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
怎么养好中蜂中蜂养殖技术介绍

怎么养好中蜂中蜂养殖技术介绍中蜂,中华蜜蜂的简称,一个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分布全国南北各地,它采蜜期长、利用率高以及适用性、抗病、抗螨能力强,适合定点饲养等。
现如何养好中锋呢,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放蜂地的选择和放置
因中锋能利用零散蜜源,也能利用大宗蜜蜂,所以为了避免引发盗蜂,建议放蜂场地选择在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并且附近要有充足且清洁的水源,放置时需保证蜂箱下有高度不低于0.5m的木桩做支撑。
新脾的制造
脾巢是蜜蜂繁衍生息贮藏蜜粉的场所。
若过于陈旧的老脾巢会影响幼虫的发育,抗病性差,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且中蜂王一般比较喜欢在新脾上产卵,繁殖快,培养出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也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在春季繁殖期和流蜜盛期以及分蜂后期,我们要抓住时机,多造新脾。
蜂王的选择
蜂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锋的繁殖速度以及产量的高低,年轻健壮的中锋王,有较强的产卵力,且群势发展快,能维持大群。
并且工蜂的产集力强,不易产生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在出现分蜂热之前换王或者培育新王最合适;
强群的培育
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能让蜂王的产卵力最大化,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但需控制好分蜂热,建议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因蜂群需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强大群势,可以适时奖励饲喂,这样可以
有效提高蜂群的产集力和繁殖速度,使蜂群越来越强大,丰收就有把握了;
群蜂的集结
中蜂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喜欢密集,群蜂集结,以防敌害和病害的侵犯,也有利于保温和保湿。
且在流蜜期密集群势,能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冬,可减少饲料消耗量;渡夏,能够防止蜂群早衰和病虫害的侵入。
蜜蜂(中蜂)养殖技术(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蜜蜂(中蜂)养殖技术“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
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蜜蜂。
意大利蜂,简称意蜂。
广泛饲养在华北、东北地区。
意蜂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能力强,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育种素材。
•东北黑蜂,是欧洲黑蜂的过度类型。
繁殖力强,在寒冷地区越冬性能好。
但在纬度低的地区不能保持强群。
中华蜜蜂是简称中蜂,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生活。
中蜂飞动敏捷,嗅觉灵敏,勤奋,抗病、耐寒、耐热力强。
但产蜜量和分泌王浆的能力略低于欧洲蜜蜂。
•蜜蜂是群居昆虫。
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占1%的雄蜂,和占99%的工蜂组成。
蜂王、雄峰、工蜂在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相互依存。
蜂王是蜂群中的雌性蜜蜂。
正常情况下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职责是产卵。
蜂王交尾一次,受精囊中储存的精子,就可满足一生繁殖的需要。
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
一只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
•蜂王产两种卵,一种是受精卵,可发育成工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可发育成雄峰。
蜂王由蜂王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王房也称为王台。
蜂王房内的卵因为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发育成蜂王。
•大家已经知道一群蜜蜂中只能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为了保持较高的产卵率,一般一年左右就要更换新蜂王。
••那么蜂群内要产生新蜂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蜂群中的蜂王丢失或死亡。
(新蜂王发育出来大约需要16天);•二是:蜂群过大需要分群。
••第三就是:需要更换老蜂王。
••培育新蜂王的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通常在夏季进行),为来年高产作好准备。
•当蜂群中出现两只蜂王,就会相互争斗,直到剩下一只蜂王为止。
工蜂是蜂群中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
工蜂幼虫孵化后,前三天由成年工蜂饲喂蜂王浆,从第四天起改喂蜜和花粉混合饲料。
由于营养条件改变,促使生殖器官受到抑制,失去产卵能力。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中蜂(Apis cerana)这一特定种类的养蜂技术。
中蜂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养蜂种类,其产蜜量高、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在养蜂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什么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是指在中蜂养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养蜂技术,将小的蜂群发展成为强大的蜂群。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繁殖、管理、饲养和保育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出。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原理中蜂的强群饲养技术原理在于科学的控制蜂巢的大小和蜜蜂的数量,以及合理的蜜源配备,保持蜂群的勤快饲养和生长,使其尽早实现强群,并开展成功的产蜜活动。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1.群蜂控制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首先要控制养蜂区域内的蜜蜂数量,避免单个蜂巢的数量过多或者数量过少。
