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与动机

合集下载

归因动机理论

归因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对职校学生学生激发启示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级六个因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维度之内:1、外部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维度: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失败的归因通常有一下两个表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归因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基本模式:积极的归因模式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强,把失败归因于缺少努力; 消极的归因模式把成功归于运气好、任务难度不大等外部因素, 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

《情绪动机与归因》课件

《情绪动机与归因》课件

生理测量法
通过测量被试的生理指 标,如心率、血压等, 分析其情绪状态和归因

情绪归因的应用场景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运用情绪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咨询师更好地 理解来访者的情绪问题,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
市场调研
在市场调研中,运用情绪归因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 者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和归因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定 位和市场推广。
理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领导力中的情绪动机
领导力中的情绪动机是指领导者通过情感和情绪的影响来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
领导者需要善于察觉和利用团队成员的情感状态,通过积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 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领导者还需要学会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和负面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调解来 保持团队的高效运转。
心理咨询中的情绪动机
《情绪动机与归因》ppt课件
目录
• 情绪动机概述 • 情绪动机的理论基础 • 情绪动机的实际应用 • 情绪归因的原理与技术 • 情绪归因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情绪动机概述
情绪动机的定义
情绪动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 于自身情感需求和外部刺激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个体采 取相应的行为或行动。
情绪表达与感知的不一致性
个体在表达和感知情绪时可能存在差异,这增加了准确归因的难 度。
文化背景对情绪归因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同,这可能 导致跨文化间的归因偏差。
情绪的动态变化
情绪是动态变化的,同一情境下不同时间点的情绪反应可能不同, 这增加了对连续行为进行准确归因的挑战。
情绪动机强调情感在行为产生中的重 要地位,认为情感是行为的主要推动 力之一。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动机归因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学家史蒂文·韦纳(Steven V.Winer)提出的。

它是一种归因(attribution)理论,它探讨的是个体为什么会给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动机归因。

韦纳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当我们对一个人的行为作出动机归因时,我们会结合两个因素来进行评估:能力和动机。

能力因素表示该行动是否是一个人特定情况下成功执行该行为的能力。

能力因素可以包括技能,知识和环境等方面。

动机因素则指一个人为什么要因此而行动,是为了实现目标还是满足自己的利益。

从韦纳动机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对一个人的行为作出动机归因时,必须以明确的判断依据来论证,即:是个人能力有限,因此表现不佳,还是因其本身的动机没有被引导得当,故表现不佳?也可以判断出两者都有影响:能力有限和动机不够。

得出结论的依据可以是个人的生活背景、内在的兴趣、外在的环境,或者更广泛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习惯等。

具体而言,许多研究人员发现,归因到能力有限和动机有限,这两个因素通常会产生差异。

因此,如果要有效评估和解决问题,就必须正确理解这两个因素的表现差异。

总之,韦纳动机归因理论提醒我们:在作出动机归因之前,必须正确书面理解能力与动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归咎于某一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认识这一现象方面更加准确,也更加有效地运用解决方案。

动机理论之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动机理论之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动机理论之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一节归因与归因理论一、归因的基本概念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作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每个人都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原因的分析,只不过有时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一般而言,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更有可能去推测其中的原因。

这正如一向成绩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一向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都会感到很好奇,于是会推测其原因。

根据归因者与行为者的关系,归因可以分为自我归因和他归因。

自我归因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的分析,他归因指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前一种归因中,归因者和行为者是同一个人,而后一种归因中,归因者和行为者不是同一个人。

也就是说,别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进行归因分析的对象,归因未必都是针对自己的行为来进行的,也未必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人们既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也可能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叶子这次考试不及格,于是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能力很差;其实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智商高达120,她的低分纯属教师判卷错误。

在这个情境中,客观的原因是教师的失误,叶子主观的解释是自己的能力低──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但在这两种原因中,影响叶子的是后者──由于她觉得自己笨,所以感到自卑、自责,觉得无颜见人;而不是因为教师的错误而感到愤怒。

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归因理论简介动机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在1967年提出的。

该理论解释了人们在评价他人行为的原因时倾向于使用哪种归因方式。

它涉及到一个人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并根据解释的方式产生情感和态度。

动机归因理论对于理解人际关系、工作动机、学习动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解释作用。

动机归因方式根据动机归因理论,人们在评价他人行为的原因时,往往会使用三种归因方式:内在归因、外在归因和稳定归因。

内在归因内在归因是指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其个人特质、内在性格或能力。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倾向于认为行为是由其内在特质驱动的,我们会进行内在归因。

