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100以内加减法快速算算法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
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
(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
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
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
)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加法速算一、凑整加法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
8+7=15计算时先将8凑成108加2等于107减2等于510+5=15如17+9=26计算程序是17+3=209-3=620+6=26二、补数加法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
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1001000等等。
8+2=1078+22=100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
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
例如6+8=14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如6+7=13先6+10=16后16-3=13如27+8=3527+10=3737-2=35如25+85=11025+100=125125-15=110如867+898=1765867+1000=18671867-102=1765三、调换位置的加法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
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再如83+38=121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减法速算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
一年级口算题方法
一年级口算题方法
一年级口算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逐个计算法:这是最基础的口算方法,适用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具体步骤包括将题目中的数字按照顺序逐个读取,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运算。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容易上手。
2. 培养口算兴趣: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游戏形式来提高孩子的口算兴趣。
例如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例如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去算账,或者问孩子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
3. 大声读题:在口算练习时让孩子大声地读出口算题,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同时,可以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4. 说说怎么算:在口算练习时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可以检查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避免机械的口算练习。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
5. 坚持每天练习:培养孩子口算能力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坚持,保证孩子口算练习的时间,最好天天练,每天练习3-5分钟。
同时,每天口算训练的内容要尽量与当天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6. 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做完题目后进行检查和验算等。
综上所述,一年级口算题的方法需要培养兴趣、大声读题、说说怎么算、坚持每天练习、良好的口算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一、加法计算方法:
1.竖式加法:在纸上进行计算,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十位数的进位要求。
例如:2+3=5
15+6=21
2.掌上加法:用手指进行计算,适用于较小的数。
例如:3个手指加上2个手指等于5个手指。
3.记忆加法:熟记特定的数字组合,进行计算。
例如:4+3=7
7+7=14
二、减法计算方法:
1.竖式减法:在纸上进行计算,十位数的借位要求。
例如:5-2=3
16-8=8
2.集合减法:用手指进行计算,适用于较小的数。
例如:5个手指减去2个手指等于3个手指。
3.记忆减法:熟记特定的数字组合,进行计算。
例如:8-3=5
10-5=5
三、乘法计算方法:
1.简单乘法:通过数的加法进行计算。
例如:2×3=2+2+2=6
5×4=5+5+5+5=20
2.图形乘法:通过图形的排列及数量进行计算。
例如:把3行有2个小球的图形排成一列,共有几个小球?
算法:2+2+2=6
3.乘法口诀表:熟记并且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
例如:2×3=6
6×4=24
四、除法计算方法:
1.分组除法:将一定数量的物体分成若干组,并计算每组的数量。
例如:8个小球分成2组,每组有几个?
算法:8÷2=4
2.图形除法:通过图形的排列及数量进行计算。
例如:有10个球,每排放2个,共有几排?