保持蜂巢规模,控制成蜂数量,是确保中蜂强群的关键。
2.蜂源配备在养蜂区域内进行蜜源配备也十分重要,科学地配备蜜源可以有效地提高蜜蜂的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
除了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外,合理的蜜源配备也能保障蜜蜂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科学喂料保持对蜜蜂进行科学的喂料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次进巢的蜂蛹来说。
只有科学的喂料才能保证蜂蛹的营养和生长,也能顺利地将蜂蛹发育成小蜜蜂。
4.巡查管理在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巡查对于蜂群的生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巡查可以及时发现蜂巢内存在的问题,例如蛀虫、病毒、干燥等因素,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保证蜜蜂的健康生长。
5.繁殖管理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蜂群快速发展成强大的蜂群,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繁殖方法进行壮大。
繁殖管理非常重要,在蜂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做好分群工作,从而为蜜蜂的持续生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优势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提高了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量。
通过强群饲养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蜜蜂产蜜总量,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中蜂养殖方案

中蜂养殖方案一、引言中蜂,也称为蜜蜂,是我国常见的蜜蜂品种之一。
中蜂养殖是一项传统而又有益的农业活动,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蜂蜜和蜂蜡,还能促进农作物的授粉,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中蜂养殖的方案,包括选址、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址中蜂养殖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选址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首先要选择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以免蜜蜂骚扰居民。
其次要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湿气过重。
同时要选择周围植被丰富的地方,以提供丰富的花粉和蜜源。
最后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水源充足的因素。
三、蜂箱选择与搭建蜂箱是中蜂养殖的重要设备,选择合适的蜂箱可以提高养殖效果。
常见的蜂箱有木制蜂箱和塑料蜂箱两种。
木制蜂箱耐用但重量较重,适合固定养殖地;塑料蜂箱轻便易携带,适合移动养殖。
蜂箱的搭建要注意密封性和隔热性,以保证蜜蜂在蜂箱内的舒适生活环境。
四、蜜蜂采购与引种蜜蜂的采购是中蜂养殖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选择购买蜜蜂种苗或者捕捉野生蜂群。
购买蜜蜂种苗时要选择健康、活跃的蜜蜂,避免购买患病或虫害的蜜蜂。
引种时要注意蜜蜂的适应性,逐步将其引入新的蜂箱并进行适应训练,避免蜜蜂逃蜂或死亡。
五、饲养管理蜜蜂的饲养管理是中蜂养殖的核心。
首先要保证蜜蜂有充足的蜜源和花粉供应,可以在养殖地周围种植适合蜜蜂采集的花草。
其次要定期检查蜂箱的健康状况,包括蜂群的数量、蜜蜂的活跃程度、蜂箱内的卫生情况等。
还要及时补充蜂箱的蜜源和花粉,保持蜜蜂的生活所需。
六、疾病防治蜜蜂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和虫害,疾病防治是中蜂养殖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蜜蜂的养分供应,提高其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其次要定期检查蜂箱内的疾病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扩散。
最后要加强蜜蜂的卫生管理,保持蜂箱的清洁和干燥。
七、蜂产品收获与加工中蜂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的蜂产品。
蜜蜂的主要产品有蜂蜜、蜂蜡和蜂王浆等。
蜂蜜的收获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避免蜜蜂受到伤害。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呀!
中蜂养殖,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呢!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场地,要安静、背风向阳、有清洁水源的地方。
然后就是准备蜂箱啦,得干净、无异味。
接下来就是引进蜂群啦,要挑选健康、活跃的蜂群。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给蜜蜂补充饲料,特别是在蜜源不足的时候。
还要定期检查蜂群,看看有没有病虫害,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
这就像是照顾小孩子一样,得细心、耐心!
中蜂养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呀!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哦,比如在操作蜂箱的时候,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具,不然被蜜蜂蛰了可不好受呀!而且要时刻关注蜂群的动态,保持蜂箱的环境稳定,这样蜜蜂们才能安心地生活和工作呀!
中蜂养殖的应用场景那可多啦!可以生产出美味的蜂蜜,还可以为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呢!这多棒呀!中蜂养殖还有很多优势呢,比如中蜂适应能力强,能利用零星蜜源,而且蜂蜜的品质也很好。
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小的宝藏,只要我们好好挖掘,就能收获满满的惊喜!
我就知道有个养蜂人,他刚开始养中蜂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但是他勤奋好学,不断摸索,现在他的蜂场规模越来越大,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非常高。
他的成功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养好中蜂呀!