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同事频繁加班时,我们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和努力的人,这就是内在归因的表现。

外在归因外在归因是指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情境或机会。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倾向于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我们会进行外在归因。

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同事加班,我们可能会认为他是因为工作量大、任务紧迫所致,这就是外在归因的表现。

稳定归因稳定归因是指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其个人特质或外部环境的持久性因素。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时,如果我们认为这个行为的原因是持久不变的,我们会进行稳定归因。

比如,当我们看到某个同事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能力和努力的结果,这就是稳定归因的表现。

影响动机归因的因素据动机归因理论,人们在做出动机归因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致性一致性是指他人的行为在同种情境下是否一直存在。

如果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有着类似的行为,那么我们倾向于进行稳定归因。

比如,如果一个同事总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进行加班,我们会认为这是他的稳定行为特征。

具体性具体性是指他人的行为是否特定于某个特定的环境或情境。

如果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做某个特定的行为,我们倾向于进行外在归因。

比如,如果一个同事只在某个特定项目上加班,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要求。

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归因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有助于解释被调查者为何会有某种成就动机才能,以及如何增强该动机的强度。

这是一种把人的行为与动机放在一起的理论,每种动机都有它各自的归因方式,有时是内在,有时是外在,也有时是两者的结合。

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动机有两种不同的来源,一种是内在的动机,另一种是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内在动机指的是由个人基本性格,特点和权威价值观引发的动机。

外部因素指的是从外部受到的补助、奖励和惩罚,如学习模仿他人行为等。

此外,动机归因理论强调被调查者自身对动机的看法,即是内在不可改变的还是外在可以改变的。

结论
以上就是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总的来说,它试图将人的行为与动机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动机有两种来源:内在和外部,而且被调查者本身对动机的看法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因此,在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方面,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动机归因理论的观点,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合理归因与学习动机之研究

合理归因与学习动机之研究
3 体 分 析 稳 定 因素 和 不稳 定 因素 . 具
而更 有利 于培养学 习者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起不同的影响作用 。那 么, 育者应如何 以合理归因 l 教 本文 旨在归因理论 的框架 内, 探讨培养学习者学 l 归因理论把影响学 习行为 的原 因分为稳定 因素
习动机 的教学原则 , 在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进一步推动 l 和不稳定因素 。稳定 因素是指兴趣 、 能力 、 外界评价 、 学 习动机的研究。 l 任务难度 、 学习环境 等 ; 不稳定 因素是指努力 、 情绪 、
和时间 。 反 , 相 如果个体认 为 自己的行为产生于外 因 ,1 自信心 。 的 所以教育者要指导学习者正确认识内因和
个体 就会 觉得 自己成 了他人 的工 具 (a n , 而会 l p w )从 外因的作用 , 多做成功结局 的内部归因 , 尽量避免 对
大大减弱对 自己行 为的责任感 。 控制观则是指个体是 l 失败结局 的内部归 因, 从而更有利于发挥 学习者的主 否认为 自己是行为的控制者 。 学习者控制 自己的学习 l 体作用 。
程度大小会影响着他们学 习的努力程度。 如果学习者 : 2正确 处理 可控 因素与不可控 因素的关 系, . 引导
觉得 自己的行为是由个人控制 的, 他们就会对成功充 满信心和动力。相反, 他们就会缺乏争取成功的信心 和动力 。 i r17 : )对动机理论作 了进一步研 We e(922 n 6 究, 提出了归 因理论 。 归因论有 3 个基本假设( 成晓光 20 :6日第一个假设是 , 056 ), 寻求对事件 的解释是人们 行为最根本的动机因素。第二个假设是, 关于归因分
¥该 文 为 2 1 年 河 南省 “ 二 五 ” 划项 目( 0 1 J G AD 0 6 ) 部 分研 究成 果 01 十 规 2 1-K H 一 5 6 的

请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请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请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动机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行为以及背后的动机来推断行为的原因。

对于这个案例来说,小朋友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和以下两方面有关:
1. 内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将行为原因归因于个人的内在因素,比如个人素质、意志力等。

小朋友出现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个人的能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不足,导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小孩子可能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不支等因素而出现问题。

2. 外部归因:
外部归因是指将行为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环境、社会文化等。

小朋友也可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问题。

比如,如果小朋友所处的环境中存在诱惑或者干扰因素,比如游戏、玩具、其他孩子等,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无法专注于某项任务。

