自己诚实,是人的法则。
4.诚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对自己诚实,就是要选择善,并坚固地捍守这份善。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节选_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节选_课件1
2020/3/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
▪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 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前402)的著作。
▪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 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将《礼记》 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 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参考译文⑦ 有的知识不学(也就罢 了),(但只要)学了就要掌握,如果 还不能学会,那就不要放弃;有的问题 不问则已,问了,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 下;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思索了,没 有所得就不放下;有的疑难不分辨则已, 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的事情, 不做则已,做了,坚持得不彻底就不放 下。
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 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 必强。
“修身” 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 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 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 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 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
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2020/3/3
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 的本性去做。教,教化,使道得以修明。性、 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环 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 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 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是不可以 须臾离开的。
《中庸》论修道,也在“慎独” 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揭示了 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背 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 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 谨慎,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 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句中强调的不是把是非分清楚,语境不合。
三、名句默写 1.天命之谓性,___________,修道之谓教。 2.修身,则道立;尊贤,___________。 3.博学之,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___________。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 答案:1.率性之谓道 2.则不惑 3.审问之 笃行之 4.知耻近乎勇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句意品读】为学之道依次有五:首要博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次为审问,刨根问底,吃透精神,认清实质;三为慎思, 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四为明辨,识别是非,分清黑白, 判定真伪;五为笃行,践履所学,锲而不舍,成就卓越。
从博学到笃行,层层递进,渐渐清晰,如拨开重重迷雾,豁然开朗。 【知行启迪】在我们的学习中,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目 的。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 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之 中。
常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子女对待
2.动词活用
(1)小人而无忌惮也
(2)来百工也﹒﹒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答案﹒:(1)动词作名词 害怕的地方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来(招纳)
3.形容词活用
(1)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 (
(2)虽柔必强 ﹒
﹒(
(3)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参考示例:作为中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 能,懂得了确立家的有用之才。
【备选链接】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句意品读】凡事都有一个最恰当的标准,太过或者不及,都不符合 中庸的标准,因此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最完美的道德标准,感叹人 们很难坚持。 【知行启迪】在当下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人们最需要的是在内心建立 起精神文明的大厦,做人、做事要有个标准,有个底线,遵守自然法 则和社会法则,要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

高中语文 4_2《中庸》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4_2《中庸》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中庸?开篇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那 么“性〞“道〞“教〞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表达在每 个人身上就是“性〞;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作“道 〞;进修“道〞的做法叫作“教〞。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性〞是 一样的,但是由于每个人所承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不太一样, 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需要“修〞。通过“修道〞, 来标准人们的行为,使其完善。性、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而 “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效劳的。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在?中庸?的体系中,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人性的完善,是人的道德的 延伸和扩张。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理想,从内容来说,就是人的道德的 实现过程,而从理论过程来说,又回到了本体的规定:“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它的指向并不是人在天地万物之外去作为,去改造、塑 造天地自然的形象,而是人作为具有完善的本性,即具有天地之性的 一员在天地万物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根本意 义在于肯定客观世界的自在性与主体存在的目的性的统一,从而肯 定经由个体修养而到达主观精神的高扬,肯定人的至上和永恒的价 值。
高中语文 4_2《中庸》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 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荣耀。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 理主义。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 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 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世上到达最理想的效果。 中庸之道的关键是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 人的灵魂进展洗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学习本文,要 了解有关知识,深入理解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修齐治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修齐治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修齐治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目标:一、《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带领他们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介绍《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精品】《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幻灯片精品课件