所以呀,朋友们,中蜂养殖真的很有前途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就能让中蜂为我们带来甜蜜和财富呢!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蜜蜂品种之一,其饲养对于蜜蜂产品的
生产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养
蜂人员更好地了解中蜂的饲养技术。
首先,中蜂的饲养原理主要包括蜂群管理、饲料供应和疾病防
治三个方面。
蜂群管理是指对蜂群的数量、结构、状态等进行科学
合理的管理,包括巢箱的布局、蜂群的调整和蜂王的管理等。
饲料
供应是指为蜜蜂提供充足、优质的花粉和蜂蜜,以满足蜜蜂的生长
繁殖和生活需要。
疾病防治是指对蜂群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蜂健康成长。
其次,中蜂的饲养方法包括巢箱管理、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治三
个方面。
巢箱管理是指对蜂巢的布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
管理,保障蜜蜂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饲料喂养是指根据蜜蜂的生长
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提供花粉和蜂蜜等营养物质,保障蜜蜂的生
活需求。
疾病防治是指对蜜蜂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
蜂的健康生长。
最后,中蜂的饲养技术需要养蜂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包括蜜蜂生物学、蜜蜂疾病诊断和防治、蜂产品加工等方面的
知识。
养蜂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以保障蜜蜂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养蜂人员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蜂群,提供充足
的饲料,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保障中蜂的健康生长和蜂产品的
生产质量。
希望本文对于养蜂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养蜂人员能够
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为我国蜂产品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中蜂饲养是大幅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及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那么中蜂怎么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的技术1、过箱条件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
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
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2、过箱方法过箱方法包括两种。
一是翻巢过箱,就是将原蜂巢翻转180 度,使巢脾的下端朝上,利用蜜蜂向上的习性,驱使蜜蜂迅速离脾进人蜂笼。
二是不翻巢过箱,是指对那些不能翻转的蜂巢而采取的过箱办法。
不论哪种办法过箱,操作时应有两三人协助,其中一人脱蜂、割脾、绑脾,一人收容蜂团入笼、协助绑脾以及清理残蜜等。
中蜂饲养的要点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
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
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
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
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
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
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
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
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
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第一篇中蜂饲养原理与基本蜂具要养中蜂,首先需要了解中蜂并制备养烽所需的基本用具。
本篇将从介绍中蜂的总体状况与生活开始,使读者对蜜烽与中蜂有一个基本了解。
然后依序介绍:蜜蜂生物学习性、中蜂特性、养蜂用具等等。
第一章中蜂综述及其生活一、中蜂综述中蜂在分类上归属东方蜜蜂种,被定名为中华蜜蜂。
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适应多种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如今,在全国均有分布。
它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蜜蜂,因而又被俗称为土蜂。
(一)养蜂宜养中蜂在生态环境巳发生明显变化,许多古老物种相继灭绝的今天,不少地方仍有野生中蜂留存的事实说明,中蜂不仅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的生存能力,远远胜过西方蜜蜂。
此得益于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
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蜜蜂对其生存环境的依附性较强。
在中蜂自然分布地区,像南方蜜蜂这样的"外来种",需经过漫长时间的适应性磨合,才能站稳"脚跟"达到生态适应的自然水平。
例如,伴随"活框蜂箱"引入我国的"意蜂",在磨合过程中已表现出:群势变小、缺乏自然生存能力、容易患病。
在20世纪60年代,意蜂始发蜂螨为害。
此后,又遭受严重的白垩病危害。
而在相同吋期相同区域的中蜂,确仍能正常生活。
又例如,同在一些地方生活的中蜂、意蜂,采集相同蜜粉源,中蜂能正常抚育,意蜂则容易发生"烂子"。
由这些事例可以作进一步推断:引进我国的西方蜜蜂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遭受自然选择的磨难。
相比之下,中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这是中蜂可养的基本前提。