总的来说,小朋友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

针对小朋友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提高自律能力等,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例如,培养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定期进行身体训练,以及建立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社交环境等。

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论文]

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论文]

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摘要】成败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博德纳·维纳(bema—weinerl974)提出的。

他认为,个人对成败解释有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属于个人内在的可控因素;难度和运气属于环境外在较难控制的因素。

本文从成败归因概念和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成败归因风格对学习动机影响及积极归因风格培养原则与训练方法。

【关键词】成败归因学习动机归因训练一、引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对成功的追求迫切需要科学的成败归因理论指导,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成败归因的涵义和影响因素1.成败归因的内涵成败归因是指人们试图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试图为自己的成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并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分为两种维度:内外因维度和稳定性维度。

1979年又提出另一维度——控制。

他认为努力、注意等因素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而能力、运气、心境等因素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是不可控因素。

四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三因素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不可控可控不可控不可控2.影响因素(1)自我意识。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度和社会化程度不同,其成败归因倾向也不同。

研究表明,小学生多倾向外部归因,如将成功较多归因于教师教的好,而较少察觉自身能力作用;对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任务太难。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增长,归因倾向呈现从外部向内部转化的趋势。

(2)人格特征。

罗特提出内控和外控两种人格倾向。

外控者知觉到某种强化跟随自己的某些行为之后,但又不是全凭自己行为而定,就会视为运气或命运的结果。

内控制会将随后的强化看成全凭自己行为或特质而定。

(3)抱负水平。

研究表明,高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将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失败并不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望水平,反而促进其更加努力争取成功;低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差。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是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范式。

它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Heider于1958年首先提出,并以下述形式被定义:人们对潜在事件的
结果,由于其未能符合其期望而改变其行为的行为。

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倾向于通过某种解释原因来诠释自身的行为和结果,从而影响自身对某一事件、现象或者人群的看法。

因此,归因理论也与学习动机有密切联系。

根据归因理论,人们一般认为只有达到自身期望的结果时,才能持久性地增强学习动机;相反,表现不佳时会有抑制学习动机的可能。

例如,获得高成绩时,人们不仅会自豪地认为其努力是本身表现原因,而且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再创新的热情来实现新的突破。

但若成绩不理想,人们会说起有外界影响因素,从而忽视自身创新动机。

归因理论在学习动机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许多学者采用研究性方法,结合归因理论和学习动机,对人群进行实验研究,采取行为主义或者情绪认知的研究手段,剖析人们的归因和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探讨外部刺激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解析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从而改善教学绩效,提高教学水平。

至此,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在加深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由此可以看出,归因理论对于研究学习行为和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动机的归因理论

动机的归因理论

动机的归因理论
动机的归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它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行为的结果是好的时,人们会把这个行为归因给行为者本身,这称为内在动机。

而当一个行为的结果是坏的时,人们会把这个行为归因给外在的因素,这称为外在动机。

动机的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如何解释别人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家长可能会把这个好成绩归因于孩子本身的努力,认为孩子是有内在动机的。

但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不好的成绩时,家长可能会把这个不好的成绩归因于孩子周围环境的压力,认为孩子是有外在动机的。

动机的归因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他可能会把这个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认为自己是有内在动机的。

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失败,他可能会把这个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因素,比如经济不景气,认为自己是有外在动机的。

总之,动机的归因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借鉴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

借鉴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

借鉴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周仁忠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广泛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

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所产生的效应极不相同。

在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归因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能力归因当学生倾向于能力归因时,成功总认为是自己的头脑聪明、能力较强,骄傲自满的情绪便潜滋暗长;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脑子笨,能力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这样的归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必须努力消除这种归因方式给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对难题的分析讲解时,教师应先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

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也能够与他人一样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回答。

难度较大的题,通常让归因于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在肯定他们的答案的正确合理的同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或表述不够确切,或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不断认真努力地学习。

难度不大的题,通常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回答,并充分肯定他们答案中的正确的、合理的地方,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心理。

二、努力归因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成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失败认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自己今后只要努力,相信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好些学生明知学习重要,但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学生似乎很认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太苦,常有放弃的念头。

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学习动机,学业成绩自然不稳定、不理想。

这个中有什么深层的心理原因?有何解决的方法吗?本文拟从归因的角度谈谈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

一、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学习动机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与学习结果互为因果。