算法:10÷2=5。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在小学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学生们将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
这些计算方法基于数学基础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加法计算方法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在一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一位数的加法。
加法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将两个加数垂直排列,并对齐各位数。
然后,从最右边的个位开始逐列相加。
如果某一列的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最后,将所得的和写在答案下方对应的列中。
举例来说,计算 3 + 4:3+ 4_____7二、减法计算方法减法是另一种基本的运算。
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一位数的减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将被减数和减数垂直排列,并对齐各位数。
然后,从最右边的个位开始逐列相减。
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前一列借位。
最后,将所得的差写在答案下方对应的列中。
举例来说,计算 9 - 5:9- 5_____4三、乘法计算方法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在一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一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乘法的计算方法如下:将被乘数与乘数相乘,先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再将乘数的十位与被乘数的每一位相乘,然后将所得乘积相加。
举例来说,计算 3 × 2:3× 2_____四、除法计算方法除法是另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计算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的次数。
在一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下:将被除数写在除号上方,除数写在除号下方。
从最左边的位开始,依次试商,找出最大的数使其乘以除数小于等于被除数。
将此数写在商的上方。
将此数乘以除数,并将所得积写在被除数上方一栏与除号下方一栏对齐。
用被除数减去所得积,将所得差写在下方。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无法继续试商为止。
最后,被除数减去所有的积,得到的差即为余数。
举例来说,计算 9 ÷ 4:24 ) 9------8------以上是一年级学习阶段的数学计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一年级数学加减方法
一年级数学加减方法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之一。
学会了加减法,孩子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
一、加法。
1. 横式加法。
横式加法是一年级学生最常见的加法运算形式。
在横式加法中,我们将两个数按照位数对齐,然后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 23。
+ 15。
_____。
38。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计算个位数相加,3+5=8,然后再计算十位数相加,2+1=3,最终得出结果为38。
2. 竖式加法。
竖式加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加法运算形式。
在竖式加法中,我们将两个数竖直对齐,然后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23。
+ 15。
_____。
38。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同样先计算个位数相加,3+5=8,然后再计算十位数相加,2+1=3,最终得出结果为38。
二、减法。
1. 横式减法。
横式减法是一年级学生最常见的减法运算形式。
在横式减法中,我们将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位数对齐,然后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减,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 23。
15。
_____。
8。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计算个位数相减,3-5=8,最终得出结果为8。
2. 竖式减法。
竖式减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减法运算形式。
在竖式减法中,我们将被减数和减数竖直对齐,然后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减,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23。
15。
_____。
8。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同样先计算个位数相减,3-5=8,最终得出结果为8。
三、加减混合运算。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也会遇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对于这种题目,孩子们可以先按照运算符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得出最终结果。
例如: 23。
+ 15。
_____。
38。
10。
_____。
28。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进行加法运算得出38,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得出28。
四、小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孩子数学手指计算法
当大拇指逆时针[0987654321]经过零时,则退一位。将 退位标在数字左下方,如果个位退了一位,就在十位计算时 再往后数一位,以此类推。
1、个位相加: 例:3+4=7 为7。
解说:大拇指从3后面一格【4位置起】顺时针数4位,大拇指数到的数字
2、进位法则:
例:8+9=17
解说:大拇指从8后面一格【9位置起】顺时针数9位,大拇指数到的数字
3、两位相减:
例:51-38=13
解 说 : 大 拇 指 从 个 位 的 1 前 面 一 格 【0 位 置 起 】 逆 时 针 数 8 位 ,
大拇指数 到的数字为3,则个位是3。十位从5前一格【4位置起】逆时针数 3位则为2,十位退一
位从2变为1,则答案为13。
4、多位相减:
例:98764-5968= 92796
11
1
把0-9分别按左图写在食指、中指、无 名指和小拇指的指关节上。计算加减法的过 程中通过大拇指在手指关节上的各个数字之 间,顺时针[1234567890](加法)或逆时针 [0987654321](减法)数位就可以轻松地解 决任意位数的加减法。
1、加法进位法则:
当大拇指顺时针[1234567890]经过零时,则进一位。将 进位标在数字左上方,如果个位进了一位,就在十位计算时 再往前数一位,以此类推。
为 7,则个位是7,十位进一位,从零变为1,则答案为17。
3、两位相加:
例:37+58= 95
解说:大拇指从个位的7后面一格【8位置起】顺时针数8位,大拇指
数 到的数字为5,则个位是5,十位从3后一格【4位置起】顺时针数 5位则为8,因个位进一位,