从生产性能看,中蜂除了不采树胶外,其他蜂产品的生产性能与意蜂相近,有些甚至好于意蜂。
例如,中蜂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能采集零星蜜源。
在流蜜期生活正常的中蜂强群,产蜜量与意蜂相比毫不逊色,品质还优于意蜂;在花粉匮乏时,意蜂极容易转而运用其他代用品。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蜜蜂品种,其饲养对于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是决定中蜂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将从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蜂饲养的原理。
1.选择合适的蜂种。
中蜂的饲养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蜂种,以保证蜂群的生长和发育。
2.科学合理的饲养环境。
中蜂饲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蜂房、蜜源植物、水源等,保证蜜蜂
的正常生长和生活。
3.科学的饲养管理。
中蜂的饲养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疾病防治、蜂群扩繁等,以保证蜂群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二、中蜂饲养的方法。
1.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
中蜂饲养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包括蜂群的分群、补充王浆、采蜜技
术等,以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合理的饲养饲料。
中蜂饲养需要提供合理的饲养饲料,包括蜜源植物、蜂糖、蜂蜜等,以满足蜜
蜂的营养需求。
3.科学的饲养管理。
中蜂饲养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定期巡查、疾病防治、蜂群扩繁等,以保证蜂群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总结,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是保证中蜂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饲养原理和方法,才能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中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养蜂人员能够加强对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为我国蜜蜂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蜂的养殖技术的相关介绍

中蜂的养殖技术的相关介绍一、中蜂的概述中蜂是蜜蜂的一种,也叫黑蜂或黄蜂,是我国传统蜜蜂品种之一。
中蜂是我国蜜蜂主要品种之一,适应性强,蜂巢结构完整,抗病力强,蜜源广泛,生产高效,被誉为“蜜源之王”。
中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
它的体型较小,工蜂平均长度为11毫米左右,胸部腹部的毛短而稠密,使得中蜂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天气和环境。
主要采蜜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口感香甜,质地细腻。
二、中蜂的养殖技术(一)饲料1、蜜源管理中蜂采集的蜜源包括花粉、花蜜、玉米汁等,因此蜜源的管理十分重要。
要选好采蜜地,最好能够保证蜂房周围3公里内有较为丰富的植被。
此外,要注意及时添加蜜桶,保证蜜源充足。
2、采蜜策略中蜂的主要采蜜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蜜策略。
春季采蜜要注意及时添置蜜桶和及时添加蜜饵,以保证季节蜜源的充足性。
而在秋季采蜜的时候,则需要注意及时添加蜜桶和食物,避免因为天气寒冷而影响中蜂的正常生活。
(二)蜂箱管理1、蜂箱选择蜂箱的选择要根据中蜂的繁殖习性和生物特征而定。
一般来说,中蜂的巢箱以10-12架蜜架为宜,蜜格宽8-10mm,巢箱当中要有饲料框和母蜂架,方便管理和繁殖。
2、巢箱搭建巢箱的构建要考虑耐用性和牢固度,一般使用木材或夹板进行搭建。
巢箱的大小一般为420mm*375mm*245mm。
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对巢箱的底部和侧板进行开口,以便在巢箱内添加食物、清理蜂房等操作。
3、蜜架选择蜜架的选择要注意密度和宽度,一般来说,中蜂的蜜架密度以32个巢室每平方尺为宜,蜜格宽度以10mm为佳。
此外,要确保蜜架的质量和结构牢固,不易翻倒。
4、蜂群管理中蜂的蜂群管理包括饲养、繁殖等一系列操作。
平时要注意巡查蜂房,及时添加蜜水,保持蜂房干燥、通风和卫生。
繁殖方面,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或自然繁殖。
5、防治疾病中蜂的疾病比较多,常见的有鼻腔病、肺病、翅膀病等。
为了避免中蜂感染疾病,要注意饲养和管理,定期巡查蜂房,检查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1、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傍晚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打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打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中蜂疾病防治方法1.饲养强群蜂病的发生除具备病原物、传播途径和蜜蜂个体的易感性3个基本条件外,与群势强弱的关系非常密切。
总的趋势是群势越强,蜂病的发生和危害就越轻,相反就越严重。
强群不但采集蜂数量超过弱群,而且强群的蜜蜂个体相应比弱群蜜蜂个体强壮,所以强群采集力强,抵抗力强。
因此饲养强群是防止蜂病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据试验,欧洲幼虫腐臭病,将人工感染蜂房链球菌的一日龄幼虫脾,插入用未封盖幼虫脾补强的强群内,经过一昼夜,感染幼虫几乎全部被拖出;相反,将感染幼虫脾插入用成年蜂补强的无小幼虫的蜂群内或无王群内,清除感染幼虫的速度就很慢,甚至停止清除。
就是说,强群和繁殖力强,具有育虫要求的蜂群,对病虫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囊状幼虫病,如果蜂群强大,则可自愈。
2.选用抗病蜂种选用抗病蜂种是防治蜂病的根本措施。