【精品】《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幻灯片精品课件

远人,则四方归之;怀 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老百姓就
诸侯,则天下畏之。
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招来
各种工匠,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
足第;七页,共善42页。待远方的来客,就能使四
之道也。诚者,不 ⑦ 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而努力达到“诚”
勉而中,不思而得,则是人道。诚的人,不用努力就能符合“诚”, 从容中道,圣人也。自达然到而“然诚就”符的合人天,道选, 择这 至样 善的 的人 道是 德圣 ,人 并。 且努 坚力 守
尊重贤能,亲爱亲属,敬重辅政 的大臣,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 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招来各 种工匠,善待远方的来客,安抚 分封的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 中庸之道;尊重贤人,做事就不 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伯兄 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 重辅政的大臣,遇到事情就不会 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恩惠的
来百工,则财用足;柔 士臣就会尽力报答;像爱护自己
第十一页,共42页。
四、解释下面(xià mian)加点词的 意义
1.小人(闲xi居ǎo为ré不n)善闲居为不善 独处
2.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显露
3.人之其所亲爱(而qī辟n 焉ài)而辟有焉偏向
4.莫知其苗之硕 茂盛的意思
大,引申为
5.其机如此 作用
第十二页,共42页。
“性”“道”“教”的含义(hányì)及其关
第十八页,共42页。
负荆请罪:廉颇欲羞辱蔺相如,争 权夺名,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所感动, 而负荆请罪。
靖康之耻:岳飞牢记“靖康耻,犹未 雪”,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屡试落第:清代蒲松龄考科举一直 考到70多岁,其间受尽嘲笑,矢志不渝 (shǐ zhì bù yú),励精图治,终著《聊 斋》,流芳百世。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中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0页PPT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中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0页PPT
Thank you
1
0

倚南窗ຫໍສະໝຸດ 以寄傲,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中 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
典研读》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 由于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 不太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 样就需要“修”,通过“修道”,来规范人 们的行为,使其完善。 • 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 本性去做。教,教化,使道得以修明。性、 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 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 表现,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 “道”服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 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
二、初步理解
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
难读懂的一部典籍,学生在学习的 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 念和概念间的关系,
反映在课文部分,有以下两点需要
注意。
其一:“性”“道”“教”的含义 及其关系
•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的, “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朱熹《论 语集注· 季氏》),天不仅化育了万物,而 且把天的正理也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 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 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性”。 • “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 任由本性为所欲为,而是说,人们依照着 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
• “择善”,是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来完成的;“固执”,是 要通过不达到目的就“弗措”的坚定 意志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 之,己千之”的加倍努力来完成“择 善”。 •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 强”,告诉我们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努 力来完善自己,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
• 应该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虽然属 于“择善”的方法,但也属于学习过 程理论。 • 程颐曾经说:“五者废其一,非学 也。”朱熹则认为这是“为学之序”。 作为学习过程理论,五步学习过程可 以说是明确、具体、深刻、全面、系 统的。
• 当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是 “性”,“性”本来就包含着喜怒哀乐之情,而 且是无过无不及之的,所以把它叫做“中”; • 这种喜怒哀乐之情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叫做 “和”。 • 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 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这样,天地 万物就能各得其宜,各得其所,运行不息,生生 不已。 • “中”是“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 “道”,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 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 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 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 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 越偏离正道。 •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 况下,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处处 合乎规范,凭着高度自觉,遵循正道。
• 《中庸》不仅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明确的阶 段划分,而且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 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肯定了勤奋学习,多 下功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精神, 这种精神能使人由愚钝变聪明、由懦弱变 坚强。 • 这套学习过程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学者 的治学发生过深远影响,曾引起历代学者 的普遍重视,它在中国学习理论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其二:“诚者”“诚之者”的含义及 其区别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 善而固执之者也。” • 按照朱熹的解释,诚,是真实不 乱的意思,是天理的本来状态。 圣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 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 道。
• 诚之,是不能真实不乱,但是希望真实不乱 的意思,这是人力所能做的,而且是应当做 的。不能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不能没有个人 的欲望,品德不能完全真诚,所以不能不经 过思考就达到天理,而必须选择善,然后明 了至善的道德。 • 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不必努力就能达到 中道,所以就一定要坚决地守住至善的道德, 然后可以使自己达到真实不乱的诚的境界, 这是一般人达到中道的方法、途径。可见, 人为地达到诚,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
三、文本研读
参考译文 1.1
• 《孟子· 离娄上》中有孟子类似的话:“诚 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 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者,人之道”, 思诚就是追求诚,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 求。 • 天道是诚,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 “性”,但是,诚性虽然人人具有,但并 不是人人都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 现,所以在追求诚的过程中,自身,儒家分为八派,子思 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 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 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 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 圣”。 •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 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 后不久。
•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 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 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 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 “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 典。 •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 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 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 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 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 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孔 子 中 庸 哲 欹学 器的 触 动 点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欹、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 宥坐》
——
《中庸》节选
• 程子曰: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 。
一、文化背景
《中庸》原是《礼记》 中的一篇,一般认为, 《中庸》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前 402)的著作, 据《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孔子生孔鲤, 字伯鱼,早卒;伯鱼 生孔伋,字子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