从8变为9,则答案为95。
一年级口算的三种方法
一年级口算的三种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年级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口算训练,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数字,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年级口算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逐位相加。
逐位相加是指按照数字的位数从个位到十位依次相加。
比如计算96+73,首先相加个位数6+3=9,然后相加十位数9+7=16,最终得到答案169。
逐位相加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计算方法,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掌握。
第三种方法是分解加法。
分解加法是指将一个数字拆分成几个部分进行相加。
比如计算29+48,可以拆分为20+9+40+8,然后依次相加得到结果77。
分解加法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级口算的三种方法,逐位相加、进位加法和分解加法。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多加练习,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口算水平。
【2000字以上的文章正在为您持续生成中,请稍等片刻】。
第二篇示例:一年级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好口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口算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口算能力。
以下将介绍一年级口算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口算加法的递进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年级的学生,通过逐步增加数字的大小和复杂度,让学生逐渐提高对加法的掌握能力。
可以先从1+1,2+1,2+2 等简单的加法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5+3,6+4,7+5 等稍微复杂一点的加法题目。
通过递进的方式练习加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对加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二种方法是口算减法的借位法。
减法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而借位法是减法运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借位法,学生可以更快速地解决减法题目,提高减法的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速算方法与技巧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的概念和运算符号都是新鲜的。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速算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和培养计算能力。
下面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速算方法和技巧。
1.加法的速算方法-十位进位法:当两个个位数相加的和大于10时,可以将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写在算式上方的十位上,个位数保持不变。
例如:7+6=13,可以写作:6+__=1__3-十位零个位相加法:当一个数个位数为0时,可以直接将另一个数写在后面作为结果。
例如:4+30=34-整十或整百相加法:当两个数都是整十或整百时,可以将十位或百位相加的结果写在算式上方的十位或百位上,个位数或十位数保持不变。
例如:40+60=1__00。
2.减法的速算方法-补数法:当两个数的个位相减得到的差小于10时,可以用一个数的个位加上差得到另一个数的个位。
例如:16-7=9,可以用7+9=16-单位减个位法:当一个数的个位减去另一个数的个位得到10时,可以将十位的数减1,个位直接变成0。
例如:30-20=1__0。
-整十减整十法:当一个数是整十时,可以将减数的个位变成9,个位数不变,然后减去整十数。
例如:50-20=3__0。
3.乘法的速算方法-9的乘法口诀:当一个数乘以9时,可以先将这个数的个位减1,个位数变成差,十位数为9减去个位数。
例如:9×8=7_2-10的倍数的乘法:当一个数乘以10的倍数时,可以直接在这个数后面加上相应数量的0。
例如:20×5=1_00。
-2的倍数的乘法:当一个数乘以2的倍数时,可以将这个数的倍数除以2得到的商后面加上一个0。
例如:2×4=84.除法的速算方法-10的倍数的除法:当一个数除以10的倍数时,可以直接将这个数的个位及之后的数字去掉。
例如:100÷10=10。
-同除法乘法法则:当两个数除法运算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去掉相同数量的0,然后用去掉0后的数做除法,最后再加上去掉的0。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速算技巧+口算练习10套
100以内加减法手指速算技巧一、手指定位口诀我有一双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会数;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食指伸开“1”,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三、右手出指练习口诀一马当先,二虎相争,三言两语,四海为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万火急。
一言九鼎,二龙戏珠,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注:念到“十万火急”或“十全十美”时,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进位。
)四、左手出指练习口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注:念到“一百”时,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
)五、双手出数练习15、23、46、99、58、73、61 ……(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出数的大小。
)六、加法练习注意:在做加法练习时,比如“3+5”,右手先出“3”,“+5”的过程是:嘴里念“加1”,出小拇指;嘴里念“加2”,四指一提伸大拇指(注意在出指的过程中大拇指只代表“1”,只有在定数的时候,大拇指才当成“5”);嘴里念“加3”,出食指;嘴里念“加4”,出中指;嘴里念“加5”,出无名指。
此时开始定数,右手手指只有小拇指未打开,结果即为“8”。
(1)个位数加法练习(10以内加法练习)1+12+1、2+23+1、3+2、3+34+1、4+2、4+3、4+45+1、5+2、5+3、5+4、5+51+1、1+2、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4+1、4+2、4+3、4+4、4+5、4+65+1、5+2、5+3、5+4、5+5(2)十位数加法练习10+1020+10、20+2030+10、30+20、30+3040+10、40+20、40+30、40+4050+10、50+20、50+30、50+40、50+50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10+9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30+10、30+20、30+30、30+40、30+50、30+60、30+7040+10、40+20、40+30、40+40、40+50、40+6050+10、50+20、50+30、50+40、50+50(3)一百以内加法混合练习3+5、4+5、1+5、6+5、8+7、9+1、9+3、7+1013+12、24+17、49+2、47+6、43+8、46+54,38+62……(4)一百以内连加混合练习23+18+19+24+16、18+6+49+27……七、双手减法练习减法很简单,小指开始减,退位要记住,指法要熟练。