抗病蜂种的选育可通过2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由科研部门进行立项研究;二是由广大蜂农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进行群众性的选育,当发生某一种病害时,选用抗病蜂群做育种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病蜂种就有可能选育出来。
怎样饲养中蜂

怎样饲养中蜂中蜂又名中华蜜蜂。
在树洞、崖下、岩缝、土穴等防风避雨处营造巢穴,繁衍生息。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锋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锋的饲养技术中蜂又名中华蜜蜂。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生存史,野生中蜂主要生活在雨水较多,空气湿润、蜜粉源植物种类较多的山区、丘陵地域。
在树洞、崖下、岩缝、土穴等防风避雨处营造巢穴,繁衍生息。
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性。
虽然经过人为干预收回家养,甚至过箱活框饲养,仍无法彻底改变其顽固的原始野性。
中蜂个体小于西方蜜蜂,行动敏捷,飞翔能力强,飞行速度快,善于避躲敌害;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来自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反应快捷,防卫能力强,作盗性强,由于个体较小,吻较短,对深花管蜜源植物的利用率较低。
中蜂结团紧密,抗寒能力强,省饲料,中蜂泌蜡力强,喜欢毁旧脾造新脾。
分蜂性强,群体增殖速度快,但维持群势较小。
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
中蜂迁栖性强一旦生活环境不适宜容易出现全群飞逃;在失王情况下,很快出现工蜂产卵现象,工蜂产卵后不易介绍新王。
中蜂采集勤奋,早出晚归,清巢能力差易受蜡螟危害。
上述中蜂的生活习性是与其长期的野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中锋的生活习性中蜂也和其它昆虫一样,离不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各种生活习性的形成是生存斗争的产物。
飞翔力强,飞行速度快,才能躲过自然中众多天敌的追捕,那些不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就要被淘汰,只有能躲避天敌的扑杀,才能保存下来,去占领自己的生活空间。
有了灵敏的嗅觉,才能去发现更多蜜粉源,在没有大宗蜜粉源或者在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寻找到能维持群体生命的食物。
中锋的饲养管理要点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中蜂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蜜蜂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产力,因此受到了广大养蜂人的青睐。
中蜂的饲养对于蜂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蜜蜂的生长发育和蜜产品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养蜂人更好地进行中蜂的饲养工作。
首先,中蜂饲养的原理是指在蜜蜂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蜜蜂的需求,合理地选择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
中蜂的饲养原理主要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蜂期三个阶段。
在幼虫期,蜜蜂需要大量的蜂王浆和花粉,以促进幼虫的生长发育;在蛹期,蜜蜂需要充足的蜂蜜和花粉,以保证蜜蜂能够顺利地完成蛹化;在成蜂期,蜜蜂需要充足的蜂蜜和花粉,以维持蜜蜂的生命活动和蜜产品的产量。
因此,中蜂饲养的原理就是根据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合理地选择饲料,以满足其需求。
其次,中蜂饲养的方法是指根据中蜂的饲养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中蜂的饲养工作。
中蜂饲养的方法主要包括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技术两个方面。
在饲料的选择方面,应根据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选择适宜的蜂王浆、花粉和蜂蜜等饲料,以满足蜜蜂的需求。
在喂养技术方面,应根据蜜蜂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采取适当的喂养措施,如定时定量地喂养、科学地搭配饲料等,以保证蜜蜂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顺利地完成生长发育和生产。
总之,中蜂饲养是一项重要的养蜂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蜜蜂的生长发育和蜜产品的产量。
中蜂饲养的原理是根据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合理地选择饲料,以满足其需求;中蜂饲养的方法是根据中蜂饲养的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中蜂的饲养工作。
希望广大养蜂人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中蜂别名土蜂,即土生土长的当地蜂,是自然繁殖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蜂,生存力特强。
占昭阳区总面积达73%的山区,属于小蜜源和零散蜜源地区,由于中蜂抗病抗逆便于管理,几乎不用人工补喂白糖,而且产的蜜粉质量明显优于西蜂,农户喜欢养殖。
能否成功养殖中蜂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正确地理解和利用中蜂特性。
1、自然法(模仿自然环境)养殖。
中蜂最大的缺点是怕巢虫,这使得许多中蜂养殖户放弃养殖。
一是通过模仿自然环境养殖、改进饲养方法,把蜂箱加高在箱底通一个1厘米直径的洞,洞下面放一盆水或者做个水池,这样蜜蜂会把巢虫通过箱底的洞清理到水里而且夏天有水可以降温加湿更接近自然状态;二是培育抗巢虫品种,通过养强群来达到目的,如淡红王等品种,确保大多数有12框中蜂标准框以上的大群,“力量大”则不怕巢虫、并且箱内的清理能力非常强,产量高而且用药少污染少。
2、注意湿度、温度调节。
温度:冬春两季,蜂箱要晒太阳取暖;炎热的夏季,蜂箱一定要在树下或者阴凉的地方,确保蜂箱周围的环境基本上在30℃以下较好;湿度:中蜂比较喜欢潮湿的环境(箱内环境),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季节,要在箱的下面放一水盆或者造一水池。