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而学习一旦成功,其结果则大大满足了个体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促使个体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以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作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大量的研究证明: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获取良好学业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成为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

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个中原因。

当代教育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主要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的。

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

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两种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因素。

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学习不良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往往是较为糟糕的,他们不愿意努力学习,成绩差强人意,这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足的缘故。

学习不良的初中生可能会走到两种极端:要么弃学,要么沉溺于游戏、社交媒体等,对学习兴趣大为降低。

首先,学习不良的初中生的成败归因方面要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不良、缺乏教育先觉、同学之间存在较大考试成绩差距等情况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极大地缩小了家长与学生个人努力的范围,这些因素有可能让不良初中生认为他们无法做到成功,或者他们不想做到成功。

其次,不良初中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他们可能没有理由去学习,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自我激励,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不良初中生必须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有充足的学习动力。

最重要的是,家长与老师应该从家庭与校园环境方面加以调节,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并为他们提供关于学习的支持与指导,激励他们去抵击压力,并追求自身的兴趣。

家长还可以加大和孩子的沟通与互动,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指行动方针。

总之,在学习不良的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方面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或者从根源上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例如强调自我激励与自我肯定的概念,就能在学习方面取
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对于不良初中生的问题,校方也应辅以相应的政策调整,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身心健康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让学习变得不再让人望而生畏。

心理归因与动机驱动的心理定律

心理归因与动机驱动的心理定律

心理归因与动机驱动的心理定律心理归因是指个体对于所发生事件的原因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过程,而动机驱动则是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一系列心理定律。

一、本能与驱动力人类的行为驱动力可以分为两类:本能和动机。

本能是一种内在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对于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动机则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实现某种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心理状态。

在心理归因理论中,本能与驱动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当个体面临某种需要时,本能会促使其采取行动,而动机则会进一步驱动个体持续地追求目标。

心理定律告诉我们,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二、内在归因与外在归因心理归因可以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内在归因是指个体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自身的内在特征或能力。

比如,一个学生取得好成绩会将其归因于自己的智力和努力。

而外在归因则是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环境或他人的行为。

例如,一个学生将不好的成绩归因于老师讲解不清楚或者考试难度过大。

心理定律告诉我们,个体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其动机水平。

当一个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时,会激发其内在的动机,促使其继续努力追求目标。

而如果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时,可能会降低其继续努力的动机。

三、期望和价值期望是指个体对于一项行为能够达到目标的信念程度。

价值则是个体对于这个目标的重视程度。

在心理归因和动机驱动的过程中,期望和价值是两个重要的要素。

心理定律告诉我们,当个体对于一项行为期望高、价值大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并持续努力去追求目标。

相反,如果期望低、价值小,个体可能会放弃行动或者不再为之付出努力。

四、成就动机和内在价值成就动机是指个体渴望在某个特定领域中取得良好表现和成功的心理状态。

内在价值则是指个体对于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快乐和满足。

心理定律告诉我们,当个体对于某项活动具有成就动机并体验到内在价值时,他们更有可能持续投入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首先,稳定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2.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进行归因.1. 个体心理: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4、意识:5、心理学:6、高等教育心理学:7、实验法:8、观察法:9、调查法:10、教学效能感:11、教学反思:12、教学监控能力:13、学习:14、社会学习论:15、认知—结构理论:16、意义学习:17、先行组织者:18、认知结构:19、学习动机:20、归因:21、需要层次理论:22、自我效能理论:23、学习迁移:24、形式训练说:25、共同要素说:26、概括说:27、关系转化说:28、经验整合说:29、知识理解:30、智力技能:31、干扰说:32、陈述性知识:33、程序性知识:34、策略性知识:35、学习策略:36、元认知策略:37、复述策略:38、精加工策略:39、组织策略:40、问题解决:41、问题表征:42、创造性思维:43、现实自我:44、投射自我:45、理想自我:1. 简述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2.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学科特征:3.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作用4.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5.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6.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1.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1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3.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14.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15.大学认知发展的特点15.影响知识记忆的因素:16.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17.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1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9.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1111112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额创造性思维21.自我意识的结构2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3.大学生自我教育措施:24.态度和品德的区别和联系25.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2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8.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9学习理论55530信息加工32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加爵案:
李玫瑾的内因归因: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即贫困引起的自尊问题。

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

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

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首先,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

这意味着,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其次,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