一年级算术巧算方法
巧算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一年级常用的巧算方法——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数拆分成容易计算的两个数的和或差,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具体来说,凑十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当被减数的个位数字是1、3、7、9时,可以将减数拆分成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一个较小的数之和,然后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当被减数的个位数字是2、4、6、8时,可以将减数拆分成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一个较大的数之差,然后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7-19时,可以将19拆分成10+9,然后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27-19=27-10-9=17-9=8
再如,计算36+28时,可以将28拆分成30-2,然后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36+28=36+30-2=66-2=64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凑十法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加减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一、认识数字和数的大小在学习加减法之前,首先需要让孩子认识数字和数的大小。
孩子可以通过数数来熟悉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可以使用计数棒、计数珠等教具,让孩子亲自操作来感受数字的概念。
二、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
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孩子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使用实物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球或者糖果等实物,让孩子通过实物操作来理解加法的概念。
比如给孩子两个小篮子,每个篮子里放一些小球,然后让孩子将两个篮子里的小球放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小球。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的概念。
2. 数线加法数线是一个直线,上面标有数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数线,然后给孩子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孩子在数线上移动来求解。
比如,教师可以问孩子:2 + 3等于几?然后孩子可以从数字2出发,在数线上向右移动3个单位,找到结果。
三、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差的运算。
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教孩子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物品移动法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让孩子通过移动物品来理解减法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拿出10个糖果,然后告诉孩子“我吃掉了3个糖果,还剩下几个?”孩子可以亲自将10个糖果中的3个糖果拿掉,然后数一数还剩下几个。
2. 数线减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数线,然后给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孩子在数线上移动来求解。
比如,教师可以问孩子:5减去2等于几?然后孩子可以从数字5出发,在数线上向左移动2个单位,找到结果。
四、加减法结合的练习在孩子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后,可以进行加减法的结合练习,以提高孩子的综合运算能力。
一年级减法的三种计算方法
一年级减法的三种计算方法
一年级减法的三种计算方法:
1. 直接减法法:
直接减法法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我们只需按照减法的定义,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即可得到差。
例如:5 - 3 = 2
直接减法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学,适用于数字较小的计算。
但当数字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借位的情况,计算就会变得十分繁琐。
2. 借位减法法:
借位减法法是我们在学习减法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相减,如果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则需要向十位借位。
例如:16 - 8 = 8,我们需要借一位,变为 15 - 8 = 7
借位减法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数字较小和较大的计算。
但
它也有缺点,就是需要记住借位和还位的规则,一旦出错,计算就容易出现错误。
3. 补数减法法:
补数减法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计算方法,也是我们在初学数学时较少接触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不仅计算被减数与减数的差,还要计算它们的补数的和。
例如:5 - 3,我们不仅计算 5 - 3 的差,还要计算 10 - 3 的差和 10 - 5 的差,即:
10 - 3 = 7,10 - 5 = 5,7 + 5 = 12,12 - 8 = 4
补数减法法的优点是计算准确度高,无需考虑借位情况。
但它的缺点是需要记住补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计算时可能需要多次借位和补位,比较繁琐。
总的来说,这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减法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的计算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接触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并学习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重点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方法。
首先,加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第一步。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两位数以内的加法。