3、适当补喂糖(蜜),促进繁殖。
中蜂虽然节约勤劳、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散蜜,在蜜源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取蜜在零散蜜丰富和小蜜源的时候可以大量取蜜(三框的小群势也可以取蜜)。
但是,如果外界蜜不足,蜂群就减少或者停滞繁殖,这对群势发展不利,适时、少量的人工加喂糖(蜜)即可以弥补。
中蜂养殖技术饲喂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饲喂技术野生蜂群的饲料来源,只能依靠蜜蜂本身在自然界中进行采集,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而人工管理的蜂群,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当它们从自然界采集到较多的蜂蜜和花粉,有了充足的贮备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取其盈余。
而当自然界提供的饲料来源不足,或气候条件不适宜蜜蜂飞出采集时,人们又必须供养它们。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和获得其他一些产品,而饲喂蜂群,正是为了上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此,“该取则取,该喂则喂”,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喂蜂的饲料,主要有糖浆、花粉、水等。
一、饲喂糖浆蜜是蜂群的主要饲料,蜂群缺蜜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难以生存。
对蜂群喂糖浆有两种情况:一是补助饲喂,一是奖励饲喂。
对蜂群进行饲喂,应注意:1、不用来路不明的蜂蜜喂蜂,以防止蜂病的传染;2、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3、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4傍晚喂,白天不喂,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5、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6、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该防盗蜂,以免造成管理上的麻烦;7、红糖、散包土糖、饴糖、甘露蜜等,在北方均不可当作越冬调料,以保障蜂群安全越冬。
二、饲喂花粉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蜂群采集花粉,主要是用来调制蜂粮养育幼虫。
1 个强群在1年中,大约要采集25~35 kg花粉。
1万只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需消耗蜂粮1.2~1.5 kg。
粉源不足,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蜂群势的发展。
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能力降低。
因此,当蜂群在繁殖期内如果外界缺乏粉源时,必须及时补喂花粉。
中蜂饲喂花粉,通常是将花粉拌糖浆制成花粉团的方式饲喂。
方法是:将花粉用适量50%浓度的糖浆拌匀后,放置12~24h,让糖浆渗入花粉团后,再酌情加入适量糖浆把花粉揉成团。
而后,将花粉搓成长圆形小团,放在群内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食。
长圆形花粉团大小,以蜜蜂能在3d内取食完为度。
中蜂养殖技术3篇

中蜂养殖技术第一篇:中蜂养殖技术概述中蜂是指欧洲蜜蜂(apis mellifera)中的黑蜂、意大利蜜蜂、西班牙蜜蜂等亚种,是我国主要的蜜蜂品种之一。
中蜂养殖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养殖项目之一,具有经济效益高、技术要求低、市场潜力大等特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蜂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选址和场地准备中蜂养殖需要选取环境优美、草木茂盛、无污染、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
场地应该平整,无积水,便于通行,要远离工厂、垃圾场等有污染的地区。
在选址之前,要征求当地农业部门的意见及评估市场需求,同时了解本地中蜂养殖现状及群体密度。
场地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蜂具保管、巡视路线的规划、巢箱的放置、饲料和药品的储存等。
巢箱的放置应该考虑到日照充足,有利于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蜂具储存要防潮防晒、通风,放置在干燥的地方,以免受到蛀虫和霉菌的侵袭。
二、中蜂的繁殖与选种中蜂是一种优良的物种,具有繁殖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为了保证中蜂养殖的效益和品质,选择优质种蜂、科学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选种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健康有营养的苗蜂;2、选择母蜂育种期广、生产能力好、强健耐寒的品种;3、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适应能力强的蜜蜂品种;4、选择生猪、狗、鸡等动物粪便重腥味小的场址。
在繁殖时,要注意精细管理,优化繁殖环境。
繁殖前要对母蜂进行梳理,检查母蜂的标记,确保母蜂没有受到感染。
同时,为了避免繁殖密度造成交叉感染,要采取隔离措施,将母蜂分置在不同的巢箱中。
三、巡检和科学管理中蜂养殖中,巡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巡视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巢箱异常情况、蜜蜂的生产状况等。
巡视的频次因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每高峰期4~5天。
巡视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巢箱是否完好、查看蜂群是否繁殖正常、检查饲料和水源的供应情况、发现遗失蜜蜂的损失情况等。