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

当每月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

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于是,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环境归因:
我在很多场合谈到马加爵的情况时都涉及到我们的环境和教育,首先,我们的法律《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是女20,男22岁,对吧!既然20、22周岁人就可以作为法定年龄结婚了,那么,与性相关的知识——性现象是不是在20周岁之前就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可是,你问问各大学或高中,有开这方面的课吗?性教育有吗?没有!这是我们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弱点或缺陷!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孩子在生理上已经出现、客观存在,但他们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现在关于这种与生活、与生命历程密切相关的人生教育相当薄弱!我认为,这是像马加爵这样或类似的大学生犯罪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药家鑫是激情杀人还是故意杀人?
《药家鑫杀人动机犯罪心理真实剖析》绝对比李玫瑾教授剖析的客观、真实!
经交通勘察验证,药家鑫和张妙本是同向行驶,张妙在前边骑车,药家鑫坦白是他自己弯腰换碟没看路也没减速,撞伤了前边同向行驶的张妙。

所以此次交通事故很明显是错在药家鑫!药家想到若将来按交通法追究责任肯定自己要承担责任,撞的那位女士还不知伤
势轻重如何,将来会很有很多交通肇事罪责需要承担(记住了他的车牌),而他又是一个
自私自利逃避责任的人,哪里会去施救去承担责任?如果施救自首就会被查出来造成此交通事故的责任全在自己,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麻烦”,按自己的性格一不做二不休,杀人灭口才是解决麻烦的最佳选择,于是拿起随身携带的尖刀,下车朝受伤倒在血泊中呻吟的张妙连捅八刀。

虽然张妙
忍痛苦求放过她,家里还有仅2岁的儿子盼着妈妈,凶残自私的药家鑫哪里会有一丁点的同情心?于是将年轻的张妙活活捅死。

正如之前分析的,药家鑫是一个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人,从他后边驾车逃逸又撞到2个人又想逃跑就看得出来。

在法庭上下跪求生并不是真心的悔过,而是贪生怕死,不敢承担责任。

如此天良丧尽、凶残成性的人,留他活在世上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人若不杀,对公众社会的危害极大,影响及其恶劣!
最后的结论:深夜,没有监控的偏僻的公路上,飙车撞到了一个人,本来想
逃,却又发现受害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然后你在慌乱中激情地上去就把他
用刀捅了!你信吗?这样的特殊的环境,评论的专家考虑了吗?检方呢?你们都
去现场情景再现了吗?激情还是故意,你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
药家鑫的杀人动机或许早已形成,并不是临时产生的,其当场杀死被他驾驶的小轿车撞伤的张妙,应当说只不过是属于被侵害对象中的最早一个,虽然其在准备和实施杀死被害人张妙的一瞬间里确属临时起意的,但药家鑫对整个社会大众的戮杀或伤害的犯意或许说是早已有之。

笔者为何要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从他特意随身携带尖刀的那一天
起,他实际上就已经有了杀戮或伤害他人的故意。

真正的“激情犯罪”应当是瞬间产生的,且行为人根本是不带任何凶器,在被害人有严重或较大过错的前提下实施的。

而本案的被害人张妙根本没有任何的过错,只是在被其驾驶的红色雪佛兰小轿车撞伤时,看了一眼其的车牌号码,就被其残忍地连捅6刀,致被害人张妙当场死亡。

由此可见,被告人药家鑫的辩护律师以“激情杀人”为理由,为被告人药家鑫进行辩护,其的辩护理由不管是从事实上,还是从我国刑法的理论上去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动机
入党动机
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这种人的数量有多少呢,嘿嘿,恐怕为数不多吧!)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哈哈,我一向是喜欢嘲笑我的一些党员朋友的,我认为他们的入党动机不太纯正。


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这种人也不少呢,不想升官,不想发财的,还楞是想入党,真不知
道他们怎么想的)
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报答党的恩情,不知道有没有这么纯洁的人!)
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这种人很多,谁让共产党是执政党呢?)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大学生基本都是这种想法吗!)
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

(嘿嘿,这种人也有,听起来很离奇!)
大家都表一表态度,端正一下入党动机吧!
2011年9月
河南性奴案李浩囚禁6名女子的动机查明:利用女子从事色情表演赚钱,并组织被囚女子外出卖淫牟利。

2010年3月24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发生凶杀案8死5伤
行为人郑民生自供原因:一是被医院辞退、工作无着,二是恋爱失败,三是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主要动机还是因上述原因而报复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