学生可以使用物体、手指、计数器等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帮助理解加法的意义。
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数学教具或者数字卡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视觉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进行加法计算时,学生可以使用逐位相加的方法。
首先从个位开始相加,进位后再相加其他位数。
例如,计算15+27时,可以先计算个位数:5+7=12,再计算十位数:1+2(进位)+2=5,所以答案是42其次,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第二步。
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同样,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两位数以内的减法。
学生可以使用实际物体或者计数器进行模拟,体验减法操作的过程。
在进行减法计算时,学生可以使用逐位相减的方法。
首先从个位开始相减,借位后再相减其他位数。
例如,计算56-37时,先计算个位数:6-7,要借位,借1个十位,所以为16-7=9,再计算十位数:5-3=2,所以答案是19接下来,乘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第三步。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1-10的乘法表。
乘法也可以通过反复计数的方法进行理解,例如计算2x3,可以将2这个数值反复加上3次,所以答案是6最后,除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最后一步。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等量的若干组,求出每组的数量。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1-10的除法。
除法可以通过实际的分组物品进行理解,例如将12个糖果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个糖果?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教具辅助学习,例如计算器、计算卡片、教学游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进行相应的计算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技巧,计算快人一步!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技巧,希望能够给同学们和家长们带来帮助,记得收藏保存哟!1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
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例1]:26+39=我们观察发现两个各位数字分别是6和9,6+9大于10,需要进位,较大的是9,所以应用“几加九进十减一”得到答案的十位就是2+3+1=6,个位就是给6减1等于5,所以答案就是65。
[例2]:38+54=我们观察发现两个各位数字分别是8和4,8+4大于10,需要进位,较大的是8,所以应用“几加八进十减二”得到答案的十位就是3+5+1=9,个位就是给4减2等于2,所以答案就是92。
下来我们进行几个对应的练习,看谁算的又对又快:9+5= 3+8= 26+55=34+49= 67+25= 58+19=39+25= 26+38= 19+41=28+47= 43+39= 36+56=2退位减法的简答计算方法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也是以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为基础的,退位减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减九退十加一、几减八退十加二、几减七退十加三、几减六退十加四、几减五退十加五、几减四退十加六、几减三退十加七、几减二退十加八、几减一退十加九。
由于减法中减数和被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在减法中,先观察两个个位数,当减数比被减数的个位大时,根据减数的各位选择口诀进行计算,即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例3]:54—29=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被减数的个位是4,减数的个位是9,4<9,需要退位,所以应用“几减九退十加一”得到答案的十位就是5—2—1=2,个位就是给4+1=5,所以得到答案为25.[例4]:63—16=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被减数的个位是3,减数的个位是6,3<6,需要退位,所以应用“几减六退十加四”得到答案的十位就是6—1—1=4,个位就是给3+4=7,所以得到答案为47.下来我们进行几个对应的练习,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4—9= 15—6=23—18= 43—19=54—35= 31—22=45—28= 88—39=72—36= 66—38=。
一年级数学横式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横式计算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横式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横式计算是指将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横向排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一年级数学横式计算的方法。
1. 加法横式计算
加法横式计算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加数横着排列,从右向左一位一位地相加,最后得到和。
加法横式计算的步骤如下:
例子:计算 63 + 25
2. 减法横式计算
减法横式计算就是将被减数和减数横着排列,从右向左一位一位地相减,最后得到差。
减法横式计算的步骤如下:
例子:计算 82 - 47
3. 乘法横式计算
乘法横式计算就是将被乘数和乘数横着排列,从右向左一位一位地相乘,最后得到积。
乘法横式计算的步骤如下:
例子:计算 37 × 8
4. 除法横式计算
除法横式计算就是将被除数和除数横着排列,从左向右一位一位地相除,最后得到商和余数。
除法横式计算的步骤如下:例子:计算 98 ÷ 6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横式计算的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可以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公式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公式对于刚刚踏入小学大门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加减法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石。
加减法公式的掌握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最基础的加减法公式就是“加数+加数=和”以及“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公式虽然简单,但却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咱们先来看看“加数+加数=和”这个公式。
比如说,有 3 个苹果,又拿来 2 个苹果,那一共就有 5 个苹果。
这里 3 和 2 就是加数,5 就是它们相加得到的和。