科学管理是中蜂养殖的基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养蜂前要充分了解蜜蜂的生产习性、常见病虫害;2、严格落实清洁卫生防疫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3、统一管理巢箱和蜜蜂繁殖,对巢箱、工具以及繁殖用具进行灭菌、消毒;4、制定进货计划、合理控制规模,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使养蜂品质得到保障。
适合中蜂饲养的方法及技巧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适合中蜂饲养的方法及技巧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中蜂饲养的方法一、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群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
当巢门均设在箱前向时,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我现编辑成电子文档,希望对各位养蜂爱好者阅读有所帮助,文档包括《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全部内容A4共计476页,以下是部分摘录:第一篇中蜂饲养原理与基本蜂具要养中蜂,首先需要了解中蜂并制备养烽所需的基本用具。
本篇将从介绍中蜂的总体状况与生活开始,使读者对蜜烽与中蜂有一个基本了解。
然后依序介绍:蜜蜂生物学习性、中蜂特性、养蜂用具等等。
第一章中蜂综述及其生活一、中蜂综述中蜂在分类上归属东方蜜蜂种,被定名为中华蜜蜂。
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适应多种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如今,在全国均有分布。
它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蜜蜂,因而又被俗称为土蜂。
(一)养蜂宜养中蜂在生态环境巳发生明显变化,许多古老物种相继灭绝的今天,不少地方仍有野生中蜂留存的事实说明,中蜂不仅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的生存能力,远远胜过西方蜜蜂。
此得益于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
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蜜蜂对其生存环境的依附性较强。
在中蜂自然分布地区,像丙方蜜蜂这样的"外来种",需经过漫长时间的适应性磨合,才能站稳"脚跟"达到生态适应的自然水平。
例如,伴随"活框蜂箱"引入我国的"意蜂",在磨合过程中已表现出:群势变小、缺乏自然生存能力、容易患病。
在20世纪60年代,意蜂始发蜂螨为害。
此后,又遭受严重的白垩病危害。
而在相同吋期相同区域的中蜂,确仍能正常生活。
又例如,同在一些地方生活的中蜂、意蜂,采集相同蜜粉源,中蜂能正常抚育,意蜂则容易发生"烂子"。
由这些事例可以作进一步推断:引进我国的西方蜜蜂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遭受自然选择的磨难。
相比之下,中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这是中蜂可养的基本前提。
从生产性能看,中蜂除了不采树胶外,其他蜂产品的生产性能与意蜂相近,有些甚至好于意蜂。
例如,中蜂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能采集零星蜜源。
在流蜜期生活正常的中蜂强群,产蜜量与意蜂相比毫不逊色,品质还优于意蜂;在花粉匮乏时,意蜂极容易转而运用其他代用品。
曾有不少人观察到,意蜂去采集其他粉尘甚至辣椒粉充作花粉,但还未见到中蜂有此类表现。
这说明中蜂对粉源质量要求严格,由其生产的蜂花粉,品质应胜过意蜂。
由于容易产生"分蜂热"和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中蜂更容易被"引导生产"蜂王浆。
而且,产浆时间较长,成本较低。
生产雄蜂蛹的状况也大致如此。
中蜂"厌恶"旧巢脾爱造新脾的习性,对生产蜂蜡有利,因为不掺人树胶,中蜂生产的蜂蜡质量好,"巢蜜"品位高。
中蜂容易被激怒行螯的习性,对生产蜂毒有利。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中蜂生产性能并不亚于意蜂,具有很高的饲养价值。
(二)中蜂分布状况与资源保护从现有大区域看,我国北方、西北地区的中蜂群势大,一些性状和习性与西方蜜蜂的某些品种已较为接近。
例如恋巢性、喙长度、体色等等。
但由于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在进化过程中已形成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与常规育种方式已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所以,上述地方的中蜂仍不会等同于西方蜜蜂,就连综合种也不会产生。
加之生态环境转劣,野生蜜源植物资源逐渐枯竭,中蜂饲养管理水平差、产量低,人们尝不到养蜂甜头,致使这些区域的中蜂大为减少,有被转地放牧的西方蜜蜂所取代的倾向。
在我国南方,中蜂群势较小,许多特征特性都与西方蜜蜂有着显著区别。
由于温度高,雨量充沛,蜜源椬物丰富多样,其分布与泌蜜,又彼此交叉错落,相互衔接。
所以,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中蜂,对多种因素的适应性明显胜过西方蜜蜂,因而无论家养与野生,这些地区的中蜂资源都很丰富,西方蜜蜂根本不可能取代。
西南、中南等过度地带的中蜂分布与状况,大约介于上述地区之间。
具有典型地理隔离的地方,存在不同的中蜂地理种,它们各自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由不同环境造就出来的各地理种,彼此之间必有差异。
但是,一旦隔离消失(例如人为引种),由于空中自由交配的原因,短时间内就会导致这些差异消失,要么便是形成新的综合种。
所以,在不同地理种尚未被专门搜集,妥善保存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这些宝贵资源,使中蜂基因库仍具备多样性,除了专业研究以外,一般不要盲目引进、扩散异地种,而应着重在本地中蜂的复壮上下功夫。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野生中蜂资源,防止滥捕灭种。
野生中蜂与尚未经过人们系统选育的家养中蜂,都属于自然物种,受自然选择主导。
自然种必然保留着若干与种群生存与繁衍密切相关,又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种性特征,即通常所说的性状。
这些性状有些符合人们愿望,有些不符合人们的要求,可以通过人工选择将其改变。
当然,对种群生存有利的性状,其遗传基础往往十分牢固,以常规育种的手段难以撼动。
我们认为,凡是能够通过饲养管理调节其利与害的性状,就不必再用育种手段去动摇。
现在,不少中蜂还处于半野生、野生状态。
其抗劣性强、育种自由度大,能以低消耗的定地饲养,满足农作物的周年授粉需要,如此等等。
都说明中蜂有着巨大潜力,亟待人们去研究与开发。
兴旺昌盛的中蜂,也曾经历过多次严峻考验。
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就因囊状幼虫病的暴发、流行,而转人低谷期。
此后,中蜂数量虽渐回升,但盲目"过箱",不恰当的饲养管理,仍常常导致一些活框饲养的中蜂发生幼虫病、成年蜂疾病。
稳定性差、产量低、收效不高,时常困扰着中蜂饲养业。
这些都可能使现有中蜂再次面临新的危机。
只有对中蜂作更加深人的研究,实现科学饲养,才会开创中蜂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淘宝上可以下载《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全文476页,在淘宝中输入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电子版搜索即可,或联系QQ:834760076。
蛹期结束后,幼蜂蜕去蛹皮羽化。
然后,咬破房盖爬出,成为蜜蜂成虫。
因此,又将羽化出房后的蜜蜂,称为成年蜂或简称成蜂。
蜜蜂属于外骨骼动物,作为成蜂体壳的外骨骼表面,覆盖有许多绒毛。
其中,又以头部、胸部的茸毛最密且呈羽状分枝。
这对于粘着、传播花粉,非常有利。
蜜蜂体表绒毛还具有防护、保温与感觉作用。
羽化出房后的蜜蜂,其外骨骼不久便完全硬化。
从此时起,成蜂的头部、胸部便受硬化后的外骨骼限制而定形,不再发生大小、胖瘦的变化。
但由于腹部节间膜的弹性与伸缩作用,成蜂仍能根据不同需要,灵活实现腹部的弯曲、伸长、膨大和收縮。
与成蜂相比,蜂儿生活需要更为稳定、适宜的条件。
只要温度适宜,烽儿期也较稳定。
如果超出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蜂儿期所需时间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一般而言,温度偏高,蜂儿历期縮短;温度偏低,蜂儿历期延长。
蜂儿历期是指从卵被产下至幼蜂羽化出房所需的时间,又称为发育历期。
无论髙温还是低温,超过一定限度,卵不能孵化,虫、蛹生长发育停止。
超限时间稍长,卵便永久失活,虫、蛹死亡。
相比之下,短时间的髙温比短时间低温对蜂儿危害更大。
通常所说的三型蜂各阶段发育所需时间,是以"适宜温度"下的观察而言。
由于适宜温度也会有所波动,而不可能是某个绝对的恒温值点。
所以,各型蜂若在应该羽化出房的标准时间前后半天〈12小时)之内羽化出房的均可视为正常。
对此,饲养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
例如,人工育王、分配王台时,就需留出相应的机动时间。
蜜蜂三型蜂的发育历期显著不同。
雄蜂历期最长,蜂王历期最短,工蜂发育历期介于二者之间。
中蜂三型蜂的发育历期,均短于意蜂三型蜂的。
所以,中蜂群势发展速度一般快于意蜂的,这对养蜂生产有利。
中蜂生活受到不利因素影响而失调时,群势变化也快。
这些都表明:伺养管理中蜂,需要更为符合其蜂性,更为灵活、高超的技术。
中蜂三型蜂的阶段发育与成蜂行为各有特点,需要分别介绍。
(三)蜜蜂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蜜蜂的生长发育,受体内神经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
神经分泌系统感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刺激后,便会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相应的化学信息(激素〉,再由激素调节其生长发育。
调节蜜蜂生长发育的激素主要有三种:脑激素(活化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
1.脑激素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活化激素,经由血淋巴运送到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从而调节这些腺体的分泌活动。
除此之外,脑激素尚有促进呼吸代谢、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等作用。
另一种脑激素(鞣化激素),对成虫体表的硬化与着色有重要作用。
2,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产生。
保幼激素在幼虫期的作用是维持幼虫状态,防止发生变态。
在雌虫体内,保幼激素尚有刺激卵巢发育和卵黄形成的作用,因而对雌虫影响较大。
保幼激素对雄虫的精子产生不起作用,因而对雄虫影响较小。
从低等到高等的若干生物体内,都能提取到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物质。
人工合成的保幼激衮同功物质也很多。
3,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
该激素与蜂儿的蜕皮、变态密^相关,并参与成虫体表的硬化与着色。
现已发现,多种椬物都含有类蜕皮激素物质。
《激素间关系与协调作用在调节蜜蜂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三种内激素既有互作又相协调。
其中,脑神经分泌细胞具有首位神经分泌功能的地位,咽侧体与胸腺厲于第二位的神经分泌功能。
所以,脑激素起着主导作用。
在幼虫期和幼虫生长时,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紊同时分泌,引起幼虫的蜕皮与生长。
幼虫期结束时,保幼激素的分泌降低到一定程度,蜕皮激素照常分泌,从而引起蜂儿变态,幼虫化蛹。
保幼激素停止分泌时,成虫性状显现。
多种证据表明:蜜蜂的一些生理性疾病,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此也暗示:昆虫激素在预防与治疗蜜蜂的一些生理性疾病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工蜂生活中蜂的工蜂体长约为:空腹态11.78毫米,饱吸蜜时14. 1毫米,平均休长12.94毫米。
工蜂体长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腹部的收缩扩张性大。
工蜂胸高约3.5毫米,胸宽4.87毫米(胸宽包含茸毛长度〗。
因此,1只工烽在巢脾上大约占据3个工蜂粜房的面积。
工蜂个体大小,在设计蜂箱、蜂具时要涉及到。
刚羽化出房尚未取食的工蜂,体重约99.5毫克;出巢采集的外勤蜂,空载时的体贲仅71.5毫克左右;受刺激饱吸蜂蜜的工蜂体重,可达133.5毫克!工蜂体重在称重蜂群和以重量判断群势时常常用到。
(一)、工蜂各阶段发育历期与特征工蜂是受精卵在工蜂巢房内,由工蜂成年蜂孵化、抚育而来。
卵期平均71.5小时,约合3天。
刚孵化出的幼虫色淡,体色近似于透明,长度与卵接近,略显弯曲。
哺育蜂随即喂给适量烽乳。
1曰龄时的幼虫体态近似于半月形,体色与初特化时较为接近,哺育蜂在此时喂给的蜂乳,已显著多于初孵化时的。
2日龄幼虫呈现0字形,体节已可辨别,体色开始转白,虫体及其所占具的面积,约占巢房底部的1/3还略多。
3日龄幼虫约占巢房底的三分之二强。
此时虫态,常随幼虫活动而变化,呈现(:形、弯月形等等。
4日龄幼虫已充满巢房底部,因受到巢房壁的局限而只能呈(:字形。