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小朋友们就能更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学习加法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会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
比如用小棒、积木或者画图形的方法。
让孩子们亲手操作,数一数,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而且,在做加法练习的时候,小朋友们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 2 + 3 = 5,3 + 2 也等于 5。
接下来再说说“被减数减数=差”这个公式。
假设我们有 5 个糖果,吃掉了 2 个,还剩下 3 个。
这里 5 就是被减数,2 是减数,3 就是差。
学习减法的时候,同样可以借助实物来帮助理解。
比如用 5 个小石子,拿走 2 个,看看剩下几个。
在做减法练习时,孩子们也能发现一些小窍门。
比如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就越大。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公式,老师们会设计很多有趣的游戏和练习。
像是“数字卡片游戏”,老师或者家长拿出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孩子们通过组合卡片来练习加减法。
还有“购物游戏”,假设一个小商店,给商品标上价格,让孩子们用“钱”来买东西,计算找零,这样既有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除了这些基础的加减法公式,一年级还会学习一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 0 的加减法。
0 加上一个数还是这个数,一个数减去 0 也还是这个数。
但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就等于 0 。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这些公式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技巧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技巧归纳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学好数学计算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一、加法计算技巧加法是小学一年级最基本的计算形式之一。
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加法计算的技巧归纳:1. 逐位相加法:将数的个位数对齐,先计算个位数相加,再进位到十位数,依次类推。
例如:12 + 8 = 20,计算过程为:2 + 8 = 10,进位为1,1 + 1 = 2。
2. 进位加法:当相加的两位数相加之和超过10时,需要进位。
例如:7 + 6 = 13,计算过程为:7 + 3 = 10,在个位上写0,将1进位到十位。
3. 连加法:当需要计算多个数的和时,可以使用连加法。
例如:1 + 2 + 3 + 4 = 10,可以按顺序逐个相加,也可以两两相加再将结果与下一个数相加。
二、减法计算技巧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同样重要的计算形式。
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减法计算的技巧归纳:1. 逐位相减法:将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数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
若减数大于被减数,则需要向前借位。
例如:17 - 8 = 9,计算过程为:7 - 8 需要借位,将1借位到十位,得到11 - 8 = 3。
2. 不进位减法:当需要减去的数小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时,可以直接写下当前位数的差值。
例如:15 - 3 = 12,计算过程为:5 - 3 = 2,1直接写下。
三、乘法计算技巧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乘法,并逐渐掌握乘法的计算技巧。
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乘法计算的技巧归纳:1. 九九乘法口诀:学生可以通过背诵九九乘法口诀表,快速记住乘法运算结果。
例如:2乘以3等于6,5乘以6等于30等。
2. 分配律:将一个数分成若干部分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将结果相加,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4 × 7 = (2 × 7) + (2 × 7) = 14 + 14 = 28。
一年级数学5种巧算方法
——小学加减巧算1“凑整”先算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① 53+45+47 ②23+39+61解:①式=(53+47)+45=145②式=23+(39+61)=23+100=123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① 87+15 ②54+79 ③65+18+27解:①式=87+13+2=(87+13)+2=100+2=102②式=33+21+79=33+(21+79)=33+100=133③式=60+2+3+18+27=60+(2+18)+(3+27)=60+20+30=110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解:原式=(38+2)+(29+1)+(19+1)-4=40+30+20-4=90-4=862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①计算1+2+3+4+5+6+7+8+9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45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49③计算2+4+6+8+10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30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
现举例如下: 13-9=
(1)用“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13-9=4。
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2)用“连续减法”
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把9分成3和6,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13-9=4。
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3)用“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
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而且在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个别孩子由于训练不到位,口算速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以前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没过关,因此还停留在”
扳手指“算的阶段,这将对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影响。
(4)用“多减加补法”
把13减9想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 9=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